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居台灣工業的核心地位
紡織、電子電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居台灣工業的核心地位,台灣工業中主要以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和IT產業居於重要地位,台灣的主要工業部門有紡織、電子電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台灣自然資源豐富,經濟曾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自60年代後,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進口原料和原配件,加工出口,經濟發展迅速。出口商品以工業製成品為主,其中紡織、電子電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居重要地位。
台灣工業發展現狀
機床,被譽為「工業之母」。經過20多年發展,台灣地區已成為全球中高端機床的主要生產地之一,憑借先進的設計理念、精湛的工藝、穩定的性能以及較高的性價比,一直是國際機床市場上的強有力競爭者。
台灣地區機床產業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聚集,就近的地利優勢也令機床產業的協作分工更細化。很多小型企業可以專注於某個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再通過直供的方式連接到大型機床企業。
這樣不但縮短了供應鏈和生產時間,機床企業對產品交付期也能更好控制,同時,減少了對國外零部件廠家的依賴。比如,台灣地區機床的五軸聯動精密機床,其核心部件就是本地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藉助自動化傳動控制設備,供貨商直接供貨。
❷ 台灣有哪些高科技的行業
台灣高科技產業有:
資訊電子產業:主要從事電腦的硬體與軟體開發、製造及其使用。台灣信息工業主要以硬體開發與生產為主。台灣信息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已成為台灣的新興支柱產業。台灣信息產業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機、微電腦、監視器、主板機、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滑鼠、影像掃描器、印表機、繪圖卡等。
信息軟體產業:在90年代以來發展十分迅速。2001年,台灣信息軟體產業產值為1344億元新台幣,較上年增長12.4%。按台灣的規劃,未來信息軟體工業仍保持高速增長。
半導體工業:指集成電路(IC)、分離式元件與光電元件等設計、生產與製造,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台灣半導體生產能力逐漸邁向高級化與復雜化,已從原來的以封裝測試業為主轉為以晶元生產為主。目前台灣是全球最大的晶元代工地,佔全球晶元代工市場的70%左右。
通訊工業:台灣十大新興工業之一。台灣通訊工業的發展始於70年代初,在90年代後獲得高速增長。
其他高科技產業包括高級材料工業、航太工業(航空航天工業)、精密機械工業、自動化工業、環境保護工業、醫療保健工業、特用化學品工業、制葯工業、生物技術工業等,產業規模較小,大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其中生物技術產業是前景看好與台灣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
❸ 台灣經濟以什麼工業為主
台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❹ 為什麼台灣的工業以加工工業為主
工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基本上建立了部門比較齊全、以委託加工型態為主體、以信息電子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70年代以前,台灣工業特別是加工出口工業有了較快發展,也具備了相當的工業基礎,但發展重心始終是以輕紡工業為主,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缺乏重化工業與生產資料生產工業。70年代初起,台灣在繼續發展加工出口工業的同時,開始推動第二次進口替代工業。在第六個四年經濟建設計劃中,台灣把加速發展資本及技術密集工業作為工業發展的重點,並以「人造纖維、塑膠-石化」及「金屬製品、機械-鋼鐵」兩大系列作為代表,採取保護政策(即進口替代),建立台灣自己的重化工業。然而,世界石油危機的發生,改變了台灣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台灣當局便於1974年提出推動「十項建設計劃」,發展能源交通運輸等基礎工業及重化工業(即興建鋼鐵廠、造船廠與石油化學工廠)。隨著十項建設工程的相繼完成,台灣重化工業得以初步建立與發展。1978年,台灣重工業生產比重首次超過輕工業,台灣有了自己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
請好朋友你把上面的資料看完就理解台灣為什麼以加工業為主了。
❺ 台灣的工業主要以什麼為主
台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
❻ 台灣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支柱產業: 台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
台灣經濟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
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台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台灣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大多數電腦電子零組件都在台灣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已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52年的35%降至2%,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合計比例過半。
為降低生產成本,台灣許多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也造成產業空洞化的問題。台灣已投資大陸超過1500億美元,在大陸有8萬多家台資企業,常住大陸的台商及眷屬已超過100萬人。
參考資料:http://news.163.com/15/0104/16/AF4KPF5U000146BE.html
❼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的發展重點轉向什麼業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的發展重點轉向高新技術產業.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台灣利用自身的一些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的發展重點轉向高新技術產業.
❽ 20世界9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產業是()A.農業和農產品加工B.出口加工工業C
20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60年代前,台灣經濟以農產品加工工業和紡織工業為主,60~70年代,吸引外資,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80年代後,高新技術和重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