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照這個城市怎麼樣比如經濟,地理位置,人居環境等等。做設計在那裡待遇如何謝謝大家了
日照現為山東省17個地級市之一,全市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日照經濟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6個區縣處,有54個鄉鎮、街道,2981個村居,總人口280萬。市人民政府駐東港區,郵編276800,行政區劃代碼371100,區號0633。日照是一座新興的沿海港口城市,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秀美,是理想的旅遊、度假、休養之地,2005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日照市屬魯東丘陵,總的地勢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布。境內有大小山頭4358座。境內河流縱橫,分別歸屬沭河、濰河,除濰河流入渤海外,其餘流入黃海。較大河流18條,總長461.4公里,流域面積5222.7平方公里。日照海岸位於黃海中部,岬灣相連,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綉針河口,全長99.6公里,屬於比較平直的基岩沙礫質海岸。海岸線上有石臼灣、佛手灣兩大天然港灣與日照港、嵐山港組成的日照港群。近陸島嶼有桃花島、出風島;遠有平島、達山島和車牛山島組成的「前三島」,面積0.321平方公里。
日照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港路優勢。交通發達,運輸便利,集港口、鐵路、公路運輸於一身,是重要的海陸交通樞紐。日照擁有日照、嵐山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日照港是中國第二大煤炭輸出港。
日照2007年GDP為600億元,年均增長17.1%,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境內財政總收入149.69億元,年均增長32.7%;地方財政收入2007年實現28.98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86.8億元,是2002年的2.79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70.5億元,年均增長16.1%。在日照投資發展的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16家。進出口總為55億美元,年均增長42.9%,外貿依存度提高到6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813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五年前31家發展到11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值、利稅分別達到920億元、235億元、10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5.7%、40.7%和58.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64.3%。物流、旅遊、金融等服務業快速發展。日照港實現億噸跨越,年貨物吞吐量從五年前的3805萬噸提高到13063萬噸,躍升為我國大陸沿海第九個億噸綜合樞紐大港。
日照是山東省糧食、花生、水產品、蠶繭、烤煙、果品、畜牧、中葯材等重要產地,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東臨黃海,擁有百公裏海岸線,近海水域和淺海灘塗面積有30多萬畝,是理想的天然魚場,也是藻類、貝類自然生長和人工養殖的天然場所。各河流入海處,魚類豐富而珍貴。常見的有86種,主要有黃鯽、黃姑、鮁、鮐、帶、鯧、鱸、比目、白姑、青鱗魚等。其中黃鯽、鮁魚和烏賊魚產量為最高。淺海與潮灘主要海特產品有西施舌、文蛤、魁蚶、雜色蛤、大竹蟶、海參、石花藻,還有馳名海內外的人工養殖對蝦、海馬等。
⑵ 日照的地理環境
境內河流縱橫,分別歸屬沭河、濰河,除濰河流入渤海外,其餘流入黃海。較大河流18條,總長461.4公里,流域面積5222.7平方公里。沭河發源於沂山南麓,境內段長76.5公里,流域面積1718.4平方公里;濰河貫穿五蓮縣、莒縣,境內段長121.4公里,流域面積1350.2平方公里;傅疃河是唯一的境內大河,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里。
日照無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有日照、青峰嶺、小仕陽3座大型水庫和馬陵、巨峰、戶部嶺、嶠山等10座中型水庫,總庫容95913萬立方米。 日照市土地資源總量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為8025127.7畝,農用地6433271.4畝,建設用地1065614.3畝,未利用地526242.0畝。其中:耕地3461468.1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43.13%;園地739752.2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9.22%;林地1137295.4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14.17%;其他農用地1094755.7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13.64%;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866966.7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10.80%;交通運輸用地64935.9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0.81%;水利設施用地133711.7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1.67%;未利用土地為288414.1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3.60%;其他土地為237827.9畝,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2.96%。
東港區1706589.1畝、嵐山區1148760.5畝、莒縣2924321.1畝、五蓮縣2245457.0畝,莒縣面積最大,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36.44%,嵐山區面積最小,占日照市土地總面積的14.31%。
日照市島嶼情況日照市有島嶼4個,分別是平島、達山島、車牛山島、太公島,共計面積600.7畝。 2015年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完成產值547.06億元,超過鋼鐵行業192.94億元,優勢比上年擴大103.31億元。裝備製造業增 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0.2%,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比降低7.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18.92億元,增 長11.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0.12%。 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市6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有信息化建設部門的佔75%,有信息化規劃的佔39%,有伺服器的佔53%,使用ERP的占 27%,開展電子商務的佔51%,OA普及率達75%。全市兩化融合發展指數為57,增長14%。日照雲計算中心一期工程完工,實現三線接入,互聯網帶寬 達到萬兆,與騰訊、樂視、安康家園、帝聯等大型客戶達成合作意向。搭建了雲計算平台、共享災備雲平台、工業雲服務平台,建設了3處工業雲體驗中心。 工業經濟效益同比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2.05億元,比上年下降6.6%。受市場需求不足、部分產成品價格下降較大、人民幣 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66.70億元,下降22.8%;利稅總額109.88億元,下降11.6%。 工業產品產銷銜接良好。全市重點調度的116種規模以上工業產品中,有67種實現增長,增長面為57.8%。部分高耗能產品產量下降,其中,水泥產量 1095.1萬噸,下降6.3%;紙漿產量163.7萬噸,下降6.7%。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97.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2014年建築業生產持續發展。日照市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55.99億元,增長19.0%。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33.42億元,增長18.0%。實現建築業竣工產值127.78億元,增長47.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31.41萬平方米,增長7.8%。 2015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3.87億元,增長10.3%。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254.63億元,增長3.7%。
2015年我市被列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規劃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和貿易融資風險等影響,全年 完成進出口總值151.8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6.3%。
2015年港口生產平穩發展。沿海港口新增泊位3個,新增通過能力1480萬噸。全市生產性泊位達到62個、年通過能力2億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2個。
2015年交通基礎設施實現重大突破。日照機場用667天建成通航,創造了機場建設的「日照速度」。日照港躋身全國沿海港口第八、世界港口第十一大港。瓦日鐵 路、膠新鐵路電氣化改造、青臨高速、疏港高速、613省道西延工程建成通車。青日連鐵路日照段累計投資19.17億元。濰日高速、嵐羅高速、機場高速等公 路工程加快推進。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8274.38公里。
2015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65億元,增長9.5%。其中,稅收收入96.71億元,增長10.3%,佔一般公共預算收 入的79.5%。
