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省株洲市是工業城市嗎
是,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局知業基地。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在株洲交匯成為中國重要的「十字型」鐵路樞紐。
株洲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桐此消綠扒爛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1)湖南的工業化城市有哪些擴展閱讀
株洲市風景名勝:
1,雲陽山
雲陽山位於湖南省茶陵縣縣城城西2.5千米處,海拔九百餘米,為湘東名山,是茶陵縣主要風景區。它的雄姿秀色,僅次於南嶽衡山,並且每年7月去南嶽進香的香客有先到雲陽山朝拜的習慣,所以雲陽山又有「小南嶽」之稱。
2,酒埠江
酒埠江位於攸縣東部,是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西側,面積193平方公里。醴茶鐵路和平汝高速、106國道從公園西側通過,2011年4月株洲市旅遊最高獎。
② 請問長沙工廠集中的地區是在哪些地方
長沙工廠集中在星沙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河西的國家高新區。
主要是幾個工業園:
麓谷國際工業園:長沙市嶽麓區
麓谷國際工業園,由湖南金榮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麓谷科技開發,位於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麓谷,總佔地300畝,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
作為湖南首家「獨立產權式」企業發展基地,麓谷國際工業園具有為企業提供包括投資融資服務、企業戰略管理咨詢服務、財務管理服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服務、科技服務、物流服務、商務服務等內容的「全程服務」功能。
③ 湖南省地級市有哪些
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地級市: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岳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 益陽市、郴州市、 永州市、 懷化市、婁底市。
1、懷化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武陵山經濟協作區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
2、永州市,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永州境內通過湘江北上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通珠江水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廣西、海南、粵西及西南各地的門戶。
3、郴州市,別名「福城」、「林城」,位於湖大基南省東南部,交通便利。郴州是鄧中夏、黃克誠、曾中生的故鄉,是湘南起義所在地,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主文化遺跡和東江湖、蘇仙嶺、萬華岩、莽山國家森林滾皮謹公園等名勝風光。
4、婁底市,位於湖南地理幾何中心,是湘博會永久舉握清辦地,是湖南重要的工業城市,湖南能源,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原材料戰略儲備基地,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環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湘中明珠」。
5、益陽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南岸,地處湖南省北部。先後獲得省級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等稱號,自古是江南富饒的「魚米之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湖南
④ 湖南有什麼工業,發達嗎(詳細些,做作業)各位幫幫忙
湖南 長株潭 是全國重點、重要的工業基地:
長沙(工業資金利稅率在全國中心城市連續多年排第一):
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等,做工程機械的,如塔吊、混凝土輸送車、遁地機等等,在國際也頗有知名度,其次還有 山河智能 等,
汽車業有 長豐獵豹、北汽福田 等,
株洲(電力機車之都、鐵路樞紐):
南車株洲電機,南車株洲電力機車,南車時代公司群,等等,南車集團的核心企業集聚在株洲,還有株洲冶煉廠、硬質合金廠等,都是大型國企。
湘潭:
湘潭電機集團(全國著名電機生產單位)、江麓機械廠(軍工企業)、湘潭鋼鐵廠、湖南吉利汽車部件公司 等等
全國很多大型工業機械、大型工業用品 都是出自長株潭。
⑤ 株洲是工業城市
株洲,古稱建寧,湖南省轄地級市。為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東接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省內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4區,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4縣,代管縣級醴陵市,此外設立有雲龍示範區。
