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權記見聞】網傳南北大眾停產,汽車行業遭遇「缺芯」之痛!
但沒人能想到,後半年市場需求旺盛,「黑天鵝都沒頂住需求的暴增」,受疫情影響,2020年初,主機廠紛紛調低後半年銷量目標,減產保現金流,最後出現了供應不足,車企停產的局面。
國外疫情影響、工人罷工也加劇了晶元供應不足的局勢。
「本來晶元就緊張,加上ST產能下降,東南亞晶元組裝工廠因為疫情停產,直接影響到半導體晶元的供應不足,目前市場上根本采購不到,博世和大陸也沒有辦法,全球都在搶資源。」知情人士對牛車網如是說。
在供應不足的客觀影響下,Tier1也傳來庫存告急的消息。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大陸集團Continental的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庫存僅為1萬套左右,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同時,主機廠研發人員表示:「該類晶元屬於定製晶元,不像內存類似的通用晶元可以快速找到替代產品,所以少一顆就得停產線。」
這意味著,只要配置了大陸ESP模塊和博世ECU模塊的車企接下來都會遇到產能問題,大眾的汽車基本都配備了這兩家Tire1的產品,所以影響最大。
最後,按照目前的狀況看,中國汽車將近15%的產能將受此影響。2019年12月中國汽車產能265.8萬輛,按此計算,如果不能恢復供貨,12月將有31.89萬輛產能受到影響,長期將會影響百萬輛產能。
警示:中國車高歌猛進的背後是一顆「不可控」的「外國芯」。
有業內人士表示:「缺芯事件暴露出了中國汽車工業飛奔背後的巨大隱患——和中興一樣的缺「芯」之痛。博世和大陸幾乎壟斷了該類市場,如果遭遇斷供,中國基本找不到類似代替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觀點認為:Q4是傳統的晶元供應旺季,每年都會面臨供應緊張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這也可能是晶元供應商慣用的伎倆,目的是保證來年晶元價格的穩定甚至持續高漲。
大眾汽車方面的知情人士透露,之前只是供應緊張,還沒到停產的程度。日本發生海嘯時都沒有停產,但今年,就是有這么特殊。
於此同時,就在11月30日,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瑞薩電子(RenesasElectronics)向客戶發送了一封產品提價通知,提價生效日期為2021年1月1日。瑞薩電子是全球十大半導體晶元供應商之一,也是高級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首選供應商。
通知表示,由於原材料和包裝(基板)成本的增加,瑞薩電子擬將上調部分模擬和電源產品價格。瑞薩電子還解釋到,近期公司面臨庫存、成本的增加和產品運輸的風險,使公司不得不上調價格來保證這些產品能持續的投入生產。
另外,通知還顯示,在2021年1月1日之前發貨的客戶訂單將以當前的價格收貨。而在明年1月1日之後所有的現有訂單和新訂單將以新價格處理。
最後,至於汽車企業大規模停產是否會引起終端市場汽車價格波動,牛車網認為,這並不絕對。之前庫存較多的企業,正好趁此機會消化庫存,順利度過危機;但對並未壓庫的車企而言,就可能面臨無法交車的情況。
長期來看,核心晶元的缺失始終是懸在中國汽車行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這足以警醒我們,中國汽車工業核心供應鏈自主把控,是多麼的迫切和重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是什麼原因導致汽車晶元的短缺對車企有什麼影響
進入2022年之後,各大汽車廠商的產能情況都不是特別好,其中比較大的一個影響就是汽車晶元短缺,直接影響了車輛的生產,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在汽車晶元短缺這件事情上都有些無能為力,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汽車晶元為何會如此短缺,分析下來主要和疫情影響、市場需求量增大、成本提升有關,以下是關於上述內容的具體討論。
總結來講,汽車晶元短缺的原因主要和疫情、市場需求以及成本提升有關,會嚴重影響車企的生產計劃以及營收情況,因此,企業要正視晶元短缺的問題,並積極找到應對的方法,才會盡可能減少晶元短缺對企業帶來的影響。
