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濰坊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怎麼樣
個人的感覺是不咋地餓,機電系最好的是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硬體軟體都欠缺
㈡ 濰坊工業學校的辦學特色、優勢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在工業化、信息化的道路上,在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學校不斷增強責任感與緊迫感,以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為宗旨,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實用技術人才為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滿足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需求,滿足學生家長的要求,既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學生,又為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實用人才,得到上級的肯定和社會的承認,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全國實踐行知思想推進素質教育先進集體、省部級普通中專、山東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濰坊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普通高校的大門向職業學校畢業生敞開,開通了畢業生直接升入本科層次的路子,高等職業學校優先對口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高職學生可以繼續接受普通高校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打破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壁壘,形成了人才培養成長的「立交橋」。這為職業學校學生的升學成長鋪平了道路,而且前途更寬廣,方式更靈活。學校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綜合辦學模式,滿足學生升學、就業等多種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面向社會、開放型、多功能的全市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自2001年開始,學校加大教學力度,組織志願高考的學生接受國家挑選。2001年高考升學率95.7%,2002年高考升學率達到97%,2003年高考升學率達到98.7%,許多同學考入復旦大學、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等全國名牌學院。自今年開始,學校試辦三、二連讀大專班,畢業生可直接考入普通高校本科或者對口升入高職學習,給有志學子提供了一輛深造高就的直通車。
根據我國信息化、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適應企業、市場和社會需求,學校深化專業、課程和教學改革,開設機械製造維修與管理、工業企業電器化、計算機及應用、服裝工藝、經濟法律事務、經濟信息管理、紡織印染、涉外財務會計、空乘預科與外事服務、園藝、美容美發等專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成為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近幾年來,學校師生發明創造的產品獲得5項國家專利,分別獲得國家金、銀、銅獎。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國家已初步建立起了勞動就業制度,用工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必須從職業學校畢業生中錄用。各大中型企業,為了提高效率和產品質量,爭相從職業學校畢業生中招聘人才。由於學校的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建立起了廣泛通暢的就業安置網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濟南、青島、煙台、威海以及我市的許多大中型企業紛紛到學校招收人員,其中北京華學文化咨詢有限公司、萊州光安服裝有限公司、濰坊昌進織造有限公司與我校實行聯合辦學,畢業生可直接分配到上述單位工作。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學校畢業生就業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好局面,許多同學還未畢業即被用工單位簽定用工合同,有的同學被選到北京航空公司、全國政協機關等重要部門工作,為學校增了光,添了彩。
學校致力於學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促進新知識、新技能的創造,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道德高尚、嚴肅認真、善於創新的有用人才。在往屆畢業生中,已有許多人成為大中型企業的管理者、部門的負責人、個體企業的老闆。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他們成為經濟的擁有者、社會的弄潮兒,得到同齡人的贊嘆與羨慕。為此,吸引了大批學子前來求學,生源遍布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西、湖北、內蒙等全國各地。今年僅我市就報名2000多人。
學校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投資2000多萬元改造和新建了綜合實驗樓、材料、金相、模擬、數字實驗室、實習工廠、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和校園網,各教室都安裝了大屏幕彩電,既可以接收電視台節目,又可以通過中控室發布信息,召開會議,實現了電化教學。學校還投資100多萬元改造修建了花園、走廊、草坪、透明圍牆,整個校園花草樹木爭奇斗艷,雕塑景點相映成韻,為師生提供了優越、舒適、安全、潔靜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成為全國自學考試、全市計算機考試、企業技術工人培訓定點單位。
學校注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6名教師中,有專任教師174人,大本以上學歷137人;高級講師25人,講師80多人,省、市級教學能手42人。全體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樂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形成了一種艱苦創業、努力拚搏、協調一致的團隊精神。學校成立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行政管理委員會,制定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對師生進行過程性管理、綜合性評估,管理工作有條不紊,教學秩序井然有序。學校被首批命名為「安全文明小區」,連年獲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㈢ 濰坊市工業學校有哪些專業
濰坊市工業學校、昌邑市職教中心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位於三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區)交匯的山東省昌邑市院校中街329號,學校設有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加工技術、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應用、會計、市場營銷、學前教育、國防教育、化學工藝、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管理等十六個專業。
濰坊市工業學校現擁有機械加工中心、汽車維修中心、計算機中心、電工實驗室、電子實驗室、生化實驗室、財會模擬室、舞蹈訓練室、電子裝配間等與專業相配套的實驗室、功能教室等實訓場所,實訓設備總價值1503萬元;建有教學閉路電視網、校園網、辦公網及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濰坊市工業學校是國家教育部認定的「中國東西部合作辦學教育顧問單位」。多年來,與陝西、山西、甘肅省、青海等西部省份開展合作辦學,已為西部培養學生2000多人,為中國東西部教育、文化、經濟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拓寬辦學領域,學校還先後與濟南鐵道職業學院聯辦三、二連讀大專班,與濰坊技師學院聯辦成立昌邑分院,與韓國、烏克蘭等國家的知名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建立師生互訪、資源共享制度,開辟了學生出國留學的綠色通道。
㈣ 2022濰坊市工業學校有什麼專業
昌邑市技工學校現開設機械類、電工電子類、信息類、交通類、服務類、財經商貿類和其他等7大類9個專業,教職工377人,在校生4000多人。
昌邑市技工學校建成了能容納100個教學班的綜合教學樓4幢、科技實訓樓3幢;與各專業教學相匹配的實驗室、實訓車間、實習基地55個,理實一體化教室10個,實驗實訓設備總值3000萬元;圖書辦公樓一幢,各類圖書123284冊、報刊106種;公寓樓4幢,餐飲服務廳三個,能同時容納4000人餐飲居住。
㈤ 濰坊學院最好的專業
濰坊學院王牌專業有法學、特殊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會計學、旅遊管理等。
㈥ 濰坊職業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濰坊職業學院的專業有數控技術、物流管理、園林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園藝技術、工業分析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園林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㈦ 濰坊工業學校航空專業怎麼樣
濰坊市工業學校、昌邑市職業中專是一所集普通中專與職業中專於一體的國家級重點學校、省部級重點普通中專和山東省普通中專優秀學校。校園寬敞,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幽雅嫻靜。建校以來,學校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把「服務」作為重點,把「成才」當作目標,確立了「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和「知行統一,惟德即成」的校訓
㈧ 濰坊工業學校怎麼樣
