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有哪些大型企業
江西的大型企業很多,下面列舉5個:
1、江西銅業集團公司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簡稱江銅集團)成立於1979年7月,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集銅的采、選、冶、加於一體的特大型聯合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銅產品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銀、稀散金屬產地。
公司總部設在江西省南昌市,下屬單位有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江銅稀土有限公司、江西銅業(北京)國際投資公司、江銅集團銅材公司、江銅集團財務公司、江銅深圳南方總公司、金瑞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法人單位。其中由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控股的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和2001年分別在香港、上海上市。
2、匯仁集團有限公司
匯仁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一家按健康產業鏈拓展,產學研相結合,科工貿一體化,集成式發展的中國大型醫葯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歷史名城江西南昌,現有員工5000餘人,總佔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總資產超過20億元。
匯仁集團秉承「仁者愛人」的核心理念,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健康產業的發展之路,企業綜合經濟實力快速提升,2005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躋身於江西省工業十強企業、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中國民營企業100強企業等行列。
「匯仁」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醫葯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集團總裁陳年代當選為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江西昌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昌河汽車」)坐落於千年瓷都景德鎮市,直接隸屬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集團」),是我國小排量汽車生產企業、整車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具有自主品牌轎車和微車以及合資品牌轎車、微車、發動機以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公司注冊資本17.89億元,現有職工5500餘人。擁有景德鎮、九江兩個整車生產基地和九江發動機生產基地,具備年產近30萬輛整車和15萬台汽車發動機的綜合產能。
4、江西月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江西月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個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現代企業集團,經營領域涉及硅材料、印刷包裝、房地產、旅遊、金融貿易等10多個產業。集團目前擁有總資產5.2億元,生產廠區佔地面積800畝,職工總數1370餘人。
5、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鋼公司)前身為南昌鋼鐵廠,始建於1958年,是中國企業500強之一,屬江西省重點鋼鐵聯合企業。
公司位於風景秀麗的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南鋼佔地面積223萬平方米,職工1.1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00人,總資產26.14億元,具有年產鐵120萬噸、鋼140萬噸、材150萬噸能力。
② 江西省經濟發展狀況及主要工業支柱產業情況
近年來,堅持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企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使我市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產業產品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業是我市七大支柱產業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五」以來以原油煉化、乙烯加工上規模和化工延伸為主線的大規模改造,使石化工業基本形成了煉油、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化肥、農葯、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等25個行業,27大類400餘種產品,年產量達1463萬噸以上,規模效益比較明顯的產業基礎。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050萬噸/年,乙烯加工能力達到了70萬噸/年,形成了440萬噸/年催化裂化、120萬噸/年延遲焦化、120萬噸/年催化柴油加氫、60萬噸/年焦化汽柴油加氫、60萬噸/年連續重整、40萬噸/年芳烴抽提、40萬噸/年潤滑油基礎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萬噸/年合成樹脂、26.5萬噸/年合成橡膠、58萬噸/年尿素、15萬噸/年濃硝酸、4萬噸/年1—丁烯、2萬噸/年順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蘭州新西部維尼龍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優勢企業繼續做大做強。藍星公司20萬噸甲醇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一期1600萬噸特種纖維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團與蘭州石化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將共同出資22億元,建設20萬噸/年碳四深加工和6萬噸丁基橡膠項目,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
面向行業的石化產業研發體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專業科研設計院所、13所大專院校,成為石化產業研發創新的重要平台,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達到2萬人,成為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其中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擁有羥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固體潤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個高技術研究中心、六個研發中心和九個聯合實驗室,是國內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之一。蘭州石化研究院在煉油與石油化工催化劑、合成橡膠、樹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環保等領域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蘭州石化公司技術中心是合成膠乳、精細化工產品領域的研發中心。
2007年石化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4.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4%。
