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深州工業產值多少

深州工業產值多少

發布時間:2023-02-24 16:49:00

㈠ 冀州和深州哪個經濟好

冀州和深州對比經濟的話,深州的經濟會比較好,因為從地區生產總值上面來看的話,在2020年的時候,冀州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11億元,而深州在2020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是159.3億元。

㈡ 深州的地理環境

深州是傳統的農業大市,是國家優質糧食、棉花、花生、果品生產基地。
2010年,深州市全市130萬畝耕地,其中糧食麵積60萬畝,果品面積40萬畝,花生、棉花、速生豐產林各10萬畝,具有27萬噸小麥、33萬噸玉米、80萬噸果品、6萬噸花生、3萬噸棉花、450萬立方米木材的生產能力。養殖業以蛋雞為主,高峰期存欄1200萬只,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年產鮮蛋7.7萬噸。生豬年出欄71萬頭,年產肉類5萬噸。奶牛存欄4600頭,年產鮮奶2萬噸。2010年,農業實現產值50億元。
2013年,深州市成功創建「噸糧市」,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新增林地面積3.5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1.5%,在衡水市率先實現「一人一畝林」目標;新增衡水市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新增專業合作社408家;全年注冊家庭農場198家;新培育3000畝以上土地流轉典型3個,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4.4萬畝,占家庭承包總面積的28.9%;石津灌渠改造工程順利推進,南水北調深饒段配套拆遷工作圓滿完成。投資9200萬元,改造末級渠1.2萬米,鋪設低壓防滲管道27萬米,維修機井40眼,鋪設輸電線路260千米,新增變壓器1100台。投資2億元,完成90個重點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務,高標准打造高速、國道沿線一批精品示範工程;硬化街道66千米,粉刷牆面63萬平方米,清理柴草、垃圾120萬方,拆除殘垣斷壁4300處。
深州市先後被列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縣)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國家商品糧基地市(縣) 」、「國家經濟林之鄉」、「國家蜜桃生產基地縣」、「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以及「河北花生之鄉」。 深州工業企業有機械加工、化工顏料、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服裝製造、生物化工等8大骨幹行業,有60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57種產品獲部優、省優稱號。並有一批「三資」企業建成投產。截止2011年3月,全市共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135家,從業人員6萬人,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化學工業、機械製造為特色的工業格局。其中,汽車配件和金屬絲網已升級為省級產業集群。市區工業城被確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176億元。
2013年,深州市全年續建、新建、技改項目106個。其中,列入省重點項目4個、衡水市重點項目4個,總投資140億元,已全部開工建設。陽煤乙二醇項目9月份進場施工,已完成投資17億元,正在緊張建設;瑞豐公司吉瑞精密鑄造項目已經試生產;顧家家居先期啟動項目投產達效,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恆聚祥太陽能發電、霍煤鋁合金模板、萬澤橡塑、凱普達機械配件等一大批項目落戶深州。化學工業區,編制完成路網等專項規劃,污水處理廠、道路等基礎設施正在抓緊建設。經濟開發區、化學工業區流轉土地近7000畝。2013年,全市工業企業實現稅金4.2億元,比2012年增長16.6%;納稅超百萬元企業40家,超千萬元企業達到7家。 農副產品加工業 截止2011年3月,深州市擁有加工企業191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5家(東方希望集團、山東魯花集團、山東魯王集團、河北五得利集團、深州東方綠樹食品公司),省級4家,市級51家。具備了140萬噸小麥、60萬噸玉米、20萬噸花生、10萬噸水果和10萬立方米高密度地板基材的加工能力。其中,蘋果脆片、水果罐頭暢銷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2008、2009年,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機械製造業 機械製造業,是深州的傳統行業,截止2011年3月,深州市有加工企業150家,龍頭企業為瑞豐動力有限公司,具備30萬台套缸體、缸蓋、200萬套方向機、50萬台套剎車制動總成、30萬套活塞、120萬套柱塞的生產能力,供應一汽、二汽、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江鈴汽車、浙江吉奧、江淮汽車、廣西玉柴、山東濰柴、成都發動機等汽車企業和發動機廠家。 化學工業 截止2011年3月,深州市主要有煤化工、鹽化工、生物化工和醫葯化工。煤化工,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企業——山西陽煤集團建有25萬噸醇氨生產企業;鹽化工,過硫酸鹽系列產品應用於電子產業、環保事業、航天工業等市場領域;生物化工,擁有亞洲最大的桿菌肽鋅生產基地;醫葯化工,建有亞洲最大的撲熱息痛原粉生產基地。 深州市充分利用果園生態資源和深州蜜桃文化,發展觀光旅遊業,2010年接待遊客達到20餘萬人次。
2008年-2011年,深州蜜桃觀光園相繼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河北省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5.5億元。
2013年,深州市存款余額139.6億元,比2012年增長17%;貸款余額61.6億元,比2012年增長20%,存貸比44.1%。新增商業攤點806家。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3.1%。

㈢ 護駕遲鎮的介紹

護駕遲鎮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轄29個行政村,人口2.5萬人,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8.2萬畝,是一個農業經濟強鎮。2006年該鎮糧食總產36233噸,棉花總產2554噸,人均純收入3890元,工農業總產值42781萬元。

