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臨武縣屬於哪個市
臨武縣屬於湖南省郴州市。
臨武縣,隸屬湖南省郴州市,地處湖南省最南部。臨武是湘南置縣歷史最悠久縣之一,戰國時期設臨武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縣域面積1383.06平方公里。臨武縣總面積13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臨武縣下轄13個鄉鎮。
臨武縣的資源:
臨武物產豐富,是資源寶城。這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境內蘊藏礦產9類50多種,是有色金屬之鄉、玉石之鄉、碳酸鈣之鄉、風電之鄉、小水果之鄉,臨武鴨、沙田牛巴、臨武香芋、臨武柚、大沖辣椒、烏梅、蜜棗、紅心桃等特色農產品聞名遐邇,獨有通天玉和香花玉,更有國寶香花石。
臨武風光旖旎,是山水畫城。這里山奇水秀、生態優美,既有歷史悠久的「古八景」——舜峰晚眺、武水拖藍、龍洞煙雲、秀岩風月、西山霽雪、掛榜晴嵐、韓張遺跡、仙境春遊,又有景緻怡人的「新八景」——通天神韻、西瑤綠谷、東林勝境、長河映日、回峰攬月、古城遺址。
形成了「一城兩翼三線多點」的全域旅遊格局,置身山水之間,叫人流連忘返。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臨武縣
⑵ 臨武縣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臨武縣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17-08-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湖南省臨武縣工業園區隆武路1號玉石城辦公樓3樓。
臨武縣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1025MA4M0LA56H,企業法人吳紅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臨武縣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玉石文化推廣,玉石、寶石的探礦、開采,玉石原礦的加工、銷售及科普展覽;房地產租賃經營;物業管理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臨武縣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臨武縣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臨武縣的介紹
臨武縣,隸屬湖南省郴州市,地處湖南省最南部,南嶺山脈東段北麓,東部和東南部與宜章縣為鄰,南部與廣東省連州市接壤,西南部與藍山縣相靠,西北部與嘉禾縣毗連,北部與桂陽縣交界,東北部與北湖區相接。 臨武是湘南置縣歷史最悠久縣之一,戰國時期設臨武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縣域面積1392平方公里,總人口39萬(2013年)。2015年,臨武縣轄4鄉9鎮。1臨武礦產資源豐富,探明的礦物有9類32種,其中錫儲量居全國第四位、全省第一位,有「小有色之鄉」、「煤炭之鄉」的美稱2。主要景點有臨武三十六灣、秀岩風月園、金仙寨旅遊區、石門龍洞、西瑤綠谷國家森林公園等。臨武地方特產有臨武蜜柚、大沖辣椒、香芋、紅心桃、烏梅等。
⑷ 臨武縣屬於哪個市
臨武縣,隸屬湖南省郴州市。
臨武縣地處南嶺山脈,位居楚尾粵頭,系湘江、珠江兩江之源,縣域總面積1383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5個農林場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省級工業園區,214個建制村(社區),總人口40萬。
臨武歷史悠久,是千年古城。古屬楚地、源遠流長,戰國時設臨武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曾名大武、隆武,復稱臨武,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水經注》載:「以側武溪東,因曰臨武縣」;《史記》載:「楚南郡邑之最古者莫如臨武。」
地形地勢:
臨武縣境最低點位於武水河出境處,海撥203米;縣城平均海撥276米。地形西北高,東南低,以東山、西山、桃竹山為骨架,如箕狀向東南傾斜。地貌類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類,各佔59.43%、29.27%、9.51%。
臨武縣境內有通天廟和桐柏兩座山脈。通天廟位於臨武縣香花嶺鎮,海拔1594m,方圓約100km2。桐柏山即西山,位於臨武縣西南部西山林場文昌坪,是縣內湘水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主峰天頭嶺,海拔1712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臨武縣
⑸ 【環保見證】第一篇:臨武三十六灣礦區的綠色「蝶變」
一、三十六灣在哪裡?
