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莫爾斯工業淋浴產品是哪個國家的

莫爾斯工業淋浴產品是哪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3-04-15 03:35:39

哪個國家的人發明了什麼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怎樣幫助人類

中國人張衡發明地動儀,測定地震方汪世位,幫助抗災。
中國人蔡倫發明造紙術,用於臘睜寫字,便於書寫、攜帶。
中國人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印刷書本,提高速度,有利於文化傳播。
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火車機車,帶動火車,幫助加困局肢快運輸。
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做動力,提高工業生產率。
美國人愛迪生發明電燈,照明,方便人類生活。
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汽車,載人運貨,幫助加速交通運輸。
美國人莫爾斯發明無線電報,改進通訊手段,促進信息技術發展,便於人來交流。
……

❷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麼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2)莫爾斯工業淋浴產品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革命背景: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以後,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次不窮,並被應用於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❸ 莫爾斯如何發明的電報機

前文講過,在「薩利」號郵船上,傑克遜醫生對電流的奇跡繪聲繪色的描述,使美國畫家莫爾斯對「電流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毅然決然把他的畫室變成電磁學實驗室,刻苦鑽研電磁學的理論。上述電磁學史上的一系列發現和發明,更使莫爾斯心馳神往。但是,他不僅是停留在再學習上,而是邊學邊干,要闖自己的路,讓電流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讓電傳報。

莫爾斯跨進電磁學的大門之後,由於反復實驗,難關重重,屢遭失敗,後來竟耗盡他的家財,使他貧困交迫,生活在困苦之中。開始他靠友人解囊相助,以後又不得不重操舊業,拿起畫筆來維持生活。盡管如此貧困,他還是要省下些錢購買電磁實驗用具,始終沒中斷實驗。別人難以理解,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但對莫爾斯來說,很明確,他就是為了要實現他的談梁夢想,讓電流創造奇跡——沿導線快速傳送信息,讓電流成為人類社會中最可愛的「綠衣人」、最理想的「隱形信使」。

其實,在莫爾斯之前,已有不少人試圖用電流傳送信息。例如,自1825年斯特詹發明了電磁鐵以後,有人就想用電磁鐵打鈴的辦法來傳送信息。電鈴就是一種最簡單的用電來傳送信號的設備。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的信號,就是通過電鈴來傳送的。

1833年,號稱「數學之王」的德國科學家高斯和最早製成電流表的德國科學家韋伯,開始研製成一種電磁式電報機,並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架設了電報線。他們只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轉的磁針來傳送信息。兩位科學家商定了一種「密電碼」。例如磁針向右擺三下,再向左擺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擺一下,再向左擺三下代表字母b……,就這樣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打通了電報。現在看,這樣簡單的電報機如同兒童玩含叢運具,但在那時,可算是大科學家們了不起的發明了。後來,他們還興致勃勃地在天文台和韋伯的物理實驗室之間,架設了第二條較長的電報線路,經過實驗取得良好效果。

為了推廣使用,兩位科學家後來找到德國萊比錫鐵路局,建議在鐵路上使用電報來快速鄭擾調度火車。但是鐵路局一位官員說:「電線架在空中太難看了,必須埋在地下。」由於當時把電線埋在地下很困難,著名的科學家高斯和韋伯的這一項新發明便「石沉大海」!

此外,俄國科學家希林格,在1835年也曾發明了可供實用的電報機。

人們不禁會問,前文講到美國第一流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機,怎麼現在又出現德國的、俄國的電報發明家呢?其實,這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是常有的事。當科學技術、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條件成熟,時代需要某項發明的時候,必然會在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出現該項發明的發明家。問題是看誰的發明更先進,能走向世界,風行全球。

美國畫家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與眾不同,這首先在於他的研究思路十分奇特。他曾在筆記本里這樣寫道:「可以驟然切斷電流,使它產生電火花,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另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可以結合起來,代表各種數字或字母。數字和字母可按順序編排。這樣,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而遠處的儀器就可把信息記錄下來」。由此,便在他腦海里浮現出電報機的雛形。於是,他不斷購買電磁儀器,進行研究實驗,傾家盪產在所不惜。

終於在1835年,也就是在俄國科學家希林格設計成一台實用的電報機的時候,莫爾斯在美國也研製出電報機的最初樣品。莫爾斯一馬當先,於1838年又發明了用「點」和「劃」組成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莫爾斯電碼」。由於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方便實用,1844年在美國政府的資助下,建成了第一條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到巴爾的摩城,全長64千米的電報線路(架空明線)。從1851年起,莫爾斯的電報系統應用在美國的鐵路線上。

這里需補充說明的是,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投入社會使用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從41歲開始改行研究電報,到50歲獲得成功的莫爾斯,當他帶著自己的發明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向美國國會申請3萬元資助,架設一條長達64千米的電報線路時,一開始竟受到冷遇,美國國會拒絕了他的申請,懷疑他是否能研製出第一流的科技產品。當莫爾斯掃興返回他的故鄉紐約時,窮得只有1元錢了。

