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美國工業設計四人是哪些

美國工業設計四人是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6 09:14:45

⑴ 為什麼說歷史上第一個工業設計師是雷蒙德羅維

美國工業設計之父——20世紀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師,設計行業的先驅—首先將流線造型與歐洲現代主義融合,建立起獨特的藝術價值。首開工業設計的先河,促成設計與商業的結合;並憑藉敏銳的商業意識,無限的想像力與卓越的設計天賦為工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元素。

他的名字在20世紀變得家喻戶曉,他的作品世人皆知。「可口可樂」瓶型與標志;殼牌石油標志;流線型汽車、火車、飛機;肯尼迪總統座機「空軍一號」;登月宇航員的飛船座艙等等,由他主持、參與的設計達數千項。他,就是曾被美國<時代>周刊推崇的封面人物、20世紀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雷蒙·羅維(Raymond Loewy)。

⑵ 如何評價 Raymond Loewy 在工業設計史上的地位

引用:hansay,半吊子工業設計師
本來對大師不敢輕率評論,承蒙邀請,就斗膽談談自己的淺薄之見。
1. 首先,雷蒙德羅維是美國第一代自由設計師最富盛名的,也是美國工業設計師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在很多歐洲工業設計大師由於戰亂移民美國。羅維也在這一時期移民美國,從而可以說直到包豪斯芝加哥學院建立這段期間,羅維見證並參與了美國工業設計從啟蒙到蓬勃發展的過程並做出的卓越貢獻。2.最多產的工業設計師之一,從大家熟悉的可口可樂標志,殼牌標志到汽車拖拉機甚至火車輪船,從平面設計到招貼設計再到產品設計,羅維的設計幾乎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羅維在很多設計領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3.在商業上取得最大成功的設計師之一,羅維的設計依託於美國生產業製造業發展的黃金期,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也使得工業設計對美國社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影響。4.流線型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設計的多數產品都帶有明顯的流線型風格。為流線型風格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有些人說羅維是流線型風格開創者,是不妥的)5.補充一些,對於一些人將羅維說成是「美國工業設計之父」,個人認為不是很恰當,美國工業設計一詞最早出現於1919年,由一個叫西奈爾的設計師提出。而在此後一段時間,也出現了一批職業工業設計師,代表人物有通用公司設計師厄爾,以及提革等。而羅維的第一個工業設計出現在1929年設計的速印機。所以,個人認為,稱羅維是「美國工業設計之父」並不是很恰當。 因學識尚淺,如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有異議也歡迎討論。共同進步。當然也有人認為他是個商人,談不上大師什麼的,這就看個人了。

⑶ 想問一下世界著名工業設計師有哪些

歐拉夫·巴斯克(Olaf Barski),漢堡藝術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就讀,師從皮特拉克教授,工科碩士學位。
黑川雅之是享譽全球的設計大師,其設計的傢具、手錶、照明器具等作品曾榮獲20世紀日本優秀設計收藏獎,多件作品被著名的美國紐約近代美術館珍藏。此次,黑川將他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題目定為「風、土、光、影」,並以「生命與性」的哲理貫穿於展覽的精神主旨和設計理念中。通過對「風、土、光、影」在生命意義上的探究,試圖讓人們以最純粹的心態去體驗生存的本質。每件作品都是黑川雅之在解決矛盾、突破矛盾和尋求矛盾平衡點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與抗衡所獲得的重要經驗的濃縮與升華。
路易吉·克拉尼是當今時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設計師,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芬奇」,他設計了大量造型極為誇張的作品,希望通過更自由的造型來增加趣味性,顧被稱為「設計怪傑」。
盧基·柯拉尼國際著名設計大師。
克勞斯·雷曼 克勞斯·雷曼(Klaus Lehmann),國際著名工業設計家,世界著名設計師,保時捷、賓士、博世等汽車設計師的導師。他先後擔任德國斯圖加特國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副校長等職務。

⑷ 設計與科技

工業革命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迅猛提高,也深刻地改寫了傳統的審美範式。科學與人文、技術與審美從對立走向融合,正是時代進步的體現。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設計的形式與內容也更豐富。藝術審美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更好的使設計與科技走向共融。

所謂設計是把一種設計、規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視覺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過程。現代設計是基於現代社會環境、現代技術條件、現代生產條件的計劃內容,現代技術科技的發展使視覺傳達的方式變得復雜和多樣。

從人類生產工具開始到如今的信息技術都屬於科技的進步,工業技術的發達造就了現代設計應用的新變化,科學技術對設計有著深刻影響。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科技與設計表現出來相融合的趨勢,在當今這種聯系表現得更攔猜加緊密。如設計中出現的新興科目,交互設計,信息設計,人工智慧等。

科技帶來的可能性開拓了設計的方式和內容,但審美與科技存在的不同步性 要求設計師們既要有宏觀的判斷能力,也要有微觀的形式創新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後,信息技術代替了工業技術,成為了現代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加速了技術和藝術的融合,而且也在悄然改變著大眾的生活與審美。什麼是科技與設計的平衡,就需要設計師來把握。

1.科技與設計不同步

新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一個新的可能的出現但並不一定導向新的審美觀念新的設計。工業革命帶來了社會生產的巨大發展,但也伴隨一系列機械生產帶來的弊端,設計師們首先感受到了科學和設計的沖突。以約翰拉斯金為代表的工藝美術運動設計師他們只看到了科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以至於他們哀嘆機器生產所帶來的美的淪喪。其實這時尚未確立機器沒學,機械化生產還停留在較為粗劣的階段。徹底反對機械化使他們的主張不能再以後的潮流中成為主流風格。新酒往往裝在舊瓶中,沒有機械不可能產生機械美學。但從機械到機械美學的路還很長,技術進步總會推動藝術發展,但科技與設計往往不同步。

2.科技發展推動審美創新

技術的發展確實極大的催生了審美的發展。 伴隨新藝術運動的興起。設計師逐漸認識到,設計與技術的緊密關系。特別是,查爾斯馬金托什為代表的「格拉斯哥四人」,他們是新藝術運動的重要分支,他們的設計與直線和簡單的幾何,造型為主,講究黑白等中性色彩。為機械化,批量化生產形式做出了有益探索。德國工業設計之父盯衡瞎彼得貝倫斯把工業技術與現代設計高度結合,為德國現在工業設計定下基調。這種工業設計與科學技術的結合不僅是一種必然的歷史趨勢,同時也顯示了科技進步對設計師審美觀念和設計理念的影響。

3.科技與設計不可分割

在生產過程中,技術和設計本就不可分割。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裝飾藝術運動使我們看到科學與技術的凱空進一步結合,這一時期的設計以簡潔的幾何外形為特點,建築和產品通常表面光潔、平直、清晰、線條流暢,科技生產與藝術設計也聯系得更加緊密。現代設計運動中,德國「工作同盟」承認了工業生產的地位,主張標准化和批量化。形式上提倡無裝飾的簡單幾何造型。技術上的進步和新材料的應用,使得現在設計方式的可能性更多。科技是催生設計發展的重要力量。