❸ 豐田和本田也陷入了缺芯危機,汽車產業為什麼也會缺晶元
汽車產業缺晶元主要是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不僅僅是汽車產業,其他需要晶元的行業也因為疫情的影響而造成晶元短缺。
全球疫情導致很多晶元代工廠產能跟不上今年疫情在全球蔓延,雖然國內很好的控制住了疫情,但是全球很多發達國家的疫情數字卻是不斷的攀升。
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今年年初的時候大部分晶元的供應商選擇了降低產能或者關停工廠,然後產能就下降了。另外很多車企也因為疫情的原因,預測今年的訂單量不會增加。但是隨著中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我們的乘用車市場也得到顯著恢復,然後由於訂單量的增加,車企產能的增加也就帶動了晶元需求量的提升,從而導致汽車行業出現了晶元短缺。
MCU晶元雖然散布於汽車的各個部分,汽車製造商也要求晶元要0不良率,從而保障行車安全。以全球MCU巨頭瑞薩為例,分包商對於車用晶元的要求明確到:濕度95%、-40~75℃、15~25KV的靜電環境中,擁有20年質保,不良率控制在100萬分之1以下。這種苛刻的條件讓很多的晶元商望而卻步,所以目前大多數的MCU晶元都外包給台積電和瑞薩。
但是台積電只把生產產能的3%給汽車晶元,這樣其他晶元訂單量上來了,汽車晶元就產能不足了。
總結汽車晶元短缺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個過程。不過這個危機也給了很多的晶元企業機會,相信在未來這種汽車晶元短缺情況會有更高的改善!
❹ 汽車晶元為什麼短缺缺晶元對汽車有什麼影響
最近總有不少人抱怨買車要等半年甚至更久才能交付,其實影響新車交付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全球汽車晶元缺貨,這時很多人就對無緣無故出現的「缺芯」問題感到疑惑,究竟汽車晶元為什麼短缺?❺ 為什麼汽車最缺芯背後是全球產業的大變局
全球製造業如今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缺芯」。
從 汽車 到智能手機,再到 游戲 機生產商,大家叫苦不迭,這有可能是數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晶元短缺危機。
其中,叫苦最多的莫過於 汽車 製造業。
最近,不止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大眾 汽車 ,福特和通用 汽車 等 汽車 製造商已經削減了產量。
最關鍵的原因就是, 汽車 企業拿不到晶元,沒法完成 汽車 生產。有業內人士擔憂,如果 汽車 企業繼續這樣下去,整個行業甚至都可能陷入困境。
晶元產能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固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但為什麼智能手機製造商、 游戲 機製造商就能拿到晶元呢?
對晶元製造商來說, 汽車 業並非優先考慮的客戶,智能手機製造商才是晶元行業的首選客戶,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它們願意購買更先進、利潤更高的晶元。
由於智能手機等電子消費品製造商的訂單瘋狂湧向晶元製造商,本來已經缺芯的 汽車 製造商更是雪上加霜。
在市場上,當然是利潤說了算。
而在這場搶奪晶元製造商產能的大戰中, 汽車 製造商,輸了。
有分析認為,這次 汽車 製造商的大敗,凸顯出一個問題:數十年來 汽車 工業與電子業供應鏈之間的脫節,後者不再唯 汽車 業馬首是瞻。
麥肯錫合夥人Ondrej Burkacky說:
一氣之下,一些全球大型 汽車 製造商開始游說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從中調停,並令 汽車 業獲得更多晶元。
在德國,大眾 汽車 劍指晶元供應商,並表示已於去年4月及時向他們發出警告——那個時候,由於歐美正在第一波疫情之中,全球很多 汽車 產能閑置,但是大眾當時就預計,2020年下半年, 汽車 業將會強勁復甦。
請政府出面調停,這陣勢夠大吧?
然而,晶元製造商卻對此不以為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晶元製造商的一位消息人士說:
話里的意思是,晶元製造業,憑什麼還要聽 汽車 業吆五喝六的?!