然而,一貧如洗的莫爾斯並未由此而心灰意冷。他靠賣畫的收入維持生活,並繼續研製他的電報機,使它更加先進。

有一句名言說:科學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縫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莫爾斯電報機的先進性在當時無與倫比,所以1842年美國國會經過辯論,終於通過提案,為莫爾斯提供實驗經費。這就促使貧困的莫爾斯借錢買了件新衣服,再次來到華盛頓。後來不到兩年,莫爾斯就研製出了更先進更實用的電報機,並架好了線路。

1844年5月24日,是莫爾斯最榮耀的日子。莫爾斯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用激動得發抖的手按動電鍵發了電報。他的助手在64千米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美國的第一份長途電報,報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這「上帝」在哪兒?其實,這「上帝」此時正坐在美國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拍發電報的貧窮的科技工作者、電報的發明人。這時莫爾斯已53歲了。他從41歲對電流發生興趣,到53歲,歷經12年含辛茹苦,終於讓電流創造出奇跡,一眨眼功夫把信息傳到千里之外,使人類跨進了電信時代。

到1966年,美國已經擁有2000多個電報局,電報線路的總長度達到了10多萬千米。電報的發明和使用,對推動商業、交通運輸業、工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誰是電報的發明者?

41歲改行、「半路出家」的莫爾斯是第一號「功臣」。但是,誰也不能說誰是電報的唯一發明家。電報的問世和使用是一個時代許多發明家前仆後繼、辛勤勞動的共同成果。他們之中有些人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但他們的功績是永存的。

電報的發明,確實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變革。現代軍事上發布戰斗命令、航海航空預報風暴來臨、經濟建設交流情況、生產生活傳遞佳音……電報都成了重要的快速通信手段。美國為表彰莫爾斯的重大功績,1858年,在紐約市中央公園,建造了一座莫爾斯的塑像,給了他極大的榮譽。這也啟示人們,只要象莫爾斯那樣,具有堅韌不拔、刻苦鑽研的精神,就可以登上科學技術的任何一座高峰,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可奪取世界科學技術的「制高點」。

莫爾斯電報機的先進性究竟表現在哪兒呢?有比較才有鑒別。莫爾斯電報與俄國科學家希林格發明的電報機相比,希林格的編碼式電報機是用8根導線傳送全套俄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碼(如1、2、3……),當時這種電報機曾在彼德堡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比過去有人設計的用26根導線,分別傳送26個英文宇母的電報機要先進了一大步,但仍需要不少導線。莫爾斯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巧妙設計只用兩根導線,靠「接通」或「斷開」電路的方法,藉助於「點」(接通電路的時間短)、「劃」(接通電路的時間長)和「空白」(斷開電路)的不同組合,來表示各種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簡稱字元)。

例如,用一點一劃(·——)表示英文字母「A」,用五個點(……)表示阿拉伯數字「5」,等等。這就是時至今天仍沿用的「莫爾斯電碼」。至今已沿用150多年了。

莫爾斯發明電碼時,可說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思。他對報刊上常用的字做了大量的統計,還親自到印刷廠向印刷工人請教,為的是把最簡單的電碼組合、分配給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英文字母,如宇母「e」用「·」表示,「t」用「——」表示,「a」用「·——」表示……而「Z」、「Q」、「J」等不常用的英文字母,就用較復雜的電碼組合表示。為了便於記憶,10個阿拉伯數字的電碼,採取有規律的排列方法像「1」用「·----」,「2」用「··---」表示。各個字元除在「點」與「劃」的組合上有嚴格規定之外,點和劃的長短以及間隔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時間比例。點與劃的時間長度為一比三(即發報時,按電鍵使成「劃」的時間,要相當三個「點」的時間);點與點、點與劃、劃與劃之間的間隔等於一個點的時間;每個字元之間的間隔等於三個「點」的時間;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為五個「點」的時間。

假如,發送一個「點」的時間為一毫秒(千分之一秒),發送一個「劃」的時間為三毫秒;各字元之間需留出三毫秒的間隔;字與字之間要停頓五毫秒的時間。這些就是莫爾斯電碼的規律。

莫爾斯電碼的這些規律,是他歷經多年刻苦鑽研,並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花費全部心血的結晶。因此,只有按照這些規律拍發電報,方能把電信號變成書面語言。這里還應說明的是,莫爾斯為了加大電報的傳送距離以及對方收報的靈敏度,他還反復試驗,不斷改進。例如,增加電磁鐵線圈的圈數,提高電報機的性能。特別是,最初研製成的電報機,是用手控制電池接點的開合,以達到控制電報線路的通和斷,後來改用電鍵來發報。最初,收報時是用鉛筆筆尖,在紙條上畫出「點」、「劃」符號,這就太麻煩了;後來改用墨水滾輪來印錄。「滾輪印錄」十分巧妙,平時讓滾輪浸在墨水缸中「休息」,一旦對方來了電報(電流傳來信息),電流通過電磁鐵,使電磁鐵產生磁力,就帶動滾輪與移動著的紙條接觸。這樣,紙條就留下了墨跡。這就好像剛由濕地開出的汽車,在路面上留下車輪的印記一樣。當然,這種「滾輪印錄」要設計得十分精密,要有一定工藝水平,否則紙條上像蜘蛛爬過一樣,「點」「劃」不分明,收到這樣的電報如「天書」一般,使人莫名其妙。可以想像,莫爾斯當初改進電報的用心之苦和工作之難。

