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工程IE 在哪些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以及原因
工業工程(IE)的地位、作用、特點以及范圍工業工程(IE)的地位 工業工程(IE)與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一起,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對人類社會,尤其是西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世界上諸多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其經濟發展都與其雄厚的工業及其工業工程(IE)的實力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美國,工業工程(IE)與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計算機、航空工程一起,並稱為七大工程,可見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工業工程(IE)在上述工業化國家受到了工業界的普遍重視,其原因就是因為工業工程(IE)直接面向企業的生產運作過程;它與數學、人因學、經濟管理、各種工程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以系統工程為哲理,以運籌學等數學方法為理論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對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在內的由人、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多種因素所組成的各種復雜的企業或組織系統中的實際工程與管理問題進行定量、系統的分析、設計與優化,從而實現系統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工業工程(IE)是唯一一門以系統效率和效益為目標的工程技術,因此成為其它工程所不能替代,同時又對其它工程互補性很強的一項的綜合性邊緣學科。 工業工程(IE)的作用 首先,IE是進行作業標准·時間設定的工具。如果沒有這種作業標准·時間設定,那麼不僅工廠的生產計劃無法制定,甚至是否有剩餘產能或是產能不足都不得而知。所以標准作業·時間設定是近代企業經營不可缺少的東西。 其次,IE是工程分析的改善工具。以往的IE是將工廠細分化,然後逐步的改善。但現在這種方法只能適合局部的改善,由於不能和企業利益直接掛鉤,所以漸漸採取先進行整體分析,然後改善的方法。 工業工程(IE)的特點 1.IE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配合科學管理的技巧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 2.IE最終目的是經由管理的運作,使企業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故與成本或經濟效 益有關,包括制度、作業方法、機器、模具、夾具均應予掌握並加以改善; 3.IE是一門應用科學,其操作理論均要能符合實際的需要,是故IE工程師均應具 備身體力行的能力,而使理論與實務相得益彰,保證管理效果; 4.IE是運用重點管理的技巧,在所面臨的問題上做重點突破。 工業工程(IE)的主要范圍 現階段的IE(工業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圍大致是: 工程分析、工作標准、動作研究、時間研究、時間標准、時間價值、價值分析 (V.A)、工廠布置、搬運設計等。 編輯本段工業工程(IE)的代表性成果以及發展趨勢工業工程(IE)的代表性成果 如任何一門工程技術一樣,工業工程(IE)也有其代表性成果,如:在生產系統領域,一直主導工業發展的「生產模式」。工業工程(IE)最早期的成果就是「福特生產方式」,它是以大規模的流水生產方式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的,這一生產模式主導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工業進程。隨著市場和技術的發展,隨著人們對工業發展的長期實踐、認識與研究,在近三十年裡,各種先進的生產模式層出不窮,如對日本汽車工業發展及至全世界製造業產生重要影響的准時生產方式(Just In Time-JIT)、精益生產方式(Lean Proction),具有美國信息時代生產製造特徵的敏捷製造方式(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現在人們談論很多的大規模定製生產方式(Mass Customization)。這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極大地影響著整個企業的運作,通過改善企業的業務流程,改變和發展了企業的經營方式,從而推動了全人類近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 工業工程(IE)的發展趨勢 最近IE的發展傾向是源流管理。以前的IE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對已經設計好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改善的問題。最多是生產部門將生產效率差的設計反饋給設計部門再由其進行改良。但是、在現在的超競爭時代中、更重要的是在產品開發時如何按照IE的原則設計出效率更好的產品。設計部門將IE的原理編入設計中,由生產部門把握是否可行並進行指導及改善的時代已經到來。隨著數碼·模擬技術等IT技術的發展,這些都變成了可行。 