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天台工業總產值是多少

天台工業總產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3-27 06:12:19

❶ 竹岐鄉的工業發展

1994年,全鄉工廠120家,涉及珠寶、鞋業、玩具、工藝等,從業人員2797人,工業總產值4705萬元。1996年,工業總產值9961萬元。1999年,工業總產值22300萬元,比1996年增長95% 。2002年,內資企業63家,外資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 28300萬元,比1999年增長28.1%。其中規模(500萬元)以上工業達4家,產值2524 萬元。2005年,內資企業410家,外資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 36224 萬元,比2002年增長28%。其中,年產值200萬元以上106家。規模(500萬元)以上工業9家,產值8349萬元。
基礎設施
1994年,新建竹岐中學教學樓,教育「六項督導」工作達到省優標准。設立竹岐、榕岸2個衛生院。開通有線電視600多戶。1996年,投資100多萬元,完成閩江防洪堤竹岐段三期加固工程。改建村級公路30公里,除天台村部分自然村外,全鄉自然村基本通過。投入155萬元,開通山區程式控制電話80多部。1999年,純攔鋪設白龍、榕西、火炬、榕東四個行政村主幹道水泥路面10公里。開通了除山洋村外山區各村程式控制電話1000多部,其中羅洋村普及率達85%。完成沿江9個村的有線電視聯網,在山區電視重點村安裝電視衛星差轉台8座。2002年,鋪設竹岐至永泰做跡胡公路竹岐段水泥路8公里,鋪設蘇洋至榕東、火炬、半嶺、南洋等村主幹道水泥路20公里。建立竹岐通訊基站,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電話。完成火炬、竹西村閉路電視聯網,全鄉閉路電視州做覆蓋率達55%,完成竹岐、榕西村改廁工程和18個村電網改造工程。2005年,投資1000多萬元,鋪設縣鄉村水泥路30.2公里,113縣道全線貫通,實現村村通公路。

❷ 浙江台州經濟情況

台州經濟情況簡介 1、台州概述 台州市(台,音tāi),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經濟區的南翼,市中心處北緯28度,東經122度。北鄰寧波、紹興,南連溫州,是中國黃金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組合式港口悄襲城市,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搖籃,中國重要工業生產出口基地。全市陸地面積9413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597萬,其中市區人口144萬。台州市現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市轄區,以及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代管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台州是中國著名的漁區、水果之鄉,華東重要能源基地,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武術、圍棋之鄉,中國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境內有甬台溫鐵路,浙東航空支線,瀋海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時交通圈。 2,台州經濟狀況 台州是股份制經濟的發源地,是中國當前兩大經濟模式之一的「溫台模式」的創始者。其中,台州民營經濟的比重佔了台州經濟總量的97%以上,高於同省的 寧波70%,紹興96%的比重水平。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擁有了雄厚的民間資本和發達的金融彎答放貸業。台州雖然是個新興的城市,名氣不大,但起點高,發展迅猛。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過杭州、寧波、上海、北京,躋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國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成為了繼杭州、寧波、溫州後的浙江又一大城市 。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15.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1%,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全省第三位,創近三年新高;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582元,比上年增長12.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達6143美元。台州的人均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台州城鎮居民轎車擁有量全國第一。, 2.1基礎工業 主要有電力能源、汽摩配件、醫葯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服裝機械、水泵閥門、工藝美術、新興材料、鞋帽服裝等產業。 2.2.製造業基地 中國微型家用轎車之都,中國摩托車之都,中國醫葯之都,中國縫紉機之都,中國模具之都,中國塑料製品之都埋運慧,中國工藝禮品之都,中國閥門之都,中國罐頭食品之都。 2.3.漁業

❸ 浙江省天台縣有幾個鎮

天台縣轄3個街道、7個鎮、5個寬談顫鄉:赤城街道、始豐街道、福溪街道;白鶴鎮、石樑鎮、街頭鎮、平橋鎮、坦頭鎮、三合鎮、洪疇鎮;三州鄉、龍溪鄉、雷峰鄉、南屏鄉、泳溪鄉。

❹ 台州的經濟怎麼樣.

