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主要包括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號子、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民歌、麻山鑼鼓、新化山歌等1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澧州夯歌、安鄉硪歌、華容夾葉點子、嘉禾伴嫁歌等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湘兒女勞動和智慧的結晶,無論在虛胡答音樂、文學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
1、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湖南省桑植縣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桑植民歌起源於原始農耕時期先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歌謠,是湖南省桑植縣百姓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傳唱、累積起來的民間音樂文化品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桑植民歌節奏明快、旋律優美、曲調豐富、形式多樣 。
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0 。
2、靖州苗族歌鼟
靖州苗族歌鼟,流行於湖南省西南湘黔兩省交界沿線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鍬里苗族在優美清新的自然環境中,模擬大自然的和聲及在生產勞動中發現的音律,經過長期的選擇與提煉,創造了獨具韻味的苗族歌鼟,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靖州苗族歌鼟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氣勢磅礴,體裁豐富、形式多樣。
2006年5月20日, 靖州苗族歌鼟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Ⅱ-23。
3、澧水船工號子
澧水船工號子,湖南省澧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從《澧州志》的記載和一代代老船工的追憶中判斷,澧水船工號子早在明代就已產生並獲得初步發展,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澧水船工號子以反映船工們苦難生活和勞動場面為主題,沒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詞,也不需要專門從師,全憑先輩口授,代代相傳。這些號子大多因時因地因人即興而起,脫口而出。
2006年5月20日,澧水船工號子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Ⅱ-33。
4、土家族打溜子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區流傳最廣的一種古老的民間器樂合奏,它歷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藝精湛,表現力豐富,是土家族獨有的藝術形式。由溜子鑼、頭鈸、二鈸、馬鑼組成的打溜子樂隊,能將各類樂器的技巧融於一體,並充分發揮每件樂器的演奏技藝。
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五人溜子」是後引進漢族吹管樂器嗩吶而成,將吹打結合,更能增添喜慶、歡樂的氣氛。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鶴峰縣文化館(鶴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文化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土家族打溜子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湘西苗族民歌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歌流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吉首市、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瀘溪縣(流傳區域還包括湖南麻陽、城步、貴州省差慧松桃縣)。
湘西苗族民歌歷史悠久,演唱的語言是湘西苗語。湘西苗歌的調式很多、曲式結構很完整、旋律獨特、節奏自由而復雜、演唱形式多樣,具濃郁的民族彩色。2008年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6、麻山鑼鼓
麻山鑼鼓是湖南寧鄉境內流傳的一種民間吹打樂,是類似於宗教做睜音樂和民歌的曲牌。因發源於寧鄉縣麻山而得名。最初形成於明未清初。相傳由一雲游僧所傳授,當時作為廟宇化齋時用的禮樂。
清光緒,宣統年間,麻山鑼鼓的音樂得到大幅度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個擁有豐富曲牌的樂曲體系,具有獨特的演奏形式,音樂名稱、樂器形制和曲目內涵,並在湖南省幾個縣境內流傳開來。
7、新化山歌
新化山歌,湖南省婁底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新化山歌是漢、瑤、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它起源於先秦,興盛於唐宋,經明清傳承。新化山歌句式長短有致,俚俗方言襯詞較多,富於說唱風味。它可以分為高腔和平腔(低腔)兩大類 。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婁底市申報的新化山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95 。
『貳』 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有哪些
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國已有41處世界遺產,僅次於義大利(45處)和西班牙(43處),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文化遺產29項(其中文化景觀3項),自然遺產8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
1.泰山風景名勝區(山東,1987.12)
2.黃山風景名勝區(安徽,1990.12)
3.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1996.12)
4.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福建,1999.12)
【世界自然遺產(7處)】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湖南,1992.12)
