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蘇聯民用工業有哪些

蘇聯民用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2 10:29:42

㈠ 人家都說,軍事實力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的體現,既然這樣,為什麼俄羅斯卻沒有一個拿的出的民用工業呢

你不了解俄羅斯。俄羅斯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但重工業發達,而軍事主要依靠的是重工業。

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主要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是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制.造商。

㈡ 俄羅斯的主要工業區有哪些,主要生產什麼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㈢ 蘇聯解體後各個主要兵工廠是怎麼分布的

蘇聯的軍工企業幾乎都分布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蘇聯解體後,原軍工企業均被所在加盟共和國瓜分。其中俄羅斯繼承七成,烏克蘭繼承三成。
輕武器:蘇聯兩大輕武器研發中心——圖拉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均在俄羅斯。
航空工業:共青城廠(黑龍江下游共青城)、伊爾庫斯克廠、新西伯利亞廠、蘇霍伊設計局
米里設計局、米高揚設計局、圖波列夫設計局、卡莫夫設計局、雅克福列夫設計局、伊留申設計局、別里耶夫設計局在俄羅斯;安東諾夫設計局在烏克蘭。
造船廠:黑海造船廠、六一造船廠、布隆造船廠在烏克蘭。阿穆爾造船廠、共青城潛艇製造廠、波羅的海造船廠、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北方造船廠在俄羅斯。
車輛製造:下塔吉爾烏拉爾車輛廠、列寧格勒基洛夫試驗工廠、鄂木斯克交通機器製造廠、哈爾科夫交通機器製造廠。上述四家工廠除哈爾科夫歸烏克蘭外,其它三家在俄羅斯境內。
航天及導彈:南方機械製造廠在烏克蘭,安泰公司、金剛石設計局、彩虹設計局、三角旗設計局在俄羅斯。