㈣ 誰有深州市區的地圖啊

深州
深州特色
深州資源豐富。被列為全國優質棉、糧食、花生和蜜桃生產基地,黃淮海平原開發試驗區。深州蜜桃馳名中外,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有桃園5萬多畝,年產150萬公斤,遠銷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深州工業企業有機械加工、化工顏料、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服裝製造、生物化工等8大骨幹行業,有60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57種產品獲部優、省優稱號。並有一批「三資」企業建成投產。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和地熱資源,現已探明深州市城區周圍450平方公里范圍內,地熱儲量近幾年來300億立方。
深州投資環境十分優越。石德鐵路橫穿東西,京九鐵路縱貫南北,設有深州站。石黃高速公路已建設完工(石家莊到黃驊),307國道(銀川到歧口),保(保定)衡(衡水)、肅(肅寧)衡(衡水)等干線公路在此交匯。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與國內、國際聯網。近年來,深州城市和市場建設,建成了縱九橫五、十四條主要街道和深州溫泉大廈、深州中學、職教中心、工業城開發區、市委市政府辦公樓、貿易城等一批重點建築,搭起中等城市的框架。規模大、規格高、功能齊全的深州貿易城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新建市場之一。貿易城生產資料市場成為華北之最。深州武術享譽全國,是形意拳的發源地。至今已成功辦了兩屆深州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
深州市舊稱深州,上古為冀州大陸之域。春秋時為晉地。戰國屬趙。秦屬鉅鹿郡。漢為下博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五九六年),於安平置深州,以城西故深池得名。爾後迭經廢置,州城屢遷。唐徙州治於陸澤今深縣舊州村),宋移深州治於靜安(今深縣賈城西東)。明永樂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州城被洪水淹沒,遂遷城於吳庄,即今深縣城。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武強、饒陽、安平三縣。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廢州為縣,屬直隸保定道,後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深縣為冀中行署在深縣創建河北抗戰學院。一九三九年深縣被日軍侵佔。為便於抗日游擊戰爭,於一九四O年一月,以滄石公路為界,分為深北、深南兩縣。一九四五年屬衡水專區。一九五二年改屬石家莊專區。一九五八年安平並入深縣。一九六0年饒陽、武強又並入深縣。一九六一年饒陽、安平劃出,一九六二年武強劃出,深縣恢復原制,復衡水專區。
深州蜜桃為本地名貴特產,迄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栽培歷史。它以個大列為桃中之魁,平均每個半斤左右,最大者一斤二兩,素有貢桃之稱。色澤絢美,香甜如蜜,獨具一家,盛名中外。除供應本地和國宴之用,還遠銷港澳、南洋諸島。另外,所產「天津鴨梨」和「黃韭」也遠近馳名。
深州是形意拳的發源地,每年都在此舉辦武術交流會。城區還有清光緒年間興建的「深州義倉」,至今遺跡保存完好。
全市有中學一百二十三所,小學四百四十八所,教師四千餘人,在校學生近九萬。有縣醫院一所,分院八所,縣防疫站和婦幼保健站各一所,公社衛生院二十七所,大隊保分健站四百六十五個。
在深州市城內文化館,有唐儀鳳四年「馬君起造像碑」,碑有石室,石像居其中,「天皇供養,天後供養」八字並列在其前眉,而記文在其右壁,書面精絕,有一定的書法和考古價值,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深州市人們網路上的交流平台就是深州吧,深州吧已經成為深州網民的網上交流平台。
在深州市人們平時的休閑娛樂的地方就是休閑廣場。
深州地理
深州市位於衡水地區西部。原為深縣北鄰饒陽、安平,南連衡水、冀縣。東與武強、武邑接壤,西與石家莊地區束鹿縣交界。南北長五十三公里,東西闊三十九公里,面積約一千二百四十四平方公里。全縣轄一個鎮,三十四個公社,四百六十九個大隊,四百八十五個居民村,人口四十八萬,多為漢族。縣政府駐深縣城關鎮,西距河北省會石家莊九十公里。
深州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屬東亞溫帶工業區,總面積1244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549個自然村,總人口57.2萬人。北距北京、天津約為250公里,東距黃驊港約16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約90公里。深州市轄9個鎮、8個鄉:唐奉鎮、深州鎮、辰時鎮、榆科鎮、魏橋鎮、大堤鎮、前磨頭鎮、王家井鎮、護駕遲鎮、兵曹鄉、穆村鄉、東安庄鄉、北溪村鄉、大馮營鄉、喬屯鄉、太古庄鄉、大屯鄉。
深州市地處黑龍港流域滹沱河故道,為沖積平原。西北部略高海拔二十九米,東南部略低,海拔二十米,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無大河,僅有天平溝、龍治河、小西河、朱家河等時令性河流,為深縣排澇主要工程。建國後又興修了石津總乾渠,以及所屬的十六條乾渠,打機井4473眼,為解除旱、澇、鹼三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深州市位於北溫帶季季風氣候區,屬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2.6攝式度,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為零下4.1攝式度,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6.8攝式度,全年大於或等於0攝式度的積溫為4863攝式度。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百分之八十集中在六至八月份。年日照2563小時,光照充足,適於農作物生長。但因四季降水不均,易旱、澇和乾熱風危害。
深州市屬於潮土地帶,為洪積沖積黃土。西部、西北部為潮土;東北部和中部為輕中度鹽清化潮土;東部和東南部為粘質鹽漬化潮土;東魏家橋公社、白宋庄公社為重度鹽漬化潮土。
經濟以農為主。總耕地一百二十八萬九千一百九十七畝,水澆地佔三分之二。耕作制為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是糧棉油集中產區。盛產小麥,玉米為主要雜糧。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花生。建國後,已由單一的農業逐步發展為農、林牧、副、漁等多種經濟。全縣有果林45400畝,年產鴨梨900萬斤,蘋果223萬斤,深州蜜桃122萬斤。畜禽飼養比較普遍,深縣五花頭豬以品種優良而著名。
解放前,深州市基本上沒有工業。建國後,工業展很快。現有機械製造、農機修配、化肥、木器、橡膠、食品、印刷、糧棉油加工等企業三十五個,年產值5193萬元。近年來,還發現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已投入開采。
深州市地處交通要道。石德鐵路從縣境南部通過。前磨頭至安平、饒陽的地方鐵路與之連接。另有滄州至石家莊、肅寧至衡水、保定至衡水、深縣至饒陽等主要公路縱橫全縣,南通衡水,北至京津,東低滄州,西達石家莊,均通行長途汽車。
深州歷史沿革
深州始置於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據《元和郡縣志》載:「以州西故深城為名。」又據明《探州八景記》曰:「隋始置深州,取州西故深池為名,」後幾經廢置。明永樂十年徙州治於今政府所在地,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民國二年降深州為深縣。1994年7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深縣設深州市。
深州市轄4個鎮、13個鄉,469個行政村:深州鎮、大堤鎮、王家井鎮、前磨頭鎮、唐奉鄉、兵曹鄉、辰時鄉、北溪村鄉、穆村鄉、大馮營鄉、東安庄鄉、榆科鄉、東魏家橋鄉、護駕遲鄉、太古庄鄉、喬家屯鄉、大屯鄉
2000年,深州市轄7個鎮、1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56855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唐奉鎮 39332 深州鎮 76718 榆科鎮 28003 魏橋鎮 30057 大堤鎮 24582 前磨頭鎮 25021 王家井鎮 37634 兵曹鄉 32903 穆村鄉 28602 東安庄鄉 40196 辰時鄉 41151 北溪村鄉 33405 大馮營鄉 32895 護駕遲鄉 24540 喬屯鄉 22706 太古庄鄉 23594 大屯鄉 27219
2002年底,深州市面積1256平方千米,人口56.37萬。轄9個鎮、8個鄉,469個村委會。市政府駐深州鎮長江西路120號。
深州鎮 鎮政府駐長江西路140號。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6.89萬。轄28個村委會:西街關、南街關、北街關、東街關、北官莊、南官莊、東郎里、西郎里、中郎里、大榆林、張辛庄、大邢庄、杜家莊、良知台、禮門寺、北安庄、小曹庄、北四王、西王辛庄、東王辛庄、中王辛庄、北豆腐營、東穆家左、西穆家左。
前磨頭鎮 鎮政府駐前磨頭村。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2.71萬。轄27個村委會:前磨頭、後磨頭、魯斜庄、閻斜庄、後斜庄、南馬庄、貢家台、北花盆、南花盆、魏家莊、呂家台、虎頭王、祝家斜庄、東王家莊、後王家莊、大王斜庄、許劉、解家、尹家、東石、西石、單家、韓家、駱家、白家、桃園、孟庄。
王家井鎮 鎮政府駐王家井村。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3.70萬。轄34個村委會:王家井、東高家、東蒿科、西蒿科、金家營、徐家莊、任家莊、張家莊、孟家莊、楊家莊、北家莊、郝家莊、二官莊、吳山莊、大染庄、河辛庄、馬欄井、西李秋、東李秋、王章市、竇王莊、徐家灣、小李家莊、大李家莊、西李家莊、南郭家莊、靳家、大徐、侯家、周家、羊窩、垣里、許家。
唐奉鎮 鎮政府駐唐奉村。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4.02萬。轄29個村委會:唐奉、王村、沙窪、黃疃、莊子、北大疃、西大疃、南大疃、西蒲疃、東蒲疃、段家左、宋家營、馮家營、寇辛庄、趙八庄、北河柳、南河柳、劉官屯、張官屯、陳官屯、丁官屯、程官屯、柴官屯、尤禪院、七弓張、里邊營、趙禪院、小馬庄、刁馬庄。
榆科鎮 鎮政府駐榆科村。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2.78萬。轄28個村委會:榆科、下博、趁村、郝庄、郭家、陳家、趙村、盤里、西四王、東四王、劉家園、北榆林、南榆林、東景萌、安駕庄、東辛庄、清河坊、高士庄、南杜庄、北杜庄、河堤口、杜郭庄、東杏園、張劉郭庄、北張家莊、大寺郭庄、高台王莊、大寺李家莊。
魏家橋鎮 鎮政府駐東魏家橋村。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02萬。轄27個村委會:東魏家橋、西魏家橋、中魏家橋、北趙家莊、河欄井、李康莊、馮康莊、劉康莊、潘家莊、梁家莊、曹家莊、牛家莊、南小營、馬家灣、解放營、閻家頭、劉家頭、常家頭、白宋庄、尚王莊、馬家廟、焦村、焦庄、唐家、孟家。
辰時鎮 鎮政府駐辰時村。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4.19萬。轄28個村委會:辰時、耿村、辛村、北章、窨子、北史、南史、楊園、柏樹、得朝、北午、郗家池、崔家莊、溫家莊、潤家莊、高家莊、封家莊、田家莊、周龍華、西開府、東開府、南周堡、西周堡、東周堡、北杏園、北小營、西黃龍、東黃龍。
大堤鎮 鎮政府駐大堤上村。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43萬。轄35個村委會:大堤上、南堤上、西堤上、大康莊、東李窩、西李窩、南邵庄、北邵庄、孫家莊、前抬頭、後抬頭、趙馬頭、李家莊、園西頭、西鄭庄、馬家口、賈城西、祖城西、程城西、閻城西、五龍塘、後馬頭、豆腐營、後康莊、西董家莊、西張家莊、張家馬頭、李家馬頭、趙家、城東、英武、邢家、何庄、淺庄、耿庄。
護駕遲鎮 鎮政府駐護駕遲村。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2.47萬。轄29個村委會:護駕遲、孟家角、三龍堂、南黃龍、何家莊、董家莊、田家角、劉家角、李家角、東王莊、西王莊、王洛寺、蓮花池、起鳳庄、楊村、高庄、後營、前營、洛泊、留馬、孫家、東杜家莊、西杜家莊、東張家莊、南張家莊、西安家莊、東安家莊、東北黃龍一、西北黃龍二。
兵曹鄉 鄉政府駐兵曹村。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3.24萬。轄19個村委會:兵曹、雙井、西午、東午、北斗、邵甫、大賈、史賈、普樂、寺頭、李庄、張村、尚村、師尹、喬劉辛庄、馬官屯、婆娑營、郝劉庄、郭家莊。
穆村鄉 鄉政府駐穆村村。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2.91萬。轄16個村委會:穆村、王莊、南口、北口、店上、西魏、石象、大召、馬庄、程家莊、魏家林、庄火頭、北小召、南小召、西八弓、東八弓。
東安庄鄉 鄉政府駐東安庄。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轄27個村委會:東安庄一、東安庄二、西安庄一、西安庄二、西安庄三、西安庄四、西安庄五、大寺家莊、小寺家莊、西陽台、東陽台、石槽魏、清輝頭、西辛庄、白家莊、槐家窪、西康莊、小康莊、吳家莊、徐家佐、北景萌、西景萌、大魏、小魏、棗科、柳庄、西庄。
北溪村鄉 鄉政府駐北溪村。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3.34萬。轄19個村委會:北溪、南溪、南謝、大謝、賀謝、東綠、中綠、西綠、大流、商村、馮飄、院頭、張丘、西唐旺、西留曹、東留曹、東沿灣、東凌消、西凌消。
太古庄鄉 鄉政府駐高古庄村。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2.30萬。轄25個村委會:高古庄、太古庄、秦家莊、南辛庄、支李庄、張騫寺、趙王莊、西馬庄、東馬庄、北馬庄、馬家莊、盧家莊、高趙圈、北梨園、南梨園、鳳凰池、前孫家、劉家沙窪、謝家沙窪、東鄭家莊。
大馮營鄉 鄉政府駐大馮營村。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3.29萬。轄32個村委會:大馮營、小馮營、北王莊、徐祥口、賈家莊、大王莊、西固顯、東固顯、大固顯、劉家莊、張司馬、西河北、長官莊、大田莊、葉家莊、東河頭、柳家莊、傅家莊、范家莊、野吳寨、張西河頭、王西河頭、董西河頭、北西河頭、西王家莊、東張家莊、西牛、東牛、西李、中李、東李、韓庄、張庄。
大屯鄉 鄉政府駐大屯村。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2.74萬。轄22個村委會:大屯、後屯、琅窩、駱村、祁劉、潘家、孤城、北土路口、南護駕庄、北護駕庄、北尚家莊、北麥窪、南麥窪、西南高、張家屯、耿家莊、趙家屯、陳家口、種家灣、辛興庄、半壁店、丁家庵。
喬屯鄉 鄉政府駐後康王城村。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2.45萬。轄44個村委會:後康王城、前康王城、東李家莊、高家鹽廠、劉家崔氏、東彭家莊、西彭家莊、孫王鹽廠、王回龍廟、高回龍廟、張回龍廟、於回龍廟、陳二庄、趙家莊、西崔氏、中崔氏、西大章、東大章、喬家寺、張家屯、南網頭、北網頭、高家鋪、東大屯、郭家屯、林家鋪、王家鋪、趙家嶺、高家寺、西呂邑、大呂邑、趙家鋪、前王林、後王林、王虎庄、喬家屯、錢屯、蔣屯、杜屯、大孫、前孫、閻家、蔡園、李官。