2.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四川,1992.12)
3.黃龍風景名勝區(四川,1992.12)
4.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2006.7)
5.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江西,2008.7)
6.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2007.6)
7.中國丹霞(貴州赤水;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龜峰;浙江江郎山;福建泰寧,2010.8)
【世界自然景觀(1處)】
1.三江並流(雲南,2003.7)
【世界文化遺產(26處)】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2.長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3.敦煌莫高窟(甘肅,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2004.7 世界文化遺產)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8.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9.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10.福建土樓(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遺產)
11.麗江古城(雲南,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12.平遙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13.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14.頤和園(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遺產)
15.天壇(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遺產)
16.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世界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遼寧),2004.7 世界文化遺產)
18.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19.龍門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21.雲岡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遺產)
22.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遼寧,2004.7.1 世界文化遺產)
23.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 世界文化遺產)
24.安陽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遺產)
2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2007.6.28 世界文化遺產)
26.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河南,2010.8.2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景觀名單(3處)】
1.廬山(江西,1996.12世界文化景觀)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觀)
3.杭州西湖文化遺產(浙江,杭州,2011.6.27世界文化景觀)
【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本名單包括35項文化遺產,包括古跡類5項、遺址類8項、建築群類14項、文化景觀2項、文化線路3項、工業遺產3項。
1. 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
2. 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北京市房山區)
3. 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劉伶醉燒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江西省進賢縣)、水井街酒坊遺址(四川省成都市)、瀘州大麴老窖池群(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
4.晉商大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山西省祁縣),王家大院(山西省靈石縣),曹家大院(山西省太谷縣)
5.山陝古民居:丁村古建築群(山西省襄汾縣)、黨家村古建築群(陝西省韓城市)
6.五台山佛教建築群(山西省五台縣)【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7.明清城牆:興城城牆(遼寧省興城市)、南京城牆(江蘇省南 京市)、荊州城牆(湖北省荊州市)、西安城牆(陝西省西安市)
8.牛河梁遺址(遼寧省凌源市、建平縣)
9.元上都、中都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河北省張北縣)
10.瘦西湖及揚州歷史城區(江蘇省揚州市)
11.江南水鄉古鎮 :周庄(江蘇省崑山市)、甪直(江蘇省吳縣)、 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浙江省嘉善縣)
12.杭州西湖·龍井茶園(浙江省杭州市) 【已列入世界文化景觀】
13.良渚遺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德清縣)
14.中國古瓷窯址:上林湖越窯遺址(浙江省慈溪市)
15.福建土樓(福建省永定縣、南靖縣、華安縣)【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6.古銅礦遺址: 銅嶺銅礦遺址(江西省瑞昌市)
17.臨淄齊國故都與齊王陵 (山東省淄博市 )
18.絲綢之路中國段(陸路部分: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海路部分: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泉州市、山東省蓬萊市、江蘇省揚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廣西自治區北海市、福建省漳州市)
19.嵩山古建築群(河南省登封市)【以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鳳凰古城(湖南省鳳凰縣)
21.廣東開平碉樓及村落(廣東省開平市)【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2.南越國遺跡(廣東省廣州市)
