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南富居城項目是誰開發的
是陝西斑源實業有限公司富居城項目部。商南是大秦嶺的封面,又名「鹿城」,它歷史悠久,風景如畫,玲瓏俊秀,生態優美,底蘊豐富,是中備喚灶國天然氧吧。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該地的富居城項目是由陝西斑源實業有限公司鏈明富居城仿扮項目部開發的,該縣共簽約2個項目,總投資12.6億元。該地總面積2307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商南縣常住人口為203796人。
② 上饒市工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
上饒市工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很高,多項指標居全省前三。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全市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9.21億元,同比增長6.9%,列全省第三。全市工業園區不斷加大投入,做優平台。其中,基礎設施投入4.98億元,同比增長35.49%,列全省第三。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47.71億元,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長15.1%。全市工業園區平均投資強度208.69萬元/畝。招商實際到位資金34.15億元,同比增長36.09%。實際開發面積95.42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長4.55%,位居全省第二。投產工業企業數1093戶,比去年同期增加106戶。從業人員210414人,同比增長5.4%,列全省第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9.21億元,同比增長6.9%,列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84億元,同比增長9.7%,位居全省第二,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6個百分點。稅金總額16.22億元,同比增長8.45%。
③ 商南縣的經濟狀況
2013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3.92億元,增長12.8%;固定資產投資57.93億元,增長27.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3億元,增長13.8%;財政總收入4.0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1億元,分別增長7.2%、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分別增長11.2%和15.8%。 商南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合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生長,也適合油料、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橡桐的生長、加之勞動力充足,有利於農作物實行精耕細作,集約經營,提高產量。1949年至1985年,商南縣糧食生產有較大提高,糧食總產由1949年的1794.5萬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5514.5萬公斤,增長207%。
1954年至1964年期間,糧食總產徘徊在2850萬公斤左右達11年之久。1965年糧食第一次突破4000萬公斤。但沒有穩定下來,至1969年降到3500餘萬公斤,是一個明顯的下降期,年遞減3.3%。
1970年恢復到近4000萬公斤。1971年至1975年穩定通過4000萬公斤。1976年後均穩定在5000萬公斤以上,其中1979年,總產達5923.5萬公斤,是一個較長時期持續穩定上升階段。1988年糧食總產量5919.5萬公斤,仍略低於1979年的水平。
1990年糧食總產量達6638萬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1991年受乾旱的影響,糧食產量仍達到7235.4萬公斤,1992年上升到7534.5萬公斤。耕地畝產由1949年的67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254公斤,增長了279%。但是糧食產量起伏波動較大。其中1949年至1953年.為逐步上升階段,總產由1794.5萬公斤,直線上升到3024.5萬公斤,年遞增13.9%。 商南縣工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以手工業為主體,生產工具簡陋,產品品種少,主要是一些自產自銷的火紙、皮紙、草繩、鐵制農具、銅制用具、金銀飾品、竹木傢具、木船等。有釀酒、染布(土法染色)作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商南縣逐步建立起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地方工業。其大體發展過程經歷了1949年至1951年的恢復階段(整備階段);1952年至1957年的起步階段;1984年至1992年的發展階段。其間經歷了三次大的調整。一次是1959年至1961年三年暫時困難時期的調整;二次是1979年至1981年的調整;三次是1989年至1992年的治理整頓。
1957年,縣辦工業企業13家,其中國營1家(報社印刷廠),其餘12家均是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後組建起來的以手工業生產為主的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1958年掘笑至1965年,先後建起了麵粉加工廠、農業機械廠、副食品加工廠、雲母礦等工礦企業。1966年至1976年10年「文革」時期,商南經濟雖然遭受重大損失,但在工業方面,號召「一機帶三機」。其間新建工業企業9家。縣酒廠、石棉製品廠、機電設備廠、油漆化工廠、水泥廠、工藝編織廠等骨幹企業均創建於此時。1978年至1992年,新建罐頭廠、造型材料廠、大理石廠、水晶廠、化工廠、金紅石選礦廠等骨幹工業企業。
1981年工業總產值667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為7535.72萬元,比重35.06%。)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總產值2270.1萬元,集體所有制工業總產值2220萬元,聯戶和個體工業總產值2182.9萬元。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7.29%,人均29.39元。