三十六灣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因礦聞名,因污揚名。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名字會因為污染防治攻堅戰之湘江保衛戰而載入史冊。三十六灣地區地處臨武縣西北部山區,位於甘溪河的上游,礦區面積48平方公里。
臨武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湘粵邊境,地處南嶺山脈東段北麓夾於九嶷山與騎田山之間,有「楚頭粵尾」之說,是湘南置縣歷史最悠久的縣之一,戰國時期設臨武邑,漢高祖五年建縣,《水經注》記載:縣側武溪東,因曰臨武縣。縣域面積1375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歷史上,臨武是楚南古驛要塞,古代中原赴粵出海的必經之路,是經商置業的旺地。
臨武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經探明儲量的礦藏有9類50多種,佔全省已知礦種的1/3,其中有色金屬11種,稀有金屬11種,分散元素7種,黑色金屬2種,非金屬6種,累計礦床90處,煤、錫、鎢、鉛、鋅為優勢礦種,品質好、儲量多,是全國第四大錫錠生產基地和全國2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此外,還蘊藏著豐富的碳酸鈣光學螢石、冰洲石、水晶石等特種非金屬礦物,其中香花石世界獨有,享有「國寶」聲譽;碳酸鈣純度高、儲量大、前景好。
三十六灣地區是臨武縣有色金屬礦主要集中地帶,貯存鉛、鋅、錫、鎢、銅、金、銀、鋰、銦等多金屬共生礦,鉛鋅錫鎢等有色金屬含量高,其中,礦產資源儲量分別為鉛220830噸、鋅10040噸、錫68345噸、鎢6812噸、銅211噸。相鄰的香花嶺礦區,位於南嶺東西向稀有金屬成礦帶中段,已探明的錫礦儲量4.52萬噸,達到大型礦床規模,錫礦產於該礦區的癩子嶺黑雲母花崗岩岩體內及其外側的泥盆系砂質岩和石灰岩中。另外還查明有熱液型錫礦及層狀鉛鋅礦。
香花石是中國地質學家發現的第一種新礦物,以發現地湖南省臨武縣香花嶺而命名;中國香花嶺獨有,類同動物類的大熊貓,被譽為「國寶」。位於香花嶺的通天廟,海拔1594米,方園約100平方公里。通天廟所在的通天山區域盛產通天玉,通天玉以石英為主,含少量高嶺石、蒙脫石等礦物質的石英質玉,質地細膩、晶瑩剔透、色澤豐富,常見有白色及黃色、紅色、褐色、灰色、藍色等。據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研究院、湖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初步探明,通天玉儲量豐富。
三十六灣地區采礦歷史悠久。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我國五代時期,即公元907年間,就有人在此開采和冶煉銅礦。後到明代萬曆年間,即公元1573-1602年,已有人在太平里發現了錫礦及砷礦。經過明代、清代到民國的300年間,已有大小公司34家,2萬餘人在此開采錫礦兼采硫礦和砒礦。到1949年,根據山上留下了許多采礦老洞體積測算,采出的錫礦至少1萬多噸。
二、三十六灣怎麼了?
據統計,有二組數字,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六灣礦區的現狀:
1994年,三十六灣地區有色礦達126家,其中年產值達500萬元的有16家。
2008年,三十六灣地區有開采許可證的企業19個。當時,臨武縣持有采礦許可證的企業81家,其中煤炭企業28家,非煤礦山企業49家(有色礦35個、石墨礦1個、採石場13個)。三十六灣地區的19個有色采礦企業就佔全縣35個的一大半。年均開採煤150萬噸,有色金屬礦石8萬多噸。
2008年初到臨武掛職時,幾次到三十六灣礦區暗訪看到,因冰災影響,依山而建的梯級選礦廠,滿山遍野,有的廠房已經倒塌,有的已經破敗不堪。蜂窩似的礦洞,滿山遍野,有的已被封堵,有的仍在開采。依山而建的尾礦庫到處都是,有的擋堵牆都沒有,滿坡傾倒,有的尾礦壩已滿庫堆成了小山。污泥濁水,廢渣尾礦,各種垃圾,滿山遍野。
沿著幾乎垂直的山體和懸崖峭壁上,密滿了蜂窩似的窿道和層層疊疊的傍山而建的梯級選礦工廠,無法想像是怎麼建起來的,采礦生活區和工作區相互重疊,各企業廠房相互重疊,礦工們穿梭在鱗次櫛比的工棚之間,讓人嘆為觀止。數十條空中簡易鋼絲索道將一座座山頭串起,斗車裝載著礦石往返穿梭,場景比美國西部片描述的畫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山坡岩壁下是十幾條匯入甘溪河的小溪小溝,小溪小溝兩邊密布大小上千家小選廠和毛毯廠,重選重金屬,選礦廢水廢渣直排該溪溝,加上溪溝傍成千上萬的選礦工人所排的生活糞污與垃圾混雜其中,一遍狼籍,不堪入目。
據了解,在八九十年代開礦鼎盛時期,三十六灣礦區有「小香港」之稱。最多時,這里曾聚集了來自河南、貴州、江西等9省的10萬淘礦大軍,白天人聲鼎沸,機聲轟鳴,晚上人來人往,燈火通明,發廊夜市燈紅酒綠,「小香港」的稱謂就此傳開。
