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龍岩市有哪些工業園區

龍岩市有哪些工業園區

發布時間:2023-02-14 04:02:43

A. 武平縣十方工業園區有哪些工廠

華冠電子器件加工廠。武平縣十方工業園區有武平縣十方華冠電子器件加工廠。武平縣,福建省龍岩市下轄縣,面積2630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街道)。

B. 福建連城縣野山電商半島工業區什麼地方

龍岩市連城縣蓮冠電商產業園。根據查詢網路地圖得知:福建連城縣野山電商半島工業區是龍岩市連城縣蓮冠電商產業園,連城縣,福建省龍岩市轄縣,簡稱「蓮」,別名蓮城,地處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地處於閩、粵、贛三省的結合點,縣境東鄰永安市、新羅區,南接上杭,西接長汀,北倚清流。總面積2579平方公里。

C. 龍岩市有多少個工業區,大概有多少個廠

龍岩就一個區,新羅區 工業區比較多的話,東肖經濟開發區把,工廠是一個接一個半片山都是,好像還要建動漫城 有兩家印刷廠 還有東寶山工業區也滿多的,坐4路公交車的話就知道了。 鐵山的工廠都倒閉了幾個比如鐵山電廠,壓光紙廠,但是生活區還在的上班的人都在哪租房子哦 不過鐵山人還是蠻多的像陸家地煤礦,高嶺土加工,水泥等。空氣污染嚴重 龍岩的漳平工業園區也可以的,很大的哦。 龍州工業園在張白土,親可以去看一下。現在還在修路,沙塵滿天飛的。 一城北工業區:重點發展好像是機械,紡織,還有設立北部高科技園區 二城東工業區是森林加工 3 曹溪工業區沒有沒有污染工業 4 龍門工業區的電子,食品,醫葯,服裝,等輕工業 消費水準嘛 現在什麼都貴, 自己寫的,前面一部分是自己總結的哦,後面的是我們龍岩市鄉土教材的 有什麼問題可一HI我。望採納

D. 龍岩市龍州開發區的科技企業名單有哪些

龍岩浩祥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龍岩科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龍岩市龍州工業園2001年開始創建,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園區規劃總面積47平方公里,該區的科技企業名單有龍岩浩祥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龍岩科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E. 福建龍岩哪裡工廠最多

龍岩龍州工業園。福建龍岩龍州工業園工廠最多,核心區位於龍岩中心城市,已初步發展成為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環保設備、硬質合金加工及健身器材組成的機械製造產業特色園區,形成以龍工集團、龍馬機械、衛東環保、吉鋒鎢鋼、美家龍健身器材為領軍企業的五大機械產業集群。

F. 永定南部工業園區有哪些廠

永定鼎福來食品有限公司、龍岩市寶德明電子有限公司、永定海蓮紙業有限公司、龍岩市永定區億利機電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都是位於永定南部工業園區內的企業,永定工業園南部園區於2009年10月開始規劃籌建,總規劃面積15.38平方公里。

G. 龍岩哪裡有工業區嗎

龍州工業園區由核心區、高新區、東寶、龍雁工業集中區和白沙產業園區組成 1。核心區位於龍岩中心城市「北冀」,2、高新技術產業區位於龍岩市城區的西北部,與核心區連成一片 3.東寶工業集中區位於龍岩城東部,4.白沙產業園區位於龍岩城東部約30公里處,

H. 福建的工業園區具體有哪些

福建漳平工業園區
福建浦城工業園區
福建閩東工業園區
福建省工業園區
福州工業園區
廈門工業園區
泉州工業園區

I. 龍岩,三明,南平這些內陸城市哪個比較有發展潛力

龍岩,三明,南平這些內陸城市哪個比較有發展潛力?先分開來說說這三個地方的情況吧!

龍岩市,又稱閩西

位於福建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臨廈門、漳州、泉州,南鄰廣東梅州,西連江西贛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設市。

龍岩是內陸鄰海城市,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距龍岩市區城東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紋似龍而得名「龍岩洞」,龍岩市名由此而來,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龍岩市由古龍岩州和建國後來屬的部分古汀州轄地組成。

龍岩市境內溪河眾多,分別屬於汀江、九龍江北溪、閩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積達到或超過50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110條。河川年逕流量19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14.5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能蘊藏量182.7萬千瓦。

