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體廢物的危害是怎樣的
1、污染土壤
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3、危害人體健康
生活在環境中的人,以大氣、水、土壤為媒介,可以將環境中的有害廢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攝入人體,使人致病。城市的清潔衛生文明,很大程度同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理有關,尤其是作為國家衛生城市和風景旅遊城市,對固體廢物不妥善處理,將會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
B. 我國耕地受承載量面臨的問題
耕地問題是農業面臨的第二大挑戰。雖然我國提出了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制度,但未來耕地面積減少將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長期趨勢,這種趨勢只能減緩而不能遏制,18億畝耕地紅線面臨最為嚴峻的考驗。目前我國人口耕地不到0.1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到發達國家的1/4,只有美國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保護耕地數量固然重要,但沒有質量的數量同樣令人擔憂。如果保持18億畝耕地數量不變,但分布狀態和質量狀況由集中、連片、優質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質轉變,累積起來的破壞效應將十分嚴重,而目前,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這種苗頭。」一位資深院士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強調道。國土資源部2009年12月24日發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成果《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也顯示,我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偏低。這一歷時十年、投入130多萬人次進行的調查,是根據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及投入等因素綜合調查與評定,把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調查顯示,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為9.80等,等別總體偏低。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積佔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67%、29.98%、50.64%、16.71%。全國耕地低於平均等別的10至15等地佔調查與評定總面積的57%以上;全國生產能力大於1000公斤/畝的耕地僅佔6.09%。中國耕地質量總體明顯偏低。 我國每年城鎮發展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佔用了大量高等級耕地,而補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熱、區位、地形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總體質量不高。「高等級耕地流失過快,補充耕地等級偏低,以次充好的情況很嚴重,耕地質量總體下降,已嚴重影響到我國耕地生產能力,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講,僅保住18億畝耕地數量是不夠的,還必須保證耕地質量,確保耕地生產能力的穩步提升。」耕地土壤基礎地力不斷下降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限制我國耕地土壤生產能力的主要問題是土壤氮磷養分不足,隨著多年來化肥投入量和作物產量的持續增長,耕地土壤氮磷養分供應狀況的較大改進,「低、費、污」已經逐步成為我國耕地土壤質量新一輪的核心問題。「低」主要是指基礎地力低。基礎地力是指不施肥時農田靠本身肥力可獲取的產量。優質耕地土壤是長期發育或多年培育的結果,通常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水氧氣熱協調,保水保肥、耐旱耐澇、高產穩產,基礎地力高。 據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來在全國的田間定位實驗與調查顯示,我國各主要農區廣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過度種植、農用化學品的大量投入和溝渠設施老化已經導致農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層變薄,養分非均衡化嚴重,土壤板結,土壤生物性狀退化,土壤酸化、潛育化、鹽漬化增加,防旱排澇能力差, 耕地土壤基礎地力不斷下降。 我國各主要農區,由於長期使用淺耕機械,同時不重視施用和科學使用有機肥料,農田活土層已明顯變淺,作物根系難以下扎。因為缺少適合農民使用的科學施肥技術,全國各大農區化肥氮磷鉀養分比例不合理問題依然普遍。在約佔全國農田面積20%的集約化種植農區,氮磷肥料嚴重超高量使用,單季作物化肥純養分用量平均為569~2000kg/hm2,氮肥利用率僅為10%左右。