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線、浙贛線和湘黔線在株洲交匯使株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株洲是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從2006年開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
株洲的工業始於20世紀30年代。株洲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雄心勃勃,想打造一個「株洲工業區」。1935年,「株洲機廠」籌備處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機廠的前身,是株洲現代工業的先聲。之後,株洲兵工廠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五」期間,株洲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將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4項安排在株洲建設,即株洲硬質合金廠、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株洲洗煤廠。「二五」時期又安排興建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車輛廠等20多個中央、省屬企業。1958年前後,圍繞大廠辦小廠,圍繞全民辦集體,株洲掀起大辦工廠的熱潮,100多家市屬企業應運而生,200多家區街企業蓬勃興起,從而奠定了株洲作為新中國的江南工業重鎮的基礎。株洲是在電力機車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在60年的歷程中,株洲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曾創造了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空導彈、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等100多個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綠色食品和陶瓷等產業為支柱,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製造工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工業體系。
⑥ 湖南省有多少個重工業城市
湖南省有4個被確鎮李定為國家級重點工業城市,它們分別是:長沙市、株洲市、衡陽市、邵陽市。
長沙市:作為湖南省的省會,長沙市是江南地區的工業製造業基地,以機械、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為主要產業,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
株洲市:株洲市是湖南省的一個工業重鎮,擁有湘鋼、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一大批優秀的重工業企業集群,主要涉及鋼鐵、鋁材、化工、機械等行業。
衡陽市:衡陽市是湖南省著名的重工業城市之一,依託南車集團和南車株機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涉及鐵路車輛、機車、發電機、重型冶金等多個行業。
邵陽市:邵陽市的經濟主要依託於冶金、化工、建材、機械等重工業。其中,邵陽市特鋼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重要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
湖南省經濟特色察陪:有色金屬、敗旅蠢化工、機械、建材等為支柱的工業經濟,以及養殖業、種植業和旅遊業。
⑦ 現在湘潭在湖南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湘潭市咋樣不知道,但湘潭縣歷來是個給人做嫁衣的主,先後分離出了湘潭市,株洲市,韶山市,與長沙市不是很遠。開始了與幾個城市的哀怨情仇。
湘潭市位置很尷尬,在湘潭縣縣城的基礎上建市,挑剩下的為湘潭縣,與周邊城市哀怨情仇的主要是湘潭縣。自從丟了縣城,開始新建易俗河縣城,檳榔產業很是有名,易俗河與株洲眉來眼去,新修了道路,半小時內到達株洲市區,易俗河可以直達祿口,株洲高鐵站建在中間位置,跨城公交不知道啥時候開通。九華與長沙坪塘也是眉來眼去,高鐵站與長沙就幾站路,去年開通了跨城公交,經坪塘的地鐵延長到高鐵站。九華的建築距離長沙沒多少距離了,就等著長沙坪塘的發展,但坪塘發展不咋的,經濟發展緩慢,一個廣場建了五六年吧,好像有些建築爛尾了。聽說還在規劃通用機場……
融城計劃如果完成,易俗河九華很大程度就劃入湘潭市,湘潭縣再次為人做嫁衣,丟失縣城。
有回答說湘潭是四線城市,其實湘潭是三線城市,株洲也是三線城市,長沙一線城市。
新中國建立以後,湘潭的一部分成為了單獨的株洲市。所以湘潭市區域並不是很大。
湘潭相對長沙【省會城市】,株洲【工業城市】而言,湘潭的重工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有不少的大型國企在湘潭。
這些年,湘潭發展也不錯。特別是韶山成為湘潭市的一個區以後,紅色 旅遊 做得特別的好!
韶山可是毛主席的故鄉,這個必須要做到位。
湘潭目前交通也十分方便,有高鐵,高速公路,距離黃花機場也不是很遠。
整體而言,湘潭在湖南應該是不錯的地方,屬於長株潭一體的一部分。相信以後會更加好的!
