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的五大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1)大阪工業區都集中在哪裡擴展閱讀:
1、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2、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3、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
4、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
B. 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哪裡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行早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轎笑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檔帆雀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C. 日本五大工業區 粗略位置及特點
一.
京濱工業區
(東京橫濱)
二.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
三.
中京
工業區(名古屋)
四.
北九州
工業區
五.
瀨戶內海工業區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
D. 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哪裡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構成了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日本的五大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
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4)大阪工業區都集中在哪裡擴展閱讀
日本工業產品性能優良,在海外市場十分暢銷。進入80年代,隨著日本工業產品大量銷往國外,日本的貿易順差不斷增長,和各國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為減少貿易順差,日本企業開始進軍歐美市場,在當地成立公司,當地采購、當地生產。
1985年以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相對下降,出口廠家紛紛將工廠遷往人工費低廉的亞洲各國,降低生產成本,日本製造業的海外生產大幅增加。但是,隨著工廠逐步向海外轉移,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即所謂的「產業空洞化」。
E. 日本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的工業區有哪些瀨戶內海工業區屬於嗎
1,京濱工業區。它位於日本首都東京及圍繞東經灣的附近地區。東京灣東面的做耐鹿島是工業最集中的地區,以鋼鐵,汽車,機械,鋼鐵為主。
2,阪神工業區。該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大阪和神戶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貿易港。工業以造船,車輛。機械,鋼鐵為主。
3,中京工業區。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區。它以名古屋港口為依託,由盯肆紡織,陶瓷,汽車,機純則春械,鋼鐵,煉油和化工等工業。
4,北九州工業區。
F. 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什麼地方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依託東京、大阪、神戶等城市,形成了五大工業區,分別是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
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
日本工業: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機械工業一直處於重化學工業的中心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電氣產業和汽車製造業。
日本三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通用的超級企業財團。日本的電子電氣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製造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日本工業
G. 日本的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哪裡,有哪些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日本的工業區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特別是日本瀨戶內海沿岸,日本有著名的北海道漁場,世界四大漁場之一,日本發展經濟有利的條件是,交通發達,海運條件優越,知識性青年素質高,不利條件是本國資源匱乏,市場狹小
H. 日本的主要工業區在那裡
日本的主要工業區,
1. 京濱工業地區(東京,川崎、橫浜地區)
以[機械,化學,印刷]產業為主
2. 中京工業地區(名古屋以及名古屋周邊)
著名的工業基地,有豐田汽車,四日市石化,以及陶瓷和紡織產業。
3. 阪神工業地區(大阪和神戶)
以[機械,紡織,化學,電器,醫葯]產業為主
4.北九州(鋼鐵,煤炭工業)
5.瀬戸內(化學,石油,造船)
6.東海
機械工業為主,其次有樂器,發動機
7.北陸(金屬,化學工業)
8.関東內陸(汽車,機械等重工業)
9.京葉(火力發電,石油,化學工業)
10.鹿島臨海(石化工業)
11.北海道(汽車,紡織)
12.中央高地(長野的精密機械加工業)
13.九州 (被稱為日本的矽谷,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半導體工業在此研發)
I. 阪神工業區的大阪
大阪,日本第二大經濟中心,大阪府首府。位於本州島西南部大阪灣東北岸,向南經紀淡海峽和紀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經明石海峽與瀨戶內海相通。面積212平方千米。人口約265萬。
地勢東高西低,市區大部分位於大阪平原上。市中央偏東的上町台地南北長12千米,東西寬2~3千米,海拔約20米。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5.6℃。年降水量1390毫米。
古稱難波,明治初年改稱大阪。上町台地為大阪歷史的發源地,已發現彌生時代遺跡多處。台地南部為古代的難波津,為重要港口。後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583年築大阪城。江戶時代成為直轄地,為附近稻米和棉紡織品的集散中心。1868年辟為港口。1874年通鐵路,促進了城市的發展。1889年設市。20世紀20年代中期,貨物貿易量和工業產值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日本最大的工商業城市。1897年後,市區范圍多次擴大。1926年後發展速度慢於東京,1955年起經濟地位僅次於東京,居日本第二位。
大阪是阪神工業地帶的核心,是重工業、化學工業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工業分布在 3 個地區:北部工業區有淀川通過,水源充足,很早就建成了紡織、染料、油脂等工業;東部工業區是金屬加工和機械工業,並建有玩具、服裝、化妝品等小廠;西部是重、化學工業集中的臨海工業區,沿大阪灣分布,主要有造船、鋼鐵、車輛、機械和化學等大型工廠。
大阪是日本的交通中心。有現代化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通過,並有多條鐵路和公路呈輻射狀通向全國各地;現代化的港口,以國內運輸為主。大阪國際機場為現代化的國際機場,周圍還有豐中、池田等機場。市內交通方便,有由地面公路、高架鐵路和 6條地下鐵路組成的立體的運輸線路。出口貨物以機械、化學製品、紡織品為主;進口多為原料及食品等。文化教育發達。有大阪大學等公、私立大學數十所。有大阪城、四天王寺等名勝古跡。大阪市共分26個區。市中心的齋橋筋、戒橋筋等地為商業區。
J. 日本有哪四大工業區
日本有四大工業區分別是:
1、京濱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位於東京灣沿岸,它以東京都和橫濱市為核心,以關東平原為腹地。戰後,京濱工業區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取得了迅速發展,工業區范圍顯著擴大。
2、阪神工業區
阪神工業區分布在 3 個地區:北部工業區有淀川通過;東部工業區是金屬加工和機械工業,並建有玩具、服裝、化妝品等小廠;西部是重、化學工業集中的臨海工業區,沿大阪灣分布,主要有造船、鋼鐵、車輛、機械和化學等大型工廠。
3、北九州工業區
北九州工業區在日本的九州島最北端,以鋼鐵、化學為主,還有機械化工、食品加工、陶瓷等產業。
4、中京工業區
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核心地帶是日本的愛知縣、三重縣、岐阜縣伸展的工業地帶。主要工業為紡織,陶瓷,汽車鋼鐵等。
(10)大阪工業區都集中在哪裡擴展閱讀: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主要的工業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所以形成了四大工業區。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等。
日本雖然工業發達,但是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製造業便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