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鄉哪個鄉鎮最大
金鄉哪個鄉鎮最大馬廟鎮1.金鄉縣最大的鄉鎮是馬廟鎮。2.馬廟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地處金鄉縣西部,東臨金鄉經濟開發區,南鄰雞黍鎮,西鄰成武縣大田集鎮,北臨羊山鎮,行政區域面積97.11平方千米。3.2011年,馬廟鎮國內生產總值13.2億元,工業生產總值4.4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億元,招商引資總額4.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23元,規模以上企業達17家,過億元的項目5個。② 金鄉鎮的工業發展
民國時期工業,有釀造業、印刷業、糧食加工業和家庭工業。民國六年(1917)和八年,先後創辦太和、同春醬園,生產的甘露油、七星油,遠銷溫州、福建、台灣、香港。抗日戰爭期間又創辦振星醬園。民國二十四年(1935)前後,金鄉文具店備有腳踏園盤印刷機,印刷信箋、信封、帳冊、學生作業薄等。民國二十六年(1937)創辦了多家碾米廠,其中較大的長川碾米廠後改為豐順碾米廠,1956年公社合營後稱地方國營金鄉糧食加工廠。家庭加工業,主要是手搖機織制棉紗祙和花炮作坊。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同春醬園與太和、振星、益利、聯春等醬園合並為金鄉酒類釀造廠。1982年9月興建啤酒車間,翌年改名蒼南縣啤酒廠,既生產啤酒、又生產醬油、黃白酒。所產甘露油,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一級醬油標准;所產金舟城啤酒,1987年獲哈爾濱啤酒博覽會榮譽獎。20世紀70年代初,生產貝雕的金鄉工藝廠,曾被列為省定生產企業,其產品在1977年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列為國家名牌產品。1967年,金鄉紙盒廠開始以鋁片製作毛主席語錄牌。1972年,金鄉商標塑化廠生產塑料飯菜票。以後,鋁片、塑料製品生產逐漸成為家庭的工副業。1977年,小塑料、小五金生產從「地下」轉向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快速發展,逐步形成鋁質徽標、硬塑料片、塑料紅膜、絛綸商標的「四小」商品市場。1982年,列為溫州市十大小商品市場之一。1986年,全鎮家庭工廠2931家。1987年,成為溫州第一個產值超億元鎮、浙江省首批工業衛星鎮。1990年,全鎮企業和家庭工業產值達11147萬元。1992年,蒼南縣人民政府命名金鄉鎮為「商標文化城」。1995年以來,該鎮先後有蒼南四洋彩印廠、金鄉鳳凰彩印廠等開始從事掛歷生產,產品質量達到粵廣地區的先進水平。從此,逐漸開始從台掛歷銷售基地向生產基地轉變。1999年,完成印刷量1500萬色令,實現年產值3億元,利稅3000萬元以上。隨著生產的發展,形成了復合材料、包裝印刷、塑料薄膜、商標標識四大支柱產業和筆記本、台掛歷、文具盒等3大全國性生產基地,成為浙江省級中心鎮和面向21世紀的中國標牌包裝製作營銷中心。2003年,與美國洛杉磯溫州商會會長李社潮、副會長潘松林簽訂協議投資近億元,建設佔地230畝,建築面積121499平方米的「中國台掛歷商貿城」。2005年,全鎮以紙製品(包括不幹膠)、印刷品(包括台掛歷)、塑料製品、文教用品為主的企業1934家,其中年營業額2000萬元以上的37家。全鎮工業總產值從1981年12531萬元,增到1992年16747萬元。2005年與2000年相比,工業總產值由140463萬元增至332436萬元,增長136.67%。鄉鎮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培養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長的企業家隊伍。如20世紀80年代聯合創辦金鄉延壓薄膜廠,後又集股創辦包裝材料廠的葉文貴,1987年當選為全國優秀農民企業家。
③ 蒼南縣金鄉鎮窮嗎
現在沒落了,窮
經濟:金鄉以前是溫州的強鎮,現在沒落了。市容:10萬小城鎮一個,但是還算發達。金鄉以復合材料、包裝印刷、塑料薄膜、商標標識為四大支柱產業,以台掛歷、筆記本、請柬為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以不幹膠材料和印刷業為特色的經濟格局。金鄉是溫州市第一個產值超億元鎮、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鎮、省級中心鎮、省教育強鎮、省級文明城鎮;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標牌包裝製作營銷中心、中國商標文化城、中國數字第一鎮。目前金鄉鎮正在申報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國名鎮、中國台掛歷商貿城等一系列活動。
④ 2010金鄉縣gdp
2010金鄉縣gdp為103.0932億元。根據金鄉縣調查顯示,2010金鄉縣第人均gdp為:16171億元,第1產業總值:354432億元,第2產業總值:298500億,第3產業總值為:378000億元,其他為工農業產出。
⑤ 金鄉縣的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木本植物多為楊樹、泡桐、榆樹、刺槐等;果樹多為蘋果、桃、梨、葡萄等。
金鄉葯材資源102種。包括桃仁、杏仁、棗仁、赤小豆等子種類葯材30種;槐花、鳳仙花、大蔥、大蒜等花、根、皮類葯材24種;西河柳、桑葉、益母草、薄荷艾葉等草、葉類葯材25種;狗腎、獾油、水蛭、蟾蜍、牛黃、土元、守宮等動物類葯材23種。
動物資源
鳥類:紅隼、鵪鶉、黑水雞、鳳頭麥雞、山斑鳩、大杜鵑、啄木鳥、麻雀、雲燕、家燕、喜鵲、大山鵲、暗綠綉眼鳥等共計46種。
昆蟲類:黃衣、七星瓢蟲、朝鮮黑金龜、華北大刀螂、中華草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一點金剛鑽等共計83種。
獸類:狼、狐狸、獾、狸、黃鼬、刺蝟、貓、野兔、蝙蝠、老鼠共10種。
魚類:白鰱、鱅、草魚、鯉、鯽、團頭魴黃鱔等26種。 201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形勢,更加激烈的區域競爭和極具挑戰的轉型要求,全縣上下按照「提升年、顯效年」總要求,緊緊圍繞「四個爭當」目標,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再次邁出了創新趕超、加快發展的堅實步伐。
