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南省省直轄縣級行政區劃文昌市東路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海南省省直轄縣級行政區劃文昌市東路鎮下轄村委會包括約亭鏈輪社區居委會、東路墟社區居委會、東路居居民委員會、東路村委會、永豐村委會、美德村委會、紅光村委會、大寶村委會、長征村委會、蛟塘村委會戚攔、葫蘆村高喚胡委會、大坡村委會、下洋村委會。
『貳』 海南有幾個火力發電廠
崖州自古以來都是海南島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州治歷朝都在今崖州區崖城鎮,素有〃兩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的美譽。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省直轄),民國元年(1912),改崖州為崖縣,解放後一直沿用此名。1984年5月, 同意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11月, 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這便是崖州域名的沿革。
民國時期的崖縣,其縣治依舊在搏行今三亞市崖州區崖城鎮,它是瓊南當時的政治文化商業中心,商賈雲集,繁華熱鬧。而當時的三亞只是一個小漁村,荒涼寂寞,黃沙遍地,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當時的三亞只有兩個居民點,一在三亞街(其舊址在今三亞灣舊機場),約有400家住戶,是當時較為有人氣的商業集散地。1939年2月,日軍佔領崖縣後,出於其修建三亞灣機場的目的,把三亞街居民的所有房屋強行拆毀,把三亞街居民全部遷往羊欄、林家和月川等地。三亞的另一居民點在三亞港(其舊址在今三亞市港務局碼頭一帶),住戶大約有300多戶。80間磚瓦房,二層樓的有12間,其餘皆為茅草屋。
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止,海南共有四家火力發電廠:海口市一家,文昌縣一家,瓊山縣一家和瓊海嘉積市一家。最早的一家為海口市啟明電燈有限公司,創辦於民國三年(1914),用75匹馬力發動機發電,能供給16枝燭光燈1400盞。實有電燈用戶燈數為1500餘盞,每月實收入大洋2500元。電燈局不設電表,以電燈局規定的每夜每盞燈的費用為收費單位,白天不發電,夜晚有時電力不足,電燈時明時暗.
文昌縣電燈股份有限公司,開辦於民國十四年(1925),資本1.7萬元,每股20元。用42匹馬力發電機發電,能供16枝燭光燈1080盞,但實有燈數為567盞。每盞電燈每月收取費用大洋1.7元,學校、機關打八折,街燈五折,月初向用戶收取。每月電燈公司實收燈費600餘元,發電所用油渣費月需約300元扮散。瓊山縣城和嘉積市兩家發電廠在創辦一段時間後就先後停辦了。
崖縣三亞火力發電廠的創辦晚於以上幾家發電廠。它是在民國廿五年(1936)才由崖縣榆亞地區大鹽商資本家林瑞川(原崖縣球港人,今屬樂東縣球港。曾任國民愛崖縣商團團長,陵水海關總辦,三亞商會會長,國民愛崖縣參議長等職,崖縣第一幢私家歐式別墅洋樓為其1932年興建。解放前夕,林瑞川隨國民愛退居台灣)牽頭發起募股創辦。發起人除了林瑞川外,還有龐育璃(廣東高州人,據《三亞古今紀事》記載,龐育璃又於同年稍晚於三亞火力發電廠的時間里,在崖城投資辦崖城火力發電廠,詳情不得而知)和王璧如。發電廠在三亞港,廠名為〃崖縣三亞利民電力有限公司〃。籌股伊始,電力公司先定下每股錢數的多少,再由參股者自行認購股份數量。認購完之後,由公司籌備處分兩期將參股者認購的股本收齊。第一期股本於民國二十五年五月前收齊,匯至省城(廣州)訂購發電機。但第一期匯去的股本只能夠支付發電機的半價,尚欠半價。於是籌備處緊急向各參股股民發去催款函,催促各位股民盡快交齊所認購的第二期股本,以解決目前燃眉之急。第二期股本就這祥在火急火燎中於廿五年六月中旬收齊匯往廣州。在交足購機款後,發電機終於如期運扺三亞,發電廠因此得以順利開張發電營業。
三亞利民電力有限公司在省城廣州定購的發電機為九匹馬力發電機,能供給全溶燈300盞,但實入戶燈數為200盞。電廠每夜由六點開機至天明止,共發電十二小時。發電機每小時燒油渣2磅,每晚共燒油渣24磅,每磅油渣值大洋9仙(仙為英文cent的音譯,意為錢幣中的〃分〃),每晚油渣值大洋2元3角6仙。一月下來,共計燒油渣值大洋64元8角。機油每夜消耗值大洋1元,每月共計燒機油大洋30元。機器零部件損耗費每夜補助大洋1元,每月共補助機件大洋30元。電器機械師一名,每日薪金大洋2元,每月薪金為大洋60元。什工一位,每日薪金1角,每月大洋3元。機電師和什基缺嘩工每天伙食費大洋4角,每月伙食費大洋12元。街防(保安)每天大洋5角,每月共費大洋15元。三亞利民電力有限公司不設電表,規定每夜每枝燈收取電費大洋5仙,每夜200枝電燈共收入電費大洋10元,每月共收入電費實數300元。每月除去燒油料及各種開銷外,按月實存贏利大洋85元2角,年贏利大洋1022元4角。