IE的研究目的 IE是針對以生產現場為中心的作業進行 (1) 系統的分析:作為現在的系統應該達到的成果,實際沒有達到預計的成果時,進行發現問題並進行控制管理的研究。 (2) 系統的改善:現在的系統達到的成果不夠充分和作業不方便而有必要改善其中一部分的時候,研究其改善的辦法。 (3) 系統的設計:發生新的狀況使得現在的系統難以達到充分的成果時,查找需求來研究設計新的系統。 IE的分類 基本IE和應用IE (1)基本IE是屬於古典IE,是指方法研究(ME:METHOD ENGINEERING)和作業測定(WM:WORK MEASUREMENT)。 (2) 應用IE以基本IE為基礎,把生產活動中的所有因素作為對象的IE,包括QC、VE、OR等。 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 (1) 基本IE大范圍內分為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 (2) 方法研究目的是作業系統的設計及改善,作業者的動作分析、作業者和設備等的作業分析、現場工序分析等都屬於方法研究。通過方法研究做作業系統的再設計、業務設計、作業時間的縮短等,使其可以發展為理想的系統。 (3) 作業測定是分析效率的技術,其包含制定標准時間及改善、目標時間的制定、測定作業效率等。作業測定雖把重點放在現場的生產性,但應擴大其領域提高系統的生產性、管理測量的生產性。 IE的分析體系 �8�1 IE的分析體系中,通過方法研究分析每個作業以及系統化作業,強調最好的方法,通過在作業測定中分析運轉狀態並測定單位作業時間,設定標准時間與作業量。 �8�1 通過依據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而設定的最佳方法和時間的組合,設計維持最佳作業系統。 IE的研究領域 人因工程: 在設施的工程設計時綜合應用關於感覺的,知覺的,智力的,和精神運動的知識,以提高操作的水平和工人工作的質量。 製造系統工程: 需求計劃,分析和製造方法的設計,工藝和綜合的系統包含裝備,控制,服務,管理和新的技術如計算機: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 (CAD/CAM),自動控制,機器人,和電腦控制。 運籌學: 用統計,隨機過程,數學建模,電腦科學,和優化等原理和方法來研究與開發數值的評估,認證,分析,組織,設計和綜合的物理的和運轉系統的表示方法的規律與技術。 生產管理: 分析,設計,安裝,和維護一個包含生產和分發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或管理系統的方法和理論。其任務是計劃,調度,配置,和控制生產過程並有效利用的資金,人力,資源。 倉庫管理(Inventory Control): 用統計管理(統計軟體SPC等)。 模擬(Simulation): 用軟體(ARENA等)來模擬。 製造設計: 用Pro E, Solidworks,Cad,Catia等 來設計。 工業工程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在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實際管理系統開發與設計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術; 3.具有某一工程學科(如機械工程)的基本技術; 4.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現代工業工程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管理學、機械工程(或電子科學與技術等) 主要課程:電工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或電子、冶金等某一類工程設計)基礎、運籌學、系統工程導論、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與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32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或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管理科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業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價 體育產業管理 資產評估 編輯本段工業工程(IE)的常用技術 美國G.薩爾文迪主編的《工業工程手冊》根據哈里斯對英國667家公司應用IE的實際情況調查統計,常用的方法和技術為以下32種: (1)方法研究; (2)作業測定(直接勞動); (3)獎勵; (4)工廠布置; (5)表格設計; (6)物料搬運; (7)信息系統開發; (8)成本與利潤分析; (9)作業測定(間接勞動); (10)物料搬運設備運用; (11)組織研究; (12)職務評估; (13)辦公設備選擇; (14)管理的發展; (15)系統分析; (16)庫存控制與分析; (17)計算機編程; (18)項目網路技術; (19)計劃網路技術; (20)辦公室工作測定; (21)動作研究的經濟成果; (22)目標管理; (23)價值分析; (24)資源分配網路技術; (25)功效學; (26)成組技術; (27)故事與可操作性分析; (28)模擬技術; (29)影片攝制; (30)線性規劃; (31)排隊論; (32)投資風險分析。 以上內容是按應用的普及及程度大小次次序排列的。
❷ 工業工程與創新論文
IE+IT:工業工程與信息化集成的企業增效管理創新模式
齊二石,陳君彥 工程機械 2009年11月