㈤ 大屯鄉的概況

深州市大屯鄉位於深州市西南部,東靠桃城區,南連冀州市,西接辛集市,北與王家井鎮接壤。總面積80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總人口2.7萬人,耕地面積8.7萬畝。
大屯鄉位於深州市城西南30公里處。東鄰桃城區趙圈鎮,西與辛集馬庄鄉接壤,南連冀州市,北同王家井鎮毗鄰。為四縣(市)交界之處,轄22個行政村,擁有人口2.6萬,耕地面積8.7萬畝,總面積為80平方公里。2008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88566萬元,稅收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鄉,大屯鄉的辣椒、油料、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了1.3萬畝,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了1.1萬畝;我鄉也特別注重養殖業的發展,鼓勵廣大養殖戶增加投入,擴大養殖力度,已形成了以耿庄、張屯、半店、潘村等村為重點的養殖圈,生豬存欄數4500頭,蛋雞存欄量21萬只。
林果業是大屯鄉的傳統優勢產業,林木覆蓋率達31%,居衡水市前列。後屯村自50年代起就是中央、省、地樹立的建設新農村實現大地園林化的先進典型。1975年、1978年,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陳永貴等到後屯前後兩次觀察。國際友人阿爾巴尼亞、坦尚尼亞、丹麥、美國等前來學習先進經驗。聯合國糧農組織遙感土壤專家到後屯進行土地資源調查。1977年3月,後屯大隊黨支部書記姚福恆出席全國林業先進單位表彰大會。2001年被河北省林業局命名為「河北省用材林種苗地基地」。
大屯鄉工業比較發達,囊括了工藝品製造、食品加工、橡膠膠木和橡膠砂輪等行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東方集團」下設輕工、食品、包裝、印刷四個公司,該企業1998年獲自營出口權,佔地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其主導產品為玻璃內畫工藝品和純天然蘋果脆片。2001年東方公司新成立的東方食品公司,利用本地豐富的水果資源,與國內知名大學和食品科研機構聯合開發蘋果深加工生產項目,他們生產的「純天然蘋果脆片」填補了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另外,大屯鄉依託本地產業優勢,成立了以北土路機械配件、祁劉橡膠砂輪、大屯磨具磨料、丁安絲網電鍍、南護膠木五個工業服務中心。08年以來,擴建和新建項目5個,總投資3100萬元,分別是:①投資500萬元的深州市雙嘉有限公司的橡膠砂輪生產項目,該項目於08年5月8日正式開工投產;②深州市南護膠木附件廠投資1000萬元新建太陽能發電極板項目,佔地20畝,現廠區和辦公樓已基本完工,;③投資600萬元的深州市陶瓷砂輪廠的陶瓷砂輪生產項目,佔地11畝,現已生產;④南護機床橡膠配件廠投資500萬元的擴建項目,正在建設中;⑤南護精密機床附件廠投資500萬元的擴建項目,正在建設中。