2015年全市承擔實施省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7項,爭取無償資金714萬元。全年專利申請量2784件,增長32.7%;授權量1779件, 增長17.5%。發明專利申請量1003件,增長153.9%,增幅列居全省第一位;發明專利授權量167件;電子申請率88.1%。
⑶ 日照大型企業有哪些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
邦基三維油脂有限公司山東新良油脂有限公司
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日照市凌雲海糖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亞太森博漿紙有限公司山東日照發電有限公司
山東榮信水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順達機械有限公司
山東省標志服裝股份有限公司日照金通車輛製造有限公司
山東華龍紡織有限公司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嵐橋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海匯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金馬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升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恆祥化工有限公司日照昌華海產食品有限公司
日照華賽食品有限公司日照興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遨遊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山東鼎弘電子玻璃有限公司
日照華泰紙業有限公司山東日照焦化有限公司
山東六和飼料股份有限公司莒縣分公司莒縣城陽水泥有限公司
日照泰山潔晶生化有限公司山東潔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日照嵐山加德士瀝青有限公司青島啤酒(日照)有限公司
日照先鋒事達車業有限公司阿掖山食品有限公司
日照市盛華水產集團公司
山東童海集團公司
日照三木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市港源水泥有限公司
山東豐華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三銀紡織有限公司
山東旭日汽車飾件集團五蓮縣安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日照陽光企業集團山東魯聖電力器材有限公司
山東駝寶橡膠有限公司五蓮錦良工藝品有限公司
山東浩宇紡織品有限公司
山東長富潔晶葯業有限公司
山東金粟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日照裕鑫動力有限公司
⑷ 山東日照市2005年經濟狀況
2005年全市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2005年,經貿戰線廣大幹部職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堅持「工業強市」的指導思想,以加快工業化進程、提高製造業水平為核心,圍繞「三個一批」,一手抓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一手抓臨港大工業的集群建設,突出技術進步、體制創新、招商引資、園區建設、運行調控、環境優化等重點工作,實現了速度效益同步大幅增長,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主要展現於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工業經濟整體走勢良好,速度效益同步提高。2005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7億元,同比增長57%;實現銷售收入525億元,增長58.6%;實現利稅30.6億元、利潤18.7億元,分別增長58.9%和86.7%;工業用電量32.9億度,增長28%;完成技改投資6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85家,比去年增加151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76家,利稅過千萬元達到56家。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工業用電量三個增幅在全省名列第一。
二是工業投入力度加大,「三個一批」取得重大進展。2005年全市工業技改項目196項,累計完成投資62億元,其中過千萬元的169項,過億元的25項,百項重點工業項目開工率達到85%,「三個一批」收效明顯。一批支柱產業已經形成。以機械、食品、建材、紡織為代表的傳統產業,通過高起點技術改造後,產業活力增強,實力壯大;以冶金、石化、漿紙為代表的臨港產業迅速崛起,形成相對集中的產業聚集帶;以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迅速興起。目前,我市已初步構築起以傳統產業為基礎、臨港產業為支柱、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產業框架。一大批企業集團競爭力增強。通過內引外聯、嫁接改造、內涵挖潛和園區集約發展等措施,一批重點骨幹企業快速膨脹。以五征、金馬、海通、潔晶、東升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集團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同行業前列。一批知名品牌脫穎而出。海通絲業 「三維」牌桑蠶生絲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金馬集團等15家企業的16個產品被確定為山東名牌,目前我市山東名牌產品數量已達到23個,省級技術中心已達到8家,市級10家,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實施名牌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臨港工業持續發展,骨幹企業帶動作用增強。2005年,臨港工業呈現出項目多、投資規模大、發展後勁足的特點,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到我市投資。2005年,臨港大工業及投資過億元項目開工在建29項,累計完成投資42.7億元。新開工在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升了臨港工業的整體實力,加快了我市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建設步伐。臨港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占我市總量的52%,支撐作用顯著。重點培植的骨幹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實力明顯增強。35戶重點企業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95億元,增幅高於面上企業14.6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40億元,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5%。有9家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其中日照鋼鐵80億元,五徵集團50億元,這些骨幹企業是拉動我市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
(四)招商引資富有成效,銀企關系更加密切。2005年,我們先後組織多家企業參加了哈爾濱、底特律、西部萬里行等產品推介招商活動,並重點針對歐、美、日、韓區域進行了專業招商。日鋼、金馬、旭日等一大批企業走出國門,與世界500強合資合作,全面引進,全面提升,在做大做強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一批企業聯姻加盟國內知名企業集團,聯手發展,共創未來,在掛靠聯合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銀企合作方面,2005年日照銀企合作促進會成果豐碩,簽約總金額228.6億元,實現了由省內到省外、由「銀企合作」到「銀銀企合作」的新突破。截至目前,兩次促進會已到位資金157億元,一批股份制銀行投資我市,活躍了我市的融資市場,較好的緩解了資金供需矛盾。
(五)節能降耗活動深入開展,循環經濟走在全省前列。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堅持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批企業實現了廢物零排放,工業能耗不斷下降,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上了一個新台階。全市重點耗能企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26.5%,達到0.9噸標准煤;重點耗水企業萬元產值取水量同比降低26.7%,達到8.57噸;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185萬噸。發展循環經濟走在全省前列,先後出席國家、省有關會議並作了典型發言。目前,全市有多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2家被確定為省級清潔生產示範企業。
⑸ 山東日照市發展前景怎麼樣
我覺得,日照發展,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優勢,區位優勢包括兩點,一個是臨海的港口優勢,另一個是毗鄰青島,能享受到大城市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日照發展的兩個優勢
先說第一點,日照位於黃海之濱,日照港也是國內名列前茅的大港,還是上市公司。日照港的天然港口優勢,再加上日蘭高速、菏兗日鐵路,與全國鐵路網連起來,可以說是腹地非常廣闊。
再說第二點,從長三角地區滬寧杭對周邊中小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家可以看出,大城市的福利。日照毗鄰青島,是可以借鑒、吸收大城市發展的力量的。
當然,這個是具有兩面性的,大城市的發展會拚命吸榨周邊地區的血液,況且青島和日照還是兩個行政區。
日照發展的劣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除了會被周邊大城市搶奪資源外,日照發展還有一個短板,就是陸路交通末梢的劣勢,這個跟煙台有些類似。
日照直到今年來有了自己的民用機場,目前還缺乏南北向的鐵路,青連高鐵的建設,將是日照發展的一個大的 歷史 機遇,日照將告別南北沒有直通市區鐵路的 歷史 。同時,魯南高鐵的興建,將使日照交通網錦上添花。
交通的發展,便捷,將極大地促進日照和其他地區的人員、資源的交流和流通,讓城市發展提速。
其他方面
日照有著山東省內都讓人稱羨的自然環境資源,獲得過聯合國人居獎,綠水青山是不可多得的優勢。
不過,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日照有著眾多中小城市都有的缺點,就是經濟發展競爭力不足,人們生活比較安逸,沒有大城市激烈競爭的那股子拼勁。
總的來講,我感覺日照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大的。你覺得呢?