1991年,輕工業產值4250.1萬元,重工業產值2422.9萬元。1991年商南縣國營、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73家。其中:國營18家、集體55家。輕判如含工業42家、重工業31家。固定資產原值3361.3萬元。職工人均實現利潤和稅金1061元,上交利潤和稅金736736元。全民所有制工業為24999元,集體所有制工業為11930元,1992年,工業總產值884.8萬元。按所有制分:全民所有制3210萬元,集體所有制2896萬元,聯戶和個體2742萬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31%。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為5426萬元,重工業3422萬元。
2013年,全面落實《工業經濟三年趕超規劃》和促銷保產措施,幫助企業爭取貸款、融資10.95億元,柏倫彩印、華瑞微晶玻璃等8個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天和泥漿、宇隆大理石等6個工業項目建成試產。全縣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戶,累計達到24戶,新認定陝西省著名商標3個、名牌產品4個。縣工業園區新增入園企業12戶,累計達到44戶,幸福路一期和沐河寺路建成,秀水路、創業路完成路基工程。總投資95.9億元的硅科技產業園啟動建設,富氫高端水開發項目進展順利。信用聯社改制農商行工作有序推進,縣工業園區新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1家。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41億元、增加值14.5億元,分別增長35.7%和28%。完成出口創匯610萬美元,居全市第一。
2013年,縣財政設立農業產業化資金3000萬元,全縣啟動7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其中試馬農業產業園、富水農業產業園分別被認定為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茶葉、油茶、生豬三大主導產業穩步發展,新發展無性系茶園2000畝、油茶2萬畝、養殖大場大戶810戶,新命名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戶。農村轉移就業8.06萬人次、創收9.83億元。毛河等7個新農村及油坊嶺等9個扶貧整村推進項目進展順利。全縣新修基本農田9512畝,治理水土流失129平方公里,新修加固河堤15.5公里,83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綠色商南建設穩步推進,完成造林綠化和特色經濟林建設5.6萬畝,落實森林管護任務301.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5%。實現農業總產值21.71億元,同比增長5.3%。 2014年,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正式授牌,金絲峽、任家溝省級旅遊服務標准化通過省級驗收,金絲峽5A級景區創建通過省級初驗,以及闖王寨景區五一正式開放,並成功創建為3A級旅遊景區,青山文碧峰景區啟動建設。全縣年接待遊客321.7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5.76億元,同比增長13%和15.4%,其中金絲峽景區接待遊客36.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80萬元,極大地帶動了商南縣第三產業的發展。
2014年11月27日,在全國5A級旅遊景區景觀質量評審會上,陝西省金絲峽景區被賦值92分,順利通過了資源等級評審關,進入了5A級旅遊景區創建預備名單。
2015年春節前後,商南縣旅遊業出奇火爆,實現了假日旅遊安全、質量、秩序、效益四統一目標。共接待遊客30.62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 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42%和36.87%。其中金絲峽景區接待遊客0.21萬人,門票收入9.14萬元。農家樂接待遊客0.68萬人次,收入突破65萬元。
④ 總投資70.5億元!華安縣(潮州)招商推介會成功舉行
華安縣委書記葉毓,縣長陳敏傑,潮州市工商聯主席李立勉,潮州市工商聯黨組書記陳素玉,潮州市工商聯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陳瑞苑,饒平縣工商聯黨組書記吳繼祖, 漳州市 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楊龍輝,漳州市委統戰部副蠢祥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金獅,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漳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鄭旗鋒,漳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吳文群,漳州市工信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黃輝,漳州市商務局三級調研員林水福,以及各企業家嘉賓代表參加推介會。
華安縣委書記葉毓在招商推介會致辭中表示,近年來,華安在歷屆縣委、縣政府接續努力下,在16萬華安人民攜手耕耘中,走出了一條山區小縣特色發展之路。去年全縣GDP達190.74億元,增長8.1%,增幅居漳州第三,人均GDP達14.2萬元,居福建省前列。如今的華安,已成為閩粵創新創業的一片熱土。北溪明珠,生態名城;華安如意,服務無限。我們期待與企業家朋友攜手共贏,共同把華安打造成福建展示生態文明的重要窗口和知名生態休閑康養、特色鄉村旅遊目的地,共同實現生態和工業兩極共榮、鄉村振興和全域旅遊兩翼齊飛。
在招商推帶租搏介環節,現場觀看華安經濟開發區宣傳片後,華安經濟開發區領導進行招商項目推介。華安經濟開發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到漳州市區僅15分鍾、到廈門特區僅30分鍾,規劃建設輕軌路網和廈漳泉同城化快速通道直通園區,滿足“半小時經濟圈”的構成條件,是承接廈漳泉、長三角和珠三角產業轉移的“天然窗口”。華安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縣管開發區中率先設立便企服務中心和“安園護企辦”,推出每月“書記縣長辦公日”和每周“局長服務日”,全面推行鄉鎮黨政主要領導開發區服務企業報到制和服務企業特派員制度,為企業提供“媽媽式”服務。
