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襄樊市最大的企業是什麼
2006年度襄樊企業50強
1、襄樊卷煙廠 (最大的企業)
2、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3、風神襄樊汽車有限公司
4、湖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5、神龍公司襄樊工廠
6、襄樊供電公司
7、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
8、湖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金環股份)
9、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
10、湖北銀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11、湖北漢江王甫洲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12、東風創普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13、際華襄樊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
14、東風公司襄樊管理部
15、燕京啤酒(襄樊)有限公司
16、湖北駱駝蓄電池股份有限公司
17、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18、武鋼集團襄樊鋼鐵長材有限公司
19、襄樊金鷹軌道車輛有限公司
20、棗陽化工工業有限公司
21、湖北三環車橋有限公司
22、襄樊新襄棉紡織有限公司
23、康奈可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襄樊公司
24、襄樊內燃機車工廠
25、湖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6、襄樊東風汽車電氣有限責任公司
27、東風襄樊儀表系統有限公司
28、襄樊新東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29、襄樊安能熱電有限公司
30、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
31、湖北福田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32、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33、湖北華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34、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35、湖北銀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36、襄樊麗明化工有限公司
37、湖北襄陽安華紡織有限公司
38、襄樊萬寶糧油有限公司
39、襄樊正大有限公司
40、襄陽希望有限公司
41、宜城市萬眾紗業有限責任公司
42、棗陽立晉冶金有限公司
43、博拉經緯纖維有限公司
44、襄樊天九化工有限公司
45、中國人民解放軍5713工廠
46、湖北雙北糧油加工廠
47、湖北華中葯業有限公司
48、襄陽服裝實業總公司
49、襄樊新四五印染有限責任公司
50、宜城市襄大農牧有限公司
⑵ 襄陽發展好的企業都有哪些
這個對你很有參考意義:
2010年襄陽百強企業名單(襄陽企業100強排行榜)
1.風神襄樊汽車有限公司;
2.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襄樊卷煙廠;
3.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4.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
5.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襄樊工廠;
6.湖北駱駝蓄電池股份有限公司;
7.湖北華電襄樊發電有限公司;
8.湖北奧星糧油工業有限公司;
9.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
10.棗陽市立晉冶金有限公司;
11.康奈可汽車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襄樊分公司;
12.襄樊萬寶糧油有限公司;
13.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14.襄陽魯花農香花生油有限公司;
15.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老河口東風創普專用汽車公司;
16.襄樊普士利工程器材有限公司;
17.襄樊天舜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8.武鋼集團襄鋼長材有限公司;
19.北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20.宜城市襄大農牧有限公司;
21.湖北三環車橋有限公司;
22.襄樊金鷹軌道車輛有限責任公司;
23.襄樊康豪機電工程有限公司;
24.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
25.襄樊市長源東谷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
26.湖北銀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27.湖北衛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8.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29.襄樊禎德肉類食品有限公司;
30.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31.湖北東方化工有限公司;
32.華新水泥(襄樊)有限公司;
33.湖北金環股份有限公司;
34.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
35.襄樊大力電工有限公司;
36.湖北回天膠業股份有限公司;
37.湖北中航精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襄樊正大有限公司;
39.襄樊東升機械有限公司;
40.新興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機械有限公司;襄樊分公司;
41.漢江王甫洲水利發電有限公司;
42.湖北金蘭首飾集團有限公司;
43.湖北天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44.湖北華中葯業有限公司;
45.君和集團有限公司;
46.襄樊邦樂車橋有限公司;
47.東風襄樊儀表系統有限公司;
48.葛洲壩宜城水泥有限公司;
49.襄樊新四五印染有限責任公司;
50.湖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1.襄樊五二五泵業有限公司;
52.博拉經緯化纖有限公司;
53.南車襄燃機車有限公司;
54.襄樊華潤天然氣有限公司;
55.湖北陶金瓷業有限公司;
56.東風易進武漢工業有限公司襄樊公司;
57.襄樊市博亞機械有限公司;
58.棗陽化工工業有限公司;
59.葛洲壩老河口水泥有限公司;
60.湖北潤陽新能源有限公司;
61.襄樊東風汽車電氣有限責任公司;
62.東風汽車公司;襄樊管理部
63.保康楚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64.棗陽市絲源紡織有限公司;
65.湖北台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66.襄樊楚天化纖有限責任公司;
67.襄樊市萬洲電氣製造有限公司;
68.襄樊市永發紡織有限責任公司;
69.襄陽宇清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70.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1.襄樊新襄棉紡織有限公司;
72.源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73.襄陽希望有限公司;
74.湖北堯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5.湖北福田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76.襄樊富仕紡織服飾有限公司;
77.湖北銀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78.湖北化纖開發有限公司;
79.老河口市潤發棉紡織企業有限公司;
80.湖北銀輪機械有限公司;
8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713工廠;
82.襄樊安能熱電有限公司;
83.南漳龍蟒磷製品有限責任公司;
84.宜城市萬眾紗業有限責任公司;
85.襄樊恆太興真空上吸鑄造有限公司;
86.湖北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87.湖北美亞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88.棗陽萬通棉紡實業有限公司;
89.湖北石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90.湖北襄樊三九釀酒廠;
91.湖北佳通鋼簾有限公司;
92.湖北威利邦木業有限公司;
93.襄樊美標康盛動力有限公司;
94.襄樊大山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95.湖北諾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6.中國南車集團襄樊牽引電機有限公司;
97.老河口君益紡織有限公司;
98.湖北三環制動器公司;
99.襄樊正大農業開發公司;
100.湖北漢丹機電有限公司;.