龍岩市已探明的礦物種類64種,其中金、銅、鐵、煤、高嶺土等16種礦產儲量居全省首位。馬坑鐵礦是華東第一大鐵礦;紫金山銅礦是中國第二大銅礦;東宮下高嶺土礦是中國四大優質高嶺土礦之一。同時,水力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214.5萬千瓦,可開發量188.1萬千瓦。龍岩是福建三大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77.9%,居福建省首位。

全市有卷煙、食品、紡織、印刷、包裝、機械、煤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電子、木材等行業,初步形成以卷煙、建材、機械、煤炭、冶金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截止2012年,共有9個省級工業園區。分別為:龍岩經濟開發區、永定工業園區、福建龍州工業園區、連城工業園區、武平工業園區、上杭工業園區、漳平工業園區、長汀縣經濟開發區和龍岩稀土工業園。

三明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

2014年三明市根據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的《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做出具體部署,把三明市建設成為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先進製造業基地、生態文化 旅遊 勝地和休閑 養生 基地。

三明擁有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種,已開發利用的43種。全市擁有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品牌和國家級、省級 旅遊 品牌各50多個,數量和等級名列全省前茅。

三明市林地面積189.4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2.5%,森林覆蓋率76.8%,活立木蓄積量1.15億立方米,毛竹儲量3.8億株,人均林木林地資源居全省第一,是全國少數幾個超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素有「中國綠都」之稱。

三明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條,其中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5條,都屬山區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節性變化大,為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 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三明市水旱災害頻繁,防汛抗旱任務繁重。技術可開發的水能資源244.71萬千瓦。

南平是福建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

南平轄2區5縣3縣級市;2016年,戶籍人口321.26萬(常住人口266萬);2016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7.74億元。境內山峰聳峙,低山廣布,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落其間,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徵,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地貌;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局部山區為中亞熱帶山地氣候,素有「福建糧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之稱。

南平是福建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東漢時期,南平、建甌、浦城等便建縣;「福建」之名即來自福州、建州(今建甌市)各取首字而來。

南平市境內已知礦產有50多種,探明儲量的礦產有30多種,如銅、鉛、鋅、煤、鐵、鈮鉭、玻璃、金、銀、鉑鈀、鎢、錫、石墨、硫鐵礦、螢石、高嶺土、滑石、重晶石、石灰岩、白雲岩、蛇紋岩、鉀長石、雲母、壓電水晶、葉蠟石、明礬石、珍珠岩、磷礦等。

主要礦種儲量:鉭鈮礦儲量2336萬噸(礦石,下同),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二位。螢石礦儲量254.8萬噸、硫鐵礦儲量2459萬噸、石墨礦儲量634萬噸,居福建省第一位。

南平是福建的糧食主產區,有8個國家和省級商品糧基地縣,每年提供商品糧20多萬噸,在全省居第一位。全市擁有茶園面積50.2萬畝,茶葉產量4.37萬噸,面積和產量均佔全省的1/5強,形成武夷岩茶、建甌水仙、政和白茶三大優勢品牌,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獲得了原產地保護。以肉雞、牛奶、生豬為主導的畜牧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全市奶牛存欄2.63萬頭,已成為全省最大的良種奶牛和乳製品供應基地。

綜合所述三個地區各有千秋.

龍岩!

三明南平龍岩其實這三座城市半斤八兩,相對而言南平更弱一些,龍岩和三明會更強一點,但是這三座城市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人口太少,這三座城市常住人口都不到300萬人,平原面積幾乎沒有。

南平這些年在積極推進建陽區的發展,將全市的工作圍繞建陽區發展,但是延平發展了這么多年是南平人口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了。三明目前在大力發展沙縣,將沙縣撤縣設區發展沙縣。龍岩應該這三座城市裡發展和底子最好的了,首先龍岩有新羅區和永定區,新羅區是龍岩的核心城區,加上龍岩靠近閩南地區,可以受到廈門都市圈的經濟輻射。論城市建設也是龍岩新城區最好了,還有180米城市地標,新龍岩火車站都是,龍岩也是閩西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