宏觀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14年,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83億元,比上年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7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16億元,比上年增長4%;批發零售業增加值2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7.7%;住宿餐飲業增加值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金融業增加值5.17億元,比上年增長7.8%。房地產業增加值6.93億元,比上年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8.61:30.57:40.81。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9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0.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1.74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穩中向好,效益水平穩步提升。2014年,全縣工業統計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提升年、顯效年」為總要求,以「高質高效高速」為總基調,以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培育、骨幹企業培植為著力點,加快工業經濟提檔升級,全縣工業經濟實現了新跨越,各項指標保持了較高增速。全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總數達到185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45.45億元,同比增長14.86%;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達到14.04%,比年初提升1.46個百分點。
在工業生產穩步增長的同時,全縣工業經濟效益也有了較大提升。201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9.79億元,同比增長13.67%;實現利潤總額17.35億元,同比增長14.71%;實現利稅23.58億元,同比增長21.27%。
2014年,全縣建築業快速發展,建築業增加值完成8.8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全縣共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0家,按資質等級分,二級企業5家,三級企業15家;按行業類別分,房屋建築業13家,公路工程建築業2家,市政道路工程建築業1家,架線及設備工程建築業1家,建築裝飾業2家,水利工程業1家。 投資總量平穩增長,投資增速理性回落。全縣固定資產完成投資1250578萬元,比上年增長16.5%。從三次產業投資情況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0742萬元,比上年下降61.4%,佔比為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33838萬元,比上年增長11.74%,佔比為58.68%,其中工業完成投資720442萬元,比上年增長20.18%,佔比為57.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05998萬元,比上年增長36.1%,佔比為40.32%。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2.63:62.2:35.17轉化為1:58.68:40.32。從發展趨勢看,全年投資增速處於回落區間,年底觸底。1-2月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1%(全年最高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3.3個百分點,之後持續回落,一季度增長19.8%,4、5、6、7月企穩,增速在18.3-18.6%;1-8月,增速首次下破17.0%,增長16.7%;三季度略有反彈,增長17.2%;四季度增速依然下降,最終年底增長16.5%。
億元以上在建項目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主動力。全縣億元以上建設項目(不含房地產,下同)72個,比上年增加27個,完成投資63.5億元,增長67.1%,億元項目完成投資占項目總投資(不含房地產)的70.6%。其中,新開工項目40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6個,增長66.7%,完成投資44.2億元,增長121%。
技改投資呈持續快增之勢,在投資總量中的佔比穩中有升。全縣技術改造投資完成483445萬元,同比增長34.7%,占工業投資的67.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9.1個百分點;技改增速比同期投資增速快18.2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占項目投資總量的比重由2013年同期的33.9提高到38.7%,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全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30518萬元,比上年增長122.67%,增速高於全縣投資增速106.17個百分點;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6.4%,比上年提高12.3個百分點。其中,完成住宅投資199298萬元,增長84.15%;完成辦公樓投資24999萬元,增長415.12%;完成商業營業用房投資82766萬元,增長195.96%。 國內貿易。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2億元,增長14.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64.5億元,增長14.9%;鄉村實現21.7億元,增長11.7%。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實現75.5億元、增長14.3%,餐飲收入10.7億元、增長12.5%。按行業統計,批發和零售業實現75.5億元,增長14.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10.7億元,增長12.7%。