日照未來發展前景很好。日照是沿海城市,坐擁兩大港口:日照港和嵐山港,進出口貨物吞吐量很大。建設中的高鐵青日連線、菏兗日線,維日公路等,織成快速交通運輸網,將為未來日照市的發展提供便捷通道。新城市建沒規劃藍圖,將為市民提供舒適的生存環境,藍天、碧海、金沙灘,未來日照環境優美、旅行方便、經濟發達,前景光明。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首先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山東省日照市統計局8月份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7月份,日照全市經濟運行以平穩較快態勢保持持續增長,同時,有2項經濟指標增幅位列山東省第一名,分別是: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和稅收居全省第一。
先來看第一個增速。1-7月,日照全市739家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累計創造了超過一千四百多億元的產值,實現增加值三百多億元,增速居全省第一。
在稅收方面,1-7月份全市共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25億元,而其中稅收的佔比就超過了八成,達到86. 92億元,增長22 . 5%,位列全省第一。
除了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之外,隨著山東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不斷加快,日照市工業的內部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不但跑出了「日照加速度」,更呈現出「日照好質量」。
眾所周知,日照位於山東半島東南側,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濱海城市,在生態環境方面,日照的成績更是可圈可點。今年,日照成功創建了全國森林城市,正朝著打造成 旅遊 休閑度假目的地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除了生態環境之外,日照在打造良好的 社會 環境方面也不甘示弱, 社會 治安綜合治理、群眾滿意度同樣也是全省第一。日照市不但首次成功捧回了 社會 治安綜合治理暨 社會 治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更是實現了「全國 社會 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三連冠。
可以說,越來越多的外來遊客會為這座城市「點贊」,居住在這座城市的百姓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將越來越「爆棚」。擁有這么多「第一」的日照,她的發展前景自然令人充滿信心。Cp
圍海收費的做法全國人民都知道,理念僵化是最大的問題。雖然是地級市了,還不如一個縣的發展有魄力,就知道吸取轄縣的資源供自己發展。把嵐山以各種方式給臨沂經營,你試試帶動效應!自己守著日照港發展不起來,把嵐山港放在一邊搞成漁村還不讓別人染指,鼠目寸光!
日照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城市,人口不多,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是聯合國宜居城市,去年又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
1.日照近幾年在創城的推動力下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可以說非常的快。目前創城成功對於交通樓盤等都在高速發展,各種商圈崛起,但由於舊城改造尚未完成以及缺乏大規模網路公司和人力資源公司進駐缺乏與其他城市的競爭力。不過正因如此日照在未來發展一旦有信息資源領域一塊的網路公司進駐經濟發展將會再提速在山東產生較大門戶作用。
2.日照交通:現今日照的公路交通和飛機場都已完善,2018年會全面完善高鐵,投資10個多億的迎賓路改造正加緊建設當中,日照火車站改造也也已完成前期工作,奎山客運西站和山字河機場的集成使交通便捷,省道220日照港疏港路西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省發改委批復,標志著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青連鐵路正線全長194.5公里,其中山東省境內186.6公里。可以說日照完善的交通條件為日照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3.新舊動能轉換日照將有大動作,布局生命 健康 、通用航空等未來產業,壯大文化 旅遊 、海洋生物醫葯、現代物流、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改造鋼鐵、 汽車 零部件等傳統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精品鋼鐵製造基地、臨港涉海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4. 旅遊 富市力度進一步加強,請看宏偉藍圖
我們有理由相信日照的明天會更美好!