⑶ 重工業有哪些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行業。
重工業與「輕工業」相對,它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的生產為核心。
擴展內容:
中國重工
行業
中國的重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1999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工業增加值11617億元。能源工業有煤、石油和電力,其中煤是主要能源。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16個。隨著工業體制的改革,煤炭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煤炭工業多種經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中國重點煤礦已發展多種經營企業1.7萬家,產值相當於煤炭產值的一半以上。
我國重工業升級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依託重大工程發展高端裝備的體制機制。以用戶為龍頭,以裝備製造單位為主體,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共同開發先進裝備;鼓勵由裝備使用單位和製造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參與工程招投標;完善招投標制度,消除對國產裝備歧視性條款,發揮投資、工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指導和監管。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用飛機、民用航天、高技術船舶等科研計劃的作用,加大創新支持力度。發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作用,組織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設立高端裝備發展專項,支持高端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配套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研製生產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端裝備,確有必要進口的核心裝置、關鍵部件、原材料和關鍵技術,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品種,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融資、規模化發展;發揮現有裝備製造業基金的作用,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裝備製造企業上市,加大創新投資和股權投資向裝備製造領域傾斜;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裝備的融資租賃業務。
(四)突出抓好重大專項。繼續抓緊抓好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大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等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工作,開發關鍵製造裝備,突破核心共性技術,為實現我國高端裝備產業化提供基礎支撐。
(五)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建立裝備首台套保險機制和示範應用制度。探索設立裝備風險基金,為裝備使用單位採用首台套高端裝備及配套系統提供擔保,鼓勵裝備使用單位為研製企業提供工業試驗條件和應用機會,建立裝備示範應用制度。加速推進低空空域開放,為通用飛機的發展奠定市場基礎。
(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台,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產業鏈。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國外企業和國內企業開展先進裝備聯合研發和創新。支持國內企業到境外設立公司,並購或參股國外先進裝備製造企業和研發機構,支持國內企業培育國際化品牌,開展國際化經營,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
⑷ 襄陽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行業
襄陽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農業,畜牧業,工業,房地產等行業。具體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來講述:
綜合概述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9.3億元(現價),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1.6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804.7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923.0億元,增長11.0%。三次產業結構為12.8:57.7:29.5。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8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增速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2.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22.9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57.1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8:57.7:29.5調整為11.9:56.9:31.2。
第一產業
2014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767.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503.7萬噸(100.7億斤),增長0.2%;棉花產量3.0萬噸,下降27.9%;油料產量24.9萬噸,下降0.4%;蔬菜產量320.8萬噸,增長2.5%;茶葉、水果產量分別達到1.2萬噸和128.9萬噸,分別增長13.1%和6.2%。
2014年,全市生豬出欄644.8萬頭,增長3.0%;羊出欄174.1萬只,增長7.7%;牛出欄70.6萬頭,增長5.9%;家禽出籠8780萬只,下降2.6%;水產品產量19.8萬噸,增長4.8%。