湖南主要工業城市,鋼鐵、機電、軍工、 汽車 製造,工業類教育資源較多,湘大為全國十大綜合類大學之一,人口2百多萬,轄一個地級市(湘潭市,市區人口約90多萬)、兩個縣級市(韶山市、湘鄉市)、一個縣(湘潭縣),人口、面積省內倒數,2017年人均生產總值排全省第二,僅次於長沙,地處長沙周邊,兩地高速公路行車二十多分鍾可到達。毛澤東、曾國藩、彭德懷、齊白石、馬英九、宋楚瑜故鄉,湘軍老家,中國第一支機械化師200師誕生地,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五軍誕生地。
湘潭以前作為一個工業基礎(工業門類齊全程度在世界都排得上號)、教育資源豐富之地,由於 種種原因 ,沒有堅持自己的城市定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活生生把自己玩殘了。二十年前追求GDP,十二年前學發達國家追求三產業比例,七八年前又是「退二進三」,三五年前居然喊商貿物流總部經濟,現在又高喊「工業強市」。。。人才,產業,信心,基礎都被摧毀成啥樣了,心裡沒點數嗎?若三十年如一日,大力發展工業,配合教育資源,不斷升級,不為其它所動,堅持發展自身優勢產業,絕不是現在這個樣。或許有人會反駁,如重工業、重化工污染環境或屬於落後產能啥的,其實不然,不想敖述。現在的湘潭已榮光不在,八大廠礦、精細化工基地、布市、九至十八總碼頭…………作為一個四線城市,沒有實體的支撐,哪來繁榮的第三產業?至於總部經濟……那就是個笑話!一手好牌已經打爛到無可挽救了。現在還是好好想想怎麼做好長沙的附庸城市吧,這已是現實。或許把湘鋼搬婁底和漣鋼合並,把婁底作為重工業、重化工一級,長株潭融城,湘潭作為湘江第一灣宜居休閑 旅遊 生態一級更合適,最終實現長株潭+婁底(3+1模式)或許可以和武漢一拼,取得中部領頭羊的地位。
作為湘潭人都無力吐糟了,占著上好的地理位置,有著無可比擬的 歷史 文化人文資源,城市建設,城市發展卻一塌糊塗,在湖南除了兩個貧困山區城市,比哪個都比不上。
湘潭在湖南是重工業基地,工業相對比較發達城市面貌發展比較慢,反應在基礎設施方面和市政項目上。不過近10年湘潭為響應長株潭融城一體化做了不少努力,特別是幾個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推動了湘潭經濟的大發展,棚戶區改造大大改善了湘潭的城市面貌和人們的居住環境,河西九華國家級經開區如再建設發展5年後將使湘潭彎道超車,屆時接駁長沙西麓谷並與之融為一體,潛力巨大機會巨大,那時湘潭在湖南舉足輕重。
湘潭市,位於湖南省中東部,地處湘江腹地,是長株潭城市群之一,總面積5006平方公里,人口300萬,是湖南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湘潭 歷史 上人才輩出,有「金湘潭」之稱,為毛主席故里,彭德懷、陳賡、譚政等也誕生於此,此外這里還是曾國藩、齊白石等人家鄉。
湖南對湘潭的重視程度很高,也是湖南所重點發展的城市,最典型的就是打造國家長株潭城市群,可見,湖南是多麼的重視這個城市了,但是很遺憾的是,湘潭的城市經濟卻一直是得不到大的提升,就會給人是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曾經的湘潭是中南地區的工業重鎮,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紅色文化的搖籃。湘潭從古至今,人文資源豐富,涌現曾國藩、齊白石、毛主席等一批 歷史 風流人物。新時代唱響了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號角,從名字上一看便知,排在老三,重工業的滑落影響了湘潭的發展,雖然有些落後長沙,但湘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九華開發區的快速發展是個巨大成功,向北主動與長沙融城,形成優勢互補的態勢,現在長沙也將地鐵三號線以及城軌引進湘潭,加快雙方人流,交通流,抱團發展。建議湘潭將湘潭大學、 科技 大學也一並北遷至九華工業園區,成立大學城,為園區培養專業人才,別放在南邊那些個角落了,既吸引不了優質生源,也不利於就業,沒有人才留 在湘潭怎麼發展呢。
湘潭應該是四線城市,有人講三線,人口凈流出城市,工作機會少,工資低得沒人相信2千元每月,多的人干,房價還不高伍仟往上,但現在沒人要,純靠拆遷,再靠農村的人拉動房價,今年這些機會少了,只有大力發展 旅遊 經濟,再有拉動房產,湘潭經濟會越來越好
湘潭就是一個四線小城鎮,還能算什麼
⑧ 新中國成立首批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
中國老工業基地湖南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交通四通八達,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中心之一。株洲新建的城市廣場,根據時代演進放置了3個火車頭實物和模型,是全國第一個以火車頭作為城市景觀的城市。裡面有十九世紀的蒸汽火車頭、八九十年代的電氣火車頭和現在的動力火車頭,淋漓盡致地詮釋著株洲的發展史和株洲是火車拉來的城市的含義,更詮釋了株洲精神就是火車頭精神——勇爭第一、跑在前頭、追求卓越、不斷超越。
⑨ 湘潭主要優勢產業有哪些/
湘潭系湖南省的一個老工業城市,曾有冶金業、機電業、化工業及紡織業四大支柱產業在全省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近幾年來,由於湘潭市委、市政府積極運用「民營經濟」、「全球經濟」、 「政府服務經濟」的新理念,實施「強工富市」戰略,加大招商引資、企業改制、建設工業園區力度,挖掘、利用各種工業資源,湘潭市工業形成了新的優勢產業。這些優勢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帶動作用明顯,市場前景看好,在全省同行業中優勢突出。
