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家公司比阿里厲害,年營收1千億美元,卻為何不願上市進世界500強
許多公司都以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為榮,畢竟在全球上千萬家公司中,也只有區區500家公司能夠進入這個榜單。這個難度可以說是比獲得奧運冠軍還難。比如說在中國香港,一個經濟這么發達的地方,也只有區區兩家公司可以進入世界500強。
強如阿里也是去年才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的榜單。可以說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是非常難的。公司入選世界500強,對於公司的品牌宣傳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好處。除了世界500強外,現在許多公司也喜歡上市,畢竟上市除了可以融資,還可以讓公司的名氣更大。
不過有一些公司就不願意上市,比如說中國的華為,還有瑞典的家居巨頭宜家等公司。不過有一些公司,不僅不願意上市,連世界500強也不願意進入。
之後老科赫回到美國建立了科氏工業,他去世之後把公司交給了兩個兒子共同管理。科赫兄弟不僅是富可敵國的大富豪,他們在政界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70年代,他們還曾經參加美國總統的選舉。雖然沒有選上,但是至今他們旗下的基金會,依然秘密支持著全球30多個政黨。
他們也通過支持這些政黨來不停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如今兄弟兩人也已經年過80,不過依然沒有退休。不知道當科氏工業交給第三代發展之後,會有什麼新的變化。科赫兄弟曾經說過,除非打死他,不然絕對不會把公司上市。科氏工業也堪稱是全球最神秘的公司之一。
② 世界上有哪些非常厲害但鮮為人知的公司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帕蘭提爾) . Palantir在2014年11月時的估值達到150億美元,在全球的創業公司中僅次於Uber和小米,但它的知名度卻完全無法與後兩者相比。而這家公司究竟有多厲害呢?我隨便舉幾個栗子: 第一,你腦子里能想到的最牛逼的美國官方機構,比如NSA(國家安全局),FBI(聯邦調查局)和CIA(中央情報局),通通和Palantir有著深度合作關系。 第二,這家公司沒有任何銷售團隊,但近幾年來的收入基本都在翻番。 第三,購買Palantir軟體的費用
在5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而且客戶必須先預先支付20%的經費……(剩餘部分在客戶滿意後再支付) 第四,在業界有個很出名的傳言(而且很有可能是真的),Palantir才是美軍成功抓住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根本原因。 那麼這家公司到底是幹嘛的?別急,先從它的名字說起。 Palantir是J.R.R.托爾金的《指環王》里一塊水晶球的名字,它能夠和其他的水晶球建立連接並展現圖像,作為一種溝通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而公司的業務性質其實正與這個名字暗合,它的基本要點就是收集大量數據,幫助非科技用戶發現關鍵聯系,並最終找到復雜問題的答案。 「帕蘭提爾公司把混亂無序的大量信息變成直觀的可視化地理分布圖、柱狀圖和關聯圖。只要給該公司所謂的「前沿部署工程師們」幾天時間,讓他們分析、標記和整合所有零碎的客戶數據,帕蘭提爾公司就能弄清楚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恐怖主義、災難響應和人口販賣。」 —— 《福布斯》 簡單說,你希望知道的,你還不知道自己希望知道的,Palantir通過匪夷所思的大數據分析,基本上最後都能告訴你。 當然,由於Palantir在資本市場上的吸引力實在巨大,現在關於這家公司的報道也稍微多
③ 美國科氏工業集團的發展歷史
科氏工業集團成立於1918年,是一個典型的家族型企業,目前公司掌門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為科氏第二代,查爾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衛·科赫(David.Koch)。該公司在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的資信評級是Aa1,標准普爾評級是AA+。
在世界最大的私有公司里,科氏的歷史算是短的了。嘉吉和科勒都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在短短六十多年中,不依靠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居然能夠擴張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可見科氏家族的經營才能是何等偉大。