年來,台州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目標,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全力推進經濟發展,取得了新的業績。

國民經濟指標

2004年,台州市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實力穩步增強,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於浙江省中上水平。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173.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7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686.0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391.1億元,增長16.4%。

2004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1177元,比上年增長13.0%。全市財政總收入126.67億元(按退稅機制改革前口徑統計,下同),增長1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2.6億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居浙江省第四位。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8%,其中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1元,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居第二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0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金融運行形勢良好。年末全市各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64.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0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城鄉居民消費能進一步增強,其中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突破萬元。全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9億元,增長15.5%。

農業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民勤物阜。台州是浙江糧食的主要產地;是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千斤、2千斤的地方;是中國的主要漁區和水果之鄉。

2004年,農村經濟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4.12億元,同比增長3.8%;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563億元,同比增長13.0%,效益型經濟作物發展勢頭良好,蔬菜、水果、油料、花卉等非糧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121.57千公頃。糧食作物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為57.2∶42.8。

建設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至2004年底,台州有千畝以上種植業規模化基地213個,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71個,134萬畝,其中,通過省級認定186個,65.5萬畝。台州主要農產品綠色標准覆蓋率達到42%。全市共有15個農產品獲中國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有55個農產品獲中國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新認證全國無公害農產品86個,新認證浙江綠色農產品55個。

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增長。台州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試點單位。至2004年底已建成379家合作社,其中28家被列為國家或省級示範性合作社,入社社員達4萬多戶,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返還社員利潤近3億元。台州市全市已組建了生豬、奶業、家禽、西蘭花、農機、柑橘、楊梅、西瓜、茶葉、種業等十大農業產業協會。

打造綠色台州。進一步加快了平原綠化各沿海防護林建設步伐,2004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4430公頃,封山育林面積2320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2.2%。

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2004年農產品自營出口額為3.78億元,同比增長47.6%。共簽訂了29個投資農業協議項目,境外投資總額3262.1美元,人民幣2.4億元。

水果。台州是中國著名的果品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黃岩蜜橘歷史悠久,名聞遐邇,有早橘、早熟無核橘、本地早等近緩念笑200個品種。本地早和宮內伊予柑兩個品種多次獲得金獎。近年來,臨海無核蜜橘後來居上,注冊品牌不斷產生,宮川蜜柑2000年被中國流通協會評為金獎產品。玉環柚(文旦)為世界四大名柚之一,已連續8次在中國柚類評比中奪冠。另外,楊梅、高橙、枇杷等水果也量大質優,素負盛名。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本地早、東魁楊梅等9個品牌水果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04年浙江農業博覽會上,有71個產品獲浙江優質農高鍵產品金獎。「九峰」牌黃岩蜜桔本地早、「天頂」牌仙擾含居碧綠茶、「玉麟」牌溫嶺西瓜等3個農產品獲浙江省「十大最受市民喜愛的農產品」、有4隻品牌西瓜獲浙江省「十大優質西瓜」品牌、有3隻柑橘獲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

台州盛產綠茶,名茶有:天台山雲霧茶,臨海蟠毫、羊岩勾青,仙居雲峰茶,黃岩龍乾春。

工業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04年台州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61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2.3%。全市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1311.63億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有220家,比上年增加65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57.73億元。錢江、吉利、飛躍、東港等9家企業工業總產值超過10億元。工業結構不斷優化,製造業在工業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繼續加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57.61億元,增長29.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95.9%。

五大主導行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763.93億元,其中:

汽摩及配件行業--213.75億元↑增長37.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3%。

家用電器行業--195.22億元↑增長31.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9%。

醫葯化工行業--161.30億元↑增長21.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2.3%。

塑料模具行業--109.02億元↑增長2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

服裝機械行業--84.63億元↑增長23.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5%。

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2004年台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440.79億元,增長26.1%,銷售產值的比重達34.7%。

市場建設

台州是浙江省商貿發達地區,多層次、多方位、多功能的市場網路體系,是台州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至2004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44個,年成交總額635億元,其中生產資料市場99個,消費品市場445個。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72個,超10億元的9個。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浙江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黃岩柑桔果品批發市場名列全國百強集貿市場、省十大工業品市場和十大農副產品市場,產品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很快,2004年,生產資料類市場成交額152.68億元,同比增長43.7%,其中舊機械設備市場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舊機械設備現貨調劑市場。