美國工業設計的成功就是典型代表在美國興起的流線型運動融入了空氣動力學的概念及設計更加簡潔,有力展示了一種材料速度和效率的美學概念,這種將科學裡面主導設計中的方式成為了美國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世界設計語言。我們不能說明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同樣我們也不能說明科技製造和藝術設計的先後。一輛汽車的製造必須是設計和製作同時進行。實用汽車,必須是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優美的實用的設計共同熔鑄,才還是一個有用的汽車。設計的發展需要技術來推動,先進的技術也需要經過設計才能為大眾所用。

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不只存在於工業革命後的現代設計中。早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把科學技術融入到了設計中,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漢代生產的「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首隻燈,另一隻手用衣袖擋風。實則宮女體內與衣袖構成煙道。不僅可以科學的排煙,而且可以消除環境污染,宮女的頭和右臂可拆卸,可以及時排出體內煙塵。燈盤可以手動調節屏幕亮度和照射方向。「長信宮燈」既具有審美價值,科技融入到設置中藝術品中的技術應用,無疑會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實用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設計是否滯後於科技的?技術帶來的進步是否會使設置盲目追求最新技術的應用,而忽視了傳統審美和文化沉澱?

如何讓設計造福人類帶來美好生活?蘋果公司建築設計手段構建了激進性的創新體系,為審美主體帶來時尚、簡潔、精緻、系統的多維度的審美體驗。通過平衡技術變革與藝術一日之間的關系不斷進行產品服務的設計,創新,相比較,我國的電子科技行業相對落後,其原因不在於產品的製造技術與功能,如果我國的現在科技公司小米華為,他們對科技的研究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5G的開發與創新,加快了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然而,在審美設置上,卻達不到簡約優美,用戶體驗相比蘋果的產品沒有更加讓使用者有審美舒適。這種設置滯後於科學技術的深層原因在於我國創新型企業和大眾點評審美,要求,還需要進一步改變讓設計來推動科技應用與傳播,還有很長的路。讓藝術家參與到科技工作中,不僅需要打破傳統觀念,還需要新一代設計師的不斷努力。

不僅要讓藝術家參與高科技工作中,也要讓科學家參與到藝術創作中。如何設計才能運用到現代科技以更明確達到設計目的。應用VR技術展示傳統藝術是一種新型的保護傳統文化的方式,不僅可以保護傳統文化作品避免其破損和消失,也是對傳統藝術永葆青春的可能性的探索。如「vr故宮博物館」。利用新媒體技術展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創新成果,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還原現實文化遺產的物理空間,並且增加增加沉浸式體驗,使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把現代科技應用到對傳統藝術的保護中,本身就是一種利用科技對信息的再設計。這種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方式啟發我們的創新思維,讓科技服務設計,讓科技和設計共同服務生活。

⑸ 工業設計界有哪些著名的頂級設計大師

美國工業設計之父雷蒙德•羅維
是否還記得第一次喝可樂,那微妙而柔美的瓶子形狀在你心中久久留痕?從肯尼迪總統專機的徽標,到熟悉的灰狗長途車,雷蒙德•羅維在工業設計的領域里蓬勃飛揚。無限的想像,無盡的創造,工業設計之父的桂冠,舍他其誰?他就是美國工業設計之父雷蒙德•羅維。
雷蒙德•羅維——20世紀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師,設計行業的先鋒者——將流線型與歐洲現代主義揉合,建立起獨特的藝術語言。他首開工業設計的先河,促成設計與商業的聯姻,並憑借敏銳的商業意識,無限的想像力與卓越的設計稟賦為工業的發展注入鮮活的生命元素。他一生起伏多變,職業生涯恢弘而多彩;其設計數目之多,范圍之廣令人瞠目:大到汽車、宇宙空間站,小到郵票、口紅、公司的圖標。無論上世紀中期的美國人意識與否,他們實際生活在雷蒙德•羅維的世界之中。
設計無處不在
雷蒙德•羅維生於1893年的巴黎,從小便對火車、汽車產生濃厚的興趣,立志從事設計。他獲得工程學學士學位之後,便應征入伍。一戰結束後,於1919年移居美國。當時的他已近30歲,而且幾乎雙手空空,卻以此為契機,開始誠心追逐童時的夢想。
最初,羅維為著名紐約第五大道的Macy設計時裝展示櫥窗,並先後擔任Vogue, Harper's等時尚雜志的插圖設計,以其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在時尚界佔領一席之地。1929年,他承接了第一份設計訂單,改良Gestetner復印機,從此涉足工業設計領域。這份訂單不僅時限緊,而且難度頗高,要求設計師在五天之內,為該公司的復印機做改型設計,使其外觀與效能雙向結合。羅維立即著手,設計了一個可移動外殼,將內部機器包於其中,並改變機器轉動曲柄、復印檯面的形狀,用「四條苗條,卻又堅實的支架」代替了以往突出粗壯的支架。由於羅維的靈感,「醜陋、笨拙」的機器搖身一變,成為「富有魅力的辦公傢具」,得以傳延了許多年。在設計之中,羅維應用人體工程學與審美理念,使該復印機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銷量節節攀升。羅維的天賦與靈感激發創立了一個新職業——工業設計師。作為設計與行銷完美結合的第一例,羅維的首次生意開啟了美國工業設計的新紀元。
羅維奉行「流線、簡單化」理念,即「由功用與簡約彰顯美麗」,並帶動了設計中的流線型運動。他將一切「流線、簡單化」——大到宇宙飛船,小到郵票。較著名的作品包括——好彩香煙盒(lucky Strike)、GG1與S1發動機、可口可樂瓶、約翰肯尼迪紀念郵票、空間站、灰狗汽車以及標志;殼牌、埃克森公司商標;美國郵局的服務徽章;北極冰箱(Frigidaire)以及Studebaker Avanti車等。
時至1951年,他的工業設計公司如此多產,他可以驕傲地向世人宣布:「一個過著正常生活的普通人,無論身在城市還是農村,每日或多或少會與R.L.A(雷蒙德羅維公司)領銜或部分參與設計的物品,服務標識及其建築相接觸。」
最美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
作為職業設計師,羅維在業界聲名鵲起,豎立起旗手形象。他宣揚設計促進行銷的新理念,認為功用化的設計對市場行銷大有裨益。他強調設計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市場運作服務,並帶動了「好的設計」才能佔有市場的新概念。他說:「最美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
美國大蕭條時期,好的設計與商業開始聯姻,而羅維的事業也蓬勃發展。他憑借設計,賦予商品不可抗拒的魅力,使那些幾乎沒有購買慾望的顧客慷慨解囊。

