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的宿州的蕭縣
蕭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古為蕭國,春秋時附屬於宋,秦置蕭縣,隋唐至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由江蘇省劃歸安徽省,沿革至今。總面積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平原,東南部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嶺。人口130萬,轄18鎮5鄉708個行政村。開放的蕭縣日益顯現出其特有的發展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交通區位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蕭縣緊靠徐州都市經濟圈中心城市徐州市,縣城距京杭運河30公里、徐州觀音機場50公里、連雲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門」之稱。鄭徐客運專線從境內穿過,並在徐州高鐵站與京滬高鐵相連。 蕭縣東臨老京滬鐵路,隴海、符夾鐵路縱橫穿過,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10、311兩條國道和三條省道及星羅棋布的縣鄉道路形成的交通網路與周邊地區緊緊相連,承東啟西,南引北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資源環境
——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名優農產品基地眾多。蕭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年日照時數為2220至2480小時,年均氣溫14.4℃,年均無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蕭縣植被保存完好,工業污染程度低,具有生產加工綠色食品的自然條件。耕地面積10萬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縣水果掛果面積50萬畝,主要有葡萄、蘋果、梨、黃白桃、巴斗杏、柿子、櫻桃、山楂等。孫圩子胡蘿卜、閆集黑皮冬瓜、馬井韭青韭黃、聖泉蕭國聖桃、黃河故道水晶梨、龍城石榴、新莊黃牛、黃口三元雜交豬、丁里華英鴨等名優農產品種養基地聞名全國。
——名優特產。
1、種植:年種植優質小麥100萬畝,總產值3.7 5億公斤。優質玉米50萬畝,總產值2億公斤。優質棉花25萬畝,總產值1750萬公斤優質無公害瓜菜30萬畝,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萬畝。
2、水果:全縣現有水果面積50萬畝,其中梨20萬畝、蘋果10萬畝、葡萄8萬畝、桃7萬畝、干雜果5萬畝,其中結果面積34萬畝,水果總產量達6億公斤左右。
3.畜牧:全縣常年存欄牛17萬頭、生豬116萬頭、羊100萬只、禽1500萬只.
4、水產:水面積11.5萬畝,可養水面積3萬畝,已養水面積2.4萬畝,精養魚塘5000畝,主要引進建鯉F6. F7,湘雲鯽、彭澤鯽、團頭魴、美國叉尾鯝等品種,年水產品產量達5000噸左右。
5、農副產品:板材加工企業300多家,年產值近億元。年產葡萄汁5000噸。棉花加工、麵粉加工、飼料加工、奶製品加工已形成規模。
6、林木:全縣林木覆被率現為31.8%,林地面積89.4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36.2萬畝,經濟林面積35.2萬畝,其它林種面積18萬畝。全縣林木總蓄積量230萬立方米,活立木年生長量20萬立方米,年可採伐量10萬立方米,年產用材林枝丫量10萬噸,經濟林枝丫量15萬噸。
——礦產資源豐富,水電供應充足。蕭縣為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已探明煤炭儲量 7.5億噸,現有17對礦井,年產能力120萬噸;探明石油儲量 7億噸,煤層氣儲量10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30億噸;鐵礦石、瓷石、高嶺土等儲量可觀。蕭縣南北分屬淮、黃河水系,地下水量為2.6億立方米,水質優良,生產、生活用水充足。電力供應屬華東電網,設施完善,境內有11萬伏以上變電所2個,生產生活供電充足。
經濟發展
——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
蕭縣工業發展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公元9年,出現鑄造銀、銅質錢幣的造錢工廠;北宋年間,開始出現陶瓷生產,神宗元豐年間,開始出現小煤窯,蘇東坡曾作《石炭歌》贊之。改革開放以來,蕭縣工業在調整和機制創新中快速發展,現有48個縣屬工業企業,近2萬家鄉鎮企業,廣東錦豐、江蘇維維、山東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達爾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相繼來蕭投資。200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7億元(1990年不變價),形成了煤炭開采、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造紙、釀酒、化工、紡織、機械製造等八大主導產業,有較強的協作配套能力。經省政府批准,在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處設立的佔地500餘畝的工業園區,是蕭縣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改革的實驗區,現已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是蕭縣工業發展的新亮點。
