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工業區實在太多,每個鎮都有,而且規模都非常大。
最大的當屬杭州灣工業區和慈東工業區。
當然最富有的還是周巷鎮工業區。
Ⅱ 寧波慈溪的工業區在哪裡
你好!慈溪的工業園區有幾塊。觀海衛鎮是一塊,屬於較老的。新的是濱海工業園區,在跨海大橋近寧波側。不知道你想去哪裡。
Ⅲ 慈溪周巷鎮那工廠多
慈溪周巷鎮有多家工廠,其中有慈溪市第一機械廠、慈溪市第二機械廠、慈溪市第三機械廠、慈溪市第四機械廠、慈溪市第五機械廠、慈溪市第六機械廠、慈溪市第七機械廠、慈溪市第八機械廠、慈溪市第九機械廠、慈溪市第十機械廠、慈溪市第十一機械廠、慈溪市第十二機械廠、慈溪市第十三機械廠、慈溪市第十四機械廠、慈溪市第十五機械廠、慈溪市第十六機械廠、慈溪市第十七機械廠、慈溪市第十八機械廠、慈溪市第十九機械廠、慈溪市第二十機械廠等。這些機械廠都是為了滿足慈溪周巷鎮的工業發展需求而建立的,為慈溪周巷鎮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Ⅳ 慈溪各鎮的主要集中產業是什麼
每個鎮都有特色的 每個鎮都有上規模的工業區 家電集中在附海 觀海衛 掌起 杭州灣新區 慈東濱海區 周巷 新浦
Ⅳ 慈溪的經濟發展情況
蓬勃發展的慈溪國內生產總值245億元;預算內財政收入35億元;自營出口18億美元;區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全國同級城市排名第十一位,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是具有國際影響國內一流的生產和製造基地,諸多行業已經形成產業集群。
近幾年來慈溪工業取得突破性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49.45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五金機械、家用電器及電氣器材製造、紡織服裝及化纖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塑料製品、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生產3000多種產品的工業體系。三A撲克、打火機、絨促性素原料葯(HCG)的產銷量高居全球第一;錦綸簾子布產銷量為世界第二;飲水器、高性能特種纖維、電子銅帶、輸紗器產銷量居全國之冠;慈溪是全國最大的精密微小型軸承出口基地;慈溪是歐式插座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占歐洲70%市場份額;慈溪是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崛起了星火企業群和一系列的產業帶。為提升產業層次,慈溪創立十二大行業創新中心;浙江大學產品創新設計中心慈溪分中心落戶慈溪高新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為高起點構築產業新優勢,慈溪每4天就上馬一個千萬元人民幣的技術改造項目。
慈溪個私企業發達,現有2.35萬家個私工業企業,佔全市工業總量的六成以上。萬余名個私業主在西部創業,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6個一村一品、一鎮一名品的塊狀經濟已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並在國際市場找到定位。
工業向園區集聚。各鎮都建有工業園區,主工業園區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試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周巷鎮的工業園區;列入國家計委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項目的觀城鎮工業園區;位於慈溪東部,並與寧波城區接壤的慈東工業園區。
Ⅵ 057463307330是寧波哪個區號碼
該號碼信息如下:
該號段電話分布地址:
環城南路
興業北路
周巷鎮南興路
大古塘村
開發路
城中村
大通中路
海莫居委
振工路
環城東路
馬家路
興業南路
開發大道
周東村
建業路
井亭庵
雙樂村
新繆路
西路
興業路
環城北路
花牆門
陳家村
陳家
周巷鎮
周巷鎮環城東路
周巷鎮北片開發區
周巷興業北路
周巷大通中路
周巷鎮企業路
周巷鎮青龍橋
笆西
蔡家塘頭
東河沿
大通西路
海莫
南興路
萬安庄村
平王居委
周東
新世開發區
新岳殿
興北路
西繆路
謝家庵路
新潮村
業北路
葉家塘頭
義讓路
企業路
井亭庵路
萬壽寺村
吳家路
天河村
平王街
平王居民委員會
環城西路
火車跟
海莫村
東新村
工業區
工業園
工業園區文體路
關家路
車站南路
陳家北片開發區
陳家大道
陳家路
大通東路
花牆門村
花牆門居委
花牆門居委大新弄
海莫開發路
橫江
橫江村
開發西路
開發一路
勞家
勞家村
勞家路
老宅村
老振工路
老鎮公路
周巷鎮西部新開發區
周巷鎮西黃
周巷鎮西郊新世開發區
周巷鎮鎮西路
周巷鎮中國食品城B
周興
周巷工業園區北片開發區
周巷開發區建業路
周巷開發一路
周巷老鎮公路
周巷馬家路
周巷平王
周巷食品城
周巷鎮北片工業開發區
周巷鎮北片工業區
周巷鎮北片開發路
周西村
周西廟後
周巷北片開發區
周巷車站西路
周巷興業南路
周巷鎮南周巷村
周巷鎮環城西路
周巷鎮建業路
周巷鎮開發東路
周巷鎮開發路
周巷鎮廟後
周巷鎮陳家路
周巷鎮東河居委
周巷鎮東河沿
周巷鎮東街
周巷鎮東片工業區
周巷鎮海莫村
周巷鎮海莫路
周巷鎮後蔡路
周巷鎮環城北路
Ⅶ 周巷鎮的經濟概況
2011年,周巷鎮生產糧食6173.8噸,其中水稻2104.4噸,大豆2401.2噸。蔬菜種植面積70661畝,產量20.07萬噸;梨種植面積4153畝,產量8359噸;葡萄種植面積2961畝,產量9834噸。飼養生豬22848頭,羊26871頭;年產蜂蜜1764噸,蜂皇漿110.25噸。
2011年,周巷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6.43億元,比2010年增長9.1%,農業增加值4.3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6.4%。農民人均純收入15662元。 2011年,周巷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家,職工8.64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5家,10億元以上的1家。
2011年,周巷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57億元,比2010年增長7.7%;實現工業增加值31.74億元,比2010年增長3.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4.9%。 2011年,周巷鎮有幼兒園21所,在園幼兒4305人,專任教師191人;小學11所,在校生7427人,專任教師3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412人,專任教師1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581人,專任教師120人。職業高中1所,在校生1517人,專任教師118人。社區教育學院1所,專任教師14人,兼職教師38人,志願者講師團72人。
