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包括哪些
其主要經濟業務內容可歸納為以下5種:資金籌集業務; 生產准備業務; 產品生產業務; 產品銷售業務; 財務成果形成與分配業務等。
1、資金籌集業務。
資金籌集業務是指公司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籌集其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這些資金由於來源與方式的不同,其籌集的條件、籌集的成本和籌集的風險也不同。
因此,公司理財中對資金籌集管理的目標就是尋找、比較和選擇對公司資金籌集條件最有利、資金籌集成本最低和資金籌集風險最小的資金來源。
2、生產准備業務。
生產准備業務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日常生產的正常進行,為順利實現生產作業計劃所從事的各項准備工作。生產准備工作包括:技術准備、機械設備的准備、物資准備、勞動力的配備和調整、工作地准備等。
3、產品生產業務。
產品生產業務是指從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產的全過程,通常包括工藝過程、檢驗過程、運輸過程、等待停歇過程和自然過程。
4、產品銷售業務。
產品銷售業務是指產成品、代製品、代修品、自製半成品等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的銷售。
5、財務成果形成與分配業務。
主要包括利潤的形成和利潤的分配。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經營活動反映在財務上的最終成果,它是綜合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
(1)工業企業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相關特徵:
(1)工業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
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經濟性和組織性。經濟性是指它是經濟領域內的一種組織;是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層組織和經濟細胞;它從事的是生產經營性的經濟活動;追求的是經濟效益。組織性是指它是依法定程序組成的統一體;是經濟上的統一體;技術上的統一體;對外關繫上的統一體。
必須明確認識它是一種經濟組織。它不是政治組織,軍事組織,文化組織,也不是什麼行政組織。這一點是進行工業企業立法,確立工業企業地位和任務的基本點。
但也正是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有過嚴重的偏差和失誤。在過去,我們事實上是把工業企業當作行政組織對待的,而且是作為行政附庸組織對待的。工業企業只是行政的附屬物,沒有自己獨立的地位和利益。
(2)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
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產品的商品性和工業性。商品性是指現代工業企業都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它們所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都是以商品形式出現的,都需要投入市場,將個別勞動轉化為社會必要勞動,取得社會承認,方能實現自己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因此,現代工業企業都是一定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工業性是指它所生產經營的產品或勞務都具有工業性質,是工業品或工業勞務。工業企業的這些特徵、屬性也為工業企業設立的宗旨和基本任務確立了基礎。
(3)工業企業是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
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獨立性是指工業企業在經濟上是獨立的。有自己可支配的財產,有自己獨立的利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這些也正是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問題和基本目標。這一特性使它與事業單位和內部組織等區別開來。
盈利性是指工業企業在自己的生產經營經濟活動中,應不斷地創造價值、獲取利潤、增加積累。工業企業從其成立的宗旨和本質看,不僅要在使用價值上滿足社會需要,而且要實現價值的增殖,要創造利潤。社會主義工業企業也是要講究經濟效益的。
B. 工業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企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
工業企業是指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經營活動(或勞務)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直接從事工業產品(或工業性勞務)的生產經營活動;
2、擁有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的物質資源和場所;
3、在經濟上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資格。
特徵
工業企業應具有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屬性是:
1、工業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經濟性和組織性。
2、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產品的商品性和工業性。
3、工業企業是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
4、工業企業是能夠享受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法人。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法律上的獨立性和法人性。
C. 工礦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工礦企業包括林區、礦區、油田和化工、交通運輸、軍工、地質和儲備行業。工礦企業,是工業和采礦業統稱,兩類企業都有具體的產品,不同的是采礦業的產品更原始一些,采礦業也屬於工業范疇,二者都屬於第二產業。
工礦行業說明
工礦企業,與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有所不同。比如某某鐵礦就屬於采礦業,其主要產品是鐵礦石,但它同時也屬於工業,而某某煉鋼廠屬於工業,其產品就是將鐵礦生產的鐵礦石通過高爐煉成鋼材。
工業(instry)是指採集原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D. 工商業指哪些行業
工商業是指繳納增值稅的行業,包括工業生產、工業加工修理、機動車維修、商品銷售等行業。
工商業屬於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製造產業,利用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