2015年糧食總產101.1億斤,比上年增加0.3億斤,增長0.3%,繼續穩定在百億斤以上。其中,夏糧總產46.3億斤,增長0.2%;秋糧總產54.8億斤,增長0.5%。二是畜牧業平穩發展。全市豬出欄620.4萬頭,比上年下降3.8%,牛出欄71.8萬頭,增長1.7%,羊出欄177.6萬只,增長2%,家禽出籠8317萬只,下降5.3%,禽蛋產量28.1萬噸,增長3.8%。三是漁業較快增長。全市水產品產量21.7萬噸,比上年增長9.5%。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可比價)。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1.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3%。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分產業看,汽車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汽車產業產值增長16.6%,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12.2%,裝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5.2%,醫葯化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2.9%、9.7%、11.5%,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增長63.1%。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797.4億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1.4%,利潤增長12.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124.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2%,其中,工業用電量82.1億千瓦時,下降1.5%。
第三產業
投資
2014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53.5億元,增長22.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48.3億元,增長22.5%。全市在建施工項目206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13個。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2.3億元,增長74.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20.4億元,增長16.8%,其中,工業投資1214.4億元,增長16.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35.5億元,增長26.0%。
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30.9億元,增長9.6%。房屋施工面積2422萬平方米,增長18.1%,商品房銷售面積57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74.7萬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銷售額250.9億元,下降4.6%。
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071.9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
內貿
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0.6億元,增長13.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936.3億元,增長13.5%;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94.1億元,增長12.6%。
201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增幅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加快0.8個、0.6個、0.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消費品市場零售額突破千億元,達到1059.9億元,增長13.2%;鄉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突破百億元,達到105.2億元,增長11.8%。
外貿
201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96572萬美元,增長21.5%。其中,出口總額173843萬美元,增長21.2%;進口總額22729萬美元,增長23.5%。全市新批外資企業23家,下降4.2%;實際外商直接投資63145萬美元,增長17.5%。
201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進口2.5億美元,增長12%;出口突破20億美元,達到21.6億美元,增長24.1%。全市實際外商直接投資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3%。
交通
2014年,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5660.3公里。全年完成縣鄉公路改建251.1公里、通村公路1117.8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設置鄉鎮五級站66個、簡易站及招呼站2294個。新發展農村客運班線448條,村村通客車率達到100%。交通運輸安全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貨物周轉量483.2億噸公里,增長14.4%;公路旅客周轉量47.6億人公里,增長23.2%。襄陽機場現已開通13條航線,全年累計完成運輸起降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萬人次,增長12.6%;貨郵吞吐量2388.3噸,增長10.9%。
郵電
全市郵政業務總量3.2億元,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442.6萬戶,固定電話用戶73.5萬戶,年末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數80.6萬戶。
旅遊
2014年旅遊總人數3357.3萬人次,增長18.7%。其中,入境旅遊人數4.9萬人次,下降0.6%;國內旅遊人數3252.5萬人次,增長15.2%。旅遊總收入221.4億元,增長22.4%,其中,入境旅遊收入3685.5萬美元,增長23.4%;國內旅遊收入219.2億元,增長22.4%。
財政
2014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367.8億元,增長20.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9.2億元,增長30.1%。其中,稅收收入177.6億元,增長25.6%,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1.3%。
2015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464.9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9.1億元,比上年增長36.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8.7%,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62.1%。
金融