一、湘潭市七大優勢工業產業的發展概況
(一)七大優勢產業在整個工業中優勢突出。經濟普查資料顯示,在2004年湘潭市485家規模工業企業(按最小法人原則統計)中的冶金業、機電業(即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工業、化纖紡織業、農產品加工業(主要包括屠宰及肉類加工、檳榔加工、竹製品加工)、皮革業及煤炭采選與煉焦業等七大優勢產業(軍工支柱產業未列入)共有企業177家,總產值為207.53億元,占湘潭市規模工業總產值(295億元)的70.3%。其中大龍頭產業是鋼鐵業,其總產值為125.7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2.6%。
(二)七大優勢產業的企業具有集中性,部分已形成了生產基地。如:化工業主要集中在湘潭的湘江下游區新材料工業園內。屠宰與肉類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岳塘區和韶山市。竹製品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雨湖區和湘潭縣。皮革鞣製企業有22家集中在湘鄉市,湘鄉市已經建成了皮革工業園區。化纖紡織業企業集中在岳塘區范圍。煤炭采選及煉焦企業高度集中在湘潭縣的譚家山鎮。
(三)近十年發展起來的「年輕」企業占絕大多數。在七大優勢產業共177家規模工業企業中,1994年以後建立和改制新組建的企業有143家,佔80.8%。
二、湘潭市七大優勢工業產業的發展特點
(一)從經濟主體結構變化來看,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壯大,公有制經濟比重明顯下降。除冶金業、機電業存在部分公有(國有控股)企業,其它產業的企業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經濟。
(二)從經濟總量來看,仍然是公有制經濟的為主。在七大優勢產業207.53億元的總產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產值為163.57億元,佔78.8%。
(三)從優勢產業變化來看,以鋼鐵業龍頭的冶金業越來越大,機電業不斷創新發展,皮革業、檳榔業、肉類加工業等新產業勢頭強勁。
(四)外向度提高。全市規模工業企業有出口業務的68家,其中42家企業在優勢產業之列。湘潭市七大優勢產業外向度提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七大優勢產業中規模工業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上升。2004年全市規模工業中七大優勢產業實現出口交貨值34.35億元,占銷售產值的16.8%,比2003年提高8.4個百分點。二是表現在七大優勢產業的主要工業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全市的七大優勢產業工業產品的出口額從2000年的6.13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34.35億元,增長4.6倍。其中,冶金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達到24.96億元,外銷率達到20%;化工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達到4.22億元,外銷率達到20.8%;肉類加工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為1.69億元,外銷率達到40.6%;皮革產業2004年出口交貨值為1.95億元,外銷率達到30.1%;主要出口產品有粗鋼、鋼材、電機、鐵合金、氟化鹽、皮革、凍豬肉、有機顏料、農葯等。
(五)綜合經濟效益逐年提升。2004年,七大優勢產業實現利潤15.7億元,佔全市所有規模工業利潤總額的81.4%,提供的地方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50%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體系測算,2004年,由於七大優勢產業良好效益的支撐,以致湘潭市規模工業經濟效益指數達到145.58%,比2000年上升69.08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上升15個百分點以上。
湘潭市工業中七大優勢產業也有「軟肋」之處:一是大中型企業不多,上市公司很少。所列七大優勢產業177家企業中,規模上大中型的只有9家,上市公司不足2家。二是化纖紡織業、化工業增加值率較低,其2004年增加值率分別為19%和24.9%。三是目前優勢工業產業中生產消費品的不多,生產煙、酒、計算機、摩托、高中檔轎車、品牌鮮奶、裝飾材料以及高檔家用電器等消費熱點性商品的企業幾乎為零。四是高能耗低科技。全省平均萬元產值的能耗為1.32噸標煤,而湘潭的為2.39噸標煤;全省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比例為13.4%,而湘潭的為10.1%。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優勢產業的對策建議
