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0中國「百強縣」出爐,那些百強縣都有哪些共性
近日,2020中國“百強縣”出爐,邁入千億GDP級別的縣域達到33個,這些大強縣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第一個就是工業厲害, 這些縣市的工業在當地都是很厲害的,拿青島的大縣萊西來說,工業發展迅猛,以前是一個農業大縣,現在的工業化發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姜山鎮,工業園區的發展效果喜人,在百強縣中也屬於一個亮點
百強縣在發展經濟方面有獨到之處,出口發展也是重要一環。
百強縣以2%土地創造10%GDP,給其他地區的發展樹立了模板,通過自己優化,產業升級等,來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不僅帶動本地區經濟騰飛,還會輻射到周邊地區,這對於一個省市,無疑是巨大利好,當然,百強縣之間也是存在著差距,東西部也是發展不平衡,對於這樣的差距,大家有什麼建議?
② 河南10地上榜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分別是哪10地
河南10地上榜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分別是哪10地?
一、河南省百強工業強縣集中在四個市中分別有省會鄭州市的鞏義市、新密市、新鄭市、滎陽市、登封市,許昌市的長葛市、禹州市,洛陽市的新安縣,焦作市的孟州市、沁陽市。這十大縣被列為二零二零年中國百強工業強縣中。
③ 我國的著名工業區都有哪些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上海,南京,杭州。 x0dx0a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天津京唐港工業區。中心城市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x0dx0a在重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沉陽,大連,鞍山。 x0dx0a(京唐港工業區,天津,遼寧,中南工業區,山東煙台人,統稱為環渤海產業帶) x0dx0a主要光源產業基地:珠三角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 (泛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和澳門) x0dx0a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x0dx0a北京,天津,唐山的工業基地。在中國北方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x0dx0a遼南重化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x0dx0a在珠江三角洲,主燈加工基地的產業基地 x0dx0a珠江三角洲,由於利好政策的改革開放,發展了大量的電氣和電子加工和組裝公司,由於,交通便利,尤其是,根據香港,澳門和台灣接近特別快速處理樣品加工企業的發展,但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實力不是很強。 x0dx0a滬寧杭的長江河三角洲地區區域,土地的歷史密集的人口,高度發達的生產和生活區,南部的江蘇和浙北依託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和經濟腹地,交通運輸是非常方便接近北部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相比,市場潛力巨大。綜合實力強,發展的地區將在四個方面做出最快的。 x0dx0a北京,天津,唐山工業基地主要是依靠在北京的許多學院和大學,這是技術上的獨特優勢,礦產資源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在特定的環境問題,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其發展的。一般低收入的人,更是一大障礙。 x0dx0a遼南的重工業基地,重工業是比較全面,但老化,管理不善和,一般一個歷史悠久的大企業,負擔非常沉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天氣是一個巨大的制約因素。 x0dx0a所謂的重工業生產的生產行業,輕工等行業的綜合性產業,是兩者協調發展,生產生活。輕工重工業相對更緊密地與人們的生活 x0dx0a北京 - 天津 - 唐山 x0dx0a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坐落在北部的一部分,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帶,扼的海上門戶,中國北方地區,與日本,朝鮮及南韓國和便捷的東部末端的歐亞大陸橋「天津港,大連港,中國北方,東北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是巨大的,幾乎囊括了大半個中國。 x0dx0ax0dx0a豐富的天然資源。已探明儲量佔40%,該國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x0dx0ax0dx0a農業生產發展固,強基礎產業,以及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在石油工業,煤化工,冶金,海洋化工,機械,電子等行業的發展,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工業密集區。 x0dx0ax0dx0a發展文化,科技,高品質的人力資源,研究和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機構的1/4,1/4的研究和開發機構和情報文件機構,國有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17%都集中在這一領域,特別是在京津地區的高等學府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最密集的地區,可以提供各種高層次人才。 x0dx0a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水和能源短缺,此外,缺乏大,中型國有企業,主要的工業結構轉換困難的問題,但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要加強農業,發展水節約生態農業;發揮一個發達的交通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集中和鋼鐵優勢,豐富的石油資源,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以提高競爭力的產業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的技術水平和能力,開拓創新,知識密集的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的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信息,金融,商貿,旅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x0dx0a珠三角 x0dx0a的珍珠河三角洲地區中南部廣東省,具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溫和,河流和其他有利的自然條件,中國的人口,人口密集的城市,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域的前緣到外界。 x0dx0ax0dx0a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增長和開放。珍珠河三角洲地區的更好的經濟基礎,1981年至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每年遞增18%,高於廣東省,14%和12%的國家的增長速度,國家經濟是最快的增長最有錢的人的生活地區。 x0dx0ax0dx0a該地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毗鄰香港,澳門,東南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樣的地理條件的地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勞動力豐富,地價成本低的優點,最接近產業的擴散,香港,澳門,香港和澳門的貿易渠道再出口了大量的出口商品,參與廣泛的國際分工。 x0dx0ax0dx0a外商投資的熱點。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海外華人,港澳同胞,海外華人有一個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親密的關系。優惠政策的改革和開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並促進該地區的發展。