以上便是三亞利民電力有限公司一年內的營運各種開銷及贏利情形。從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從電廠規模還是從經營收入方面,三亞發電廠和海口及文昌電廠是有相當差距的。通過電力的有無,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市井的興旺繁榮程度。同時,電力的擁有量,也是衡量一個地方文明進步與否的〃晴雨表〃。三亞發電廠自1936年下半年建設完工投入營運,到1939年2月日軍佔領崖縣止,一共存在了三年多時間。日軍佔領崖縣後,各股東及股民們便作鳥獸散,該發電廠也就〃關門大吉〃,不知所終了。
這張〃崖縣三亞利民電力有限公司〃公告函的發現,為研究三亞電力發展源頭提供了一份絕無僅有的第一手資料。它能讓我們窺見三亞電力發展的原始風貌,是三亞電力發展的〃雪尼鴻爪〃,無疑是三亞市目前難以得到的一份重要寶貴地方史料。
由海南民國發電廠,筆者想到了舊時代海南電力發展的奇缺和滯後。電燈在舊時代里是〃稀有物種〃,電燈照明在舊時代里也屬〃星星之火〃,大多數城鄉居民的夜晚主要還是靠點煤油燈或海棠油燈來度過。在鄉村,村民們買不起煤油,就山坡上燒火~就地取柴,充分利用本地坡地上隨處可見的海棠果榨油點燈。民國時崖縣崖城東關市十字路口北面有一條街,它是壓榨海棠油出售的一條專賣街,在壓榨海棠油時,整條街的上空都飄盪充塞著苦澀的〃臭〃味,因而得名為〃臭油街〃。此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不要說民國時海南電力如此,就是直至解放幾十年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崖縣農村的電力供應也是相當缺乏的。煤油燈依舊〃唱主角〃,是城鄉居民的主要照明工具,煤油也是由國家管控,居民定量憑票到供銷社購買。筆者少年時代的夜晚,就是在煤油燈的陪伴下度過的。三亞電力的普及,應該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
一日,筆者在三亞灣漫步,在岸邊偶遇一小片久違的海棠林,樹上掛滿了成熟的海棠果,地上也撒滿了掉落的海棠果,少人問津,只有那南來北往的遊客,偶爾拾起一顆在手上端祥,臉上充滿好奇。有感於海棠果地位今昔的天壤之別,筆者草就了一首小詩附記於後,也算是對油燈時代的一些鄉愁記憶吧。
『叄』 文昌市東路鎮約亭工業園區是哪年成立
文昌市東路鎮約亭工業園區是2016年成立的。根據相關公開信息可知,文昌市東路鎮約亭工業園區作為文昌市重點園區之一,這個設立於2016年的產業園曾經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但由於歷史模漏遺留問題遲遲未能旦鍵爛得到有效解決,盡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但還是沒有能夠亮卜發展起來。
『肆』 海南省文昌市有多少個鎮啊
截止2018年1月海南省文昌市下轄17個鎮,分別是:文城鎮、鋪前鎮、錦山鎮、翁田鎮、馮坡鎮、抱羅鎮、公坡鎮、昌灑鎮、龍樓鎮、東郊鎮、文教鎮、東閣鎮、潭牛鎮、東路鎮、蓬萊鎮、重興鎮、會文鎮。
文昌市位於海南省東北部,東、南、北三面臨海,陸地總面積248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245平方公里。文昌從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設紫貝縣,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為海南三大古邑之一。
(4)海南文昌約亭工業區有哪些工廠擴展閱讀:
文昌市所轄17個鎮概況:
1、鋪前鎮位於海南島的最北部,三面環海,陸路距美蘭機場42公里,從海上距海口市僅18海里,是文昌市的僑鄉、魚米之鄉;地處瓊州海峽出海口,內連瓊北腹地,東南以珠溪河和各鄰鎮為界,是海南的「島中之島」;轄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公里。
2、錦山鎮位於文昌市東北部,東鄰馮坡鎮、南至抱羅鎮、西接羅豆農場、北壤鋪前鎮,區位優勢明顯,是文北傳統的「三鳥」飼養重鎮和農副產品集散地。全鎮土地總面積164平方公里,境內有小(一)型水庫3座,其中湖山水庫是全市最大的水庫,正常蓄水量達4300萬立方米。