2014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84.0億元,比年初增加302.0億元,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563.6億元,比年初增加231.0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507.6億元,比年初增加262.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734.0億元,比年初增加97.4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55.4億元,比年初增加159.6億元。
2015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705.2億元,比年初增加226.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742.9億元,比年初增加179.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691.7億元,比年初增加184.1億元。其中,住戶貸款447.6億元,比年初增加5.8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244.1億元,比年初增加178.3億元。[13]
保險
全市保費收入55.1億元,增長20.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6.6億元,增長19.4%;人身險保費收入38.5億元,增長20.8%。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7.5億元,增長12.2%。其中,人身險賠款和給付支出7.9億元,增長3.4%;財產險賠款支出9.6億元,同比增長20.7%。
⑸ 襄陽江山重工是國企還是央企
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江山重工集團)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直屬大型軍工企業(國企),是我國重要的軍工和民用機電產品的研製和生產基地。
公司總部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在襄陽市建有以國家級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為主體的江山科技園和以大型成套機電設備裝配調試基地為主體的江山軍民結合產業園,在老河口市建有集鑄造、鍛造、沖壓、鉚焊、大中小件機加和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強大綜合能力的零部件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專用汽車、數控機床等整機產品和液壓組件、汽車變速箱等核心總成為主的產品框架。
⑹ 襄陽經濟什麼時候怎麼就突然超越南陽了
襄陽經濟上超越南陽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下面是我的觀點。
襄陽在經濟上的超越南陽是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間完成的。我們看以看出襄陽2005年到2008年的GDP差不多隻有南陽的一半。襄陽的固定資產也只有南陽的一半,差距還是比較懸殊的。
湖北一主兩副戰略估計還是有些人沒有聽說過,我簡單的說一下:2002年武漢為了防止武漢一城獨大而制定的戰略,武漢位於鄂東輻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兩個二傳手,分別輻射鄂西北和鄂西南,最終帶動全省發展。武漢輻射武漢城市圈,襄陽輻射十堰和隨州,宜昌輻荊門和荊州。所以湖北全力支持襄陽和宜昌發展。
襄陽被選上省域副中心城市後,湖北開始建設四個襄陽及產業襄陽,都市襄陽,文化襄陽,綠色襄陽。襄陽發展開始加速,一方面是襄陽自己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湖北大力支持的結果。
現在湖北一主兩副戰略初見成效,武漢城市圈也已經成規模。有個好消息,現在南陽也是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未來的發展我相信也不會差的。希望對你有用。
早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襄陽的經濟改革力度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南陽的前頭。曾記否?有兩位在京城從事新聞媒體工作的南陽人利用春節探親的機會,在宛襄兩地進行深入調查采訪,如實記錄了在宛襄兩地交界處的北與南兩個孟樓的情況。
孟樓是一個河南與湖北兩地共用的一個鄉鎮名稱。本在一條街上,北邊屬河南管轄,而南邊歸湖北省所管理,當時南孟樓已經是蒸蒸日上,經濟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景象。而一街之隔的北孟樓卻死氣沉沉,看不到任何發展的新景象。
春節過後,這兩位南陽人返回京城之後,利用手中所采訪到的資料經過加工、潤色和取捨,為了真實反映南陽與襄樊之間的差距,將他們所見所聞所寫的新聞稿件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南陽地區的負責人剛剛接到調令,已經升至省委書記,(當時還有第一書記)。這位主政南陽地區多年的領導,看見《中國青年報》上所登載的新聞報導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此事按下不表。就說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為什麼直到今天,南陽與襄陽相比,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仍然還在擴大。襄陽市的各項 社會 事業、經濟發展指標仍然跑到南陽的前頭?
南陽與襄陽本是近鄰,山水相連,文化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現這種差距的原因究竟是在哪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是題主問到這個問題,可能本博長期置身於南陽其中,見多不怪,也就麻木了。南陽無論是人文環境,還是地理環境資源與襄陽相比,都有略勝一籌的資源優勢。
南陽比襄陽人口多,人力資源充裕。南陽比襄陽的自然資源豐富,無論是礦產還是農村所產糧食,襄陽都比不上。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襄陽的發展已經將南陽遠遠的拋到了身後,南陽再不奮起直追,彎道超車,再想追趕上襄陽的發展,只能是痴人說夢。
膽子再大點,步子再邁大點,發展能不能再快點。南陽市的廣大幹部群眾真該醒醒了,不要再坐盆地中央來觀天,把眼睛放到區域、放到周邊、放到整個國家和世界的大范圍來謀發展,謀壯大,謀讓老百姓切切實實的獲得幸福感。
襄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初期一直就領先於南陽,熟悉襄陽政壇的或許都知道該市為何突然間沒落,這是一個負面話題,在此就不作說明了。最近一次經濟超越南陽,實質上屬於反超,也就 是2012年開始再次超越南陽,並迅速踏上了復興之路;從這一年起,襄陽GDP一直高速增長,將差距拉到五百億以上。
襄陽、南陽自古民間來往密切,兩地通婚和通商程度很高。以新野、鄧縣、唐河為例,
每年大概有兩萬人次來往襄陽,農閑時期數量還會暴增,為襄陽城市建設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自2016年開始,襄陽經濟持續好轉。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40-80萬人次的南陽人前往襄陽就業、旅行。其外還有進行許多人從事季節性農產品銷售,小生意。
襄陽
、南陽間距只有一百公里,走高速公路才一個小時。為兩地人民群眾民間來往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襄、南二市也應攜手並肩共同發展經濟。
期望推行空間格局新思路,聯合打造中國之中生態經濟區,為兩市人民謀取更多的福利!