從1979年到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國的16%,包括港澳的資金佔77%。國家的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濟的方式,以及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一組現代中外合資企業的創始人引進的外資進入,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來源區。 x0dx0ax0dx0a中國輕工產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形成的輕,重化工業較為發達,更多的行業類別,強大的產品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產品,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鍾表,自行車,各種日用品等輕工業在全國頂部。特別是電子行業的產值佔全國的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的電子工業基地。 x0dx0ax0dx0a然而,雖然珠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盲征地農田大大減少,從而導致在緊張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還有一種傾向,重視農業,農業的基礎地位是顯著減弱,此外,對生態環境的問題不能被忽略。因此,在珠三角未來的發展,可以利用的主權回歸的香港,澳門特別有利的條件,為進一步的工作,並協調與港澳在??產業,金融,交通,貿易,旅遊,和相得益彰。改造和完善現有的支柱產業,如家電,電子,紡織,醫葯,以及發展新的支柱產業,就必須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x0dx0a長江三角洲(上海 - 南京 - 杭州) x0dx0a上海作為經濟中心的長江三角洲,滬寧杭的主要系列的大,中型城市 x0dx0ax0dx0a地理位置,經濟腹地。該地區是位於中的沿海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海,東北地區,中國北方,中國南方甚至海外的交流,而且內河航運佔1/5星的國家的土地面積,省份和城市在長江流域,1/3的人口進行溝通,也可以與各省,直轄市,在西部區的鐵路連接,幾乎所有的經濟影響遍及全國。 x0dx0ax0dx0a排名的領先地位的工業和農業生產水平,是在強大的經濟在中國的經濟核心區的區域賬目的國家只有1%,佔全國人口的6%,但佔15%的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自然條件的區域豐滿,良好的農業基礎,另一方面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至50%; ,該地區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紡織,化工,電氣,電子,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食品,服裝加工和其他行業,許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占相當大的比重,此外,高科技的產業,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具有一定的基礎。 x0dx0ax0dx0a鄉鎮工業的快速發展。區,鄉,鎮,村和較低的工業產值占總數的約40%的相同類型的,大多數的縣和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超過1/2的整個行業,大部分市,縣在農村的農業和工業總產值,該行業的可見鄉鎮工業佔90%以上,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村產業化發展的同時,促進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完成各種大小城鎮的人口水平,使得它在中國的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x0dx0ax0dx0a但該地區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能源和原材料的缺乏。因此,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基礎上,大力治理太湖,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並改造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借來的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為契機,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如金融,保險,外貿,商業,到進一步澄清的地位和長江三角洲經濟核心的領導地位,調整工業結構,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
④ 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
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
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區內豐富的資源、便利的交通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沈陽的機械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和石油加工工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都是國家重工業的骨幹。
⑤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包括哪些地方
1、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是我國一個老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平方公里,人口約3500萬。
2、京津唐重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位於華北平原北部,瀕臨渤海,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逐漸取代了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提法。因此,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唐山來說是一次新的機遇。
3、滬寧杭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基地位於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區。范圍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蘇省南京以東,揚州以南,主要是蘇南地區,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寧紹地區。這一地區也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中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並在三大城市群中發展程度居於首位。
4、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同時是著名的僑鄉有利於吸引海外華人投資。
(5)中國工業縣有哪些擴展閱讀:
除四大傳統工業基地外,中國還有京津石、滬寧杭、珠三角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帶。
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一般經濟都比較發達,教育、科技人才集中,經過20年的發展,經濟上具有了相當的實力,傳統結構正面臨著根本性的轉變。這類地區選擇高新技術產業,是其結構轉變、增強效益的客觀需求。
我國目前有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於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 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形成一定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工業基地
⑥ 中國工業城市有哪些,求真實的答案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之一。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製造業等。
望採納
⑦ 中國的主要工業城市有哪些
中國的主要工業城市: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我國主要工業分布特點:
