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病歷中因為輸過葡萄糖液體導致化驗葡萄糖數值過高,怎麼向保險公司證明自己是正常的
可以讓醫生給你出個證明,證明你那天在哪個時間段輸過葡萄糖,以後又驗的血糖和尿糖,導致數值偏高的。有醫生的證明簽字和醫院的章,應該就能證明你本身沒有糖尿病。
② 烏海市時正商貿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嗎
是。
烏海市時正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廣告裝飾分公司辦公室地址位於黃河明珠、書法之城、沙漠綠洲、葡萄之鄉烏海,烏海海河北路7號(五交化一樓),公司成立以來發展迅速,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公司主要經營廣告發布、製作、代理、路牌、燈箱、樣桿、條幅、霓紅燈及印刷品廣告、室內外裝飾。
③ 烏海葡萄酒廠有幾個
沒有。查詢網路地圖得知,在烏海並未查詢到葡萄酒廠地址,因此沒有。烏海市,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
④ 烏海市農戶的葡萄是怎麼銷售的
售賣給運輸商。烏海市農戶的葡萄是售賣給運輸商進行銷售的,烏海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西南部、黃河沿岸、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南緣。
⑤ 葡萄糖漿的液體葡萄糖的應用
一、在糖果中的應用液體葡萄糖具有溫和適中的甜度,良好的抗結晶性,抗氧化性,適中的粘度,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在糖果行業廣泛應用。
二、液體葡萄糖粘度較高,應用於水果罐頭、果汁飲料和食用糖漿中可以利用其粘度,提高產品的稠度和可口性。
三、液體葡萄糖的吸濕性高,用於軟糖、麵包、糕點類食品中,可以保持產品的松軟,改善產品的口味及延長保質期。
四、液體葡萄糖具有抗結晶、冰點低等優點,用於冷飲生產中,可以改善產品的口感,提高產品的質量。
五、由於液體葡萄糖滲透壓高,甜度較高,作為甜味劑,用於果脯、蜜餞、果醬、果汁罐頭及奶油類食品中,具有保質期長,產品口味不易改變等優點。
六、液體葡萄糖在焙烤食品中的應用:液體葡萄糖具有良好的還原性,在中性和鹼性情況下化學穩定性低,受熱易分解生成有色物質,也易與蛋白質類含氮物質起焦化反應產生棕黃色焦糖,具有特有的風味,由於發酵性糖份較高,在烘焙行業中有利於食品發酵。液體葡萄糖具有較高的吸潮性和較高的保濕性,能使烘焙類食品保持水分恆定,松軟可口。
七、液體葡萄糖在應用過程中,具有與高麥芽糖漿相近的功能與用途,可根據客戶要求調配(液體葡萄糖的麥芽糖含量較低約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基本信息
標准號StandardNo: GB/T 20885-2007
中文標准名稱StandardTitle in Chinese: 葡萄糖漿。
英文標准名稱: Glucose syrup
發布日期IssuanceDate: 2007-2-2
實施日期ExecuteDate: 2007-12-1
首次發布日期FirstIssuance Date: 2007-2-2
標准狀態StandardState: 現行
復審確認日期ReviewAffirmance Date:
計劃編號Plan No: 20050804-T-607
代替國標號ReplacedStandard:
被代替國標號ReplacedStandard:
廢止時間RevocatoryDate:
採用國際標准號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采標名稱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採用程度ApplicationDegree:
採用國際標准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國際標准分類號(ICS): 67.180.20
中國標准分類號(CCS): X31
標准類別StandardSort: 產品
標准頁碼NumberofPages:
標准價格(元) Price(¥):
主管部門Governor: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
歸口單位TechnicalCommittees: 全國食品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DraftingCommittee: 魯洲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廣州雙橋股份有限公司、黃龍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秦皇島驪驊澱粉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正文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葡萄糖漿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准適用於葡萄糖漿。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191-2000,eqv ISO 780:1997)
GB/T 601 化學試劑滴定溶液的制備
GB/T 602 化學試劑雜質測定用標准溶液的制備
GB/T 603 化學試劑試驗方法中所用制劑及製品的制備(GB/T 603-2002,ISO 6353-1:1982)
GB/T 6682-1992 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neq ISO 3696:1987)
GB 15203 澱粉糖衛生標准
3 術語和定義
4 產品分類
5 要求
6 試驗方法
7 檢驗規則
8 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附錄A(規范性附錄)干物質與折光率關系表
⑥ 朋友們,有誰能告訴我內蒙古烏海市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謝謝
烏海市位於黃河上游,內蒙古自冶區西部,是內蒙古自冶區管轄的地級市,東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連寧夏平原,北望河套灌區。面積1754方公里,人口44萬,有漢、回、蒙、滿等26個民族。全市轄海勃灣、烏達和海南三個區。其中,海勃灣區是市政府所在地。