㈣ 前蘇聯的工業門類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業是蘇聯重點發展的基礎工業部門,1971~1984年佔全國工業總投資的31.3%。能源生產由50年代以煤炭為主逐步過渡到60年代煤炭與石油並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產結構為:石油佔43.4%,天然氣佔30.8%,煤炭佔24.2%,其他佔1.6%。 煤炭工業是傳統的能源部門。1984年全國煤炭產量7.12億噸,其中硬煤佔78%。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頓巴斯、庫茲巴斯、埃基巴斯圖茲、卡拉干達、坎斯克-阿欽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計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7.5%),其中頓巴斯和庫茲巴斯均為世界大型煤田,產量分別佔全國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氣占蘇聯一次能源產量的74.2%和消費量的64.5%(1983)。含油氣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俄羅斯、前高加索、圖蘭和東西伯利亞5個地區。1984年全國原油產量6.13億噸,天然氣產量5874億立方米,分別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亞是蘇聯最大的油氣儲集區和產區,含油、氣面積達 170萬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儲量48億噸(1980),天然氣17.1萬億立方米(1976),分別佔全國原油及天然氣探明儲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規模開發以來,油、氣產量增長迅速,1984年原油產量佔全國的61.7%,天然氣佔55.2%。伏爾加-烏拉爾油區(第二巴庫)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蘇聯最大石油產區,由於長期開采,資源逐漸枯竭,1984年原油產量下降為佔全國的24.3%。其他主要油氣產區尚有裏海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和西岸的巴庫及其周圍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國、北高加索和土庫曼。 50年代以來,通過興建大電廠、安裝大機組,大力開發東部地區的水力資源和加速電力網建設等措施,電力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1984年,全國電廠總裝機容量達30369萬千瓦,發電量14921億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總發電量中,火電佔79.5%,水電佔14.1%,核電佔6.4%(1981)。其中西部地區發電量約佔71.5%(1983),較集中於烏克蘭、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部區、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列寧格勒周圍及波羅的海沿岸區,以火電為主,百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電廠所佔比重較大。東部地區煤炭、石油、天然氣及水力等能源資源豐富,且分布集中,開發的經濟效益也較高。50年代以來,東部地區電力工業發展速度較西部地區為快,在全國總發電量中所佔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電發展尤快,佔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的2/3(1980),擁有7座10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水電廠,其中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布拉茨克水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609.6和450萬千瓦。東西部地區間通過70年代末建成的全蘇統一電網連接起來。 冶金工業為蘇聯主要的基礎工業部門之一。門類齊全,包括鋼鐵及有色金屬工業兩大部門。後者又可分為輕、重、稀、貴四大類,生產約70種金屬。冶金工業原材料及燃料資源豐富,絕大多數立足於國內。許多金屬產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多數產品自給有餘。 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1984年產鋼總量15423.8萬噸,約佔世界鋼產量的1/5。鋼鐵工業所需的鐵、錳、鉻礦石及煉焦煤等資源儲量大,分布較集中,開采條件亦較好。1984年,68%的鐵礦石來自南烏克蘭的克里沃羅格、中部區的庫爾斯克以及哈薩克西北部的庫斯塔奈,3/4以上的煉焦煤產自頓巴斯和庫茲巴斯。鐵礦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礦僅占探明儲量的1/6。同時,除南烏克蘭外,大部地區煤、鐵資源在地域上結合不好,西部鐵礦多,但缺乏焦煤,東部焦煤多而鐵礦不足,介於其間的烏拉爾則煤、鐵皆缺,導致鋼鐵工業原料、燃料的長途運輸。鋼鐵工業分布較集中,擁有烏克蘭、烏拉爾、西西伯利亞、中央區及哈薩克五大鋼鐵工業基地,其中烏克蘭和烏拉爾是歷史較久、點多、規模較大的老基地,鋼產量分別佔全國的36.3%和28.4%(1980)。其他 3個新基地尚處於形成階段。主要鋼鐵工業中心有:烏拉爾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下塔吉爾、車里雅賓斯克,烏克蘭的日丹諾夫、克里沃羅格、扎波羅熱、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西西伯利亞的新庫茲涅茨克,西北區的切列波韋茨、中央區的利佩茨克和哈薩克的卡拉干達等。 