❹ 初二地理下冊知識點

湘教版的可以嗎?
十三。走近國家
(一)日本
1.讀課本P66的圖3---1回答:
(1)日本位於_______________;領土主要由____島 ____島_____島______島組成
(2)找出日本周圍的地理事物:______ 海 ______海 _______海_____洋___海峽__________海峽__________海峽
臨國: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海灣:________ 日本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 最大的平原____
日本最大的島嶼:________ 內海:___________ 最高的山峰 ________(活火山)
(3)日本是一個多_____的國家,國土的3/4為_______地形,_____面積狹小
(4)日本群島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帶,解釋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國花_______
3.日本的氣候主要屬於_________氣候_______氣候。日本的氣候具有______特徵
4.日本在______季節,經常遭受____襲擊
5.日本的河流短小喘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本的東西融合的文化(自己看課本P68)
7.日本的經猜緩敏濟高度發達。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____ (國家),居世界第二 位
8.讀課本P69的圖3---6回答:
(1)日本發展工業的條件:
有利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哪高利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大量的進口能源和礦產。看圖說一說:煤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進口;鐵礦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進口;石油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家進口
(3)日本的對外貿易的對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讀課本P69的圖3------8回答:
(1)日本位居世界先進行列的產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主要的工業部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圖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沿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日本主要的工業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日本主要的工業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找出日本的主要海港:__,__,__,____,____
(7)找出日本的首都______;新興的科技城_____;較大的城市:____,___,___,___,_-
(8)日本最大的海港是______
(9)找出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______,______
10.日本的交通運輸業相當發達,國際貨穗枝運以_____為主,國際客運以_____為主
11.讀課本P71的圖3—12回答:
(1)_________或_______已經把日本的四大島聯結起來。
(2)找出位於日本世界上最長的隧道:________;它聯結_______與________;位於______ 海峽
12.日本的______城市建築了兩個巨大的人工島。填海造陸建成的國際航空港在___城市。日本屬於亞洲的四小龍之一
(二)埃及
1.讀課本P72的圖3—14回答:
(1)找出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_______運河
(2)找出屬於亞洲的______半島,埃及是地跨亞洲和非洲的非洲國家
(3)找出埃及周圍的臨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的地理事物:______海,_____海,世界的第一長河______,______海灣,____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蘇伊士運河北端的海港____南端的海港,埃及的最大海港____尼羅河上的____水庫
2.埃及的全稱是________________;埃及位於非洲的____部,北回歸線穿過埃及的_____部
3.說一說蘇伊士運河開採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埃及的87%的居民是_____人,多信奉_______教,官方語言為_______語
5.埃及的北部屬於_______氣候,,大部分屬於________氣候,所以90%以上的土地為沙漠,有_______之稱,_______河為埃及人民提供了幾乎唯一的地表水源,埃及人稱它為「______河」
6.______,______是埃及最重要的農業區
7.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明高度的表現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讀課本P74的圖3---18:找出埃及的著名的文物與古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的分布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遊它們選擇_______交通工具
9.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 ________,金字塔的旁邊有
______________它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徵
10.埃及___________ 素有「藝術世界奇觀」之稱
11.埃及的農業屬於______農業,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盛產_____著稱,
_______的產量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農業上的灌慨水源來源於_______
12.現在,_______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
(三)俄羅斯
1.讀課本P76的圖3---22回答:
(1)找出俄羅斯的歐洲領土和亞洲領土及它們之間的分界線_____________________,俄羅斯是一個地跨亞洲和歐洲兩洲的歐洲國家
(2)找出北冰洋,太平洋,白令海峽,白令海,巴倫支海,鄂霍次克海,波羅的海,黑海,鹹海
(3)看圖說一說俄羅斯的地形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羅斯的地勢特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的地跨兩個洲和東西兩半球的國家
(5)找出俄羅斯的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歐洲的最長河流是______________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內陸河: __________,注入_______海
(6)找出俄羅斯的城市:________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和綜合性工業中心);_______北冰洋的最著名的海港:____(由於巴倫支暖流增溫的影響終年不凍);太平洋的最著名的海港:_______ ;波羅的海的著名海港:_____;第二大城市_____
(7)找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湖泊:______
(8)歐洲最大的平原:_________
(9)從圖上看出:____和____成為大的地形區的重要分界線
2.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_________族占總人口的83%
3.俄羅斯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於___________ 氣候,北冰洋沿岸是_____________氣候,太平洋沿岸是__________ 氣候
4.俄羅斯的資源豐富:
(1)淡水資源充足: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___位,_____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_____
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2)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___,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
(3)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的第____位,僅次於____和________國家;黃金的產量居世界第___位,僅次於_____國家;烏拉爾山脈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
5.讀課本P79的圖3---26找出俄羅斯礦產的主要產地:鐵礦地______;石油的產地_______,_____;煤礦的產地______。
6.俄羅斯是一個工業大國:主要的工業部門有:____.____.____.___.___;工業主要分布
在________領土部分
7.俄羅斯形成了四個工業區:
(1)烏拉爾工業區:工業部門主要以______和______為主
(2)亞洲領土上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部門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主要的燃料
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波羅的海沿岸的聖彼德堡工業區(歐洲領土上)
(4)莫斯科工業區(歐洲領土上)
8.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俄羅斯的主要的農業區_____平原的
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
9.俄羅斯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領土,近年來,為了開發利用東部的豐富資源,
俄羅斯加大了開發的力度,建立了____________區和一系列工業基地
(四)法國
1.讀課本P81的圖3---27回答:
(1)找出法國周圍的臨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圖說一說法國土輪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法國周圍的海_______,海峽_________,海灣_______,大洋___________
(4)找出法國的主要地形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法國的主要河流及注入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法國的主要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法國最重要的小麥區(也是歐洲重要的小麥產區):_________________
(8)看圖說出法國的地形特點:______________;地勢特點:______________
(9)法國的西部屬於___________氣候,南部屬於_____________氣候
2.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_;法國的______行銷世界各地
3.法國的____,____ 礦產比較豐富,以_______,_______ 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工業部門有較高的市場竟爭力。發電量中的 ___電的比例高達70%以上
4.______已經成為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柱;法國的_____ 城市是世界上數一數二 的藝術之都 ;
5.法國的巴黎藝術景觀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世界建築史上的藝術極品。其中羅浮宮收藏了大量的繪畫和雕刻方面的稀世珍品 ,____,_____,
______都居其中,羅浮宮是藝術愛好者的聖地
6.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一起成為巴黎的象徵
(五)美國
1.讀課本P84的圖3—31回答:
(1)找出美國的領土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美國的領土組成看:美國是一個地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北美洲國家
(2)人們將北美洲中部的美國國土主體部分稱為美國「_______」
