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南兵器工業職工大學的介紹
湖南兵器工業職工大學(湖南省江南工業學校、江南技工學校)是一所集專科、中專、技校於一體的全日制工科學校。創辦於1962年,是由湖南省教育廳和湖南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管轄的國有正規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北京理工大學在學校設立了現代遠程教育教學站、南京理工大學設立了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經過艱苦努力,學校已為三湘大地兵工行業及全國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技術和管理人才。學校被評為「湖南省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教學評估優秀學校」、「湖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優秀學校」、「全國成人中等專業教育先進學校」。
Ⅱ 兵工應用型大學、兵工應用型高校有哪些
說到我國兵工武器類專業為特長的高校,不得不說到高等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兵工七子」,兵工七子指原國家兵器工業部下屬七所本科高校,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原北京工業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原華東工學院),中北大學(原華北工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沈陽工業大學(原沈陽工業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原西安工業學院),重慶理工大學(原重慶工學院)。
兵工七子校徽
可以看到雖然原先都是赫赫有名的院校,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有的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有的成為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有的是普通一本院校,甚至普通二本院校,但是「兵工七子」在其擅長的軍工兵器領域專業還是有不俗的實力。而且由於「兵工七子」各院校分數線有較大的差異,對於各個實力層級但是熱愛兵工專業的同學都是不錯的選擇!
1.北京理工大學:「211」「985」「世界雙一流建設高校A類」,北京理工大學無疑是「兵工七子」中實力最強的高校,擁有非常強的實力。
優勢學科:機械工程、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等。
2.南京理工大學:「211」「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理工大學同樣擁有不錯的口碑和實力。
優勢學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等。
3.中北大學:位於山西太原,被譽為中國的「軍工泰斗」和「人民兵工第一校」。貌似由「華北工學院」改名後名氣有所下滑。
優勢學科:彈葯工程與爆炸技術、信息與信號處理、信息感測及系統技術、軍用關鍵材料。
4.長春理工大學:新中國第一所培養光學專門人才的高校,學校以光電為核心的特色學科在專業領域具有優勢地位和核心影響力。
優勢學科:光學工程、光電子與激光技術、光傳輸與探測技術等。
5.沈陽理工大學:「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鮮明國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學。
優勢學科: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等。
沈陽理工大學琴湖
6.西安工業大學:是中國西北地區唯一一所以兵工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優勢學科: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西安工業大學全景
7.重慶理工大學: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中國兵器協同創新聯盟單位。
優勢學科: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等。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
雖然相對於「國防七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而言,「兵工七子」整體實力略微差些,但是對於成績不那麼拔尖而又喜歡兵工科學的同學而言,「兵工七子」不失為好的選擇
Ⅲ 「碎語雜記」大學那些事兒17——兵工七校
昨天介紹了國防七校(國防七子)的有關情況,高校中還有個類似的小集團,民間稱之為「兵工七子」,成員與國防七校有交叉,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同時也是兵工七子的成員。
除上述兩校外,兵工七子另外五個成員學校分別是中北大學(原華北工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沈陽理工大學(原沈陽工業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原西安工業學院),重慶理工大學(原重慶工學院)。
兵工七子都是曾隸屬兵器工業部管理的普通本科院校,兵工七子稱謂估計也是由此而來。
兵器工業部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第五機械工業部。現在有些年輕同志可能沒聽說過這個單位,甚至不清楚中國歷史上有過機械工業部這個部門。
其實當年不僅有機械工業部,第五機械工業部,還有很多個機械工業部,最多的時候有八個,分別歸口管理不同的機械工業。
八個機械部之間也是分分合合。1982年機構改革,一機部改為機械工業部,二機部改為核工業部,三機部改為航空工業部,四機部改為電子工業部,五機部改為兵器工業部,六機部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由原八機部和七機部合並的七機部改為航天工業部,再後來進一步的機構改革中,相關管理職能統一劃歸工信部和有關部委,很多機械部變為中央管理的公司,如兵器工業總公司、船舶工業總公司、航空工業總公司等。
原兵器工業部管理的學校也隨之轉為國家兵器工業總公司管理的學校。
1999年國家對五個軍工總公司所屬學校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兵工七子中的北京理工和南京理工兩所學校劃歸1998年成立的新國防科工委管理,其餘5所學校劃歸所在省管理。
相比較而言,作為一個小集團,兵工七子雖然也都是歷史悠久的老學校,但與國防七子相比,整體實力還有一定的差距。北京工業學院和華東工程學院當年就是強校,長春光機學院和太原機械學院稍差一點,也是很有影響的學校,其他三所,則弱了很多,文革之前主要辦學經歷是中專教育,且好長時間下馬停辦,基本屬於恢復高考後新辦本科學校。
