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新化楚懷工業學校有多少學生

新化楚懷工業學校有多少學生

發布時間:2023-04-02 12:22:07

1. 上官巷歷史

一、上官來源及歷史,

一、姓氏源流 上官(Shàng guān)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國有上官大夫,其後以邑名為氏。

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大夫,子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蘭。

古代春秋時期,楚國有處地名叫上官,就在現今河南滑縣東南一帶。那時楚國君主楚莊王將他的小兒子封為上官大夫。

這位公子名叫子蘭,他的子孫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後來以地名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蘭。

二、遷徙分布 (缺)上官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於羋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復姓。

從《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的記載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庄王的少子子蘭。這位公子蘭,官拜上官大夫,以官為為氏而姓了上官。

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

《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基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

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學家上官儀,就是陝州人。

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兒,宋有龍圖閣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

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基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

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

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縣東南一帶。

後來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三、歷史名人 上官桀:漢朝人,武帝時任太僕。

武帝臨終時,任上官桀為左將軍,與霍光同受遺詔輔佐少主,封為安陽侯。後來上官桀密謀欲廢昭帝,但事情敗露,被誅族滅。

上官儀:字游韶(約608-664),唐朝詩人,尤其善於做五言詩,在技巧上獨樹一幟,許多人都哪純很贊賞,也有人模仿他的這種五言詩。當時這種寫法稱為「上官體」。

上官儀舉為進士後做官,但因反對武則天而冤死獄中。 上官洎:號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鎮將,與其子上官蘭剿黃巢俱戰死,封贈忠勇將軍,敕建專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慶歷二年(1042年)舉為進士而做官,為人剛正純直,不受饋贈,善決疑案,有政聲。

他的兒子上官均,孫子上官恢都舉為進士。 上官均:字彥衡,宋熙寧三年(1070年)進士。

策試時考官呂大臨、蘇軾擬其第一,以策中詆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歷官光祿寺丞、監察御史、龍圖閣侍制,贈紫金光祿大夫。

著有《曲禮講義》二卷、《廣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進士。

尚書吏部員外郎。著有《尚書小傳》、《論孟略解》、《史統》、《史旨》等。

上官恢:字閎中,宋元豐五年進士,歷知深州、南劍州、徽州。胡安國上書宰相,言其諳歷世務,端重有守,遂與楊時同薦於朝。

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號竹庄。

長汀(今福建省長汀)人。布衣。

與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畫山水,煙風彌漫,墨暈可觀。

查慎行題其羅浮山圖,有「上官山人今虎頭」之句,其推許可謂到矣。人物神情瀟灑,於唐寅、仇英之外,別樹一幟。

刊晚笑堂畫傳,所畫古今名人,各具神態。張浦山(庚)謂其有筆無墨,尚未脫閩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

似非確論。兼精篆刻,能詩。

著晚笑堂詩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閣風聲圓。

上官婉兒:上官儀之孫女。上數喚官儀父子因反對武則天執政被殺,婉兒與母親被配入宮廷。

婉兒辯慧能文,習吏事,武薯緩凱後愛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機政。她14歲起就為武則天草擬詔令。

中宗李顯即位後,她被立為昭容,掌管文學音樂,經常為皇後和公主作詩,韋後奪權失敗後,被斬於旗下,時年46歲。 上官渙然:字文之,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進士,歷官至朝奉大夫、司農丞、右司郎。

入仕30餘年,家無余資。 上官渙酉:字元之,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

歷知真州、池州、尚書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議大夫等。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時,散兵劫掠富室,過其門搖手相戒曰:「個官人不要錢,不得犯!」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

相當於現在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2、堂號 孝友堂:宋代時有上官怡。

他的母親害了贏病(瘧疾)。母親病時,上官怡從早到晚在床前伺候,嘗湯葯,驅蚊蚋,一個多月不曾睡覺。

母親死後,他極盡哀毀。二哥又相繼死去,他奉養寡嫂,撫育孤兒,敬愛兼篤,人們誇他「既孝於親,又友於兄弟」。

二、胡惟明的歷史背景

胡惟明向洪子傑透露了自己就是八一的秘密,也從洪子傑那裡知道了 *** 正密謀除掉龍陵游擊隊的事情,而事情關鍵的文件照片,則正在胡蕊蕊手裡。

祁連城向顧遠山申請調去師部警衛營,警衛營正缺個副營長,而他主動要求負責劉世飛他們的保衛工作。顧遠山看出祁連城對洪子傑也充滿了感情,拿話試探他是不是要給洪子傑的逃跑留個窗戶。祁連城既不想背叛黨國放走洪子傑,卻也不願意一個戰斗英雄在自己人手裡被嚴刑拷打甚至被人背後下黑手不明不白的死去。