(二)裝備製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通用機械製造、電工電器、儀器儀表等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基礎和發展實力的裝備製造業體系。2007年裝備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30.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過實施或建成國債項目蘭石大型加氫反應裝置改造生產線、耐馳螺桿泵生產線異地改造、眾邦公司電線電纜生產線、長虹電焊條、環保設備廠、蘭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大大提升了裝備製造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引進了吉利汽車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實現整車下線,對於整合我市裝備製造業資源,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改善我市裝備製造業整體形象、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裝備製造業加快行業整合重組,蘭州機床廠、蘭州制桶廠、量刃廠等一批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資產重組,煥發新的生機,上海寶象等戰略投資者重組蘭州建通總廠與省化機廠,組建蘭州聯合重工,實施出城入園搬遷改造,將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裝備、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突出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製開發了9000米電驅動沙漠鑽機、直升機吊裝鑽機、表面蒸發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計、高溫高壓合金閥門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奠定了蘭州依然是國家重要石化裝備基地之一;蘭州電機廠交流調速電機和變頻器填補我國空白,組建風力發電工程中心,研製成功兆瓦級風力發電裝備;510所、蘭州真空設備廠自主研發的真空獲得和應用系列設備,與國際同步,空間模擬實驗裝置及低溫液體貯運容器在保障我國神舟飛船發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官產學研合作, 2007年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與蘭州理工大學聯合組建了閥門產品研發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閥門產品的整體研發能力和行業技術水平,這是我市振興裝備製造業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我市產學研一體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州交大綠色鍍膜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組建成立,蘭石技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市裝備製造業已經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電機廠、蘭石)、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研發和提升競爭力的強大平台。
③ 江西的經濟
20世紀50年代以前,江西為農業省,經濟基礎薄弱。1949年,工農業總產值為12.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僅為2.16億元;財政收入僅為0.8億元;人均財政收入僅有7元。5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較快,到了1998年,全省工農業總產值2464.5億元,財政收入145.66億元,人均財政收入348元。主要農產品產量進入全國前10位。並由部分調入轉變為全部凈調出,50年累計凈調出商品糧1200多億斤。工業總產值達1729.62億元,比1949年增長800倍。同時,江西國防工業積極實行「軍轉民」戰略,民品產值已佔總產值的90%以上 。
2015年,江西省實現生產總值1672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487.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463.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6:50.8:38.6。
江西境內的鄱陽湖平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江西是建國以來兩個從未間斷向國家貢獻糧食的省份之一,華東地區木材和毛竹生產基地,中國淡水漁業重點省份之一,中國銅、鎢等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基地。綠色農產品正成為重要增長點,共有綠色食品數量達916個,有機食品數量415個。同時建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3家,其中國家級14家。江西基本形成了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光電、高精銅材、優特鋼材、特種車船、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特色化工、綠色食品、度假旅遊、新型服務等產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 歷史發展 西漢時,鄱陽湖平原和贛江、撫河沿岸谷地農墾逐步興起,南昌、九江開始成為江西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西晉末年,北方遷入鄱陽湖周圍地區的人口漸增,帶來了北方的先進耕作技術。至南朝時,江西已有大量糧食東運。安史之亂以後,省境不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線地區農業興盛,而且東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區也廣泛開發,糧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發展。南宋及元初,省境陸續興修了多處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在農業較發達地區,農作物生產開始萌發專門化過程,北部地區小麥種植普遍,茶葉產地日增,婺源茶葉譽為絕品;朱橘、柑橘、金橘運銷京師;明、清時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發。明初墾荒面積曾達43萬余公頃;清末,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江西已有所發展的茶葉、糧食、煙葉、薴麻、藍靛等的生產備受排擠減產。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江西糧食產量較抗戰前最高年產量減少60%,森林面積縮減30%,70%的油茶林面積及85%的茶園面積陷於荒蕪 。 產業現狀 江西是中國江南以水稻為主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種面積約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85-90%,稻穀總產量約占糧食總產量的95%。1957年以後雙季稻面積不斷擴大。小麥的分布以贛北為主,甘薯則以贛中、贛南最多,大豆則主產於鄱陽湖東岸、南岸及吉泰盆地。80年代以來,江西在鄱陽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設了一批商品糧基地縣。
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內的油料作物約占江西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70%,其中油菜籽佔40%以上。油茶是省內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積約100萬公頃,略少於湖南,居全國第2位。棉花主要產於贛北、贛中和贛東北3大棉區。江西是中國南方九省(區)產蔗區之一。薴麻為江西具有全國意義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經濟作物。黃紅麻以余江、金溪為主要產地。烤煙主要分布於贛南。茶園以贛東北的上饒市、景德鎮市及贛西北的修水流域最為集中。柑橘栽培集中於新干、清江,撫河流域和贛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國東南重要的木材、毛竹產地之一。全省活立木蓄積量達2.54億立方米,竹材蓄積量為8.8億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櫟類等闊葉樹居多,針葉樹則有杉木、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還廣泛分布有油茶、油桐、烏桕等多種經濟林木。森林主要集中分布於三南、安尋、上猶江、遂川、幕阜山等11個林區。