㈥ 縣級城市有哪些

問題一:中國的縣級市有哪些? 河北省
縣級市:
河北省辛集市 河北省藁城市 河北省晉州市 河北省新樂市
河北省鹿泉市 河北省遵化市 河北省豐南市 河北省遷安市
河北省武安市 河北省南宮市 河北省沙河市 河北省涿州市
河北省定州市 河北省安國市 河北省高碑店市 河北省泊頭市
河北省任丘市 河北省黃驊市 河北省河間市 河北省霸州市
河北省三河市 河北省冀州市 河北省深州市
山西省
縣級市:
山西省古交市 山西省潞城市 山西省高平市 山西省忻州市
山西省原平市 山西省孝義市 山西省離石市 山西省汾陽市
山西省榆次市 山西省介休市 山西省臨汾市 山西省侯馬市
山西省霍州市 山西省運城市 山西省永濟市 山西省河津市
內蒙
縣級市:
內蒙霍林郭勒市 內蒙海拉爾市 內蒙滿洲里市 內蒙扎蘭屯市
內蒙牙克石市 內蒙根河市 內蒙額爾古納市 內蒙烏蘭浩特市
內蒙二連浩特市 內蒙錫林浩特市 內蒙集寧市 內蒙豐鎮市
內蒙東勝市 內蒙臨河市
遼寧省
縣級市:
遼寧省新民市 遼寧省瓦房店市 遼寧省普蘭店市 遼寧省庄河市
遼寧省海城市 遼寧省東港市 遼寧省鳳城市 遼寧省凌海市
遼寧省北寧市 遼寧省蓋州市 遼寧省大石橋市 遼寧省燈塔市
遼寧省鐵法市 遼寧省開原市 遼寧省北票市 遼寧省凌源市
遼寧省興城市
吉林省
縣級市:
吉林省九台市 吉林省榆樹市 吉林省德惠市 吉林省蛟河市
吉林省樺甸市 吉林省舒蘭市 吉林省磐石市 吉林省公主嶺市
吉林省雙遼市 吉林省梅河口市 吉林省集安市 吉林省臨江市
吉林省洮南市 吉林省大安市 吉林省延吉市 吉林省圖們市
吉林省敦化市 吉林省琿春市 吉林省龍井市 吉林省和龍市
黑龍江省
縣級市:
黑龍江省阿城市 黑龍江省雙城市 黑龍江省尚志市 黑龍江省五常市
黑龍江省訥河市 黑龍江省虎林市 黑龍江省密山市 黑龍江省鐵力市
黑龍江省同江市 黑龍江省富錦市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 黑龍江省海林市
黑龍江省寧安市 黑龍江省穆棱市 黑龍江省北安市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
黑龍江省綏化市 黑龍江省安達市 黑龍江省肇東市 黑龍江省海倫市
江蘇省
縣級市:
江蘇省江陰市 江蘇省宜興市 江蘇省錫山市 江蘇省新沂市
江蘇省邳州市 江蘇省溧陽市 江蘇省金壇市 江蘇省武進市
江蘇省常熟市 江蘇省張家港市 江蘇省崑山市 江蘇省吳江市
江蘇省太倉市 江蘇省吳縣市 江蘇省啟東市 江蘇省如皋市
江蘇省通州市 江蘇省海門市 江蘇省淮安市 江蘇省東台市
江蘇省大豐市 江蘇省儀征市 江蘇省高郵市 江蘇省江都市
江蘇省丹陽市 江蘇省揚中市 江蘇省句容市 江蘇省興化市
江蘇省靖江市 江蘇省泰興市 江蘇省姜堰市
浙江省
縣級市:
浙江省蕭山市 浙江省建德市 浙江省富陽市 浙江省餘杭市
浙江省臨安市 浙江省餘姚市 浙江省慈溪市 浙江省奉化市
浙江省瑞安市 浙江省樂清市 浙江省海寧市 浙江省平湖市
浙江省桐鄉市 浙江省諸暨市 浙江省上虞市 浙江省嵊州市
浙江省蘭溪市 浙江省義烏市 浙江省東陽市 浙江省永康市
浙江省江山市 浙江省溫嶺市 浙江省臨海市 浙江省麗水市
浙江省龍泉市
安徽省
縣級市:
安徽省桐城市 安徽省天長市 安徽省明光市 安徽省亳州市
安徽省界首市 安徽省宣州市 安徽省寧國市 安徽省貴池市
福建省
縣級市:
福建省福清市 福建省長樂市 福建省永安市 福建省石獅市
福建省晉江市 福建省南安市 福建省龍海市 福建省邵武市
福建省武夷山市 福建省建甌市 福建省建陽市 福建省漳平市
福建省寧德市 福建省福安市 福建省福鼎市
江西省
縣級市:
江西省樂平市 江西省瑞昌市 江西省貴溪市 江西省瑞金市
江西省南康市 江西......>>

問題二:山東省都有哪些縣級市? 山東省行政區劃(省會:濟南市)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
濟南市: 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 市南區 | 市北區 | 城陽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黃島區 | 嶗山區 | 膠南市 | 膠州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 即墨市
淄博市: 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庄市: 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庄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 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台市: 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 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 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 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 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 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 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 蘭山區 | 羅庄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 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俯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 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谷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 濱城區 | 鄒平縣 | 沾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 牡丹區 | 曹縣 |鄄城縣 | 單縣 | 東明縣|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成武縣

問題三:河北省的縣級市有哪些 原先是23個,但是最新資料是22個!唐山的豐南市改為豐南區了
(石家莊)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 新樂市、鹿泉市 (唐山)遵化市、遷安市(原豐南市改為豐南區)
(邯鄲)武安市
(邢台)南宮市、沙河市
(保定)涿州市、定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
(滄州)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
(廊坊)霸州市、三河市
(衡水)冀州市、深州市
希望我的回答回你有幫助

問題四:縣和縣級市有什麼區別 A 縣、縣級市之間的區別
縣級市屬於縣這一級,同時又是屬於中國城市的三類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有關規定確立了縣級市設立標准,現僅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的縣為例,來分析其特點。:
1、縣級市城市化進程較縣快,非農人口佔一定比例。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 *** 駐地所在鎮的城鎮人口不低於12萬人,其中具有非農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8萬人,全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人。
2、縣級市的經濟較縣發達。
設立縣級市要求全縣鄉鎮以上的工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15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不變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元。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城區有較好的城市能源設施、供水排水設施、交通設施、郵電通信設施、生態環境設施、防火設施等,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
可見,縣級市不同於縣,它跨入「市」的行列,屬於大城市之末,小城鎮和廣大農村之首。縣級市作為縣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的中心,上接大中城市,下聯小城鎮和廣大農村,起著緩解大中城市壓力,帶動、引導和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作用,因此,縣級市 *** 職能具有自己的特點,區別於縣 *** 職能。
第一、隸屬層次不同,存在職權差異。
縣 *** 由地級市 *** 或行署直管,而縣級市一般由省 *** 直管、地級市 *** 或行署代管。由於隸屬層次不一樣,縣級市 *** 職權較縣 *** 職權大些,往往擁有「副地級市」的審批權。省里給予縣級市明顯的優惠政策,如不少縣級市的城建維護費提高二到五個百分點,財政周轉金每年增撥100~200萬元以上。
第二、城市化進程不同,職能重點相互區別。
縣 *** 職能重點在鄉村,縣改市後城市化進程加快,縣級市 *** 職能須同時考慮城區、鄉村管理,注意協調城鄉關系,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城市建設,這是與縣 *** 職能重點區別之處。縣級市普遍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從城市規劃、城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等方面入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能管理,達到高標准城市建設。
第三、市與縣名稱不同,衡量 *** 效能的標准不一樣。
縣改市後,縣長改為市長,縣民改為市民,名稱變了,衡量 *** 工作效能的標准更高了。一是省、地級市 *** 對縣級市 *** 的要求比縣 *** 的要求更高,如「全國衛生城」的檢查,驗收縣級市的工作成果,而不驗收縣的工作成果。機構改革的試點也往往放在縣級市。這樣,縣級市的工作標准達到了一個新層次,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二是市民對市長形象要求比對縣長形象要求更高。形象反映了角色特徵,市長形象是市民對市長以完整的要求和標准衡量所得的總體印象和評價。縣改市後,市民開始以市的標准來衡量市長,同時也規范自己。市民關心國事、關心政事、關心城市建設的風氣日盛,對市長在思想觀念、廉政勤政、工作方法和藝術、舉止言談等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

