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廈門島內有幾個工業區
島內主要是湖裡那邊,島外同安集中工業區非常大,裡面的企業也很多。馬巷那邊的火炬園區也不小,集美北部工業區。海蒼那邊東浮工業區
Ⅱ 日本四大島中只有新興工業區的島嶼是...
九州島也只是新興工業相對集中的地方並不是說只有新興工業區吧,70年代以來,電子工業迅速發展,有「硅島」之稱。
九州是西日本的新興矽谷。福岡有索尼,日立,夏普,NEC,DELL,松下的LSI設計公司。
ソニ一九州セミコンダクタ是索尼的半導體深產基地。公產分別在長崎,熊本,大分。其中長崎工廠是世界上唯一生產PS2,PS3的
東芝的半導體生產基地有兩個,一個在東京圈的川崎,另一個就在大分(差一點就去那裡)
京セラ,日本最早研究生產電容,二極體的企業,現在是日本頂級生產半導體以及電子原件的企業,其九州份基地設在鹿兒島。
凸版印刷,日本頂級的印刷器材企業,生產各種復印機配件,以及薄膜材料(液晶錶面薄膜等),主工廠在熊本
機械類,著名的雷克薩斯(菱志),是豐田的王牌,在日本的生產基地只有九州工廠,東京圈那個只是以組裝檢品分廠
三菱重工就在長崎,以及三菱造船廠。為什麼當年用原子彈炸長崎,就是因為這兩家工廠。二戰日本大部分飛機坦克大炮軍艦都出自這里
工業以機械製造業為主,其中機械、造船、電機工業產值占其工業總產值的75%以上。造船工業著稱於世,長崎造船廠(三菱)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廠之一,1956~1976年造船量一直居世界首位,近年雖有減少,但仍然是建造巨輪的大廠之一。工業主要分布在長崎灣兩岸、浦上川河口一帶。重要的漁業基地,近海、遠洋漁業集散中心,每年入港漁船萬余只;盛產沙丁、□、鯖、鯛、帶魚等,年產魚20萬噸左右。開港初期,出口以茶、水產品、煤、樟腦、銀、銅、硫磺為主;進口以錫、鉛、棉毛織品、船舶、葯品、砂糖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口以船舶為主,進口多為造船用機械。舊市區道路皆以石板鋪設,建築多呈階梯形態,城市景觀獨具特色。日本西部的重要旅遊勝地,市內多名勝古跡,有興福寺、崇福寺、大浦和浦上天主教堂、出島荷蘭商館等,原子彈爆炸中心也已辟為游覽地,每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達1000萬人次。長崎縣教育中心,有國立長崎大學,設有水產學部和外貿學科等。
南部以農業為主,畜牧業、蔬菜、水果和漁業發達。煤炭資源較豐富,產量居全國前列。製造業以鋼鐵、化學、造船工業等為主,其核心地區為北九州工業地帶。70年代以來,電子工業迅速發展,有「硅島」之稱。大城市有北九州、福岡、熊平、長崎和鹿兒島等。
Ⅲ 日本本州島沿海的工業中心,從東向西依次是
日本本州島的工業區由東向西依次為:
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工業區(賴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
以上是日本的五大工業區.
Ⅳ 日本由哪幾個島嶼組成,其工業主要分布在那裡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為37.7萬平方千米,其中四大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本州島是全國最大的島嶼。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及太平洋沿岸(多優良港灣,基礎設施優良,交通運輸便利)
Ⅳ 台灣島的工業特點是什麼
自80年代以來,由於台灣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台灣當局於1986年提出
實行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經濟轉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機制,並以產業升級和拓展美國以外的外貿市場作為重大調整內容,確定
以通訊、信息、消費電子、半導體、精密器械與自動化、航天、高級材料、特用化學及制葯、醫療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興產業為支柱產業。
經過近10年的經濟轉型,台灣經濟在自由化、國際化方面取得一定進展,產業升級也初現成效,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占製造業的比重目前已達61.5%,其中信息產業發展尤為突出,其產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台灣對外出口市場的重心也逐漸從歐美轉向亞洲,對美國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年的23.7%,對亞洲的出口比重則由198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
出口產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子、信息、機械、電機和運輸工具產品已佔總出口的50%以上。
台灣當局制定了穩定中求發展等經濟政策。如在發展策略上先發展農業及勞動密集型工業,再發展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先發展進口替代工業,然後發展出口導向工業,較好地結合了台灣的實際情況,並有效地利用了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契機。
Ⅵ 台灣島的工業特點是什麼
進口—加工—出口是經濟特點。
工業特點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工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向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重化工業過度,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迅速發展。產品依賴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