我是日照人,現在在外打工 每年都回回去一兩趟。最近村裡在搞拆遷,用網路一搜滿屏都是對拆遷的負面評論和投訴無門。
就日照的發展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是人才引進,二是政治生態
目前來看這兩點都相當不樂觀,這也是年初山東省委書記為何明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普遍民眾文化素質低下,對政府違法行政提供了最好的基礎。
應該說,如果沒有人才引進和優秀的人才從事政治活動,經濟發展很難,即使有短暫的閃光點,也是用老百姓的利益換來的。用很早以前的一句話來概括,霓虹燈下有血淚。
日照人口少,面積小,不適合粗糙,盲目擴大的發展。但是,可以往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向發展,畢竟日照臨海,有港口。像日照這樣的城市,應該少發展鋼鐵、化工這樣的帶有污染的行業,多發展 旅遊 業、餐飲業、服務業以及高 科技 產業。
作為山東人,我比較看好日照發展。日照有很多親戚朋友,平時我也比較關注日照的發展。
1、日照本身的發展定位
18年7月,日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日照市加快發展向海經濟行動計劃》解讀新聞發布會: 科技 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為驅動,加快推動海洋領域新舊動能轉換;以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前提,增強海洋經濟綠色發展能力;以發展壯大提升海洋產業為重點,在海洋產業邁向中高端進程中走在前列;以擴大開放與深化合作為引領,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以陸海統籌融合發展為途徑,形成以港口為龍頭、產業為核心、城市為載體、海洋為支撐的「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新格局。
2、日照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定位
日照港處在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也處於新亞歐大陸橋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東方橋頭堡。日照港完全可以進一步加快港口建設發展,完善提升港口功能,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啟港口對外輸出資本、管理和技術的新階段。
3、交通優勢
18年底,青鹽鐵路開通; 將與修建中的魯南高鐵共同構成日照的主幹鐵路網路。
4、環境資源優勢
日照被譽為擁有最干凈最細膩的海灘。是「國家全域 旅遊 示範區創建單位」「國家中醫葯 健康 旅遊 示範區首批創建單位」;全市共擁有A級景區51家,旅行社147家,星級酒店25家;擁有省級 旅遊 強縣1個、強鄉鎮21個、特色村54個、工農業 旅遊 示範點43個、精品採摘園63個、開心農場9個、「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221個。每年接待 旅遊 人數近5000萬人次。
不抄襲,不敷衍。
「略深刻的理工狗」榮譽出品,我的每一個回答都是認真的。
昨天看到日照嵐山港進口海鮮包裝成陽性,一個沿海城市,海鮮80%靠進口,原本可以靠 旅遊 海洋資源發展小而靜美的城市,卻硬生生的成為一個高污染的化工城市。再一個就是你明明沒有多少企業的情況下大肆發展房地產,人口集中卻安排不了多少就業,搞得房價物價高高在上,日照前景不看好
⑹ 日照市嵐山區好嗎
日照嵐山區地處魯蘇兩省交界,是魯南經濟帶的東部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窗口,現轄9個鄉鎮(街道),417個行政村,海岸線25公里,總面積759平方公里,人口41.57萬。擁有嵐山港、嵐山漁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江北最大的液化品集散地、綠茶生產基地、山東第四大鋼鐵生產基地、日照臨港工業基地;204國道和222、341、342省道、同三高速公路、南沿海公路縱橫境內,坪嵐鐵路匯入日照─西安線,可直達荷蘭鹿特丹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圍繞"躋身全省三十強、沖刺全國百強"的總目標,大力實施"港口立區、工業強區、開放興區、民營富區"四大戰略,努力做強"臨港工業、海洋產業、現代農業、商貿物流"四個經濟板塊,全力加快"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社會"四大建設,開創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億元、同比增長(下同)3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4.96億元、增長49.6%,地方財政收入12.15億元、增長78.1%。
工業經濟。全區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家,31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2008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8.7億元、利潤80.71億元、利稅118.35億元,分別增長82.5%、31.5%和47.5%。其中,鋼鐵、石化、木材等臨港產業完成產值397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8%。
⑺ 拜求山東日照的相關知識
歷史文化
日照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屬東夷。《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說,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東夷之士」。今秦樓街道馮家溝村東南有姜公台,傳說即為太公釣魚處遺址。
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後,封少昊之後裔為莒國君,定都今莒縣城陽。公元前431年,莒國被楚所滅。;歷經滄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據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金(南宋)翰林日照狀元張行簡在祝賀日照由鎮升縣時寫到:
"大定二十四年,聞莒州升日照鎮為縣。喜不自勝,欣然命筆。
《山海經》曰:「琅琊台在渤海間,琅琊之東」 。《紀年》亦雲:「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背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著,乃移於琅琊之濱」。念我日照,雖偏居海隅,卻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勝,背依泰沂,懷抱東海,更兼仙山飄渺,河流縱橫,自古為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河上公、 安期生、於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漢武到此尋仙訪道,可謂盛極一時也。
日照之名,始於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題字雲:「雲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無,日照台前台後勝景台上有」,「日照」之名蓋出於此,謂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日照歷史悠久,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兩城,是亞洲最早的城市。夏、商時期屬東夷,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設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設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明代屬青州,清代屬沂州。民國時期,先後屬膠州道和琅琊道;1928年撤道,直屬山東省政府。1940年3月,中共領導的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次年8月隸屬濱海專員公署。新中國建立後先後劃歸沂水行署、膠州行署、臨沂行署。1985年3月撤縣建市,1989年6月建地級市,1992年12月設區帶縣。陶文化源遠流長。在日照境內目前發現的800多處重要的龍山文化遺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類。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質陶和烏黑光亮的細泥質陶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麵為主,有的飾弦紋、劃紋和縷孔。如兩城鎮遺址、堯王城遺址、東海峪遺址、丹土遺址所出土的各類黑陶製品均製作精細、美觀,特別是東海峪遺址出土的蛋殼黑陶高柄孔杯,無釉而烏黑發亮,胎薄而質地堅硬,其壁最厚不過1毫米,最薄處僅0.2毫米,重僅22克,製作工藝之精,堪稱蓋世一絕,系珍貴文物。
日照是中國遠古時期的太陽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陽文化起源地之一。歷來有太陽崇拜的習俗。
據考證,《山海經》中記載的羲和祭祀太陽的湯谷和十日國就在日照地區。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上的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太陽神石、太陽神陵、大羿陵、老祖象、東方神龍、老母廟、石雞、石椅、石磨、日晷等與太陽崇拜有關的遺跡。莒縣凌陽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現的大量太陽紋,都充分證明日照地區東夷先民的太陽崇拜傳統。《後漢書,方術列傳,趙彥》記載:莒有五陽之地:城陽,南武陽,開陽,陽都,安陽等地名,都是古莒國太陽崇拜的直接證據。莒縣博物館蘇兆慶先生在「夷人崇日與秦始皇東巡琅琊」一文中說:「特別是東夷民族對太陽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歷史傳承,不少有關太陽來歷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於民間」,「主要崇拜太陽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湯谷(亦稱暘谷)一帶,是太陽神賜福下民的聖地」。「用史跡和考古資料對這些古代神話進行印證,可能湯谷就在東海之濱的琅琊一帶。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斷四時,並將這種原始歷法用於發展農業和航海事業」,「祭日活動,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
日照有一個民俗節日叫太陽節。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九,農民把新收獲的麥子做成太陽形狀的餅,供奉太陽,感謝太陽給了大地陽光,讓農民獲得了豐收,據說 後來這餅越做越大,厚的就叫鍋餅,薄的就叫煎餅,這就是山東大煎餅的來歷。1992年,日照人自己作詞譜曲,由著名歌唱家范淋淋演唱的<<這是太陽升起的地方>>獲得全國新歌比賽大獎,被中央電視台選項為每周一歌.
