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焊接機器人常見的工具有哪兩種
焊接機器人常見的工具有哪兩種 答案是:焊鉗、焊槍。一、點焊機器人 點焊機器人是用於點焊自動化作業的工業機器人,末端持握的作業工具是焊鉗。 二、弧焊機器人 弧焊機器人是用於弧焊自動化作業的工業機器人,其末端持握的工具是焊槍。 三、激光焊接機器人 激光焊接機器人是用於激光焊自動作業的工業機器人,通過高精度工業機器人實現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業,其末端持握的工具是激光加工頭。
B. 工業機器人主要部件組成有哪些
粵為工業機器人培訓學院解答:
1、工業機器人的構造
工業機器人由主體、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主體即機座和執行機構,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機器人還有行走機構。大多數工業機器人有3~6個運動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個運動自由度;驅動系統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機構,用以使執行機構產生相應的動作;控制系統是按照輸入的程序對驅動系統和執行機構發出指令信號,並進行控制。
2、工業機器人的分類
工業機器人按臂部的運動形式分為四種。直角坐標型的臂部可沿三個直角坐標移動;圓柱坐標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轉和伸縮動作;球坐標型的臂部能回轉、俯仰和伸縮;關節型的臂部有多個轉動關節。
工業機器人按執行機構運動的控制機能,又可分點位型和連續軌跡型。點位型只控制執行機構由一點到另一點的准確定位,適用於機床上下料、點焊和一般搬運、裝卸等作業;連續軌跡型可控制執行機構按給定軌跡運動,適用於連續焊接和塗裝等作業。
工業機器人按程序輸入方式區分有編程輸入型和示教輸入型兩類。編程輸入型是將計算機上已編好的作業程序文件,通過RS232串口或者乙太網等通信方式傳送到機器人控制櫃。
示教輸入型的示教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由操作者用手動控制器(示教操縱盒),將指令信號傳給驅動系統,使執行機構按要求的動作順序和運動軌跡操演一遍;另一種是由操作者直接領動執行機構,按要求的動作順序和運動軌跡操演一遍。在示教過程的同時,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動存入程序存儲器中在機器人自動工作時,控制系統從程序存儲器中檢出相應信息,將指令信號傳給驅動機構,使執行機構再現示教的各種動作。示教輸入程序的工業機器人稱為示教再現型工業機器人。
具有觸覺、力覺或簡單的視覺的工業機器人,能在較為復雜的環境下工作;如具有識別功能或更進一步增加自適應、自學習功能,即成為智能型工業機器人。它能按照人給的「宏指令」自選或自編程序去適應環境,並自動完成更為復雜的工作。
C. 工業機器人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機器人由三大部分六個子系統組成。三大部分是機械部分、感測部分和控制部分。六個子系統是驅動系統、機械結構系統、感受系統、機器人一環境交換系統、人機交換系統和控制系統。x0dx0a驅動系統,要使機器人運作起來,各需各個關節即每個運動自由度安置傳動裝置。這就是驅動系統。驅動系統可以是液壓傳動、氣壓傳動、電動傳動、或者把它們結合起來應用綜合系統,可以是直接驅動或者通過同步帶、鏈條、輪系、諧波齒輪等機械傳動進行間接傳動。x0dx0a機械結構傳動,工業機器人的機械結構系統由機座、手臂、末端操作器三大部分組成,每一個大件都有若干個自由度的機械繫統。若基座不具備行走,則構成行走機器人;若基座不具備行走及彎腰,則構成單機器人臂。手臂一般由上臂、下臂和手腕組成。末端操作器是直接裝在手腕上的一個重要部件,它可以是二手指或多手指的手抓,也可以是噴漆槍、焊具等作業工具。x0dx0a感受系統由內部感測器模塊和外部感測器模塊組成,用以獲得內部和外部環境狀態中有意義的信息。