1934年,羅維為冰點(Cold point)冰箱設計了一個嶄新的形象。冰箱外型採用大圓弧與弧形,渾然一體的箱體使其看上去簡潔明快;冰箱內部也做了部分調整,奠定了現代冰箱的基礎。冰點登陸市場之後,年銷量從60000台到275000台直線飆升,整個企業界眼睛為之一亮。一時間,流線型成了消費者的采購目標,影響所及,到現在仍餘音繞梁。而羅維便是其首創者,並將它演繹得登峰造極。
1936年,羅維為賓夕法尼亞鐵路局設計的GG-1火車車頭是工業設計功能的另一明證。他摒棄了不計其數的鉚釘,採用焊接技術,製造機車頭外殼,不僅使其外形完整、流暢,而且簡化了維護過程,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為可口可樂公司重新設計瓶形時,他賦予瓶子更加微妙,更加柔美的曲線。「它(可樂瓶)的形狀極具女性的魅力——這一特質在商品中有時會超越功能性。」羅維的設計在商業中獲得巨大成功,為可口可樂公司帶來巨大利潤。而可樂的經典瓶形亦迅速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
他將自己的設計哲學歸納為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極度先進,卻為人所接受)原則,並在他的所有創作中加以傳播。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簡潔、實用、充滿活力的作品,從羅維辦公室中源源流出。
動感之路
1930年,羅維受聘擔當Hupp汽車公司的資深顧問。他笑稱,這份僱傭合同是「工業設計師成為合法化職業的開始。」並解釋說「這是第一次,一家大公司在產品研發中向業外尋求建議。」自那之後,羅維與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們開始了漫長而又頗坎坷的合作歷程。
羅維將傾斜的擋風玻璃,內嵌式頭燈以及輪胎外殼引進汽車設計。早在汽油經濟成為世界關注焦點之前,羅維便倡導生產車體低,車形細的節油型汽車。「他與底特律設計流派中的奢華之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抗戰。」時代周刊曾載文評論道:「他有這樣的能力,經過幾番小小改動後,使生產線上醜陋的猛獸搖身一變,成為美麗的「獨特」之物;卻沒有能力改變汽車界的固執觀念——油老虎(耗油量大的汽車)就是油老虎,絕不允許一個設計花哨服飾的人(指羅維)改變它。」
1961年,在設計Avanti車時,羅維提出「重量即敵人」的口號。在他的力爭下,Avanti放棄了散熱器護柵。「在這個汽油短缺的年代,誰需要護柵?護柵總讓我聯想起下水道。」
盡管與底特律設計風格相去甚遠,但是他的許多設計作品,如1953 Studebaker Starliner Coupe和1963 Avanti一經亮相,便受矚目;時日今日,仍是汽車中的經典。1972年由三大汽車公司聯合發起的最佳汽車評選活動中,羅維的設計榮登榜首。汽車報宣布:「1953 Studebaker,一款長鼻、幾無修飾、卻具動感的轎車,被譽為眾車之中的經典。」
視覺沖擊
除去在汽車界的卓越成就,羅維無疑是世界上最具天賦的商業藝術家之一。
40年代,他開始承接產品包裝與企業形象設計,其起因源於一次打賭。長久以來,好彩香煙盒採用綠、紅兩色相間的包裝設計。1940年,美國煙草公司的老總擲金5萬美圓與羅維打賭,認定他改變不了這熟悉的形象。羅維接受了挑戰,著手將綠底色改作白色,使印刷成本降低;隨後在煙盒的正背兩面印上好彩的標識,增大了整個煙盒的醒目度。「改妝」後的好彩煙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其形象保持了40餘年。
在為殼牌公司重新設計公司標識時,羅維做了品牌改造,既延續了原有商標的貝殼概念,又將其風格化,使視覺效果更簡潔有力。
羅維曾如此詮釋他的商標設計:「我尋求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撼力,令人即便是短短一瞥,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確實做到了,他的成功設計:埃克森石油,灰狗長途客車,和納貝斯克餅干以其獨特的視覺沖擊力,吸引著眾人的眼球,令人過目不忘。
飛躍地球
一位紐約時報撰稿人曾評論道:「毫不誇張,羅維先生塑造了現代世界的形象。」但自從美國宇航局採用他的設計靈感之後,他的影響力便飛出了地球。
1967到1973羅維被美國宇航局聘為常駐顧問,參與土星—阿波羅與空間站的設計。他們需要他「確保在極端失重情況下宇航員的心理與生理的安全與舒適」。他的大膽設計——模擬重力空間;開設能遠望地球的舷窗——使三名宇航員在空間站中生活了長達90天。George Muller,美國宇航局一個負責人,在給羅維的感謝信中寫道:「宇航員在空間站中,居然生活得相對舒適,精神飽滿,而且效率奇佳,真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切都歸功於閣下您的創新設計。而這設計正是您深切理解人的需求之後的完美結晶。」
Muller預測,羅維的設計為人類的下一次重大飛躍奠定了基礎。羅維倍感欣慰,其後在提及他為宇航局所作的工作時,他說這是他最重要、最滿意的一份設計。
羅維的設計生涯一直持續到80多歲高齡,後返回法國,享受悠閑的旅行生活,直到1986年走到非凡人生的盡頭。作為美國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他的一生,伴隨著美國工業設計從開始、發展及至頂峰並逐漸衰退的過程。毫不誇張地講:羅維的人生就是一部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簡史。被冠予工業設計之父的稱號,羅維當之無愧