對祁連城主動要求看管洪子傑,劉世飛和孫家淦一起分析,猜到了祁連城的意圖。但是劉世飛被上次上官他們的逼宮嚇住了,准備直接請示局座,把洪子傑押往重慶。而局座也同意了劉世飛的建議,讓他和胡惟明商量押解的路線。

胡惟明找胡蕊蕊,讓她把手裡洪子傑的那些東西交給自己。胡蕊蕊怕父親是在重刑之下知道了洪子傑做的事情,而照片一旦拿出來就是洪子傑是共黨的鐵證,會要了洪子傑的性命。胡惟明任女兒誤會自己也沒有泄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告訴她她藏的東西早晚自己都會找到。胡蕊蕊被父親的威脅弄得心神不寧,她把照片找出來偷偷埋在了台階旁的花池裡,而這一切,都被一直關注著她行動的胡惟明看在眼裡。

上官禹得到了洪子傑即將被押往重慶的消息,他覺得在預二師洪子傑都被動了刑,那麼到了重慶,就沒有一點活路了。上官和老羅商量,想把向著洪子傑的兄弟都組織起來,一起出動劫走洪子傑。羅大成深知這可不是上次逼宮那麼簡單,不但可能有危險,還會連累那些和他們一起行動的兄弟,都被安上嘩變造反的罪名。上官見老羅也不同意去救洪子傑,氣得喊著就算自己一個人也要去救老大,就往病房外面跑。

三、上官姓宗族的歷史如何

上官姓是一個古老的單源姓氏,在現今姓氏排行榜上未列人前三百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第 四百一十一位。歷史上,該族多以天水和延陵為郡望。

秦國滅掉六國後,楚國公族大姓多遷徙到了關中,上官氏則遷到了隴西上圭,並成為當地的望族。 唐朝時期,上官氏已出現在了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有所建樹。

末期,中原一帶戰亂不 斷,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隨著遷徙的大軍遷居到了福建一帶,並很快在當地繁衍開來。 目前,今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山西省的晉城市陽城縣,陝西省的榆林市定邊縣、寶雞市扶風縣、咸陽 市干縣,山東省的濟南市、濟寧市金鄉縣、臨沂市、菏澤市,河南省的三門峽市澠池縣、信陽市光山縣、南陽 市唐河縣、安陽市滑縣,江蘇省的南京市六合區、宿遷市泗洪縣,浙江省溫州市昆陽縣、蒼南縣、台州市仙 居縣、臨海市、寧波市奉化縣、寧海縣、麗水市遂昌縣、縉雲縣,湖北省的長陽市、荊門市、荊州市沙市、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長沙市瀏陽市、益陽市沅江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鄉市、九江市修水縣、宜 春市奉新縣、吉安市吉水縣、撫州市臨川縣、贛州市上饒縣、寧都市,貴州省的遵義市,四川省的遂寧市遂 州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縣、清流縣等地均有上官姓氏分布。

四、南鑼鼓巷的歷史故事

南鑼鼓巷是一條胡同,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於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已有740多年的歷史。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人,故名羅鍋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改稱南鑼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賦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里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里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

現已完全改造成為步行街,車輛不可通行。

五、六尺巷的歷史

六尺巷位於安徽桐城。在「桐城派」的故鄉——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區西環城路的宰相府內(省康復醫院內)。六尺巷,東起西後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

據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詩於後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這里的張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

六、進山中學的辦學歷史

學校在創辦之初時,計劃先辦中學部,俟條件成熟再辦大學部,故始名「山西省私立進山學校」;一九三一年五月始改名為「山西省私立進山中學」;解放後,改為「山西省立進山中學」一九五三年一月全市進行學校調整時,改名為「太原市第六中學校」後來,為了繼承和發揚學校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教育傳統,激勵師生奮發向上,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四化」建設人才,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經太原市人民 *** 批准,山西省教育廳批准備案、由 *** 同志題寫校名、又恢復原校名——進山中學。

進山中學初建時,佔用太原市弓步街「外國文言學校」地址(時該校遷往前壩陵橋閻氏別墅東花園),處於舊省 *** 東北隅,舊房已平毀。學校原有房屋279間,分為許多不同規格的院落,大部分類似舊民房,只有禮堂、辦公室和部分教室是新建的。

一九二九年在上蘭村新建校舍632間(解放後為機械學院校址),面積約百八十畝,分為四個院,全部校舍紅牆碧瓦,燦然一新。一九三一年初中部先遷往上蘭村新校址上課,次年八月,高中部亦全部遷去。

新校址靠近汾河大堤,夏季大樹參天,濃蔭蔽日,校園內新植花卉,一片碧綠,環境十分優美。一九三一年初中部遷往上蘭村,一九三二年高中部遷往上蘭村。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約在八、九月之間,因形勢緊張,學校被迫停辦。一九四一年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山西後方形勢趨於相對穩定,為挽救失學青年並為國家培養抗日和建設人才,經過趙宗復等人的積極籌辦,進山中學在晉西隰縣復校。