❺ 回山鎮有酒店嗎

有。
回山鎮酒店: 新昌縣回山鎮白雲樓酒店。
地迅春族址畝弊:浙森陵江紹興新昌縣七星街道沿江中路8號。

❻ 橫山在重慶哪個地方

重慶的 奉節,江津,江北,綦江,梁平,忠縣,巫溪 都有橫山鎮。 重慶市綦江縣橫山鎮,全鎮原設廿四都居民委員會,雙峰、上孚、山頭、廿三都、余村、前洋、東山、上鋪8個行政村、150個村民小組,除居民委員會外,有60個自然村,總戶數6878戶、25176人。2002年10月,竹村並入上鋪村。現有1個廿四都居民委員會,雙峰、上孚、山頭、廿三都、余村、前洋、東山、上鋪、東坑嶺、龍潭、張家、柴九洋12個行政村,共有204個村民小組,127個自然村。2002年末,全鎮共有總戶數7978戶,總人口31912人。 橫山鎮 公路交通方便,東北通五都鎮與上二線相接,西南方向有公路通往上饒縣花廳鎮及本縣梘底直達上饒市。組織機構:2000年,全鎮有耕地面積722公頃,其中水田711公頃,糧食總產量8413噸。經濟作物主要有曬煙、烤煙、油菜子和甘蔗,年產煙葉90噸。農業總產值1664萬元,工業總產值2042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3060萬元。全鎮財政收入1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0元。2002年,全鎮有耕地總面積747公頃(其中水田728公頃),糧食總產量7760.4噸,全年農業總產值2275萬元,財政收入2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80元。工業總產值4097.8萬元,其中民營企業產值3000萬元。地理位置:天台山風景區橫山鎮位於綦江縣東北部,與三角鎮、新盛鎮、古南鎮和巴南區仁流鎮接壤,距縣城21公里。鎮人民政府駐地廿四都,歷來就是一個小集鎮,是境內和關里、少陽以及上饒縣的花廳、前村等鄰近地區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原有1條舊街改造為寬7米、長300米,澆築成水泥路面。2001年7月2日,新設橫山鎮:政府駐地回龍場。管轄原橫山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45平方千米,總人口150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10人,轄14個村委會。至2000年,先後新建成3條商業街,即:中心街,寬14米、長500米;五一街,寬18米、長200米;鎮前街,寬10米、長300米。街道全部澆築了水泥路面,有下水道相配套。鎮區有個體、聯戶辦各類加工業238戶,個體運輸專業戶48戶,個體商業、服務行業162戶,年營業額960萬元。1954年11月廿四都開設墟場,農歷二、五、八為墟日;廿三都於1986年秋開墟,墟期為農歷三、六、九。廿四都還有投資460萬元、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的集貿市場。鎮設有程式控制電話端局,交換機容量3852門,已安裝程式控制電話3361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橫山大米歷史悠久,天台山茶葉久負盛名。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巨龍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安達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等業績優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小城鎮和農民新村建設迅速,商貿活躍,通訊、公路、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 旅遊資源:天台山風景區海撥1253米,夏季平均氣溫25℃,是享受寧靜、享受涼爽、享受輕松的消夏避暑樂園。古樹茂盛、怪石嶙峋,蜿蜒的盤山公路如綵帶般飄行在綠色茶山之間。景區建有德信村、聯成山莊等高規格旅遊接待設施文化衛生鎮設有中學2所,教職工110人,在校學生2540人;私立中學1所,教職工4人,在校學生53人;小學13所,教職工282人,在校學生5002人。學前班14所,教職工24人,學生882人。有電影院1所,文化站1個,有線電視站5個,全鎮電視終端用戶7430戶。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38人,病床20張,醫療設備較完善;有村衛生所13所,個體診所33個,鄉醫33人。