問題五:江蘇省共有哪些縣(包括縣級市)? 南京市(溧水縣、高淳縣)
無錫市(江陰市、宜興市)
徐州市(睢寧縣、沛縣、豐縣、邳州市、新沂市)
常州市(金壇市、溧陽市)
蘇州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崑山市)
南通市(海安縣、如東縣、如皋市、海門市、啟東市)
連雲港市(東海縣、灌雲縣、贛榆縣、灌南縣)
淮安市(漣水縣、洪澤縣、金湖縣、盱眙縣)
鹽城市(建湖縣、響水縣、阜寧縣、射陽縣、濱海縣、東台市、大豐市)
揚州市(寶應縣、儀征市、高郵市)
鎮江市(丹陽市、句容市、揚中市)
泰州市(姜堰市、興化市、靖江市、泰興市)
宿遷市(泗陽縣、泗洪縣、沭陽縣)
其中崑山、泰興、沭陽現在是省管縣

問題六:全國有哪些縣(縣級市)人口超過一百萬? 沈亞洲 2009-05-02 03:24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
1 台北縣 2053 372
2 臨泉縣 1818 188
3 桃園縣 1221 180
4 沭陽縣 2299 171
5 霍邱縣 3774 163
6 仁壽縣 2606 156
7 安岳縣 2689 153
8 固始縣 2916 153
9 太和縣 1882 152
10 台中縣 2052 151
11 潁上縣 1859 150
12 開縣 3959 150
13 博白縣 3826 148
14 阜南縣 1929 146
15 三台縣 2661 146
16 監利縣 3508 145
17 曹縣 1969 141
18 中江縣 2201 141
19 無為縣 2449 139
20 利辛縣 1950 138
21 渦陽縣 2060 136
22 靈山縣 3550 135
23 波陽縣 4215 134
24 上蔡縣 1517 133
25 淮陽縣 1467 132
26 太康縣 1761 132
27 資中縣 1734 131
28 渠縣 2013 131
29 寧鄉縣 2906 130
30 睢寧縣 1769 129
31 銅山縣 2164 129
32 南部縣 2303 129
33 懷遠縣 2460 129
34 遵義縣 5089 129
35 蕭縣 1885 128
36 唐河縣 2497 128
37 壽縣 2986 128
38 新化縣 3635 128
39 鄲城縣 1490 127
40 雲陽縣 3634 127
41 彰化縣 1047 126
42 高雄縣 2793 126
43 平南縣 2989 126
44 達縣 2826 124
45 蒼南縣 1272 122
46 鎮雄縣 3786 122
47 富順縣 1603 121
48 滑縣 1784 121
49 電白縣 1855 121
50 揭東縣 850 120
51 沈丘縣 1082 120
52 廬江縣 2348 119
53 潮安縣 1232 118
54 沛縣 1576 118
55 濉溪縣 2431 118
56 五華縣 3226 118
57 蒼山縣 1800 117
58 蒙城縣 2060 117
59 泗陽縣 1362 116
60 邵東縣 1776 116
61 商水縣 1325 115
62 單縣 1702 115
63 宣漢縣 4266 114
64 鹿邑縣 1248 113
65 岳池縣 1457 113
66 安陽縣 1496 113
67 東海縣 2250 113
68 湘潭縣 2513 113
69 台南縣 2016 112
70 靈璧縣 2054 112
71 沂水縣 2435 112
72 衡陽縣 2502 112
73 如東縣 1895 111
74 盤縣 4056 111
75 農安縣 5415 111
76 豐縣 1450 110
77 夏邑縣 1470 110
78 莒縣 1952 110
79 隆回縣 2871 109
80 濮陽縣 1455 108
81 鄆城縣 1643 108
82 惠來縣 1207 107
83 濱海縣 1849 107
84 公......>>

問題七:江蘇的縣級城市有哪些 2005年轄:13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25個縣。
南京市 轄11個市轄區、2個縣
玄武區(蘭園街道) 鼓樓區(寧海路街道) 建鄴區(濱湖街道) 白下區(洪武路街道) 秦淮區(秦虹街道)
下關區(中山橋街道) 雨花台區(寧南街道) 浦口區(江浦街道) 棲霞區(堯化街道) 江寧區(東山街道)
六合區(雄州鎮)
溧水縣(永陽鎮) 高淳縣(淳溪鎮)
無錫市 轄6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崇安區 北塘區 南長區 錫山區(東亭鎮) 惠山區(堰橋鎮)
濱湖區
江陰市(澄江鎮) 宜興市(宜城鎮)
徐州市 轄5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雲龍區 鼓樓區 九里區 賈汪區(老礦街道) 泉山區
邳州市(運河鎮) 新沂市(新安鎮)
銅山縣(銅山鎮) 睢寧縣(睢城鎮) 沛 縣(沛城鎮) 豐 縣(鳳城鎮)
常州市 轄5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鍾樓區 天寧區 戚墅堰區 新北區(河海街道) 武進區(湖塘鎮)
金壇市(金城鎮) 溧陽市(溧城鎮)
蘇州市 轄6個市轄區,代管5個縣級市
金閶區 滄浪區 平江區 虎丘區 吳中區(長橋街道)
相城區(元和街道)
常熟市(虞山鎮) 張家港市(楊舍鎮) 太倉市(城廂鎮) 崑山市(玉山鎮) 吳江市(松陵鎮)
南通市 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崇川區 港閘區
如皋市(如城鎮) 通州市(金沙鎮) 海門市(海門鎮) 啟東市(匯龍鎮)
海安縣(海安鎮) 如東縣(掘港鎮)
連雲港市 轄3個市轄區、4個縣
新浦區 連雲區 海州區
東海縣(牛山鎮) 灌雲縣(伊山鎮) 贛榆縣(青口鎮) 灌南縣(新安鎮)
淮安市 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清河區 清浦區 楚州區(淮城鎮) 淮陰區(王營鎮)
漣水縣(漣城鎮) 洪澤縣(高良澗鎮) 金湖縣(黎城鎮) 盱眙縣(盱城鎮)
鹽城市 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亭湖區 鹽都區(潘 *** )
東台市(東台鎮) 大豐市(大中鎮)
建湖縣(建湖鎮) 響水縣(響水鎮) 阜寧縣(阜城鎮) 射陽縣(合德鎮) 濱海縣(東坎鎮)
揚州市 轄3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維揚區 廣陵區 邗江區
高郵市(高郵鎮) 江都市(仙女鎮) 儀征市(真州鎮)
寶應縣(安宜鎮)
鎮江市 轄3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
京口區 潤州區 丹徒區(谷陽鎮)
丹陽市(雲陽鎮) 揚中市(三茅鎮) 句容市
泰州市 轄2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
海陵區 高港區(口岸街道)
泰興市(泰興鎮) 姜堰市(姜堰鎮) 靖江市(靖城鎮) 興化市(昭陽鎮)
宿遷市 轄2個市轄區、3個縣
宿城區 宿豫區(順河鎮)
沭陽縣(沭城鎮) 泗陽縣(眾興鎮) 泗洪縣(青陽鎮)

