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部門有哪些快速發展
"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
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除個別產品外,「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大都大幅度超額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
1953——1957年,汽車製造業、飛機製造業等一些現代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獨立的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工業布局也有所改善。
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沈陽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國家不但加強了原有的交通路線,而且開始了大量新線路的建設,大大促進了全國的物資交流和經濟發展。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近30000千米,比1952年增長約22%,新建了寶成、鷹夏等工程極為艱巨的鐵路線路。
「一五「期間,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地區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奮戰,北線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極大地便利了長江南北地交通。
通過「一五」計劃,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地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地國家經濟建設積累了經驗。
② 武漢是我國鋼鐵工業中心之一請從資源和交通部方面說明其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條
武漢今天是我國鋼鐵工業中心之一,也是我國近代鋼鐵工業的發源地,漢陽鋼鐵廠是我國近代以一座鋼鐵廠。武漢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因素是:1、周邊豐富儲量的鐵礦資源是發展鋼鐵工業的糧倉;2、長江水運資源是鋼鐵工業的依託;3、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是產品的輸出線;4、豐厚的重工業基礎和放大的城市建設體量是用鋼大戶,市場需求旺盛;5、華南、華中電網的負荷較大,抗沖擊能力大,可以提供電力保障;6、豐富的水力資源可以提供鋼鐵工業的耗水;7、武漢三鎮冶金人才和相關技術人才齊全,是發展鋼鐵工業的智力保障。
③ 武漢適合發展鋼鐵工業的自然條件
一、交通運輸優勢,水運,陸運(鐵路,公路多) 二、產業技術優勢:武漢本來就是重型城市,有武鋼,鄂鋼等集團 三、人力資源優勢,大學群,廉價勞動力 四、政府扶持力度,政府的支持會使事情變得更好辦 五、礦產資源優勢,武漢,鄂州,黃石都是資源大市,有豐富的礦資源。 六、東部產業轉移:東部重工業轉移,必選中部城市。武漢莫屬
④ 請問高手,武漢主要是以什麼產業為主
重工方面以鋼鐵和汽車為主,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武鋼、武重、武鍋、武船和東風、南車集團等。聚集地多在青山區、武昌江邊、陽邏開發區。
建築業方面代表企業有中建三局、中鐵大橋局、中鐵11局、中國一冶等。
輕工業方面以食品和紡織為主,聚集地多在東西湖開發區。漢口、武昌江邊。
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以武漢中國光谷為代表,有很多光電子信息科技方面的產業,比如烽火科技、郵科院、楚天激光、凱迪電力、華工科技等。
⑤ 1 武漢重工業基礎(船舶、石化、建築設計、航天、測繪)
武船
武船,是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大型現代化造船企業和核心軍工企業,始建於1934年6月6日,原名武昌機廠;「一五」期間,被列入國家156個重點建設項目,更名為武昌造船廠,代號438廠;2009年完成公司制改革; 2011 年和2013年,武船產業主體分兩期注入「中國重工」上市,分別成立「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和「武漢武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同屬一家治理結構,統稱「武船」。2020年,因城市建設和自身發展需要,武船從武昌整體搬遷到新洲,紮根雙柳新家園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晚清時期,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開辦了冶鐵、兵工兩廠,在武昌開設了布紗絲麻四局,但沒有發展船舶製造業。1934年4月20日,經當時的湖北省建設廳提案,利用張之洞早年開辦紡紗局舊址設立武昌機廠,發展長江中游新式造船廠。武昌機廠於1934年6月6日正式開工,開啟了武船的持續發展歷程。從武昌機廠、湖北省航業局修船廠到宜沙航務處修船廠,武船經歷多次機構改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原臨時政府考慮到修造船舶行業的統一管理和發展,決定將漢陽船舶修造廠與湖北機械廠合並,成立華中的大型造船企業——江漢船舶機械公司。1951年,江漢船舶機械公司正式被列為國家基本建設單位。
武船始終按照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創建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船舶集團」的發展要求,以科技為支撐,不斷創新超越,走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之路,在高技術船舶、大型水利工程、航天設施、大型現代化橋梁、重型裝備和多種成套設備領域實現了規模化發展,形成了軍品、民船、非船舶產品三大主業協調發展的經營格局,主導產品在國內同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並走向國際市場。