(3)找出美國境內的地形區:西部__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東部___________
(4)找出美國境內的河流:__________ ,注入________海洋
(5)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淡水湖組成 。除______湖完全屬於美國外,餘下的屬於美國和______國家共有。其中____
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6)找出美國的臨國:__________
(7)找出美國所瀕臨的海洋和海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美國的國旗是_____,「星」代表_________,「條」代表_______________
2.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的____位,美國生產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農產品都居世界前列,但_____,_____,______等農產品需要大量進口
3.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它的農業具有什麼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課本P85的圖3—33回答:
(1)找出美國的主要農作物帶和農作物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大湖屬於________帶,墨西哥沿岸屬於_____帶
(3)找出美國的首都:______,它位於_______特區;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_______(也
是美國最大的海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____,這
里有世界的電影城______和_________;美國太平洋沿岸的著名天然良港:_______又
叫_____________ ,該城市的____是大規模的華人社區,該城市以_______大學為依託
的「___」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區;美國的最大的飛機製造基地是:____,是____
公司所在地;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新興的宇航工業中心是:_____;美國的交通中心是:
_______;美國的汽車工業中心是:_____;美國的鋼鐵工業中心是:______
(4)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上間歇泉,溫泉,熱水池最集中機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它位於________________ 山區
(5)美國有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峽谷:________,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它坐落在_____
_______高原上,它被譽為一部「活」的地質教科書
(6)美國的NBA中的一些籃球隊的取名與所在城市的著名工業有一定的關系。你能說出下列城市名稱與對應的籃球隊的名稱嗎?(用線連)
芝加哥 超音速隊
休斯敦 活塞隊
西雅圖 公牛隊
底特律 火箭隊
5.美國既是農業大國又是工業大國:
(1)說一說美國發展農業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美國的農業面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決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一說美國工業發展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國的工業產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工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研製與開發,均居世界領先地位
(4)美國工業的分布大體上分為三大地區:A______工業區,它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主要的工業部門是____,____,_____,____;B過去以農業為主,現在也形成美國新興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業基地是_______工業區;C位於太平洋沿岸,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______,____,_______得便感新興工業發展較快的工業區是__________
6.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進口______,____,_____
最多的國家
7.美國的居民主要有四部分構成:A_____________(主要部分,佔80%以上),B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8.美國的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地區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美國的城市人口占人口的_____%
(六)巴西
1.讀課本P90的圖3---41回答:
(1)找出巴西周圍的臨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巴西東部的海洋:______
(3)找出巴西境內的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__________,面積是______,西起_________山,東到_____洋,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由____________ 沖積而成,氣候是__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高原_________,氣候是____________
(4)找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___________,它被稱為「_______」;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_____________,長度位居世界第____位,僅次於_______河,河口號稱「_____」
(5)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______;從「五帶」看。巴西主要位於_____帶
(6)從圖上看出:巴西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_
(7)巴西的熱帶雨林面積不斷縮小,原因是___________,
(8)找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_______,它是_____國家和______國家在
____________河上合建的
(9)從圖上可以看出: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帶,其中______人口尤為稠密
(10)找出巴西最大的城市_______;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_______;巴西的首都是_______(它是從_____城市遷到______ 高原的的心城市,遷的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巴西的氣候主要有二種:北部是____________,特點是________;南部是________________,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是________,工業部門地位突出的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巴西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礦產是_____ ,大部分是______礦
4.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____,____,-___農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___,____,____,____的農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5.巴西的畜牧業發展較快,_____大量出口
6.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____ ,人口唯一超過一億的國家
(七)澳大利亞
1.讀課本P95的圖3---47回答問題:
(1)找出大洋州面積最大的國家______,面積位居世界的第_____位,僅次於__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它的領土主要由_____ 大陸______島及周圍的小島組成
(2)大洋州的領土主要由________大陸,________島________島 _______ 島以及
太平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群島組成
(3)找出澳大利亞周圍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屬於美國的大洋州上的領土_________
(5)找出屬於亞洲但領土地跨亞洲和大洋州的國家_________
(6)找出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個整個大陸的國家______
(7)找出澳大利亞的珊瑚海和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大堡礁)的位置
(8)找出澳大利亞的首都:_______ ;澳大利亞的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_______;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_______
2.澳大利亞的面積位居世界的第_____位
3.讀課本P97的圖3---49回答:
(1)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澳大利亞的主要地形區:西部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東部______
(3)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是__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獨塊岩體是:____
(4)找出澳大利亞最低處________ (低於海平面16米)
(5)找出澳大利亞的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
(6)找出澳大利亞的沙漠_______________
(7)找出澳大利亞大陸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的海峽___________
(8)澳大利亞中部有澳大利亞大盆地又叫_________盆地,此地有________井
4.讀課本P98的圖3---53回答:
(1)找出澳大利亞的主要氣候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氣候分布總結澳大利亞的氣候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課本P98的圖3---54回答:
(1)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成為澳大利亞的通用的語言
6.澳大利亞的動物居有什麼特點:________性,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7.看課本P99的圖3---55舉列澳大利亞的動物:袋鼠,樹袋熊,袋狸(袋浦乳動物); ___,_____(卵生圃乳動物),珍稀動物___________ 。
8.澳大利亞是南半球少有的經濟發達的國家,它的經濟基礎產業是_______和_______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____生產國和 ______,______輸出國,素有「__________」
之稱
9.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____,_____,______,的開采和出口在世界上有主要地位,現在_____________ 出口總值已超過_____出口總值,因此被稱為「 _______」
10.看課本P100的圖3---58找出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及產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業已成為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❺ 闡述工業革命對十九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