科氏企業集團的核心是石油與化工。1940年,科氏家族創始人興辦了一家煉油廠,從此開始了科氏的偉大旅程。科氏的成長得益於一系列的收購,而這些收購主要動用的是家族自己的資本,而不是資本市場的融資。為了保證科氏家族的控制地位,他們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會,還興辦了自己的智庫。他們的政治上也非常活躍。
商品、特種聚酯纖維、聚合物及化學中間體的生產商KoSa公司,於1998年成為科氏工業集團的關聯公司。
科氏於1999年涉足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唯一開設了辦事處的是科氏材料(中國)公司,主要業務領域為道路瀝青,已經在鄂州、廣州、鎮江、西安、天津、三水和瀘州投資建立了7個瀝青產品有限公司,有近500名員工。科氏的一些其他領域的業務以代理商的形式進入中國。
2004年4月30日科氏工業集團的附屬公司從杜邦公司收購了英威達(前身為杜邦紡織與室內飾材),並將KoSa公司合並入英威達旗下。
2005年,科氏工業超越了嘉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
2006年,科氏工業集團的總銷售額為1060億美元,超過了財富500強企業中的絕大多數。科氏沒有公布其利潤。整個企業集團擁有大約30000名員工,對於一家主要從事石油、化工、能源、材料和采礦等重工業的公司而言,這樣的員工規模並不算大。此外,科氏還經營金融業和期貨交易。
2014年4月10日,科赫兄弟旗下的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stries)與高盛私募股權部門發表聯合聲明稱,將從CVC Capital Partners手中收購歐洲印刷油墨生產商富林特集團(Flint)。
④ 美國科氏工業集團的公司歷程
1.1940年:弗雷德科赫共同創建木河石油和煉油公司 。
2.1946年:收購岩島石油和煉油公司在俄克拉何馬州。
3.1959年:公司更改名稱,以岩石島石油和精煉。
4.1959年:弗雷德科赫購貨額35%的股權地位,在很大北部石油公司在聖保祿錳,視線看不見的。
5.1967年:創始人弗雷德去世,查爾斯接掌,並於1968年把企業更名為科氏工業以紀念父親。
6.1977年:科氏獲得abcor 100%的股權,後來在1985年改名為科赫膜系統。
7. 1981年:公司從太陽油廠收購煉油廠。
8.1986年:公司購入 Reiss Coal Company 芮斯煤炭公司 。
9.1989年:公司購買約翰zink公司資產。
10.1992年:公司收購美國天然氣管道。
11.1993年:收購埃爾夫瀝青。
12.1997年:公司收購德里集團。
13.1998年: 收購普瑞納飼料工廠。
14.1998年:收購赫司特公司50%的股權,組建KoSa公司。
15.2000年:為了維持普瑞納的生存能力,美國破產法院取消了科氏對普瑞納的所有股權。
16.2001年:與合作夥伴的Entergy公司組建Entergy-科氏,其中包括科氏的美國天然氣管道子公司。
17.2003年:收購破產農業企業的飼料部門。
18.2004年:從杜邦手中收購英威達纖維和聚合物業務。
19. 2005年:獲得工業城meccaniche的水療中心,後改名為科氏傳熱公司。
20.2005年:收購喬治亞—太平洋 ,有史以來最大一宗私企收購上市公司案例,並超越了嘉吉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擁有的美國公司。
21.2013年: 以73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連接器大廠Molex,9/9/2013,全球第二大連接器大廠Molex日前宣布將退市。
⑤ 美國科氏工業集團是世界五百強嗎
你好,題主指的是科氏工業是美國的 KOCH,是查爾斯與大衛兄弟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化工企業,公司以其姓氏命名,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企業。但現在的全球五百強企業排名似乎並不把其收入其中,根據其全年銷售額幾乎都在1000億美元以上,肯定是五百強企業(畢竟華為2016年銷售額850億美元排名都十分靠前),原因應該是科赫工業不是上市公司,且公司十分神秘,只能大致估計其銷售額,而且無具體財務報表,難以確定其具體排名所導致。科赫兄弟在美國及政壇影響極大,特朗普都曾經諷刺其黨內競爭對手爭相前往加州"朝拜"科赫兄弟,以獲得其支持。當然,因為他們兄弟的一些無法獲得主流社會認同的政治觀點(諸如遺產稅,全球變暖,污染治理,小政府,自由主義),在美國國內有些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