23.靈渠(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24.花山岩畫(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
25.白鶴梁古水文題刻(重慶市涪陵區)
26.古蜀文化遺址: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遺址(四川省廣漢市)
27.藏、羌碉樓與村寨 (四川省丹巴縣、理縣、茂縣)
28.黔東南苗族村寨:苗嶺山區雷公山麓苗族村寨(貴州省雷山縣、台江縣、劍河縣、從江縣)
29.黔東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貴州省黎平縣、從 江縣、榕江縣)
30.哈尼梯田(雲南省元陽縣)
31.坎兒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32.「蘇州古典園林」擴展項目:蘇州古典園林及歷史街區(江蘇省蘇州市)
33. 「皖南古村落」擴展項目:棠樾(安徽省歙縣),理坑、汪口(江西省婺源縣)
34.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擴展項目:尼山孔廟(山東省曲阜市),孟廟、孟府、孟林(山東省鄒城市),顏廟(山東省曲阜市),曾廟(山東省嘉祥縣)
35. 「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潞簡王墓(河南省新鄉市 )
【世界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1.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
2.吉林省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
3.福建省海壇風景名勝區
4.江西省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已列入世界遺產】
5.江西省武功山風景名勝區
6.河南省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7.湖南省崀山風景名勝區【以中國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8.重慶市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
9.重慶市金佛山風景名勝區
10.四川省貢嘎山風景名勝區
11.四川省若爾蓋濕地
12.貴州省織金洞風景名勝區
13.貴州省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
14.貴州平塘省級風景名勝區
15.雲南省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地
16.青海省青海湖風景名勝區
17.新疆喀納斯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1.山西省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已列入世界文化景觀】
2.安徽省九華山風景名勝區
3.福建省清源山風景名勝區
4.江西省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以中國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5.江西省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
6.河南省嵩山風景名勝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7.湖南省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
8.湖南省紫鵲界—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
9.貴州省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及屯堡文化
10.雲南省大理蒼山與南詔歷史文化遺存
11.陝西省華山風景名勝區
12.甘肅省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13.寧夏賀蘭山—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
『叄』 長沙市已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幾個
長沙市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個。
分別是:湘綉、瀏陽花炮製作技藝、湘敬清劇、長沙彈詞、廟會(火宮乎稿埋殿廟會)、石雕(菊花石雕)、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瀏陽文廟祭孔音樂、小吃製作技藝(火宮殿臭豆腐製作技藝)。
除此之外,長沙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6項和市歲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3項。
『肆』 《世界遺產名錄》我國的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
概述
截至2012年7月1日,中國已有43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7處,世界自然遺產9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文化景觀3處[2]。
文化遺產(27處)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12)
2.長城(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肅酒泉,1987.12)
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沈陽),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1987.12)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承德,1994.12)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濟寧,1994.12)
8.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十堰,1994.12)
9.布達拉宮、大昭寺與羅布林卡(西藏拉薩,1994.12)
10.麗江古城(雲南麗江,1997.12)
11.平遙古城(山西晉中,1997.12)
12.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留園、環秀山莊(江蘇蘇州)1997.12(獅子林、滄浪亭、退思園、耦園、藝圃(江蘇蘇州)2000.12)
13.頤和園(北京,1998.11)