⑹ 求西方近現代設計史論文的論點

框架】
一:手工設計及向工業設計過渡時期—設計思想萌芽(至19世紀初)
(1) 18世紀前的手工藝時代
(2) 工業革命時期的設計萌芽
二:機械的早期工業化時代—設計思想發展(至20世紀初)
(1) 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 (重點)
(2) 國際現代主義和包豪斯 (重點)
(3) 美國設計的興起
三:高度機械化時代—設計思想的成熟 (至20世紀50年代)
四:自動化全球時代—設計思想和體系全面發展(至今)
(1)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設計
(2) 美國工業設計
(3) 日本工業設計
【設計風格大事年】
〖設計萌芽以前〗
中世紀: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鑲嵌為特色
"羅馬式" 以圓屋頂,弧形拱門和厚牆為特點的基督教堂藝術
"古希臘羅馬藝術" "靜穆的偉大,單純的崇高"
16世紀 "文藝復興" 代表人文主義精神和秩序嚴謹,協調的古典美學理想
17世紀 "巴洛克" 追求不規則形式,起伏的線條及情感熱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宮廷室內奇異裝飾為特點。
18世紀 "洛可可"優雅輕快,非對稱曲線,華麗柔和以及營造沙龍是居住環境
19世紀初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並駕齊驅
〖設計萌芽後至少分七個階段〗
1850-1900 工藝美術運動
1890-1905 新藝術運動
1900-1930 機械美學運動
1925-1939 裝飾藝術派
1935-1955 商業主義風格
1955-1975 多樣化時期:波普pop;高技術;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微電子風格
1975-至今 當代風格
【知識點匯集】
※工藝美宴悄術運動
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英國19世紀下半葉的一場設計運動,其起因是針對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的工業批量生產所造成的設計水準下降的局面。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則是威廉"莫里斯。這場運動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影響主要集中在首飾、書籍裝幀等方面。其特點有:1、強調手工藝,明確反對機械化生產。2、在裝飾上反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碰則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3、提倡哥特風格和其他中世紀風格,講究簡單、朴實,功能良好。4、主張設計的誠實,反對設計上的華而不實趨向。5、裝飾上還推崇自然主義,東方裝飾和東方藝術的特點。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根源是當時藝術家們無法解決工業化帶來的問題,企圖逃避現實,退隱到他們理想化了的中世紀、哥特時期。運動否定大工業與機械生產,反對機器美學,導致它沒有可能成為領導潮流的主要風格,從意識形態上說這場運動是消極的。但是它的產生去給後來的設計家提供了設計風格參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嘗試典範,影響遍及美國和歐洲等地區,對後來的「新藝術」運動具有深遠的意義。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19世紀初期,大批工藝品投放市場而設計遠遠落後,美術家不屑於產品設計,工廠主也只注重質量與銷路。設計與技術相當的對立,當時產品分為外形粗糙的工業品和服務於少數人的精緻手工藝品。此時期尚屬於工業設計思想萌發前夕,在產品設計上十分的混亂。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團體
世紀行會(阿瑟"馬克穆多 1882)。2、藝術工作者行會(1884)。3、手工藝行會(查爾斯"阿什比1888)。
這些團體的設計宗旨和風格與莫里斯很接近,都反對設計上的權貴主義,反對維多利亞風格,反對機械工業化,吸收東方風格,力圖復興中世紀手工業傳統和優雅、統一。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傢具設計
主要人物為查爾斯"沃賽和巴里"斯各特。沃賽受莫里斯影笑祥棚響又有所不同,其設計沒有無道理的崇古之風,而是比較簡單朴實,易於批量化生產。更接近工藝美術運動服務大眾的精神實質。他繼承了莫里斯的風格,達到很完美的高度。其作品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全盛時期的代表。代表作有果園住宅。斯各特喜歡採用動物和植物的紋樣作為裝飾動機,並以凸出的線條勾勒,頗為經典。曾為李柏特公司設計傢具。他的傢具也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傑出代表。代表作有為赫斯大公設計的宮廷室內傢具。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認為應將現實觀察融入設計當中,並提出設計的實用性目的。他的設計理論具有強烈的民主和社會主義色彩,也非常混亂。既強調為大眾,又主張從自然和哥特風格中找尋出路,這顯然不是為大眾的;既包含社會主義色彩,又包含對大工業化的不安。他的實用主義思想與以後的功能主義有很大區別,但他的倡導對當時設計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據,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響。

※威廉"莫里斯
他是在實踐中實現拉斯金設計思想的第一個人物。他強調設計的服務對象為大眾,希望振興工藝美術的傳統,一方面否定機械化、工業化風格,另一方面否定裝飾過度的維多利亞式風格,認為哥特式、中世紀的設計才是誠實的設計。他反復強調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一,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二,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這兩個原則在後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發揚光大。他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設計事務所,其設計的產品採取哥特式和自然主義風格,強調實用性和美觀性結合,具有鮮明的特徵,同「工藝美術運動」的基本風格完全吻合,促進了英國和世界的設計發展。代表作有自己在倫敦郊區的住宅「紅屋」,與人合作《呼嘯平原的故事》等。

※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
19世紀末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開始影響美國。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主要代表有弗蘭克"賴特、斯提格利、格林兄弟等,他們的設計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相似,但比較少強調中世紀或者哥特風格特徵,更加講究設計裝飾上的典雅,特別是明顯的東方風格影響是美國與英國的最大不同。英國的東方影響主要存在於平面設計與圖案上,美國則存在於結構上。格林兄弟的設計帶有明顯日本與中國明清傢具的特點,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的設計相似,但主張功能與裝飾的結合,更為精緻。賴特這一時期的作品也帶有明顯的中日傳統的影響,更重視縱橫線條造成的裝飾效果,而不拘泥於東方設計細節的發展。

※工藝美術運動對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影響
斯堪的納維亞五個國家,擁有悠久的手工藝傳統,特別是木傢具和室內設計具有傑出的水平。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明確反對交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反對繁瑣裝飾,都與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傳統觀念非常接近,何況這個地區有很豐富的歌德傳統,因此,在英國的影響下,這幾個國家中的瑞典,芬蘭,丹麥和挪威都出現了類似的設計活動。

※工藝美術運動的陶瓷設計
英國的陶瓷設計受東方陶瓷影響明顯,特別是釉色和圖案的運用和器形上。代表人物是馬克"馬歇爾、摩根、科爾曼。英國的陶瓷基本都是小量生產,藝術成分很重,還沒成為大批量生產日用陶瓷的基礎。而真正開始陶瓷日用化探索的則是斯堪的納維亞。這種設計嘗試開始於19世紀末,成熟於20世紀初。

※工藝美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莫里斯是奠定這場運動平面設計基礎的人物。在其影響下平面設計在歐美發展起來。較有影響的工藝美術風格平面設計代表是有馬克穆多的世紀行會出版的《玩具馬》(不久轉為莫里斯的出版公司出版)。莫里斯的設計充滿了企圖復興古典、哥特式風格,與當時流行的拉菲爾前派一脈相承。為了扭轉莫里斯的復古之風,戴依、傑西"金、格里那維合作,創造出一種兒童讀物的設計風格,字體、插圖都輕松可愛,充滿天真浪漫色彩。設計目的是使平面設計為廣大讀者服務,改變書籍為少數人掌握的局面。這種風格改變了莫里斯凝重的考古味道,是工藝美術運動的重大發展和進步,影響了下一代平面設計家(比亞茲萊),對新藝術運動的產生起到了催生作用。

※工藝美術運動的缺陷
「工藝美術」運動的缺點或先天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它對於工業化的反對,對於機械的否定,對於大批量生產的否定,都沒有可能成為領導潮流的主流風格。過於強調裝飾,增加了產品的費用,也就沒有可能成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產品,是知識分子的一廂情願的理想主義結晶。