摘 要:工業工程和企業信息化是我國製造企業和整個產業經濟邁向「中國創造」、贏得競爭優勢的兩種最有效的手段。實現工業工程與信息化(IE+IT)的集成創新,對實現我國製造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分析我國工業工程應用現狀及需求,從信息化建設的數據電子化、流程電子化、決策支持等層面,闡述工業工程在信息化中的微觀基礎作用,提出工業工程與信息化集成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增效管理創新模式,造企業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精益設計就是其典型應用之一
我國製造業在較低的勞動成本、較強的柔性生產能力和廣闊的消費市場等幾大因素的推動下,已成為全球同行業增長最快的區域,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正在朝「中國創造」邁進。然而,我國的製造業管理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體現在資源利用率低、質量效益不高、信息化水平低等多方面。因此,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現有企業以信息化為主的技術改造,是我國產業界的緊迫任務,同時也是落實「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所在。工業工程(Instrial Engineering,IE)作為一門具有較好適應性、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理方法論和工程技術的綜合體,對提高企業整體的系統素質、綜合創新能力乃至國際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實上,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就開展了IE活動,為後來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礎,其實質就是「IE+IT」。
可見,工業工程和企業信息化是製造業企業和整個產業經濟邁向「中國創造」,贏得競爭優勢的兩種最有效的手段。我國企業在信息化項目中如何運用工業工程技術,形成工業工程與信息化的集成創新,對我國製造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我國現階段工業工程應用現狀及需求分析事實上,工業工程在發達國家的應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實現工業化目標的基本技術支持體系。目前較為權威的定義是美國工業工程學會於 1995年制定的:「工業工程是對有關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並且運用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對上述系統可能獲得的效果給與分析、預測和評價。」同時,工業工程被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列為八大類工程學科之一,涉及整個工業生產過程的資源、成本、計劃、質量及庫存等。
結合中國國情,近年來工業工程在不斷實踐及發展中,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工程理念
(Chinese Instrial Engineering,CIE),中國工業工程
(CIE)是應用分析、設計、控制和評價等工程技術手
段來解決多種產業部門的效率、質量及成本等管理
問題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即CIE是用工程方法解決
管理競爭力問題。中國工業工程基本功能與內容包
括6個方面,如圖1所示。目前,我國工業化和企業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
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如近期我們對天津市136
家實施信息化的企業調查顯示(如圖 2),工業工程
應用實施的比例還較低,仍有33%的企業不了解工
業工程,初步實施的企業占 46%,全面實施的只有
11%。企業全面實施了標准作業的只有32.1%,而企
業在生產效率、成本、質量方面有改善需求但無從下
手的佔到了33.6%,可見工業工程在我國企業中亟
需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其中,如圖3所示,企業最
需要工業工程解決的問題前幾位依次是:生產計劃調度方法、製造系統精益管理、生產現場改善和物流
系統優化。
2 工業工程在企業信息化中的微觀基礎作
用分析
企業信息化就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對企業生
產管理各環節資源進行開發,是實現提高企業競爭
力和經濟效益的一個過程。企業信息化主要包括3
個層面的內容:
(1)數據的電子化。即把庫存信息、銷售憑證、費
用憑證、采購憑證等,都以一定的資料庫格式錄入到
計算機中,以數字的形式保存,可以隨時查閱。
(2)流程的電子化。把企業已經規范的流程用軟
件固化下來,使得流程所涉及崗位員工的工作更加
規范高效,減少人為控制和「拍腦袋」的行為,提升客
戶滿意度。
(3)決策支持。通過對電子化的原始數據進行科
學加工處理,數據挖掘,得出有效信息,為管理和決
策提供支持。
信息化的實施使得企業對信息在採集、處理、存
儲及應用等方面的效率大幅提高,同時可改變企業
管理的方式及效率。對天津市136家實施信息化的
企業調查顯示(見圖 4),有 76.9%的企業認為信息
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其他超過 60%的企業認為信息
化的積極影響方面依次為: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改善財務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改
善客戶關系管理水平、改善進銷存管理,以及支持管理服務與創新。但同時,有超過20%的企業認為過