問題八:中國共有多少個縣級市? 40分 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飢
33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83個地級市、1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
285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853個市轄區、370個縣級市、1461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2個特區、1個林區),
40906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個區公所、6923個街道、19410個鎮、13379個鄉、1095個民族鄉、96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
(省以下行政區劃單位統計不包括港澳台)

問題九:全國有多少'縣(含縣級市、區) 中國有34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845個市轄區,374個縣級市,1470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2個特區,1林區。
中國有23個省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晉) 遼寧省(遼) 吉林省(吉) 黑
中國有34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845個市轄區,374個縣級市,1470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2個特區,1林區。
中國有23個省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晉) 遼寧省(遼) 吉林省(吉) 黑龍江省(黑)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 安徽省(皖) 福建省(閩) 江西省(贛) 山東省(魯) 河南省(豫)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廣東省(粵) 海南省(瓊) 四川省(川、蜀) 貴州省(黔、貴) 雲南省(滇、雲) 陝西省(陝、秦) 甘肅省(甘、隴) 青海省(青) 台灣省(台)
4個直轄市
1、北京(京)2、天津(津)3、上海(滬)4、重慶(渝)
5個自治區:
新疆 *** 爾族自治區(新),省會為烏魯木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省會為(南寧);寧夏 *** 自治區(寧),省會為銀川;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省會是呼和浩特; *** 自治區(藏),省會是 *** 。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華 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東 北】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華 東】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中 南】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西 南】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 自治區
【西 北】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 *** 自治區 新疆 *** 爾自治區
【港澳台】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河北省(11個地級市、22個縣級市):
11個地級市: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台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22個縣級市: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新樂市、鹿泉市、遵化市、遷安市、武安市、南宮市、沙河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霸州市、三河市、冀州市、深州市。
內蒙古自治區(9個地級市、3個盟、11個縣級市):
9個地級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赤峰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
3個盟: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阿拉善盟
11個縣級市:霍林郭勒市、滿洲里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豐鎮市、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
遼寧省(14個地級市、17個縣級市):
14個地級市: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鐵嶺市、朝陽市、葫蘆島市。
17個縣級市:新民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庄河市、海城市、東港市、鳳城市、凌海市、北鎮市、大石橋市、蓋州市、燈塔市、調兵山市、開原市、凌源市、北票市、興城市
吉林省(8個地級市、1個州、20個縣級市):
8個地級市: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
1個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0個縣級市: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舒蘭市、樺甸市、蛟河市、磐石市、公主嶺市、雙遼市、梅河口市、集安......>>

㈦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比較分析

中國統計信息網 2006-11-17 10:10:19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產業布局日趨合理,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重化工業、支柱產業、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在全省工業中的作用增強,內源性經濟日漸增大,活躍了廣東工業發展。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情況

在推進工業化進程發展過程中,廣東省工業化進程與其他工業國或地區有著相同的共性,又有著明顯的個性。特別是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受相關政策影響相當明顯,如「抓大放小」、「建設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山區工業發展」等,對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0-2004年間,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以資產結構為例,按以下公式測算,輕重工業年結構變化率為2.50,經濟類型結構變化率為8.56,行業結構變化率為5.66,大中小型企業結構變化率為5.43。

q代表產業部門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a、b代表年份,n為年份間隔數,j代表部門。

一、重化工業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十五」期間,廣東工業政策適度向重化工業傾斜,加大了對重化工業的投資力度,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流向重化工業,使重化工業發展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逐步增大。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計為23840.02億元,為2000年的1.66 倍,年均增幅為13.5%;其中重工業資產總計14379.62億元,為2000年增長1.81倍,年均增幅為16.0%,高於全省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全省資本要素增量中,重工業增量佔67.9%。輕重工業資產的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44.7:55.3調整為2004年的39.7:60.3。2004年的從業人員數為996.44萬人,比2000年增加424.19萬人,年均增長23.8%,其中重工業從業人員數為394.58萬人,比2000年增加192.04萬人,年均增長18.2%,增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從業人員的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64.6:35.4調整為2004年的60.4:39.6。隨著投入結構的變化,相應產出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04年全省完成工業總產值29554.92億元,為2000年的2.37 倍,年均增幅為24.1%(現價,未扣價格因素, 產值增幅下同);而重工業同期年均增幅達31.2%,高於全省產值平均增幅7.1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由2000年的52.9:47.1調整為2004年的41.1:58.9,相應的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7.6:52.4調整為2004年的43.9:56.1。

輕重工業投入產出構成表

單位:%

年 份
資產總計
從業人員
工業總產值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

2000
44.70
55.30
64.61
35.39
52.90
47.10

2001
44.00
56.00
64.81
35.29
51.06
48.94

2002
41.85
58.15
63.80
36.20
48.41
51.59

2003
41.34
58.66
63.28
36.72
46.29
53.71

2004
39.68
60.32
60.40
39.60
41.10
58.90

根據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提出用消費品工業凈產值與生產資料工業凈產值之比,來反映工業化發展的進程。

在工業化進程中,資本資料的生產在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並超過消費資料的生產。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霍夫曼比例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中工業化進程呈現出四個階段。具體見下表。

工業化進程統計測度的霍夫曼比例

工業化階段
霍夫曼比例
區 間

1

2

3

4
5.0(±1)

2.5(±1)

1.0(±1)

1.0以下
4.0―6.0

1.5―3.5

0.5―1.5

0.5以下

一般來講,資本資料生產,即生產資料的生產屬於重工業,消費資料的生產屬於輕工業。據上述公式中測算,廣東省的霍夫曼比例約為0.8047,顯示廣東省工業化進程第四階段的中前期。這一時期,重工業在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增大是工業化過程的必然趨勢。

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穩步演進。經濟結構優化主要是指產業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狀態向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狀態演變的趨勢,包括兩種形態的資源配置趨勢:一是在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導向下,資源在各產業之間的流動;二是在競爭導向下,資源在同一產業內部從低效率企業向高效率企業移動;經濟結構優化使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由於目前廣東省工業內部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壟斷性行業,如煙草、石油化工、電力、金屬冶煉等,准入門檻較高,因此資源流動配置,優化經濟結構主要是集中在競爭性領域,特別是競爭性領域里的高技術產業和重點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相對降低了壟斷性行業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

(一)高技術製造業支柱產業作用日趨突出。高技術製造業是競爭性領域競爭相對充分的產業,開放程度高,非核心技術性企業的資金、技術准入門檻相對較低,況且該產業投資收益率相對高於其他競爭性行業,2000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資金利潤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比競爭性領域的其他傳統產業,如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等行業,具有更大的優勢,再加上多年來政府政策的引導得力和高技術產品的需求前景,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該行業發展突飛猛進,成為廣東省工業最主要的支柱產業。2004年高技術製造業共有企業3797家,比2000年增加2059家,資產總計5485.37億元,比2000年增長1.33倍,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2004年23.0%;其完成增加值1885.85億元,是2000年的2.45倍,年均增幅25.1%,明顯高於同期全省平均增幅,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1%提高到2004年25.3%。

為保持「廣貨」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廣東省業界加大R&D的投入,加強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研究,眾多的產業中,高技術製造業表現最出色。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為136.42億元,占銷售收入的0.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的R&D投入為88.95億元,佔全省工業R&D投入的65.2%。隨著R&D投入力度的加大,新產品生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2005年高技術製造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385.30億元, 比上年增長23.3%,增幅高於同年全省新產品產值增速5.1個百分點;2005年全省新產品生產中,高技術製造業新產品佔67.0%;高技術製造業新產品對全省新產品生產貢獻率達75.9%。

資產構成及投資收益表

單位:%

行 業 名 稱
2004年資金利潤率
資產構成

2000年
2004年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6.19
0.1
0.03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95.39
0.88
0.55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13.22
0.09
0.11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12.54
0.09
0.07