❼ 石樑屬於哪個市哪個縣

編輯本段古郡名
北周改沛郡為石樑郡。治石樑(今安徽天長石樑),轄境相當於今天長境。隋開皇初廢。
編輯本段古縣名
又有二:
1、東晉置沛縣,治石樑,僑原沛縣人民於此,北周改沛縣為石樑縣。為石樑郡治。隋大業初改名永福。
2、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以在石樑山得名。治今雲南曲靖市東北,明永樂初廢。
編輯本段堡塢名
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洛河之北。西晉永嘉末,將軍魏浚聚流民屯於此。
編輯本段鎮名
可參看石樑鎮。
1、安徽天長市石樑鎮。即前古郡、縣所在。
2、浙江衢州市石樑鎮。
浙江省衢州市石樑鎮人民政府位於衢州城首雀臘的西面,人口有30280人歲返,農戶有8922戶,大田面積有13784畝,柑桔種植面積有22230畝,1999年柑桔產量有6萬噸。石樑鎮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旅遊和投資辦廠的好地方。
3、浙江天台縣石樑鎮。
石樑鎮地處天台縣東北端,距城區23公里,東鄰寧海縣,北靠新昌縣,西接白鶴鎮,南連赤城街道和華頂林場,全鎮區域面積158.3平方公里,下轄31個行政村,人口1.7萬。全鎮平均海拔為667米,最高峰華頂峰海拔1098米,具有獨特的高山風景地貌。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86.9%,是農業大鎮、旅遊名鎮。該鎮還是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科普示範鄉鎮、浙江省小康型老年體育鄉鎮、浙江省毛竹之鄉、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全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良好,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832萬元,工業總產值34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08元。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社會公共設施等逐步建立完善並投入正常使用。
石樑鎮是一個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的旅遊集鎮。全鎮區域面積158.3平方公里,下轄31個行政村,1.8萬人口。石樑鎮水山奇者滑絕,境內有石樑飛瀑和華頂森林公園兩個國家級4A級風景區,王羲之、徐霞客、康有為都曾留跡石樑。我鎮還是著名的「唐詩之路」的終點,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詩人都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詩篇。我鎮也是中國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發祥地,境內有修禪寺、華頂寺、萬年寺、高明寺、方廣等大小寺院12座,高僧海燈法師、虛雲老和尚都曾經到此學法,修禪寺和萬年寺分別是日本天台宗、韓國日蓮宗的祖庭,開展宗教旅遊前景廣闊。我鎮還是浙東南地區避暑勝地,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僅33℃,避暑休閑旅遊是我鎮的重點開發項目。
與此同時,我們石樑鎮也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鎮,全鎮有耕地1.1萬畝,山地20餘萬畝,位於海拔600-1000米之間,山清水秀,雲霧繚繞,農產品品種豐富,品質優異。華頂雲霧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白術也有幾百年的栽培經驗,毛竹產值居台州市首位,還有慈聖的紅朱柿、通圓寺的黃花梨都遠近聞名。