14.天壇(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16.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荊門)、清東陵(河北唐山)、清西陵(河北保定),2000.11 ;明孝陵(江蘇南京)、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遼寧沈陽、撫順),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黃山,2000.11)
18.龍門石窟(河南洛陽,2000.11)
19.都江堰及青城山(四川成都,2000.11)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2001.12)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通化,遼寧本溪)
22.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
23.安陽殷墟(河南安陽,2006.7.13)
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江門,2007.6.28)
25.福建土樓(福建漳州、龍岩,2008.7.7)
26.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河南鄭州,2010.8.1)
27.元上都遺址(內蒙古錫林郭勒,2012.6.29)
自然遺產(9處)
1.九寨溝(四川阿壩,1992.12)
2.黃龍(四川阿壩,1992.12)
3.武陵源(湖南張家界,1992.12)
4.三江並流(雲南迪慶、怒江、麗江,2003.7)
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雅安、成都、甘孜、阿壩,2006.7)
6.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2007.6.27)
7.三清山(江西上饒,2008.7.8)
8.中國丹霞(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含龜峰)、浙江江郎山,2010.8.2)
9.澄江帽天山化石地(雲南玉溪,2012.7.1)
雙重遺產(4處)
1.泰山(泰山(山東泰安)、岱廟(山東泰安)、靈岩寺(山東濟南),1987.12)
2.黃山(安徽黃山,1990.12)
3.峨眉山及樂山大佛(四川樂山,1996.12)
4.武夷山(福建南平,1999.12)
文化景觀(3處)
1.廬山(江西九江,1996.12)
2.五台山(山西忻州,2009.6.26)
3.杭州西湖(浙江杭州,2011.6.25)
自然景觀(1處)
1.三江並流(雲南迪慶、怒江、麗江,2003.7) [3]
其他形式世界遺產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34項)
崑曲
中國古琴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福建南音
南京雲錦
安徽宣紙
貴州侗族大歌
廣東粵劇
《格薩爾》史詩
浙江龍泉青瓷
青海熱貢藝術
藏戲
新疆《瑪納斯》
蒙古族呼麥
甘肅花兒
西安鼓樂
朝鮮族農樂舞
中國書法
中國篆刻
中國剪紙
中國雕版印刷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中國端午節
媽祖信俗
京劇
中醫針灸
羌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麥西熱甫(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活字印刷術(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優秀實踐名冊)[4]
記憶遺產(7項)
傳統音樂錄音檔案(1997,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清朝內閣秘本檔(199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清代大金榜(200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納西東巴古籍文獻(2005,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
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2007,中國國家圖書館等)。
《本草綱目》
《黃帝內經》
預備名單
一、首批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名單(17處)
1、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
2、吉林省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
3、福建省海壇風景名勝區
4、江西省三清山風景名勝區 註:已成功入選
5、江西省武功山風景名勝區
6、河南省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7、湖南省崀山風景名勝區 註:已成功入選
8、重慶市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
9、重慶市金佛山風景名勝區
10、四川省貢嘎山風景名勝區
11、四川省若爾蓋濕地
12、貴州省織金洞風景名勝區
13、貴州省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
14、貴州平塘省級風景名勝區
15、雲南省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地
16、青海省青海湖風景名勝區
17、新疆喀納斯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二、第二批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名單(18處)
1、北京市房山岩溶洞穴及峰叢地貌
2、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
3、山西省壺口風景名勝區
4 、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
5、遼寧省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
6、浙江省方岩風景名勝區
7、福建省冠豸山風景名勝區、太姥山風景名勝區
8、江西省鄱陽湖濕地
9、湖南省萬佛山-侗寨省級風景名勝區
10、四川省佛寶-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光霧山-諾水河風景名勝區
11、貴州省興義錐狀喀斯特
12、西藏自治區 納木錯、格拉丹東-長江源、土林-古格
13、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
三、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名單(13處)
1、山西省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註:已成功入選
2、安徽省九華山風景名勝區
3、福建省清源山風景名勝區
4、江西省龍虎山風景名勝區 註:已成功入選
5、江西省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
6、河南省嵩山風景名勝區 註:已成功入選