去的信息化建設項目效果不明顯,進一步實施的信
心不足。另有16%的企業認為信息化服務商針對本
企業專門需求提供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不足。通過以上調研分析,我們認為我國企業實施信息化不力關鍵在於企業管理基礎累積水平不能適應
實施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工業化所必需的基
礎管理工作不到位,如對基礎工業工程研究應用的
忽視,企業組織機構設置和工作程序的不規范,基礎
數據的准確性和及時性不夠,這樣的運行環境難以
給信息化實施提供適合和有效的支持。並且中國企
業實施的信息系統更多是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製造
系統水平開發的,而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完成工業化
進程即進入了幾乎與發達國家同步的信息化階段,
所以工業工程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不容忽視。
我們可以從信息化三個層面角度
分析工業工程技術對信息化的支撐作用。數據電子化是信息化實施准備的關鍵階段,其中重要工作就是對基礎數據的採集、錄入。這些基
礎數據將為 CAD、CAE、CAPP、CAM、PDM、ERP 等
信息系統提供運行支持。任何不準確的基礎數據,
對系統來說都將產生深刻的,甚至是致命的影響。
而工業工程技術則為這些數據的及時、准確獲取提
供了保障。
流程的電子化是信息化過程中最為復雜的階
段,涉及到整個企業的人員、崗位和組織。因為信息
化過程中必然要改變原有的業務流程,首先是與信
息流相關的崗位的職責變動,其後進一步涉及人
員、技術及資源與之的匹配性變動。這些變動的大
小將影響企業組織的進一步變革。因此,在信息化
項目實施前中期,企業應根據自身戰略,運用工業
工程理念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改善(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BPI) 或 再 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主要包括:對組織架構的改善
或重新設計;對新工作崗位的工作分析;對相應的設
施以及物流系統進行優化或規劃設計;對相關人員
的工作績效與考核標準的重新審定,等等。如果條
件允許,還應對人員在崗位及環境變化前後的狀況
進行人因工程方面的預測評估研究,從而達到
「人—機器—環境」三者更好的匹配,使企業員工能
夠高效、安全、健康、舒適地工作和生活,從而提高企
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註:人因工程學是一門新興
的正在迅速發展的交叉學科,涉及多種學科,如:生
理學、心理學、解剖學、管理學、工程學、系統科學、勞
動科學、安全科學、環境科學等,研究人和機器及環
境的相互作用,著眼於提高人的工作績效,防止人的
失誤,以實現統一考慮人—機器—環境系統總體性能的優化,使處於不同條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
地、健康和舒適地進行工作與生活的科學,應用領域
十分廣闊。)
決策分析是信息化項目通過決策支持信息系統
提供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決策支持信息系統所蘊含
的決策分析和控制管理原理及原則同樣是工業工程
技術體系的核心內容。例如:① 在人力資源管理系
統中,需依照績效考核規則對人員工時工效進行統
計考評;② 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ng,ERP)中,需要根據生產計劃(Master Proction
Schele,MPS) 確定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
quirements Planning,MRP),繼而產生全部製造件、采
購件的生產作業計劃和物料采購計劃;③ 客戶關系
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中,需要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運用數據管理與數據
分析工具來進行銷售過程定製、銷售預測等。而對市
場的預測和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進行能力平
衡和優化排序,是工業工程技術的經典內容之一。
同時,在信息化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中,企業在前
期需要對項目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尤其要進行工
程經濟分析,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從而更好地對項目
投資、軟體選型、實施方選擇進行決策;企業在實施
過程中,需要對信息系統的可靠性及質量進行測評,
對項目全過程的成本進行現場管理控制。而要對這
一過程實現科學管理和監控,工業工程提供了最佳
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技術體系。
3 工業工程與信息化集成的企業增效管理
創新模式:IE+IT
創新性是工業工程的核心思想,是精髓和職業
精神。工業工程從一誕生就強調科學化的創新與不
斷改進,它是解決各種復雜矛盾的創造性的方法。加
里·哈默在《管理大未來》(2008)一書中提及科學管
理精神的復興就是創新,並重提「工業工程之父」泰
勒的創新思想。管理的長遠未來在於不斷創新,只
有創新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
21 世紀廣泛運用的信息技術為企業管理創新