❽ 三門縣的地理環境

三門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8°11′48〞,東徑121°12′00〞-121°56′36〞。東瀕三門灣,南鄰臨海市,西枕天台縣,北接寧波市寧海縣。總面積1072平方千米。(2013年)
三門縣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約39.5千米,其中陸地部分東西長約50千米,南北寬約38千米。有島嶼68個,礁石78個,大陸海岸線總長167千米,海域約481.7平方千米。 三門縣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徵,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適宜,屬浙中浙南冬次冷夏秋濕潤、半濕潤副區。全年氣溫最低月在一月,平均氣溫為5.3℃左右;氣溫最高月在七月,平均氣溫達27.9℃左右;全年平均溫度為16.6℃,無霜期為242天。全年季節分布,春秋各為兩個月,夏季四個多月,冬季約二個月。
受海洋性季風影響,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645.3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年際差達1200毫米。全年降水變化有兩個相對的多雨季節和兩個相對的少雨季節,呈雙峰型分布液知,3-6月是第一雨季,7月為相對小雨期,8-9月受台風影響,是第二個雨季,10月-第二年2月為第二個相對小雨期。湫水山區降水量為最豐富,是三門縣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為1863.7小時。 2010年,三門縣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06.54億元、13.67億元和8.07億元,與2005年相比均實現翻番,三次產業比例由20.9:39.3:39.8調整到15.1:46.1:38.8。
2011 年,三門縣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25.8億元、16.3億元和9.6億元,與2006年相比均實現翻番。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5.5:45.5:39。
2012年,三門縣實現生產總值130.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7.5%。財政總收入17.95億元,比2011年增長9.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7億元,比2011年增長11.2%。工業總產值274.9億元,比2011年增長8.1%。
2013年,三門縣實現生產總值140.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7%。財政總收入19.7億元,比2012年增長9.7%。工業總產值310.56億元,比2012年增長13%。農業總產值44.39億元,比2012年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8億元,比2012年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4元,比2012年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698元,比2012年增長11%。
201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51.9億元,增長8.3%;地方財政收入12.77億元,增長8.2%;外貿自營出口總額6.87億美元,增長3.8%;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805元和17040元,增長10.4%和12.1%;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2.2%、19.6%、14.1%;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2.7%和7.3‰。 2010年,三門縣三門青蟹、縊蟶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以上。
2011年,三門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9.4億元,比2010年增長2.9%。實現農業總產值37.81億元,增長21.2%。
2011年三門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8.7萬畝,比2010年下降2.5%。三門縣蔬菜播種面積為7.56萬畝,增長1.8%。2011年完成糧食產量8.4萬噸,比2010年略增0.1%;蔬菜13.47萬噸,增長2.3%,水果(包括果用瓜)14.37萬噸,增長5%。
2011年,三門縣畜牧業產值2.95億元,比2010年增長32.2%。2011年生豬飼養量12.49萬頭,比2010年增長9.9%,其中肥豬出欄7.46萬頭,增長18%。牛出欄1051頭,增長5.4%。羊存欄0.94萬只,增長5.6%。家禽存欄87.92萬只,增長0.5%。兔存欄2.71萬只,增長0.4%。肉類產量為8574噸,增長14.2%。
2012年,三門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8.99億元、增加值201.1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2.6%、2.5 %。兆游其中,農業、牧業產值為126.5億元和35.7億元,分別增長2.5 %、6.1%。農民人均純收入14567元,增長11.1%。
2012年,三鬧猜消門縣糧食播種面積206.16萬畝,總產量79.19萬噸。2012年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3萬畝。果園面積97.48萬畝、水果產量79.86萬噸,優化改造果園10.61萬畝,新發展果園3萬畝。三門縣茶園面積14.68萬畝、產量4526噸,同比2011年增1.94%和2.9%。2012年新建省級以上標准化規模示範養殖場10個,年內生豬出欄97.64萬頭,肉類總產量13.91萬噸。
2014第一產業增加值22.92億元,增長2.2%。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5.27億元,比上年增長2%。農業產值9.37億元,增長3.7%;林業產值0.33億元,下降28.7%;牧業產值2.86億元,下降9.6%;漁業產值32.69億元,增長3.1%。 2010年,三門縣完成工業性投資99.27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55億元,年均增長22.4%。其中造船業實現產值18.4億元,增幅居各大行業之首。電力開發取得重大突破,三門核電一期工程順利開工,實現產值31.2億元,年均增長8.3%。2011年,三門縣工業總產值185.5億元,年均增長20.2%。完成工業性投資102.2億元,年均增長37%。新增上億元工業企業32家。
2012年,三門縣工業總產值274.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8.1%。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7.1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0.4%,產銷率為88.38%。其中銷售產值過億的企業有10家,佔14.1%,超過2000萬元的有18家,佔25.35%。實現稅收8284.77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28.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6.5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0.6%。2013年三門縣工業總產值310.5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
2014第二產業增加值60.99億元,增長11.8%。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3.27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全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7.85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全縣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家數為167家,實現工業增加值3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全縣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62億元,比上年增長6.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1.4%;重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8.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1%,所佔比重達到88.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92億元,比上年增長9.4%,實現利稅總額11.5億元,下降0.1%,其中實現利潤總額6.44億元,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達到15.6%,虧損額達到0.63億元,增長16.3%。 2011年,三門縣服務業實現產值49.14億元,比2010年增長10.3%,是2000年的5.2倍。年均增長16.1%。
2011年,三門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6億元,比2010年略增0.5%。工業性投資102.16億元,增長2.9%。完成全部限額以上投資130.31億元,增長1.5%。2011年,三門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3.48億元,比2010年下降1.4%。
2011年,三門縣消費品零售總額44.97億元,比2010年增長19.7%。市區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30.75億元,增長19.9%;各鄉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14.22億元,增長19.2%。分行業看,三門縣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1.39億元,比2010年增長18.7%,住宿餐飲業3.57億元,增長33%。
2011年,三門縣實現進出口總額6.66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30.2%。出口6.43億美元,增長32.7%。2011年,三門縣共有出口實績企業158家,比2010年增加了11家。
2011年,三門縣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75.6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2%。2011年三門縣人民幣貸款余額141.22億元,比2010年增長15.9%,余額比年初增加19.41億元,新增貸款比2010年少增0.45億元。
2011年,三門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31.86億元,增長15.2%,人民幣存款余額130.62億元,增長14.8%。其中,單位存款58.35億元,增長5.5%,個人存款67.47億元,增長26.3%。
2014第三產業增加值72.52億元,增長8.9%。全縣通車公路總里程(含村道)達1255公司,比上年增加42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3.71萬輛,比上年凈增0.54萬輛,其中私人汽車3.27萬輛,比上年增加0.53萬輛。全縣郵電業務收入3.6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7.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全縣共接待國內旅遊者269.3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8%;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0.15萬人次。