工業文明的巨大財富,伴隨著晝夜嘶叫的馬達聲,源源不斷地流入人們的腰包,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富豪。當地人說,三十六灣礦區曾出了6個億萬富翁,幾十個千萬富翁。2008年我到三十六灣所在的萬水鄉的一個村調研時,看到一棟棟別墅、一部部豪車,讓人羨慕。當時還聽說為了爭得村裡一塊地建房,幾個老闆竟價就上了千萬。可想而知,村裡有的人富得流油。
巨大的利益,暴富的驅動,三十六灣礦區成了掠奪資源的戰場,少數人得利,多數人遭殃。
三十六灣區礦區的污染直接污染的就是山腳下的甘溪河,危害的是甘溪坪村的村民。
甘溪河是臨武縣境內流入湘江的河流之一,屬於湘江的四級支流,是湘江一級支流舂陵江的二級支流,為三十六灣礦區地表主要溪流,發源於通天廟。自源頭流經香花嶺礦、甘溪坪、灘下坪。全長17.5公里,流域面積58.79平方公里。甘溪河源頭為高山區,山高坡陡、植被尚好;中游為三十六灣礦區,礦業集中,人類活動頻繁,植被破壞嚴重,廢礦尾砂沖擊,水土流失加劇,導致一遇洪水,甘溪河就泛濫成災,河道兩岸經常被淹,泥砂堆積幾尺厚。
當地人介紹說,甘溪河下游有兩段陰河,在灘下坪進入地下河,經約650米從浸槽南側復出地面,然後從浸槽西入地下河約1200米,再復出地面,進入陶家河。實際上,甘溪河中下游屬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密布,礦區多年尾礦廢水,不少直接灌進了溶洞,影響不可估量。
甘溪河,是一個甜蜜的河,因溪水甘甜而得名,現實中的甘溪河是一條排污溝,受納三十六灣礦區采選企業排放出的尾砂和廢水,污染十分嚴重。因工作關系,我曾於2001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6年、2018年,無數次到這里調研、檢查、督查。在這里爭過、吵過、罵過,十幾年來一直牽掛。2013年之前在這里看到的場景似「火星」,那個震撼直擊靈魂,是從事環保二十多年看到的的污染最嚴重的地方,觸目驚心!不僅污染本地,還嚴重影響湘江。
三、三十六灣整治攻堅戰
三十六灣礦區最近的三四十年間,與巨額財富相伴而生的,是鮮為人知的災難。礦主換了一茬又一茬,留下黑漆潦的礦洞和滿目瘡痍的山體,富含重金屬的尾砂礦石像一枚枚「定時炸彈」,威脅著湘江流域的水環境。遍地堆放的廢石、廢砂、廢渣在雨水的沖刷下,鋅、鉛、錫、砷等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的濁流,經三十六灣兩江口奔瀉至湘江四級支流甘溪河。
山體支離破碎,污染觸目驚心,治理須出重拳。2006年起,國土資源部、監察部和環保部對郴州三十六灣掛牌督辦。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向省環保廳和郴州市下達「死命令」,並將三十六灣列入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的「主戰場」之一。
重壓之下,三十六灣整治沒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一場「休克療法」整治風暴席捲而來,礦區上千家采選企業一律關停。燒毀廠棚2870間,炸毀非法電桿1146根,拆除炸毀設備3500台件,刑事立案29起,拘留87人,以壯士斷腕之勇,排山倒海之勢,徹底摧毀了三十六灣非法礦點等,8.9萬余名礦工遣散返鄉,昔日的「小香港」歸於沉寂。
2008年,我在臨武掛職分管環保等工作,親自參與並帶隊對全縣所有礦區開展的「百日攻堅戰」集中專項整治。這一年,累計關閉、炸毀非法反彈的礦井1170個。其中僅香花嶺三十六灣礦區的整治中,就先後分別組織上千人的執法隊伍對該礦區非法反彈行為進行了36次大規模的集中打擊行動。53個歷史遺留礦點井口按標准實行永久封閉,搗毀非法選廠上百家、毛毯廠上千個,折除燒毀廠棚二千多間。這一年,我深刻體會到治污先治礦、治礦先治亂、治亂先治人的重要性。
2009年,三十六灣礦區的礦業秩序和環境污染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隨著礦產品價格逐步回升,非法采選又死灰復燃。為了鞏固整治成果。我又組織了三次集中執法行動,特別是對擅自恢復生產的興龍礦238隊選廠尾礦廢水直排水庫污染飲用水源的行為進行重點打擊,採取現場執法,停止選廠生產,炸毀生產設備,強制拆除供電設施。對三十六灣非法采選企業是一個極大的震懾,得到了周邊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對三十六灣礦區的整治,除嚴格執法,集中打擊外,還重點抓包片執法、采選分離、污染治理三件大事。一是包片執法模式。為了嚴防死守,防止反彈,推進治理和整合,對三十六灣礦區進行分片包乾和包礦到單位的責任模式,確保管得死,守得住,不反彈。二是采選分離模式。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亂采亂挖亂選,徹底解決污染問題,探索資源整合,集中礦權、集中選礦、采選分離的模式,三十六灣外塘官鋪十個有證礦注冊成立南方礦業。西部礦業與香錫公司合作收購該礦區七個有證礦。與此同時,推進土樓沖集中選礦項目區建設,大力推進采選分離。三是甘溪河污染治理模式。將香花嶺三十六灣甘溪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納入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項目,予以推進。