當時那裡還是偏僻山區,離日軍佔領區僅百餘里,處境險惡,一切物質條件都比較差,辦學有許多困難,但是在趙宗復的領導下,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卻把學校辦得「成績日佳,聲譽日隆」。從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學校先後在隰縣南關,北門外後寺,大麥郊溫泉村和汾西縣窯上,利用當地學校舊址,破舊寺廟和民房,辦起四個分校。

總校設在隰縣南關,其餘三處,名為進山二院(又稱北校)、東校和西校。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

消息傳來,學校一片歡騰。學校遷回太原後,合並為一、二院。

一院為校本部,設立在新城西街前商業專科學校舊址(現為太原十七中);二院設立在上官巷一號(現市公安局職工宿舍)。兩處共有二十四個初中班、五個高中班、兩個中師班,共計學生988人。

一九六二年,學校遷至上馬街現校址。 一九二五年前姓名別號籍貫職務學歷趙一峰 崞縣人校務主任 賈登甲鼎臣昔陽人數學、化學教師北師大畢業謝贊堯 湖南、新化人國文、社會學、哲學教師 溫承澤麗卿文水人英文教師金陵大學畢業 留美學生喬長漢雲章太古人史地教師北師大畢業楊貽達 崞縣人英文教師北師大畢業何雁秋 四川南江人生物教師 張 桐封輔交城人史地教師北師大畢業郭德鎖 五台人體育教師 郭宗汾念丞陽曲人英文教師清華畢業 留美學生張金曜麗生大同人國文、文學史教師山西大學畢業高步瀛 閬仙離石人數學教師北師大畢業常贊春 子襄 榆次人書法、經學教師 羅增壽 眉仙稷山人國文教師山大畢業馬天啟 乾符陽曲人國文教師 武紹岳 精公大同人國文、倫理、法刊教師北大畢業王奎經 正卿猗氏人國文教師北大畢業張 長 損開湖北武昌人文學、經學、研究法教師 王汝賢 俊良中陽人英文教師金陵農大學畢業 *** 性 慧生五台人音樂教師 徐燦雲 英三定襄人物理教師北師大畢業張 悌 友生 平陸人圖畫手工教師 喬雲升 曉明太穀人化學教師 郗三善 為邦平定人法文教師 趙涵章 禮南五台人圖畫教師 高瑞新 銘言定襄人理化教師 趙育堂 五台人數學教師 郭其昌 世五崞縣人數學教師北師大畢業楊國榮 棟臣崞縣人文牘兼會計 郭延弟 敦夫崞縣人庶務 秦永林 子茂靜樂人農場經理人 張廷英 俊卿崞縣人書記 隰縣復校到解放前夕姓名籍貫職務學歷備注趙宗復五台人校長兼語文、英語、歷史課燕京大學畢業 梁祥厚 定襄人地理教師北師大畢業 陰紉齋 沁縣人英語教師燕京大學畢業 邢炳南 崞縣人化學、英語教師燕京大學畢業 張光鑒 襄陵人語文教師山大畢業 魏藹人 興縣人語文教師山大畢業 董一清 朝鮮人日語教師 抗戰勝利後回國張養田 靈石人語文、政治教師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 李茂堂 臨汾人語文教師北京大學畢業 劉 鑾 黎城人語文教師北平藝術學院畢業 王觀魯 晉南人語文教師山大肄業 陰明德 沁縣人語文教師太原女子中學畢業 (女)郭 德 隰縣人物理教師山西大學畢業 索國棟 崞縣人物理教師北京大學畢業 王玉璽 雁北人化學教師山西大學畢業 劉錫毅 隰縣人歷史教師北師大肄業 李維唐 五台人歷史教師輔仁大學畢業 李叔蔭 忻縣人地理教師蘇聯東方大學畢業 崔 崶 神池人英語教師北京大學畢業 張文炳 崞縣人英語教師輔仁大學畢業 劉鼎三 隰縣人數學教師山西大學畢業 馬培雲 五台人數學教師北平大學工學院畢業 李允孚 崞縣人數學教師北師大畢業 劉育恩 雁北人數學教師北京大學畢業 郭禮庭 隰縣人數學教師北洋工學院肄業 丁伯功 河津人生物教師武昌高等師范畢業 楊子良 原平人生物教師北平大學醫學院畢業 邢步九 崞縣人體育教師蘇州體專畢業 張俊鴻 崞縣人體育教師 高澤普 河津人體育教師 劉晨暄 語文、音樂教師 劇宣二隊。

七、滑縣上官村的來歷人還有毛大令的來歷

姓氏由來:

上官姓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國有上官大夫,其後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次子子闌為上官邑(今上官鎮附近)大夫,子闌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闌。上官鎮就是上官姓氏的起源地。但由於多年的遷徙和株連等原因,現在上官鎮姓上官的很少了,尚是大姓,也可能是從「上官」姓拆化而成,目的是避禍。