外經外貿。2014年,全縣完成進出口總額3.37億美元,下降10.2%,其中,出口3.33億美元,下降10.92%,進口0.04億美元,增長197.69%。實際利用外資2601萬美元,增長29.9%。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金融業形勢良好。2014年,縣財稅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加大社會綜合治稅力度的要求,實行工作例會制度,細化分解收入任務,積極開展稅源普查,加強大蒜和房地產等重點行業的稅費征管,嚴格督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深挖稅源潛力,全力組織徵收,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均衡入庫,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5766萬元,同比增長15.7%,地方財政支出力度繼續加大,完成249901萬元,比上年增長10.2%。2014年,我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156.35億元,比年初增長7.48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100.01億元,比年初增長8.05億元。
保險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14年財險保費收入16734萬元,已決賠款6763萬元。壽險保費收入54512萬元,已決賠款17452萬元。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及農民純收入穩步增長。據城鄉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8元,同比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16049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62.4%。經營凈收入2641.6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10.2%。財產收入1074.5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2%。轉移性收入5959.6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23.2%2。2014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471元,同比增長11%,其中工資性收入5035元,同比增長23%,是主要增長點,自2010年來,我縣強力推進工業,強勢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全縣二三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批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朝陽產業2014年投產達效,就業崗位增多,勞動力逐漸向企業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工資性收入的上漲也就成為了必然。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997.8元,同比增長6.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578元,同比增長9.2%。從支出構成來看,城鎮居民用於家庭設備用品服務和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幅較大,分別為26.4%、26.6%。農村居民用於衣著、交通通訊、醫療保健的支出增幅突顯,分別為21.3%、16.9%、24.1%。 2012年末金鄉縣現有各類衛生機構43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12個、婦幼保健院1個、診所21個、民營醫院一個。年末各類衛生人員292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73人。醫療床位2142張。農村村級醫療點371處,共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404人。農村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535248人,參合率達到100%;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分別為36064人、78737人。農村養老保險參保365080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5179人。
⑥ 金鄉鎮的農業發展
該鎮耕地,以水田為主。民國時期,水稻種植是間作、一年兩熟制,產量很低,早稻畝產100公斤,晚稻畝產150公斤,算是「年成大豐熟」。新中國成立後,改間作為連作,單季改為雙季,高桿改為矮桿,常規稻改為雜交稻,產量大大提高。1981年,該鎮有耕地面積3116畝,其中水田2136畝,糧食總產量2121.15噸;1992年,耕地面積26996畝,其中水田23823畝,糧食總產量16413噸;農業總產值2780.29萬元。隨著城鎮建設和工業發展,耕地面積日漸減少,對此,該鎮開展土地整理和標准田建設,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科技興農,實施良種工程,改變種植模式,發展城郊型農業。2000年,在9個村建成1200畝標准田,修建機耕路5000米。全鎮耕地面積25350畝,其中水田22293畝,糧食總產量14534噸。畜牧業逐步向經營規模化、品種多樣化方向發展,蔬菜、甘蔗、水果、肉鴿、紐西蘭免、美蛙、中華鱉、珍珠蚌、淡水龍蝦等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繼續壯大。農業總產值7118萬元。2003年,形成了千畝經濟作物和淡水養殖基地、千畝獺兔養殖加工出口基地和千畝蔬菜生產基地。2004年,投入676萬元完成土地整理300畝,建成標准田7000畝,修建機耕路10公里。2005年,耕地面積24055畝,其中水田21578畝,糧食產量8088噸。是年,發展蔬菜6612畝、西瓜2708畝、甘蔗1390畝,生豬、牛、羊年末存欄數分別增加到3067頭、250頭和2734頭,獺兔6萬頭、家禽7萬多隻。全年農業總產值7749萬元,比2000年增長8.86%。
⑦ 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榜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
1、蘇州
工業總產值3.57萬億,位居全國第一,就生產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2、上海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3.1萬億元,原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94萬億元,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
4、重慶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6萬億元,中國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業總產值2.1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中國第一大高科技工業城市