沒錯, 汽車 業是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也長期被視作製造業的風向標。
對晶元製造商來說, 汽車 業不可謂不重要。
汽車 行業每年在晶元上的支出約為400億美元,約佔全球晶元市場的十分之一。
然而,晶元業還有更重要的客戶。
Mirabaud技術分析師Neil Campling估計,蘋果單單為製造iPhone而花在晶元上的錢就比整個 汽車 業還要多。
此外, 汽車 中使用的晶元往往是基本產品,對晶元製造商來說,這些產品利潤並不高,而且在一些晶元廠商看來, 汽車 需要的晶元很快就會被淘汰。
Strategy Analytics的Asif Anwar稱:
盡管全球 汽車 行業領先的晶元供應商英飛凌和零件供應商博世都計劃今年調試新晶元工廠,但供應短缺未必很快就能得到緩解。
像英飛凌這樣的專業晶元製造商將部分 汽車 晶元生產外包給台積電等公司,可是,這些製造商受限於產能,正優先考慮為高端電子製造商供貨。
從長遠來看,隨著電動 汽車 的廣泛採用以及輔助和自動駕駛等功能的發展, 汽車 業需要更先進的晶元,晶元製造商與 汽車 行業之間的關系將越來越緊密。
但是,從短期來看,沒有快速解決晶元供應不足問題的辦法:IHS Markit估計,由於晶元短期,今年一季度,全球大約100萬輛輕型 汽車 未必能按時交付。
歐洲晶元行業高管和分析師一致認為,直到今年晚些時候供應量才能趕上需求。
Strategy Analytics的Anwar表示,晶元短缺正在產生「雪球效應」,他預測2021年歐洲和北美的 汽車 產量將下降5%-10%。
最近,日本的地震和美國的暴風雪天氣,則進一步加重了晶元的供應緊張。
日本東北213強震導致日商主導約八成市場的晶元關鍵耗材——光刻膠供應告急, 包括信越等主要供應商生產與海外供貨受阻,信越更宣布關閉廠區。光刻膠是台積電、聯電等晶圓廠生產必備關鍵耗材,隨著光刻膠供應告急,恐使得晶元缺貨更嚴重。
美國德州因暴風雪襲擊使多地出現停電,導致當地的三星、英飛凌、恩智浦多座晶圓廠暫時關閉。
停產產能涉及功率/存儲等晶元,進一步加劇供應緊張據IC insight 顯示,英飛凌德州奧斯汀工廠主要生產130nm製程的 汽車 和工業市場內存晶元,占公司去年總營收的5%。三星在奧斯汀擁有2座晶圓廠,佔三星總產能的28%,產品主要聚焦於DRAM、NAND、手機SOCs。
恩智浦奧斯汀的兩座工廠約占該公司工廠總面積30%,主要生產MCU、MPU、電源管理器件、射頻收發器放大器以及各類感測器。
由於停工是應奧斯汀能源公司要求的全面停工,目前尚未公布何時可恢復。
沒有天時地利,也沒有人和,如今的 汽車 業,或許還要繼續「缺芯」一段日子。
❻ 汽車缺晶元的原因是什麼
全球的缺芯大戰 , 馬來西亞疫情惡化競爭。
"全國車企的老總都蹲在上海要晶元,博世的老徐都要跳樓了!"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在最近的公開演講中,講過這樣的段子。雖然是個笑談,但卻反應出了當下汽車行業的重大痛點:缺芯。
2021年7月,馬來西亞局部疫情加劇,多家半導體廠家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停工停產。本來就一直存在的全球汽車行業的"缺芯"問題,再次進入"斷崖式"的危機。
在馬來西亞,因德爾塔變種的極強傳染性難以阻止,只要超過三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工廠就必須完全關閉兩周。
而馬來西亞,是全球車規級晶元生產、封裝、測試的最主要生產地。德國英飛凌、荷蘭恩智浦、法國意法等主要晶元供應商均在馬來西亞開展業務。
買車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確認購買能力:
確定購買能力,買車後不影響家庭整體的生活質量,一般根據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況,一般情況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過家庭固定資產值的10%。
2、關注點:
對於家庭用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經濟適用,因為汽車的安全承載著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現場確認:
根據以上兩步基本確定要買的幾款車型,親自去4s店現場確認,包括試駕、詢價、貸款情況、維修保養等相關情況。
❼ 汽車行業缺芯到底多嚴重 汽車行業缺芯有多嚴重
1、2020年,當汽車製造廠因疫情而紛紛關停時,汽車銷售被預測將長期放緩。因此,半導體業也據此進行了規劃,安排將晶元產能分配給其他產業的買家。然而,現在發現汽車購買的需求意外旺盛,汽車廠商加大生產速度,卻面臨了晶元供應的短缺。
2、不過,晶元的短缺對各國汽車產業的影響並非一視同仁。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產業經濟學家佛曼(Stephen Foreman)表示:就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打擊程度而言,德國和日本由於其經濟對汽車業的依賴比較重,因此顯得尤為脆弱。然而,美國汽車市場雖然面臨較大的汽車產量沖擊,但對GDP的整體沖擊不大,因為美國汽車市場及其供應鏈業務僅佔美國經濟約2%。
3、在亞洲其他地區,日本的汽車生產面臨著嚴重的、短期性的不景氣。本田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已經因晶元缺貨而減少了第一季度的生產計劃。報告估計,這將分別對該季度的整體工業生產和GDP造成1.1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的沖擊。相比之下,韓國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韓國擁有的兩家全球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都在加緊生產。
4、由於過去汽車生產商大多採取即時的生產模式,且沒有囤積元件的習慣,在去年春天的經濟封鎖後,晶元供應商擔心庫存快速積壓,取消了原計劃在2020年上半年給代工廠的訂單。
5、由於交貨時間至少為六個月,受影響的晶元製造商無法在短期內快速調整生產以滿足需求。
6、目前來看,這一晶元短缺問題並不會馬上得到緩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之前表示,晶元供應問題對國內企業生產的影響會在2021年二、三季度重點顯現,四季度影響會略有下降,真正緩解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
7、一顆小小的晶元可以如此輕松地扼住一家大型車廠的「喉嚨」,可見晶元在汽車發展進程中的作用何等重要。對整車廠,尤其是同時處於缺芯、貿易摩擦和智能化發展需求等多重背景下的國內車廠而言,如何在晶元領域布局事關其未來多年發展大局。
❽ 蔚來因缺芯停產5日,全球汽車產業停產潮恐再來襲,晶元短缺的原因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晶元影響著很多行業,可以說晶元是很多個行業的核心部件兒。汽車以及手機的製造都離不開一個小小的晶元。而晶元製造的背後是很多工藝,很多技術的綜合體。
而此次未蔚汽車因為晶元的短缺的原因,決定停產5個工作日。蔚來汽車因為缺少晶元供應導致第一季度的產量下降了很多。未來汽車的月產量能生產1萬輛電動車,但是由於晶元短缺的原因,只能生產7500輛。像這樣影響產能的阻力,可能要過幾個月才能消退。
❾ 目前,汽車「缺芯」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受到去年疫情的影響,不少晶元供應商降低產能或關停了工廠。尤其是居家辦公期間對於手機以及筆記本電腦的需求量猛增,一些工廠會優先供應這一類晶元,直接造成汽車晶元產能被擠壓。
汽車缺芯缺的是哪種晶元?
晶元的種類非常多,汽車到底缺的是哪種晶元呢?汽車晶元的種類繁多,但最缺的晶元是MCU。MCU又稱微控制器,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是各類分散設備的“小腦”,用以實現其動作和功能。MCU的應用極廣。小孩子玩的玩具,電力公司抄的電表,電氣控制的汽車座位和導彈火箭都裝有不同規格的MCU。電子控制的汽車座位控制安保級別最高的軍用MCU、小費用和車用MCU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