兵工七子各學校大致歷史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參閱《大學那些事兒16——國防七校》
參閱《大學那些事兒16——國防七校》
學校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起源於1941年創辦的中國共產黨及八路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1949年學校遷入太原,更名為兵工職業學校;1951年更名為華北兵工工業學校,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兵工總局領導;1953年更名為華北第二工業學校,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領導;1955年學校更名為太原第一工業學校,1956年更名為太原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58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1958年更名為太原機械學院,1960年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領導。
1961年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4個常規兵器專業(火炮、自武器、彈葯、引信)的教師、學生、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全部遷入太原機械學院;同年開始培養研究生;1962年沈陽工業學院(現沈陽理工大學)2個常規兵器專業(火葯、炸葯)遷入太原機械學院。
學校1963年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1971年劃歸第五機械工業部直接領導,1982年劃歸兵器工業部直接領導,是兵器工業部直屬院校的七所本科院校之一;1987年劃歸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領導,1988年劃歸機械電子工業部領導,1990年劃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領導,1999年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1993年更名為華北工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北大學。
學校1981年成為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前身為1958年創立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光機學院),學校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一體,隸屬於中國科學院;1959年長春機械學院、長春化學學院合並組建吉林科學技術學院;1962年由中國科學院和國防科委共同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1965年與長春光機所分開,成為中國科學院直屬高校。1968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1971年隸屬於第五機械工業部,1982年至1992年,先後隸屬於兵器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學校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
學校1978年首次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6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學校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前身為1948年創辦的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1950年更名為東北兵工學校,1951年更名為東北兵工專門學校。1953年兵工專業遷入北京工業學院,學校更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土木建築技術學校(沈陽);同年更名為東北建築工程學校,劃歸中央建築工程部。1955年更名為第二二二技工學校,1956年更名為沈陽第一化學工業學校。1960年與沈陽機械製造工業學校合並組建沈陽工業學院。1962年至1963年大學部遷入太原機械學院,學校更名為沈陽第一機械工業學校。之後幾經反復,1979年再次復名為沈陽工業學院,2004年5月,沈陽工業學院更名為沈陽理工大學。
學校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始建於1955年,前身為隸屬於第二機械工業部的西安第二工業學校,1956年更名為西安儀器製造工業學校。1957年昆明儀器製造工業學校並入,1960年升格為西安儀器製造工業專科學校,1963年改名為西安儀器工業學校先後隸屬於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1965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工業學院。1969年撤銷建制,1978年恢復招生。
1987隸屬於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1988年屬於機械電子工業部,1993年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6年學校更名為西安工業大學,2013年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起源於1940年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1950年與有關學校合並為21兵工廠工業職工學校,後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1951年由中專學校改為專科學校,後校名幾經變化,1965年一度升格為為重慶工業學院,1969年下馬停辦;1986年國家批准同意正式建立重慶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
2001年,學校被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9年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需要考生和家長注意的是,有幾所與上述七校名字相近(包括歷史上的名稱)的學校,注意加以區分。
北京理工大學不是北京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不是南京工業大學;中北大學是原先的太原機械學院,不是原先的太原工學院;長春理工大學不是原先的吉林工業大學;西安工業大學不是西北工業大學;沈陽理工大學不是沈陽工業大學;重慶理工大學不是曾經的重慶工業大學。
資料整理自網路,錯誤之處,請網友補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