智能感測器的使用提高了機器人的機動性、適應性和智能化的水準。人類的感受系統對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極其靈巧的,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的信息,感測器比人類的感受系統更有效。x0dx0a機器人一環境交換系統是現代工業機器人雨外部環境中的設備互換聯系和協調的系統。工業機器人與外部設備集成為一個功能單元,如加工單元、焊接單元、裝配單元等。當然,也可以是多台機器人、多台機床或設備、多個零件存儲裝置等集成為一個去執行復雜任務的功能單元。x0dx0a人工交換系統是操作人員與機器人控制並與機器人聯系的裝置,例如,計算機的標准終端,指令控制台,信息顯示板,危險信號報警器等。該系統歸納起來分為兩大類:指令給定裝置和信息顯示裝置。x0dx0a控制系統的任務是根據機器人的作業指令程序以及感測器反饋回來的信號支配機器人的執行去完成規定的運動和功能。假如工業機器人不具備信息反饋特徵,則為開環控制系統;若具備信息反饋特徵,則為閉環控制系統。根據控制原理,控制系統可分為程序控制系統、適應性控制系統和人工智慧控制系統。根據控制運行的形式,控制系統可分為點位控制和軌跡控制。
D. 工業機器人維修的過程中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工業機器人維修中,常常用到一些維修工具及測試儀器,如:熱風槍、電烙鐵、萬用表、直流穩壓電源、示波器、帶燈放大鏡、超聲波清洗儀、拆裝工具、頻譜儀、可編程軟體維修儀、免拆機軟體維修儀等。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工業機器人管理與維護保養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工種,其不僅要求管理維護人員掌握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基本原理,還要求其掌握機器人的安裝、調試、系統編程、維修等的技能。因此,管理維修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以滿足工業機器人維護保養需求。
1 機器人日常檢查
1.1 剎車檢查
正常運行前,維修管理人員需檢查電機剎車每個軸的電機剎車,檢查方法如下:
第一,運行每個機械手的軸到它負載最大的位置。
第二,機器人控制器上的電機模式選擇開關打到電機關(MOTORS OFF)的位置)。
第三,檢查軸是否在其原來的位置如果電機關掉後,機械手仍保持其位置,說明剎車良好。
1.2 失去減速運行(250mms)功能的危險
不要從電腦或者示教器上改變齒輪變速比或其它運動參數,這將影響減速運行(250mms)功能。
1.3 安全使用示教器
安裝在示教器設備上的使能按鈕(Enabling device),當按下一半時,系統變為電(MOTORS ON)模式。當松開或全部按下按鈕時,系統變為電機關(MOTORS OFF)模式。為了安全使用示教器,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當設備使能按鈕(Enabling device)不能失去功能編程或調試的時候,當機器人不需要移動時,立即松開能使設備使能按鈕(Enabling device);
第二,當編程人員進入安全區域後,必須隨時將示教器帶在身上,避免其他人移動機器人。
1.4 在機械手的工作范圍內工作
如果必須在機械手工作范圍內工作,需遵守以下幾點:
第一,控制器上的模式選擇開關必須打到手動位置,以便操作使能設備來斷開電腦或遙控操作。
第二,當模式選擇開關在<250mms位置時候,最大速度限制在250mms。進入工作區,開關一般都打到這個位置,只有對機器人十分了解的人才可以使用全速(100%full speed)。
第三,注意工業機器人各臂的旋轉軸,當心頭發或衣服攪到上面,另外注意機械手上其它選擇部件或其它設備。
第四,檢查每個軸的電機剎車。
2 工業機器人的維護頻率
維護頻率如下:
第一,一般維護,1次天;
第二,清洗更換濾布,1次500h;
第三,測量系統電池的更換,2次7000h;
第四,計算機風扇單元的更換、伺服風扇單元的更換,1次50000h;
第五,檢查冷卻器,1次月注意;