地名由來:

早在北宋之前,此地乃黃河上的一個渡口,名為柳青渡口,那時,黃河水經常泛濫成災,致使這里的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為防止水患,以鎮水魔,民眾便自發捐款在此渡口鑄起鐵牛一尊,並將此地取名為鐵牛渡口。

《重修滑縣志》載:「昔人多鑄鐵為牛,投諸水中,謂可鎮水患。」宋太祖趙匡胤建都汴京(今開封市)後,此地乃京城近區,村落集市發展得較快,商貿業繁榮興旺,於是,鐵牛渡口改為鐵牛鎮。宋仁宗(趙禎)十四年連降暴雨,黃河泛濫,河防危急萬分,在這種情況下,鎮河將軍上官輝率民眾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職。朝廷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後人又將此地改名為上官鎮。

到了元朝,掌權者為少數民族,那時,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他們對 *** 特別仇視,對 *** 的統治剝削非常殘酷。 *** (特別是中原一代)為了反抗壓迫,在八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約定蒸月餅時把寫有「殺韃靼」三個字的紙條裹在月餅中間,以此來表達不殺韃靼決不罷休的決心,這一事件被後人稱之為「八月十五殺韃靼」事件。到了元朝末年,朝廷為報復「八月十五殺韃靼」這一事件,就派元軍來此地瘋狂清剿,從此上官鎮人口稀少,集貿冷落,人們便稱上官鎮為上官村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近代,由於人口、經濟均達到一定規模,上官村重改名為上官鎮。

毛大令是清末民初上官鎮的一個大戶人家,是官僚兼商紳大地主。常往來天津做生意。有規模較大的騾馬車隊,其人財大氣粗。建國後怕被鎮壓,攜細軟家眷逃跑了。其大宅在建國初期區,改為 *** 及後來人民公社機關辦公的地方,現在也沒了。

八、山西省太原市的風景區都有哪些

全景游覽 晉祠◆ 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建園林,俗稱「山西小江南」。

既有眾多的歷史遺跡,也有絕妙的自然風光,尤以「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及周柏)著名。舍利生生塔、漁沼飛梁等建築也頗為有名。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懸瓮山麓。8、804路公交或旅遊專線可到。

門票:40元。電話:4060680。

開放時間:7:30-18:30。 小貼士:晉祠史話: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

這里所指的正是晉祠。 雙塔寺◆ 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築,建於明朝萬曆年間。

因寺內有東南舊塔與西北新塔兩座塔而得名。立夏時節寺內的牡丹園群芳爭艷,登雙塔、品碑廊、賞牡丹便成了游覽雙塔寺的三大享受。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郝庄鎮郝庄村。21路公交車可到。

門票:20元。電話:4374575。

開放時間:8:00-17:30。 太原碑林公園 分為南北兩園,其中北園是目前國內第一個大型個人書法碑林——傅山碑林;南園為三晉碑林。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迎澤大街迎澤橋東南。電話:4044248。

東湖醋園 山西省第一家動態展示老陳醋生產工藝流程和老陳醋歷史文化內涵的博物館。在園內的美和居參與製作陳醋、品嘗酸香撲鼻的陳醋,亦是難得的樂事。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馬道坡26號。可乘9、809路公交前往。

電話:4420892。 中國煤炭博物館 是中國最大的行業博物館,煤炭藏品豐富,展示手段先進兼具有藝術美。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迎澤西大街2號。5、22、52路公交可到。

電話:4117829。開放時間:9:30-17:00。

汾河公園 有北方園林風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城市生態景觀公園。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就在景區內。

位置:太原市萬柏林區濱河東路6號。電話:4045561。

山西省博物館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現有兩處館舍,包括一部文廟和二部純陽宮。 太原文廟 文廟即孔廟,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廳,建築風格仿照曲阜孔廟。

收藏有大量的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及自然標本。著名的有殷代銅觥、侯馬東周盟書等。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上官巷東。2、19路公交可到。

門票:5元。電話:2029496。

純陽宮 歷史文物專題展廳,設有陶瓷、青銅器、貨幣、書法等10個專題,21個展室。 位置:太原迎澤區五一廣場西北隅。

4路公交可到。 門票:5元。

多福寺 以漫山紅葉的宜人秋景而出名。始建於唐代,寺內山牆有明代立粉貼金彩繪的佛傳故事84幅,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

寺內的紅葉洞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隱居讀書處,留有傅山手書真跡。寺前有宋建七級舍利磚塔,登塔可俯瞰太原全景。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呼延村附近崛圍山巔。 凈因寺 始建於北齊,寺內珍藏有建於金泰和五年的「晉陽第一土佛」,俗稱「土堂大佛」。

寺旁亦有晉陽八景之一的「土堂怪柏」。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鎮土堂村。

竇大夫祠 竇大夫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曾有過開渠利民的德政,後人立祠以紀念。祠堂至今保存有殿堂五十餘間。

