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工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05 02:02:16

1. 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特點有哪些

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以乎飢叢下四點特徵:
1、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肢梁技發展緊密結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歲櫻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2、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要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可持續發展道路;

3、堅持城鄉協調發展。要立足於城鄉共同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互相促進,相互協調;

4、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2.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1、產 生(19世紀60、7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
原因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擴大了商品和勞動力市場
②洋務運動誘導和外商企業的刺激
③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特點①輕工業為主,分布於沿海地區;
②具有革命性與妥協性
2、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向帝國主義過渡)
原因:帝國主義資本輸出
清政府政策調整(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特點:集中在輕工業,開始向內地擴展
3、短暫的發展春天(1912——1919)(一戰期間)
原因:社會政治條件(辛亥革命)、客觀條件(歐洲列強暫時放鬆經濟侵略)、直接推動力(群眾反帝斗爭)、思想條件(利潤刺激和愛國心驅使)

特點:時間短暫、行業發展不平衡、地區分布不平衡、半殖半封特徵。
4、日益萎縮(國民政府統治時期)
原因:日、美的經濟掠奪;
特點四大家族的壟斷 瀕臨破產
5、獲得新生(建國後)
原因: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特點:恢復發展、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3.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點

1、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

近代中國缺乏資本的原始積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資方式,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民族工業只能從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輕工業開始。因此早期中國民族工業基本上是輕工業。

2、地區分布不平衡。

早期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是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較早的地區,封建自然經濟最早解體;再者通商口岸便於出口和運輸,易於取得外國原料和技術設備。

3、民族工業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賴性。

由於民族工業誕盯亮賀生之日便受到雙重壓迫,發展艱難,矛盾是必然的。但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業對它們產生依賴性。

(3)工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及形成原因:

1、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民族工業的萌芽。

原因:第一個階段的原因是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工業產生、甲午戰爭後出現「實業救國」浪潮初步推動了民族工業鍵州的發展。

2、一戰期間的民族工業「黃金時代」。

原因:第二個階段的原因是內因是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一戰後至新中國建立前民族工業的凋謝、萎縮。

原因:一戰後,帝國主義經濟卷土重來、20世紀30到40年代,日本發凱派動對中國的侵略、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導致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近代民族工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族工業

4. 英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特點有哪些

18世紀30年代,英國首先爆發了產業革命,這次工業化是從英國的紡織工業部門開始的。

自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機的時代,它改變了人類以人力、畜賀缺滾力、水力作為主要動力的歷史,使各種機器有了巨大的動力,導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技術革命。

為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一個示範。

總的來說英國工業話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在沒有外力推動的情況下,是純粹有市場自發推動禪余的工業化。

二、工業化的結構轉變周期長、產業關聯度大並依次推進。

三、英國工業化推進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變化和現代化是同步的。

四、英國工業化扮則以輕工優先發展,通過產業聯系帶動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

5. 工業化的特徵

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發展並取得優勢地位的過程 ,也即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管理方法,使各項工業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 工業化是一個世界性概念。只有在商品生產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世界市場,並且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具有世界性的情況下,才會有工業化過程;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也只能在和世界各國的橫向比較中進行 。工業化是一個歷史性概念。在人類歷史上,工業的發展已經歷過3次科學技術革命 , 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進了工業化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工業化又必然具有不同的內涵。工業化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整個國民經濟中工業發展程度 ,與世界上先進的工業發展程度相比較的指標體系,而不是工業中某一部門、行業或某種產品的工業發展程度。 工業化的主要內容有:①勞動資料的現代化。在主要工業部門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最新科技成果。②工業管理的現代化。在工業管理中,採用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合理化的生產組織、科學化的管理方法和電子計算機化的管理手段,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目的。③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現代化。勞動者和管理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普遍提高,在業職工構成發生變化,即在整個工業人員中,技術人員的比重將不斷上升,直接生產工人的比重將逐漸下降 ;在工業管理人員中,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會迅速增加,而非專家職業的人數會減少。④工業部門結構的現代化。技術密集型工業的比重日益提高、新興工業部門的建立與發展,是工業部門結構高度化的主要標志。⑤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例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勞動生產率、主要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水平、資金佔用、先進機器設備的自給率等一些指標,都應該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工業化的這5項主要內容是互相聯系 、不可分割的 。勞動資料的現代化是工業化的核心,工業管理的現代化與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現代化,是實現勞動資料現代化的基礎,工業部門結構的高度化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 ,則是工業化在結構上和功能上的綜合反映。因此,必須從整體上把握這五項主要內容,才能全面地了解工業化發展進程。