歷史人文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蕭縣春秋時期為蕭國地,秦置蕭縣。自古有「文獻之邦」之美譽,風騷人物薈萃,春秋三賢(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皆孔門高足;今為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縣擅長丹青者2萬餘人,其中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蕭龍士、卓然、吳燃等為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大師,各種風格的書畫作品猶如繁星璀璨,縣城書畫藝術一條街集書畫創作、裝裱、展覽、交易、鑒賞於一體,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國內外書畫愛好者紛至沓來,投資近億元的書畫藝術博覽城已完成規劃設計。突出的人文優勢同時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蕭縣飲食文化聞名大江南北,「蕭縣羊肉湯」、「皇藏峪蘑菇雞」、「聖泉寺燒全羊」「地鍋雞」等各種風味小吃成了黃淮地區城鄉人們的美味佳餚。
——旅遊資源豐富,特色獨具。
蕭縣古跡遍布,千年古剎天門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庫、漢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遺跡、閔子騫鞭打蘆花處、三讓徐州的賢人陶謙墓、南朝宋國開國皇帝劉裕故里、蘇軾發現煤炭處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交相輝映;皇藏峪自然保護區於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審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是皖北地區正在崛起的旅遊熱點,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萬餘人次。景區內有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動植物種類繁多,總面積20平方公里,山、水、泉、澗等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小氣候明顯,素有「幽谷聖地」、「淮海佳境」之稱。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有漢高祖劉邦稱帝前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劍泉、蘇軾祈雪處、閔子祠等,山中瑞雲寺於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佛教重點寺院;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遺址蔡窪、「蕭泗銅靈」抗日戰爭紀念館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生產生活設施完善,人居環境良好。蕭縣民風淳樸,社會治安穩定,郵電通訊發達,醫療衛生、環保、廣播電視和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旅遊、物流、金融、商貿、房地產等行業全面發展,服務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蕭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縣。
行政區劃
蕭縣轄18個鎮、5個鄉:龍城鎮、黃口鎮、楊樓鎮、閻集鎮、新莊鎮、劉套鎮、馬井鎮、大屯鎮、趙庄鎮、杜樓鎮、丁里鎮、王寨鎮、祖樓鎮、青龍集鎮、張庄寨鎮、永堌鎮、白土鎮、官橋鎮、酒店鄉、聖泉鄉、莊裡鄉、孫圩子鄉、石林管區。
⑵ 安徽宿州有什麼經濟支柱
改革開放以後,宿州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市GDP實現208億元,全年財政收入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結構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種子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紡織、建材、能源、醫葯等五大支柱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2億元。上市公司科苑集團與鴻鵬集團、百通集團、皖北葯業公司、安特酒廠等骨幹企業成為帶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航空母艦」。安橋牌車橋、百通牌塑膠管材、皖北牌潔黴素、安特牌伏特加酒、雙喜牌葡萄酒、冠隆牌梨汁等數十種產品成為全國、全省名牌產品。科教文衛體等多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蕭縣、碭山縣和墉橋區是全國科教先進縣,碭山縣為首批國家生態示範縣,全市高考上線人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⑶ 安徽哪裡工業比較發達
銅陵是安徽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城市,馬鞍山位居其次。這兩個城市第二產業所佔比重都超過60%,已進入工業化發展後期。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都是安徽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蕪湖合肥工業水平也較高,但是第一,三產業比重比上述兩城市大。