竇大夫祠左有明代保寧寺和近代戴文德公館,右有太原古八景之一「烈石寒泉」。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鎮烈石山下。

迎澤公園 太原市最大的公園,迎澤湖占公園面積的三分之一。公園內建有多處涼亭,有古建藏經樓一座。

另有兒童樂園,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娛活動。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迎澤大街中段。

電話:2022622。 崇善寺◆ 原名白馬寺,始建於唐代。

現僅存明初所建的大悲殿一座。另外還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及文殊和普賢塑像,以及宋、元、明版藏經、佛教故事畫等。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上馬街中部南側,乘2、3路公交至紅市街下車可到。 門票:6元。

太原市森林公園 全園共栽植常綠樹、落葉蕎木等樹種達10萬多株,現已建成了佔地386畝的人工湖,還有省內首家開放式的百鳥園。園內還建有佔地500餘畝的國際標準的九洞燈光高爾夫球場。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大同路西側。 門票:百鳥園5元。

太原市動物園 是山西省唯一的專業性動物園,分為三大觀區:即大型食草、食肉獸類觀區;禽鳥、中小型食肉、雜食獸類觀區;中小型食草獸類觀區。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丹頂鶴等,還有異國的白犀、長頸鹿、狒狒、斑馬等動物。

園內綠樹成蔭,,娛樂設施齊全。 位置:太原市杏花嶺區城坊街。

門票:10元。 天龍山風景區 海拔1700米,山巒疊嶂,樹木蒼翠,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歡的避暑行宮。

現存有大雄屋殿、禪院、九蓮洞等建築。最為有名的是天龍山石窟與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位於天龍山腰。為佛教石窟造像,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

各窟開鑿年代不一,歷經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居多。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太原市西南36千米。

門票:15元。 龍山石窟 道教石窟造像,開鑿於元初。

共八龕,約四十餘尊,大都保存完好。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龍山山巔。

太山寺 始建於唐朝,為附近佛寺之首。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閣及文殊、普賢二殿。

寺後有蓮花寶洞,洞內積水徐徐外流,頗為有趣。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市區西南23千米風裕溝北。

豫讓橋 據傳為春秋末期晉卿智伯瑤的家臣豫讓刺殺趙襄子之地。橋側立有碑記,建。

九、歷史上有霍水仙這個人么

霍水仙的原型就是歷史上著名權臣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

她的母親原是霍光原配夫人(也就是上官太後的姥姥,原名東閭氏)的丫鬟,後來因為原配死後,她又為霍家生了幾個兒子和女兒被霍光扶正。霍顯為了讓女兒做皇後買通醫女毒殺了許平君,宣帝一開始裝作不知道,實際上一直在等待時機,終於在霍光死後並且將霍家兵權取回時,傳出許後之死的秘密,霍家擔心被誅殺只能起兵謀反,當然失敗了。

成君是西漢中較為悲劇的妃子。年少時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十二、三歲時在其母親的安排下入宮做了皇後,由於宣帝很害怕霍光的原因,就裝作很寵愛她,三年來卻一直沒有孩子(有可能是霍成君年紀尚小,但更有可能是宣帝避免霍成君懷孕動了手腳),但是隨著霍光的去世,霍家被滅族,漢宣帝自然找理由廢掉了她,將她囚禁在上林苑的昭台宮中,十二年後又想將其貶入更偏遠的雲林館中,霍成君因不堪忍受這種侮辱自殺。 霍成君一枝含苞欲放的花朵就這樣被夭折了。

2. 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錄取分數線

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錄取分數線354。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新化縣職業中兆雹專學校華麗轉身,正式更名掛牌為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這是新化耐猜培縣職業中專學校與楚怡高級工業學校一次跨越70年的歷史性接力與傳承,是傳承楚怡職教基因、擦亮楚怡職教品牌、打造湖南楚怡新化傳承基地的一件職昌唯教盛事。

3. 2022年新化楚怡工業學校分數線

300分。根據查詢新化楚怡工業學校官網資料顯示:新化楚怡工業學校是新化縣當地的一所中專院校,2022年共計收取967人,學生中考成績達到300分,報名即可前往爛慧學校進行學習。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位飢遲答於湖南旦亮省婁底市,建於2020年4月3日。

4. 新化楚怡工業學校分數線

新化楚怡工業學校分數線答案如下:新化楚怡工業學校分數線是567分

5. 芙蓉區楚怡學校的介紹

芙蓉區楚怡學校建校於1906年,由當時被稱為「新化三才子」之一的陳潤霖先生創辦,楚怡小學首先籌建,隨後又創辦了楚怡工業學校、楚怡中學和楚怡幼稚園,形成了「三校一園」的完整體制。「楚怡」的校名,取「惟楚有才,怡然樂育」之意。「愛學生、愛學校、愛事業」 是對教師的師德要求, 「自動、自學、自治、自立」,是楚怡學校的傳統校風。