鋁礦資源不足,高品位鋁土礦更缺,自給率不到一半,每年需進口大量優質鋁土礦及氧化鋁。煉鋁工業是隨著東部地區水力資源的大規模開發而迅速發展起來的。1982年產原鋁192萬噸,僅次於美國。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電站集中的東西伯利亞。大型煉鋁中心有東西伯利亞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亞的新庫茲涅茨克,以及烏拉爾地區卡緬斯克和克拉斯諾圖林斯克。 銅礦主要分布在東西伯利亞、哈薩克、烏拉爾、烏茲別克、亞美尼亞及科拉半島等地,其中東西伯利亞的烏多坎山銅礦佔全國探明儲量的1/5。1982年全國精銅產量152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銅礦的開采與冶煉緊密結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薩克的傑茲卡茲甘,巴爾喀什湖北岸的巴爾喀什,烏拉爾山東坡的上佩什馬、列夫達、克什特姆,烏茲別克東北部的阿爾馬雷克,東西伯利亞北部的諾里爾斯克等。 鉛、鋅資源以多金屬共生礦為主。主要分布在東哈薩克的阿爾泰山區和南哈薩克,其次為烏茲別克東部、烏拉爾、大高加索山北坡和遠東區南部。1983年產精鉛65萬噸,粗鋅87.5萬噸,主要冶煉中心有哈薩克的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鉛、鋅)、奇姆肯特(鉛)、列寧諾戈爾斯克(鉛、鋅),烏拉爾的車里雅賓斯克(鋅),中亞的阿爾馬雷克(鋅),北高加索的奧爾忠尼啟則(鉛、鋅)等。此外,鎳、鎂、鈦、釩、鎢、鉬、稀土以及金、銀、鉑族金屬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機械工業在各工業部門中發展速度最快,從業人數最多,產值最大。每年生產3萬多種產品,其中以重型機械、動力機械、拖拉機與農機、運輸機械製造等部門較重要。機械工業集中在西部地區,其產值佔全國機械工業產值的4/5以上。重型機械製造由於產品的金屬單耗較大,又不便運輸,主要分布在金屬產地附近,如烏克蘭、烏拉爾、西西伯利亞、中央區的大型鋼鐵工業基地及周圍地區。烏拉爾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型機械製造中心。動力機械製造由於對勞動力、技術及協作條作要求較高,分布較集中。列寧格勒為全蘇最大的動力機械製造中心,70年代末期,渦輪機產量佔全國的60%,渦輪發電機產量佔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爾科夫、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亞及高爾基等。 拖拉機與農機製造業大多接近各主要農業區。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爾科夫、伏爾加格勒、車里雅賓斯克、巴甫洛達爾等(拖拉機製造)和羅斯托夫、塔甘羅格、圖拉等大型農機製造。 運輸機械製造業包括汽車、機車車輛及艦船製造等部門。由於歷史、技術等原因,分布也較集中。莫斯科與高爾基是30年代發展起來的老汽車工業中心,而伏爾加河流域的陶里亞蒂和卡馬河畔的切爾內則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資興起的新中心。艦船製造業主要分布在波羅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寧格勒、尼古拉耶夫和北德文斯克。機車車輛製造業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烏拉爾等鋼鐵工業基地及其外圍,如烏克蘭的伏羅希洛夫格勒、哈爾科夫(內燃機車),北高加索的新切爾卡斯克(電力機車)。70年代末,烏克蘭和烏拉爾共佔全國鐵路貨運車輛產量的85%。 蘇聯自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加速發展化學工業和實行國民經濟全面化學化的方針以來,化學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僅次於機械工業。1984年化肥產量為3080.8萬噸(按有效成分計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純鹼、合成橡膠產量僅次於美國。但有機合成工業起步較晚,主要產品產量及生產水平均落後於美國、日本及西歐工業發達國家。在布局上,老化工基地大多接近化工礦物原料產地或與煤炭、冶金基地相結合。前者如同鉀鹽開采相結合的鉀肥工業(烏拉爾、白俄羅斯)和與礦鹽開采相結合的純鹼、氯鹼工業(伏爾加河流域、頓巴斯、烏拉爾);後者則同焦化工業以及回收有色冶金工業的副產品密切結合,形成了綜合性的煤炭-冶金-化工基地。6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化工原料已由過去的煤炭、化工礦物、糧食、木材等為主逐步過渡到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形成了新興的有機合成工業和大批新化工基地,而且大多與大型石油加工企業相結合,組成石油化工中心(如烏法、古比雪夫、高爾基、鄂木斯克、安加爾斯克等),或布局在接近大型石油加工中心和干線輸油、輸氣管附近(如下卡姆斯克、陶里亞蒂、喀山、薩拉瓦特、斯捷爾利塔馬克等)。 紡織工業為蘇聯最主要的輕工業部門,產值占輕工業的60%以上,1984年蘇聯棉、毛、麻織物產量居世界首位,絲織品產量次於美國和日本。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遠離中亞產棉區的西部消費區。中央區為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生產的棉、毛、絲、麻織品分別佔全蘇產量的70%、50%、45%和65%。其次為伏爾加河流域、西南區、西北區和中亞。主要紡織工業中心有:莫斯科(棉、毛、絲、麻紡織)、伊萬諾沃(棉、絲、麻紡織)、加里寧(棉、絲紡織)、弗拉基米爾(棉、麻紡織)、科斯特羅馬(麻紡織)等。

