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區域內的循環經濟模式是什麼
丹麥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圖6.5)的建設和發展上。這種模式可稱之為企業之間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其要義是把不同的工廠聯結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得一家工廠的廢氣、廢熱、廢水、廢渣等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這種工業體系被稱之為「工業共生體系」。在這個體系內,各種企業按照生態學中動植物的共生原理建立了一種和諧復雜的互惠互利合作關系,各企業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生產中的原料或者替代部分原料。
圖6.5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
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中的四個核心企業是:火電廠、煉油廠、制葯廠和石膏板生產廠。企業之間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生產中的原料或部分替代原材料,這不僅減少了廢物產生量和處理的費用,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處於良性循環之中。
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示意圖如圖6.6所示。燃煤火電廠位於這個工業生態系統的中心,對熱能進行了多級使用,對副產品和廢物進行了綜合利用。火電廠向煉油廠和制葯廠供應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使煉油廠和制葯廠獲得了生產所需的熱能;通過地下管道向卡倫堡全鎮居民供熱,由此關閉了鎮上3500座燃燒油渣的爐子,減少了大量的煙塵排放;將除塵脫硫的副產品工業石膏,全部供應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產廠做原料。同時,還將粉煤灰出售供造路和生產水泥之用。煉油廠和制葯廠也進行了綜合利用。煉油廠產生的火焰氣通過管道供石膏廠用於石膏板生產的乾燥,減少了火焰氣的排空。煉油廠的脫硫氣則供給火電廠燃燒。制葯廠是世界有名的葯廠,其原料是農產品,殘渣經熱處理殺死微生物後,向附近1000家農戶銷售進一步使用。卡倫堡生態工業園還進行了水資源的循環使用,煉油廠的廢水經過生物凈化處理,通過管道每年向火電廠輸送70×104m3的冷卻水,整個工業園區每年減少了25%的需水量。
圖6.6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示意圖
註:據J. R. Ehrenleld 1997。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已成為世界上最為經典的生態工業園區,園區內各企業之間通過利用彼此的余熱、凈化後的廢水廢氣以及硫、硫化鈣等副產品作為原材料等,不僅減少了廢物產生量和處理的費用,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經濟發展、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的良好局面。
美國可持續發展理事會也專門成立了生態工業園區特別工作組,並建立了示範點,目前世界上有幾十個生態工業園區在規劃或建設中,多數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奧地利、瑞典、愛爾蘭、荷蘭、法國、英國、義大利、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等國家也都在積極建設生態工業園區。
㈡ 卡倫工業園區有國企單位嗎
卡倫工業園區沒有國企單位。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卡倫工業園區的吉林省恆臻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和長春市徜徉服裝商貿有限公司都不是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