未來的發展潛力應該是龍岩>三明>南平

1、南平地處福建北部,閩、浙、贛交界的城市,俗稱閩北,其總面積26300平方公里,佔全省的1/5。是福建最早開發的地區,是福建的糧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擁有合福鐵、鷹廈、橫南、外福鐵路等,交通便捷。擁有世界雙遺產武夷山及武夷山機場,是個 旅遊 城市。2014年,撤誚建陽市,南平駐地遷至建陽區,南平擁有二區五縣三市。南平人口264萬人,GDP產值1458億元。南平比較著名的企業有南平紙業、南孚電子、南平太陽電纜等企業。 2、三明地處福建中西北部,東鄰福州、南鄰泉州、龍岩、西臨江西,北接南平。面積22965平方公里,下轄二區一市九縣。三明 旅遊 資源豐富,擁有世界著名的泰寧世界公園與大金湖等 旅遊 景點。人口251萬人,GDP產值1891億元。三明基礎工業雄厚,是福建最大的鋼鐵、水泥、化肥、煤炭生產基地。 3、龍岩地處福建西部,故稱閩西,是閩粵贛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與泉州、漳州相連,南接梅州,西鄰贛州,北為三明。是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1997年成立的地級市,下轄二區一市四縣,人口261萬人,GDP產值1896億元,超過三明,成為繼泉、福、廈、漳產值居五的城市。龍岩的紫金山礦業、龍煙、龍凈、龍馬、龍工等企業集團造就了龍岩的輝煌。龍岩的森林復蓋率達77.9%,居全省第一。龍岩擁有贛龍廈快鐵,鷹廈、漳龍梅鐵路,以及年內開通的南(平)三(明)龍(岩)快鐵。龍岩是擁有直接開往北京、上海等少數地級市之一,是繼福廈之後,第三個擁有動車修撿站的城市。 綜上所述,南平、三明、龍岩是福建的內地城市,相對而言,龍岩的區位優勢更明顯些,龍岩離沿海城市更近,交通更便捷些。三個城市都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地市的城市攀比發展潛力排行,當然是龍岩、南平、三明。然而誰都會說俺家鄉好,三明能被好評只有是生態文化 旅遊 勝地和休閑 養生 基地,即表明青山綠水美麗新興文明城市的特色優勢。人口在中心城市兩區才三十幾萬人,又正好成立新興工業城市60歲生日,表示這一代人和工業使命進入退休年齡。但是,沒有經濟發展潛力的三明,為你的文明美麗年輕而驕傲自豪,我愛您!

具體的情況我也不能准確分析出來,但這三個地方我都曾經涉足過。三個地方各有特色,人文精神也都不錯,給我感覺最好的是龍岩。龍岩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並且龍岩作為閩南革命根據地,是一個有很深紅色文化傳承的地方,涌現出大批革命將領,如鄧子恢等。除此之外,龍岩還有很多的土樓文化,希望能很好的發展,抓住機遇。希望龍岩能找出自己的特色所在繼續發展努力。

總是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城市發展的再好,自己是屌絲,有毛用,北京發展好吧,不是照樣有屌絲,發展不好的城市,你有車有房子,有百萬存款,不是照樣美滋滋。重要的是發展自己,而不是天天瞎逼逼城市

目前是龍岩經濟最發達,其次是三明,南平墊底。

龍岩市區面積也是最大的,而且臨近閩南地區,經濟輻射的影響。

而三明的永安和沙縣都不錯,高速、鐵路、國道貫穿沙縣-三明-永安,連成一條線。以後三明會越來越好,沙縣距離三明很近,公交直達動車站。

看看三地的人口吸引力就知道了。龍岩,新羅區人口凈流入,其他縣市區人口凈流出;三明,永安市,三元區,梅列區人口凈流入,其他縣區人口凈流入;南平,所有縣市區人口凈流出。但是龍岩雖然只有一個新羅區人口流入,但是人口流入數量比三明三地加起來都更大。所以綜合來說,龍岩第一,三明第二,南平第三

內陸山區的城市應該走重慶模式的發展道路,現在中國橋隧工程技術很好可以把山區的城區通過隧道向外延伸城區的規模,龍岩與江西、廣東交界地緣優勢比三明、南平更好!三明主要可以依託沙縣的地利來發展,南平作為福建的老牌城市需要更新思路來發展!

從地理方位角度看,我認為龍岩發展潛力更大。理由是,首先,龍岩既有山區特點又靠近沿海且鄰近廣東,有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其次,龍岩礦產資源、工業基礎也比較好。計劃經濟時期曾是福建重點投資區域之一,改革開放後的發展雖一度滯後,但潛力仍在。三是地理位置與人文環境密切相聯。龍岩是閩南語系與客家方言的融合區,其人脈廣達、文化積淀可想而之。