回顧整治過程,至今仍然感到驚心動魄,一些礦老闆曾揚言「誰敢來砸礦就搞死誰」。有的礦老闆還煽動不明真相的礦工和群眾,圍攻執法人員。有的甚至在執法人員上時從山上滾石頭、仍汽油瓶,威脅對抗執法。我個人被圍攻過五次,暗訪礦區時車胎被扎過,好在有驚無險。這些干擾,絲毫沒有動搖我的決心和信心。幾番較量,非法采礦選礦者敗下陣來,三十六灣礦區整治取得初步成果。
四、三十六灣「鳳凰涅槃」
2010年初,從臨武掛職回來,一晃十多年了,雖然沒有戰斗在一線,但一直心系臨武,心系三十六灣,時刻關注著臨武的變化,特別是三十六灣的變化。
2010年,三十六灣礦區被正式納入國家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區域。
2013年,三十六灣礦區治理進入新階段,面臨新機遇。三十六灣礦區治理納入湖南省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一號重點工程」范疇。
2014年,三十六灣礦區及湘江支流陶家河流域污染治理被列入湘江流域五大重點整治區域之一,編制了三十六灣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實施方案,啟動了三十六灣地區綜合治理項目30個。
2015年,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結束,三十六灣礦區交出的成績單是:礦區流域河流水質從全線超標到短期季節性超標,部分尾礦庫安全隱患突出問題緩解,部分重金屬污染區域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和水利設施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2018年,三十六灣礦區成功申報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通過實施采礦挖損山體修復、采礦破壞水體修復等工程,新增或恢復林草地4500畝。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修復區域生態環境。實施至2020年,項目治理區范圍達289平方公里。
2013年,臨武縣對通天寶玉石資源整合,推動寶玉石產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助推寶玉石產業可持續發展。至2020年底,寶玉石產業園已入駐企業120家,產業總規模達15億元。
三十六灣礦區修復治理為廢棄有色金屬礦山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不僅要控制礦山生態環境問題的增量,而且要積極消減礦山生態環境問題的存量,真正將保護「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落到實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如今,三十六灣已經成為了臨武的「空中花園」,介紹也是自信滿滿:三十六灣灣多礦富,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山上高山杜鵑爭奇斗艷,珍奇葯材漫山遍野。
三十六灣奇,奇在臘月冰封,白絮蓋地,一條被腳踏溶冰雪的「之」字路,象一條黃燦燦的黃金道,勻勻稱稱地在山脊上呈之字延向天際,儼然永無盡頭。
三十六灣妙,妙在徒步登山,從白玉嶺腳底上灣,一灣一個故事,一灣一片景觀。山澗的溪流,鳥語的嗚唱,高山草甸的濤聲,牛鈴的清脆,在這里組成一支歡快的「高山交響曲」。有人說登三十六灣不是觀景,而是聽曲。
2018年初,我重上三十六灣,看到獨特而亮麗的風電塔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高山杜鵑漫山紅遍,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動人畫面,讓我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三十六灣順應了時代的「嬗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實現了綠色「蝶變」。
劉帥於長沙
2021年8月5日
⑹ 臨武縣有幾個開發區
臨武縣有4個開發區。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臨武縣開發區分為四大片區,城南片區用地規模為149.33公頃,城東片區用地規模為38.21公頃,李家片區用地規模為88.18公頃,雙塘片區用地規模為70.08公頃。
⑺ 臨武在中國哪裡
湖南省臨武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