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江蘇張家港下瞎哪些鎮,工廠多嗎都集中在哪大部分以生產什麼為主請清楚的朋友解答謝謝!
塘橋片區主要是輕工業,以紡織為主,楊舍為市區,周邊有幾個開發區,金港保稅區馬桶,錦豐那塊化工
⑵ 張家港的特色
張家港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縣之首。
境內有「三山一苑」(
雙山、香山、鳳凰山、東渡苑)等主要景區。有蘇東坡與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山等歷史文化等傳說典故。景點有世紀廣場、暨陽湖公園、張家港公園、沙洲公園等游樂場等。雙山島旅遊度假區建成了全國首家江島型水上高爾夫球場。
香山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張家港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腔磨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贊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
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17]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香山左崗有喊圓納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鄭沒天然湖泊鹿女湖。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
聽松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游覽聽松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彷彿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於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
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里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在香山附近,有長山,鳳凰山、鎮山等山,有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出江陰東門,有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藏軍洞、烽火台、桃花澗等古跡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渡苑
國家AAA級旅遊區——東渡苑景區位於張家港市東郊的古黃泗浦畔,是唐代高僧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的啟航處,總面積300餘畝。整個景區分東西二區,東區是寺廟和休閑區,西區是鑒真紀念館區。
鳳凰山
鳳凰山,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佔地千餘畝。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郁,景色秀麗;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山之南麓有,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後被拆。山之西南有鷙山,佔地400畝,西北面樹大蔥郁,果園繁茂,著名鳳凰水蜜桃源出於此。旁鄧家宕的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2000年5月6日紅豆樹突然開花,10月結得形似雞心、鮮紅顏色的果實百粒,與上次開花之日相距30餘年。舊志中載:「蓋以大江東下,山勢西來,鳳凰實導諸山以赴於虞者也。」鳳凰山迤麗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跡眾多。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2013年5月被評為國家4A景點。
⑶ 張家港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作為中國百強縣級市排名前三,張家港除了經濟發展外也重視人居和文化發展 主要的產業有4種: 冶金工業園區(錦豐鎮) 鋼鐵產業 沙鋼 永鋼 浦項制鐵 未來的寶鋼 塘橋、港區的紡織印染產業 華芳、建業 和興、雀仿港區的化工產業 蘇化、華昌、陶氏等 其他 中集聖達因 聖匯氣體 海陸鍋爐 海螺水泥 東海糧油(中糧) 城建公司 金海華餐飲。
.支柱產業是什麼意思?
支柱產業往往是產業規模在經濟中佔有較大比重,並且擁有規模效應的一類產業或產業群,這類產業往往能用一個先導行業帶動整個上下游產業。例如房地產行業可以帶動上游的各類建材市場,還有下游的各類消費市場,這一類產業規模給整個市場提供了上億的就業崗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的GDP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二.在過去的年景中,房地產產業和低端製造業成為我國的核心支柱產業,這類產業為敏旦整個中國帶來了經濟連續翻番。但是未來的支柱產業呢,這些會集中在哪些呢?
【1】高端製造業,在近年的貿易戰中我們能發現,美國一卡晶元,中興通訊就直接倒了,最後只能通過賠款才能獲得晶元,所以接下來的高端製造業應該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2】大金融,近期我們的A股市場和國內其餘的平台持續出現開放的姿態,這意味著後續的中國經濟將依靠大金融來完成轉型。
【3】大消費,消費是不變的,國內經濟一個最重要的增長點就是消費,我國擁有著市場上最為龐大的消費市場,這里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因此,對於未來的支柱產業,我們在做出判斷之餘,可以適當向這類產業進行投資。畢竟在過去那些通過炒房的投資者已經是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橋歲擾下一個十年機會我們可不要就這么放過了。
⑷ 張家港地區詳細一點