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因為工商業不屬於第一產業,也不屬於第二產業,所以工商業屬於第三產業。
(4)工業企業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常見的第三產業
1、商業:服裝店,超市,批發部(汽車配件、食品零售(糕點)),茶葉鋪等簡單的商業形式——銷售。
2、餐飲業:酒店、飯店,小吃店。
3、建築業:房地產開發,裝潢公司,賓館。
4、交通運輸業:公交車,計程車,飛機,火車,輪船。
5、郵電通信:郵局——寄信、匯包裹,中國移動通信、聯通通信。
6、金融:各種銀行、儲蓄所、證券中心。
7、保險:保險公司(人壽保險、意外保險、財產保險)。
8、公共安全:各級人民法院、公安局(警察、軍隊)。
E. 工貿行業包括哪些行業
工貿行業包括的行業有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具體介紹如下。
一、冶金行業
主要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及燒結企業。
二、有色行業
主要包括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
三、建材行業
主要包括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大類企業。不包括,玻璃製品製造1中類的所包
含的全部企業,陶瓷製品製造1中類的陶瓷製品製造,日用陶瓷製品製造,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製品製造等3個小類的企業。
四、機械行業
主要包括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9大類企業。
五、輕工行業
主要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除酒精製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等10大類的企業,日用化學產品製造,除香料、香精製造。
六、紡織行業
主要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2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
七、煙草行業
主要包括煙草製品業1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及煙草製品批發1個小類的企業。
八、商貿行業
主要包括批發業,倉儲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等5大類的企業,不含消防、燃氣的監管,。不包括,醫葯及醫療器材批發,貿易經紀與代理,貨攤、無店鋪及其他零售業等3個中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
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批發中類的煙草製品批發1個小類的企業,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中類的石油及製品批發、化肥批發、農葯批發、農業薄膜批發、其他化工產品批發等5個小類的企業,汽車、摩托車、燃料及零配件專門零售中類的機動車燃料零售企業,其他餐飲業中類的餐飲配送服務1個小類的企業。
F. 世界十大工業自動化公司涉及的工業領域都有哪些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1、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世界十大工業自動化公司有哪些?(1)通用電氣 ;(2)西門子;(3)日立;(4)博世 ;(5)松下 ;(6) 霍尼韋爾國際 ;(7)三菱電機 ;(8) ABB集團 ;(9)施耐德電氣 ;(10)艾默生電氣 。
8)ABB:電力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高、中、低壓開關櫃產品,交流和直流輸配電系統,電力自動化系統,各種測量設備和感測器,實時控制和優化系統等。
9)施耐德電氣:鋼鐵工業、重型機械工業、輪船建造業 。
10)艾默生電氣:工業自動化、過程式控制制、供暖、通風及空調、電子及電信以及家電及工具 。
以上是世界十大工業自動化公司涉及的工業領域,歡迎討論。
G. 什麼是工業企業,都有哪些分類特性
工業企業是指依法成立的,從事工業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法律上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
企業是現代社會最常見最基本的經濟組織。企業是一個歷史范疇概念,它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產物。在以自然經濟為主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是不會產生現代企業組織的。只有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商品經濟的廣泛發展,社會基本經濟單位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適應發展了的生產力的要求,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出現了大量的現代化的資本主義企業。它為資本家提供了不斷榨取無產階級剩餘價值、不斷攫取高額利潤的最有利、最有效的結構條件和生產場合。因此,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不斷地更新和發展,由早期的單一獨資企業,到合夥企業,到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出現了以公司為主的多種企業形式並存的經濟格局。
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社會化大生產、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商品經濟社會,所以企業這種經濟組織形式也必然大量存在著並不斷地發展著。
在我國,工業企業應具有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屬性是:
(一)工業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
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經濟性和組織性。經濟性是指它是經濟領域內的一種組織;是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層組織和經濟細胞;它從事的是生產經營性的經濟活動;追求的是經濟效益。組織性是指它是依法定程序組成的統一體;是經濟上的統一體;技術上的統一體;對外關繫上的統一體。
必須明確認識它是一種經濟組織。它不是政治組織,軍事組織,文化組織,也不是什麼行政組織。這一點是進行工業企業立法,確立工業企業地位和任務的基本點。但也正是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有過嚴重的偏差和失誤。在過去,我們事實上是把工業企業當作行政組織對待的,而且是作為行政附庸組織對待的。工業企業只是行政的附屬物,沒有自己獨立的地位和利益。
(二)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