將起到更大的帶動作用。通過之前的分析可知,結
合工業工程技術,信息化過程必將是伴隨管理累積
與管理創新的過程。而創新的路徑將來自於信息化
與工業工程結合的過程中的信息化引導創新與工業
工程技術的改善創新。
管理具有不可復制性,邯鋼模式、海爾模式都具
有很深的企業文化烙印與企業個性化內容,其他企
業只可能間接借鑒,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管理創新模
式不能照搬國外,必須結合中國國情以及時代發展
需求,在引進國外管理模式、先進技術的同時,進行
必要的本土化改造,消化、吸收和創新,建立適合中
國企業發展與競爭需要的中國管理創新模式與理論
技術體系。通過長期的研究並結合國情實際,我們認
為應該考慮將信息化與工業工程集成,走一條適合
我國企業發展的管理創新之路。這種模式將以工程技術為基礎來
規劃設計企業的資源,以規劃、設計、計劃及控制為
手段,通過具有工業工程技能的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採用以工業工程為技術支持的持續改善的管理思
想,藉助信息化與信息系統的輔助引導,實現創新管
理,使得企業進入高效率、低成本的經營運作狀態,
最終實現企業目標。這種模式,在初期建設中,強調企業面向全生命
周期整體規劃的重要性;在運行時,注重具有工業工
程技能的人員從企業改善入手,不斷提升管理基礎
累積,從而最終順利實施信息化,並藉助信息系統實
現引導創新;而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工業工程技術的
運用將體現改善創新。
4 「IE+IT」管理創新模式在現階段我國制
造企業的應用
中國企業應在企業管理中全面推行工業工程
與信息化集成的管理創新模式,必須遵循「總體規
劃、分步實施、有限目標和效益驅動」等四方面的實
施策略,才能達到管理創新,實現整體競爭力提升
的效果。據此模式,我們提出了面向製造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精益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突破以往工業工程管理改善應
用大多隻是局部應用單項技術的局限,從企業產品
開發設計初期,即引入工業工程中的精益思想,把
企業作為整體系統來進行管理規劃,前端考慮顧客
及市場需求,結合時代科技發展,涉及產品創意、概
念設計、產品原型設定、投資決策、產品設計、工廠
設計、設施設計、組織流程設計、信息系統設計等流
程,後端一直到產品銷售給顧客,貫穿從開發、製造
到銷售的全過程,實現企業的整體化設計及改造的
管理模式。這種設計方法按照信息化與工業工程集
成的理念,給出「系統分析—應用規劃—系統設
計—企業實施與改造」的全過程技術,為我國製造
企業運用「IE+IT」增效管理模式提供了參考。
❸ 工業工程的應用內容
工業工程系領域應用廣泛:
主要.以產業界為主,其領域包括現今熱門的高科技產業(面板、IC、資訊科技等)、待轉型的傳統產業(精密機械、工具機等)、自行車業、航太製造業、一般私人企業等.其次為服務業,如金融業(銀行、投信、證卷、創投等)及醫療業或是政府單位。
工業工程之所學甚為廣博,大學畢業若擬繼續深造,亦可依個人興趣轉讀工商管理、財務管理、行銷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工程等研究所.綜合言之,攻讀工業工程,就實務而言,可在許多行業一展所長,就深造來說,則可在工程與管理等相關領域自由發展。
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InstrialEngineering,IE)是以規模化工業生產及工業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以優化生產系統,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綜合效益為追求目標,在生產製造技術、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等科學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交叉邊緣學科。它伴隨著工業生產的需求而誕生,隨著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對提高企業發展水平和效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實踐證明,在發展經濟和工業生產各領域,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往往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工業工程正是在探索科學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背景下誕生的,並在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❹ 工業工程在中國那些領域應用廣泛
工程分析、工作標准、方法研究、作業測定、價值分析(VA)、工廠布置、搬運設計等。對製造業來說,IE的研究對象是工作系統,工作系統的構成要素包括輸入、變換、產出與反饋過程。
工業工程(IE)與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一起,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對人類社會,尤其是西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世界上諸多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其經濟發展都與其雄厚的工業及其工業工程(IE)的實力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美國,工業工程(IE)與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工程、航空工程一起,並稱為七大工程,可見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4)工業工程領域有哪些創新擴展閱讀:
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
1、基本IE大范圍內分為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
2、方法研究目的是作業系統的設計及改善,作業者的動作分析、作業者和設備等的作業分析、現場工序分析等都屬於方法研究。通過方法研究做作業系統的再設計、業務設計、作業時間的縮短等,使其可以發展為理想的系統。
3、作業測定是分析效率的技術,其包含制定標准時間及改善、目標時間的制定、測定作業效率等。作業測定雖把重點放在現場的生產性,但應擴大其領域提高系統的生產性、管理測量的生產性。
❺ 工業工程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管理學、機械工程(或電子科學與技術等)
主要課程:精益生產、生產計劃與控制、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管理、人因工程、機械設計(或電子、冶金等某一類工程設計)基礎、運籌學、系統工程導論、管理學、會計學與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32周。
相近專業: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體育產業管理資產評估。
就業方向
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可以從事的職業:
工業工程設計師——在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國有、民營企業等從事管理工作,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
質量管理——從事工業生產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由於工業工程專業學生掌握機械設計、生產管理、人機工程、質量管理等專業知識,可以非常快速的融入到質量管理工作中。同時很多企業沒有工業工程部門,因此和精益生產、系統改善等相關工作都是由質量部門來完成,因此,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在質量管理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咨詢公司——從事市場研究、行業咨詢等工作。
政府機關公務員——從事經濟管理工作。
高校教師——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❻ 中國工業設計界有哪些創新
現在的創新很多,中國製造正在向著中國創造轉型,背後工業設計界的助攻功不可沒。但是我們不僅要關注一些內容層面的創新——這當然是永恆的主題,我們也可以放開視野,看看國內工業設計領域的業態創新。
我在這行近20年,工業領域里,看到第一個創造和實踐這種模式的差不多就是橙色雲。CDS2.0貌似更強大,三維造型、電氣、軟體設計環境免費,還建了標准件庫、樣品庫、模型庫、資料庫、文檔庫,可以直接用。他們後台還能實時分析,在線通知跟項目匹配的所有注冊會員,很及時篩選組成項目團隊,給全球的甲方提供設計服務。顯然兼職也行,對於工業設計師個體來說更能體現和發揮自身價值吧。
這確實打破了設計師和客戶地域分布的限制,建立甲方和乙方的最優匹配。不過,個人認為,這個模式要想在國內外發展壯大,還需耐得住、沉澱下來,紮根,靜待時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應該代表未來工業設計界業態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早進早分蛋糕吧。
❼ 工程造價的創新項目有哪些
工程造價的創新項目:工程決策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創新、工程設計中工程造價管理創新、招投標上的工程造價管理創新。
1、投資計劃制定和控制投資都需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工程估價。建設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所以需要提前做好市場容量和經濟效益等個方面的調查研究,並且必須得到准確的投資估算。工程建設中都有投資限額,並且需要銀行貸款等,這些都需要估算才能准確的設定。
2、工程的設計階段是影響建築工程投資的最大因素。工程前的設計階段對於工程項目的投資控制是最關鍵的環節。
3、在審查投標報價是要與內部標底進行比較,比如一些最加工程款目的行為就是將可能變更增加的項目單價增大了以後得到的。對工程總價和各個單價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後再選擇最適合的中標單位。等到中標後,合同的簽訂是非常嚴謹和細致的工作,必須要分清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❽ 我國科技創新實力的工程項目有哪些
我國科技創新實力的工程項目有:
1、在航天科學領域
我國不僅掌握了衛星收和一箭多星等技術,還迎來了兩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系列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特別是「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
「嫦娥」一號成功探月之旅則標志著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測的新領域。
❾ 工業工程(IE)有哪些研究領域
工業工程學