6. 印度工業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獨立之初,工業高度集中在少數沿海大城市。僅孟買、加爾各答和阿默達巴德所在的三個邦,工業產值佔全國的70%以上。

近年,工業過分集中的狀況已有改善。目前,印度可分為五個比較重要的工業區域:

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這里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工業區。近幾十年略有衰退。麻紡織和機械是本區的兩大工業部門。產值佔全國的40%和30%。

2、以孟買——浦那為中心的工業區:勞動力比重與加爾各答區相當,產值較大。棉紡織工業長期居優勢地位,佔全國的30%。此外機械、化工、煉油等部門近來有較快的發展。

3、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規模相當於加爾各答的一半,以傳統工業為主。

4、以馬德拉斯——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發展最快的工業區,規模已接近於加爾各答區。區內集中了電力、飛機製造、造船、煉油等工業部門,輕、重工業並舉。5、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50年代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區,有印度的「魯爾區」之稱。

印度的工業布局具有:集中程度高 呈點狀分布 主要布局類型是煤鐵復合體型和臨海型以及新興的「臨路型」。

7. 近代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淺談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特點
晚清近代工業大致可分為洋務運動和晚清「新政」時期兩個發展階段。晚清近代工業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把中國推進了近代社會的大門,但由於這個進程不是中國近代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它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有違近代工業發展一般規律的畸形特徵。
一、從工業化進程看: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發展的狀況,軍事工業超前,民用工業滯後。同時,官辦、民辦企業在工業化過程中的地位和關系失常。洋務工業從官辦工業起步並形成官僚壟斷局面;民用工業起步相對較晚,且處處受到排斥打擊,始終未能獲得獨立經營的地位。清末新政時雖然民辦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但中國近代工業始終發展緩慢。
二、從工業化布局看:中國早期近代工業以大城市為據點,這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首先沖擊沿海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必然結果。由於中國本身資本主義因素發展極不充分,近代化的起步又帶有明顯的統治集團的目的性和意志性,這就造成城市中的近代因素不能及時擴散到農村和內地。相反,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資本、人才被吸引到城市中來,出現一種「倒流效應」,都市經濟及生活方式越來越近代化,而廣大農村則仍然滯留於傳統農業經濟結構中。
三、從工業化范圍看:中國近代工業是以「單項突進,傾斜發展」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因此,近代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呈現一種畸形狀態,即商業性的農業發展以農村經濟的半殖民地化為代價。首先,農作物的栽培以帝國主義的需要為轉移,這說明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失去其獨立性。其次,農產品的商品化以出口為主要目標,而農產品的主要提供者卻主要是分散經營的個體農民。他們經濟力量薄弱,消息閉塞,這就使得帝國主義壟斷組織能夠通過對價格的控制加重對我國農民的剝削。再次,由於農產品的價格和收購都被帝國主義所控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就得不到充足的原料供應,反而要由國外進口部分補充。同時,農村市場也被帝國主義控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品的銷售,受到極大阻礙。結果形成這樣的局面:中國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主要給帝國主義提供了原料,但不能保證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原料供應;中國農村自然經濟的解體,主要給帝國主義提供了市場,並沒有給民族資本主義需要提供更多的購買力;中國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的兩極分化,只不過促使勞動人民更加貧困,並沒有推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更快發展起來;中國的近代工業長期處於低水平。因此,工業化進程根本無法推進傳統農業和小手工業的社會化改造,也始終沒有帶動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從而使中國經濟結構呈現出特有的二元特徵。

8. 工業發展模式特點

1、國家的工業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規模工業企業為載體.工業集中於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外部經濟」;大企業可以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工業化過程中,人口不斷地向城市流動,社會逐漸城市化。

2、在這些國家中,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是答虛民間發動的.所謂民間發動的工業化就是主要由個人積累資本和進行投資而推動的工業化,這種工業化一般表現為一種進化的、比較均衡的經濟進步過程。

3、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大多是消費品導向的;工業化起步於消費品工業,最早的重大機器發明是機器紡織,然後逐漸擴大者舉談到投資品工業,其進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消費品工業占優勢的階段、投資品工業的首碰相對增加階段和投資品工業漸占優勢的階段。