⑷ 安徽縣域經濟20強出爐,首個千億縣誕生!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近日,安徽各縣(市)相繼發布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縣域經濟總量20強名單新鮮出爐。
與2020年相比,2021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名單基本保持穩定,位次相對變化較小; 20強經濟總量總和達到10670.76億元,占安徽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4.84%。
你的家鄉上榜經濟20強了嗎?一起來看。
肥西突破千億,10縣域破500億,廣德成為新晉者
2021年,在安徽省59個縣(市)中, 合肥市肥西縣創造了安徽縣域經濟發展的 歷史 ,成為首個「千億縣」,經濟總量突破千億,達到1018.7億元。
肥東位居第二,經濟總量達到811.4億元,長豐以761.94億元位居第3。 三縣持續多年位居安徽省縣域經濟前三甲。
天長市經濟總量突破600億元,達到622.5億元,位居第4;無為市經濟總量達到577.76億元,位居第5。
排在第6的是廬江縣,經濟總量達到547.2億元;濉溪縣緊隨其後,總量為540.78億元;巢湖市排在第8,為523.1億元;當塗縣達到520.98億元,排在第9;太和縣以508.7億元排在第10。 前十強縣域經濟總量全部突破500億元。
從縣域經濟總量10強榜單來看 ,入圍門檻進一步提高,達到508.7億元, 比2020年的463.5億元提高了45.2億元 。
從20強榜單來看 ,上榜門檻達到380.7億元, 相比2020年的346.5億元,提高了34.2億元。
在20強梯隊中,1000億、500億、400億成為3個整數關口, 肥西縣是目前安徽唯一縣域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的; 肥東成功邁上800億元台階,長豐突破700億元,天長突破600億元。 同時, 超過500億元的縣域達到10個,比2020年多出了5個。 超過400億元的縣域達到18個,比2020年多出了5個。
從20強榜單變化來看 ,縣域經濟格局保持相對穩定, 相比2020年,懷遠縣跌出前20強,廣德成為新晉者。
從經濟增速來看 , 肥西縣以13.7%高居榜首 ,當塗縣排在第2,增速達到11.3%,天長、界首、廣德三縣(市)增速同為11%。寧國經濟增速為10.7%,無為為10.5%,長豐為10.3%,肥東為10.1%。 這是20強中9個增速超過10%的縣域。
20強中, 有15個縣域經濟增速超過安徽省8.3%的經濟增速。
合肥五縣域齊聚前十,皖北縣域表現亮眼
從20強的所屬市域來看, 縣域發展呈現非均衡狀態 。
合肥5縣(市)全部上榜,並且全部位於10強。 2021年,合肥經濟總量成功突破1.1萬億,達到11412.8億元,繼2020年 歷史 上第一次進入全國城市經濟20強後,成功趕超福州,位居全國城市第19位,下轄5個縣(市)也收獲了輻射帶動、產業聯動的紅利,迎來快速發展。
阜陽有4個縣(市)上榜 ,位居第2,分別是太和、潁上、臨泉和界首。2021年,阜陽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000億,邁入「大城市」門檻。
同在皖北, 亳州2縣上榜 ,是蒙城和渦陽。這些縣域人口多、市場大、資源稟賦相對較好,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雙輪驅動」加速期,經濟發展提速較為明顯。
滁州有天長、鳳陽2縣(市)上榜。 滁州已連續三年站上安徽經濟「第三城」。在滁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積極對接「大江北」戰略中,縣域經濟穩步發展,實力逐漸增強。
宣城也有寧國、廣德2縣(市)入圍。 宣城以對標融入滬蘇浙為抓手,堅定不移學湖州、提標桿的持續進程中,所轄縣域眼睛向東看、目標跟東比、身子往東靠、步伐朝東邁,發展速度明顯。
此外, 蕪湖、淮北、馬鞍山、安慶、宿州6市各有一縣(市)上榜。 蚌埠、六安、淮南、銅陵、黃山和池州,目前沒有縣域上榜經濟總量20強榜單。
從全省區域分布來看 , 皖北地區有9縣上榜 ,分別是濉溪、太和、潁上、鳳陽、臨泉、蒙城、蕭縣、渦陽和界首; 皖中8縣上榜 ,分別為肥西、肥東、長豐、天長、無為、廬江、巢湖和桐城; 皖南有3縣上榜 ,分別為當塗、寧國和廣德。
從安徽「一圈五區」發展格局來看 , 合肥都市圈有8縣上榜 ,可見省會合肥的帶動作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有12縣上榜, 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有10縣上榜 ,皖北的後發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的競爭優勢。
敢於同先進比高下,敢於同自己過不去
在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的持續進程中,安徽縣域都在奮力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自2016年起至2020年,安徽不僅實現了百強縣「零」的突破,已有多個縣市入選全國百強榜單。 2021年,安徽肥西縣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在全國百強縣中位列第57位 ,進步速度備受矚目。
但同時也應看到,身處長三角,安徽縣域經濟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2021年,江蘇有17個千億縣,浙江有9個。
在賽迪2021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上, 江蘇上榜25個,浙江上榜18個,安徽只有3個。
一位安徽皖南的縣委書記深有感觸地對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說: 「 向東看,永遠感覺到差距。 」
實際上,安徽一直在努力追趕,派出幹部交流,向江浙縣域學習好經驗、好做法、好作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產業是第一生產力。梳理江浙的強縣會發現, 產業是其發展壯大的唯一法門。