因養分供應極度失衡,作物病蟲害嚴重,農田農葯用量大幅度增加,導致這部分我國生產條件最好的耕地土壤鹽害、酸化嚴重、結構破壞、農葯殘留、土壤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土壤生物性狀、健康功能嚴重衰退,生產性能大幅度下降。山東、雲南等省份一些蔬菜、花卉產區的農民不得不採取深翻底土、客土甚至更換地塊等方式減緩產量下降。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農村耕地從集體大面積經營轉化為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耕地管理單元變小,使用權變更頻繁,對農田基本建設忽視,許多地區農田溝渠失修,盡管國家投資完成了包括河道改造在內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由於農田溝渠老化,難以有效進行農田的防旱排澇。 唯一的「增肥低增產」類型「費」是由於耕地基礎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對乾旱、養分不均衡更敏感,對農田管理技術水平更苛求,因此土壤更加「吃肥、吃工,吃水,增加產量或維持高產,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農葯、農膜和灌溉用水」,導致「費」。分析顯示,目前在全球高氮化肥用量國家中,我國是 唯一的「增肥低增產」類型,2000~2008年九年中,化肥總用量較90年代增長了35%,糧食單產凈增加為315公斤/公頃。其他類型分別為:「減肥高增產」類型,如德國、以色列、荷蘭,在2000~2006年7年中氮化肥總用量較90年代下降9%~26%,糧食單產增加約500公斤/公頃;「減肥低增產」類型,如韓國、丹麥、英國、法國在氮化肥用量下降17%~33%條件下糧食單產為較低增產(同期增加為211~296公斤/公頃);「增肥高增產」類型,如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等,同期化肥用量增加了20%~69%,糧食單產凈增加超過400公斤/公頃,最高達1173公斤/公頃。
「污」即耕地土壤污染,它是我國耕地質量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污染主要來源於工業和城市排污,農田農葯、農膜等化學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高環境激素含量畜禽糞便和廢棄物的不合理使用。 權威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葯使用量已達130萬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農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積達1.36億畝;地膜使用量達63萬噸,白色污染相當嚴重;我國畜禽養殖業始終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畜、禽存欄量每10年增加1~2倍,近年來畜禽糞便產生量已達到工業固廢量的3.8倍,在畜禽養殖業主產區,當地畜禽糞便及廢棄物產生量往往超出當地農田安全承載量數倍乃至百倍以上,造成嚴重的土壤重金屬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機污染物的污染。污染土壤佔耕地面積的1/5近年來高化肥、農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種面積的高速增長、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在為廣大農民帶來實惠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迴避的環境污染問題,並且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會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村鎮與城區場地上各種污染物質,如化肥、農葯、生活垃圾、農村家畜糞便等,通過降水或農田排灌水時產生的地表徑流、土壤滲透進入水體,造成的水污染。農業和農村發展引起的水污染已成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研究結果還顯示,我國污染土壤已佔耕地面積的1/5,污染最嚴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耕地土壤生產性狀最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邊地帶和對土壤環境質量的要求應當更高的蔬菜、水果種植基地。「死胡同」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和村鎮周邊排灌條件好,經過多年培育的優質耕地被大量佔用,中低產田比例大幅度上升,耕地總體質量持續下降;另一方面,由於多年來各地對耕地質量問題重視不夠,農村耕地管理方式與技術措施不合理現象十分普遍,造成主要農區耕地土壤基礎地力下降,防災抗災能力差。目前維持高產,主要靠增加農用化學品和能源的投入量。目前,按播種面積計算我國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目前仍然分別是法國、德國、美國的151%、159%和329%,而耕地糧食單產水平較這些國家仍然低1~3成。