烏海市是一座新興的資源型工業城市。1958年,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這里的煤炭資源開始大規模開發。1976年建市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烏海經濟和社會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能源、煤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產業。「十五」計劃其間,工業增速連續5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目前,這里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也是國內電石、硅鐵等高載能產品的重要產地。
烏海市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7種,其中,煤炭儲量30多億噸,以優質焦煤為主,占自冶區焦煤儲量的60%左右;鐵礦石儲量600多萬噸;高嶺上億噸以上,此外,石灰石、石英砂等礦藏也儲量巨大。豐富的礦產資源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烏海平均海拔1150米,屬北溫帶乾燥型大陸氣候,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境內群山環繞、戈壁、荒漠和沙漠草原分布其間。穿市而過的黃河彎延105公里,形成狹長的河灘濕地和農業綠洲。由於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給蔬菜、瓜果等農作物種植帶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里生產的葡萄含糖量高、爽口甘甜,是聞名遐邇的特色果品。當地的萬畝葡萄園成為這里農業的一大特色。
烏海是連接我國西北和華北的重要樞紐,也是「寧陝蒙」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同時還是呼市——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經濟區的延伸地帶。烏海交通發達,京蘭鐵路、109、110國道和北京至拉薩高速公路模貫其間;民航機場已開通烏海——呼市——北京航線。
改革開放以來,烏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十五」期間,烏海高載能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資源轉化格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一個經濟上發展迅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局面,正吸引著八方來客。
烏海的成立始於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煤炭資源又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當時烏海地區只有幾家舊中國時西北軍閥馬鴻逵留小的地方小煤窯。1958年,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特別是包鋼創立後對煤炭、煤焦的需求,這里開始了大規模的煤炭資源開發。
這年10月,為保證包頭鋼鐵公司生產對煤炭的需要,內蒙古黨委和政府要求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集中力量大搞煤炭生產。其時,正值全民總動員「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年代,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開始源源不斷地匯集到這里,黃河西岸,桌子山下出現了亘古未有的建設場面。當時,由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抽調巴盟和包頭礦務局的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來到烏達組成了烏達礦務局,先後動工新建了黃白茨煤礦,蘇海圖煤礦、五虎山煤礦、改造擴建梁家溝煤礦、教子溝煤礦,1963年至1970年陸續建成投產或局部投產,設計能力年產366萬噸,1975年實產原煤301萬噸。
與此同時,由國家煤炭部協調,從黑龍江省雞西煤礦等地調配整編的建井處、綜采隊以及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到了隸屬於伊盟的海勃灣,成立了海勃灣礦務局的前身———卓子山礦務局。1959至1970年陸續新建或改擴建平溝煤礦、舊洞溝煤礦、老石旦煤礦、公務素煤礦、公務素露天煤礦、設計能力277萬噸,1975年實產原煤125萬噸。此外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均為縣級市)還新建或改建紅旗煤礦和摩爾溝煤礦。
與煤炭資源大開發同時進行的其它企業建設項目也在進行之中。1958年10月,由國家投資建設的西卓子山水泥廠動工興建,1971年10月1日,一、二號窯開始試生產;1958年9月,包剛石灰石基地從山西塑縣洪濤山轉到卓子山礦區卡布其,並於第二年開始建設,年設計生產能力150噸石灰石;1958年伊盟開始對甘德爾鉛礦進行開發。經過「邊找礦、邊生產」「土 法上馬、土洋並舉」的2000 人100多天苦戰,硬是用鎬頭、鐵鍬生產出2780噸鉛砂和70噸鉛礦,並用小土爐煉出粗鉛45噸。1975年生產鉛純金屬383.5噸,鋅純金屬628.09噸;1969年5月,由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在海勃灣投資300萬元興建一座小型平板玻璃廠。這就是原來的海晶玻璃集團的前身。這就是後來的海晶玻璃集團和藍星玻璃集團的前身。
從1958年開始,烏海地區相繼興建起了海勃灣民用陶瓷廠、海勃灣市磚瓦廠、灰砂磚廠、烏達磚瓦廠、烏達耐火材料廠、海勃灣建陶廠、烏達市水泥廠等一批建材企業。
在煤炭資源深開發和建材企業興建的過程中,1964年,根據中央關於開發三線建設備戰的指示,自治區決定在海勃灣地區卓子山區建立能生產輕型武器的軍工企業。1965年4月,內蒙古第一、第二、第三軍用機械廠以及配套的工具製造廠、機床大修廠、木件生產廠、鑄鍛廠等企業開始動工興建,7 個軍工企業到1984年,累計投資4335.5萬元,擁有工程技術人員297人。