J. 龍岩的經濟

生產總值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1.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87.80億元,增長4.0%;
第二產業增加值876.25億元,增長11.7%;
第三產業增加值557.16億元,增長8.0%;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716元,比上年增長9.3%。
財政收入
1990年地方財政收入1.17億元,為1980年的5.61倍,龍岩成為中國95個收入超億元縣(市)之一。
2014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61.69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19.84億元,增長2.2%;財政支出205.07億元,增長2.8%。全市國稅稅收收入157.29億元,增長10.4%;地稅系統稅收收入92.88億元,下10.0%。
產業結構
1978~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年遞增12.3%,國民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0.3%,社會總產值年均遞增11.5%。1990年與1978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增長2.63倍,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08倍,社會總產值增長2.27倍。
投資結構
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90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2.7%;農戶投資增長8.9%。
在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8.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3.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7%。。
2014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12.09億元,增長28.4%。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32.84億元,增長46.8%。商品房銷售面積175.67萬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銷售額99.36億元,下降36.1%。
2014年全市220個省市重點項目,比上年增加37個,增長20.2%;完成投資504.06億元,下降2.4%;實現新開工項目72個,比上年增加22個,增長44%;實現新建成或部分建成項目68個,比上年增加25個,增長58.1%。 明清時期,城鄉有冶煉、造紙、食品等傳統的家庭式手工業或作坊。民國時期,制茶、卷煙、煙紙業、造紙業一度迅速發展,但重工業及採用機器生產的企業甚少。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292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1.5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人民政府對私營企業採取加工訂貨、統購包銷,扶持個體手工業生產政策。1953年始,對個體手工業和私營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絕大部分私營企業成為公私合營企業,個體手工業按行業組織生產合作社(小組)。工業產值年均遞增26.4%。1956年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產值的23.19%。
「大躍進」時期,盲目興建一批冶金、煤炭等廠礦,造成基本建設投資結構、工業內部的輕重工業比例失調。同時急於完成公私合營和集體企業向全民所有制的「全面過渡」,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1962年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縮短工業基本建設路線,壓縮重工業,關停並轉一些效益低的企業,精簡職工,整頓企業,恢復集體所有制企業,工業生產逐年回升。1965年,工業產值3009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9.19%,比1949年增長9.3倍。
「文化大革命」期間,生產秩序遭破壞。1968年,產值比1965年下降17.41%。自1969年後,國家加強內地工業建設,先後恢復或新建29個工礦企業,工業得到較迅速發展,門類增多、規模擴大、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冶金、化學、建材、紡織工業發展更快。至1976年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4.66%。在工業總產值中,56個全民所有制企業產值佔92.76%,64個集體所有制企業產值佔7.24%。
1978年後,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調整工業結構,重、輕工業產值比例各佔50%左右,進一步挖掘企業內部潛力,進行技術革新。1979~1984年,投入1.17億元挖潛、改造,企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同時,企業內部逐步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也新建一批廠礦。1980年,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2.36%。鄉鎮工業亦迅速發展,年產值239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9.6%。
1984年,實行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進一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的活力。1986年,推行廠長負責制、全面目標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實行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全市與20個省市的88個企業、10所大專院校、26個科研單位建立橫向聯系,參加企業有96個、129個項目,引進各專業人員200餘人。同時,先後從日本、英國、美國、西德、瑞士等國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引進技術和價值1.1億元的設備。工業生產迅速、穩步地發展。1984~1987年,工業產值平均年遞增19.8%。
