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焦點怎麼確定
焦點的確定:平行線過凸透鏡後是一定過焦點,過凹透鏡是反向延長一定過焦點,從物體上一點畫一條平行於軸的線,過透鏡後連接像的同樣位置,與軸的焦點就是透鏡的焦點。
Ⅱ 工業攝像機的後焦距應該怎麼調節
工業相機的後焦距進行的調節步驟如下:
1、將鏡頭正確安裝到工業相機上;
2、將鏡頭光圈盡可能開到最大(目的是縮小景深范圍,以准確找到成像焦點);
3、通過變焦距調整(ZoomIn)將鏡頭推至望遠(Tele)狀態,拍攝10m以外的一個物體的特寫,再通過調整聚焦(Focus)將特寫圖像調清晰;
4、進行與上一步相反的變焦距調整(ZoomOut)將鏡頭拉回至廣角(Wide)狀態,此時畫面變為包含上述特寫物體的全景圖像,但此時不能再作聚焦調整(注意:如果此時的圖像變模糊也不能調整聚焦),而是准備下一步的後焦調整;
5、將工業相機前端用於固定後焦調節環的內六角螺釘旋松,並旋轉後焦調節環(對沒有後焦調節環的攝像機則直接旋轉鏡頭而帶動其內置的後焦環),直至畫面最清晰為止,然後暫時旋緊內六角螺釘;
6、重新推鏡頭到望遠狀態,看看剛才拍攝的特寫物體是否仍然清晰,如不清晰再重復上述第1、2、3步驟;通常只需一兩個回合就可完成後焦距調整了,最後旋緊內六角螺釘,將光圈調整到適當的位置。
相機的後焦距也稱背焦距,是系統最後一個光學表面頂點至後方焦點的距離。簡單來說,是當安裝上標准鏡頭(標准C/CS介面鏡頭)時,能使被攝景物的成像恰好成在CCD圖像感測器的靶面上。一般工業相機在出廠時,對後焦距都做了適當的調整,因此,在配接定焦鏡頭的應用場合,一般都不需要調整工業相機的後焦。在有些應用場合,可能出現當鏡頭對焦環調整到極限位置時仍不能使圖像清晰,此時首先必須確認鏡頭的介面是否正確。如果確認無誤,就需要對工業相機的後焦距進行調整。根據經驗,在絕大多數工業相機配接電動變焦鏡頭的應用場合,往往都需要對工業相機的後焦距進行調整。
Ⅲ 工業鏡頭cad圖光心在什麼位置
焦距,本來是一個光學中的量,當一束平行光以與凸透鏡的主軸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光心:可以把凸透鏡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我們用的照相機的鏡頭就相當於一個凸透鏡,膠片(或是數碼相機的感光器件)就處在這個凸透鏡的焦點附近,或者說,膠片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大至約等於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能成像,一般用 凸透鏡做照像機的鏡頭時,它成的 最清晰的 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 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於焦距,而是略大於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於焦距)。
Ⅳ 挑選工業鏡頭的需要知道參數要素有哪些
1、合適的解析度
根據目標的要求精度,反推出相機的像素精度。相機單方向解析度=單方向視野范圍除以理論精度。
例如對於視野大小為10*10mm的場合,要求精度為0.02mm/pixel,則當方向上解析度=10/0.02=500.然而考慮到相機邊緣視野的畸變以及系統的穩定性要求,一般不會只用一個像素單位對應一個測量精度值,一般選擇倍數為4或者更高,這樣相機單方向解析度為2000,相機的解析度=2000*2000=400萬,所以選用500萬像素的相機即可滿足。
2. 足夠的相機幀率
當被測物體有運動要求時,要選擇幀數較高的工業相機,一般來說解析度越高,幀數越低。
3. 合適的鏡頭
選擇的鏡頭的支持CCD尺寸要大於等於相機CCD感測器晶元的尺寸,另外安裝座是C、CS或F型介面也要匹配,同時考慮鏡頭的工作距離,是否留有足夠空間等。
選擇工業鏡頭可以了解燦銳科技,經過長期的集累,燦銳科技已經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以滿足客戶對不同視場、不同精度的需求;針對市場對大視場高精度的測量需求,燦銳光學所生產的遠心鏡頭經過不斷的升級和改良,測量精度較老一代產品有本質的提高,使測量精度達到微米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