現場還進行華安縣全域旅遊推介。華安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域國家森林公園和全國重點產茶縣、省級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森林覆蓋率達72.33%,大氣環境優於國家一級標准,水質達國家一類標准,有世界文化遺產大地土樓群,“海絲印記”明清古窯址東溪窯,還有風情獨特的高山族、畲族少數民族文化。
華安縣縣長陳敏傑在晚宴致辭中表示,我們真誠地期盼,藉助這次招商推介會的舉行,加深了解,增進友誼,促進各界朋友參與和支持華安的發展。我們真誠地期盼,藉助各位企業家朋友聯系廣泛、信息靈通的優勢,幫助推介華安、宣傳華安,介紹更多的客商到華安投資興業。
招商推介會上還舉行簽約儀式,漳州市工商聯與潮州市工商聯簽約友好商會並互贈禮品;華安商會與饒平商會簽約友好商會;現場舉行項目簽約儀式;華安縣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漳州分行簽約授信100億元。
此次大會現場簽約19個項目,總投資70.5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個,總投資44.75億元;工業項目16個,總型虧投資51.35億元;文體旅項目1個,總投資3億元;農業項目1個,總投資6億元;建築業項目1個,總投資10.15億元。
招商推介會前,華安縣領導還開展會見座談,希望通過本次招商推介會讓更多的有識之士走進華安、了解華安、愛上華安,來華安投資興業、共襄盛舉。
華安縣領導蔡森成、鄭燕娟、宋秋明、方誌偉、黃英龍,各鄉(鎮)、開發區、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活動。
⑤ 345國道商南段經過哪些村莊
345國道商南段經過富水鎮桑樹村。
G345陝豫界至過風樓公路改建工程路線起於商南縣富水鎮桑樹村順接現狀G312國道K1245+500處,路線沿滬陝高速走向布線,向西南至風樓鎮後,終點位於郭山公路過風樓丹江仿祥橋頭南側橋頭,順接現狀郭山公路,路線全長26.480公里。
項目全線按照設計速度60公里每小時的二級公路設計,其中陝豫界至石埡子段路基寬度採用12米,石埡子至過風樓段路基寬爛閉度採用10米。
(5)2019商南工業投資多少億元擴展閱讀:
2019年03月01日345國道海門東段改擴建一期工程施工單位已經進場,正在建設項目部等臨時設施,為正式開工做好前期准備。
345國道海門東段改擴建一期工程西接已建成的省道336線繞城段,東至湯正公路,備歷搏全長約6.5公里,按一級公路標准建設,總投資2.5億元,2019年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該條道路是海門市今年實施的18項交通工程之一。
⑥ 張家界沒有任何工業嗎
張家界有工業。
張家界工業有農機、水泥、氮肥、棉毛紡織等。2019年,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87.8億元,比上年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實現園區工業增加值17.2億元,增長8.9%。
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長16.7%,股份制企業增長11.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27.4%。按行業分,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2.1%。
張家界的工業發展:
張家界2019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量3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項目投資26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量86.9%。
項目投資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150.1億元,增長5.4%;非國有投資115.6億元,增長24.9%。民間投資99.1億元,增長14.2%。按投資方向分,工業投資56.9億元,增長16.6%。
民生投資22.8億元,增長34.7%;生態投資17.2億元,增長43%;基礎設施投資121.9億元,增長60.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5.3億元,增長30.3%;技改投資49.7億元,下降12.2%;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32.1億元,增長12.2%。
按地區分,永定區投資116.3億元,增長13%;武陵源區投資23億元,下降1.8;慈利縣投資71.2億元,增長24.6%;桑植縣投資41.9億元,增長13.3%。
⑦ 畢節經濟開發區的項目建設基本情況
已有30多個項目入駐高新基地或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建設的項目總投資207.12億元。其中,綜合設施項目投資31億元,佔地860畝;工業項目投資176.12億元,佔地5354.8畝,建成達產後可新增工業年產值700億元,實現利稅21.46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4萬個。 汽車製造基地 汽車製造基地位於基地西南部,規劃用地面積3.25 km2。基地依託力帆駿馬整車裝配項目,重點發展整車裝配和零部件製造,逐步打造現代汽車工業體系。畢節力帆時駿振興集團二期技改工程投資33億元,佔地1466畝,設計規模為年產載貨汽車31萬輛(輕卡小卡微卡20萬輛、中卡6萬輛、重卡5萬輛),擬將於 2011年8月1日第一輛重卡下線。圍繞力帆駿馬整車配套服務的零部件生產廠家達200戶左右,在基地內已有22戶規模較大的零部件生產企業開工建設。其中,畢節世寶方向機有限公司、畢節匯豐車橋有限公司、畢節興國金科實業有限公司和畢節汽車貨箱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獨立選址建廠,其餘18家共投資22億元,全部入駐標准廠房。 先進製造園 先進製造園位於基地中南部,規劃用地面積1.49 km2,主要發展光電設備、風電設備、數據設備等現代裝備製造業,逐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和重大技術裝備,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華銳風電科技(貴州)有限公司投資30億,用地502畝,設計規模為年生產能力150萬千瓦,規劃設計已完成,現正在平整場地,擬於2011年12月1日建成投產;西控--勤上(畢節)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0億元,用地500畝,設計規模為年產100萬盞LED燈具,規劃設計已完成,正在平整場地,擬於2012年4月1日建成投產;九天高原製造有限公司投資6.5億元,用地253畝,設計規模為懸式絕緣子266萬片、鐵道棒型絕緣子39萬支、線路柱式絕緣子750萬支、棒型懸式絕緣子75萬支,規劃設計已完成,現正在平整場地,擬於2012年5月1日建成投產;畢節富量煤機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用地500畝,設計規模為年產10萬套煤機設備,擬於2012年10月1日建成投產。 