新中國的成立為日照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日照市人民經過50多年的奮斗,使日照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日照市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日照劃歸沂水專署。1953年8月,又劃歸膠州專署。1956年5月,改屬臨沂專署。1984年4月,臨沂行署石臼港辦事處建立。1985年3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日照縣和石臼辦事處改為日照市,仍隸屬臨沂行署,5月正式辦公。1989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1月5日對外正式辦公。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設區帶縣,將原屬臨沂地區的莒縣和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同時成立東港區。1993年5月29日設立嵐山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8月20日,成立日照開發區。
1995年9月12日,省政府批復設立山海天旅遊度假區。2000年底,根據省統一規劃,實施鄉鎮撤銷和合並計劃,共撤銷、合並18處鄉鎮,撤銷汾水鎮,新成立安東衛街道。2001年,又先後撤銷虎山鄉、棋山鄉、洛河鄉,設置虎山鎮、棋山鎮、洛河鎮。
目前,日照市共轄東港區、莒縣、五蓮縣,嵐山區、日照開發區、山海天旅遊度假區,6個街道,46個鄉鎮。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2008年末全市總人口284.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萬人。人口出生率9.99‰,人口死亡率6.75‰,人口自然增長率3.24‰。據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市年末常住總人口274.09萬人。
根據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市人口268.62萬人),東港區114.8萬人,五蓮縣50.3萬人,莒縣103.5萬人。人口密度為506人/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家庭戶878647戶,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96人。男性為135.1萬人,女性為133.5萬人,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21。民族構成方面,漢族人口268.26萬人,佔99.8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491人,佔0.13%。全市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為64591人,佔2.40%;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25.85萬人,佔9.62%;接受初中教育的94.39萬人,佔35.14%,接受小學教育的88.54萬人,佔32.96%。 日照地處海濱,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濕地、海洋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
城市名片 近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體育經濟,提出了「打造水上運動之都」的戰略構想。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水上運動條件,日照市規劃建設了「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國際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具備全部水上運動項目的競賽設施條件,可以滿足國際、國內重大水上運動賽事的需要,已被批准為「國家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和2008年奧運會帆船帆板指定訓練場地,列入省委、省政府申辦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水上比賽場地。已先後成功舉辦了2004年全國帆船錦標賽、2005年國際歐洲級帆船世界錦標賽、2005年世界帆板精英賽、2005年全國青少年帆板錦標賽、2005年全國翻波板錦標賽等一系列重大水上體育賽事,還將承辦2006年國際470級帆船世界錦標賽、2007年首屆中國水上運動會、2008年奧運會帆船帆板熱身賽和11屆全運會部分水上比賽項目。水上運動正在成為日照對外形象的鮮明標志。
日照市把「生態建市」作為城市的四大發展戰略之一,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積極運用生態的理念規劃建設並管理城市。在經濟快速增長、城市迅速擴大的同時,日照市始終保持 「 藍天、綠樹、碧海、金沙灘 」 的環境優勢,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生態城市特色日漸突出。近幾年日照的空氣、飲用水、海水質量始終保持在國家一級標准,連續6年獲得全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地級市第一名,在2004年8月份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全國11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排行榜中,日照排名全國第七。通過幾年的建設,日照市已全面完成了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中的各項任務,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環境質量總體上保持穩定,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示範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礦山土地復墾、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系列創建等方面具有典型示範意義。2005年10月16日,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考核組宣布:日照市26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二類考核標准,同意通過考核驗收。日照市也成為山東省首個地級全國生態示範區,為今後全國生態城市的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本段]日照交通
日照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港路優勢。歷史上日照沿海曾商旅雲集,石臼、濤雒等為著名商埠,1885年《日照縣志》描述的「江淮紅粟達神京,轉運都由石臼行」,表明當時的石臼所已是黃淮地區重要的商貿口岸。作為魯南地區的直接出海口,國家重點開發建設的沿海主軸線和日(照)西(安)沿橋經濟帶主線在此相接,素有"兩港通四海,一線系亞歐"之美譽。日照交通發達,運輸便利,集港口、鐵路、公路運輸於一身,是重要的海陸交通樞紐。日照擁有日照、嵐山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日照港是中國第二大煤炭輸.出港,嵐山港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液體化工碼頭。兩港不凍不淤,陸域開闊,地質條件良好,可建設泊位166個,吞吐能力可達到5.8億噸,特別適宜建設十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日照境內高速公路、鐵路呈「兩橫兩縱」格局,與全國交通干線相連。日(照)東(明)高速公路橫穿魯南,跨越京滬、京福高速公路、直達中原腹地,貫穿日照的同(江)三(亞)高速公路北起中俄邊境,南至海南省,縱貫中國南部沿海主要城市。菏日鐵路東與日照港、嵐山港相接,西與隴海、蘭新鐵路相匯,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可直達荷蘭鹿特丹和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膠(州)新(沂)鐵路縱貫日照,是中國東部沿海鐵路大動脈。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日照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黃海之濱,東經118°25′~119°39′,北緯35°04′~36°04′。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接壤。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
日照地處海濱,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濕地、海洋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
日照市屬魯東丘陵,總的地勢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布。最高點為五蓮縣境內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點為東港區東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佔總面積的17.5%,丘陵佔57.2%,平原佔25.3%。