工業工程(Instrial Engineering)、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和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是研究如何分析復雜系統並建立抽象模型從而改進系統的學科。與傳統工程學及數理學科不同,這一領域的重點在於研究決策者(人)在復雜系統中的作用。傳統上,工業工程師(Instrial Engineer)的工作集中在設計、執行、評估、和改進集合人力、資金、信息、知識、廠房、設備、能源、物料、和流程的製造業生產系統。近年來更多的工業工程師投身到諸如物流、信息、金融、醫療、服務、研發、國防等等眾多產業當中從事系統分析與改進工作。簡短的說,工業工程師能在任何領域當中發揮作用。工業工程師在獲得工業工程學位之前也往往擁有數學、統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計算機或其他工程學位。工業工程師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出發,理性化地處理系統中的不確定因素及復雜交互作用,從而解決產業系統中的重大管理問題和優化系統。計算機應用的深入幫助工業工程師能夠應對更為復雜的問題。這些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長遠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在精益製造(Lean Manufacturing)系統中,工業工程師致力於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對時間,經費,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資源的浪費。他們使過程更加有效率,產品質量穩定並且更容易製造,產量得到提高。
同大多數工程學科非常專業化的應用領域不同,工業工程在幾乎每一種產業中都有廣泛應用。例如如何縮短在主題公園前排起的長隊,優化操作方法,全球貨物派送(供應鏈管理),製造更加價格低廉並且可靠的車輛等。
工業工程這一名稱很容易招致誤解。實際上,在最初,工業工程的命名實際是科學管理,而在現在,在韓國等國家工業工程被稱作產業工程,這更加符合它現在的應用范圍。它最初是被應用於製造業,然而現在,它已經在其他相關的服務和產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工業工程的也往往被稱作運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系統工程、和工程管理等等。
專業領域
一個工業工程師的專業包括以下元素的部分或者全部。僅僅接受過有限教育或者實踐經驗有限的應用者可能只熟悉以下的少數類型。
* 關於需求
o 對和產品質量或者設計產品的困難度有關的問題進行調查。
o 調查有關產品生產過程或其機械性能表現的問題。
o 在適當的時機應用優化過的設計。
* 對產品而言(短期)
o 對完整產品設計的分析,從而決定整個生產過程如何劃分成不同的步驟或者說工序,以及在過程中特定的階段如何生產零部件。這需要對經銷商和企業所能夠提供的工具有著充分的了解。
o 規范在製造或者組裝產品的每一個步驟中都將得到應用。這包括那些應該被設計和製造出來的機器,工具,夾具和固定設備以及安全保障措施。任何與質量有關的手續和限制,例如ISO9000標准系列,都應該得到重視。這將要求工業工程師對健康安全以及質量政策有了解。同時也有可能牽涉到對數控機械的程序編制。
o 對時間的測量或者計算要求工業工程師採用特定的方法,考慮到操作員的熟練程度。這被用來計算操作的成本,從而使得對組裝或製造流水線的平衡或者對生產能力的判定成為可能。這被稱作行為研究。所記錄下的時間數據在價值分析中仍然適用。
o 庫存的規范,處理和運輸的標准,以及組裝和完成產品使用的設備,或者在整個過程中的任何中介過程。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消滅意外損壞的可能性,最小化所需要的資源。
* 對過程而言(中期)
o 決定整個過程的維護計劃。
o 評估在整個過程中產品的范圍,調查通過對現存的工具的改進或者購置更有效率的設備所能帶來的效率提高。這可能包含外部采購等方面。這需要對設計技巧和投資分析的專業知識。
o 審查單獨的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流動,從而尋找出可以通過產品重設計而帶來的改進,從而減少或者消滅由於生產過程帶來的成本,或對使用的工具,方法,配件進行標准化。
* 大局(long term)
o 分析產品在工廠中的流動以提高總體效率,分析是否最重要的產品在過程或者機器方面得到了最高的優先權。這意味著將最賺錢的產品的輸出最大化。這需要對統計分析,排隊論等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工廠布局設計能力。
o 訓練新的工人,教導他們使用機器或者在流水線上從事工作
o 安排規劃,對於新產品或者工序及時引進,及時作出必要的改變
o 總的來說,對整個公司元素的結構和安排,例如銷售,采購,計劃,設計和財務的全面理解,包括良好的溝通技巧。當今的實踐中同樣需要積極參與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領域包括
運籌學(包括 優化學與數學規劃,優化演算法,系統模擬,隨機過程,馬爾可夫鏈和馬爾可夫決策過程,排隊論,存儲論,決策分析,博弈論 等),管理科學,決策科學,人工智慧,概率和統計方法,預測學,系統集成,系統工程,大系統控制理論,工業戰略管理,生產系統,運作管理,價值鏈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與管理,交通運輸系統,服務管理,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管理,質量工程和管理,可靠性工程,六西格瑪,精益製造,再造工程與流程改進,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工程與管理,知識管理,數據挖掘,金融工程,工程經濟學,組織系統工程,企業工程,製造系統,廠房設計,倉儲管理,工作空間設計與設備管理,人因工程學 等等。