這個過程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時間間隔主要取決於環境條件;其次,視機器人運行時數和溫度而定;最後,適當確定機器人的運行順暢與否。
3 機器人本體維護保養
第一,一般維護,1次1天;
第二,軸制動測試,1次1天;
第三,潤滑3周副齒輪和齒輪,1次1000h;
第四,潤滑中空手腕,1次500h;
第五,各齒輪箱內的潤滑油,第一次1年更換,以後每5年更換一次。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時間間隔主要取決於環境條件;還要視機器人運行時數和溫度而定;最後,確定機器人的運行順暢與否。
4 工業機器人一般維護
4.1 清洗機械手
應定期清洗機械手底座和手臂。使用溶劑時需謹慎操作。應避免使用丙酮等強溶劑。可使用高壓清洗設備,但應避免直接向機械手噴射。如果機械手有油脂膜等保護,按要求去除。為防止產生靜電,必須使用浸濕或潮濕的抹布擦拭非導電表面,如噴塗設備、軟管等。請勿使用干布。
4.2 中空手腕
如有必要,中空手腕是需要經常清洗,以避免灰塵和顆粒物堆積。用不起毛布料進行清潔。手腕清洗後,可在手腕錶面添加少量凡士林或類似物質,以後清洗時將更加方便。
4.3 定期檢查
視需要經常檢查下列要點:檢查是否漏油,如發現嚴重漏油,應向維修人員求助;檢查齒輪游隙是否過大,如發現游隙過大,應向維修人員求助;檢查控制櫃、吹掃單元、工藝櫃和機械手間的電纜是否受損。
4.4 檢查基礎
固定螺釘將機械手固定於基礎上的緊固螺釘和固定夾必須保持清潔,不可接觸水、酸鹼溶液等腐蝕性液體。這樣可避免緊固件服飾。如果鍍鋅層或塗料等防腐蝕保護層受損,需清潔相關零件並塗以防腐蝕塗料。
4.5 軸制動測試
在操作過程中,每個軸電機制動器都會正常磨損。為確定製動器是否正常工作,此時必須進行測試。測試方法:第一,運行機械手軸至相應位置,該位置機械手臂總重及所有負載量達到最大值(最大靜態負載);第二,馬達斷電;第三,檢查所有軸是否維持在原位。如馬達斷電時機械手仍沒有改變位置,則制動力矩足夠。還可手動移動機械手,檢查是否還需要進一步保護措施。
5 工業機器人預防性保養
日常的預防性維護檢查包括以下內容:備份控制器內存;定期監視機器人,檢查機器人、導線和電纜;檢查剎車裝置;檢查機器人的結構緊湊程度;聽聲音振動和噪音;根據特定機器人的手冊查看機器人的潤滑關節;肉眼檢查示教器和控制器電纜;檢查電纜連接、冷卻風扇、電源、安全設備和其他運行設備;如果需要,測試並更換RAM和APC電池;如果機器人需要維修,技術人員應該報告問題,以便安排進行必要的維修。
6 結束語
工業機器人對於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需要採取科學、合理的維護和保養措施,來保證工業機器人安全、穩定、健康、經濟運行,從而提升企業生產整體效益。
E. 工業機器人有哪些
1、移動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的一種類型,它由計算機控制,具有移動、自動導航、多感測器控制、網路交互等功能,它可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紡織、卷煙、醫療、食品、造紙等行業的柔性搬運、傳輸等功能,也用於自動化立體倉庫、柔性加工系統、柔性裝配系統;同時可在車站、機場、郵局的物品分撿中作為運輸工具。
2、點焊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具有性能穩定、工作空間大、運動速度快和負荷能力強等特點,焊接質量明顯優於人工焊接,大大提高了點焊作業的生產率。
3、弧焊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各類汽車零部件的焊接生產。在該領域,國際大型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主要以向成套裝備供應商提供單元產品為主。
4、激光加工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激光加工中,通過高精度工業機器人實現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業。本系統通過示教盒進行在線操作,也可通過離線方式進行編程。