※新藝術運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法國並對歐洲和美國產生影響巨大的「裝飾藝術」運動。持續長達十餘年,在設計上是一次形式主義運動。工藝美術運動是其影響之源,莫里斯、馬克穆多等人的風格對它有直接的影響。它們有許多相似處:都是對維多利亞和其他過分裝飾風格的反動;都是對工業化風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復手工藝的重視和熱衷;它們也都放棄了傳統裝飾風格的參照而轉向自然的裝飾動機;又同時受日本裝飾的影響。但二者又存在區別:工藝美術運動重視中世紀的哥特風格,而新藝術運動放棄了任何的傳統裝飾風格,完全走向自然風格;強調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線,在裝飾上突出曲線,有機形態,裝飾動機基本來源於自然形態。在意識形態上是一次知識分子在面對工業化和過分裝飾風格泛濫雙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設計的企圖。雖然新藝術運動在各國間有很大區別,但在追求裝飾,探索新風格尚是一致的。它為20世紀伊始的設計開創嶄新的階段,一直持續到1910年前後,逐步被現代主義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取代,是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間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

※法國的新藝術運動的兩個中心
「新藝術」是由法國傢具設計家薩穆爾"賓創立的「新藝術之家」而產生的,評論家取其中的新藝術來作為此設計運動的名稱。法國的新藝術運動更加集中於比較密切的幾個設計團體間,對歐美具有重要的影響,主要分為巴黎和南斯兩個中心。南斯主要集中在傢具設計方面,而巴黎包含的設計范圍則十分廣泛。

※法國巴黎的新藝術運動
主要是幾個以傢具為核心的設計事務所為中心,影響大的有新藝術之家,現代之家,六人集團。
新藝術之家----是迷戀日本藝術的薩穆爾"賓出資創辦,德方列、蓋拉德等組成的設計事務所。1900年的新藝術之家傢具作品展是他們影響最大的一次展覽,使新藝術之名不脛而走。作品具有強烈的自然主義傾向,模仿植物形態與紋樣,取消直線,刻意強調有機形態是極其明顯的。薩穆爾"賓的「回到自然去」始終貫穿於他們設計中。該組織於賓去世後解散。德方列裝飾風格纖細優美,代表作為1900年大展的椅子。蓋拉德的風格凝重,結實,其代表作為1900年設計的兩套室內設計及傢具,其中新藝術室是運動風格的集中體現,對運動的國際化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現代之家----是巴黎第二重要的設計集團,中心人物是朱利斯"邁耶—格拉斐,1898年出資開設了現代之家提供新藝術風格的設計用品。重要的設計家有蘭德利、佛洛特等。不久解散。六人集團是----由察平特、普羅密特、吉馬德等六人組成的鬆散的設計團體。其設計傑出,影響大於以上兩集團。六人在設計理念上極為一致,都強調自然主義,提倡回到自然的口號,曲線等設計傾向在他們作品中都有出現,風格較為接近。其中最傑出的是吉馬德,設計多採用植物蔓枝等自然動機,過多的裝飾細節使作品無法批量生產。早期作品能夠保持功能與形式的平衡,晚期則出現了過分繁雜的設計傾向。具有運動中極端自然主義傾向。代表作巴黎地下鐵道系統的一些列入口。

※法國南斯的新藝術運動
以傢具設計與製造為主,南斯新藝術運動的發展和艾米爾"蓋勒有很大關系。蓋勒也遵循新藝術運動的風格,採用大量的動植物紋樣,避免直線而採用曲線,受日本和中國傢具的影響較大。但他不同於巴黎設計師的是關注於用不同的木料,已達到裝飾的目的。蓋勒的設計思想具有強烈的自然主義傾向,曾在《裝潢藝術》發表《根據自然裝飾現代傢具》,還是法國新藝術運動中最早提出在設計中必須考慮功能的重要性原則的設計家。受其影響出現了莫卓列里、瓦林等一些設計家,以莫卓列里最為著名。他的作品帶有鮮明的南斯新藝術運動風格。使用自然形式較為抽象是其特徵,作品比蓋勒更抽象、流暢。

※法國新藝術運動的陶瓷設計
法國陶瓷改革開始於19世紀30年代,19世紀中期後出現了著名的陶瓷設計家有查普列特和德拉哈切。新藝術運動的陶瓷設計具有藝術化的特點(代表為拉切納爾),這是由於很少考慮批量生產日用陶瓷而將設計中心放在陶藝品的精美、創新上。另外陶瓷運用於建築,特別是作為建築表面的裝飾也是一個顯著特點(代表為穆勒)。法國的陶瓷設計受東方設計影響很大,表現為由薩穆爾"賓等發起的日本主義運動。作品帶有日本陶瓷的粗狂和不規則性。20世紀初又吸收了伊斯蘭陶瓷與中國陶瓷的風格,特點為出現色彩更明快、採用手工繪制的陶瓷(代表為迪科、里諾伯)。另外法國的陶瓷生產也分為官窯(西維爾、李蒙日)與民窯。總體來看,法國新藝術運動的陶瓷還是沒有能夠打破簡單手工業的限制,這與運動沉重的手工業傳統密切相關。

※法國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代表為朱爾斯"查爾特和勞特累克。朱爾斯"查爾特繼承羅可可傳統,受到布歇、華托的影響,他發展了一種可以應用於商業的新藝術樣式。勞特累克的作品是法國招貼成熟的標志,速寫式的曲線與輕快的色塊塗抹,注重人物輪廓線與動態,是現代招貼的先驅。

※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
比利時進入新藝術運動以後逐漸成為歐洲重要的活動中心之一。比利時的設計運動開始於19世紀80年代,具有相當的民主色彩,要求藝術與設計為廣大民眾服務。從設計上看比利時新藝術運動和法國風格近似,觀念吻合。
二十人小組----19世紀末一些設計家在毛斯的新藝術思想影響下,組成了二十人小組。通過展覽使比利時接觸到現代藝術思想,最早將莫里斯的作品介紹到比利時。他們推威爾德為領袖,並逐漸開始從純美術向實用美術轉化。1894年後二十人小組改名為自由美學社,有威爾德、博維和霍塔三個重要領導人。
威爾德----是比利時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傑出的設計家,他的設計理論和實踐都使他成為現代設計史的重要奠基人。他在比利時時期主要從事新藝術風格的傢具、室內等設計。他支持新技術,肯定機械,提出設計中功能第一的原則,主張藝術與技術結合,反對漠視功能的純裝飾主義和純藝術主義。他在德國時期,他創立了魏瑪工藝美術學校,還參於現代設計運動,是工業同盟的創始人之一。此間他提出達到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最高目標的三點原則:設計結構合理;材料運用准確;工作程序明晰,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現代主義設計的思想,對德國設計影響深遠。
霍塔----的設計以曲線為主,裝飾上保持了運動的基本風格,很好的平衡了功能與裝飾的關系,他也是最早把鋼鐵與玻璃引入住宅裝飾的設計師之一。代表作霍塔旅館使新藝術運動最傑出的設計之一。博維開辦了「日本之家」,其傢具設計也具有典型的新藝術特徵。比利時新藝術運動於一戰後就結束了。