6. 姓氏「方」的來源

方姓起源!!
方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黃帝神農氏裔孫雷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風俗通義》及《世本》等所載,相傳上古黃帝神農氏之裔孫雷,封於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陽龍門,東至密縣東境,綿延於伊川、偃師、鞏義、登封、滎陽、密縣境內的嵩山),後人以封邑為姓,稱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黃帝時「以功封方山」,黃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應該說方氏起源於河南嵩山一帶。
2、出自姬姓,為西周後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後,以祖字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西周後期宣王時,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獫狁,特別是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中居功至偉,周宣王封方叔於洛(今河南省洛陽市),其子孫以祖字為姓,稱為方氏,史稱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為神農氏第8代孫帝榆罔子雷之後,以地名為氏。傳說神農有後裔開始得雷姓。傳至8代孫帝榆罔之子雷,黃帝伐蚩尤時,因功被封於方山(大致為今河南省葉縣南),其後子孫有以地名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黃帝時嫫母之後。亦為河南省方氏(疑與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後所分。據《元和姓纂》所載,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後裔),生有六子,皆進士。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孫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數民族有方姓。如現今的滿、蒙、傣、回、土家、朝鮮、台灣土著、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姬方雷。炎帝神農氏第九代孫。黃帝伐蚩尤時,雙方激戰於涿鹿,雷奮勇殺敵,將生死置之度外,佐黃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戰爭勝利後,黃帝論功行賞,雷被封於方山(今陝西省隴縣)。夏代時,其部落遷至今河南葉縣南、方城縣東北一帶,其後子孫有以封邑為氏者,稱方姓,他們尊姬方雷為方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方姓以河南省為發祥地,後來南方各地出現的方姓有些成為望族,均是河南方姓向南播遷的結果。西漢末年,固始籍汝南尹方 ,為避王莽之亂,遷移到安徽歙縣東鄉安家,其三孫之長子方贊的子孫繁衍播遷於嚴、衢、婺、越,贊之二弟方觀的子孫繁衍播遷於九江、滁陽、莆田,其三弟方弘的子孫則銷銀分衍於徽、宣、池、秀、湖、常。隋唐以前,青州(今山東省淄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一帶及北方的一些地區,也都有方姓居民。唐初,有河南方姓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並落籍漳州。唐德宗大中年間,都督長史方王叔自安徽歙縣回遷河南固始方龍山居住,方王叔有孫名廷滔,其後裔有遷饒、信、江、蘇諸郡;另一孫方廷范因仕宦及避亂之原因,徙居莆田剌桐巷,並改其名曰方巷,其六子皆進士及第,後其子孫中有的與阿拉伯人通婚,並信奉伊斯蘭教,後從中分出一支於宋元帶岩之際為避亂遷至海南島瓊州定居。此際有一支方姓從河南省固始避亂南遷,先達福建省福州,再遷漳州之龍溪。明初,方姓因方孝孺遭受一次空前劫難,燕王誅殺方孝孺,同時滅其十族(九族加上學生),受株連而死者達八百七十餘人,被充軍者數以萬計,有逃至河南省鈞州(今禹州)者,後發展成大族。同時,方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至河南、河北、山東、安徽、陝西等地。清初,有漳州龍溪一支遷入台灣省,不久閩、粵中的方姓人也有入台者,後有飄洋過海落籍異邦者。可見,方姓不僅在中原發展繁衍,而且多次南遷,相當廣泛地分布於江南各省,有些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如今,方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約佔全國漢族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浙江、遼寧、江蘇、福建、雲南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約佔全國漢族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方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六。
三、歷史名人
方 干:新定(今浙江省建德)人,唐代詩人,因缺蠢斗御唇,故在科舉中不被錄取,於是隱居會稽鏡湖,終生不仕。其詩聞名江南,多以流連風物和格調低沉為主題,死後追賜及第,有《玄英先生集》傳世。
方 清:唐代農民起義領袖。唐代歙州人(歙州治所在今歙縣)。762年,江南發生大規模疫災,百姓民不聊生,方清率領歙州飢民揭竿而起,憑借山區險要地形同官軍對抗,一時應者如雲,隊伍在很短時間內就發展到了數萬人。763年,方清率領農民軍進軍貴池秋浦的烏石山,與廣德一帶的陳庄、陳五義軍會合,採取積極進攻的態勢,連克周圍縣邑。765年正月,方清的軍隊屯紮石埭縣,並乘政府軍准備不周時,勇猛進擊,攻克歙州,擒殺刺史龐浚,一時威振江南。此後,方清在黟縣赤山鎮修築城池,自建閶門縣。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唐王朝派大將李光弼進剿,唐軍主力部隊又得到了豪紳吳仁歡數千民團的幫助,方清雖據險扼守,但寡不敵眾,戰敗犧牲。
方 會:俗姓冷(992-1049),袁州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人。先作小官,不稱職,出家,從楚圓學禪法。後在楊歧山和雲蓋山弘法,言行常常更加離奇。如上堂說:「舉古人一轉公案,布施大眾。」過一會說:「口只堪吃飯。」又如:「慈明忌辰設齋,眾才集,師於真(畫像)前以兩手捏拳安頭上,以坐具畫一畫,打一圓相,便燒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可見教法還是臨濟宗和雲門宗的奇警一路。嗣法弟子有白雲守端、保寧仁勇等。他死於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年五十八歲。臨濟宗兩支派之一的楊岐宗由方會禪師創立,楊岐宗是臨濟的正脈,方會以後,臨濟一系延綿不絕。