一般認為,高科技是一種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密集、信息密集、產業密集、競爭性和滲透性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學技術。這將是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科學技術"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但據介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給科學技術下的定義為世人所公認,把科學技術與實力、進步和貢獻組合在一起問題就更復雜.討論科學技術的涵義本來不是本文的題旨,可是,我們又不能避而不談
2、科學與技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既有明確的區別又有緊密的聯系通常合稱為「科學技術」.●區別1.概念不同
3、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這里的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碰譽的總和,這里的生產力是指由物質生產力、精神生產力和人類自身生產力綜合構成的社會一般生產力
4、而科學技術則是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不包含社會科學.另外,本人還就續志中的幾個問題提出來與同仁們商榷.1續志與前志如何銜接比較好
5、1醫院現代化的概念現代化(Modernization)在科學技術上是指安裝技術上先進的機器代替舊機器.現代化不同於用一台新機器去置換一台相似的舊機器,因為現代化設備的優越性在於技術進步,而不是單純的新舊問題
6、科學技術是指科學的發展及其成果在生產實踐領域中的應用.二戰以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的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隨著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7、科學技術是指關於自然科學與生產技術手段一般不包括社會科學.同經典的經驗模型相比網路模型具有更強的過濾能力在處理帶雜訊或稀少數據時比經驗模型強
8、科學技術(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指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學技術是要通過運用於生產實踐,從而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
9、然而當今在我國有些人認為,科學技術就是指自然科學,時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的關系,科學技術是否包括社會科學等問題,庄認識上還不盡一致,甚至有人還懷疑社會科學是否是科學,是否是生產力
10、我們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其中的科學技術乃是指科學技術整體,就是既包括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也包括管理科學以及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完整體系
11、科學技術是指人類掌握、認識和應用客觀自然規律的實際能力.科技成果是指這種實際能力的當期水平.由於科技水平就是人類認識和應用客觀規律的程度所以這一程度每近一步就是一個科技成果
12、第三,科學技術(這里主要是指與檔案工作直接相關的信息技術)對檔案工作的決定性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科技創造工具,檔案科技創造檔案的載體工具、保管與管理工具、信息傳遞工具等,並進而影響檔案工作的模式、社會關系與地位
13、而「科學」與「技術」連用,稱為「科學技術」,是指關於自然科學與生產技術手段而言的,一般不包括社會科學.這種企業並不總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們可以是合作社或國家所有的實體
14、科學,今天通常與技術一詞並用,稱為科學技術,它包含基礎科學(純科學)和應用科學兩大部分,這是人所共知的.在一般意義上說,前者,代表了科學技術的認識論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
15、在這幾種基礎科學門類和基本技術中已十分明顯地包括了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即包含了硬科學技術和軟科學技術並統笑卜段稱為科學技術.當然人們傳統觀念所指的科學技術主要是硬科學技術(如機械物理化工和生物技術等)
16、正是科學、技術的一體化發展趨向,人們將科學和技術統稱為科學技術.而作為科學和技術二者統一的科學技術同樣是人的目的性和自然界的規律性的矛盾統一體
17、科學技術(這里主要是指技術)是歷次生產力和社會大發展的支柱是首要的和具有根本意義的革命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犤2犦(P274)鄧小平的論斷第一次確切地指出科學技術弊殲在生產力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和重要地位
18、雖然習慣上將二者合稱為「科學技術」,但應當明確這是一個並列片語.由於科學與技術不同,對應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19、而技術則是科學在生產中的運用,所以從近代產業革命以後,科學和技術真正地一體化而並稱為「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無國界的,具有超越地域局限的普遍意義或普遍效准:科學技術的現實運用,必然要求社會生產的不斷變革和社會成員的全面流動,從而導向全球化
20、我曾經撰文,主張將我國採用的11個學科門稱為「科學技術」.在這一組關系中,自然科學處類進一步概括成自然科學(Science)、工程技術於基礎的地位,而工程技術則是它的應用
21、我們常常統稱為「科學技術」,或簡稱為「自然科學」.設置所有這些學科的大學被稱為「理工科大學」.事實上,我國現階段的大多數理工科大學只包括理科和工科,而不包括農科或醫科
●通俗的理解,就是高科技必須進行產業化,才能形成產業規模效益,並且高科技無國界,需要全球高科技產業聯合應對人類共同的命運問題。
●高科技的「高」,是相對於常規技術和傳統技術說的,因此它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而是帶有一種歷史的、發展的、動態的性質。今天的高科技,將成為明天的常規科技和傳統科技。有人估計,今天人們利用的技術和知識,50-60年後就只剩下1%了,99%將過時。
●從世界各國高科技的發展來看,高科技不是一個單項技術,而是科學、技術、工程最前沿的新技術群。這個群體的各種成分,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同時,由於高科技是與高技術產業連結在一起的,因此它又是科學、技術、生產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並且受到市場的大力推動。
●除此之外,高科技也不同於般科技意義上的所謂「經驗的積累」。它不是什麼積累起來的經驗,而是基於科學的發現或創造而產生的科技。
●高科技並不神秘,高科技其實就在你身邊。高科技以人為本,高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展現。撲面而來的高科技浪潮沖擊著、改變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沖擊這,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高科技關注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關注高科技。
科技
(一)科技的詞源
1.科學
「科學」一詞是英文「Science」翻譯過來的外來名詞。清末,「Science」曾被譯為「格致」。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學者把「Science」譯為「科學」。康有為首先把日文漢字「科學」直接引入中文。嚴復翻譯《天演論》和《原富》兩本書時,也把「Science」譯為「科學」,20世紀初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
2.技術
「技術」一詞的希臘文詞根是「Tech」,原意是指個人的技能或技藝。早期,指個人的手藝、技巧,家庭世代相傳的製作方法和配方,後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技術的涵蓋力大大增強。
(二)科技的含義
1.傳統認為,科學是人類所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
2.我們所說的「科學」指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技術泛指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生產實踐經驗,為某一實際目的而協同組成的各種工具、設備、技術和工藝體系,但不包括與社會科學相應的技術內容。
3.科學與技術是辯證統一體,技術提出課題,科學完成課題,科學是發現,是技術的理論指導;技術是發明,是科學的實際運用。
(三)科技與社會生產的關系
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史,同時也是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史。科學技術一開始就由生產決定。社會生產不斷給科學技術開辟新領域,提出新的研究對象。科技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又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科學技術概念