境內河流縱橫,分別歸屬沭河、濰河,除濰河流入渤海外,其餘流入黃海。較大河流18條,總長461.4公里,流域面積5222.7平方公里。沭河發源於沂山南麓,境內段長76.5公里,流域面積1718.4平方公里;濰河貫穿五蓮縣、莒縣,境內段長121.4公里,流域面積1350.2平方公里;傅疃河是唯一的境內大河,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里。
物產經濟 日照市物產豐富,農業資源特色鮮明,是山東省糧食、花生、茶葉、水產品、蠶繭、烤煙、果品、蔬菜、畜牧、中葯材等的重要產地。
日照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發展海洋與漁業經濟條件得天獨厚。全市擁有海岸線99.6公里(含前三島岸線),淺海水域廣闊,負2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面積6萬多公頃,灘塗5000公頃,島礁33個,其中較大的島嶼有平山島、達山島、車牛山島,即「前三島」。近海沿岸常年表層水溫變化范圍2.6--27℃;潮流速度1.2米/秒,水流暢通,水體交換充分,近岸海水pH值8.15--8.35,鹽度平均為30.12‰。淺海水質肥沃,是多種經濟水生生物洄遊和繁衍生息的優良水域,有浮游植物50多種,近海盛產鮁魚、鯧魚、鰻鱺、河豚、牙鮃、黃花魚、長短蛸、烏賊、對蝦、梭子蟹、鷹爪蝦、西施舌、大竹蟶等水產品80多種。
全市沿海有漁業鄉鎮9處,漁業村152個,漁業人口11.5萬人,漁業勞動力5.4萬人。各類捕撈漁船3245艘,總功率18.08萬千瓦,其中185馬力以上的漁船達到497艘。全市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206家,其中冷藏企業154座,日冷凍能力9500噸,日冷藏能力5.5萬噸。全市從事水產品精深加工的企業11家,水產品精深加工車間面積達12萬平方米,各種加工生產線100多條,加工設備200多台(套),是山東省重要的水產品加工基地。到2005年末,全市實現海洋產業總產值260億元,年均增長28.57%;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28.69%,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53%。2005年全市完成水產品總產量65.03萬噸,漁業總產值41.15億元,水產業產值130.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4%、11.85%、15.62%,漁業產值佔全市農業產值的33.97%。全年出口水產品9.4萬噸,出口創匯2.8億美元,增長33.3%。
60年代末「南茶北引」成功,日照市茶園面積12萬畝,年產茶葉1200噸,均佔全省總量的50%以上,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產量連續幾年列全省第一。
日照市桑園面積13萬畝,年產蠶繭8000噸,分別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所產白長絲在國際市場上有較高聲譽,單繭絲長度居全國之最,平均長度比全省平均長100多米。
森林資源種類較多,覆蓋率已達到26.9%,南方的毛竹、北方的落葉松都能在這里生長。境內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是以松類、麻櫟混交林、矮林和闊葉雜木林構成的天然次生林植被。樹木65科146屬250種,主要是紅松、槐、楊等用材樹種和蘋果、板栗、銀杏等經濟樹種。
[編輯本段]旅遊服務
作為海濱生態旅遊城市,日照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於世,這里生態良好,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我國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勝地。2003年12月,日照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被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榮譽稱號。近年來,日照旅遊業發展迅速,僅2005年,全市旅遊業就接待國內外遊客781.9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8.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3%,佔全市GDP的8.2%;旅遊業已成為全市的支柱產業。
日照旅遊交通便捷。市內公路、鐵路線盤結交錯,四通八達。同三沿海高速公路貫通祖國南北、日東高速公路直接通到菏澤,兩條國道、九條省道,荷日、膠新鐵路縱貫市境。青島、連雲港、臨沂、濰坊四個機場環布在日照周邊,距日照的路程都在90分鍾以內。日照現已開通至韓國平澤的客箱班輪;每天發往省內外的客車達300餘班次,城區公交車線路已開通21條,計程車1316輛,能滿足遊客所需。
日照旅遊資源豐富。日照海、山、古、林兼備。境內百公里的海岸線上有64公里的優質沙灘,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沿海僅存未被污染的黃金海岸」;有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公園、五蓮山風景區、莒縣浮來山風景區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有世界上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河山「日照」巨書,天下銀杏第一樹—浮來山銀杏樹;江北最大的綠茶基地、最大的毛竹生長帶、最大的野生杜鵑花生長帶也在日照。日照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已發現兩城遺址、陵陽河遺址、丹土遺址、東海峪遺址等;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原始陶文較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堪稱我國文字始祖。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山東三大文化。日照還是西周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姜尚、南北朝著名文字評論家劉勰、諾貝爾獎獲獎者丁肇中等名人的故里。齊長城遺址、莒國故城、日照港等也都是遊客的必游之地。
特色旅遊項目眾多。日照依託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依託海濱優勢,推出了3S(陽光、海水、沙灘)休閑度假游;依託五蓮山、九仙山風景區,推出了生態宗教游;依託浮來山風景區、莒縣博物館推出了莒文化游;依託水上運動基地和萬平口景區,推出了濱海體育游;依託茶博會和茶文化旅遊節,推出茶文化旅遊;依託沿海漁家村,推出「漁家樂」民俗游,住漁家屋、吃漁家飯、趕海拾貝、乘船撒網,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受到了社會一致好評。
旅遊商品琳琅滿目。日照有馳名中外的烏魚蛋、烏魚干、文蛤、西施舌、對蝦、海米等海鮮珍品;有黑陶、農民畫、地毯、石雕、根雕等藝術品;有在國際市場上倍受青睞的抽紗、刺綉、工藝屏風等;日照綠茶正走出國門,展翅欲飛。
旅遊服務設施齊備。日照旅遊接待功能日益增強,目前全市旅行社達到92家,計程車1316輛,旅遊飯店及各類社會賓館600餘家,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8家,旅遊商品、紀念品定點生產單位12家。
[編輯本段]氣象要素
表明一定地點和特定時刻天氣狀況的大氣變數或現象, 如溫、壓、濕、風、降水等。
表明大氣物理狀態、物理現象以及某些對大氣物理過程和物理狀態有顯著影響的物理量。主要有:氣溫、氣壓、風、濕度、雲、降水、蒸發、能見度、輻射、日照以及各種天氣現象。
氣壓 : 大氣的壓力,它是在任何錶面的單位面積上,空氣分子運動所產的壓力。
氣溫 : 大氣的溫度,,表示大氣冷熱程度的量。它是空氣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
大氣濕度(簡稱濕度): 它是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或潮濕的程度,可以由比濕(g)、絕對濕度(pv)、水氣壓(e)、露點、相對濕度等物理量表示。
風 : 空氣相對於地面的運動。氣象上常指空氣的水平運動,並用風向、風速來表示。
雲 : 懸浮在空氣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在常規氣象觀測中要測定雲狀、雲高和雲量。
降水 : 指從雲中降落的液態水和固態水,如雨、雪、冰雹等。
蒸發 : 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氣象上指水由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
輻射 : 能量或物質微粒從輻射體向空間各方向發送過程。氣象上通常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球表面輻射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
日照 : 表示太陽照射時間的量。氣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觀測到的實照時數。