7、湖南省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
8、湖南省紫鵲界-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
9、貴州省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及屯堡文化
10、雲南省大理蒼山與南詔歷史文化遺存
11、陝西省華山風景名勝區
12、甘肅省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13、寧夏賀蘭山-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
四、第二批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8處):
1、山西省恆山風景名勝區、蘆芽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2、黑龍江省興凱湖省級風景名勝區
3、江蘇省南京中山陵
4、安徽省天柱山風景名勝區
5、江西省井岡山風景名勝區
6、山東省濟南名泉
7、四川省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
五、《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重設目錄(35項)
1.北京中軸線(含北海)(北京市)
2.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
3.中國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陽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瀘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宜賓五糧液老作坊(四川省宜賓市)、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四川省宜賓市)、射洪縣泰安作坊(四川省射洪縣)
4.遼代木構建築:應縣木塔(山西應縣)、義縣奉國寺大雄殿(遼寧義縣)
5.關聖文化建築群(山西省運城市)
6.山陝古民居:丁村古建築群(山西省襄汾縣)、黨家村古建築群(陝西省韓城市)
7.陰山岩刻(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8.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9.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遺址(遼寧省朝陽市);紅山後遺址、魏家窩鋪遺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10.中國明清城牆:興城城牆(遼寧省興城市)、南京城牆(江蘇省南京市)、臨海台州府城牆(浙江省臨海市)、壽縣城牆(安徽省壽縣)、鳳陽明中都皇城城牆(安徽省鳳陽縣)、荊州城牆(湖北省荊州市)、襄陽城牆(湖北省襄陽市)、西安城牆(陝西省西安市)
11.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2.金上京遺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揚州瘦西湖及鹽商園林文化景觀(江蘇省揚州市)
14.無錫惠山祠堂群(江蘇省無錫市)
15.江南水鄉古鎮:甪直(江蘇省蘇州市)、周庄(江蘇省崑山市)、千燈(江蘇省崑山市)、錦溪(江蘇省崑山市)、沙溪(江蘇省太倉市)、同里(江蘇省吳江市)、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浙江省嘉善縣)、南潯(浙江省湖州市)、新市(浙江省德清縣)
16.絲綢之路(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海上絲綢之路(江蘇省南京市、揚州市,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山東省蓬萊市,廣東省廣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17.良渚遺址(浙江省杭州市)
18.青瓷窯遺址(浙江省慈溪市、龍泉市)
19.閩浙木拱廊橋(浙江省泰順縣、景寧縣、慶元縣;福建省壽寧縣、周寧縣、屏南縣、政和縣)
20.鼓浪嶼(福建省廈門市)
21.三坊七巷(福建省福州市)
22.閩南紅磚建築(福建省廈門市、南安市)
23.贛南圍屋(江西省贛州市)
24.「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潞簡王墓(河南省新鄉市)
25.黃石礦冶工業遺產(湖北省黃石市)
26.土司遺址:唐崖土司遺址(湖北省咸豐縣)、容美土司遺址(湖北省鶴峰縣);老司城遺址(湖南省永順縣);海龍屯遺址(貴州省遵義市)
27.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湖南省鳳凰縣)
28.侗族村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綏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
29.南越國遺跡(廣東省廣州市)
30.靈渠(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31.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
32.白鶴梁題刻(重慶市涪陵區)
33.釣魚城遺址(重慶市合川區)
34、蜀道:金牛道廣元段(四川省廣元市)
35.古蜀文明遺址: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遺址(四川省廣漢市)
36.藏羌碉樓與村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37.苗族村寨(貴州省台江縣、劍河縣、榕江縣、叢江縣、雷山縣、錦屏縣)
38.萬山汞礦遺址(貴州省銅仁市)
39.哈尼梯田(雲南省元陽縣)
40.普洱景邁山古茶園(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41.芒康鹽井古鹽田(西藏自治區芒康縣)
42.統萬城(陝西省靖邊縣)
43.西夏陵(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44.坎兒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45.志蓮凈苑與南蓮園池(香港特別行政區)[5]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部分)】
雲居寺塔及石經(北京房山)
江西黃崗山
北京古觀象台(北京建國門)
北海公園(北京西城區)
安濟橋(河北趙縣)
獨樂寺(天津薊縣) .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江西婺源縣)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縣)
永樂宮(山西芮城縣)
牛河梁遺址(遼寧朝陽市)