方 臘: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淳安)人,一說歙州(今安徽省歙縣)人,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1120年率眾起義,自號「聖公」,建元「永樂」。起義軍攻陷數十縣,東南震動。次年夏,被俘後在開封就義。
方 岳:宋代詞人。字巨山(1199-1262),號秋崖,新安祁門(今屬安徽省)人。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進士,曾為文學掌教,後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權要史嵩之、丁大全,賈似道諸人,終生仕途失意。工於詩,多描寫農村生活與田園風光,質朴自然。其詞多抒發愛國憂時之情,風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詞集有《秋崖詞》。
方 鳳:南宋詩人。字韶卿(1241-1322),一字景山,浦江(今屬浙江省)人。宋 末任容州文學,入元歸隱於仙華山。詩文多抒寫亡國之痛。有《存雅堂遺稿》。
方 回:宋末元初詩人。字萬里(1227-1307),號虛谷,歙縣人。宋景定進士,知嚴州。降元,授建德路總管。後罷官,往來杭歙間。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為生。曾編《瀛奎神髓》。著有《桐江集》等傳世。
方 苞:字鳳九(1668-1749),一字靈皋,號望溪,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康熙年間進士,1711年因文字獄牽連入獄,得人營救,兩年後出獄。後官至禮部侍郎。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創始人,當時頗有影響。主張寫文章應講究「義法」,「義」指文章的內容,要符合封建的綱常倫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結構條理,語言雅潔;從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所作文章多宣揚封建禮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義。著名的《獄中雜記》,記述了在獄中耳聞目睹的種種丑惡事實,暴露了清代司法制度的腐朽和黑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傳世。
方 薰:字蘭坻(1736-1799),一字懶儒,號蘭士,又號蘭如、蘭生等,浙江省石門(今崇德)人,清代書畫家,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草蟲,尤工寫生。蘭士幼慧敏,自小同父親周遊浙江全境,眼界開闊,又廣學博取,得以成就其繪畫的大業。與畫家奚岡齊名,世稱「方奚」。著有《山靜居論畫》傳世。
方從義:貴溪(今屬江西省)人,元代畫家,以擅寫雲山著稱,筆墨蒼潤。方回:安徽歙縣人,元朝文學家,標榜江西詩派,並倡一祖(以杜甫為一祖)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之說。曾編《瀛奎律髓》,評選唐宋以來的律詩,今存《桐江集》。
方克勤:字愚庵,浙江省寧海人,明時曾任濟寧(今屬山東省)知府三年,治民施以仁政,戶口倍增。因犯「空印案」被誅殺。明代禮部給事方言直,與方克勤為兩兄弟,為避免株連,方言直把其宗族一脈遷居贛南於都上方,當地也叫溪上方,溪下王,以紀念自己與方克勤血肉兄弟之間的感情。方孝孺被株連後,浙江寧海方氏余脈皆遷居贛南。孝孺兩孫被言直之子營救成功逃至贛南一帶。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人稱正學先生,方克勤之子。浙江寧省海人,明初文學家。幼聰穎,及長從學宋濂,有「小韓子」之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薦授漢中府教授。建文初,召為翰林侍講,遷侍講學士,更定官制後,改文學博士,總裁《太祖實錄》等書。力主復古改制,創行井田,對建文朝政影響較大。靖難之役中,朝廷詔檄多出其手。曾致書燕世子朱高熾,謀離間燕王父子,以緩燕師,均未成。燕王奪位後,命起草登基詔,堅執不從,被滅十族。但是方孝孺並不絕後,因為當地流傳仲愚、仲憲的故事至今。著作甚富,有《孝經誡欲》,《宋史要言》,《帝王基命錄》等。永樂中禁藏其書,犯者至死。後人輯其所遺成《遜志齋集》。
方以智:安徽省桐城人,明末清初學者,明末曾官至翰林院檢討,為明季四公子之一。入清後,出家為僧,著有《通雅》、《物理小識》、《東西均》等。
方維儀:名仲賢,字維儀,明末清初安徽省桐城人,方以智之姑媽,青年寡居,與其嫂共同教育方以智,有《清風閣集》,又編歷代作品為《宮閨詩史》。
方國梁:元末清初名醫。方國梁原習儒,因科舉失意,遂棄儒習醫,自研《醫宗金鑒》、《外科正宗》等醫籍,專事外科實踐,名播欲、績溪、昌化、淳安等地,求醫者甚眾。其子緒寶、孫以祝、曾孫成春均承其業,以醫名世。來孫家萬(字德章),繼承祖傳外科,在洪琴村開設春生堂葯店,醫名大盛,求診者絡繹不絕,著有《德章祖傳外科秘本》。家萬子正光,孫德猖、德善,曾孫善滋承其學,善滋年逾古稀,仍在野雞塢專事外科。野雞塢外科對發背、腰疽、五腫傷寒、乳疽、療瘡等無名腫毒有特效,葯到病除。方氏認為外科疾患皆因"風從上受,濕從下注"而致,須內、外並治。施治除精製祖傳各種丸散膏丹外敷,還注重內服。並提出外科疾患並非都由火熱之毒而生,除療瘡外,很少用清熱解毒葯。
方玉潤:字友右,又字黝石,自號鴻蒙子。1811年出生於文山州廣南縣城西街。寶寧(今雲南省廣南)人,清代學者、文學家和書法篆刻家。在文化領域有多方面的成就。方玉潤自幼喜歡攻讀詩書,博學多才,卻對科場考試之經學反不著意。他的父親為此將他鎖禁於書房,強令致力於經學,以期科場高中,光宗耀祖。曾官至隴州州判。光緒九年(1883年)鳳翔知府李勤伯特委任方玉潤先後代理過千陽、麟游縣令,尚未到任,就於1883年8月24日病故,終年73歲。
方聲洞:福建省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其兄方聲濤和姨、兩嫂及妻皆為同盟會會員,後參加廣州起義並殉難,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方誌敏:江西省弋陽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六大當選中央委員,1934年率紅十軍作為抗日先遣隊北上,後因叛徒出賣被俘,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時年56歲。遺著有《可愛的中國》。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新安郡:秦初置縣。晉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後移治安徽省歙縣一帶。
2、堂號
正學堂:明朝方孝儒,洪武初為漢中教授,蜀獻王聘他做世子的老師。建文時候,入京做侍講學士,名他的書宣叫「正學堂」,人們稱他"正學先生"。燕王朱棣奪位,強迫方孝儒寫即位詔,他堅決不寫,結果被殺殉國。
此外,還有堂號:「河南堂」、「六桂堂」、「敦本堂」、「觀禮堂」、「倫敘堂」、「乘裕堂」、「敦必堂」、「思誠堂」、「紹遠堂」、「重慶堂」、「崇考堂」、「義德堂」、「溯源堂」等。