※比利時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受法國影響很大,重要代表為里夫蒙特,以簡單、裝飾味濃的線描為基礎,在商業廣告上描繪優雅的女性,與法國的穆卡風格頗似。

※比利時新藝術運動的陶瓷設計
集中在瓦—聖—蘭伯特玻璃工廠和克羅米斯陶瓷工廠。威爾德等設計家都曾在服務於其中。

※西班牙的新藝術運動
最極端、最具有宗教氣氛的新藝術運動代表就是西班牙,而西班牙重要的設計代表是高蒂。高蒂----他的藝術和建築風格是很獨立的,作品極為大膽、極端、特異。高蒂成熟的設計時期分為:1、摩爾風格。此間作品具有強烈的阿拉伯摩爾風格特點,不是機械復古,而是通過折衷處理,特別是材料的混合應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有其第一個摩爾風格建築—文森公寓等。2、新哥特主義風格和新藝術風格的混合。此期他對哥特風格情有獨鍾,代表作有聖特蕾薩修道院等。3、擺脫了哥特式的影響,走出了自己的新風格。新風格具有有機的特徵,同時又帶有神秘的、傳奇的色彩,不少裝飾圖案都有很強的象徵性。為卡爾維家族設計的巴塞羅那住宅是其風格轉變的轉折點。此轉變使他更加具有人性,而不再單純模仿時尚風格。代表作有居里公園、聖家族教堂、米拉公寓等。米拉公寓是他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是新藝術運動有機形態、曲線風格發展到極端的代表。高蒂在現代設計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風格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新一代設計師稱為能與國際主義、現代主義相抗衡的符號,並加以借鑒。

※蘇格蘭的新藝術運動
18世紀末期以後格拉斯哥出現了許多新生代畫家,創作了大量表現格拉斯哥印象主義的作品,成為格拉斯哥風格。其主要的奠基人馬金托什、馬克奈、麥當娜姐妹被稱為格拉斯哥四人。其設計的探索成為新藝術運動的一個極具特點的插曲。他們主張直線、主張簡單的幾何造型,講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計劃,和新藝術運動的設計主張相反。這種探索恰為機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礎,這種探索在德國青年風格和奧地利分離派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代表作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兼具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的特點,是格拉斯哥四人風格的集中體現,代表了當代最前衛的設計試驗結果。楊柳茶室的室內、傢具也體現了他們的風格。馬金托什是當時英國最重要的建築設計師,他發掘他稱之為「舊的精神」而設計出具有新風格、獨特的建築。日本浮世繪對其影響很大,喜歡使用簡單的直線和黑、白的基本色彩。他將有機形態和幾何形態混合採用,其簡單而又具高度裝飾意味的平面設計特徵與奧地利分離派極為相似。他受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前奏等多種風格影響,是工藝美術時期與現代主義時期重要的
※德國青年風格運動
德國的新藝術運動是以「青年風格」來稱謂的,藝術家、建築家以《青年》雜志為中心,希望通過手工藝的傳統恢復來挽救頹敗的當代設計,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響。初始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但於1897年後逐漸擺脫以曲線裝飾為中心的法國等新藝術運動主流,開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從簡單的幾何造型和直線的運用上找尋新的形式發展方向。青年風格運動最重要的設計家是貝倫斯,他是德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早期受新藝術運動影響,也有類似於分離派的探索。他以慕尼黑為中心進行設計試驗,其功能主義和採用簡單幾何形狀的傾向都表明他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新藝術風格,朝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方向發展。對米斯"凡德羅和科布西耶等人影響巨大。代表作有德國電器集團的廠房建築(現代主義幕牆式建築的最早模式)。

※奧地利分離派
19世紀末奧地利的一批設計家公開提出與正宗的學院派分離,他們組織的團體自稱分離派。口號為「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他們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國青年風格近似,對當時德文國家流行的曲線風格產生了嚴重沖擊,成為一股新的設計運動力量。分離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有華格納和霍夫曼等。華格納是現代建築的先驅之一。他提出了建築設計應為人的現代生活服務,以促進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為目的。霍夫曼設計上與華格納原則一致,風格也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宮是向現代設計發展的里程碑式建築。

※新藝術和現代主義設計間的過渡
德國青年風格與奧地利分離派都是從新藝術運動中發展的設計運動,這兩個運動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別是馬金托什,以及弗蘭克"賴特的探索一樣,開始擺脫單純的裝飾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設計原則發展,因此他們被視為新藝術和現代主義設計間的一個過渡性階段的設計運動。

※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新藝術運動最早的基礎之一。平面設計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了這場運動的基本風格。另外日本風格的影響也是個重要因素。新藝術運動在平面設計上的影響主要是從法國與英國開始的,然後影響美國。1、法國:1881年法國政府解除對商業海報的控制和禁止是平面設計的一個轉折點。法國新藝術平面設計的開創人是謝列特和格拉謝特。謝列特的作品都講究流動的線條和構圖,惹人喜愛的插圖和鮮明的色彩。他創造的一種優美的女性形象被稱為謝列特女。謝列特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家之一。代表作有海報《森林中的鹿》。格拉謝特則採用單純的線描方式,線條彎曲而富有裝飾特點,影響也很大。19世紀末新藝術平面設計發展迅速,最具影響的是穆卡。他的風格影響了整整一代法國平面設計師,作品充分發揮了新藝術運動風格的曲線、有機形態特點,具有非常高的裝飾性,被認為是新藝術平面設計的最高典範。代表作有JOB香煙。2、英國:英國的新藝術運動僅限於平面設計。《工作室》的出版是對早期風格的最早突破,成為新藝術運動插圖的一個重要的中心。英國的新藝術平面設計重要代表是比亞茲萊和里克茨。比亞茲萊的設計前衛、激進,受日本平面風格影響,採用黑白單線描繪方法,作品想像力強,色情趨向驚人,引起保守的藝術界很大的震動。代表作有《月光下的女人》、《莎樂美》等。里克茨則和比亞茲萊不同,他的作品比較講究典雅的裝飾味道,雖也採用簡單的線描,但動機更多來源於希臘瓶畫。能夠將莫里斯的凱姆斯科特公司風格與新藝術風格結合起來。