多用途工作船、多功能守護船等產品出口到希臘、德國、挪威。系列挖泥船、LPG運輸船、海洋公務執法船……,民船產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雙高」特色的系列化船舶。 武船率先在國內建立起大型橋梁鋼結構建造基地,並進入國內橋梁界第一方陣,成為國家首批14家鋼結構製造特級企業之一,「武船」商標鐫刻於祖國的大江南北:「神州第一跨」西陵長江大橋;「中國第一跨」江陰長江大橋、武漢軍山長江大橋;「世界鐵路第一高橋」貴州北盤江大橋;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廈門海滄大橋;世界第一大跨徑鋼管拱中承式橋——巫山長江大橋……均在武船建造。「世界第一跨」杭州灣跨海大橋也將在這里誕生。
號稱「天下第一門」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永久船閘人字門,武船締造「精品」工程;國家重點工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塔架為武船贏得「鑄造通天塔大師」的美譽;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兩大關鍵地面設施在運行中「一滴不漏」,力助神舟系列飛船的順利登天,並為武船摘得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的桂冠;武漢體育中心、深圳會展中心……一座座雄偉的體育場館,如同一部部氣勢恢弘的現代交響曲,奏響在中國城市的上空。
港口機械設備、冶金石化設備、海洋石油裝備、大型壓力容器,武船的經營領域不斷擴展,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06年,青島海西灣建設項目開工,武船搶灘海洋工程產業;武漢市江夏廟山置地,壯大武船非船產品製造基地。 擁有出口經營權的武船日益與國內外市場接軌:質量體系、職業安全健康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國際通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一、二、三類壓力容器設計製造許可證,橋式起重機製造許可證等有效資質證50多件。
中船重工研究所
武漢有什麼待遇好的研究所? https://www.hu.com/question/283099783
7打頭的各研究所介紹 http://m.openlab.co/forums/thread/323031/1#p1984376
船舶系統包含中船總體和設備研究所。總體所主要負責項目抓總、集成、協調、布置,平常加班較多,經常會到沿海船廠出差,三五天啞無音訊。能進武漢701所和719所,閉著眼睛選(基本上只招雙985碩士和博士)。設備所709、712、717、722等,主要承擔船舶設備和專業技術研發,對技術和研發有意向的可以考慮,薪資待遇參差不齊,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擇優考慮。
701所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是我國從事艦船研究設計的國防核心科研事業單位,被譽為「戰艦的搖籃」。本部位於湖北武漢市繁華市區,在上海設有分部。
719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稱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719所),成立於1965年,地處湖北武漢,是中國唯一的核動力艦船總體設計研究所,是集總體研究、設計、民用產業化等業務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國家重點科研院所。七一九研究所在水下艦艇領域具有雄厚實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5年3月20日,由周恩來總理主持的中央專委第11次會議批准核潛艇工程「上馬」,重新列入國家計劃,715所劃歸二機部建制,要求二機部1970年建成核潛艇陸上模式堆。6月12日,以海軍艦艇研究院(七院)一所二室為基礎,組建核動力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即719所)。1966年,海軍艦艇研究院第719所開始進行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總體方案論證和設計。
1971年6月,武漢石油化工廠一期工程(武鋼煉油廠)正式破土動工。
為緩解武漢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國務院於1970年作出在武漢建設煉油廠的決定,重油作煉鋼燃料,輕油綜合利用,發展石油化工、橡膠塑料纖維等,以解決湖北、武漢工農業生產和市場的需要
1975年6月,武漢石油化工廠一期工程初步建成,完成總投資2995.6萬元。1977年12月,武漢石油化工廠二期工程建成,完成基建投資9770萬元。一、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試生產後,隨即開始配套工程的建設。1978年1月,武漢石油化工廠試車投產任務全面完成,於8月正式成立武漢石油化工廠。1980年,武漢石油化工廠正式納入國家煉油生產計劃,全面投產,1984年正式劃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領導。