新型材料產業園 新材料產業園位於基地東部,規劃用地面積1.1 km2,主要發展電子信息材料、汽車材料、納米材料、稀土材料、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以及各類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等產業。瑞圖控股(畢節)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用地300畝,設計規模為年產260萬方新型建築材料,進行規劃設計,擬於2011年12月1日建成投產。 輕紡工業園 輕紡工業園位於基地中部,規劃用地面積1.6 km2,將充分利用畢節地區良好的氣候環境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展輕紡工業。畢節東海紡織集團投資8億元、用地420畝,設計規模為年產30萬錠紗錠,規劃設計已完成,現正在平整場地,擬於2012年5月1日投產建成。 現代物流園 現代物流園位於基地東部,規劃用地面積1.66 km2,為滿足高新基地和周邊地區貨物運輸的需要,發展現代物流,為入駐企業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現代物流園規劃設計已完成,正在進行招商。 生活服務區 生活服務區規劃用地面積6.27 km2,包含三個居住組團,規劃有學校、醫院、綜合市場、通信、文體娛樂等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為基地內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金鍾社區投資8000萬元,用地189畝,建築房屋248套4萬平方米,已建設完成並交付使用;力帆生活區投資2.5億元,用地200畝,建築房屋5000套26.7萬平方米,正在建設中;醫院投資7000萬元,用地30畝,設計規模為200個床位,擬於2012年5月1日建成並投入使用。交通設施 基地主幹道為「兩橫五縱」道路網,分為主幹路、次幹路、支路三級。碧海大道、環北高速公路、小瓦高速公路、小壩大道等貫穿基地內部,與夏蓉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成貴快鐵以及飛雄機場等相連,對外交通便捷。安置小區路網已建好並投入使用;居二路700米改造已完成並交付使用;小瓦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小壩大道正在進行規劃設計;駿馬路、振興路和力帆路正在建設中;主二路、次五路、支四路、支五路、支六路正在進行規劃。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省地「工業強省」「工業強區」的歷史機遇,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繼續把高新基地建設作為當前工作的重心,穩步推進。力爭2015年,全面完成以路網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八通一平」,達到一類工業園區的標准要求;實現工業年產值達700億,爭取再培育4至6家百億級企業、再引進50家以上汽車配套廠家,力爭工業產值達1000億元,努力把基地建成全省第一家千億級工業基地。
⑧ 商南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1.商南縣現下轄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23個社區居委會,101個村。
2.商南縣地處中緯度偏南地帶,北部和西北部屬暖溫帶氣候區,佔49.3%,中部和南部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凱耐旦,佔50.7% 。由於北有秦嶺天然屏障,阻擋寒潮不易侵入,致使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14.0℃,年極端最高溫為40.5℃;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1℃。與月平均氣溫的年內變化規律相同,7月最熱,元月最冷。年平均降水量803.2毫米,1日最大降水量152.4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以7月為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8%,年平均風速1.7米/秒(相當於1級風力),年平均日照時畝橡數1973.5小時,占盯擾應照時數的45%,無霜期216天,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
3. 2011年,商南縣人口24.20萬人,增長1.1%,其中非農業人口9.96萬人,增長4.1%,全年出生人口2307人,死亡人口135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95%。
4.2013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3.92億元,增長12.8%;固定資產投資57.93億元,增長27.2%;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3億元,增長13.8%;財政總收入4.0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1億元,分別增長7.2%、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分別增長11.2%和15.8%。 5.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正式授牌,金絲峽、任家溝省級旅遊服務標准化通過省級驗收,金絲峽5A級景區創建通過省級初驗,闖王寨景區「5.1」正式開放,並成功創建為3A級旅遊景區,青山文碧峰景區啟動建設。投入6150萬元啟動建設10個「秦嶺美麗鄉村」,其中任家溝、太子坪、核桃坪3個村當年通過市上驗收命名,任家溝村還入選全國「美麗鄉村」試點村。全縣年接待遊客321.7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5.76億元,同比增長13%和15.4%,其中金絲峽景區接待遊客36.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