「盡管我國農村勞動力成本低廉,但氮化肥消耗的能源高於發達國家,農產品生產成本仍然很高,這也使得農民經濟效益難以提高,農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薄弱。」張維理說。資料顯示,由於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我國耕地面積急劇下降,僅在1996~2003年,由於建設用地等,全國耕地面積就減少近1億畝,平均每年減少0.8%。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耕地的保有量還將較目前減少7%,因而不可能靠擴大耕地面積實現不斷增長人口的糧食需求,要實現90%的糧食安全保障率,糧食單產必須在現有基礎上提高30%。目前我國化肥用量水平已經很高,受報酬遞減率作用,靠增加化肥投入量能夠引起的產量增長已近極限。1998年以來,盡管我國化肥、農葯、農膜等農用物質投入量一直在增加,但糧食單產卻多年徘徊。這進一步說明,對於繼續提高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僅靠增加農用化學品和能源投入量的模式將是一條死胡同,而提高耕地基礎地力,藏糧於土,才是建立我國未來糧食安全長效機制、實現糧食安全保障的必然選擇。」
C. 固體廢物的危害是什麼
問題一:固體廢物的危害 固體廢物是環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還經常以水、大氣和土壤為媒介污染環境。 許多國家把大量的固體廢物直接向江河湖海傾倒,不僅減少了水域面積,淤塞航道,而且污染水體,使水質下降。固體廢物對水體的污染,有直接污染地表水,也有的下滲後污染了地下水。 固體廢物向大氣飄散 固體廢物在收運、堆放過程中未作密封處理,有的經日曬、風吹、雨淋、焚化等作用,揮發了大量廢氣、粉塵;有的發酵分解後產生了有毒氣體,向大氣中飄散,造成大氣污染。影響市容環境衛生固體廢物在城市裡大量堆放而又處理不妥,不僅妨礙市容,而且有害城市衛生。城市堆放的生活垃圾,非常容易發酵腐化,產生惡臭,招引蚊蠅、老鼠等滋生繁衍,容易引起疾病傳染;在城市下水道的污泥中,還含有幾百種病菌和病毒。長期堆放的工業固體廢物有毒物質潛伏期較長,會造成長期威脅。城市的清潔衛生文明,很大程度同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理有關,尤其是作為國家衛生城市和風景旅遊城市,對固體廢物不妥善處理,將會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
問題二:固體廢棄物的主要危害 固體廢棄物產生源分散、產量大、組成復雜、形態與性質多變、可能含有毒性、燃燒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與致病性的有害廢棄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質難降解或難處理、排放(固體廢棄物數量與質量)具有不確定性與隱蔽性,這些因素導致固體廢棄物在其產生、排放和處理過程中對資源、生態環境、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阻礙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1)浪費大量資源固體廢棄物產量大,且存量固體廢棄物量(填埋包括簡易堆置處置量)亦很大,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佔用大量土地資源。2012年全球固體廢棄物年產量估計超過100億噸(僅電子垃圾便達到4890萬噸),中國達到15億噸(電子垃圾230萬噸),存量固體廢棄物量全球達到380億噸,中國高達70億噸。巨量固體廢棄物的產生意味著巨量物質資源的消耗與浪費,巨量存量固體廢棄物意味著大量土地資源被佔用與浪費。如果假定填埋廢棄物的表觀比重為1和廢棄物堆置平均高度為30米,全球380億噸存量固體廢棄物將佔用1900萬畝土地,中國70億噸存量固體廢棄物也將佔用350萬畝土地。而且,固體廢棄物產量增長迅速,增長速率往往超過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的增長速率,後果是出現「垃圾圍城」困境。與工業快速發展隨影同行,發達國家上世紀60年代的固體廢棄物產量迅速發展,曾出現垃圾圍城困境。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固體廢棄物產量也迅速增長,《2009年到2012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稱:全國600多座城市,除縣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此外,除浪費大量的物質、土地資源外,妥善處理固體廢棄物還將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信息和時間等資源。 固體廢棄物,尤其是有害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會破壞生態環境。1)一次污染。如將固體廢棄物簡易堆置、排入水體、隨意排放、隨意裝卸、隨意轉移、偷排偷運等不當處理,破壞景觀,其所含的非生物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進入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系統,對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系統造成一次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尤其是將有害廢棄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澤或通過管網排入水體,或粉塵、容器盛裝的危險廢氣等大氣有害物排入大氣,不僅導致水體或大氣污染,而且還導致污染范圍的擴大,後果相當嚴重;偷排偷運導致廢棄物去向不明、污染物跟蹤監測困難和污染范圍難以確定,後果也相當嚴重。如將有害廢棄物不當處理,可能引致中毒、腐蝕、灼傷、放射污染、病毒傳播等突發事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甚至導致人身傷亡事故。有些有害物,如重金屬、二惡英等,甚至隨水體進入食物鏈,被動植物和人體攝入,降低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引起疾病(種類)增加,對機體造成即時或潛在的危害,甚至導致機體死亡。