㈤ 基輔和明斯克在蘇聯時期有什麼主要的產業前蘇聯時期這兩座城市的地位如何

主要以拖拉機廠和大量農用機械.明斯克的會有一些武器生產廠.至於在前蘇聯時期的地位.可以說非常低.主要是由於兩座城市離北約太近.而且在二戰期間.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斯大林的五年計劃導致三百多萬人死亡.所以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對蘇聯恨之入骨.所以這兩座城市.蘇聯並不看好

㈥ 蘇聯著名工業城市和港口集錄!!!!要全面!!!!!

1、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曾名列寧格勒,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羅斯對外聯系的門戶 和最大港口。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陸地面積 512 平方千 米,人口 495 萬。聖彼得堡港建在河口兩岸三角洲近百個島嶼上,水域面積58 平方千米,涅瓦河自東南分別流人,自南向北主要有大涅瓦、小涅瓦和大 涅夫卡河,以及小河和運河 60 多條,由 400 多座橋梁相連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稱。主要港區位於城市西南部,有 50 多個泊位,可停靠吃水 10.5~11.5 米的海輪,年吞吐量 1000 多萬噸,從芬蘭灣經波羅的海可直通大西洋, 通往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通往國內廣大地區。與北歐、西歐有定期航班 相連。受氣候影響冬季(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結冰,靠破冰船通航。聖彼 得堡兼有海港與河港,又是俄羅斯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羅的海——白海運河 和波羅的海——伏爾加運河的起點,輪船可通白海、伏爾加河、裏海、黑海 和亞速海。
在經濟上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是俄羅斯西北經濟的 中心,在俄羅斯經濟上的地位僅次於莫斯科。聖彼得堡的工業發達,技術力 量雄厚,工業部門齊全,並以機械工業為主,其中重型機械、精密儀器製造 業佔有重要地位。產品遠銷東歐、拉美、亞洲和非洲等國和地區。此外紡織 工業、食品工業、造船業也很發達。聖彼得堡出口物資主要是重型機械、精 密儀表、電站設備、機床、電子等。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水陸交通樞紐之一, 在陸路上,有 12 條鐵路呈輻射狀通向塔林、烏拉爾、莫斯科、阿爾漢格爾斯 克、摩爾曼斯克等國內大城市和通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芬蘭等鄰國。有 11 條公路在此交匯,有 60 多條航線與國外及國內通航。 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名城,隨著歷史的變遷,它曾四次更名。300 年以前,這里原是一個小村莊,周圍是大片沼澤地,並為瑞典所控 制。18 世紀以前,沙皇俄國缺少出海口,當時對外貿易往來唯一海港是北冰 洋的阿爾漢格爾斯克,該港位於北極圈附近,氣候寒冷,結冰期長,通航時 間不到半年。與歐洲國家聯系就得取道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遠極為不利。 彼得一世於 1700 年從瑞典人手中奪取了荷蘭灣東端的涅瓦河口。從 1703 年 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立起要塞和城堡,以當時的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 名——彼得堡。1712 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此,並建立起造船、火葯、紡織 等工廠。18 世紀末又興建了金屬加工、冶煉等工業,加速與內地聯系,先後 開鑿了上沃洛喬克、馬林斯克和齊赫文等運河。19 世紀上半葉開始修築通向 內地的多條放射狀鐵路。1913 年人口達 240 萬,超過了當時的莫斯科。
1914 年改名為彼得格勒。1917 年 11 月 7 日列寧在此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 翻了沙皇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1918 年3 月首都遷回莫斯科。1924 年列寧逝世後改為列寧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 間,城市被德軍包圍,破壞嚴重。戰後經過恢復,現在成為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現名為聖彼得堡,為蘇聯解體後的命名。聖彼得堡素有科 學文化城市之稱,還是俄羅斯聯邦著名的旅遊勝地,不僅風景迷人,而且多名勝古跡。 2、摩爾曼斯克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於科拉半島東北,臨巴倫支海的科拉灣。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地處北緯69,終年不凍,被稱為「不凍港」。人口約42.6萬。在城區的高處放眼望去,整個城市沿科拉灣的狹長地帶由北向南展開,城區依山而建,是個瀕臨海灣的小山城。城區主要街道的建築大都是50年代興建的5層高的建築,顯得有些陳舊。在靠近城邊的山巒上,主要是高層的居民住宅樓。入夜,在萬家燈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裝的北國港灣顯得迷人而多姿。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西北摩爾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業中心。它的發展同臨近的其它城市一樣,同俄羅斯發展北方海上軍事力量緊密相連。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地處北緯69,位於北極圈內,但冬季科拉灣海水不結冰,是俄國少有的不凍港。船艦出入該港不經過別國控制的灣峽,交通戰略位置極重要。為全俄最大的軍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羅斯船隻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個港口,年吞吐量800 ~1000萬噸。 3、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原名為「海參崴」。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人口為63萬人,城市總面積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線達100多公里。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學校。 海參崴港貨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業種類有修船、機車車輛、采礦設備、電子儀器、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輸出石油、煤、穀物,輸入石油製品、魚等。 海參崴臨大彼得灣,生活著2千多種無脊髓動物、約300種魚類、鳥類,以及約20種海洋哺乳動物。這里最常見的海洋動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棲息著各種海鳥,人們稱這里為"鳥市"。 