非金屬礦采選業
4.19
0.32
0.17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
2.11
1.95
1.72

食品製造業
7.2
1.82
1.46

飲料製造業
5.57
1.69
1.26

煙草製品業
20.73
0.48
0.48

紡織業
1.61
4.12
3.45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3.16
2.86
2.09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1.93
1.83
1.7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3.89
0.62
0.58

傢具製造業
2.79
0.58
1.07

造紙及紙製品業
4.95
2.21
2.5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4.01
1.38
1.43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2.85
1.28
1.41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0.55
3.15
1.45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13.27
4.07
4.65

醫葯製造業
5.63
2.04
1.58

化學纖維製造業
2.46
1.2
0.29

橡膠製品業
3.86
0.63
0.6

塑料製品業
3.2
3.74
3.91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3.59
5.73
3.88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19
3.45
1.87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3.7
1.19
1.4

金屬製品業
5.71
3.32
3.49

通用設備製造業
6.18
1.86
2.14

專用設備製造業
6.55
1.16
1.91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12.38
4.25
4.26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4.41
7.72
9.01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6.08
13.16
19.88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5.54
1.83
1.88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4.61
0.9
0.99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2.77
0.02
0.06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4.9
15.99
14.5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0.91
0.4
0.34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94
1.87
1.82

(二)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發展日趨完善。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抓住世界產業轉移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在政府大力打造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政策指導下,IT產品生產企業迅速向珠三角地區集聚。經過多年的發展,珠三角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IT產業鏈,除個別核心技術產品外(如:CPU),珠三角基本上能生產出所有的其他IT產品,其中一些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及配件,如電腦及電腦硬碟、移動手機等,在國內、國際IT產品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珠三角成了名副其實「信息產業走廊」。2004年全省3605家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企業中,分布在珠三角就有3395家,佔94.2%;珠三角該產業資本投入和吸納的就業人數分別佔全省相應行業的96.5%和94.5%;產出的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96.4%。

2004年珠三角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主要指標比例表

指 標
全 省
珠 三 角
珠三角佔全省的%

企業數(家)
3605
3395
94.2

資產總計(億元)
4999.11
4824.79
96.5

從業人員數(萬人)
182.63
172.80
94.5

工業增加值(億元)
1741.06
1677.96
96.4

(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取得長足發展。資金密集型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是密不可分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往往又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因為只有資金密集型企業,才能提供充足的資金用於技術創新,反過來,只有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迅速積累資金發展壯大企業,二者良性互動,促進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一般具有生產規模大、勞動生產率高的特點。2004年全省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316家,比2000年增加178家,其中超100億元企業26家,超1000億元1家;資產總計13216.39億元,平均每家企業所擁有的資產由2000年的28.93億元/家提高到2004年的41.82億元/家;工業增加值3458.8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9.31億元/家增加到2004年的10.95億元/家;勞動生產率320301元/人,比2000年的288643元/人提高31658元/人,較同年全省平均水平高245640元/人。

與此同時,廣東省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特別是一些主力型的技術競爭力明顯增強。如廣東省通信設備製造大企業華為、中興等,在第三代移動通信設備、數字集群系統、高端程式控制交換機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行業競爭力迅速提升。其中華為公司在全球市場上較為強勢的3G標准WCDMA上,已基本達到與跨國巨頭們相互制衡的水平,WCDMA方面的基本專利有69項,佔全球WCDMA的基本專利的5%,名列WCDMA全球基本專利五強。廣東省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依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拓展國內外市場。但是由於勞動力資源因素和就業上的壓力,勞動密集型企業仍十分重要。

(四)九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九大產業是廣東省工業的支柱產業,其工業產出佔全省七成以上,是廣東省工業發展的「風向標」。從2000-2004年間,九大產業發展穩定,2005年完成增加值5501.62億元,比2000年增長1.29倍,年均增長23.0%,佔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70.2%上升到2004年的74.0%。由於政府政策的作用,九大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按預期方向發展,九大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裝備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快速發展,所佔份額上升,傳統產業相對有所收縮。

九大產業增加值構成表

單位:億元

指 標
2000年
2004年

絕對量
比重%
絕對量
比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3422.60
100.0
7439.53
100.0

九大產業 增加值
2402.54
70.2
5501.52
74.0

三大新興支柱產業
1475.02
43.1
3709.58
49.9

三大傳統產業
698.72
20.4
1224.04
16.5

三大潛力產業
228.80
6.7
568.00
7.7

1、新興支柱產業中高層次產業高速發展。2000-2004年間,新興支柱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發展迅速,投入及產出增長均處於領先地位。2004年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資產總計為4736.11和3049.54億元,資本投入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04年19.9%和12.8%;吸納的就業人數為173.65和165.10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11.9%和12.9%提高到2004年17.3%和16.5%。2004年產出的增加值為1645.62和1066.07億元,比2000年增長1.88和1.57倍,年均增幅30.3%和26.6%,高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04年22.1%和14.3%。兩大產業已成為廣東省生產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

新興支柱產業中石油及化學,是與原材料、能源密切相關的行業,特別是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市場需求雖大,但由於其經營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進入的資金、技術門檻要求較高,且投資周期長,非一般民間資本所能及,況且2000-2004年間該行業未有新項目投產,受產能所限,增長相對緩於其他新興支柱產業,工業投入、產出佔全省比例均有所下降。2004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資產總計為131.62和345.73億元,佔全省的0.6%和1.5%,分別比2000年回落0.3和1.6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僅為1234和22279人,勞動力要素投入分別比2000年減少1031和23370人。完成增加值312.24和149.28億元,比2000年增長27.4%和84.3%,年均增幅6.2%和16.5%,增長低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15.2和4.9個百分點,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7.2%和2.4%下降到2004年4.2%和2.0%。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因進入門檻要求不高,期間發展相對較快,2004年增加值比2000年增長3.50倍,年均增幅36.8%,增速明顯高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4.2%提高到2004年6.7%。

2、傳統支柱產業發展相對有所收縮。2000-2004年間,相對於其他快速發展的行業來說,傳統支柱產業發展明顯乏力。2005年三大傳統支柱產業資產總計3637.83億元,僅比2000年增長23.3%,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4年15.3%。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15.82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28.6%下降到2004年21.6%。產出增加值1224.04億元,雖是2000年的1.75倍,但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4年16.4%,其中紡織服裝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04年6.4%,食品飲料、建築材料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7.0%和4.8%下降到2004年5.7%和4.2%。

3、潛力產業中的汽車製造業飛速發展。2004年三大潛力產業資產總計190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73.7%,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為7.9%,比2000年上升0.3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為49.02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5.6%下降到2004年4.9%。產出成增加值568.00億元,比2000年增長1.48倍,年均增幅25.5%,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5年7.6%。三大潛力產業中的汽車制及摩托車發展態勢良好,是支撐潛力產業發展的主力,森工造紙和醫葯生產規模相對有所收縮。

2000-2004年間,汽車工業是各工業行業中發展得最好的行業,增速居九大產業各行業之首。2004年汽車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0.36億元,是2000年的5.82倍,年均增長55.3%,增幅較同期九大產業高33.9個百分點,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到2004年3.7%。2004年廣東省汽車產量為276260輛,2005年進一步達到413583輛,比2000年增長9.50倍,其中轎車增長11.65倍。

三、民營工業迅速發展壯大。隨著工業准入門檻的放寬,政府政策對民營工業的適當傾斜,激活了民間資本對工業領域的投資,民營工業發展充滿活力。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5877家,比2000年增加了11745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45.9%;資產總計4493.42億元,是2000年的2.33 倍,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8.8%,較2000年提高5.7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47.19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13.6%上升到2004年24.8%。完成增加值1578.25億元,比2000年增長3.37倍,年均增幅達35.5%,高於同期全省平均增幅14.1個百分點;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1.2%,較2000年提高7.5個百分點。近幾年來,民營工業增加值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逐年增大,2002年為18.9%,2003年為24.2%, 2004年進一步增大到26.8%,民營企業的影響力明顯增強。值的注意的是,廣東省民營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創新能力不強。2004年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為63848元/人,比全省水平低10813元/人,若扣除兩個主力企業華為和美的後,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則降為39973元/人。用R&D來衡量企業的創新能力,全省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個重點大型企業,R&D總投入中,華為和美的約佔80%,此外 90%以上的民營企業沒有R&D投入。

