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工消霧的方法有哪些
大霧降低能見度、影響飛機起降、容易引發嚴重交通事故,人類希望能適時進行人工消霧。我們把用人工播撒催化劑、人工擾動空氣混合或在霧區加熱等方法,使霧消散,稱為人工消霧。
人工消霧分為人工消曖霧(霧區溫度高於0℃)和人工消過冷霧(霧區氣溫高於0℃,霧滴為過冷卻水滴等)。目前有3種消暖霧試驗方法:①加熱法:對小范圍區域霧區如機場跑道等,大量燃燒汽油等燃料、加熱空氣使霧滴蒸發而消失。②吸濕法:播撒鹽、尿素等吸濕質粒作催化劑,產生大量凝結核,水汽在凝結核上凝結長成大水滴,霧滴會蒸發並在大水滴上凝結,使霧消失。③人工擾動混合法:用直升飛機在霧區頂部攪拌空氣,把霧頂以上乾燥空氣驅下來與霧中空氣混合,霧便消失。
人工消過冷霧的方法是用飛機或地面設備,將乾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劑播撒到霧中,產生大量冰晶,它們通過貝吉龍冰水轉化過程,奪取原霧滴的水分、霧滴便蒸發而冰晶不斷長大降落地面,霧便消失。這種方法效果顯著,已能實際應用。
霧給交通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飛機怕霧,有霧飛機無法起飛和降落;在飛行中,無法看清目標,會發生撞山等可怕的事故。1948年聖誕節,從武漢到上海的飛機,因大面積降霧一大就出現了3次事故。輪船怕霧,海上濃霧會使船隻觸礁失事;汽車怕霧,高速公路上汽車追尾事件的罪魁災首常常就是霧。機場上一有霧,飛機無法起飛,其直接損失是以每分鍾多少萬元來計算的。1993年11月中旬有兩大霧,北京首都機場因霧取消航班183個,直接損失300萬元。有霧就要消霧,所以,今天有了人工消霧的新鮮事。
和雲一樣霧,也有冷暖之分。在0℃以下的冷霧,目前科學家已經有較為成功的辦法進行消除;而對於0℃以上的暖霧,對付它的有效辦法還沒有找到。
消冷霧的原理是瑞典氣象學家1933年提出來的。他認為,在雲霧中必須有冰核存在,水汽才能以它為中心,結成冰晶降落下來。如果霧中沒有冰晶,對否用人工方法將冰晶引入霧中使之消散呢?當然可以辦到,這就是人工消冷霧。
實際上,第一次人工降雪的道理正好與此類似。那是1946年11月,美國科學家謝弗乘一架小飛機,在層雲上沿一條4.8千米的航線撒下了1.36千克的乾冰,使整個雲層變成了白雪。乾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時凝結成的固體,把它灑在雲霧中,可使雲霧的水汽溫度降低到-40℃以下,並凝結成小冰晶,最後形成雪花掉下來。雪花掉下來,等於說消霧工作獲得了成功。
消冷霧的關鍵問題是要產生冰晶,但產生冰晶必須使溫度達到-40℃以下。1克乾冰大約可以產生1萬億個小冰晶,另外,如丙烷、液氮可以分別使雲霧氣溫下降到-70℃、-196℃,所以它們的消霧效果也不錯。俄羅斯、我國消霧工作就曾用過液氮。與此同時,讓空氣對流速度達到1.5~2.0馬赫(聲音傳播速度)時,據說,溫度也可以降到形成冰晶的程度。
人工消霧也有直接採用降雨方法的,如使用碘化銀為代表的冰核就是這樣。碘化銀的晶體和冰晶相似,這可以使水汽凝結在其上面。有一種方法是燃燒,即用高溫把碘化銀燒成小的煙粒,使它在飽和的低空霧中長成小冰晶,最後形成雨。我國氣象研究院研製出高效的碘化銀煙劑,每克碘化銀可以產生10個冰核,是乾冰的14倍。
實際上,消霧時常常要在地面設置多個催化劑撒播點,在地面上數米高度上施放催化劑,但這關繫到風向和風速問題。國外的一些國家常布置多個撒播點,根據具體情況自動調整位置。
致於消暖霧,科學家們還在努力探索。國外曾有機場採用加熱焚燒的辦法驅霧,如巴黎奧利機場有一大群燃燒爐,在消霧時能自動點火,可耗油量很大,而且效果不明顯,所以並不十分可取。法國戴高樂機場還把噴氣式飛機派上了用場,在有大霧時,工作值班人員開動噴氣發動機,利用高溫噴氣來驅趕濃霧。另外,還有利用聲磁波消霧的方法,也沒有達到實用的程度。
❷ 消除霧氣的方法
消除霧氣的方法
消除霧氣的方法,氣溫低的雨天行車過程中,車內就容易起霧,車窗起霧中駕駛過車輛,是非常容易發生危險的一件事情,所以起霧要及時清除,下面一起來看看消除霧氣的方法。
一、熱風除霧
將空調風口調到風窗擋位,打開空調製冷開關,讓壓縮機工作,以便除濕。不過,此時要把溫度旋鈕置於暖風位置,就可以達到既除霧又制暖的目的。
二、冷風除霧
先將空調風口調到風窗擋位,打開空調製冷開關,讓壓縮機工作,把溫度旋鈕置於冷風位置,此法可瞬間平衡前擋風玻璃內外溫度,達到除霜效果。
三、用抹布擦
這是多數車主採用的傳統方法:在行車過程中,很多車主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一邊開車,一邊用抹布擦拭擋風玻璃上的霜氣,以保持視線清晰。
四、開窗除霧
車內霧氣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車內的濕度較高,同時車內外又有較大的溫差所引起的,因此只要稍稍打開車窗讓空氣流動起來,消除內外溫差,過一段時間就能驅散霜氣。
五、玻璃除霧劑