作為一座由燃料型向燃料化工型發展的煉油廠,武漢石油化工廠投產後產量產值持續增加,能源消耗逐步降低,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為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緩解武漢地區能源矛盾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0年2月28日,中國石化集團武漢石油化工廠重組改制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2007年12月18日,中部地區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中國石化武漢年產80萬噸乙烯項目開工。2013年,年產800萬噸油品升級煉油改造工程和石化年產80萬噸乙烯項目建成投產,武漢石化跨入千萬噸級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行列。從1978年投產到2018年,武漢石化公司資產規模翻了493倍,累計加工原油超過1.35億噸。
2013年底,中國石化與韓國SK集團就武漢年產80萬噸乙烯項目成立合資公司,2014年1月開始正式商業運行。中韓石化80萬噸乙烯項目是中國石化「十一五」重點工程,帶動下游千億元的產業產值,填補了中國中部地區大型乙烯項目的空白,裝置績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到2018年底累計實現利潤超百億元,上繳稅費約70億元,成為中韓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
2019年7月3日,中韓石化一體化合資公司——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進入商業運營。武漢石化與中韓石化合資重組,成為湖北省最大的能源化工合資企業,也是中韓在能源化工領域最大的合資項目。
設計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院,中國五環工程公司,中南電力設計院,鐵四院,湖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中南建築設計院
建築 :中建三局
中建三局前身是建工部第三工程局,1965年7月17日,建工部將部屬雲南工程總公司和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渡口(現攀枝花)、西昌地區的施工力量組建成立建工部第三工程局,經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攀枝花成立。1966年,在繼續完成渡口工業基地建設任務的同時,從四川調遷貴州,承擔建設「011系統工程」,即「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公司」。1973年起,在完成貴州011工程等任務的前提下,中建三局分批調遷湖北。1982年6月更名為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隸屬於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基礎設施建設: 中鐵大橋局、中鐵十一局、中交二航局、葛洲壩集團
https://www.qianmeng.net/p/13106
1955年5月19日-6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陳毅主持召開全國文化教育工作會議,制定了《高等教育部籌建武漢測量制圖學院方案(草案)》。決定以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等五所院校測繪專業的師資、設備為基礎,創辦中國第一所民用測繪高等學校。6月11日-14日,高教部主持召開了該學院第一次籌備委員會議,夏堅白被委任為籌委會副主任。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在測繪界有一個稱號: 亞洲第一,宇宙第三 ,至於武測為何如此厲害,需要追溯它的歷史。被譽為「世界測繪教育之都」的武漢大學,其測繪學科走過了風雨兼程的 62年。
1956年,武漢測量制圖學院正式成立,直屬高等教育部領導。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建校之初,學校設3個系、4個本科專業。學院於1956年9月1日在武漢市珞珈山南麓開學,學制5年。學校集中了以夏堅白、王之卓、陳永齡、金通尹、葉雪安等5位一級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全國測繪學科的精英。1958年8月,學校由教育部劃歸國家測繪總局領導。同年12月,更名為武漢測繪學院。
https://www.sohu.com/a/250789796_305473
https://xw.qq.com/cmsid/20200930A06HMC00
航天三江集團。 航天三江由 原航天科工四院 和 原航天科工九院 於2011年12月合並重組而成。2017年11月,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公司制企業。
原四院組建於2002年7月,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對所屬單位進行專業重組改制而成,是我國專業 從事某固體運載火箭系統 的研製生產主體與技術總抓單位,曾創造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自主研製的多個型號產品分別參加了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閱兵任務。
原九院於2007年4月掛牌,其前身是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成立的066基地。該院是我國重要的型號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和 特種越野車及底盤 研發生產基地。其成功研製的我國某重點航天型號系列產品,填補了中國航天領域的空白。其多個型號產品及配套的特種車底盤共80台,先後在國慶50周年、60周年閱兵式上接受檢閱。
航天三江集團業務主要聚焦商業航天、激光產業、特種車輛及重工裝備、能源裝備產業;並拓展信息產業、微電子與微系統、金融租賃等領域。在商業航天領域,2018年9月29日,由航天三江研製的快舟一號甲通用型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實施兩次商業發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8J2L0UP0541B741.html