按經濟性質將工業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2004年三大經濟類型工業的資產總計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8.9:13.4:49.7調整為2005年的28.6:18.8:58.1,三大經濟類型工業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資產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有所提高,國有企業所佔份額有較大幅度回落。增加值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0.2:13.7:54.5調整為2004年的20.8:21.2:63.1。

四、產業轉移加快了地區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珠三角為增強企業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集中地區力量發展高技術產業及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將部分傳統產業從珠三角轉出。產業轉移對加快珠三角發展和協調地區工業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珠三角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珠三角工業產出進一步向技術要求高及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相對長的行業集中,傳統行業生產規模相對有所收縮。2004年珠三角三大主行業(工業大類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資產總計為7506.79億元,較2000年增長1.26 倍,占珠三角工業的37.0%,較2000年提高7.7個百分點;三大行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93.52萬人,占珠三角工業的34.4%;其工業增加值較2000年增長2.64 倍,占珠三角產值比重達40.7%,較2000年提高7.9個百分點;由於三大主行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其產出比例分別比投入比例高3.7和6.3個百分點。此外,一些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行業,如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其資產、產出占珠三角工業比重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傳統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塑料製品業等行業,其資產、產出占珠三角工業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04年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塑料製品業三大行業資產總計占珠三角工業的9.4%,較2000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工業增加值占珠三角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5年的8.9%。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和主要高技術產品,如汽車、環境保護專用設備、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微波通信設備、集成電路等完全由珠三角生產。

山區工業取得長足發展。近年來,由於政府政策引導得力,山區投資環境的改善,大量傳統產業從珠三角轉移到山區落戶,為山區工業注入新的「血液」,有效地促進了山區工業的發展。2005年山區地市工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3329家,比2000年增加212家;資產總計1714.42億元,較2000年增長9.4%,年均增長2.3%;山區工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82.27萬人,比2000年增長13.3%,年均增長3.1%;完成增加值438.97億元,是2000年的1.59 倍,年均增幅12.3%,山區工業增加值產出增長比投入增長高10.0和9.2百分點。從2000-2004各年的增長看,山區地市工業增長前低後高, 2003、2004年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21.1%和29.3%。

東西兩翼特色工業發展卓有成效。"十五"期間,東西兩翼工業增長雖低於全省平均增速,但在穩固發展地方特色工業方面也有較好表現。東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西翼湛江、茂名的石油化工,陽江的刀剪等,在相應行業中均佔有優勢。2004年全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兩大行業的增加值總產出中,西翼約佔35.0%,廣東的天然氣完全產自西翼,其他石化產品,如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乙烯等產品,西翼同樣佔有較大份額,西翼已成為廣東主要的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基地。此外東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製品和西翼陽江的刀剪製品,也盡顯地方特色,2004年潮州日用陶瓷製品業增加值佔全省相應行業的62.7%,日用陶瓷產量約佔全省的82.0%;陽江刀剪及類似日用金屬製品業增加值佔全省相應行業的77.4%。

五、產業集中度提高。大中企業發展迅速壯大,一批龍頭企業「航母」初步形成。2004年廣東省共有大中型企業4009家,比2000年增加1617家,其中大型企業238家,增138家。大型企業投入產出主要指標資產、從業人員、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例為27.4%、12.3、和30.7%,比2000年分別提高10.4、4.1和12.9個百分點。

分大類行業看,部分主力行業產業集中度有不同程度提高。以CR4值(行業銷售收入最大的4家企業占相應行業的比重)測算,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等競爭性行業,2004年CR4值比2000年分別提高18.0、5.0、12.1和6.6個百分點;競爭性行業CR4值的適度提高,有利於減少無序競爭,規范市場秩序。全省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CR4值超過40%的行業有11個,其中,一些傳統的壟斷性行業,隨市場開放度的提高,CR4值有所下降,如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的CR4值由2000年的96.1%和86.5%分別下降到2004年86.9%和60.1%。壟斷性行業CR4值的適度下降,有利於充分競爭,增強企業活力。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對廣東工業的影響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支柱產業、重點裝備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不但優化產業結構,而且增大了技術進步對工業的作用,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對全省工業的節能降耗起了積極的作用。而民營工業的發展壯大,既增強了廣東省工業企業活力,又穩定了廣東省內源性經濟的發展。東西兩翼及山區工業發展步伐的加快,為協調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加強了對成本的管理,加快了資金的營運,提高了企業的綜合效益,促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式的外延擴大再生產向注重效益式的內涵擴大再生產轉變。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利潤總額1449.96億元,比2000年增長1.57 倍。

一、技術進步對工業的作用日趨重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但加快了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等高級產業發展,而且增大了高級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有力地推動全省工業技術進步。採用「索洛余值法」測算,公式如下:

增長速度方程: Y=A+αK+βL (1)

式中:Y為產出增長速度;K為資本投入量增長速度;L為勞動力投入量增長速度;A為技術進步速度;α為參數,表示資本的產出彈性;β為參數,表示勞動的產出彈性。上式也可以寫成:A=Y-αK-βL (2)

表示:在總產出的增長中,扣除資本、勞動力投入量增加而帶來的增長,剩餘部分是技術水平提高帶來的增長,因此,此方程稱為余值法。兩邊同除以Y,得 (3)

式中: 為技術進步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為資金投入增加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為勞動力投入增加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目前,國際上將 ,即為技術進步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測度指標。一般認為:當 = 35%時,為小康水平; = 60%時,為現代化水平。

由於資料時間序列的限制,參數α、β結合經驗確定法,根據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以前統一測算方法(參數公式α+β=1)結果,資金產出彈性α=0.30,勞動的產出彈性β=0.70; 資金投入用資產總計代替,勞動力投入用從業人員代替,工業增長用增加值現價計算。經近似計算得,2000-2004年間年均技術進步率為6.9%,技術進步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32.3%;資金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19.2%;勞動力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48.5%。而高級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等在此期間的年均技術進步率均優於全省工業。當前廣東省工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工業中仍占較大比例,勞動力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貢獻率仍是主要因素,但技術進步因素的作用已明顯超越資金因素。在推

閱讀全文

與深州工業產值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夏天汽車水箱水多久加一次 瀏覽:859
魯大和齊魯工業大學哪個好 瀏覽:114
奧迪q5哪個版本適合家用 瀏覽:805
察哈爾工業園區屬於哪裡 瀏覽:122
奧迪a8ipad怎麼用 瀏覽:886
賓士國五多少錢 瀏覽:381
跑高速前檢查汽車哪些東西 瀏覽:100
工業展展會搭建廠家有哪些 瀏覽:243
下雨天開空調汽車窗外起霜怎麼辦 瀏覽:658
汽車用什麼臘好 瀏覽:448
4matic是賓士什麼車 瀏覽:239
太原汽車站東站在哪裡 瀏覽:632
高溫下汽車電瓶多久需要更換 瀏覽:996
寶馬五系的運動套件有什麼 瀏覽:779
賓士內飾翻蓋嘎嘎響怎麼處理 瀏覽:415
工業烤箱價格多少一台 瀏覽:797
五菱宏光汽車手搖車窗如何拆掉 瀏覽:309
新能源汽車用什麼線 瀏覽:948
香奈兒和奧迪廠家哪個更早 瀏覽:743
奧迪在中國有多少錢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