在汽車用品店和汽車美容市場上,有許多專用的汽車玻璃除霧劑,能有效預防車內霧氣。其用法是先把擋風玻璃內面擦洗干凈,然後將這類除霧劑噴塗到上面,過1―2分 鍾晾乾後,再用干毛巾擦拭乾凈即可。這樣在玻璃上就會形成一層透明的`保護膜,能有效防止水汽在玻璃上凝結形成霧層,一般噴擦一次可防霧5至7天左右。
六、DIY除霧法
一車主記者推薦了DIY除霧劑的配方,其實,為玻璃除霧不用花那麼多錢買除霧劑,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調制。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餐具洗滌劑按1∶10左右的比例兌上水,然後用軟布蘸著它塗抹於車窗擋風玻璃內側和後視鏡鏡面上,待晾乾後再用干布擦凈玻璃就行了。也可以在擋風玻璃上塗抹一層薄薄的甘油、酒精或鹽水作防霧劑,可防止擋風玻璃內面在短期內結霧。
1、開窗對流
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很快車內外溫度就達到一致,霧氣自然就散了。
2、空調除霧
消除霧氣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開啟空調的熱風模式,將裡面的霧氣蒸發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行駛汽車前就開啟熱風,將玻璃弄得乾燥一些,以免在行駛過程中玻璃上的霧氣越來越大。
3、塗洗潔精
將洗潔精用清水稀釋,用干凈抹布蘸取後塗抹於擋風玻璃上。當水蒸氣接近玻璃時,並沒有對玻璃產生任何影響,這個辦法不僅能起到很好的防霧作用,而且持續時間很久。
4、玻璃防霧劑
玻璃防霧劑的使用可以減少玻璃表面因為濕氣而引起的冷凝現象,消除霧氣。車主只要將其噴塗到玻璃內側表面上,並擦拭乾凈就可以輕易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結。最重要的維持時間長,噴擦一次可防霧氣十天到十五天左右。
開窗對流:如果發現車內霧氣不大的話,可以將兩側的車窗打開一條縫隙,這樣車內外空氣形成對流,溫差也會減小,霧氣就會慢慢消失。這種方法的原理和開空調冷風是一樣的,但不增加油耗。開窗對流的弊端非常明顯,雨雪天氣、高速路、霧氣較大時都不可用,而且開窗會降低車內溫度。
空調系統:對於大部分車主來說,使用空調系統除霧是最為普遍的。現在市面上基本所有的汽車前擋風玻璃下,都有空調出風口,只需將空調選至相應檔位就可利用空調吹出的風除霧。但用冷風還是暖風呢.冷/暖風各有優缺點,如果您著急上路可以用冷風應急。大多數情況還是建議您使用暖風。
(2)工業除霧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打開車內的風扇和冷卻開關,冷風吹在前擋風玻璃上,霧很快就消失了。效果非常直接。但這種方法最大的缺點之一是,人們在車里會感到很冷。在已經很冷的冬天,吹空調的冷風這種味道是不好的。隨著冷風的消失,霧可能會重新出現。所以我們不建議使用冷空氣去霧。
用熱空氣吹玻璃比用冷空氣吹好。但是,由於一開始水溫很低,空調只能在一段時間後吹熱空氣,所以時間應該比冷空氣長。首先,汽車會變得霧更大,這是因為內外溫差更大,當熱空氣乾燥了車內的水分,霧就會消失。特別注意:如果使用此方法,一定要在駕駛前使用溫暖的空氣,等待道路上的霧完全消失。
如果是夏天車內前擋風玻璃起霧,車主可採用空調的製冷系統進行除霧,可打開空調A/C開關,再將溫度調至最低,使用內循環,讓出風口向前擋風玻璃吹冷風,並打開前擋風玻璃除霧器,即可輕松解決起霧,如果車內濕氣過大,除霧不明顯的話,則可同時打開一點車窗,使之快速降低駕駛室內濕度。
車主若發現後擋風玻璃和外後視鏡上也有霧時,還可以同時將後擋風玻璃除霧按鍵打開,部分車型上的配有後擋風玻璃、外後視鏡電加熱功能。
其他方法
如果夏天車玻璃是外邊起霧,則可以使用雨刷直接刷到,但要記得噴水刷,不要干刷。另外,還可以使用空調的暖風進行除霧,並將空氣循環模式調整為外循環,按具體情況打開前、後擋風玻璃除霧模式,使玻璃與外界沒有溫度差,切記不可使用冷風,否則會更加嚴重,該方法同樣適用於冬天車玻璃起霧。
不過,在這些除霧方法中,採用空調製冷的方式,效果最明顯、用時最短,但車內的溫度也會降低。而採用空調暖風的方式,在剛開始階段,車內的霧氣會加重,需等到空調制熱效果足夠強之後,霧氣才能去除,但效果比較慢。
❸ 驅散大霧的方法有什麼
據相關氣象專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有關人工除霧的步驟為:
1、派遣直升機飛至霧頂,然後沿途播撒催化劑,稀釋濃霧使其最終化解。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高層建築多、路網復雜的城市主城區。以成都市為例,每次通常只需動用兩駕直升機進行飛行消霧,全程所需經費不到10萬元。
2、地面安裝多個特殊的「發生器」或鼓風機、加熱器,播散催霧劑或以動力方式直接將強風吹入霧中,攪亂霧層直至消除。
3、地面安裝強力噴霧設備,通過高壓將霧狀水珠噴入霧層中,經過它們的「清洗」,打破凝結霧粒的平衡使其消除。
4、動用直升機飛至霧層中,通過螺旋槳的攪拌,攪動霧層促進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