張家港市地處北緯31°43′豎兄12″~32°02′,東經120°21′57″~120°52′,張家港市ID號:320582,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部,北濱長江,與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蘇州相鄰;東連常熟、太倉,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陰、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張家港市在全國縣城經濟百強縣(市)中列 第三位,先後榮獲了 「國家第一批衛生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生態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90多項國家級、100多項省級榮譽稱號。
2006年,率先建成首批「國家生態市」,高標准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和「中國城市管理進步獎」。 2008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余鄭襲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晉代設暨陽縣,縣治即今楊舍鎮。
1962年,從常熟和江陰各劃出數個公社,建立沙洲縣,1986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現下轄8個鎮和常陰沙管理區。全市總面積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島雙山沙,面積18平方公里。境內有沿江岸線71.78公里,其中不凍不淤的深水岸線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條,總長4074.3公里。依託優越的沿江岸線,建有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和佔地1.53平方公里的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至2006年末,張家港市總戶籍人口87.9萬人,外來暫住人口46萬人。地方特產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咸豐年間鳳凰高庄豆腐乾;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爐餅等。改革開放以來,張家港人民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2006年,張家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4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6.60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48:64.47:34.05。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叢笑產總值9.57萬元,摺合1.22萬美元。全年財政總收入136.89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09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在全省繼續名列第二。全市工業主要以冶金、紡織、化工、糧油食品為支柱行業,2006年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480.1億元,實現工業利稅總額166.89億元,利潤105.34億元,其中十大企業集團和50家骨幹企業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總額分別佔全市的67%、72%和69%。江蘇沙鋼集團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永鋼集團、華芳集團、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4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張家港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2億噸,集裝箱運量45.6萬標箱,躋身億噸大港行列,成為全國首個貨物吞吐量超億噸的縣域口岸,2006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25.89億美元,其中出口54.8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5%和33.7%。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1隻,國家免檢產品25隻。
至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88.8萬人,外來暫住人口60萬人。地方特產有並譽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始於清咸豐年間鳳凰高庄豆腐乾;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爐餅等。
⑸ 張家港的特產有什麼
鰣魚:為南方水產中的珍品,每年春末夏初入江產卵,在「小滿」至「芒種」期間為旺季。《本草綱目》載,鰣魚「夏初時有,余月則無,故名」。鰣魚體扁闊而長,色白如銀,鱗下多脂肪,一般重1公斤左右,鱗可食,肥嫩清鮮。古時曾列為皇帝的「御膳枝罩」珍餚,現已蜚聲海外,遠銷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鰣魚在近海入江,靠潮水自然推力前進。張家港境內長江水域屬河口段,鰣魚至此,體內脂肪消耗很少,正豐腴肥碩,肉味最鮮,營養豐富。據測定每百克肉內含蛋白質16.9克,脂肪16.9 克,碳水化合物 0.2克,鈣33毫克,磷216毫克,鐵2.1毫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熱量22千卡。張家港所捕的鰣魚質量名列前茅,是江蘇省重點產區,也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基地。1974年、1977年產量最高,都在10萬公斤以上。酒釀鰣魚是張家港地方風味名吃,深受群眾喜愛。做法是將鮮鰣魚去內臟(不去鱗),洗凈放入適量酒釀和熟豬油,加蔥、姜、火腿片及調料,上籠蒸15分鍾左右而成。出籠後的鰣魚酒香四溢,色澤潔白,鮮嫩味美。1975年4月12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主席訪問南京期間,張家港(沙洲)鰣魚專送南京招待國賓。