科技是科學技術的簡稱。科學是人類在長期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歷史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認識世界事物的知識體系。技術是指人類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應用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種生產手段和物質裝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一詞,包含著科學和技術兩個概念,它們雖屬於不同的范疇,但兩者之間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科學與技術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科學是技術的理論指導,技術是科學的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際進行開發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藝、新品種、新產品等,技術是科學的實際運用,是科學和生產的中介,沒有技術,科學對生產就沒有實際意義。技術對科學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術開發過程中所出現的新的現象和提出新問題,可以擴展科學研究的領域,技術能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機器工業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馬克思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科學技術就其生產和發展過程而言。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由生產決定的;就其內容屬性而言,科學技術是一種生產實踐經驗和社會意識的結晶,就其實際的功能而言,科學技術是以知識形態為特徵的「一般社會生產力」和「直接生產力」。
[編輯本段]【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的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通訊、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業的迅速增長,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的產業技術水平,促進了工業、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有力的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標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為人類提供了廣播、電視、電影、錄像、網路等傳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的載體。同時,它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為人來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永無止境的發展及其無限的創造力,必定還會繼續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貢獻。
[編輯本段]【分類】
●現代科技
人類的知識將會大大的增長,今天,我們想不到的新發明將會屢屢出現。我有時幾乎後悔我出生得過早,不能知道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
——本傑明·富蘭克林
高科技就像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人們不斷開拓發展的空間,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當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興起,標志著人類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成像技術、顯示技術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向數字化、高速化、網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發展。它的高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引導著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變革,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畫面。
●生命科學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20世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更使得生命科學技術成為21世紀高新科技的主流。由於生命科學技術能夠揭示生物構造和遺傳的秘密,對於促進人口與健康、農業高新技術、生態環境、食品和化學工業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是當代科學技術中發展最快的尖端技術之一。人類進入空間,在那裡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無限的空間資源,定居、旅遊,以致建立起空間文明,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實現這一夢想,將依賴於空間技術的進步。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應用衛星的廣泛應用,人類開創了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勘測和空間科學、軍事應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領域空間技術的發展對於廣播電視、遠距離通信、氣象預報、資源普查、導航定位、農業生產、救援救災、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發揮了傳統方式無法達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間技術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開發和應用空間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編輯本段]主要科學家及其貢獻
艾薩克·牛頓(1642-1727)英國科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發現影響深遠。
維爾納·馮·西門子(1816-1892)德國工程學家、企業家、電動機、發電機、有軌電車和指南針式電報機的發明人,改進過海底電纜,提出平爐煉鋼法,革新了煉鋼工藝,西門子公司創始人。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義大利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尼考羅斯·奧古斯特·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循環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其後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製成的第一台汽油機,1886年又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塔爾科特·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明家。1884年製成第一台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魯道夫·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製造了第一台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明轉爐煉鋼法。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項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1897年,他成功地研製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明家。1837年,發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亞歷山大·貝爾(1847—1922)美國發明家。1876年發明電話。
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1866年,諾貝爾製成了安全炸葯,並且創造了諾貝爾獎。
馬克斯·普朗克 (1858.4.23.―1947.10.3.) 德國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從此結束了經典物理學一統天下的局面。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舉世聞名德裔美國科學家,為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編輯本段]社會作用
科學技術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同時也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影響和作用。從經濟、軍事、政治和社會進步等幾個方面來看,其作用是:
(1)、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目前,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40。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了資金、勞動力對經濟的變革作用。
(2)、軍事上的戰鬥力。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強國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共同選擇。
(3)、政治上的影響力。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已成為國際政治斗爭中的一個籌碼和大國地位的象徵。鄧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4)、社會進步的推動力。科學技術所開拓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對科學技術的使用不當,又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環境問題。