2)二次污染。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中,固體廢棄物所含的一些物質(包括污染物和非污染物)參與物理反應、化學反應、生物生化反應,生成新的污染物,導致二次污染。二次污染形成機理復雜,防治比一次污染更加困難。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中常見的二次污染物及其產生途徑有:①長時間不當儲存與堆置過程中,廢棄物堆體滋生黴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加速老鼠、蛇和蚊蟲等生物體的繁殖與生長,帶來疾病和疾病傳播危險;②儲存、堆置、運輸、分揀、填埋等過程中,有機易腐物發酵腐爛過程產生甲烷氣、臭氣等大氣有害物和有機廢水(甚至含有重金屬和病原體等污染物)等土壤和水體污染物,同時也會滋生多種微生物;③焚燒處理過程中,固體廢棄物的有機氮、氯、硫等轉化成氮氧化物、氯化氫、硫氧化物等大氣有害物;④焚燒處理醫療垃圾、生活垃圾等廢棄物過程生成二惡英,並產生大量的含......>>
問題三:固體廢物的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 1.污染水體
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
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鎘、鉛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污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我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
2.污染大氣
固體廢棄物中的干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在廢物運輸及處理過程中缺少相應的防護和凈化設施,釋放有害氣體和粉塵;堆放和填埋的廢物以及滲入土壤的廢物,經揮發和反應放出有害氣體,都會污染大氣並使大氣質量下降。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3.污染土壤
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4.侵佔土地
固體廢物不像廢氣、廢水那樣到處遷移和擴散,必須佔有大量的土地。城市固體廢物侵佔土地的現象日趨嚴重,我國現在堆積的工業固體廢物有60億噸,生活垃圾有5億噸,估計每年有1000萬噸固體廢物無法處理而堆積在城郊或公路兩旁,幾萬公頃的土地被它們侵吞。
5.危害人體健康
生活在環境中的人,以大氣、水、土壤為媒介,可以將環境中的有害廢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攝入人體,使人致病。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美國的臘芙運河(LoveC *** )污染事件。20世紀40年代,美國一家化學公司利用臘芙運河停挖廢棄的河谷,來填埋生產有機氯農葯、塑料等殘余有害廢物2×104噸。掩埋10餘年後在該地區陸續發生了一些如井水變臭、嬰兒畸形、人患怪病等現象。經化驗分析研究當地空氣、用作水源的地下水和土壤中都含有六六六、三氯苯、三氯乙烯、二氯苯酚等82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列在美國環保局優先污染清單上的就有27種,被懷疑是人類致癌物質的多達11種。許多住宅的地下室和周圍庭院里滲進了有毒化學浸出液,於是迫使總統在1978年8月宣布該地區處於「衛生緊急狀態」,先後兩次近千戶被迫搬遷,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問題和經濟損失。
問題四:固體廢物的污染危害有哪些 固體廢物按來源大致可分為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三種。此外,還有農業固體廢物、建築廢料及棄土。固體廢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處理處置將會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危害人體健康。
生活垃圾是指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物,[1]
包括食物殘渣、紙屑、灰土、包裝物、廢品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包括粉煤灰、冶煉廢渣、爐渣、尾礦、工業水處理污泥、煤,固體廢物污染矸石及工業粉塵。危險廢物是指易燃、易爆、腐蝕性、傳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廢物,[1]
除固態廢物外,半固態、液態危險廢物在環境管理中通常也劃入危險廢物一類進行管理。固體廢物具有兩重性,也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地點,某些物品對用戶不再有用或暫不需要而被丟棄,成為廢物;但對另些用戶或者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廢物可能成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力求使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對那些不可避免地產生和無法利用的固體廢物需要進行處理處置。固體廢物還有來源廣、種類多、數量大、成分復雜的特點。因此防治工作的重點是按廢物的不同特性分類收集運輸和貯存,然後進行合理利用和處理處置,減少環境污染,盡量變廢為寶。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把固體廢物分為三大類,工業固體廢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由於液態廢物(排入水體的廢水除外)和置於容器中的氣態廢物(排入大氣的廢物除外)的污染防治同樣適用於《固廢法》,所以有時也把這些廢物稱為固體廢物。