刀魚:學名「刀鱭」,屬洄遊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贊:「肩聳乍驚雷,鰓紅新出水,芼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魚面、刀魚餛飩,別具風味,膾炙人口。刀魚是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後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刀魚餛飩是張家港民間傳統特色點心。其製作方法:將刀魚從尾部向上劈成兩半,去除頭、皮、大骨,用刀背將其搗碎,剔除魚刺,加入佐料,與韭黃或瘦豬肉等拌和做成陷;再選用精白麵粉加適量鹽和水揉成面,擀壓成極薄的皮子,將刀魚肉陷包成餛猛橘鬧飩。餛飩在沸水中煮至漂浮即可食用。入口清香誘人,口感細膩滑嫩,鮮美無比,別具風味。
河豚:古稱「鮐」,與鰣魚、刀魚並譽為「長江三鮮」。河豚體呈橢圓形,頭圓口小,背部一般呈黑褐色,有花紋,腹部白色有肉刺,無鱗、無膽,有氣囊,能吸氣膨脹。產於鹹水和淡水相交處的水域里,每年春季沿江上溯產卵。張家港捕捉河豚早,產量也較高。河豚魚營養豐富,腴肥鮮美且帶野味,與眾不同。宋《明道雜志》曾稱頌它為「水族中之奇味也」。河豚還有補伍顫虛去濕、舒胃、卻痔疾等效用。但血液、肝臟、卵巢都有劇毒,烹煮不慎,食後易中毒致死。解放後,人民政府禁止私自買賣,統由國家購銷。河豚魚經處理後,可製成凍魚片或罐頭食品,還可從肝臟、卵巢中提煉出河豚素、河豚酸等名貴葯品。
銀魚:又名「面魚」「面丈魚」,體細長,銀白色,透明光滑。一般長8~15厘米,形如玉簪,是張家港長江中的又一特產,活動范圍主要在長江下游,每年「驚蟄」至「立夏」在長江口區產卵,「清明」左右為旺汛期。銀魚一身嫩肉,骨軟可食,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食用價值高,當地用銀魚和蛋煎煮的時令菜「面魚攤蛋」,黃白相間,色香味全,獨具特色。
子鱭魚:又名「烤子魚」,是鳳尾魚中的雌魚,長江口名貴的經濟魚類。子鱭魚體側扁,尾部延長,銀白色。一般長14~16厘米,體重15~20克,腹內有大量魚卵,含有較多的油脂、磷酸鹽和鈣質。味鮮,有肥感,為人腦及骨隋良好滋補品。子鱭魚在「立夏」前後集群入江作生殖回遊。一般只上溯到張家港七干河、四干河外水域。雙山以上多為雄性,稱毛鱭。
鮠魚:(鮰魚)亦稱「江團」、「白吉」,是長江中一種淡水底層魚類。魚體前部扁平,後部側扁,一般長60厘米左右,光滑無鱗,呈灰褐色,幼魚淡白色。張家港江段,一年四季均有捕獲,以春、夏季產量為高。鮠魚肉嫩無刺,味鮮美,尤以菜花盛開時為最,稱「菜花白吉」,是張家港的時令佳餚。鮠魚鰾,膠質,特別肥厚,為魚肚中之上品。「氣鍋鮠魚」是境內的民間特色菜餚。做法是:將洗凈的鮮鮠魚切成塊狀,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撈出,加雞(一般選用本地產「三黃」雞)湯,配以蔥、姜、黃酒等佐料,置於汽鍋中蒸20分鍾即成。魚肉肥嫩,清香鮮美。
鳳凰稻:是張家港鳳凰山附近長期培育成的優良粳稻,穀粒基部有雙翼(護穎),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稻。清代《常昭合志》中列為著名物產。鳳凰稻碾成的米,色潔白如珍珠,煮飯燒粥,性粘膩,香軟適口,為粳米中的上品,載譽江南。
鳳凰水蜜桃:風景秀麗的張家港市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著名的鳳凰水蜜桃主要產地。鳳凰水蜜桃是在1952年引進無錫水蜜桃的基礎上,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良品種。皮色有淡黃,有乳白,有微紅,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鳳凰水蜜桃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主栽品種,遠銷蘇州、南京、上海等地。
高庄豆腐乾:張家港市鳳凰高庄豆腐乾始於清咸豐年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精細獨特,價廉物美。清末民初,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高庄豆腐乾有厚型、薄型兩種,呈絳色,質地細實,五香佐料滲透入味,閑吃或作下酒菜,均屬佳品。
拖爐餅:是張家港市楊舍、塘橋兩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該餅歷史悠久,據今已有150多年。製作工藝獨特,烘烤時需用兩只爐,下面一隻為底爐(平底),上面一隻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二隻爐同時加熱吻合,並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採用上等白麵粉、白糖、凈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口味油而不膩,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於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
鹿苑雞:因產於張家港市鹿苑鄉而得名,相傳已有兩百年的飼養歷史。鹿苑雞的毛、皮、嘴、腳均為黃色,頸羽、尾羽和翅羽間有蔬落黑毛。公雞腳桿高壯,傲然挺立,大的體重可達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稱。母雞腳桿粗矮,渾重壯實,重2公斤以上,年產蛋在140~200個之間,平均蛋重54克。該雞肉質細膩、肥美、香鮮、味濃。民間傳說,清代同治、光緒兩帝之師翁同酥常把鹿苑雞作為特產,帶至京城贈送親友和同僚,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
高峰鹿液茶:產於張家港市金港鎮高峰村長山一帶。長山位於長江邊,江霧迷漫,空氣清新,氣候濕潤,是金港鎮高峰村茶場所在地。所產茶葉具有氣香色清的天然品質。高峰茶分春秋兩季採摘,以穀雨前為最好。村裡辦有茶廠,自己焙炒。製成的高峰鹿液茶,條索緊結,色澤嫩綠,帶有清香,用水沖泡,碧色誘人,味感鮮醇,有生津止渇、解乏提神的作用。曾在江蘇省品茶會上獲第一名。
錦豐小辣椒:為省無公害農產品。錦豐鎮從1998年開始,大面積種植,面積達200公頃。主要品種有「寧優九號」「辣優九號」「湘辣二號」以及地方特色品種「金椒」(朝天椒)等。其中,從湖南引進「湘辣二號」羊角椒,鮮食、加工兩用,紅椒鮮艷,適宜深加工;青椒微辣,無淡味,風味好,水分低,空腔小,果型直,整齊標准,作蔬菜用,市場供不應求。產品大量銷往蘇、錫、常及上海、浙江等地。2002年建成全市重要的辣椒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基地,並被列入國家綜合開發項目。2003年,全鎮辣椒種植面積433公頃。
針結花邊:是新型的手工藝品。1972年常陰沙農場插隊知識青年夏小斌小組首創。它採用針織工藝,將花線勾結成各種圖案,有整潔、雅靜、纖巧、柔和的感覺。是客廳、卧室門窗、傢具上的實用裝飾品,也是張家港主要的手工業品。曾多次參加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受到外商好評。產品遠銷歐美。
⑹ 江蘇有那些特產張家港有哪些特產我想要各地的!