濰坊市機械工業學校的前身是安丘市職業中專,創建於一九八二年,一九九三年在職業中專的基礎上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了濰坊市機械工業學校,形成了職業中專、普通中專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
丘市職業中專,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健康路文興街7號。創建於一九八二年,一九九三年在職業中專的基礎上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了濰坊市機械工業學校,形成了職業中專、普通中專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在一九九一年通過了省級重點職業學校的檢查驗收,一九九五年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一九九九年又順利通過了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的復查驗收,二00四年又被教育部重新調整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近幾年來我校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學校佔地161畝,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8.6萬冊,有符合標准要求的實驗室、實習車間、基地22個,校外實習基地28個,教職員工258人,55個班級,在校生3000多人,現開設省重點專業機電技術及應用、市級重點專業計算機及應用、財會以及製冷與空調、電子商務、電子信息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航空服務、特警等十幾個專業,面向全省招生,是一所以機械、電子類為骨幹專業的中等專業學校。
㈨ 濰坊科技學院專科比較好的專業有哪些
濰坊科技學院比較好的專業有:商務日語、園藝、化學工程與工藝、電腦藝術設計、法律事務、建築工程技術、植物保護、計算機應用技術。
濰坊科技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院坐落於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
現設中印計算機軟體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賈思勰農學院、美術系和綜合教育學院等11個院系,開設58個本、專科專業。
師資力量
教職工近200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受聘為教授、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教授等專家學者加盟學校,引進博導張友祥、崔希海、李強、宋彧等教授,副高級及以上教師達525人,碩士及以上1279人。
雙師型教師611人,3人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4人獲「富民興魯」勞動獎章、齊魯巾幗發明家稱號,校級學科帶頭人17名,61人受聘為東北師范大學、沈陽工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博導碩導。
以上內容參考濰坊科技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㈩ 濰坊學院王牌專業 比較好的特色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5個):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科學與技術、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濰坊學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東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風箏之都、全國文明城市——山東濰坊。學校是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A類單位。
學校現佔地1543畝(10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4.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9.3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90餘萬冊、電子圖書37.5TB。學校建有高標準的大型體育運動場和面積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多功能體育館,建有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的校園網,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濰坊地區城市節點單位、全國教育信息化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
學校現設22個教學單位、68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工、文、經濟、管理、農、法、歷史、教育和藝術10大學科門類。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支持計劃專業、省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省級成教品牌專業等30個;有省級精品課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省級成教特色課程等68門,省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4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289個;開展教育部「國培計劃」特殊教育骨幹教師培訓項目,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驗區試點項目6項。
學校現有省重點學科2個、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1個、省級科研創新平台12個、市級科研創新平台14個,建有量子信息技術研究院、北海文化研究院、濰坊金融財政研究院、節能研究院、文博研究院、新型電磁材料研究所等56個研究院所,公開出版學術期刊《濰坊學院學報》。近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80餘項、省部級項目810餘項;教職工取得授權專利196項,出版著作、主編教材等85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1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3930篇,被SCI、EI等收錄2084篇。
學校現有教職工1963人,其中專任教師1390人。教職工中擁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人員1342人,有高級職稱人員670人,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2人。有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人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教師、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50餘人。聘任「兩院院士」劉以訓、錢逸泰、許紹燮、束懷瑞、麥康森、傅廷棟、姚建銓、潘建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250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特聘(兼職)教授或專業委員會負責人。
學校面向全國29個省(區、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4800餘人。近年來,學生在國際國內學科專業競賽、科技創新比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中獲獎3500餘項。在2017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17)總決賽中,學校代表隊打破世界紀錄,並獲賽事最高計算性能獎。在校生取得授權專利148項,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畢業生年底就業率達到92.45%。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主動對接「藍黃」國家發展戰略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深入開展服務濰坊行動,緊緊圍繞地方需求,提供科技服務和決策咨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先後與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曲阜師范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交流。同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辦學機構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接收30餘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
近年來,學校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先後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審核評估,被確定為省首批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國家教育改革試驗區首批試點建設的省教師教育基地、國家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A類),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第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優秀基層黨組織」「山東省首批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平安校園」等稱號,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和人民網、光明網、大眾網等媒體多次報道。
當前,全校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校訓,發揚「和衷共濟、艱苦奮斗、追求卓越」濰院精神,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內涵式發展,為早日建成優勢特色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