2011年,周巷鎮教育經費達1.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4.0%;預算內教育經費1.07億元,比2010年增長32.7%,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0.3%。 2011年,周巷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0個,病床186張,固定資產總值0.8億元;有專業衛生人員502人,其中執業醫師235人,執業助理醫師57人,注冊護士201;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8.74萬人次,住院手術4378台次,出院病人8415人次。
2011年,周巷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和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69043人,參保率達97.5%。 2011年,周巷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1戶,人數126人,支出54.81萬元,比2010年增長-30%,月人均363元,比2010年增長9.3%;醫療救助5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16人次,支出340.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23戶,人數1031人,支出338.88萬元,比2010年增長64.3%,月人均274元,比2010年增長10.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4.5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社會福利費支出2946.68萬元,比2010年增長84.5%;敬老院1家,床位176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6人,社區服務設施52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95.3萬元,使354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297人,參保率達94%。
Ⅷ 湖北省孝昌縣周巷鎮的歷史 誰知道
周巷鎮在唐代尚系海塗,北瀕大海,曠無人居。宋慶歷七年(1047年)開始分段築大古塘,周巷地段隨之而築成。時有河南省汝南郡一夥周姓移民到此漁墾,定居塘南,始成村落。後漁收日豐,行銷漸盛,在鮭菜曬場畔初成集市,因周姓者為早,故名「周巷」。1930年周巷正式建制為鎮,設鎮公所,劃定為地方行政機構。1949年5月24日周巷宣告解放,建立周巷鎮人民政府。1992年5月撤擴並時,雲城、精忠鄉並入周巷鎮。2001年10月18日杭州灣鎮與周巷鎮合並成新的周巷鎮。
周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眾商業意識濃厚,商貿發展源遠流長。早在民國時期就成為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的「姚北第一鎮」,是糧、棉、鹽的集散地,享有「三白市面」的稱號。「周巷大地方、七片提庄三片當」等諺語以及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的「麟吐玉書」牌醬油是當時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的真實寫照。
周巷文化積淀深厚,歷史上名人輩出。著名園藝專家吳耕民、歷史學家陳登原、有「浙東大儒」之美譽的學者范柳堂以及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嚴鶴齡等,都是周巷人或原籍周巷。「景氏、吳氏兒科」和「孫氏眼科」、「勞氏傷科」並為「周巷醫家三科」聞名遐邇。
周巷人民敢為人先,勇於探索。1930年,姚北第一家電燈公司在周巷成立;1933年,周巷在三北地區率先實現紡紗技術革命;1947年,以吳國昌為首的一批有訓之士,創辦了姚北地區第一所中學——私立姚北中學。所有這些,為周巷現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Ⅸ 周巷桌力普工怎麼樣
周巷桌力普工好。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卓力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位於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鎮工業開發區,周巷桌力普工員工工作環境好,主要做吸塵器,工作簡單易學,不需要識字,加班有加班補貼。
Ⅹ 周巷鎮的基本概況
周巷鎮位於孝昌縣東部,雙峰山腳下,山場廣闊,崗地肥沃,礦藏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花崗石、大理石、白雲石、重晶石、石慶石、水泥石等十多種優質礦產。境內地理、氣候及土壤特性極適宜 周巷鎮屬亞熱帶季風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6℃。境內蘊藏有銅、鉛、鋅、鐵等礦50多處,還有白雲石、大理石等,前者儲量10億噸以上,後者數億噸,水源較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工農業開發潛力大 。 於茶葉的生長,栽種苗木花卉。結合這種實際,周巷鎮近年來大力發展了石材、茶葉、苗木等支柱產業,現有石材廠158家,創產值2.8億元,以鳳凰茶葉集團公司為龍頭的茶葉種植專業戶有3000餘戶,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苗木的種植面積也超過了8000畝,有15個村家家種苗,戶戶育花,培育經濟類、綠化類、觀賞類花卉苗木580多個品種,並且運銷湖南上海、四川、浙江等20多個省市。
國土面積為138.3平方公里。2002年,全鎮總人口為60969人,其中,農業人口為54290人。耕地面積為30527畝,其中,水田面積為25220畝,旱地面積為5307畝。全鎮農業總產值為6995萬元,多種經營產值為5166萬元,鄉鎮工業產值為35970萬元,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為6246萬元,鄉鎮企業產值為61562萬元,預算內財政收入為464.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為76.11元,萬元產值創財政收入132.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