海參崴是天然的不凍港,也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著軍港、漁港、商港叄種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業以船舶維修、造船、探礦機器製造、魚類加工及木材業為主;土產以鹿茸及人參最著名。4、伊爾庫茨克 伊爾庫茨克(Irkutsk)是俄羅斯的地名,包括伊爾庫茨克州和伊爾庫茨克市。伊爾庫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貝加爾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鄰。面積76.79萬平方公里。伊爾庫茨克市是伊爾庫茨克州的首府,是東西伯利亞第二大城市。位於貝爾加湖南端。安加拉河與伊爾庫茨克河的交匯處。人口約80萬,屬大陸性氣候,嚴寒期長。 地處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貝加爾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鄰。面積76.79萬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87),俄羅斯人佔87%,次為烏克蘭、白俄羅斯、韃靼人等。轄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首府伊爾庫茨克。大部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北、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的一部分。西南為東薩彥嶺,東為貝加爾湖沿岸山脈和斯塔諾夫高原。安加拉河、勒拿河及其支流維季姆河流經。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由南部的-15℃到北部的-33℃;7月為17-19℃。年降水量350-430毫米。煤、鐵、有色金屬、森林、水力資源豐富。1937年建州。工業以采礦(煤、鐵、金、雲母、石膏、滑石、岩鹽等)、電力、煉鋁、煉油及石油化工、礦山機械、木材加工及紙漿-造紙為主。畜牧業以牛、羊為主。種植業集中在南部鐵路沿線,農作物以麥類為主。西伯利亞大鐵道及貝阿鐵路在泰謝特交會,水運較發達,秋明油田輸油管終點。主要城市還有安加爾斯克、布拉茨克、烏索利亞(西伯利亞)等。5、莫斯科 莫斯科,現俄羅斯聯邦首都,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積1081 平方公里,市區東西長30公里,南北長40公里,人口1047.3萬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 莫斯科州位於奧卡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南部與圖拉州接壤,西南部與卡盧加州為鄰,西部與斯摩棱斯克州毗鄰,西北和西部與特維爾州為鄰,東北部與雅羅斯拉夫爾州接壤,北部和東北部與弗拉基米爾州為鄰,東南部與梁贊州交界。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現有人口1約1200萬(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區被一條周長109公里的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市區南北長40公里,東西長30公里,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直通諾夫歌羅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奧卡河並沿奧卡流向梁贊,沿著溫贊在木金面匯合,克拉齊母河,流向羅斯托夫,蘇茲達爾,雅羅斯拉夫爾流域。6、葉卡捷琳堡 葉卡捷琳堡(俄文:Екатеринбург,1924—1991年期間稱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始建於1723年,以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中心,也是烏拉爾和俄羅斯聯邦重要工業、交通、貿易、科學、文化和行政中心。該市坐落於烏拉爾山脈東麓,伊賽特河畔,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東1667公里,面積4900公頃。 處於連接俄羅斯歐亞兩部分的西伯利亞之路上的葉卡捷琳堡在18世紀曾是冶金工業中心。19世紀上半葉,冶金業帶動了葉卡捷琳堡的迅速發展。19世紀的最後25年,葉卡捷琳堡成為烏拉爾經濟、財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爾姆、圖們、車里雅賓斯克鐵路的重要樞紐。 20世紀初葉卡捷琳堡被捲入了影響整個俄羅斯的社會動盪之中。蘇俄國內戰爭期間的1918年7月16-17日,紅色的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者在伊巴特葉夫宮槍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葉卡捷琳堡成為大烏拉爾地區的中心(面積為1757平方公里)。1934年成為現代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中心。20至30年代,該市興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廠,同時創建了一些工業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業潛力的加強使人口在戰前的最後十年前所未 有地增加了三倍,達到了43萬人。 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斯韋爾德洛夫斯克(葉卡捷琳堡)成為一個大的軍工產業中心。超過50間大型工廠、製造廠、科研和學術機構後撤至葉卡捷琳堡。城市在保護俄羅斯文化遺產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列寧格勒修道院博物館的豐富藏品、蘇軍中央歌劇院、莫斯科藝術學院歌劇院都轉至葉卡捷琳堡,國家科學院總部也不例外。 「國家支柱地區的首府」。戰後這一名稱在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固定下來,充分表明了該市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伴隨工業實力增長的是人口的增長,1967年達到100萬人。城市的面貌同時發生了變化。街區得以整治,擁有行政、文化及體育設施的中心區得以形成。教育、醫療、貿易、飲食、通訊網路日漸擴大。城市交通發生了質變。各街區均有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相連。

閱讀全文

與蘇聯民用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天窗怎麼向上開 瀏覽:276
我有一個馬達怎麼做汽車 瀏覽:335
suv奧迪寶馬賓士哪個好用 瀏覽:675
賓士雷達怎麼看 瀏覽:58
天津工業大學大澡堂廁所有多少個 瀏覽:670
華晨寶馬x3標配落地多少餞 瀏覽:238
賓士e掛上d檔怎麼不走 瀏覽:530
寶馬迷你換什麼樣避震比較好 瀏覽:841
賓士新車配件費用是什麼 瀏覽:778
如何為顧客介紹汽車 瀏覽:963
寶沃汽車是什麼 瀏覽:100
汽車貼全車膜可以保持多久 瀏覽:912
工業企業投入產出率是多少 瀏覽:525
杭州汽車南站到紹興多久 瀏覽:724
路虎攬勝極光賓士c級買哪個好 瀏覽:494
奧迪a4提速怎麼樣 瀏覽:184
汽車換車牌照要去哪裡 瀏覽:426
寶馬有什麼用呢 瀏覽:515
哪裡可以買到汽車椅子 瀏覽:671
廣東鯊魚皮汽車凹坑修復在哪裡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