5、真空機器人是一種在真空環境下工作的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半導體工業中,實現晶圓在真空腔室內的傳輸。真空機械手難進口、受限制、用量大、通用性強,其成為制約了半導體裝備整機的研發進度和整機產品競爭力的關鍵部件。
6、潔凈機器人是一種在潔凈環境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隨著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對生產環境的要求也日益苛刻,很多現代工業產品生產都要求在潔凈環境進行,潔凈機器人是潔凈環境下生產需要的關鍵設備。
F. 工業機器人基本主要構成部分有哪些是什麼驅動的
機器人目前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一般由機械本體、控制系統、感測器、驅動器和輸入/輸出系統介面等五部分組成。為對本體進行精確控制,感測器應提供機器人本體或其所處環境的信息,控制系統依據控製程序產生指令信號,通過控制各關節運動坐標的驅動器,使各臂桿端點按照要求的軌跡、速度和加速度,以一定的姿態達到空間指定的位置。驅動器將控制系統輸出的信號變換成大功率的信號,以驅動執行器工作。
1.機械本體
機械本體,是機器人賴以完成作業任務的執行機構,一般是一台機械手,也稱操作器、或操作手,可以在確定的環境中執行控制系統指定的操作。典型工業機器人的機械本體一般由手部(末端執行器)、腕部、臂部、腰部和基座構成。機械手多採用關節式機械結構,一般具有6個自由度,其中3個用來確定末端執行器的位置,另外3個則用來確定末端執行裝置的方向(姿勢)。機械臂上的末端執行裝置可以根據操作需要換成焊槍、吸盤、扳手等作業工具。
2.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是機器人的指揮中樞,相當於人的大腦功能,負責對作業指令信息、內外環境信息進行處理,並依據預定的本體模型、環境模型和控製程序做出決策,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通過驅動器驅動執行機構的各個關節按所需的順序、沿確定的位置或軌跡運動,完成特定的作業。從控制系統的構成看,有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之分;從控制方式看有程序控制系統、適應性控制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之分。
3.驅動器
驅動器是機器人的動力系統,相當於人的心血管系統,一般由驅動裝置和傳動機構兩部分組成。因驅動方式的不同,驅動裝置可以分成電動、液動和氣動三種類型。驅動裝置中的電動機、液壓缸、氣缸可以與操作機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傳動機構與執行機構相連。傳動機構通常有齒輪傳動、鏈傳動、諧波齒輪傳動、螺旋傳動、帶傳動等幾種類型。
4.感測器
感測器是機器人的感測系統,相當於人的感覺器官,是機器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內部感測器和外部感測器兩大類。內部感測器主要用來檢測機器人本身的狀態,為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提供必要的本體狀態信息,如位置感測器、速度感測器等。外部感測器則用來感知機器人所處的工作環境或工作狀況信息,又可分成環境感測器和末端執行器感測器兩種類型.
前者用於識別物體和檢測物體與機器人的距離等信息,後者安裝在末端執行器上,檢測處理精巧作業的感覺信息。常見的外部感測器有力覺感測器、觸覺感測器、接近覺感測器、視覺感測器等。
5. 輸入/輸出系統介面:為了與周邊系統及相應操作進行聯系與應答,還應有各種通訊介面和人機通信裝置。
G. 細數工業機器人到底有多少種手,各種抓取工件的形式及應用場合
對於工業機器人來說,搬運物料是其抓取作業方式中較為重要的應用之一。工業機器人作為一種具有較強通用性的作業設備,其作業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直接取決於夾持機構,因此機器人末端的夾持機構要結合實際的作業任務以及工作環境的要求來設計,這導致了夾持機構結構形式的多樣化。
