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企業"製造費用"都包括哪些內容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其內容包括:
1.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是指生產車間管理人員、輔助後勤人員等非一線直接從事生產的人員工資;一線直接生產人員非生產期間的工資也計入本項目,非一線生產員工提供直接生產時,其相應的工資應從本項目轉入生產成本中的直接工資項目。
2.
職工福利費:按第一項所定義的生產管理人員工資的14%提取。
3.
交通費:是指企業為車間職工上下班而發生的交通車輛費用,主要指汽油費、養路費等。
4.
勞動保護費:指按照規定標准和范圍支付給車間職工的勞動保護用品,防暑降溫、保健飲食品(含外購礦泉水)的費用和勞動保護宣傳費用。
5.
折舊費:是指車間所使用固定資產按規定計提的折舊費。
6.
修理費: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大修理費。
7.
租賃費:是指車間使用的從外部租入的各種固定資產和用具等按規定列支的租金。
8.
物料消耗:指車間管理部門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資產修理和勞動保護用材料。
9.
低值易耗品攤銷:是指車間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攤銷。
10.
生產用工具費:是指車間生產耗用的生產用工具費用。
11.
試驗檢驗費:是指車間發生的對材料、半成品、成品、儀器儀表等試驗、檢驗費。
12.
季節性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是指因生產的季節性需要而必須停工,生產車間停工期間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13.
取暖費:是指車間管理部門所支付的取暖費,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熱水、爐具等支出。
14.
水電費:是指車間管理部門由於消耗水、電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產費用。
15.
辦公費:是指車間生產管理部門的通訊費用以及文具、印刷、辦公用品等辦公費用;政府部門的宣傳經費,包括學習資料、照相洗印費以及按規定開支的報刊訂閱費等。
16.
差旅費:是指按照規定報銷生產車間職工因公外出的各種差旅費、住宿費、助勤費;市內交通費和誤餐補貼;按規定支付職工及其家屬的調轉、搬家費;按規定支付患職業病的職工去外地就醫的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貼等。
17.
運輸費:是指生產應負擔的廠內運輸部門和廠外運輸機構所提供的運輸費用,包括其辦公用車輛的養路費、管理費、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費用。
18.
保險費:是指應由車間負擔的財產保險費用。
19.
技術組織措施費:是指生產工藝布局調整等原因發生的費用。
20.
其他製造費用:除前述1~19項所列的,零星發生的其他應由車間負擔的費用。
2.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
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佔的比例也就不同。這個要結合你要生產的相應的產品的屬性進行設置相應的比例。
按傳統工業企業,傳統工業企業附加值低,利潤率在5%左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約佔10%。以此推算,生產成本占銷售收入的100-5-10=85%左右。基本來說,傳統工業企業技術含量低,工人工資約佔5%;輔助製造費用5%;燃料動力+原材料差不多達到85-5-5=75%左右。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的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3. 邊角余料和不良品要怎麼處理
如果為國內采購或非保稅進口的,可以直接銷售:
借:銀行存款等
貸:其他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不良品如果屬於正常生產的過程中的小額不良,可按照邊角余料進行處理。
不良品(如果屬於大額、報廢等的)應轉出進項稅額的(保稅進口時需要先補繳關稅和增值稅,然後轉出,關稅直接記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如果為保稅進口,按照下列方法處理(會計分錄同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
第三十一條 經營企業報核時應當向海關如實申報進口料件、出口成品、邊角料、剩餘料件、殘次品、副產品以及單耗等情況,並向海關提交加工貿易手冊、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專用報關單以及海關要求提交的其他單證。
第三十六條 經營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剩餘料件、殘次品、副產品和受災保稅貨物,按照海關對加工貿易邊角料、剩餘料件、殘次品、副產品和受災保稅貨物的管理規定辦理,海關憑有關單證核銷。
4. 關於工業企業邊角余料估價、入庫問題
按單價入庫0。3*2000=600
5. 製造部產線余料怎樣處理
分類進行悄談改定向處理,需要與財務部、物流部商討並定下流程,有用的退庫,有價值的變賣,沒價值的處理:
1、多餘物料類,可以在下次生產中使用的,填寫表單退回到倉庫;
2、資材類垃圾,如金屬邊角料、廢紙箱等啟判,入財務的廢料倉統一變賣;
3、生產垃圾類,如用過的抹布、沒有價值的材料等,找專門的工業垃圾處理公侍賣司每天進行清理;
公司的產品不同餘料也不同,根據具體情況分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