1.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基地;
2.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
3.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⑧ 全國工業城市主要有哪些分部在哪些地區各自注重什麼產業
我國主要的工業城市有首都北京以及北京附近的天津,大連,唐山以及東三省的沈陽,長春哈爾濱,和東部的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和南方的廣州,深圳,以及中部地區的重慶,成都等城市。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看到那種集體的工業發展,其實是對工業資源的一種浪費,而這種多元化齊頭並進的工業發展,才越來越適應當代社會,正如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說的是先富幫帶後富,最先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的那些城市已經富起來了,那麼就要實行自東部到西部深入的發展,以期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所以現在人們提起經濟發展,再也不說是什麼工業基地了,而是說到經濟帶和城市圈。因為經濟發展,最終要追求的還是平衡,我想這才是先富幫帶後富的真諦。
⑨ 中國有哪些工業基地
中國六大工業區
——東北區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華北區
華北區以燃料動力、鋼鐵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原有的沿海津、京、唐工業區得到了加強和合理發展,成為綜合性工業區。在豐富的原料產區和內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和工業中心,主要有太行山麓以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輕紡、燃料動力工業區,以太原、榆次為中心的晉中重工業區,以包頭、呼和浩特為中心的鋼鐵、畜產品加工工業區等等,從而使整個工業區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華東區
是中國基礎雄厚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機電、輕紡、化工在全國更有重要地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中國原有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加工工業區,機械、化工、輕紡工業居全國之冠。解放後,加強和建設了以淮南、合肥、馬鞍山為中心的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工業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輕紡、機械工業區,以濟南、淄博為中心的冶金、石油、化工、輕紡、機械工業區,以徐州、淮北、棗庄為中心的燃料動力工業區。工業區位同樣由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贛、閩、浙三省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中南區
中南區以京廣鐵路線為主幹。是解放後重點建設的地區之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紡織、製糖工業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部和北部,工業區以武大(武漢—大冶鋼鐵、機械工業區)為基點,沿京廣線向南、北和西部推進。南部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中冶金、機械、化工工業區,北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焦作、安陽、開封等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西部以水電、汽車、有色冶金為主的鄂西、湘西工業區。在南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綜合性工業區為基地,向粵北(韶關為中心)、向桂中(柳州、南寧為中心)不斷發展。
——西南區
西南區是中國新興工業區之一,戰略後方的重要工業基地,冶金、機械、化工、燃料動力已具相當規模。本區工業在全國支持下,以重慶工業區為基點,逐步向西部和南部發展,建立了以成都為中心的機械工業為主、輕重工業結合的工業區,以自貢、內江、瀘州等為中心的川中天然氣化工、鹽業化工、製糖工業區,以渡口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貴陽為中心的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區,以及其它許多新的工業城市。
——西北區
以蘭州、西安為基點,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棉毛紡織等部門,兩地成為西北最大的兩個工業區。在作為省(區)中心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地,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了工礦業生產,形成了許多工業中心。在黃河流域的劉家峽、青鋼峽、鹽鍋峽、八盤峽等修建了水電站,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以高技術產業為龍頭,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高技術輕紡、生物工程等六大高技術產業為主的產業群建設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家用電器、精細化工、紡織化纖、玻璃建材、冶金機械、電子、包裝、印刷、醫葯、食品飲料等一批支柱行業,是廣東省輕工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
⑩ 中國的主要工業城市有哪些
西南地區包含重慶、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6個省市
西南地區在全國前200強城市中占據18個位次,其中包括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5個城市,四川省6個城市,貴州省3個城市,雲南省2個城市和海南省1個城市。
西南地區增長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六盤水、柳州、玉林、遵義和德陽市,其中廣西和貴州各有兩個城市。後五名的城市分別為瀘州、海口、桂林、昆明和玉溪市,雲南僅入圍的兩個城市排列末位。
西南地區規模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重慶、成都、昆明、南寧和貴陽市,全部為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後五名的城市分別為遵義、玉林、德陽、北海和六盤水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分別有兩個城市。
西南地區效率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玉溪、成都、柳州、昆明和桂林市,其中廣西和雲南各有兩個城市。後五名的城市分別為重慶、六盤水、樂山、瀘州和玉林市,其中有兩個城市來自四川省。
西南地區效率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成都、玉溪、海口、綿陽和桂林市,其中成都、海口和桂林市屬於旅遊城市,綿陽屬於新興電子工業城市。後五名的城市分別為柳州、攀枝花、遵義、六盤水和貴陽市,均為老重工業城市。
西南地區結構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成都、重慶、昆明、南寧和貴陽市,全部為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後五名的城市分別為北海、德陽、瀘州、六盤水和樂山市,其中有三個城市來自四川省。
西南地區結構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成都、柳州、昆明、貴陽和桂林市,其中有三個省會城市。後五名的城市分別為綿陽、玉溪、六盤水、瀘州和樂山市,其中有三個城市來自四川省。
西南地區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
分別是
成都、重慶、昆明、南寧和海口市
,全部為省會或直轄市。
後五名
的城市分別為
北海、德陽、瀘州、樂山和六盤水市
,其中有三個城市來自四川省。
·從綜合競爭力指數和等級來看,16個城市可分為四檔。
順次為
成都、重慶、昆明、南寧;
海口、柳州、貴陽、桂林、玉溪、綿陽;
攀枝花、玉林、遵義、北海;
德陽、瀘州、樂山和六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