比如,安吉是全球最大的椅子生產基地;永康是世界五金之都;溫嶺是中國小型泵業名城、中國小型空壓機之都……
在浙江,這樣的「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的產業集群比比皆是 ,塊狀經濟、塔式經濟體齊頭並進,行業龍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層出不窮。
表面上看是經濟數據、產業發展的差距,實質上是思想觀念、工作方法上的差距,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的差距。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有落差並不可怕,有差距意味著有發展的空間,想像的空間甚至跳躍的空間。
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保持奮勇爭先的事業追求,強化爭先進位、走在前列的意識,敢於同先進比高下,敢於同自己過不去,確保所承擔的任務在全國橫向比較中都能獲得高分、確立優勢。
安徽所有縣域都必須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對標意識,快馬加鞭,正如一位皖江城市帶上的縣委書記強調的, 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
特別是自2021年以來,「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雙招雙引」「畝均論英雄改革」等一連串熱詞,彰顯出安徽後發型縣域潛力和優勢。
但要將這些潛力和優勢轉換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勝勢,既需要縣域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更需要把發展的狀態提起來、勁頭鼓起來、標桿立起來、作風強起來,努力加油使勁。
撰文:姚成二
⑸ 安徽省宿州市有哪幾個縣
1、安徽省宿州市有4個縣。分別是蕭縣、泗縣、碭山縣、靈璧縣。
2、蕭縣
【釋義】:
蕭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古為蕭國,春秋附庸宋,秦置蕭縣,
由此而得名。地處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東和北部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
區、豐縣接壤,西與碭山縣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鄰,南同淮北市杜集區、濉溪縣交界,東南
與宿州市埇橋區相連。距宿州市區75公里,距省會合肥市301公里。
3、泗縣
【釋義】:
泗縣地泗縣處淮北平原東部,為安徽省東北邊緣縣,東部與江蘇省宿遷市泗縣、北部與江
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接壤,南部與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西部與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為鄰,是
兩四縣交界地帶,背靠中原,地近東海,既可南進北出,也可東拓西展,接受各方的經濟
和文化輻射。
⑹ 安徽宿州瀟縣園區都有什麼廠
蕭縣速虹紙箱廠、蕭縣薛天鮑飼料加工廠。位於安徽省宿州市瀟縣工業園區的廠子是蕭縣速虹紙箱廠、蕭縣薛天鮑飼料加工廠。蕭縣,安徽省宿州市轄縣,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處安徽省北大門、江蘇省徐州近郊,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
⑺ 誰知道安徽宿州蕭縣哪幾個鄉鎮發展最好幫我排列前5名出來。
龍城,黃口,馬井、趙庄,大屯。
蕭縣,安徽省宿州市轄縣,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處安徽省北大門、徐州近郊,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蕭縣常住人口為1054597人(2020年)。
蕭縣古稱蕭國,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有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新石器晚期遺留的文化遺址,隋唐時期的蕭窯遺址。蕭縣素有「文獻之邦」「勝利之城」榮譽,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葡萄之鄉、安徽省文物大縣。
蕭縣境內有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蔡窪風景區等景點。蕭縣由於黃泛沖擊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黃河高地和東南淺山區三個不同自然區域的結合體,主屬黃淮沖擊平原。蕭縣水系屬淮河流域,屬新汴河、故黃河、王引河3個水系;蕭縣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
截至2021年,蕭縣轄20個鎮、3個鄉。2020年,蕭縣地區生產總值400億元;財政收入32.1億元。
蕭縣位於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東和北部與江蘇省銅山區、豐縣接壤。西與碭山縣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鄰,南同淮北市、相山區交界,東南與宿州市_橋區相連。
蕭縣縣境南起北緯33°56′,北抵北緯34°29′,南北跨距33′,約60.4千米,西從東經116°31′,東到東經117°12′,東西跨距41′,約56千米。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
