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03年紹興三大產業比例
2003年紹興的三大產業比例為:農業比例為41.3%,工業比例為45.3%,服務業比例為13.4%。紹興的農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產品有水稻、油菜、蔬菜、果品等;工業主要以機械、電子、紡織、化工等為主,主要產品有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紡織品、化工產品等;服務業主要以商貿、旅遊、金融、信息等為主,主要產品有商品、服務、金融產品、信息服務等。
⑵ 一、二、三產業各是什麼樣的比重產業結構是合理的
這是美國的經濟數據,以過去5年數據為准,你可以參考下.....
GDP(以購買力計算):12.36萬億美元(2005)
GDP(以外匯兌換率計算):12.49萬億美元/(2005)
GDP增長率:3.5%(2005)
人均GDP:4.18萬美元(2005)
第一產業(農牧林漁業)佔GDP比例:1%
居全球之首的第一產業:玉米,大豆
第二產業(製造能源建築業)佔GDP比例:20.4%
居全球之首的製造業:宇航防務,信息技術,生物制葯,汽車製造
第三/四產業(服務業)佔GDP比例:78.6%
居全球之首的服務業:金融,教育/科研,電信,零售,娛樂,法律,醫療,民航
一:資本主義的發展改變了生產和流通的關系:流通過程變為再生產過程的一個環節。這時必須對「重商主義」重新考察,價值理論研究的出發點也跟著從流通領域逐漸轉移到生產領域。
二:另一方面,由於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嚴重地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使農業日益衰落,工商業的發展也受到阻礙。這時,人們開始懷疑「重商主義」的政策和學說,於是就形成了「重實業主義」。
三:「重實業主義」者從交換的等價性原則「推導」出流通領域不生產價值和使用價值這么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在充分自由的競爭條件下,商品交換是按照等價原則進行的,既然交換是等價的,那麼流通領域就不可能是財富的源泉。
四:「重農主義」是「重實業主義」的原始表現。重農學派認為:商業絲毫不能創造財富;金銀本身不是財富,除非用來交換到生活資料;商人是貨幣財富的代表,他既剝削賣者,又剝削買者,破壞了交換的等價性。
五:「重產業主義」是「重實業主義」的發展形式。「重產業主義」者認為只有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即農業和工業)可以生產出社會財富,其他部門均是生產財富所需要的必要條件。他們尤其否認流通領域生產財富,否認管理部門、信息服務部門等生產財富,把財富的概念局限於物質財富的范圍。
⑶ 說出甲乙的服務業,農業,工業各佔比重
甲 農業比重很小約佔3%,工業20% ,服務業約 77%,合計100%。乙 農業60%,工業20%,服務業20%。
⑷ 1953年至1978年工業農業的投資比重
1953年至1978年投資比重輕工業大於重工業。
1953年,全國83.1%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工業就業人數的比重僅為8.0%,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僅為17.6%。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3.2%。此後,我國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在1978年達到44.1%,但也形成了重工業佔比過高的工業經濟結構。
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和改革開放逐漸深入,市場配置資源范圍快速擴大,產品價格和要素價格的扭曲得到矯正,經濟主體實現多元化,我國工業化發展路徑轉向注重發揮比較優勢。
20世紀80年代,輕工業增長快於重工業,畸輕畸重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20世紀90年代,輕工業和重工業開始均衡發展;2000年以後,隨著比較優勢變化和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加強,重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再次快於輕工業,產業結構更加穩健、均衡。
⑸ 我國三大產業分別是什麼三大產業的比重是多少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很重要的,如果經濟實力不足,那麼就沒有錢去投資其他的產業發展。對中國一直非常重視經濟發展,而三大產業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你知道我國三大產業分別是什麼嗎?三大產業的比重是多少呢?
總結
所以只有三大產業和諧發展才能夠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最好的一種方式。但是小編感覺隨著科技的發展,服務業的比重可能會增加,但也只是一種猜測而已。
⑹ 中國三大產業結構比重是多少
中國三大產業結構佔比為:第一產業比重是7.7%,第二產業的比重為37.8%,第三產業為54.5%。第一產業指的是種植業,第二產業指的是製造業,第三產業指的是服務業,第三產業中包括了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的學習方式變了,生活方式變,人員流動變了,工作機會變化了。
三大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指農業。一般來說,第一產業指以利用自然力為主,生產不必經過深度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原料的部門。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二產業指。第二產業以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的產品(原料)進行的產業部門。包括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指服務業。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⑺ 中國,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的農業與工業產值分別占該國內經濟總產值百分之多少
2003年,中國農業的比例為39% http://hi..com/isaacliu/blog/item/e5e33d2c00ec09ee8a139902.html
伊朗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從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2001年3月)。但由於地處高原,沙漠面積較大,氣候乾燥,供應不足。農業主要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水平較低,糧食不能自給,自給率為84%。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農業產值約合9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13%,比上年度增長13%
http://..com/question/20257182.html?si=1
印度仍然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80%的人口以農業為生,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的凈產值占國內凈產值的34.9%。從印度經濟發展史來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的增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這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個顯著特點。
http://ke..com/view/958350.html?wtp=tt
巴基斯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80712/80873/564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