9. 現代工業建設的特點

現代工業採用現代生產技術設備的工業生產。主要包括生產工藝過程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等。一般泛指20世紀末21世紀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以來對現存物質系統飛躍性認知後發展起來的的新型高技術高信息化的工業生產,不同於「新興工業」的概念。
現代工業主要特徵有:①工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即勞動手段的機械化、電氣化、強速化、精密化和自動化;②工業結構現代化。主要指產業結構與規模結構的合理組成比例;③工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生產實現高度集中化、專業化、協作化和聯合化,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④工業企業管理手段和方法現代化;⑤工業職工結構的現代化。要求擁有大量素質高、技術熟練的生產工人、科技人員與管理人員。
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它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階段。工業現代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和中心環節,必須選擇符合現代工業基礎的工業現代化途徑與目標,選擇科學的跳躍追趕戰略,才能保證工業現代化的順利進行。這也是國家與地區工業發展規劃與布局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工業布局必須重視和滿足現代工業的各種特點與布局要求。

10. 簡述中國工業發展主要特徵

第一,歷史悠久,並且不斷發展進步.
遠古時期的陶藝,紡織和玉器製作等已經表現出相當高的工藝水平,如半坡人面網文盆、龍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會晚期,手工業就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相當成熟.春秋戰國時期,鐵器鑄造成為重要的生產部門.漢代的煉鐵、鑄鐵和制鋼業、絲織業及造紙業的發展,是當時經濟繁榮的主要標志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灌鋼法,這成為古代最先進的制鋼方法,成功燒紙出的白瓷,是制瓷技術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緙絲技藝,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宋元時期,宋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燒制出青花和釉里紅.明清時期,棉紡織業成為新興的手工業部門,燒制出鬥彩、五彩瓷、粉彩和琺琅彩.
第二,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其中官營手工業長期占統治地位.
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經營,即所謂「工商食官」.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和小農經濟的形成,開始出現專業的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此後,官營手工業、專業的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呈現出長期並存的格局.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分工細致、組織形式嚴密,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管理嚴格,推動了手工技藝的提高,代表中國古代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從西周到明代前期,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業的發展與農業經濟密不可分,且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除了受資源、交通限制較大的礦業外,歷史上發達的手工業區都分布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地帶.如前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後期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精耕細作的農業地帶能提供與農業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手工業大量的原料,如紡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釀酒業等,此外,手工業的發展也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如金屬冶煉業的發展,尤其是冶鐵業和冶鋼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第四,手工業的區域分工和專業化水平受商品經濟活躍程度的影響.
早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影響較大,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商業的發展,區域性和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手鉛巧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產品走向全國,這些都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的出脊激滑現提供了條件.如宋代溫州「地不宜桑而織紉工,不宜漆而器用備」(《永樂大典》).明清時期,《天工開物》載:「凡倭緞製造起東夷,漳泉海濱效法之,絲質來自川蜀,商人萬里販來,以易胡椒歸里.」景德鎮制瓷業也是「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可見,如果沒有活躍的商品經濟,統一的國內市場,各地區的手工業分工及專業性手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第五,手工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相互影響.
宋代在造紙業大發展的基礎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間印書業繁榮,南方出現眾多私人刻書中心,過去「難得」的書籍作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類識字課本的流行,使民間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識字率提高,學術下移,促進了民間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隨著文化的發展,為了節省印刷費用,提高印刷效率,社會迫切要求改進雕版印刷技術,推動了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第六,手工業中心分布地區與經濟重心的南移呈相應變化.
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北方到南方的轉移.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業部門、手工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轉移到南方.以絲織業為例,西周至唐代,中國的絲織業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長安為中心.南宋時代,蘇州、杭州、成都等地設置織錦院(官營絲織業機構),各有織機數百架,工匠數千人.民間私營作坊更多,生產大量精美絲織品,如武康與安吉的絹紗、鵝脂棉,均屬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織櫻臘畫絹,遠近聞名.這些表明絲織業中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閱讀全文

與工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哪裡生銹最重要 瀏覽:712
現汽車國vi到什麼時候施行 瀏覽:714
汽車大燈旁邊的那塊板叫什麼 瀏覽:118
吉林江北汽車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432
手工怎麼做小汽車 瀏覽:760
18年賓士a200l二手要多少錢 瀏覽:366
工業氣體和什麼有關 瀏覽:273
汽車總質量什麼意思 瀏覽:456
留學生賓士提車需要多久 瀏覽:430
汽車導航哪些品牌好 瀏覽:192
寶馬激活需要多久 瀏覽:952
米蘭理工研究生工業工程如何 瀏覽:489
二手賓士v260落地多少錢 瀏覽:157
探岳汽車底盤有哪些 瀏覽:409
寶馬汽車缺1l機油能跑多久 瀏覽:924
汽車要更換哪些證 瀏覽:706
汽車ac燈有什麼作用 瀏覽:321
保定廢舊汽車拆解設備多少錢 瀏覽:533
長春工業大學和全國哪些大學齊名 瀏覽:341
深圳利好工業園都有什麼廠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