7. 新化楚怡工業學校有哪些專業

其他信息:

新化楚怡工業學校的專業主要有現代農藝技術、畜牧獸醫、服裝設計與工藝、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電子商務、文秘、汽車運用與維修、會計、工藝美術、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計算機前亮應用、旅遊服務與管理。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的前身是新化縣職業中專學校。在2020年,新化縣缺慎職業中專學校正式更名為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

補充材料:

新化楚怡工業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為干而學,在干中學」。學校的校訓是「精勤誠朴」。學校是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大賽組織單位、是湖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是湖南省青少年慧扮寬教育示範基地。新化楚怡工業學校擁有校園互聯網、校園廣播系統、監控系統和數碼圖文、汽車維修、數控車床、工業機器人、鉗工、客房、中餐、西餐、模擬導游、茶藝、形體、鋼琴、服裝打板、工藝美術、動物解剖、園藝大棚實訓室。

閱讀全文

與新化楚懷工業學校有多少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x5風擋除霜怎麼用 瀏覽:887
寶馬敞篷4座有哪些 瀏覽:766
工業泄漏原因有哪些 瀏覽:325
賓士g550報價多少錢 瀏覽:943
海原汽車在哪裡坐 瀏覽:739
寶馬維修電路多少錢 瀏覽:201
哪個地方賣的有汽車貼膜 瀏覽:45
工業產品的市場前景從哪些方面寫 瀏覽:330
寶馬自動重鎖什麼意思 瀏覽:917
奧迪a3和比亞迪秦100哪個好 瀏覽:311
機械工業動畫公司有哪些 瀏覽:991
奧迪q5前臉三色條代表什麼 瀏覽:447
工業鍋爐水質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846
四川有什麼汽車 瀏覽:35
電動汽車怎麼注冊 瀏覽:763
汽車一年出三次險保費怎麼算 瀏覽:658
奧迪q8如何更改車內顏色 瀏覽:888
雪地賓士mod離線怎麼辦 瀏覽:319
上涌工業區如何聯系業務 瀏覽:545
自己如何配汽車發電機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