世界著名工業工程院系
* 喬治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學院,
* 密歇根大學工業與運作工程系,
* 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院,
*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工業工程系,
* 加州伯克利大學工業工程與運籌學系,
* 賓州州立大學工業與製造工程系,
* 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學系,
* 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 德州農工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康奈爾大學運籌學與工業工程系,
* 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匹茲堡大學工業工程系,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工業工程系,
* 哥倫比亞大學工業工程與運籌學系,
* 南加州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裏海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北卡州立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佛羅里達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俄亥俄州立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 倫斯勒理工學院決策科學與工程系統系
* 麻省理工學院運籌學中心
*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
* 天津大學工業工程系,
*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
* 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 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
*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工業工程系,
工業工程課程
工業工程學士學位通常要求學生在修完基礎學科(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數學(微積分、概率與統計、微分方程、數值分析等),和基礎工程學科(力學,機械工程,計算機,電子工程等)後研修以下課程:
* 工程經濟學
* 工程管理
* 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製造
* 系統分析與設計
* 系統模擬(特別是離散不確定系統模擬)
* 確定系統運籌學(數學規劃 / 優化學)
* 隨機系統運籌學(馬爾可夫鏈,排隊論等)
* 人因工程
* 安全工程
* 數學建模
* 製造系統
* 生產系統的調度與控制
* 廠房設計或工作空間設計
* 供應鏈管理 / 物流工程學
* 質量控制 / 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 工作研究
* 管理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學
❿ 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談工業工程可應用於企業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工業工程目前主要發揮作用的領域是製造加工業,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實現:
1、自動化設備的導入,實行少人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2、不斷的發現和減少生產過程的動作浪費和距離浪費,並解決掉。
IE工業工程常用的改善手法:
(1)方法改善手法
首先,所謂方法改善手法,是通過對作業流程進行整理、分析、達到發現作業中存在的不經濟,不均衡和不合理現象,並對其進行改善。這時,把整個作業看成一個大流程進行分析的手法叫做「工序分析」;此外,對左右手的動作,例如,伸右手按開關等有關動作的流程的改善手法叫做「動作分析」;還有、在作業工序中,搬運是必須的,工廠布局不善常常導致問題的出現,這種情況下,可通過工序分析得到解決。但是,有關搬運成為主要作業的時候,已經開發了運用「搬運」和「布局」進行專門分析的改善手法,希望能夠利用。
以上各個分析手法可以單獨使用,如通過工序分析改善流程,通過動作分析對需要大量時間的作業進行縮短時間;也叮以綜合使用,如將工序分析和搬運、布局等改善方法相結合,將搬運分析和動作分析相結合,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有機結合達到改善的目的。
(2)作業測定手法
所謂作業測定手法,是指測定作業時間值和掌握各作業所需時間的手法,其中涉及到時間分析法。
在進行作業方法改善時,必然涉及作業時間、要制定作業計劃又必須測定作業時間。但是,另一方面,在進行作業改善時,如果沒有確定標準的作亞方法、即便測定了作業時間也是毫無意義,因此作業方法的改善手法和作業測定手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相互結合才能發揮有效作用,相互完全孤立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