3、馮坡鎮位於文昌市北部,總面積97平方公里,東北面臨東海,東、西、南三面分別與翁田鎮、錦山鎮、抱羅鎮接壤。海岸線長8公里,水質良好。水產品十分豐富,有馬友、馬鮫、章雄、海立等優質魚類,還有龍蝦類等多種水產品,可利用的灘塗和淺海面積大。
4、公坡鎮位於文昌市的東北部,東與昌灑鎮相連,南與東閣鎮寶芳接壤,北與翁田鎮龍馬毗鄰,西與抱羅鎮交界。公坡鎮始建於談坦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
5、抱羅鎮位於文昌市北部,東與公坡鎮接壤,南與潭牛鎮毗鄰,西與東路鎮、海口市大致坡鎮交界,北與錦山鎮(湖山)、馮坡鎮、翁田鎮相連。距離文昌市區28公里,距離海口美蘭機場45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08.5平方公里。
6、抱虎嶺位於文昌市翁田鎮北約5公里的海濱,主峰海拔220多米,是海南島東北部的第二高峰(次於銅鼓嶺),自古譽為文昌名山之一。抱虎嶺南北走向,山勢岫峙猙獰,整個形貌似是巨人抱著一隻老虎。
7、 昌灑鎮位於文昌市東部沿海,距文城30公里,土地總面積19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7公里。昌灑鎮是傳統的農業和林業重鎮,也是宋氏祖居、文昌歷史文化園和月亮灣起步區所在地。
8、龍樓鎮位於文昌市的東部,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確定的第二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之一,是中國第四個新型航天發射場所在地,距文城28公里,行政區域面積9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公里。
9、
東郊鎮位於文昌市東南部,三面環海,海岸線長32公里,區位優勢突出,交通發達,距市委、市政府4公里。東臨南海,與椰林灣碧海相映;南與清瀾高隆灣隔海相望;西與文城同處一個知敗八門灣,緊靠清瀾港;北與龍樓、文教鎮接壤,文昌航天發射中心輻射優勢凸顯。
10、文教鎮位於文昌市東部,距文城鎮20公里,東連龍樓鎮,南與東郊鎮接壤,西與東閣鎮為鄰,北與昌灑鎮交界,是通往航天發射場、航天主題公園、濱海旅遊快速幹道、銅鼓嶺國際生態旅遊區、宋氏祖居文化園的交通樞紐。
11、東閣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的東部,東臨文教鎮,西靠文城鎮,北面與抱羅鎮毗鄰,南面連清瀾港同東郊、清瀾隔海相望。東閣鎮距文城市區僅13公里,是文城通往航天發射中心、銅鼓嶺、宋氏祖居、東郊椰林的主要交通要道。
12、潭牛鎮地處文昌市中部,是文昌通往省會海口的北大門,距離文城鎮10公里,距海口市60公里。環島高鐵、海文高速、靈文嘉公路「三線」貫穿其中,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鎮行政區域141.27平方公里。
13、東路鎮面積86平方公里,位於文昌西北部,北傍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鎮委、鎮政府於2002年2月4日正式喬遷約亭墟新址辦公。約亭是在海南歷史名人丘浚和邢宥相約送別的故地興建的紀搭侍顫念亭。
14、會文鎮位於文昌東南部,是海南省百強鄉鎮之一,是文昌市經濟發展的重鎮和著名的僑鄉,鎮域面積135.6平方公里,有23公里長海岸線,沿海地帶有1700多畝的紅樹林,380家對蝦孵化場,是全國最大的蝦苗孵化基地。
15、蓬萊鎮黨委、政府內設5個行政部門:紀委、武裝部、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3個群團部門:團委、婦聯、工會,4個事業單位:農業服務中心、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規劃建設管理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並設置1個便民服務中心。
16、重興鎮位於文昌市最南端,東部與會文鎮相連,南部、西部與瓊海市長坡鎮接壤,北部與蓬萊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19.2平方公里。
17、文城地處文昌市中部,北與潭牛鎮毗鄰、東與東閣鎮接壤、南接會文鎮、西臨蓬萊鎮、東南面臨海,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文城行政區域面積314.6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文昌市人民政府—鄉鎮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