❾ 坦頭鎮的特色產業

坦頭鎮生產木珠工藝品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代就開始生產念佛珠,木珠業在當地悄然興起。在歷經生產佛珠、煙斗、算盤珠、門窗簾、座墊後,坦頭鎮以木珠工藝品為主的生產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汽車用品產業的異軍突起。坦頭鎮已形成了以汽車用品為主導、木珠工藝品為輔的產業體系,新興的汽車用品產業成為了坦頭特色區塊經濟。坦頭鎮生產的木珠工藝品有3000餘種,出孫辯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坦頭鎮木珠工藝品實現工業總產值10億元,外貿交貨值達1059萬美元。 坦頭鎮位於浙江東南天台山麓,以盛產木珠工藝品而聞名中外。坦頭鎮木珠工藝品世界,木珠拖鞋、木珠頭梳、木珠手鐲……各種木珠工藝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坦頭鎮為了不斷增添發展後勁,通過建立工業園區,構築招商引資平台,建立了東橫工業區、坦頭早激鎮西工業區、天台縣木珠 飾品工業區,總佔地面積近600畝,入園企業25家,突出了塊狀經濟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徹底改變了木珠工藝品生產家庭作坊式和「低小散」的粗放型格局。
坦頭鎮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及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汽車用品展銷會、博覽會等,獲取信息,拓展出口市場空間。坦頭鎮是中國最大的木珠工藝品生產基地,被譽為「木珠之鄉」。坦頭鎮生產的木珠工藝品以出口為主,產品種類主要有木珠汽車座墊、木珠門簾、木珠枕席、木珠小飾品系列(包括頭飾品、珠包、腰鏈等)等1300多個品種。產品款式新穎、色彩明麗、工藝精湛、質量上乘,深得外商陸凱襪青睞,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閱讀全文

與天台工業總產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300ll怎麼掛s擋 瀏覽:704
工業電商如何借錢 瀏覽:537
奧迪a6二手車如何 瀏覽:169
奧迪專用機油是什麼油多少錢 瀏覽:438
2021款奧迪a6l在哪裡插卡聽歌 瀏覽:50
賓士e多久能優惠6萬 瀏覽:597
番禺區有哪些工業 瀏覽:833
奧迪5怎麼開暖風 瀏覽:112
寶馬x3減震器多少錢 瀏覽:367
汽車腳墊上的蠟如何去除 瀏覽:168
8成新寶馬x3什麼價格 瀏覽:688
汽車日行燈哪裡有 瀏覽:32
奧迪a7車道怎麼編碼 瀏覽:471
奧迪a6碰撞測試私了多少錢 瀏覽:772
交警如何防止汽車攔車 瀏覽:163
寶馬迎賓光毯大小不一怎麼調 瀏覽:146
賓士a最少落地多少錢 瀏覽:473
中山起灣第一工業區是哪個區的 瀏覽:826
東城賓士貼膜哪裡有 瀏覽:1000
賓士車跟日系車哪個更保值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