1987年,全市有卷煙、食品、紡織、印刷、包裝、機械、煤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電子、木材等行業,初步形成以卷煙、建材、機械、煤炭、冶金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包括中央、省、地、市屬和鄉鎮及村辦工業等多層次經濟結構的企業有2350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86個,產值53992萬元;集體所有制企業162個,產值4842萬元;合資企業6個,產值188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2096個,產值5110萬元。主要工業產品有200多種。工業總產值64062萬元(其中市屬工業1638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9.90%。220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中,利潤總額6787萬元,稅金19203萬元,工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73.7億元,增長8.7%。工業生產總體呈現重工業生產快於輕工業、非公有制工業較快發展、小微企業穩定增長、重點企業增勢良好等特點。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2.7%,輕工業增加值增長3.4%;股份合作企業增長22.5%,股份制企業增長13.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0.3%,集體企業增長16.2%;大中型工業增長9.0%,小微企業增長8.2%;億元企業達347家,比上年增加28家。
工業園區
截止2012年,共有9個省級工業園區。分別為:龍岩經濟開發區、永定工業園區、福建龍州工業園區、連城工業園區、武平工業園區、上杭工業園區、漳平工業園區、長汀縣經濟開發區和龍岩稀土工業園。 農業產值
2015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7.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農業產值148.98億元,增長3.4%;林業產值46.13億元,增長6.1%;牧業產值121.28億元,增長3.9%;漁業產值13.37億元,增長3.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77億元,增長5.8%。主要農產品產量平穩較快增長。糧食總產量109.96萬噸、增長0.2 %,蔬菜總產量198.51萬噸、增長1.8%,茶葉產量2.17萬噸、增長6.4%,園林水果產量40.24萬噸、增長4.3%,食用菌產量4.01萬噸、增長3.6%;毛竹7193萬根,增長2.0%;家禽出欄5879.55萬只、增長17.1%;水產品產量7.59萬噸,增長3.8%。
農業產業化
2012年全市形成了「六大」重點產業(畜牧、蔬菜、林竹、茶業、薯業、煙草)和「七大」特色產品(河田雞、連城白鴨、槐豬、黃(黑)兔、蘭花、漳平水仙、咸酥花生),2011年六大重點產業和七大特色產品產值分別達到177.2億元和9.8億元。其中肉類總產全省第一,生豬出欄全省第一。
漳平被評為「中國特色竹鄉」、「中國花木之鄉」,永福被評為「中國杜鵑花之鄉」;連城朋口被評為「中國蘭花名鎮」;武平是全國重要的野生花卉生產基地,「武平富貴籽」獲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2011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雙百」目標,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00.6萬人,年勞務收入超過150億元。 清末、民國初期,私商大多在外經商,境內商業主要是集市貿易。蘇維埃時期,國民黨對蘇區實行經濟封鎖,龍岩縣蘇維埃政府採取保護商人政策,鼓勵蘇區商人與國民黨統治區商人貿易往來,發展蘇區經濟。民國23年(1934),汀漳公路開通後,湘、贛等地商人來岩采購,商業日趨繁榮。民國26年(1937),城區有商鋪400餘家。民國27年(1938)5月,日軍侵佔廈門,封鎖沿海港口,汀漳公路漳龍段遭破壞,多數貨物經廣東興寧、梅州市梅縣區、大埔等地運進,貨源銳減,物價暴漲,捐稅日增,各大商戶相繼停業。民國35年(1946),有的商戶移往漳州、廈門、汕頭等地,至1949年,城區只剩店鋪255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貫徹「繁榮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發展以國營商業、供銷合作商業為主,個體商業和集市貿易為輔的社會主義商業體系,開展物資交流,城鄉互助,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市場繁榮,物價穩定。1956年,基本完成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私營商業過渡到國營、公私合營,有的組織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組,實行經銷代銷。「大躍進」期間,把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的商業體系,變成單一的國營商業企業,影響商業的發展。三年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物資匱乏,市場疲軟。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後,商品日益增多,市場日趨活躍。1978年後,改革商業管理體制,發揮國營商業的主渠道作用和集體、個體商業的調節作用,擴大、搞活流通領域,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至1987年,全市有商業企業4772家,其中國營310家,集體677家,個體商業3785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304.82萬元,人均725.7元。商品購銷兩旺,市場繁榮,成為龍岩地區的商業貿易中心。
2012年進出口總額34880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4.2%。其中,進口137966萬美元,增長143.1%;出口210836萬美元,增長13.8%。

閱讀全文

與龍岩市有哪些工業園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頭鎮到廈門是哪個汽車站 瀏覽:900
廣東工業村在哪裡 瀏覽:414
奧迪d3s燈泡的扣卡怎麼取下 瀏覽:449
ppr可以摻雜多少二次工業塑料 瀏覽:455
賓士ml350變速箱怎麼編程 瀏覽:138
為什麼要建816核工業基地 瀏覽:304
奧迪q3副駕駛座位怎麼調整 瀏覽:567
汽車門貼多少錢 瀏覽:569
如何查詢名下汽車是否被凍結 瀏覽:173
工業投資怎麼解決 瀏覽:346
汽車保險怎麼更名 瀏覽:148
准工業級是什麼 瀏覽:930
六里橋哪個口出去是長途汽車站 瀏覽:130
賓士五萬公里要換哪些 瀏覽:324
汽車能開多久大修 瀏覽:736
寶馬3系和冠道哪個更有面子 瀏覽:64
汽車借貸利息多少 瀏覽:872
傳統手工業品牌有哪些 瀏覽:160
廣安到華鎣汽車要多久 瀏覽:693
沃爾沃xc60和寶馬x3選哪個好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