元上都遺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閃電河) 註:已成功入選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牆、漢長安古城遺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遺址(浙江餘杭)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湖北省黃石市大冶縣)
江南水鄉城鎮(蘇州周庄、同里)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絲綢之路(中國)
程陽永濟橋(廣西三江,即風雨橋)
佛宮寺釋迦塔(山西應縣,即「木塔」)
盧溝橋(北京豐台)
開元寺塔(河北定州)
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傳統釀酒技藝(四川宜賓)
佛光寺(山西五台縣)
唐大明宮遺址(西安)
桂林灕江(廣西)
福建廈門鼓浪嶼
五嶽組合(湖南、陝西、河南、山西、山東)萬年農業文化(江西萬年縣)
文房四寶、傳統醫葯、藏醫葯、江西贛劇(即弋陽腔)等(擬申報)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9.6數據)】
1. 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
2.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市房山區)
3.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劉伶醉燒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江西省進賢縣)、水井街酒坊遺址(四川省成都市)、瀘州大麴老窖池群(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
4. 晉商大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山西省祁縣),王家大院(山西省靈石縣),曹家大院(山西省太谷縣)
5. 山陝古民居:丁村古建築群(山西省襄汾縣)、黨家村古建築群(陝西省韓城市)
6. 坎兒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7. 明清城牆:興城城牆(遼寧省興城市)、南京城牆(江蘇省南京市)、荊州城牆(湖北省荊州市)、西安城牆(陝西省西安市)
8. 牛河梁遺址(遼寧省凌源市、建平縣)
9. 元上都、中都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河北省張北縣)註:已成功入選
10. 瘦西湖及揚州歷史城區(江蘇省揚州市)
11. 江南水鄉古鎮 :周庄(江蘇省崑山市)、甪直(江蘇省吳縣)、 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浙江省嘉善縣)
12. 杭州西湖·龍井茶園(浙江省杭州市)註:已成功入選
13. 良渚遺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德清縣)
14. 中國古瓷窯址:上林湖越窯遺址(浙江省慈溪市)
15. 哈尼梯田(雲南省元陽縣)
16. 古銅礦遺址: 銅嶺銅礦遺址(江西省瑞昌市)
17. 臨淄齊國故都與齊王陵 (山東省淄博市)
18. 絲綢之路中國段(陸路部分: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海路部分:浙江省寧波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廣東省廣州市、山東省蓬萊市、江蘇省揚州市、福建省泉州市)
19. 嵩山古建築群(河南省登封市)註:已成功入選
20. 鳳凰古城(湖南省鳳凰縣)
21. 南越國遺跡(廣東省廣州市)
22. 靈渠(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23. 花山岩畫(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
24. 白鶴梁古水文題刻(重慶市涪陵區)
25. 古蜀文化遺址: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遺址(四川省廣漢市)
26. 藏、羌碉樓與村寨 (四川省丹巴縣、理縣、茂縣)
27. 黔東南苗族村寨:苗嶺山區雷公山麓苗族村寨(貴州省雷山縣、台江縣、劍河縣、從江縣)
28. 黔東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貴州省黎平縣、從 江縣、榕江縣)
29. 「蘇州古典園林」擴展項目:蘇州古典園林及歷史街區(江蘇省蘇州市)
30. 「皖南古村落」擴展項目:棠樾(安徽省歙縣),李坑、汪口(江西省婺源縣)
31.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擴展項目:尼山孔廟(山東省曲阜市),孟廟、孟府、孟林(山東省鄒城市),顏廟(山東省曲阜市),曾廟(山東省嘉祥縣)
32. 「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潞簡王墓(河南省新鄉市)
『伍』 安源路礦:工運搖籃的紅色記憶
編者按:明天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工業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工業遺產也見證了黨領導工人運動、發展工業生產的光輝篇章,讓我們聆聽工業遺產中的紅色故事。
在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中國近現代 歷史 上最早的一家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的三個組成部分漢陽鐵廠、大冶鐵廠、安源煤礦都名列其中。
創辦於1898年的萍鄉安源煤礦,與株洲到萍鄉的鐵路合稱為安源路礦,這是當時擁有先進設備、先進技術的中國近代工橋則業的重要企業。
192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里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這是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罷工斗爭,紅色安源從此名聞天下。
深入礦井考察工人勞動情況
總平巷,安源煤礦的主井口,礦工由此出入礦井,煤炭也由此運出。總平巷口有一個醒目的標志——一把斧頭與一把鐵錘相交,斧頭代表井下工人,鐵錘代表機械工人。
1921年秋,總平巷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時任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澤東。他此行是來考察安源工人的勞動與生活狀況。要了解安源工人的情況,就要了解井下工人的情況,他們是安源最辛苦的工人,毛澤東第一次來安源便到井下與工人面對面交流。
日後,一些安源工人回憶起毛澤東到井下考察的場景時,仍然歷歷在目。開國少將王耀南曾在安源做工,他回憶1921年秋有一位穿藍布長衣的先生來到井下,過了幾天才知道是湖南來的毛潤之先生,住在毛紫雲家。毛紫雲是毛澤東老鄉,家住八方井44號,距總平巷不足百米,如今這里已作為毛澤東在安源的舊居保留了下來。王耀南在放哨時,聽到了毛澤東與工人的交談,毛澤東詢問工人的生活情況,有的工人說「命苦,沒有飯吃,老婆孩子顧不上」,毛澤東告訴工人們要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就有力量了。後來,毛澤東還到老消閉王耀南家拜訪,看到王耀南母親擦凳子,毛澤東說不要擦,直接就坐下了。這些細節讓王耀南久久不能忘懷。
