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些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22 15:46:33

㈠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史

中國古代手工業:

一、按照行業分類

1、冶煉

商周:青銅。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器;春秋戰國:冶鐵;東漢:杜詩 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灌鋼法。

2、陶瓷

東漢: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宋朝:五大名窯,景德鎮成為瓷都;明清:青花瓷、彩瓷、琺琅彩。

3、紡織

元:黃道婆推廣先進棉紡織技術;明:紡織工業大規模發展。

二、按所有制分

1、官營手工業:政府直接經營,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產品精美,不進入市場,僅供皇室貴族,或武器。

2、民營手工業:明中葉後,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民營超過官營;明朝後期,蘇杭紡織業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基本特徵:僱傭關系)

3、家庭手工業:農業的補充,主要供家庭消費和繳納賦稅,剩餘部分出售。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1)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早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影響較大,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商業的發展,區域性和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

手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產品走向全國,這些都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如果沒有活躍的商品經濟,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各地區的手工業分工及專業性手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㈡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主要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類型
中國古代八大手工業紡織業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封建國家,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發展特點大體是:北宋以前,中國紡織業以絲麻織業為主,南宋以後,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紡織業主要體現封建自然經濟的特點,是中國自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盛起來,且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但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它始終得不到健康成長。陶瓷業中國陶瓷業的產生、發展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實現了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同時又是對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造紙業西漢發明了造紙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魏晉南北朝時,紙張白度增加質地細薄,產量大增,逐漸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幾個世紀後,造紙技術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唐朝時向西傳到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北非。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冶鐵業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多年;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造船業中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與國家的航海事業和對外關系聯系密切,相輔相成,當統治者重視發展對外關系,重視發展航海事業,造船業就發達,如漢、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造船業也就發達;明中期以後到清朝時,由於統治者實行海禁政策,造船業受到影響。制漆業漆的使用,遠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中國古人就已經能製造漆器了。根據是1978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塗料為天然漆。七千歲的木碗,證實了我國是朱漆器藝術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苑中一枝奇葩。制鹽業鹽是維系人類生存的一種必需品。中國制鹽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幾乎與史籍上的華夏文明史同步。根據鹽的來源,中國古代的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等幾大類,每一種鹽都有不同的生產工藝。青銅業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後世的發展中,雖然鐵、金、銀等其他金屬逐步發展,但仍有不同程度的青銅使用率。

㈢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主要經營形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手工業技術先進。
(3)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4)多種經營模式長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三種形式。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私營手工業到明中葉以後才逐漸超過官營手工業並占據主導地位。
(5)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分布相應變化。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不少工業生產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從北方逐漸移到南方。在中國古代絲織業地區分布的變化中表現的最為明顯。
(6)明中葉後私營手工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僱傭勞動關系,但受到重農抑商政策制約。

㈣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典型行業有哪些

手工刺綉、編織、紡織、美工、陶瓷、民間藝術等業;

多以小規模、圍繞生活、生存、農村、小手工業、零售商業類為主。

㈤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是什麼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
一、家庭手工業
家庭手工業的特點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使用私有的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一般不僱用工人或只僱用做輔助性工作的助手和學徒,並以本人的手工勞動為生活的主要來源。
二、官營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為細密分工和協作創造了條件;眾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對產品質量的嚴格管理,有利於手工業技藝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為止,官營手工業代表著當時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但官營手工業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計成本,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官營手工業採取強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滿。
三、私營手工業

自由發展並且有助於生產力的提高;私營手工業成為手工業生產中日益重要的部分。明代中葉以後更在制瓷、礦冶、紡織等諸多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同時,私營手工業的經營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唐宋以來,商品經濟繁榮,私營手工業的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另一方面,到明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

㈥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些特點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私營手工業曲折發展,明中後期開始佔主導地位,並產生資本主義萌芽
3.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4.種類繁多,工藝先進,手工業技術不斷進步。
5.手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方式不斷進步。
6.手工業生產布局隨經濟重心的轉移成相應變化。
7.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遠銷海外,享譽世界(行銷海外,影響深遠)。

㈦ 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一、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1.冶鑄業

(1)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商朝青銅鑄造規模大;西周青銅產品趨向生活化。

(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銅鑄造工藝有新的創造,出現了金銀錯新技術。

(3)魏晉時期: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百煉鋼技術相當成熟;發明了灌鋼法。

(4)唐朝時期:冶鑄業已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5)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生產規模擴大。

跟蹤思考

中國古代冶鐵技術在哪些方面領先世界?