⑻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經濟開發區有什麼軸
索引號: 784936607/201811-60562
信息分類: 鄉鎮(園區)簡介
內容分類: 綜合政務,組織機構簡介,個人,其他,2022,其他
發布機構: 宿州市政務公開網
成文日期: 2022-09-14
發布時間: 2022-09-14 19:28
文號:
有效性: 有效
廢止時間: 暫無
關鍵詞: 靈璧經濟開發區簡介
名稱: 靈璧經濟開發區簡介
審核人: 初審:胡譽馨 復審:田宇燦 終審: 周輝
靈璧經濟開發區簡介
文章來源:靈璧縣開發區 瀏覽量:10612 發表時間:2022-09-14 19:28 責任編輯:開發區
靈璧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5年3月,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2006年2月,靈璧經濟開發區被國家發改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12月,靈璧經濟開發區作為全省第三個獲得省政府批准擴區的開發區,北部新區擴區面積10.83平方公里,現南北開發區已初步建成工業區6.8平方公里。2013年4月,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32家產城一體化試點園區之一。
開發區以機械電子製造為首位產業。開發區嚴格按照主導產業規劃引導項目入駐和園區建設發展。機電產業園現已入駐海納百川軸承、正陽軸承、明遠軸承、萬豐軸承等9個軸承項目,有發展相對成熟、規模較大的機械製造企業海納百川軸承、明遠軸承等。開發區積極推動高新、戰新產業集聚,積極推進以軸承產業為主導的機械製造產業集聚基地的建設與發展,2020年8月成功獲批「安徽省機械製造特色產業集群(基地)」,正在積極申報市級「靈璧經濟開發區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園區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不斷提升。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工程,科學規劃建設道路、供排水、供電、污水處理、燃氣管網。南部工業區基本實現了「六通一平」,並實現綠化、亮化。截至目前,北部新區已投入10.9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鋪設建成機電園、食品園路網23千米,日處理能力2萬噸新區污水處理廠已投入使用,現已建成北部機電產業園、食品產業園標准化廠房、宿舍樓及食堂等相關附屬實施共28.4萬平方米,南部開發區標准化廠房、宿舍樓等相關附屬實施17.7萬平方米(含收購的原碩果電器及富康產業園)。機電園軸承研發中心投資3.5億元,今年6月份開工,已完成投資1億元。紡織產業園投資3億元,現代商貿物流園投資4億元,北區黑河路等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開發區現有規上工業企業37家,今年區內規上企業可實現產值37億元,增速不低於25%,實現全區經營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0%,稅收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同比增長17%。
開發區下一步功能定位,要圍繞機電產業園、食品產業園、紡織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現代物流園「一區五園」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職能配置,理清發展思路,完善整體規劃,強化基礎設施,加快盤活存量,拓寬融資渠道,將開發區打造成全縣工業集聚的發展平台。
⑼ 宿州符離未來重點發展哪關
2021年是符離片區建設項目的起始之年,是謀規劃打基礎的一年,符離鎮將按照統一部署,保持高度站位,全要素保障符離片區建設的各項工作。
一是全面開展符離大道符離段沿線綜合治理工作。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重點針對符離大道兩側可視范圍內的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拆除廢舊、廢棄建築物,整理雜亂草木,清理兩側溝塘、農田內垃圾,築牢環境基礎。提高沿線村(居)基礎設施能力,申請啟動資金,硬化平整入村道路,保障水力、電力等基本要素,村莊內各類服務設施齊全,能夠達到項目建設的基本條件。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鄉村旅遊致富的實例和鄉村旅遊的前景提高群眾對旅遊業的認識,引導群眾適應並投身鄉村文旅項目,切實打牢群眾基礎,促進項目實施。
二是全面開展項目謀劃和儲備工作。通過前期的准備工作,目前已申報5個符離鎮牽頭的項目,分別為符離古鎮建設項目、白居易東林草堂建設項目建設項目、高皇山地質公園建設項目、股河公園建設項目、燒雞產業園建設項目、符離鎮沈圩敬老院改擴建項目。2021年繼續明確建設需求,推動五個項目盡快啟動。同時發揮主體作用,挖掘潛在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積極探索可行的項目,做好項目儲備。
三是全面推進已開工項目順利實施。完成清水美麗鄉村建設,對沈圩村、褚庄村美麗鄉村進行再提升,打造鄉村治理亮點。推動沈圩桃花、清水梨花等苗木花卉產業發展,推進清水村、尖山村1500餘畝土地流轉用於種植特色農作物,建成一批規模更大、效果更好的花卉植物風景區。保障1#地、2#地一期工程的收尾工作,確保2021年初全面投入使用。細化礦坑修復和礦山綠化工作,督促實施單位按期完工。
四是全面配合指揮部和區直單位工作。嚴肅工作紀律,強化工作作風,保質保量地完成指揮部安排的各項工作。積極配合相關單位開展調研工作,按照時間節點完成項目建設,整合力量推動符離片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