※裝飾藝術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是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以法國、美國和英國等為代表的一次風格特殊的設計運動。它發源於法國,主要集中於豪華和奢侈的產品與藝術品的設計上。由於這場運動和現代主義運動幾乎同時發生,所受影響很大,兩次運動既對立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裝飾藝術」之名來自1925年的巴黎裝飾主義展覽。「裝飾藝術」並不僅指一種單純的設計風格,而是包含廣泛(爵士圖案)。它是對矯飾的新藝術運動的反動,反對古典主義、自然(特別是有機形態)、手工業傾向,主張機械化的美。在形式上影響裝飾藝術運動風格的有:1、埃及等古代裝飾風的實踐性。埃及圖吞哈蒙墓出土器物的裝飾動機是繼日本風格後又一次重要的外來影響。2、原始藝術。主要是來自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的影響。3、簡單的幾何外型。與工業生產相關,時代特徵強烈的簡單幾何外型成為20世紀20年代研究的中心。4、舞台藝術。俄國芭蕾舞團舞台和服裝設計,法國服裝設計,美國爵士樂影響。5、汽車。汽車作為20世紀文明的象徵,在設計形式和思想上都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6、獨立的色彩體系。具有鮮明強烈的色彩特徵,特別重視原色和金屬色彩。裝飾藝術運動對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自然裝飾、中世紀復古表示反對,而對於單調的工業化風格加以批評,它承認工業化,不同於前兩次運動,但在裝飾趨向上又有相似之處;又由於強調裝飾化,與現代主義存在區別。因此它是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間的一場銜接。裝飾藝術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的設計運動,服務對象仍是社會上層。其普及的原因是自身的折衷風格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可能,很大程度上只是設計界的探索,很難形成一種統一、流行的風格。

※法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法國是裝飾藝術的發源地,巴黎是運動的中心。1925年的裝飾藝術展覽會是法國這場運動的集大成者。運動20世紀30年代達到頂峰,二戰前逐漸衰落。環節式人物。

⑺ 麥金托什與瑪格麗特:一對設計大師的故事

2014年5月23日中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降臨在蘇格蘭最美的藝術學院: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由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設計的建築不幸被燒毀,裡面的藏書和藝術品幾無倖存。

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是蘇格蘭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格拉斯哥四人小組的核心人物,這座建築,是他28歲時的傑作。格拉斯哥四人組是英國新藝術運動代表組織,格拉斯哥四人組,包括查爾斯·麥金托什(1868—1928)、赫伯特·麥克內爾(1868—1953)、馬格麗特·麥當娜(1865—1933)、弗朗西絲·麥當娜(1874—1921)。這是一組親戚組合。麥金托什和馬格麗特是夫妻;弗朗西絲是瑪格麗特的妹妹,麥克內爾是弗朗西絲的丈夫。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格拉斯哥四人小組在建築、室內、傢具、玻璃和金屬器皿等的設計方面形成了鮮明的新藝術風格:高直風格。

買金托什是其中的精神領袖,是新藝術運動的傑出設計師、20世紀世界建築和設計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格拉斯哥城市風格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作為格拉斯哥四人設計小組(Glasgow Four)的靈魂人物,他在建築設計、工業設計領域享有卓越成就。

麥金托什1868 年6 月7 日出生於格拉斯哥,兄弟姐妹11人。1883 年,15歲的麥液虛金托什到格拉斯哥藝術學院上夜校。他一邊讀書一邊工作,學會了制圖、繪畫,特別擅長於古典雕塑和建築的素描。16歲就在當地的一家建築事務所當學徒,師從建築師約翰·哈奇森。

1889年,他在哈尼曼-凱皮厄爾公司工作,並於1893年做了他人生的第一件大作品:設計了格拉斯哥大樓的附加部分。 同年,在格拉斯哥校長的引薦下,他和朋友赫伯特麥克奈爾,認識了瑪格麗特·弗朗西斯姐妹。1899年,妹妹弗朗西斯嫁給了麥克奈爾,1900年,瑪格麗特成為麥金托什的妻子,他們組成了「格拉斯哥四人組」。

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校舍建築是麥金托什的代表作。包含了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的特點,也兼具他個人的特徵,是二十世紀的經典之作。簡單幾何源笑形體、高直,對於黑色的運用是典型的麥金托什風格。

麥金托什和瑪格麗特是絕佳的事業夥伴。他承認妻子是他設計成果最大的貢獻者。通常麥金托什完成建築建構,瑪格麗特負責細節深化。他們最著名的「麥金托什玫瑰主題」「玫瑰主題」是夫妻二人共同奠定的藝術風格,布滿了他們的家居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繪畫中。

柳樹茶室是凱瑟琳·克蘭斯頓小姐委託鬧裂燃麥金托什設計的,包括建築的外觀、室內設計、桌椅設計、餐台設計、茶壺刀叉甚至女服務員的服裝設計。茶室位於一座又窄又高的四層老式建築中,麥金托什將外牆刷成白色,由於幾何主題、直線以及大量白色牆面的運用,使建築呈現出一種高直、輕盈的上升感,典雅時尚。

柳樹茶室深得好評。

藝術愛好者之家是麥金托什和瑪格麗特為了參加《德國人》雜志主辦的競賽,而設計建造的。風格高雅,氣質迷人。

結束格拉斯哥藝術學校的工作後,麥金托什的沒能接到什麼大的委託。在事業上有5年的消沉期,之後,他意志消沉,開始嚴重酗酒。 夜晚,他披著長長的黑斗篷,戴著舊式獵帽,在路上浪盪,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怪人。

1914年,在妻子瑪格麗特的促成下,夫婦倆前往一個藝術家村落度假,後決定在那裡久住。兩人開始從事繪畫。麥金托什創作了很多花卉水彩作品。

1927年,麥金托什患上舌癌,1928年病故。 5年後瑪格麗特去世。一代設計伉儷離開了屬於他們的時代。

⑻ 什麼被譽為美國工業設計之父

雷蒙.羅維。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雷蒙德·羅維:美國第一代工業設計師,被譽為美國工業設計之父,1949年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人物;被譽為走在銷售曲線前端的設計師。雷蒙德·羅維,法國人,美國設計師,首開工業設計的先河,一生起伏多變,職業生涯恢弘而多彩,其設計數目眾多,范圍廣泛:大到飛機、輪船、火車、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小到郵票、口紅、標志和可樂瓶子。

⑼ 美國第二代工業設計師以誰為代表

具體是誰倒是不清楚,不過可以給你屢屢脈絡,第一代應該是以國際主義,現代主義為主流風格一批設計師,那時候出大師,像美國羅維(個人認為他的話設計沒有思想,也就商業比較成功吧),第二代應該是以解構主義等一系列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風格,那時候美國貌似也沒什麼出眾的人物,你以 「後現代主義+美國」 查查,估計出來的建築的會有幾個,工業設計的話可能不多,到了當代,已無大師、代表一說,因為現在是多元化,多需求的時代,樓上說的也只能是某個設計方向較出眾的人物,像前幾年說到這個領域的話就是nokia的首席設計師,rca出來的仁兄,如今的話就是蘋果這位仁兄,他們就像是風靡一時的偶像,而不是永恆經典的熒幕藝術家.......