2.紡織業

(1)商周時期:出現斜紋提花織物,還出現刺綉。

(2)曹魏時期: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蜀錦聞名遐邇。

(3)唐朝時期: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絲織品品種繁多,有綾、錦等十幾類,每類又分為許多品種;有的絲織品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4)明朝中後期:蘇州絲織業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

跟蹤思考

魏晉、隋唐時期,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現?明朝絲織業中出現的新經濟現象是什麼?2005年,美國、歐盟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能否說明我國的紡織技術仍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3.陶瓷業

(1)商周時期:出現了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2)魏晉時期:制瓷技術日臻成熟。南方盛產青瓷,器皿形制美觀;北方創制出白瓷,為我國制瓷業開辟了廣闊前景。

(3)唐朝時期:出現了唐三彩,為後代彩瓷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還出現了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跟蹤思考

想一想:明清時期,陶瓷業在生產方式上是否有所突破?

4.造船業

唐朝時,能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稱;還能製造使用推進器的各型戰艦,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雛形。

關鍵提示

宋朝指南針的發明對我國造船技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明朝鄭和下西洋反映出我國造船技術的高超水平。

5.手工業著作

(1)戰國時期出現了有關手工業工藝的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製造工藝。

(2)明朝後期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朝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㈧ 中國古代手工業主要有哪三大行業

中國古代手工業主要有三大行業:
1.官營手工業 2.民營手工業 3.家庭手工業

㈨ 中國古代手工業

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1)紡織業的發展
戰國:長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殘片,纖維相當細密。
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繅絲質量很高。蜀漢所產的蜀錦,行銷魏吳。後趙的鄴錦與蜀錦齊名,前秦的回紋錦深受人們喜愛。北魏在紡織業發達的河北地區集中了大批工匠,紡織品產量大增。
隋唐:①產地分布廣: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②生產規模大,產量多:定州出產的高級絲織品,每年僅上貢朝廷的就達1500多匹。③分工細,品種多,有不少新產品;官營絲織業僅織染部門就有25種作坊,絲織品有綾、錦等十幾類,每類又分為許多品種,其中的綾就有20多個品種。④技藝水平高,且融入了外來的風格:從發掘出來的絲織品看,顏色多達20多種,至今色彩鮮麗,圖案也很新穎,有些還吸收了波斯的風格和手法。
明清:如江南「織造尚松江,織染尚蕪湖」。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起,並在江南一些地區發展成為獨立的手工業工場。
(2)冶鑄業的發展
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業的發展。
春秋戰國:鑄鐵柔化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銅鑄造工藝出現金銀錯和雕鑄技術。
三國兩晉南北朝:冶鐵業仍以官營為主。後趙、南燕等都設有冶鐵場,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東晉南朝時,揚州成為冶鑄中心,謝平、黃文慶兩位匠師號稱中國絕手。魏晉時期,煉鋼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又發明了灌鋼法。
隋唐:鐵的產地在全國有一百多處。冶鑄業已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明清: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每一爐場,一日可出鐵六七千斤。
(3)陶瓷業的發展
原始社會:半坡人有較高的制陶工藝水平。他們製造的陶器,稱為彩陶。如大汶口文化的白陶和黑陶。
商周:遺址里出現了原始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秦朝:多次集中於鳳翔,鳳翔的畫磚最為出色。
三國兩晉南北朝:當時南方盛產青瓷,後來製作技術傳到北方。北方創制出白瓷,也有黑瓷。
隋唐:瓷窯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陶瓷業的新產品有白瓷、唐三彩和青瓷的秘色瓷。
遼宋夏金:①北宋制瓷業大大超過前代,產地分布更加廣泛,定窯、汝窯、官窯、鈞窯等是當時著名的瓷窯。江西景德鎮以生產青白瓷著稱,產品行銷海內外。②南宋景德鎮稱為全國著名的陶瓷中心,產品有「饒玉」之稱。③遼代生產的瓷器雞冠壺、鳳首瓶等便於馬上攜帶反映出契丹人善於騎射的民族本色。④金代制瓷業相當進步。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4s店修車有哪些黑幕 瀏覽:60
來賓河南工業園有哪些工廠 瀏覽:733
北工業是哪個學校 瀏覽:957
生存戰爭工業模組飛機怎麼玩 瀏覽:873
奧迪外飾改裝包括哪些 瀏覽:939
賓士jl500前大燈怎麼拆 瀏覽:643
奧迪a3選裝是怎麼裝的 瀏覽:553
呂梁王家堡工業園區什麼時候建成 瀏覽:922
捷達汽車空調多久加氟 瀏覽:194
奧迪什麼車有夜視 瀏覽:783
賓士glc藍牙怎麼連接 瀏覽:442
賓士老c級車在哪裡取消定速巡航 瀏覽:330
老梁講如何打開汽車防盜 瀏覽:933
賓士服務商有哪些 瀏覽:693
汽車發動機進水怎麼辦 瀏覽:660
汽車搭電後跑多久才充滿電 瀏覽:567
寶馬5系用料怎麼樣 瀏覽:653
軍工業分布在什麼單位 瀏覽:561
人們穿的工業產品有哪些 瀏覽:124
賓士s適合改什麼顏色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