從1921年始,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領導者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人,多次出入總平巷,到井下考察與宣傳,工人們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在黨的領導下,先後在安源成立了中國 社會 主義青年團支部、中國共產黨支部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有了組織的引領,工人們更有凝聚力。1922年9月14日,也正是在總平巷,安源工人侍裂開始了罷工斗爭。工人們停止在井下的工作,高呼罷工口號,像潮水一樣湧出總平巷口,用煤桶和坑木堵住巷口,插上寫有罷工大字的旗幟,禁止任何人下井,直至斗爭取得勝利。
為工人出頭一身是膽
今天,圍繞上世紀六十年代修建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周邊,分布著一批與罷工斗爭有關的 歷史 建築,它們是 歷史 的見證者與講述者,其中一座建築在路標上有兩個名字,它正式的名字是安源公務總匯,另一個名字是談判大樓。
安源公務總匯始建於1906年,這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歐式樓房,是安源煤礦職員辦公大樓。安源工人舉行罷工時,贛西鎮守使署設戒嚴司令部在這座大樓內,路礦當局將贛西鎮守使請來,企圖最後用武力解決工人罷工的問題,而在此之前,路礦當局已使出種種手段,試圖從內部分化工人,一旦有工人提前下井復工,罷工斗爭就將陷入失敗的泥淖。李立三、劉少奇及時揭露路礦當局的陰謀,工人們也具有很強的紀律性,遂使路礦當局使出的手段全部失敗。
1922年9月16日,路礦當局要求工人俱樂部派一名代表到公務總匯談判,劉少奇作為代表,隻身赴會。談判室內,一張長桌,五人早已坐定,劉少奇對面坐著的是戒嚴司令、贛軍旅長李鴻程,其他四人分別是礦長李壽銓、副礦長舒修泰、總監工王鴻卿和安源商會的代表。談判桌上敵強我弱,局勢對於劉少奇不利,但劉少奇沉著應對。面對路礦當局試圖以武力逼迫工人復工的陰謀,劉少奇請他們先看看樓外。樓外,數千工人將公務總匯團團包圍,路礦當局見識了工人的強大力量,再不敢有絲毫妄動。
這便是安源公務總匯又被稱為談判大樓的由來。劉少奇參加談判時只有24歲,工人們說劉少奇「一身是膽」,後來,工人們自編了一首長篇敘事歌謠《勞工記》是這樣描寫劉少奇的:「明知山中出猛虎,豈肯貪生又怕死。偏偏要向虎山行,貪生怕死枉為人。少奇下了堅決心,特到安源辦工運。任他把我為難甚,不畏湯火與刀山……」
1922年9月18日,經過談判,路礦當局與工人代表達成了十三項協議,其中承認工人俱樂部有代表工人的權力,並提高工人工資,罷工以工人取得完全勝利而結束。
工人們自行設計與建造了一座工會大廈
罷工取得勝利,使工人俱樂部的威望大為提高。工人俱樂部的軟硬體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今天來安源參觀的遊客,可以找到兩處工人俱樂部舊址,一處是罷工前的舊址,是較為簡陋的平房,一處是罷工後的舊址,1923年10月18日,在俱樂部總主任劉少奇的主持下,安源工人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講演廳動工,次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竣工,這是當時全國產業工人中建造最早、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工會大廈。
講演廳是工人們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可以容納八百多人,大廳中央懸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有團結精神有階級覺悟」,下聯「是勞工保障是人類福星」,橫批「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啊!」
在安源,工人勞動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工人俱樂部的深刻影響。1922年7月,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成立,李立三任經理,後由毛澤民等人接任。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工人階級第一個經濟事業組織,從1923年2月開始,合作社採用股份制運營。
合作社是為了維護工人利益,避免商人從中盤剝而設立的,要將合作社管理好,管理者首先要公私分明、潔身自好。1923年8月,毛澤民主持制定了《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辦事公約》,共計十七條,對總經理和各股經理的許可權與職責、營業員的聘任與辭退、賬目管理等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如對於賬目的核查,第六條規定,「總經理有隨時檢閱各股經理賬目之權;各股經理亦應每日將營業員之賬目詳細核查蓋戳;經濟保管員亦必將每日所核賬目總數及收付總數報告總經理」。合作社進貨賣貨,人員流動是很頻繁的,對於外來人員的飲食住宿,第十三條有明確規定,如果是「與本社有交易往來及臨時來社幫忙者,其餐宿均歸社內公理,但必須先由招待人通知雜務股經理,得其允許,方可開餐,最多亦不得無故連住三天以上」。有了明確的規矩,合作社的正常運營就有了保障。在眾人的用心經營下,合作社股本擴大,商品增加,工人從中得到了切實的利益。
黨在安源的革命實踐創造了黨史上的許多第一,並且從安源工人中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他們將從安源這個「中國的小莫斯科」走向全國。(陳彧之)
工業遺產是什麼
我國在2017年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了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共計166項,名單包括工業遺產的名稱、地址和核心物項。
2018年,工信部印發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定義了何為國家工業遺產,「國家工業遺產,是指在中國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 歷史 價值、 科技 價值、 社會 價值和藝術價值,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工業遺存」。
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包括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前者包括「作坊、車間、廠房、管理和科研場所、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活設施和生產工具、機器設備、產品、檔案等」,後者包括「生產工藝知識、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易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