當年,伴隨著煤炭資源開發興建的這些企業,成為烏海建市前的工業雛形。也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出現,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管理上的協調,1976年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烏達和海勃灣合並建立烏海市。烏海市的成立對烏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年人口不過20萬的烏達和海勃灣地區,經過建市的以後近30 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座初具規模、工業基礎完備的新興城市。這座40多萬人口的城市,已經形成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型產業。推行市場經濟以後,盡管這里當年創辦的一批中小型企業先後破產轉型,被甚至兼並或重組改造,但卻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一批以資源轉換為重點的載能企業迅速崛起,成為烏海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烏海的工業產值實現130多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 億大關,是建市初期的10 多倍。
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烏海正以自己獨特的經濟優勢,優惠的配套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國內外的企業家前來這里投資興業。目前,烏達工業園區、海勃灣千里山工業園區和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入住的上百家企業中,有60%以上是外地投資者。這些企業藉助烏海煤電資源充足的能源優勢,生產煤炭深加工產品,為延伸資源產業鏈大膽實踐著。烏海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實現著工業強市的宏偉藍圖。
烏海的文化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城市的建立而發展興盛起來的。因此,與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相比,烏海的文化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和新興的城市文化相結合的色彩。
從大文化的范疇審視烏海,這里最具特點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經濟中占絕對比重的工業,遍布全市的大中小型企業以及從業者一半以上的企業職工,使得當地的文化構成上,企業文化佔有重要的地位。圍繞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企業承包、轉制、兼並、破產、重組形成的企業文化,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特色鮮明,並且逐漸形成不同類型的企業共有的一種企業精神:創業、爭先、奉獻。
烏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建設者源源不斷來到這里創業安居,給這里帶來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和習俗,也帶來了新的觀念。因此,烏海盡管沒有自己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積淀,也沒有自己普遍使用的方言,甚至沒有固有的地域性傳統習俗,但文化融合能力卻非常強大,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規;任何新生事物都可以在這里生根開花,任何新觀念都可以在這里被接受。由此帶來文化上的兼容並蓄,形成了自己沒有地域局限,不受傳統束縛的文化特徵——勇於創新,善於吸收,多元並存。
伴隨著烏海市的成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城市的各種文化開始孕育、發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結合了烏海的地方特點在去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得以發展。而這幾年興起的社區文化、老年文化、群眾性的演唱文化又漸成時尚,並且打著鮮明的烏海烙印。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地文化。比如烏海獨樹一幟的書法文化,就是這一特徵的最好體現。
發端於煤礦企業,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書法文化,經過20多年的普及和發展,已經成為烏海聞名區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甚至外地人一提起烏海,首先想到的是這里的書法文化。從未到過烏海的著名作家張賢亮,對烏海的書法藝術有著很高的評價。目前,烏海擁有10多位中國書法協會會員,100多位內蒙古書協會員,近4000名書法愛好者,這在全國地級城市中也是少見的。
書法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能在烏海這樣一個建市不過30年的城市裡得到普及和提高,決非偶然。她與煤炭企業職工豪放的性格,移民人口文化上的多元融合和創新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除了書法之外,在文學藝術的其它方面,如文學、繪畫、攝影等方面,烏海也自己城市的特點。