工業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其對人體健康或環境危害性較小,如鋼渣、鍋爐渣、粉煤灰、煤矸石、工業粉塵等。
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法規規定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通過調查研究、城建統計等方式可以得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各種信息。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即指具有毒性、腐蝕性、反應性、易燃性、浸出毒性等特性之一。由於其數量、濃度、物理化學性質或易傳播性引起死亡率增加。無法治癒的疾病發病率增高或者對人體健康或環境造成危害的固體、半固體、液體廢物等。
產生原因一、工業固體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是在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工業固體廢物如果沒有嚴格按環保標准要求安全處理處置對土地資源、水資源會造成嚴重的污染。二、危險固體廢物
危險固體廢物特指有害廢物,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產生於各種有危險廢物產物的生產企業。從危險廢物的特性看,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潛伏著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長死亡率增高,或使嚴重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當時會給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時,或潛在危害等。三、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主要有五類;一是感染性廢物、二是病理性廢物、三是損傷性廢物、四是葯物性廢物、五是化學性廢物。四、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有機類:瓜果皮、剩菜剩飯,無機類:廢紙、飲料罐、廢金屬等,有害類:如廢電池、熒光燈管、過期葯品等。
對土壤固體廢物長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徑流和雨水的淋溶、滲透作用下通......>>
問題五:工業固體廢物的危害 工業廢物消極堆存不僅佔用大量土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而且許多工業廢渣含有易溶於水的物質,通過淋溶污染土壤和水體。粉狀的工業廢物,隨風飛揚,污染大氣,有的還散發臭氣和毒氣。有的廢物甚至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響生物生長,危害人身健康。
問題六:固體廢物的污染危害有哪些 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危害:
在一定條件下,垃圾中的廢棄物會發生化學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轉化,並通過水、大氣、土壤、食物鏈等途徑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其主要途徑歸納如下:
1、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①細微顆粒隨風飄散,造成大氣污染;②垃圾分解,釋放有害氣體;③垃圾填埋處理中產生沼氣;④焚燒法處理時造成大氣二次污染
2、對水環境的影響 ①垃圾傾倒污染水體,危害水生生物生存,縮減水面有效面積,降低排洪、灌溉能力;②露天堆放和簡單填埋,滲濾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3、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①風化、淋溶、徑流侵蝕,破壞土壤生態環境;②有害成分通過土壤在動植物體內積蓄,最終危及人體健康。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問題七:固體廢物的特點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粉塵及其他廢物。可分為一般工業廢物(如高爐渣、鋼渣、赤泥、有色金屬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廢石膏、鹽泥等)和工業有害固體廢物 控制固體廢物對環境污染和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徑是實行對固體廢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 a. 資源的回收 利用對固體廢物的再循環利用,回收能源和資源。對工業固體廢物的回收,必須根據具體的行業生產特點而定,還應注意技術可行、產品具有競爭力及能獲得經濟效益等因素。 b. 無害化處置 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置是指經過適當的處理或處置,使固體廢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無法危害環境,或轉化為對環境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燒法;堆肥法。 編輯本段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控制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和從固體廢物中回收資源的工程技術和管理措施