⑥ 武漢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
武漢以前是九省通衢,交通發達,離主要鐵礦石供應基地鄂州不遠,於是在張之洞時期就新建了漢陽鋼鐵廠,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武漢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第一,主要鐵礦石供應基地之一大冶經過數千年掠奪式的開采已經資源枯竭,其他諸如程潮,金山店,汀祖等礦山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無礦可採的尷尬境地。
第二,隨著鐵礦石礦源的枯竭,武鋼的鐵礦石80%以上依賴進口,僅舉一例,同樣從海外進口鐵礦石,由於武鋼的礦石要經過內河運輸從上海到武漢,每噸鐵礦石僅運輸成本一項就比寶鋼多100多元人民幣。
第三,武鋼現在也在集中全部力量建設防城港鋼鐵基地,重心逐步從武漢向廣西轉移。
第四,政府現在正在對武鋼加壓,看到金融危機時武鋼的減薪風暴了么,多少人被迫辭職?該交的稅和錢一分都不能少,還要多加幾十億。
第五,技術優勢不復存在,以前武鋼的餓技術優勢是硅鋼片,在這一塊是武鋼壟斷的,利潤豐厚,但是2008年鞍鋼,首鋼,寶鋼也相繼上馬了自己的硅鋼片項目,其中以鞍鋼的成績最佳,已經打破了武鋼硅鋼片壟斷的神話。
第六,人力資源優勢沒有了,看看武鋼內部,長期抱著自己硅鋼片的神話,沒有絲毫創新,新招進去的科技人才被當牛做馬,被極度的輕視,被潛規則,看看有幾個乾的超過五年?武鋼對人才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⑦ 陽邏經濟開發區有哪些重工業
陽邏開發區的發展定位為:華中地區重要物流中心,現代港口工業新城。
分為各具特色的3個功能區:一是港口物流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倉儲、轉運、保稅加工以及轉口貿易等行業,建設華中地區以水路為主的物流中心和貨物集散基地。該園區是陽邏開發區最具開發潛力、最具特色的功能區。二是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是重點發展紡織服裝、機械製造、鋼材深加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的工業基地,也是武漢城區工業項目外遷的重要基地。三是綜合配套生活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以開發區內山水秀美的柴泊湖為中心,發展商居、旅遊、休閑、娛樂、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
重工業為工業的一種下屬分類相對於輕工業,通常指鋼鐵業、石化業這種需要大型生產設備和大量人力的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
陽邏經濟開發區重工業有: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陽邏電廠、一冶鋼結構、江南集團、武船重工、浦項耐火材料、武鋼陽邏鋼材深加工基地、亞東水泥、阿海琺變壓器、中德精細化工、德國西門子輸配電、北新建材等。還有升陽食品、一棉紡織集團、華潤燃氣、武漢中百陽邏生鮮食品、三興紡織、凡諾普鞋業等。
⑧ 我看武漢新變化
給你點素材,自己編吧,
果說大,的確武漢很大,中國的城市中能夠超過武漢規模的最多不超過3個;武漢最早被作為都城是在三國時期,當時被稱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的鼻祖就是三國時間吳國在龜山上建立的訓練水軍的閱兵樓。形成今天武漢三鎮的格局要歸因於明朝期間的漢水改道,從此將漢口和漢陽區分開來。漢口雖然是最後形成的,但是它的發展速度遠遠的超過了其它兩鎮,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漢口從明到清末數百年間迅速發展為中國重要的商埠,貨物集散地;漢陽的崛起要歸功於張之洞的洋務運動,重工業,鋼鐵廠,兵工廠讓漢陽一夜之間騰飛。惟獨武昌一直默默無聞。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唯一的兩個大都市:上海和武漢,同時被列為了直轄市。幾年之後,武漢的命運出現了第一次轉折:別降級為副省級城市。但是這並不能影響武漢的地位,因為此時大批「武」字頭的重工業落戶武漢,武漢長江大橋的完工,武漢依舊為國民經濟建設貢獻巨大的力量。武漢落後的轉折是連續錯過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處內陸的武漢沒有從改革中獲得任何機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和再發展。怨天不如尤人,長久以來,武漢政府的領導習慣以直轄市自居,和省政府的關系一直很微妙,導致省政府對武漢建設並不是很關心。可以這樣認為從80年代到上個世紀末,武漢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而整個城市建設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難怪別人把偌大的武漢戲稱「最大的縣城」。
武漢的機遇源自新世紀的開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省委俞書記原任建設部部長,明確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漢作為建設的重點,而新一屆武漢政府求真務實:正視落後和差距,正確定位武漢的發展方向。近幾年來,武漢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為,發展不是僅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確目標是腳踏實地,將武漢不僅建設成為城市規模大,而且經濟也要作強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為領軍人!