大多數機械式夾持機構為雙指頭爪式,根據手指運動方式的可分為:回轉型、平移型;夾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成內撐式與外夾式;根據結構特性可分為氣動式、電動式、液壓式及其組合夾持機構。
氣壓傳動的氣源獲取較為方便,動作速度快,工作介質無污染,同時流動性優於液壓系統,壓力損失較小,適用於遠距離控制。以下為幾種氣動式機械手裝置:
1.回轉型連桿杠桿式夾持機構
該種裝置的手指(如V型手指、弧形手指)通過螺栓固定在夾持機構上,更換較為方便,因此能夠顯著擴大夾持機構的應用場合。
2.直桿式雙氣缸平移夾持機構
這種夾持機構的指端通常安裝於配備有指端安裝座的直桿上,當壓力氣體進入單作用式雙氣缸的兩個有桿腔時,會推動活塞逐漸向中間移動,直至將工件夾緊。
一般由單作用雙聯氣缸與交叉式指部構成。氣體進入氣缸的中間腔後,會推動兩個活塞往兩邊運動,從而帶動連桿運動,交叉式指端便會將工件牢牢固定;如果沒有空氣進入中間腔體,活塞會在彈簧推力的作用下復位,固定的工件會被松開。
通過四連桿機構實現力的傳遞,其撐緊方向和外夾式相反,主要用於抓取帶有內孔的薄壁工件。夾持機構撐緊工件後,為了確保其能夠順利的用內孔定位,通常安裝 3 個手指。
固定式無桿活塞缸的氣動系統如下所示,該缸為單作用氣缸,反向靠彈簧力作用,由兩位三通電磁閥實現換向。
當壓縮空氣的方向控制閥處於圖所示左位工作狀態時,氣壓缸的左腔即無桿腔進入壓縮空氣,活塞將在空氣壓力的作用下向右運動,使鉸桿壓力角α逐漸減小,藉助角度效應將空氣壓力放大,接著將力傳到恆增力杠桿機構杠桿上,作用力將被再一次放大,變為夾持工件的作用力 F。當方向控制閥處於右位工作狀態時,氣壓缸的右腔即有桿腔進入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向左運動,夾持機構松開工件。
氣吸式末端夾持機構藉助吸盤內的負壓所形成的吸力來移動物體。主要用於抓取外形較大、厚度適中、剛性較差的玻璃、紙張、鋼材等物體。根據負壓產生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1.擠壓式吸盤
吸盤內的空氣由向下的擠壓力排擠而出,使吸盤內部產生負壓,形成吸力將物體吸住。用於抓取形狀不大,厚度較薄且質量較輕的工件。
控制閥將來自氣泵的壓縮空氣自噴嘴噴入,壓縮空氣的流動會產生高速射流,從而帶走吸盤內中的空氣,如此便在吸盤內產生負壓,負壓所形成的吸力便可吸住工件。
利用電磁控制閥將真空泵與吸盤相聯,當抽氣時,吸盤腔內空氣被抽走時,形成負壓而吸住物體。反之,控制閥將吸盤與大氣相聯時,吸盤失去吸力而松開工件。
1.常閉式夾持機構
藉助彈簧強大預緊力固定鑽具,液壓松開。夾持機構未執行抓取任務時,處於夾緊鑽具狀態。其基本結構為一組經過預壓縮的彈簧作用在斜面或杠桿等增力機構上,使卡瓦座產生軸向移動,帶動卡瓦徑向移動,夾緊鑽具;高壓油進入卡瓦座與外殼形成的液壓缸,進一步壓縮彈簧,使卡瓦座和卡瓦產生反向運動,松開鑽具。
2.常開式夾持機構
通常採用彈簧松開、液壓夾緊的方式,未執行抓取任務時處於松開狀態。夾持機構靠液壓缸的推力產生夾持力,油壓減低將導致夾持力的減小,通常要在油路上設置性能可靠的液壓鎖來保持油壓。
3.液壓松緊型夾持機構
松開、夾緊均通過液壓實現,如果兩側液壓缸進油口均通通高壓油,則卡瓦會隨著活塞運動向中心收攏,夾緊鑽具,改變高壓油入口,卡瓦則背離中心,松開鑽具。
4.復合式液壓夾持機構
這種裝置有主液壓缸與副液壓缸,副液壓缸側連接一組碟簧,當高壓油進入主液壓缸,推動主液壓缸缸體移動,通過頂柱將力傳給副液壓缸側的卡瓦座,碟簧被進一步壓縮,卡瓦座移動;同時,主液壓缸側卡瓦座在彈簧力作用下移動,松開鑽具。
分為電磁吸盤和永久吸盤兩種。電磁吸盤是用接通和切斷線圈中的電流,產生和消除磁力的方法來吸住和釋放鐵磁性物體。永磁吸盤則是利用永久磁鋼的磁力來吸住鐵磁性物體的它是通過移動隔磁物體來改變吸盤中磁力線迴路,從而達到吸住和釋放物體的目的。但同樣是吸盤,永久吸盤的吸力不如電磁吸盤大。
歡迎大家在評論處補充你認為文章中有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閱讀的人就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