D. 1980年固體廢棄物污染面積
您好,您是想問1980年固體廢棄物污染面積是多少嗎?1980年固體廢棄物污染面積是266.7萬hm。根據2022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980年我國固體廢棄物污染面積是266.7萬hm2,1988年增至666.7萬hm2,1992年增至1000萬hm2。
E. 批准工業用途的土地面積上有什麼規定 大面積 小面積
工業用地是經國家批准從事工業生產用地,他標准分類有三類,一類是從事金融活動電子工業工藝品等,也就是沒有污染的工業用地。第二類是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工業有一定的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第三類是冶金、大型機械製造、化工等生產為目的的工業用地,有嚴重干擾和污染土地的。一般沒有什麼大面積小面積之說。
F. 研究性學習題目:調查廠礦固體廢棄物狀況
一、課題名稱:
《岑溪市環境污染源的調查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近10多年來,隨著我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的迅猛增長。在大力發展工業和鄉鎮企業時,只顧短期經濟效益,忽視對環境的保護,環境污染已經達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工礦企業 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使城市空氣污濁。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大量隨意排入江河,使江河的水質變壞,危害人類健康和動植物的繁殖。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的雜訊污染,破壞了人類的生活環境。居民生活的廢棄物和工廠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過多,亂丟亂放,影響人類生活,危及人們生存。環境污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它涉及天空、陸地、河流,直接影響千家萬戶,環境污染造成的惡果還會影響到子孫後代,關繫到人類的延續和發展。因此,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是重大的社會問題之一,已引起了有關不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我們進行此課題的研究 ,就是要調查岑溪市主要的環境污染源,了解有關部門對工業 的「三廢」和城市垃圾的處理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我們對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意識。並向有關部門提出我們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使我市重視環保工作,並逐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以培養同學們關心社會、關心環保的高尚情操,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
三、研究的方法:
1、參觀訪問法
2、實地考察法
3、采樣實驗法
4、查閱、查尋資料法
四、研究的過程:
我們按照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確定課程--設計研究方案--作開題報告--探索研究--報告研究成果--討論研究成果。在具體的實施操作中,通過明確主要任務、基本的活動方式、教師主要的指導活動、有組織的重要教學活動等四個方面建構基本的操作模式。
主要任務:
1、進行分工:形成小組,確定各小組所要研究的子課題;
2、課題准備階段:為課題實施做好各種准備;
3、研究實施階段:研究活動的實踐和體驗;
4、總結反思階段:展示、交流與總體評價。
基本的活動:
1、小組討論,方案交流,開題討論;
2、社會調查、實地參觀:訪問了環保局、環衛站,參觀了硫酸廠、化肥廠、紙廠、鈦白粉廠等重點工業污染源;
3、到圖書館查找資料,收集資料;
4、撰寫方案、報告、成果作文。
五、研究成果:
通過這次研究,我們了解到我市環境污染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大氣污染:主要是來自工廠燃燒大量的煤,排放出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硫。某些工廠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尾氣。以及機動車輛的尾氣排放,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質。據了解,硫酸廠每生產出一噸硫酸,就要燃燒煤10噸,排放二氧化硫14立方米,排放出廢氣1立方米。市內每天有幾千輛汽車賓士,將有10千克碳氫化合物、4千克氮氧化合物排入大氣。據以上數據,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和廢氣若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的污染指數達20~22。