江蘇特產張家港特產刀魚:學名「刀鱭」,屬洄遊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贊:「肩聳乍驚雷,鰓紅新出水,芼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魚面、刀魚餛飩,別具風味,膾炙人口。刀魚是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河豚:古稱「鮐」,與鰣魚、刀魚並譽為「長江三鮮」。河豚體呈橢圓形,頭圓口小,背部一般呈黑褐色,有花紋,腹部白色有肉刺,無鱗、無膽,有氣囊,能吸氣膨脹。產於鹹水和淡水相交處的水域里,每年春季沿江上溯產卵。張家港捕捉河豚早,產量也較高。河豚魚營養豐富,腴肥鮮美且帶野味,與眾不同。宋《明道雜志》曾稱頌它為「水族中之奇味也」。鳳凰稻:是張家港鳳凰山附近長期培育成的優良粳稻,穀粒基部有雙翼(護穎),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稻。清代《常昭合志》中列為著名物產。鳳凰稻碾成的米,色潔白如珍珠,煮飯燒粥,性粘膩,香軟適口,為粳米中的上品,載譽江南。鳳凰水蜜桃:風景秀麗的張家港市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著名的鳳凰水蜜桃主要產地。鳳凰水蜜桃是在1952年引進無錫水蜜桃的基礎上,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良品種罩旁。皮色有淡黃,有乳白,有微紅,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鳳凰水蜜桃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主栽品種,遠銷蘇州、南京、上海等地。高庄豆腐乾:張家港市鳳凰高庄豆腐乾始於清咸豐年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精細獨特,價廉物美。清末民初,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高庄豆腐乾有厚型、薄型兩種,呈絳色,質地細實,五香佐料滲透入味,閑吃或作下酒菜,均屬佳品。拖爐餅:是張家港市楊舍、塘橋兩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該餅歷史悠久,據今已有150多年。製作工藝獨特,烘烤時需用兩只爐,下面一隻為底爐(平底),上面一隻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二隻爐同時加熱吻合,並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採用上等白麵粉、白糖、凈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口味油而不膩,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於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鹿苑雞:因產於張家港市鹿苑鄉而得名,相傳已有兩百年的飼養歷史。鹿苑雞的毛、皮、嘴、腳均為黃色,頸羽、尾羽和翅羽間有蔬落黑毛。公雞腳桿高壯,傲然挺立,大的體重可達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稱。母雞腳桿粗矮,渾重壯實,重2公斤以上,年產蛋在140~200個之間,平均蛋重54克。該雞肉質細膩、肥美、香鮮、味濃。民間傳說,清代同治、光緒兩帝之師翁同酥常把鹿苑雞作為特產,帶至京城贈送親友和同僚,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針結花邊:是新型的手工藝品。