誤讀武漢天氣:外地人經常把武漢的夏天說的十分恐怖,實際初夏從每年的五月中旬開始,暑期進入盛夏,盛夏氣溫最高氣溫大部分時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氣溫比較高,一般在29-30,為什麼給人感覺悶熱呢?武漢水系發達,經過白天的水氣蒸發,導致空氣濕度大,所以給人很不舒服悶熱的感覺,一般到夏天在沒有空調比較難入睡。到了九月,氣溫也可能達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氣溫不再很高,十月之後進入初秋,氣溫會逐漸下降,平均氣溫在20-25,天氣乾燥,有時候氣溫也會異常達到接近30或超過。從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氣南下,氣溫下降十分厲害,超過10度的降溫很常見,從12月底到來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氣溫在一般在1-3度,天氣好時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時常常在0度以下,武漢大 部分家庭是沒有安裝暖氣的,因此家中覺得比較陰冷。三月後進入初春,氣溫回升很快,最高氣溫可以到達20多度,但是低溫還是比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間氣溫下降15到20,大雪紛飛。
理解城市建設:武漢城市格局兩江三鎮,坐擁七湖。水資源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國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的10倍。讓人擔憂的是,在過去的時光中,這些寶貴的水資源或重或輕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整治。21世紀是水的世紀,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寶貴的水資源。在武漢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漢的城市建設不得不已江湖為軸線,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規中矩,給人的感覺有點亂。的確,橫跨兩江對城市建設有很大的約束,尤其對交通建設十分不利,常常出現斷頭路,所以在一些主幹道和過江通道上發生大規模的交通擁擠,在重要的節日更加明顯。必須承認這是武漢做的不好的地方,雖然現在在大規模的改善道路環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加快軌道交通的建設。
生活:武漢至少現在不被大家認為適合發展:人才流失,工資水平低......但是排除天氣因素(對於外地城市的人),個人認為是個生活的好地方:城市中有山有水,滾滾長江穿城而過,城市裡面公園綠地星羅棋布,物價水平中等,商品種類齊全,商業競爭激烈,而消費者從中可以的到很多實惠。尤其是可以品嘗到各種風味小吃。節假日和家人,朋友或愛人去或逛街,或去爬山,或去東湖,或去感受滾滾長江和江城的夜生活,都別有情調
交通:武漢九省通衢人們應該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廣線和在建京廣高速線,以及未來沿江鐵路線穿城而過,京九線檫邊而過,武漢擁有三座特大型火車站。京珠,滬蓉高速匯集在此。由於武漢市是唯一沒有健全軌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線路十分發達,出行方便。尤其是武漢的公交車,一元錢可以讓你有飆車的感受,很多時候打的還沒有公交快,尤其在晚上,就是極品飛車地上狂飆。
教育:武漢高校雲集,教育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昌的發展規劃是建設成為教育城區。教育是國民發展的根本大計,武漢每年培養大批人才,但是基本都流失沿海,現在武漢面臨著如何挽留人才為城市建設做貢獻。