2、水體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據調查,市內十家重點工業污染源每天排放的廢水高達100噸。其廢水中不同程度地含有酸、鹼、鹽等無機物,汞、鉛等重金屬的化合物,油脂等有機物。這些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的廢水,其中鈦白粉廠排放的廢水pH值小於1.2,COD值為25噸。市內人們每天排出的生活污水有1000噸。礦山開發、石材加工每天排放的廢水有10噸,其pH值為8.0~9.0,COD值為25~30砘。
3、雜訊污染:主要來自交通運輸雜訊、工業雜訊、建築雜訊、社會生活雜訊等。據調查,各種車輛造成的雜訊一般都在80分貝以上,而工業特別是界鋸機工作時產生的雜訊可高棕80~90分貝,而建築、社會生活的雜訊也高達到70~75分貝。
4、固體廢棄物污染:主要來自居民生活的廢棄物、工廠企業生產過程的廢棄物,以及石材開發過程中的泥漿到處噴灑、建築工業中廢料到處拋棄。據了解,我市每天產生的垃圾不少於150噸,每個鄉鎮的垃圾不少於15噸,市區的垃圾不少於70噸。其中來自工業的垃圾佔了總數的30%。各種垃圾分類比例:白色污染、薄膜、飯盒、塑料等不溶垃圾佔6%~7%,,除去可溶性垃圾外,其它的垃圾佔40%。由於市區內的垃圾過多堆放,並且不斷地向農村蔓延,垃圾中用了大量的土地,全市的垃圾大約佔用全市土地面積的0.15%,市區內的垃圾大約佔用7.5%。
六、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
其中大氣污染,使城市空氣污濁,煙霧彌漫,人呼吸入有毒氣體,會刺激人們的喉、鼻、,並會使人頭痛嘔吐,危害人們的健康,並使動植物受到損害。水體污染使污染江河的水質變壞,飲用水質不斷下降;嚴重會毒害魚類土壤酸化、破壞農田、損害農作物。危害人們健康和動植物的繁殖。我市和黃華河的上游、義昌江下游的水質受到嚴重污染,有的河段差不多成為「黑河」了,已經是魚蝦絕代。雜訊污染影響了人類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固體廢棄物佔用大量的土地,使地下水受到污染,特別是大熱天,垃圾臭氣沖天,蚊子多。垃圾若不及時清理,就會使整個城市污穢不堪、
七、對策
根據調查我市環境污染源存在的問題,我們研究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後,提出了以下幾點解決辦法:
1、市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我市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主要環境污染源,有計劃地開展環保宣傳和教育,不斷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採取有力措施消除環境污染源。
2、對工廠企業的「三廢」進行跟蹤監測,提出處理方法及綜合利用,限期消除主要污染源。
3、生活污水的規劃統一排放,市區生活垃圾和鄉鎮生活垃圾都要統一收集進行較好的填埋、焚燒處理,最好能綜合處理回收。
4、白色污染、薄膜、飯盒、塑料等不溶,難降解垃圾要限制使用或有效的回收處理。
5、石材開發業排放的污水進行沉降、建築攔污壩的處理。規定加工石料時間,汽車在市區嚴禁鳴啦叭、娛樂場所、歌舞廳限制時間,以免過高的噪音24小時都在影響人民。
八、體會
通過研究活動,培養了我們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我們群體協作精神,增強了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增強了我們關心社會,關心環衛,保護環境的情操。
通過研究性學習,提高了我們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對化學知識的加深和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探索,使我們對課本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通過一些采樣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做實驗,提高了我們實驗操作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對問題研究的方法、步驟和實施辦法。
我們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成功進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師生們的共同協作是分不開的,所以說,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是我們整個課題組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G. 我國因為垃圾而損失掉的土地佔我國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幾
我國因為垃圾而損失掉的土地,占我國土地面積的千分之一。
H. 我國土地污染現狀要具體點的例如沙化面積、廢棄面積、未利用面積等
沙化面積:
在全國有30個省份的889個縣、旗、區分布有沙化土地。全國沙化土地有173.9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12%。
廢棄面積:
據中國官方機構估算,目前中國因礦產資源開發等生產建設活動,挖損、塌陷、壓占等各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破壞廢棄的土地約達2億畝,約佔中國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
土壤污染面積:
我國土壤污染問題不容樂觀。據估計,我國受農葯、重金屬等污染的土地面積達上千萬公頃,其中礦區污染土地達200萬公頃,石油污染土地約500萬公頃,固體廢棄物堆放污染土地約5萬公頃。
我國土地資源基本狀況:
耕地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園地1002.38萬公頃(1.50億畝);林地22760.87萬公頃(34.14億畝);牧草地26606.48萬公頃(39.91億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407.53萬公頃(3.61億畝);交通用地546.77萬公頃(0.82億畝);其餘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面積:
我國土地總面積為96000萬公頃,按目前的經濟技術水平,已開發利用的約為65333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未利用的28600萬公頃,其中難以利用的近700萬公頃,多為戈壁,沙漠和石山。因此,可擴大開發利用的土地後備資源極為有限。
你的積分才獎勵十分啊?也太少了吧,我可花了半個小時找的呢
I. 固體廢棄物的來源有什麼危害
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索取和利用自然資源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時,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總要把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廢物丟棄。另外,由於各種產品本身有其使用壽命,超過了壽命期限,也會成為廢物。滿山的固體廢棄物但「廢物」具有相對性,一種過程的廢物隨著時空條件的變化,往往可以成為另一過程的原料。
人類在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過程中被丟棄的固體和泥狀物統稱為固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工業廢渣。主要包括各種冶金廢渣、煤灰、礦渣、金屬碎屑、廢塑膠類物質、廢紙、木屑、廢化學製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和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渣、下腳料、工業廢料、放射性殘渣等。2.生活垃圾。這類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及機關團體和其他公共設施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廢紙、廚房廢物(煤灰、食物殘渣、爛菜等)、廢塑料、罐頭盒、樹葉、臟土及其他廢生活用品等。3.農牧業及水產廢棄物。主要是農作物的秸稈、藤蔓、皮殼、廢菜、畜禽糞便、貝殼、魚骨、羽毛等。4.商業廢棄物。如廢紙、廢皮、廢布、纖維、廢塑料、廢玻璃、動植物殘體、變質食品及包裝用品等。5.環境治理垃圾。指城市清掃垃圾、垃圾焚燒殘渣、污水污泥等。6.建築垃圾。主要是破碎的磚瓦、石塊、廢水泥製品、廢鐵、木材料及工程廢土等。
固體廢棄物由於種類繁多,成分十分復雜,而且許多固體廢棄物中還含有重金屬、有毒化合物和致癌物質等,對環境的影響很大。固體廢棄物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侵佔土地
固體廢棄物需佔地堆放,堆積量越大,佔地越多。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6億噸,城市生活垃圾1.5億噸,使全國200多個城市陷於固體廢棄物的包圍之中,並且佔用大量土地資源。2000年僅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堆積總量已達1.15×1010噸,佔地面積達86000公頃,其中農田7000公頃,這對我國以農業為基礎的基本國策是一個很大的沖擊。
破壞環境
大量固體廢棄物的堆放不僅佔用大量土地,而且破壞、玷污景觀旅遊地,影響環境衛生。如交通沿線散落的塑料物品、碎玻璃片、果皮、紙屑等,會直接影響到遊客欣賞美景的心情;礦山、工廠、電廠周圍堆積如山的礦渣、粉煤灰,引起塵土飛揚,既影響環境衛生,又危害人體健康;城市周圍的垃圾堆積,使人們感覺處於垃圾的包圍之中。
破壞土壤功能
大量的膜碎片殘留在土壤中,使土壤透水性、通氣性及結構受到較大幹擾,影響耕作播種、出苗紮根,導致農作物減產。
污染水體
固體廢棄物對水體的污染主要表現為:1.造成江、河、湖、渠、塘、庫的淤塞,使其貯蓄水的容量減小;2.污染地面水體,影響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長和水資源的利用;3.污染地下水,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影響人畜健康。例如,我國由於向水體投棄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1950~1980年間,江、湖面積已縮減了100萬公頃以上;包頭鋼鐵廠鐵尾礦堆積量達1500萬噸,其溶滲液中氟含量高達10.6毫克/升,嚴重污染了當地的地表水體和地下水。
污染大氣
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等在堆放過程中,因為有機物質的分解,產生許多有毒有害及惡臭氣體,造成空氣污染。一些顆粒狀廢渣、垃圾會隨風飄揚,或在運輸處理過程中產生有毒氣體與粉塵,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例如,石油化工廠排放的油渣、瀝青等,在自然條件下會產生多環芳烴有毒氣體;煤矸石自然散發出大量SO2;某些工業廢物與生活垃圾、畜禽糞便產生的惡臭更是難聞,毒化了空氣,污染了環境。
固體廢棄物不僅大量侵佔農田,而且長期堆積於地表的固體廢棄物中的有害物質會隨水溶滲入土壤,破壞土壤理化性質,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妨礙植物生長,並在農作物中積累,危及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