能見度:人的正常視力所能看到的目標物的最大距離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73.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74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419.73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270.67億元,增長15.1%。人均生產總值28300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4062美元),增長14.5%。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3.7:50.9:35.4調整為10.7:54.3:35。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1.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4%;實現增加值82.74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增加值42.13億元,林業增加值2.39億元,牧業增加值20.53億元,漁業增加值14.9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71億元。
漁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水產品總產量46.47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3.62萬噸,淡水產品產量2.85萬噸。
花生加工業:該市現有花生加工戶100餘家,年生產花生米將近7萬余噸。2006年以來各個加工戶通過中國花生商務網信息手段查看花生價格行情通過花生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0億人民幣,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70家,比上年末增加47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69.57億元,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比上年增長28.2%。
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18.4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6.4%。其中,城鎮規模以上投資完成411.14億元,增長27.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1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增幅創十二年來新高,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7%。
實現進出口總額92.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0.9%。其中,出口25.25億美元,增長28.6%;進口67.42億美元,增長77.7%。
全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4個;實際外商直接投資5.13億美元,增長180.1%。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0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940.5萬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9290萬美元,增長20.6%。外派勞務6940人次,增長21.2%。
日照港總體規劃通過交通運輸部審查批准,綜合性大港和國家重要樞紐港的地位進一步確立。日照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建設;在嵐山設立了全國第二個、我省第一個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範區。全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1.51億噸,增長15.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70.86萬標箱,增長64.7%。
全年共接待境內外遊客146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國內遊客1450.84萬人次,增長18.3%;入境遊客15.16萬人次,增長35.1%。在入境旅遊者中,外國人15.09萬人次,港澳台同胞709人次。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81.7億元,增長23.6%,其中國內旅遊收入78.59億元,增長23.1%;旅遊外匯收入4432.3萬美元,增長45.7%。
全市國稅總收入163.05億元,比上年增長52.8%(扣除海關代征稅,完成57.11億元,增長56.1%);地稅收入23.26億元,增長18.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6.33億元,增長25.4%。
市政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共完成城建投資33.4億元。城市建成區面積69.65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達到44.34%。
年末全市總人口284.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萬人。人口出生率9.99‰,人口死亡率6.75‰,人口自然增長率3.24‰。據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市年末常住總人口274.09萬人。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9元,比上年增長10.7%。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38元,比上年增長13.5%。
慈善事業
5月16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收到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5 億元人民幣。
日照鋼鐵近幾年才得到較快的發展,雖然發展較快,但跟寶鋼,首鋼這些相比還是差距很大的,這次能出此大手筆實屬不易,為日照爭臉,為山東爭光,也是大陸第一家超過1億的企業,作為山東人感到自豪!
5月16日,正當網友們還在爭論萬科言論,還在遺憾捐款三甲沒有內陸企業時,一個之前其名不彰的企業奇峰突起,慨然捐資1億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奇.日照鋼鐵就這樣走到世人的面前.
身在日照,對該公司相對了解一些,這個企業是一家民營鋼企,建廠不到五年,之前非常低調,媒體網路上都鮮見其蹤跡,也見不到他們的廣告(據說產品是國家免檢,銷路非常好).但在災難面前,日鋼一改往日的低姿態,一鳴驚人,成為內陸第一家捐款過億的企業.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工業,這就是我們的民營企業,平時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賺錢,當社會需要時,挺身而出,力赴國難,盡管實力與世界五百強企業差距很大,但這份熱忱卻足以令那些名聲在外的所謂強企、央企望塵莫及.
一次災難,檢驗出了國家的應急反應機制,檢驗了社會的道德良心,也檢驗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這一次檢驗中,我們的民營企業沒有讓我們失望.
⑻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日照嵐山區的情況
一、嵐山概況
行政區劃:嵐山地處魯東南,東臨黃海,西鄰莒南縣、莒縣,北連日照市東港區,南接江蘇省贛榆縣,轄嵐山頭街道、安東衛街道、虎山鎮、碑廓鎮、黃墩鎮、後村鎮、高興鎮、巨峰鎮、前三島鄉9個鄉鎮(街道),417個行政村。海岸線總長25公里,總面積759平方公里,人口41.36萬,其中城市人口7萬。
組織機構:1993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在嵐山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了嵐山工委、辦事處,獨立行使區縣級管理職能。2004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嵐山區。
歷史文化:境內安東衛,設立於明朝洪武年間(1384年),時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系海防重鎮、著名商埠。
區位交通:擁有嵐山港、嵐山漁港兩個一類開放口岸,口岸涉外查驗機構健全;204國道和342、222省道及同三高速公路、沿海公路縱橫境內;坪嵐鐵路匯入日照——西安線,可直達荷蘭鹿特丹港。
旅遊資源:沿海沙灘廣闊細軟,海水潔凈無污染,氣候溫暖濕潤,前三島、阿掖山、磴山、海上碑、劉墉祖居、聖公山、甲子山等風景名勝眾多,是旅遊、度假、療養的勝地。
二、經濟發展情況
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1億元,比2003年(下同)增長34.3%;地方財政收入7743萬元(境內財政收入為16.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59.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5.2億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3976元,增長10.8%。
招商引資與臨港產業發展
自2001年以來,全區共引進項目582個,到位區外資金34.06億元。
2004年,全區引進項目84個,落實項目總投資41億元,合同利用區外資金402.3億元,當年到位資金18.96億元。
嵐山經濟開發區累計完成基礎配套建設投資4500萬元,2平方公里起步區路網建設和水、電、通訊等「七通一平」工作已經完成,目前入園項目已達到24個,其中投產項目8個。