⑽ 全球知名的工業設計師有哪些及他們的代表作

德國現代建築和工業設計的先驅——貝倫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1886-1891年貝倫斯在漢堡工藝美術學校接受藝術教育,後改行學習建築。1893年起成為慕尼黑分離派成員,1900年加入由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組成的「七人團」,開始建築設計活動,1907年成為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推進者與領袖人物,同年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開始其作為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

1909年,貝倫斯設計了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透平機製造車間與機械車間,在建築形式上摒棄了傳統的附加裝飾,造型簡潔,壯觀悅目,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築。

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貝倫斯還為AEG做了許多產品設計,如電水壺、電鍾、電風扇等。這些設計沒有一點偽裝和牽強,使機器在家居環境中能以自我的語言來表達。貝倫斯在AEG這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一完整的鮮明形象,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

貝倫斯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格羅披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

包豪斯創始人——格羅披烏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羅披烏斯出生於柏林的一個建築師家庭,青年時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學習建築。1907年起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1910年與邁耶合夥在柏林開設建築事務所,並於次年合作設計了採用大片玻璃幕牆和轉角窗的法古斯工廠。

1919年,格羅披烏斯在德國魏瑪創建了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學校重視基礎訓練,逐漸形成以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為特色的基礎課程。學校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動手能力與理論素養並重;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工業的特點並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設計。1925年,由於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遷往德騷,格羅披烏斯提拔了一些優秀的教員,完善了教學計劃和設施,並設計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羅披烏斯迫於各種壓力,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1937年,格羅披烏斯到美國哈佛大學任建築系主任,並創立了協和設計事務所。

格羅披烏斯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設計師,設計理論家和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他對二十世紀現代設計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菲亞特之父——平尼法尼那 (Pininfarina,1893-1966)

平尼法尼那生於杜林,是11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小時候在兄長的作坊幹活,17歲時他就設計了菲亞特零號的車身。1920年,平尼法尼那來到底特律,但他拒絕了福特的工作邀請,返回了義大利。平尼法尼那曾參觀過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裝配線,印象深刻,但是他認為義大利應該走一條不同的道路,一條是美國大批量生產廉價小汽車,目的市場是廣大的人民大眾,另外一個是高檔的汽車,只小批量生產,保持高價位,保持義大利傳統的馬車製作方法,汽車是半手工的。戰後,他開設了自己的汽車工廠,設計與生產高級小汽車。希望能夠在菲亞特的美國式大批量生產之外開辟一條新的生產線。194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平尼法尼那設計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車,被譽為「流動的雕塑」。1951年,美國納什公司要求平尼法尼那設計多款小汽車,這是美國的汽車公司第一次聘請歐洲設計師。平尼法尼那去世後,他的兒子薩吉奧繼承父業,設計了一系列的法拉利跑車,成為義大利工業設計的代表之作,享譽全球。

德國新藝術運動領袖——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威爾德是比利時建築師、設計教育家,他在德國活動比在本國更有影響,並一度成為德國新藝術運動的領袖,德意志製造聯盟創始人之一。他曾在安特衛普和巴黎學畫。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響下轉建築設計。他在布魯塞爾的於克勒設計自己的住宅時,為尋求「非裝飾形式」提出裝飾必須是新穎的,不能因襲歷史,還要合乎理性地運用材料,「合理」地應用裝飾以表明物品的特色與目的。1897年,他在德國慕尼里和德累斯頓兩地與人合辦「工業藝術裝飾營造工場」,依靠藝術家與手工藝人的合作,開展設計製作。1900年他應邀任魏瑪大公的顧問。1906年起,由他主辦了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包豪斯的前身)。他還是個設計理論家和教育家,被人稱為歐洲大陸的莫里斯。盡管他曾聲稱,他所有工藝和裝飾作品的特點都來自一個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堅持設計師在藝術上的個性,反對標准化給設計帶來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年會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標准化主張。這場爭論事實上代表了一個世紀以來德國設計美學爭論的焦點。最後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這也說明了他在德國設計界的影響力。

現代家庭室內設計的表率——彥森(Jacob Jensen ,1926~ )

彥森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出生於哥本哈根,1942年起他在其父親的公司里當室內裝飾工,1948~1951年在哥本哈根實用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設計師事務所工作,1959年到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教授工業設計,1961年在哥本哈根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1963年開始為B&O公司進行產品設計,直到1993年B&O公司幾乎所有的視聽產品都出自彥森之手。他的設計趨向「硬邊藝術」風格,採用拉毛不銹鋼和塑料等工業材料製作機身,造型十分簡潔高雅,且操作簡易,將B&O的視聽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的最高層次。此外,1979~1986年他還為丹麥J.P.集團設計了著名的「Logicar」,1984年開始丹麥Max Rene公司設計手錶,飾物和小汽車等,1991~1993年為德國Gaggenau公司設計了系列廚房設備,他的設計保持著簡潔、高雅、明快的一貫風格,給國際工業設計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氣。

新材料運用的先鋒——潘頓 (Verner Panton,1926-1998)

潘頓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1947-1951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曾在雅各布森的事務所工作過,後定居瑞士巴塞爾。潘頓在探索新材料的設計潛力的過程中創造出許多富有表現力的作品,頗有影響。從50年代末起,他就開始了對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和化纖等新材料的試驗研究。60年代,他與美國米勒公司合作進行整體成型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椅的研製工作,於1968年定型。這種椅可一次模壓成型,具有強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艷麗,至今仍享有盛譽,被世界許多博物館收藏。潘頓還長於利用新材料來設計燈具,如1970年設計的潘特拉燈具,1975年用有機玻璃設計的VP球形吊燈。同時,他還是一位色彩大師,他發展的所?quot;平行色彩"理論,即通過幾何圖案,將色譜中相互靠近的顏色融為一體,為他創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豐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美國工業設計四人是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300ll怎麼掛s擋 瀏覽:704
工業電商如何借錢 瀏覽:537
奧迪a6二手車如何 瀏覽:169
奧迪專用機油是什麼油多少錢 瀏覽:438
2021款奧迪a6l在哪裡插卡聽歌 瀏覽:50
賓士e多久能優惠6萬 瀏覽:597
番禺區有哪些工業 瀏覽:833
奧迪5怎麼開暖風 瀏覽:112
寶馬x3減震器多少錢 瀏覽:367
汽車腳墊上的蠟如何去除 瀏覽:168
8成新寶馬x3什麼價格 瀏覽:688
汽車日行燈哪裡有 瀏覽:32
奧迪a7車道怎麼編碼 瀏覽:471
奧迪a6碰撞測試私了多少錢 瀏覽:772
交警如何防止汽車攔車 瀏覽:163
寶馬迎賓光毯大小不一怎麼調 瀏覽:146
賓士a最少落地多少錢 瀏覽:473
中山起灣第一工業區是哪個區的 瀏覽:826
東城賓士貼膜哪裡有 瀏覽:1000
賓士車跟日系車哪個更保值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