希望大家能夠支持,歡迎各位提出有利於兩市的建設性建議!感謝網友們的信任並關注本人,我將一如既往地為襄陽南陽友好發展獻出一份力……
主要是河南省不重視南陽,就想發展鄭州周邊的洛開許新焦,感覺河南省應該也是一主兩副或者三副,兩副應該是南陽周口,洛陽開封離鄭州太近了,全都被鄭州虹吸,南陽周口二市人口基數大,地域廣闊,距離鄭州有一定距離,
襄陽的財政收入主要靠二汽東風 汽車 集團,中航,中車,鐵路十一局, 造船,紡織,扒礦機,駱駝電池,襄陽軸承等 汽車 產業以及重工業以及襄煙(黃鶴樓實業),古隆中酒業,隆中葯業,還有諸葛亮核心 旅遊 業,襄陽正大,保康礦業,萬達,恆大,綠地,保利,民發,碧桂園,華為,等除了這些明星企業 社會 貢獻值較高的產業外還有城市基本貢獻的襄陽牛肉麵早餐文化龍蝦片片魚等夜市文化和基本農業以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流動人口文化交流和交通帶來的GDP是南陽無法企及和比擬的!
可是襄陽人如果都愛自己家鄉,全部買二汽的車,(比如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東風日產,東風銀翡妮迪,東風御風,東風俊風,東風多利卡,東風科普特,東風天翼,東風新能源客車,東風校車,東風巴士,東風風神(神龍提供的主機廠在襄陽),眾泰新能源等)襄陽產值還要自動增加1000億!
可惜最近人們口味發生了變化,都去買長城,五菱,大眾去了!!
作為襄陽市民應該大力支持本地產品,為城市出一份力,城市有了稅收,城市才會發展更好,才有錢修橋,修隧道!
2011年,襄陽如馬吃亱草,全年GDP比上年激增百分之三十九!20l2年,又比上年增百分之十七,達2501億,一舉超過了南陽的2380億。參考數據:2007年,南1388億,襄785億;2010年,南2065億,襄1538億;2011年,南2300億,襄2132億;2012年,南2380億,襄2501億;2016年,南3118億,襄3694億。
在八九十年代,別說是南陽,洛陽的經濟總量都沒襄樊多,襄樊九十年代末直到零八年之前,經濟增速幾乎在湖北省墊底,宜昌也是在零四年超過襄樊的,直到今年襄陽才反超宜昌,南陽的話曾經有幾年比襄樊總量大,也是在襄樊經濟比較蕭條的時候,鄧州從南陽分出也有一定影響。
其實也沒有你說的那麼誇張,襄陽經濟超越南陽有幾年了,但也不是超了好幾個身段,這不今年上半年襄陽的GDP還差南陽一位呢,至於超南陽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汽車 工業的發展在鄰居十堰二汽的影響下,襄陽的 汽車 工業從無到有,穩步向前發展,GDP也是逐年增長,並在2012年一舉超過南陽,結束了多年被南陽壓制的局面,相反南陽的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大型工業企業的入駐,發展相對緩慢。
襄陽的 旅遊 業本不是自己的強項,卻通過一系列的人工景觀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比如唐城、隆中等都是其代表作,雖然讓一些不明真相的遊客趨之若鶩,但的的確確給GDP增加了籌碼,這一點讓南陽望塵莫及。
襄陽是湖北第二大城市,早早奠定了其湖北西北交通樞紐、湖北副中心城市的地位,這一點南陽也稍稍落後,南陽到現在也沒有在河南掙到一個副中心城市,更別提交通樞紐了,就連高鐵方面,襄陽的高鐵站9台20線,南北鄭萬,東西漢十;南陽3台7線,只有鄭萬,「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方面南陽又略遜一籌。
總結:以上是我分析襄陽經濟超越南陽的三方面原因,歡迎大家補充。其實,南陽僅在第二產業方面落後一些,只要加強招商引資,加大工業方面的投入,相信不久的將來,南陽一定會反超襄陽。
搞搞水 汽車 能超外星人
南陽一個干幾把無水旱城,發展如白河無水斷流,將來污染越來越重,往壞處發展快的很。
⑺ 襄陽有國企嗎分別是哪幾個
襄陽的大型央企有:東風汽車公司襄陽基地,中國鐵建十一工程局一公司和六公司,武漢鐵路局襄陽地區直屬單位,移動聯通電信襄陽分公司,石油石化分公司,國家電網等等~
⑻ 襄陽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行業
襄陽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農業、工業、服務業、畜牧業等。
⑼ 重工業都包括哪些!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
重工業按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
可以分為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3)加工工業(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重工業產品大部分用於生產,少部分用於生活消費,如電力、生活用煤、小轎車等。
⑽ 東創紫聯襄陽工廠投產了嗎
投產了。在襄陽汽車產業就是襄陽重工業的基本盤,東風在襄陽打造了一個城區,投產了眾泰新能源工廠已經被東創紫聯接手,生產東風EX1和納米系列等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而東創紫聯是東風旗下公司,所以東創紫聯在襄陽是有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