❻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麼哪兩個國家後來居上

時間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過程
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里,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由於19世紀70年代以後發電機、電動機相繼發明,遠距離輸電技術的出現,電氣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內燃機的出現及90年代以後的廣泛應用,為汽車和飛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化學工業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工業部門,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炭中提煉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學產品,塑料、絕緣物質、人造纖維、無煙火葯也相繼發明並投入了生產和使用。原有的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機器製造以及交通運輸、電訊等部門的技術革新加速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 發電機、電動機的發明和進步 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本完成。它以電力的廣泛運用為顯著特點。在電力的使用中,發電機和電動機是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則相反,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發電機原理的基礎是1819年丹麥人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的磁效應以及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自激式的直流發電機。但這種發電機還不夠完善,經過許多人的努力,發電機逐步得到改進,到70年代,終於可以投入實際運行。1882年,法國學者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同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 另一方面,隨著對電能需求的顯著增加和用電區域的擴大,直流電機顯示出成本昂貴、常出事故等問題,所以從19世紀80年代起,人們又投入了對交流電的研究,交流電具有通過變壓器任意變化電壓的長處。1885年義大利科學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轉磁場原理,對交流電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創制出三相非同步電動機,這種型式的電動機,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後,較為經濟、可靠的三相制交流電得以推廣,電力工業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 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內燃機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的又一項重大成果。1876年,德國人奧托製造出第一台以煤氣為燃料的四沖程內燃機,成為頗受歡迎的小型動力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又製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具有馬力大、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等特點,可作為交通工具的發動機。1885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汽車,本茨因此被稱為「汽車之父」。這種起動方便的汽車有三個輪子,每分鍾的轉速約二百五十次,時速約十五千米,帶有一個用水冷卻的單缸發動機,功率為3/4馬力,用電點燃。這部汽車使本茨第一個獲得汽車專利。接著,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又於1897年發明了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燃料更加便宜的內燃機──柴油機,這種柴油機雖比使用汽油的內燃機笨重,但卻非常適用於重型運輸工具。它不僅用於船舶發動機,而且用於火車機車和載重汽車。 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作為一種新的運輸工具,發展也很迅速。19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生產的汽車每年只有幾千輛,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的汽車年產量已猛增到50萬輛以上。 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美國在內戰前夕的1859年,已在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石油,鑽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於照明。隨著內燃機的廣泛應用,對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們開始大量地開采和提煉石油,石油的產量迅速增長。 莫爾斯電報機發報 新通訊工具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前,有線電報就已經問世。美國人莫爾斯1837年製成一台電磁式的電報機。後來,他在華盛頓與巴爾的摩之間架設了一條61千米長的實驗性電報線,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電報傳訊的重大實驗。特別是莫爾斯利用長短脈沖的不同組合,編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電碼,這被稱為莫爾斯電碼。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通訊工具的發展又有了長足的進步。在187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從蘇格蘭移居美國的貝爾展示了當時被稱為「遠聽器」的電話,引起轟動。電話技術得到改進和推廣,迅速發展起來。1880年,貝爾電報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前身。19世紀8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赫茲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並測量出電磁波的波長和速度。義大利人馬可尼利用赫茲的發現,製成無線電報通訊設備。1894年,他使用極為簡陋的裝置,開始了短距離的無線電報實驗;1899年,他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兩年後,橫跨大西洋發報成功。
早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早期飛機
1903年12月,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1896年,德國工程師首次將內燃機裝在飛行器上做飛行實驗,試飛高度曾到達30多米,對飛行技術的改進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莫爾斯電報機發報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化學工業的建立也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應用與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1867年,諾貝爾研製成功炸葯,80年代有改良了無煙炸葯,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80年代初,科學家提煉出來了氨,苯等化學產品。大大的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一些老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和機器製造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
背景
(1)時間:19世紀70年代開始-20世紀初 (2)條件: 第二次工業革命
①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 ②資本:大機器生產下的資本積累和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 ③技術:自然科學突破性進展並迅速轉化為技術 ④市場:美德意日等開辟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⑤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
特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並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局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第四,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了壟斷資本主義和後來的帝國主義的誕生,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機中展現出來。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對世界的影響: 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資產階級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主要成就
(1)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 (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3)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 (4)化學工業的建立:諾貝爾-炸葯 (塑料、人造纖維)