商業工業:武漢商業自古就十分發達,尤其是有百年歷史的漢正街,商賈雲集。武漢是華中地區物流中心和集散地。而城市商業呈現出多國鼎立的局面,沒有壟斷,激烈的競爭,使得武漢商品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商家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市民得到的實惠很多,在武漢購物很劃算。武漢的重工業主要有武鋼集團,東風汽車,武船......如今青山區以武鋼為主,而漢陽經濟開發區以東風為龍頭,力求大造工業城區。
人文:武漢的人文歷史有3500年了,外地人來武漢不習慣武漢人說話,感覺如同吵架。其實這和武漢人熱情豪邁有關,說話的時候聲音大,帶有漢味,但是本意都是好的。武漢不排外,大部分的武漢人都是很熱情的。武漢人有一種拼搏鬥爭不服輸的精神:抗擊特大洪水,抗擊非典疾病。如今,這種精神正逐步體現在整個城市的建設之中。傳統的漢文化已經淹沒在了現代化的進程當中,只有在一些老街小巷當中偶爾看見的幾張竹床,老一輩邊納涼邊聊天,才能從中看到一些特有文化的影子......
前景:武漢要以水興城,大造一個適宜居住的花園濱水城市。武昌作為重點建設的教育之都,漢口以商業為建設中心,漢陽的目標是工業新城。將市區內兩江沿岸建設出世界上規模最大,獨一無二的親水休閑平台;到2020年,7條軌道交通線,220公里運營線路將全部建成,長江之上將建成7座大橋和3條過江隧道,真正讓交通暢通無阻。
不足:自身經濟基礎不夠強大,完成資本累計還需要一段時間;老城區面積大,改造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武漢市民的素質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文明乘車,文明穿越馬路,文明用語,個人文明的生活習慣;就目前看來,主要體現在父輩一代,因此為了文明武漢的明天,要從年輕一代抓起文明素質教育。一個城市的成功不僅僅需要物質文明,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進步!
武漢敞開胸懷,歡迎來客!
分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
1、看得見的如市容市貌、交通什麼的:
1)全面禁止了「麻木」;的士費調整為3元起步;並大力整治佔道經營;
2)城區亂尾樓全部「美化」;
3)城市輕軌開通,為地鐵積累經驗,地鐵項目近來也正緊鑼密鼓;
4)城區道路逐步刷黑,更加通暢;
5)城區建築採取「亮化」工程,夜景變美;
6)加大了綠化力度,新、改、括建了很多城區綠化廣場,城區的一些道路植綠種花,一些圍牆「拆圍透綠」;
7)興建了一些大橋(如長江二橋、白沙洲、天興洲大橋),二環暢通,外環也快了
8)取消了市內一些過橋收費站,市內交通速度更快;
9)興建了江灘公園、龍王廟、南岸嘴等景點,成為武漢新的旅遊景點;
不好看見但能感覺的是:
1、城區的幾個大型公園,為市民免費;
2、政府引導市民做文明市民初見成效,至少這幾年在街頭聽見、看見武漢人罵街、對罵的少了,公交車及乘客都也文明了些;
3、市內各媒體的監督力度加強,為市民切實維權的事越來越多;
4、政府發展經濟的的願望與行動正越來越強烈、深入
太多,不好總結,只能從身邊能感受的說說,整體上,城市變美了、市民文明了
⑨ 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分析武漢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並簡述武漢的經濟特色
1、武漢是我國的水陸交通樞紐,江漢平原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場,附近礦產豐富,葛洲壩水電站提供強大的能源。2、武漢是江南開發較早的城市,經濟基礎好,是我國開發較早的開放內陸海岸,近代工業出現較早,解放前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3、武漢工業區的鋼鐵、重型機器製造、造船工業全國著名,重工業比較完整,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棉紡織工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