所列的七大優勢產業大多已是湘潭市的重要支柱產業(湘潭支柱工業產業還有軍品製造等),有三個是市場競爭力較強、利潤空間較大、發展前景看好的新發展起來的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湘潭優勢產業對於擴大出口、增加就業、促進湘潭實現跨越發展、提升湘潭國內、國際知名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促使湘潭工業中的優勢產業優先發展,系湘潭市抓經濟、實現工業化工作中的重點,是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重點。在全省、全國推進工業化進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正在形成的時候,怎樣使湘潭市工業中的優勢產業揚長避短,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從湘潭工業的不足等有關角度提出如下建議:
1、政府應大力支持、促使優勢產業企業打造品牌,支持有品牌的企業做大做強。品牌是質量,品牌是一種誠信,品牌是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等企業品牌是企業走向全國市場和國際市場閃亮的名片。湘潭工業的最大不足就是品牌建設還不夠,尤其是社會消費品方面。因此,政府應為工業企業打造品牌、樹立形象而不懈努力,為有品牌的 工業企業做大做強而不懈努力。政府應著力在品牌工業上做好招商引資(外資、內資、國資)和組織技改的這兩篇創意文章,應大力支持企業上市,增強企業融資擴張能力,增育優勢產業中新龍頭企業。
2、政府應與優勢產業中骨幹企業實行聯動,讓大企業在工業園區里增足擴能,在同產業及相關產業中打造成牢靠的產業鏈。大中型企業可以通過與小企業的合作達到產能延伸、降低成本、做大做強目的,小企業可以通過與大、中型企業「攀親」,享用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和產品銷路(生產大、中型企業的上游產品、下游產品)。工業園區是現在發展新工業企業的有效途徑。為充分利用資源,政府應在建造工業園區方面唱好主角,讓政府的才能和財力與企業家的才能和財力形成合力,讓大企業和小企業和諧發展,共存共榮。
3、政府應掌握消費熱點,引導、扶持生產熱點性社會消費品的企業建立、壯大。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的最主要的動力,消費熱點就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應對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遠山乳業公司、恆盾竹製品公司等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4、政府應研製一個化工業、皮革業發展的特殊的計劃與模式。化工業是湘潭市的老支柱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企業主已在改制中新陳代謝,目前產業又充滿生機。皮革鞣製加工業是湘潭市湘鄉新形成的優勢產業,前景看好,但也有環境污染問題。怎麼發展這兩個特殊產業呢?在「既要發展、又要環境」的原則下,政府有必要採用「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有利發展」的剛性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與服務。
5、政府應打造出公平、和諧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在這方面筆者有點點見解:政府在對企業實施優惠扶持政策時,應使企業在規范管理、依法交納稅費的前提下,享受的優惠主要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政府應加強軟環境治理,盡量減少企業不應有支出和損失。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相對競爭對手而言,湘潭企業少一點負擔和生產經營成本,就多一點競爭力;反過來,多一點負擔和生產經營成本(如過路過橋費較多),也許在經濟收縮時期就成為了企業的致命因素。政府在扶持優勢產業中的小企業和個體戶時,也應注重規范管理,打擊假冒偽劣,維護優勢產業品牌形象。
⑩ 湖南省工業分布
湖南省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長株潭城市群、湘南城市群和湘西城市群。
1、長株潭城市群:長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是湖南省的三大中畢棗坦心城市,也是湖南省工業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長株潭城市群擁有一批大型鋼鐵、化工、機械、電子等產業企業,手桐如長沙中車、株洲中車、湘潭電機等。
2、湘南城市群:湘南城市群包括衡陽市、岳陽市、益陽市、邵陽市等地。這些城市在湖南省工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紡織、建材等行業。
3、湘西城市群:湘西城市群包括懷化市、吉首市等地。這里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建材、礦產等領域岩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