各方面的影響
(1)經濟: ①生產力,迅猛提高,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生產關系,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③經濟結構,重工業有長足發展,逐步佔主導; ④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 ⑤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德實力超過英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⑥能源結構,人、畜、風、水、煤——-電、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較健全的以代議制民主、政黨政治和公民自由為特徵資本主義政治模式 ②社會主義運動,促進了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誕生。 ③對外政策,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瓜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侵略方式的變化(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 蒸汽火車
④民主民族運動:促進了新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⑤國際關系(世界政治格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3)思想文化: ①壟斷主義 ②思想觀念,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增強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觀念 (5)環境問題,汽車的出現,促進石油的大規模使用,使大氣中,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的濃度增加而產生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污染問題。
對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再一次發生質的提升,所以歐洲各國之間為了不斷爭奪原料,資源,競爭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擴張,對中國也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商品傾銷和戰爭掠奪。比如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探索 在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短暫發展,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再一次得到發展,實業救國的口號開始出現,後來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短暫的春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3.中國近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後,中國也深受影響,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務運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西方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企業,這也間接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為後來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4.中國主觀思想潮流的變化 早期啟蒙思想,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使歐洲人的思想也開始進步,資本主義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思想成為歐洲主流思想,這也影響到部分進步的中國人,他們不但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也開始接受先進的思想,這為後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辛亥革命的展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5。中國資本主義開始領導革命 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斷加深,資本主義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道路,在經歷了農民領導革命的失敗後(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觀念開始被廣大中國人民逐漸接受和適應,並最終由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國家。
壟斷組織
產生 (1)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壟斷組織。 史蒂芬孫製造的火車頭
(2)壟斷組織的形式主要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 影響 (1)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它是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2)壟斷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
第一次工業革命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1)對生產力的影響:經過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煥發出極大的生產力,產品一下子豐富起來。歐洲的每個角落都鳴響著蒸汽機的吼聲,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生產的發展一方面創造出日益豐富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創造出新的社會需求。這就要求新的產品、新的機器、新的工業部門、新的生產技術。 (2)對生產關系的影響:工業革命開創了大機器工業,使工場手工業成為了遙遠的過去。打斷了農業社會的進程,建立了工廠制度。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卻是在大機器工業內部進行的。這種大工業內部的興衰對社會結構的沖擊,表現為漸進的,它沒有使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3)對資本主義的影響:在工業革命的進程中,資本主義取得了統治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4)首先興起於哪個部門: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開始,以蒸汽機的使用為標志,以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確立為完成標志,完成了工業的第一步飛躍。接著而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從重工業的變革開始,以電力的應用為標志,以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告終的。 (5)工業發展程度的差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興起的許多工業部門都植根於工業革命,但它們在工業革命中不過是剛剛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鋼鐵、煤炭、機械加工等行業還沒有完全擺脫原始的生產狀態,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大工業生產不可同日而語。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這些老行業的新發展又導致石油、電氣、化工、汽車、航空等新興工業部門的出現,從而使整個工業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不僅傳統的鋼鐵工業、機械加工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興起了電氣、化工、汽車、石油等一系列工業部門。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變化,使人類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過了第一次變革的成果。這是工業化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 (6)對國際關系的影響:工業革命使英國最先從農業社會中脫穎而出,憑借著廉價的紡織品聚斂了大量財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美國和德國最先開始,使它們一躍而起,以新興的鋼鐵、石油、電氣、化工、航空等工業震撼了世界。
後來者居上,美德兩國的工業經過了這次變革之後,遠遠地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閱讀全文

與莫爾斯工業淋浴產品是哪個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寧波哪裡有汽車拆解 瀏覽:590
賓士自帶導航怎麼手動退出 瀏覽:460
奧迪c7編碼是多少 瀏覽:681
寶馬325開多久燒機油 瀏覽:112
齊魯工業大學校招有哪些單位 瀏覽:858
工業圖包括哪些 瀏覽:779
汽車腳墊臟了怎麼辦 瀏覽:928
長壽工業園中有哪些化工廠 瀏覽:242
奧迪a6變速器濾網在哪裡 瀏覽:630
寧德到貴安的汽車有哪些 瀏覽:863
奧迪車如何播放手機里的視頻 瀏覽:304
天津工業大學怎麼知道補考過 瀏覽:910
寶馬3拉手怎麼拆 瀏覽:542
賓士c怎麼掛空擋拖車 瀏覽:54
安徽工業大學有哪些a類 瀏覽:715
西安汽車解押要多久 瀏覽:236
寶馬b50什麼級別 瀏覽:569
寶馬3系gt如何設置gps 瀏覽:181
汽車專利技術有什麼好處 瀏覽:181
崇義哪個鎮工業園多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