7、廣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5萬億元
8、青島
2016年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北方第二大工業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74萬億元
10、煙台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63萬億元
11、無錫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5萬億元
12、東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1萬億元
13、鄭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萬億元,中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14、寧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8萬億元
15、武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5萬億元
16、濰坊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4萬億元
17、東營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3萬億元
18、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萬億元
19、常州
2016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億元
20、成都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22萬億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分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徹底沒落,京津唐工業基地也風光不再,珠三角、蘇錫常、山東半島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業基地格局,新三大工業基地年產值都超過6萬億元。而這新三大工業基地也不再有嚴格的輕重工業之分,基本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7)山東金鄉工業產值有多少擴展閱讀
1、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十大重工業城市
上海、沈陽、哈爾濱、長春、武漢、天津、唐山、重慶、大連、洛陽。
2、重工業城市的分類
重工業城市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⑧ 金鄉共有多少行政村
金鄉鎮位於浙南東部、瀕臨東海灣,西北接連山區陸地,扼浙閩邊陲,總面積43.55平方公里,轄城區、郊外、老城、湖裡四個辦事處,共有7個居民區,61個行政村,2002年末總人口達10萬人,建城區面積達5平方公里,人口約5.3萬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3.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3.2億元,外貿出口供貨值1億元,財政總收入6417萬元,農民純收入5387元。
金鄉鎮是一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明洪武二十三年築城置衛,管轄海岸線長達200多公里,是浙南沿海的軍事重鎮,城圍十里,護城河環繞全城,呈八卦乾坤布局;獅嶼、球山雄踞、城牆巍峻,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幾度在此扎營練兵,抗擊倭寇。金鄉人民在抗倭斗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性格特徵。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聰明的金鄉人以「敢吃第一口,勇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國率先試行浮動利率和掛戶經營方式,使金鄉成為著名的「溫州模式」發源地之一。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突飛猛進,城鎮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復合材料、包裝印刷、塑料薄膜、商標標識為四大支柱產業,以台掛歷、筆記本、請柬為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以不幹膠材料和印刷業為特色的經濟格局。金鄉是溫州市第一個產值超億元鎮、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鎮、省級中心鎮、省教育強鎮、省級文明城鎮;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標牌包裝製作營銷中心、中國商標文化城、中國數字第一鎮。目前金鄉鎮正在申報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國名鎮、中國台掛歷商貿城等一系列活動。 金鄉鎮新一屆的黨委、政府正以嶄新的工作姿態、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方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帶領全鎮人民為努力打造集生態、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輕工強鎮而奮斗。
⑨ 溫州金鄉鎮gdp
您好,溫州金鄉鎮的GDP在過去幾年裡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18年GDP達到了143.5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7.2%。溫州金鄉鎮的GDP主要來源於三大經濟板塊,即工業、商貿和服務業,其中工業GDP佔比最大,達到了90.8億元,商貿GDP為30.7億元,服務業GDP為22億元。溫州金鄉鎮的工業發展更加穩定,擁有多家大型企業,如溫州金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溫州金鄉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溫州金鄉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的發展為溫州金鄉鎮的GDP增長提供了強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