1972年常陰沙農場插隊知識青年夏小斌小組首創。它採用針織工藝,將花線勾結成各種圖案,有整潔、雅靜、纖巧、柔和的感覺。是客廳、卧室門窗、傢具上的實用裝飾品,也是張家港主要的手工業品。曾多次參加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受到外商好評。產品遠銷歐美。南京 秦淮小吃 雲錦 香肚 天鵝絨 板鴨 南京烤鴨 桂花鴨金箔 雨花石 咸鴨肫 雨花茶 金陵小籠包 鴨血粉絲湯 什錦菜 鴨四件 馬祥興清真食品 綠柳居素食 龍池鯽魚 龍袍蟹黃湯包 固城湖大閘蟹 南農燒雞 南京空竹(抖嗡) 鎮江 鎮江香醋 餚肉 鍋蓋面 百花貢酒 鎮物虧橡江鰣魚 鎮江膏葯 小磨麻油 漢白玉插屏 金山燈彩 機綉製品 絨花製品 常州 刻紙 留青竹刻 亂針綉 梳篦 銀絲面 加蟹小籠包 金錢空鋒菜 大麻糕 茅尖花紅 天目湖砂鍋魚頭 金壇剪紙 蘿卜干 留青竹刻 芝麻糖 加蟹小籠包 南式麻糖 沙河桂明茶 無錫 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惠山泥人 惠山油酥 江陰黑杜酒 清水油麵筋 三鳳橋醬排骨 蜀山陶器 無錫水蜜桃 方糕 無錫毫茶 豆腐花 無錫小籠包 和橋豆腐乾 無錫肉骨頭 大浮楊梅 黑杜酒 蘇州 蘇綉 碧螺春茶 采芝齋糖果 宋錦 蘇式蜜餞 蘇式糕點 鹵汁豆腐乾 太湖銀魚 桃花塢木刻年畫 紅木雕刻 緙絲(刻絲) 蘇扇 微雕 玉雕 太倉肉鬆 太倉糟油 常熟花邊 崑山並蒂蓮 奧灶面 陽澄湖大閘蟹 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 南通 西亭脆餅 正場薰糕 狼山雞 烤鰻 南通嵌桃麻糕 董糖 如皋蘿卜 林梓潮糕 如皋肉鬆、火腿、肉鬆 盆景 白蒲黃酒 白蒲「三香齋」茶干 文蛤 薄荷腦 藍印花布 南通風箏 勾針衣 南通刺綉 扎染 季德勝蛇葯片 王氏保赤丸 石港乳腐 鳳尾魚罐頭 海門羊肉 雲片糕 海安糯米陳酒 海安河豚魚 連雲港 灌雲豆丹 板浦涼粉 汪恕有滴醋(灌雲)花果山鳳鵝 東海水晶 雲霧茶 葛藤粉 湯溝酒 王子啤酒 草編 柳編 金鑲玉竹 玉蘭花(白、紫) 地毯 石雕藝術品 沙光魚 雲霧茶 剪紙 對蝦 山板栗 風箏 淮安 灌湯蒸餃 高溝捆蹄 淮安菜炒飯 文樓湯包 震豐圓餛飩 盱眙十三香龍蝦 平橋豆腐 鼓樓茶饊 淮城蒲菜 伍佑糖麻花 宿遷 水晶山楂糕 天崗湖銀魚 沭陽石榴 泗洪空心掛面 龍嫂米線 桃核雕刻 洋河大麴 埠子車輪餅 宿遷滿漢筵席 穿城大餅 八集小花生 韓山藍晶石 五香大頭菜 老湯黃狗豬頭肉 軟熘長魚 鹽城 建湖藕粉圓子 參燕八珍糕 伍佑醉螺 東台魚湯面 奇園蟹黃包 拆燴推浪魚 燴素魚皮 鯮魚餅 東溝茶干 白首烏粉 阜寧大糕 楊五香腸 鉤針衣 生熗條蝦 白燉鯔魚 叉烤野雞片 四鰓鱸魚 青蒲籪蟹 大縱湖醉蟹 伍佑糖麻花 徐州 古沛郭家燒雞 西楚貢菜 刻紙 沛縣黿汁狗肉 鱔魚辣湯 (啥湯) 五仁油茶 壯饃 面魚子 蛙魚 徐州燒烤 帝王粥 邳州銀杏 蘆薈 沙溝香油 捆香蹄 豐縣蜂糕 小兒酥 把子肉 烙饃 饊子 餄餅子 圭打 牛蒡醬 窩頭 富士蘋果 苔干 冬桃 銀魚 魚汁羊肉 羊方藏魚 李寨白 酥梨 臭鹽豆 睢寧鹽豆子 玫瑰鮮花汁 綠豆丸子湯 揚州 揚州炒飯 高郵雙黃蛋 牛皮糖 三丁包 揚州綠茶 揚州煮干絲 紙花 揚州醬菜 揚州漆器 揚州玉器 揚州剪紙 揚州漆器 揚州八刻 秦郵董糖 揚派盆景 揚州三頭宴(清蒸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 泰州 黃橋燒餅 梅蘭春酒 靖江肉脯 泰興白果 難得米酒 興化清炒鯊魚片 泰州三麻(麻油、麻糕、麻餅) 刁鋪羊肉 溱湖八鮮(溱湖籪蟹、溱湖甲魚、溱湖銀魚、溱湖青蝦、溱湖水禽、溱湖螺貝、溱湖四喜 溱湖水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