這一特徵表現了它的產品的商品性和工業性。商品性是指現代工業企業都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它們所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都是以商品形式出現的,都需要投入市場,將個別勞動轉化為社會必要勞動,取得社會承認,方能實現自己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因此,現代工業企業都是一定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工業性是指它所生產經營的產品或勞務都具有工業性質,是工業品或工業勞務。工業企業的這些特徵、屬性也為工業企業設立的宗旨和基本任務確立了基礎。
(三)工業企業是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
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獨立性是指工業企業在經濟上是獨立的。有自己可支配的財產,有自己獨立的利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這些也正是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問題和基本目標。這一特性使它與事業單位和內部組織等區別開來。
盈利性是指工業企業在自己的生產經營經濟活動中,應不斷地創造價值、獲取利潤、增加積累。工業企業從其成立的宗旨和本質看,不僅要在使用價值上滿足社會需要,而且要實現價值的增殖,要創造利潤。社會主義工業企業也是要講究經濟效益的。
(四)工業企業是能夠享受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法人。
這一特徵表明了它在法律上的獨立性和法人性。法律上的獨立性是指它是法律上的主體,能夠獨立地享受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法人性是指它依法取得企業法人資格,受到國家的承認和保護。
工業企業的分類:
(一)按工業企業的經濟性質分
此中又有多種分法。如按生產過程可分為:原料工業企業、加工工業企業、裝配工業企業,又如按行業和產品可分為:重工企業、輕工企業。
(二)按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及其復雜程度分
1、單一企業。(單廠企業)即一個工廠就是一個企業。它由統一的管理機構和在生產技術工藝上有密切聯系的若干車間、工段、班組所組成,全廠統一經營、統一核算盈虧、統一對外聯系。
2、聯合企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相同或生產、勞動、技術、工藝過程密切相聯的工廠企業所組成的經濟聯合體。
(三)按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分
可分為大型工業企業;中型工業企業;小型工業企業。
以什麼標准區分大中小型,各國規定不一。我國主要採用生產規模(生產能力)標准,同時兼用投資額標准。根據勞動力、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和產品在企業中的集中程度,將工業企業劃分為: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檔,大型二檔);中型(中型一檔,中型二檔);小型。
(四)按企業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分
在我國,可分為: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三者實不同,前兩種如中方為國營企業,應屬國家資本主義性質;後者為資本主義私營企業)。
H. 重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重工業包括採掘採伐業、原材料工業和加工製造業等三個行業。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3.加工工業也稱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8)工業企業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重工業的行業背景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可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1.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
2.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
3.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I. 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劃分標准
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根據勞動力,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和產品在企業的集中程度,工業企業劃分為特大型,大型(分為大型一檔、大型二檔),中型《分為中型一檔、中型二檔》和小型四類。
一般簡化分組可分為大型(包括特大型和大型),中型,小型三類。凡按生產能力劃分的大型企業,除生產能力要達到標准外,還應具備固定資產原值二千萬元以上的條件。
(9)工業企業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企業要明確區分學習與培訓:教育行為針對的是受教者的思想和心態方面,使之明了道理,培訓行為針對的是受訓者的個人技能素質方面,使之掌握提升技能。
2、避免理論實際方面的脫節:企業內訓的講師往往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都是自學成才,所以一切都靠刻苦鑽研,就會學習很多的理論,用來指導企業的實踐。
3、業相應原則不能改變:做講師不是因為做老闆、並且有成就了出來發表演講,那樣就可以信馬由韁。
J.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
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
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
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10)工業企業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
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
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
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
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
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
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
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
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
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
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
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