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___,期間形成了以___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先後施工的工業項目有一萬多個,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沿海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故答案為:
重工業;鞍山鋼鐵公司.
❷ 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的意義
一五計劃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三大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
❸ 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計劃期間主要重工業部門分布在哪裡試舉兩例說明
沒有見到材料。
一五計劃重工業部門主要分布地是在東北地區,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華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
主要成就: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剛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試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同時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華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
❹ 新中國在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著重建設的三大鋼鐵基地是
鋼鐵是大工業的基礎。根據「一五」計劃,我國不僅要擴建當時最大的鋼鐵基地鞍山鋼鐵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還將興建兩個新的鋼鐵基地,即武漢鋼鐵公司和包頭鋼鐵公司。而鞍鋼的建設又是「一五」計劃鋼鐵建設的中心。為此中共中央發出了「支援鞍鋼」的號召,全國共有55個城市、199個企業從人力、物資、設備等各方面支援了鞍鋼建設。1953年12月26日,鞍鋼的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舉行建成投產典禮,並向中共中央報捷,毛澤東親自復信祝賀。
所以三大鋼鐵基地是鞍山、武漢、包頭鋼鐵基地
❺ 歷史問題.一五計劃的結果和意義是什麼
一五的輝煌成就表現在三大方面:
1、建成一大批現代化大型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建立了許多過去沒有的新工業部門。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軋鋼廠、無縫鋼管廠、煉鐵爐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新中國有了第一爐鐵水、第一根無縫鋼管。到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6年北京電子管廠建成;在齊齊哈爾的富拉爾基建成了――富拉爾基重工業基地。其中重型機械廠和特種鋼廠成為我國國防工業的重要基地。
2、建設了多條交通干線,改變了交通落後的局面。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打破了四川、福建兩省不通火車的歷史。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3、形成了以東北為中心的一批現代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以蘇聯幫助援建的156個重大工程為依託,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的結果:
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勝利完成,開始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影響: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超過了中國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建設規模,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的道路,顯示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偉大的力量。一五計劃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❻ 一五計劃時期成就了一批工業名城,它們主要集中在那一地區
一五期間主要就是東北的工業基地建設,當時東北建設一個是資源豐富,一個是張作霖,日本人都在東北搞過工業,有一定的基礎,靠近蘇聯,可以獲得支持當時的長春一汽,沈陽機床,沈陽飛機場等
❼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工業基地,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一五」時期,在156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東北地區有54個項目,其中,遼寧24項,吉林8項,黑龍江22項,總投資300多億元,佔全國重點建設投資的37.3%。「一五」計劃奠定了東北地區在全國工業體系中的基石地位,經過多年發展,東北地區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體、門類眾多的工業體系,鋼鐵工業、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建材工業和國防軍事工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機械裝備工業基地和汽車工業基地。其中,遼寧省以石化、鋼鐵、冶金業為主體;吉林省以汽車、石化、食品加工業等為主體;黑龍江省以石油、原煤、木材、重型機械為主體。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計劃經濟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輝煌時期,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和重工業產值一度佔全國的1/5,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稅金總額佔全國的1/6,工業固定資產原值、重工業產值、鐵路貨物運輸量以及原油、天然氣、木材、鋼、生鐵、純鹼、發電設備等工業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各大區的第一位,鋼材、發電量、化學纖維、機床、平板玻璃、汽車、機制紙及紙板等產量則居各大區的第二位,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設備和資金積累。作為優先發展區域,東北地區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❽ 一五計劃的成就和意義
一五計劃,是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
結果:第一個五年計劃制訂後,對三大改造、基本建設、工農業發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得中國的近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成就: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