始於60年代煤炭資源開發,興盛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烏海文學事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在他們勤奮工作的同時,也在文學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煤礦工人作家、教師作家、領導幹部作家。他們以詩歌、散文、小說、隨筆等文學形式,嘔歌生活;刻畫人生。他們是建設者,同時也是文學的愛好者;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喬樹澍的小說、尹君的詩歌、張志升的兒童文學、孫甲的雜文、鄭達的文藝評論風格獨特,噲炙人口,在當地乃至自治區都較有影響,是烏海老一代作家的代表。而近些年涌現出的文學新人更是成果斐然。其中,青年女作家包麗英創作的功史長篇小說《縱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為烏海的文學創作樹立了新的高度。
與文學創作同樣繁榮的是烏海的繪畫和攝影藝術。這兩個藝術門類愛好者眾多,其中不乏造詣深厚的本地名家,國畫家靳文藝、王章一、李福祥、白占榮,油畫家黨祥、張德育等自成風格,不斷有新作問世。其中,王章一去年夏天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畫展,成為烏海第一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唯一一位烏海籍畫家。他的作品,風格雋永,富予創新,題材均取自烏海和西北地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稱為最耗費財力的貴族藝術的攝影藝術,近些年在烏海迅速普及。目前,全市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3人,內蒙攝協15人,烏海攝協40餘人。愛好者估計有1000多人。其中邱志遠、明鋼、金解放、康小林、楊慧遠等人的攝影藝術功力深厚,風格各有所長,攝影協會每年都要舉辦多次展覽。
此外,烏海的傳媒文化近年也有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市有日報、晚報、電視報、海勃灣礦工報等四家平面媒體;有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台各一家,廣播電台和調頻立體聲廣播各一家。這些傳媒逐漸引入競爭機制,努力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上作文章,成為引領全市輿論導向的重要陣地。
行政區劃
2005年,烏海市轄3個市轄區。
烏海市 面積1754平方千米,人口43萬(2004年)。
海勃灣區 面積 529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016000。
海南區 面積1005平方千米,人口10萬。郵政編碼016030。
烏達區 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016040。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⑦ 有機物液體都有哪些
有機物液體包括多類物質,如鏈烷烴、烯烴、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烴、氫化烴、萜烯烴、鹵代烴、雜環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數對人體有一定毒性。
1、甲苯
無色澄清液體。有苯樣氣味。有強折光性。能與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極微溶於水。相對密度0.866。凝固點-95℃。沸點110.6℃。折光率1.4967。閃點(閉杯) 4.4℃。
易燃。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1.2%~7.0%(體積)。低毒,半數致死量(大鼠,經口)5000mg/kg。高濃度氣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2、環己烷
別名六氫化苯,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不溶於水,溶於多數有機溶劑。極易燃燒。一般用作一般溶劑、色譜分析標准物質及用於有機合成,可在樹脂、塗料、脂肪、石蠟油類中應用,還可制備環己醇和環己酮等有機物。
3、乙酸甲酯
醋酸甲酯一般指乙酸甲酯,醋酸甲酯(methyl acetate)在國際上逐漸成為一種成熟的產品,用於代替丙酮、丁酮、醋酸乙酯、環戊烷等。
美國的伊士曼公司在2005年時,就用醋酸甲酯代替丙酮溶劑,因為醋酸甲酯不屬於限制使用的有機污染排放物,可以達到塗料、油墨、樹脂、膠粘劑廠新的環保標准。
4、苯酚
苯酚(Phenol,C6H5OH)[1]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針狀晶體,有毒,是生產某些樹脂、殺菌劑、防腐劑以及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於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處理, 皮膚殺菌、止癢及中耳炎。
熔點43℃,常溫下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當溫度高於65℃時,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蝕性,接觸後會使局部蛋白質變性,其溶液沾到皮膚上可用酒精洗滌。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氣中被氧氣氧化為醌而呈粉紅色。遇三價鐵離子變紫,通常用此方法來檢驗苯酚。
5、苯乙烯
苯乙烯(Styrene,C8H8)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個氫原子形成的有機化合物,乙烯基的電子與苯環共軛,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中,暴露於空氣中逐漸發生聚合及氧化。工業上是合成樹脂、離子交換樹脂及合成橡膠等的重要單體。
⑧ 烏海葡萄網上有賣嗎
有。烏海市地處大陸深處,是顯著的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風沙大,年平均氣溫9.0-9.2℃,年平均降雨量162.4-168.5毫米,適宜種植葡萄。烏海市種植葡萄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中國葡萄栽培區中,烏海地區屬於第三區-中溫區一個獨立的栽培區。所產葡萄含糖量高,酸度適中,色澤鮮艷,香氣濃郁,病蟲害少,無農葯污染,品質極佳,曾多次榮獲國家和自治區獎,烏海葡萄及相關產品在各大購物網站都有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