嵐山港北工業區已經完成100平方公里規劃區的設計和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是日照市大型臨港工業項目的集中落戶區域。日照鋼鐵公司計劃總投資200億元,年產H型鋼500萬噸,現已形成150萬噸生產能力,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黃海糧油公司已形成日加工2000噸的生產能力;嵐山港是江北重要木材進口口岸,去年共進口木材65萬方;液體化工儲運、加工能力不斷擴展,現已有1個五萬噸級、2個5000噸級液化泊位,儲存加工能力達50餘萬方。全區已初步培育了冶金、液體化工、糧油加工、木材儲運加工、海產品精深加工五大臨港工業體系。
民營經濟
2004年,全區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4704戶,私營企業490家,其中產值或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家、過500萬元的28家,完成總產值91.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1.8億元,利潤4.3億元,利稅5.54億元。民營經濟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98%,從業人員佔全區就業人員的86%。嵐山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民營經濟先進縣(區);是全省首批資本運營聯系縣,擁有海外上市公司1家。
全區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8家是民營企業。三木公司、昌華公司、魯聖公司、雪青茶廠等成為全國、全省同行業有一定影響的龍頭企業。
200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產值80億元、利稅4.15億元、利潤2.18億元,分別增長145.8%、87%和28%;其中有25家企業銷售收入過千萬元(9家過億元、2家過20億元)。工業用電量5.13萬千瓦時,增長318%。
對外經貿
全區現有「三資」企業48家,其中自營出口過百萬美元的企業12家,過兩千萬美元的企業2家,18家生產性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1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6家通過了美國HACCP注冊、4家通過了俄羅斯SGS認證、3家通過了歐盟注冊。在美國、俄羅斯、越南等設立海外企業8家,其中6家投入運營,三木——寶樂境內外一體化經營模式在全省推廣。與20多個國家(地區)的外商和駐外辦事機構建立了經常聯系。2004年,嵐山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對外經貿工作先進區縣。
2004年,實際外商投資3217萬美元、增長100.6%,合同外商投資5693萬美元、增長64.3%,有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嵐山。
海洋經濟
2004年,水產品產量23.02萬噸,水產業產值40億元;在全省漁業經濟綜合考評中,嵐山名列區縣第八,嵐山頭街道名列鄉鎮第一。
現有各類漁船1909艘,總馬力12.7萬,其中185馬力以上漁輪268艘。
淺海適養水域50萬畝,灘塗養殖2.3萬畝;紫菜養殖3000畝;蝦池綜合利用3200畝。主要養殖品種有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和梭子蟹、櫛孔扇貝、美國紅魚等。
有水產冷藏加工企業131家,正在積極實施轉軌變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加工基地、魷魚加工基地和北方最大的海米、繩網加工基地。
安東衛海貨城佔地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中華之最」。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安東衛海貨節。2004年交易額16億元。嵐山鮮活水產城佔地80畝,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菜籃子工程定點市場。
特色農業
全區有耕地面積38.58萬畝,人均0.92畝。以菜、茶、桑為主的經濟園林種植面積19.4萬畝。其中,茶園面積6.8萬畝,是江北最大綠茶生產基地。巨峰鎮有「江北綠茶第一鎮」的美譽,已連續舉辦了兩屆「冬茶節」,後村鎮被譽為「江北綠茶之鄉」。蔬菜面積4.2萬畝,以大棚蔬菜為主的保護地栽培面積2萬畝,碑廓鎮「綉針河」牌無公害蔬菜暢銷全國,建有農業科技示範園1處。桑園面積2.2萬畝;日本板栗種植面積6.1萬畝。糧經比例為4.8:5.2。
全區現有各類畜牧業養殖小區60多處,規模養殖大戶2421家,奶牛場(戶)10處,畜牧業產品商品率達到83%。現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78家。
黃墩鎮2002年被命名為全國綠化百佳鄉鎮,2004年被省定為生態建設示範鄉鎮。
城市建設
嵐山城市性質:日照市南部的城市副中心,臨海工業產業帶的樞紐和服務基地,生態環境優良的旅遊型中等海港城市。城市布局為一環六區,規劃區總面積85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化水平已達到45%,正在加快建成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工業新城區。
全區現有萬噸水廠2處;110千伏輸變電站2處,220千伏輸變電站1處;建成城區道路21條,135公里,城區路網基本形成。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52000門;公共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海濱旅遊度假區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嵐山港擁有生產泊位6個,在建5萬噸泊位2個,5千噸級、1萬噸級化工泊位各1個,貨場55萬平方米。2004年嵐山港吞吐量1070萬噸。2004年,北港區10萬噸級油碼頭完成投資4.5億元,占總工程量的24.3%;化工碼頭擴建及貨場回填工程完成投資1.35億元,已投入試運營。
三、社會事業
嵐山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現有高中2處,其中日照一中嵐山分校為省級規范化學校;市級醫院1處,鄉鎮醫院7處。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2004年,在村村通有線電視的基礎上,重點實施了農村「三通」(村村通油路、通客車、通自來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普及、全民健身等十四項「為民工程」。
四、黨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
在全區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了「兩個心系」(心系嵐山發展,心系嵐山百姓)學習教育活動,提高了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村居幹部中開展了「雙學雙爭」(學《嵐山村級工作手冊》、學《嵐山村居幹部守則》、爭當發展穩定帶頭人、爭當群眾貼心人)活動,提高了基層組織在新形勢下的執政能力。童海路黨委被中組部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民營企業黨建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了全市第一個民營企業黨委——三木集團黨委。
精神文明建設:有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童海路、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建行嵐山支行等。
⑼ 日照製造業有哪些
日照市今年年初印發的《日照市「十二五」製造業發展規劃》中提到,全市製造業發展總體目標是,「十二五」期間,構建「1+3+1」工程,即培育1個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鋼鐵企業;打造「石化、裝備製造、資源加工」3個過千億的產業;著力發展銷售收入1500億元的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現代工業體系。
據介紹,日照市的製造業總量目標為,規模以上製造業工業增加值1450億元,實現產值5300億元;製造業投入目標為,完成製造業工業投資1600億元,技術創新研發資金投入60億元。企業發展目標為,通過規劃發展,積極培育,到2015年,力爭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企業1家、過100億元的企業20家、過10億元的企業100家,培育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15家以上。另外,節能降耗目標為,重點產業的骨幹企業將全面實施清潔生產,實施循環經濟項目200項,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萬元GDP能耗等各項節能指標。
《規劃》對日照製造業產業布局做了描述:以沿海臨港重化工業為主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切入點,以縣域產業園區為配套,發展特色鮮明的都市型和環保型加工製造業、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引導和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實施「一個集聚區、二個產業帶、五個特色園區」的空間布局,形成梯度專業集聚、特色突出、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