畜牧業以養豬和水禽較有基礎。贛江、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區為全省養豬業較發達的地區。全省有樂平豬、玉山黑豬、贛州白豬、興國茶園豬和濱湖黑豬等優良豬種及雜種豬。養牛業以黃牛較盛,多分布於丘陵山區,濱湖及河谷平原地區則以水牛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鴨及玉山大白鵝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雞」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
江西是中國淡水漁業重點省份之一。包括鄱陽湖在內的總水面達166.7萬公頃,其中可供養殖的水面達26.7萬公頃。省境長江沿岸一帶水域,所產魚苗除供全省養殖外,還運銷國內許多省區。名貴魚類有鰣魚和婺源的荷包鯉、興國的紅鯉等 。
2015年,糧食播種面積5558.4萬畝,糧食總產429.7億斤,實現「十二連豐」。油菜籽總產量73.9萬噸,單位面積產量首次突破90公斤關口,達90.4公斤/畝,總產、單產實現連續12年增長。豬肉產量253.5萬噸,牛肉產量13.6萬噸,羊肉產量1.2萬噸,禽肉產量66.3萬噸。禽蛋產量49.3萬噸,牛奶產量13萬噸 。 從漢代開始,江西就是內地重要的造船基地。龍泉(今遂川)郭氏父女創龍泉碼,為傳統木材貿易作出重大貢獻 。「安史之亂」以後,江西境紡織、陶瓷以及銀、銅、鐵、鉛等采冶業均有所發展。昌南(景德)鎮瓷器則已名聞天下。南宋及元初,景德鎮成為聞名全國的瓷都,漸為中國瓷器製造業中心之一。明初手工業以冶鐵、煉銅鑄幣業著名;手工造紙遍布各地;制瓷業日趨發達,到明初官窯、民窯已近3000餘座,年可產瓷器數十萬件。
清末,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已有一定基礎的紡織、造紙、瓷器等手工業遭嚴重打擊。近代工業落後,唯煤礦和鎢礦的開采略具規模。1898年萍鄉煤礦大量開采,為便於煤炭外運,1905年修築了萍(鄉)株(洲)鐵路,1908年又修築了南潯鐵路。省內豐富的鎢礦資源亦深受帝國主義掠奪,從1917-1918年開始大規模土法開采贛南大庾、西華山一帶鎢礦,此後又擴及龍南、全南、崇義等縣共30多個礦場,資源破壞嚴重。至1923年漢陽鐵廠停辦之後,萍鄉煤礦產量大幅度下降。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江西工業破壞無遺。50年代開始逐步形成門類較齊全、布局較合理的工業體系,其中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制瓷等居全國前列 。 工業體系 江西有色金屬采冶工業較發達,逐步形成了「南鎢北銅」為主體的國家重要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在贛州已建有鎢冶煉廠。上饒、臨川、九江、鷹潭等地正建設成為贛北銅業基地。貴溪冶煉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煉銅企業。江西鋼鐵工業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內鐵礦和煤炭為原料,新余所產錳鐵產量約佔全國一半。龍南縣為中國南方重要稀土生產地。
萍鄉煤礦是開采歷史較長、產量最大的老礦區,豐城煤礦為省內第2大煤礦,系20世紀50年代以後新建的現代化煤礦。
南昌為中國飛機製造基地之一;南昌、臨川、上饒等地興建了汽車製造工業;瑞昌、九江崛起為重要船舶工業基地。此外有拖拉機、柴油機、電機、機床、礦山機械製造、精密光學儀器和儀表製造。電子工業是省內新興工業,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鎮、吉安等地為著。
制瓷工業歷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鎮歷來是中國著名的瓷器生產中心。1949年以來,瓷器生產逐步機械化,產品分色釉瓷、彩繪瓷、刁鑲瓷3大類,並恢復了金星綠、勻紅、霽紅等產品的製造。
輕工業以紡織、造紙、製糖等為重要。紡織工業以棉紡織工業為主,主要分布於九江、南昌、臨川3市;麻紡織和絲綢工業則以南昌為重點;化纖紡織工業以南昌和樂平為主。造紙工業以南昌、贛州、吉安為基礎。製糖工業集中於贛南甘蔗產區的南康、贛縣。
化學工業為江西新興工業部門。九江已成為省內新興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余以化肥生產為主;此外,還有九江、新乾的制鹼;南昌、鷹潭、德安的橡膠;南昌、於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木材加工工業以贛州、吉安、樟樹、南昌為主 。
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68.9億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269.1億元,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847.6億元,私營企業增加值2992.2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112.5億元。分行業看,38個行業大類中33個實現增長,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655.2億元,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7.7%。分產品看,350種產品中有207種產量實現增長,主要工業品中,十種有色金屬167.8萬噸,房間空氣調節器372.9萬台,太陽能電池560.5萬千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333.4億元 。 「安史之亂」以後,江西境商業漸發達。唐代為發展對外貿易,再度開辟穿越大庾嶺、南達廣州的驛道,各國使臣也沿此路線利用長江水運輾轉抵長安。南昌、九江成為商旅匯聚的繁榮都邑。明、清時期,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臨川、贛州等自明代起亦成為較大都邑。九江商業尤為繁盛,被列為中國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鎮、樟樹鎮、河口鎮、吳城鎮號稱江西四大鎮。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58年九江辟為商埠,1861年正式開埠通商。尤當長江航運興起後,九江成為江西最大物資集散中心。
國內貿易:201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6億元。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2272.1億元。按城鄉分,城鎮4885.5億元,其中,城區3118.7億元;鄉村1010.4億元。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693.5億元,商品零售5202.4億元。另外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2014年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2014年下降6.3%。
對外經濟:2015年,全省進出口總值2641.5億元。其中,出口值2060.9億元,進口值580.6億元。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723.3億元,加工貿易出口290.9億元。分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出口1526.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出口433.5億元,國有企業出口98.9億元。分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872.8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26.5億元。分國別看,對美國出口272億元,對韓國出口109.3億元,對東盟、歐盟分別出口380.3億元、251.7億元。
旅遊業:2014年,江西省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1134.5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2615.2億元,入境旅遊者人數171.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57億美元。
郵電業:2014年,江西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45.7億元。其中,郵政業務量51.4億元,電信業務量394.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77.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總數為2938.5萬戶,3G行動電話用戶1150.7萬戶;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434.2萬戶,移動寬頻用戶1914.6萬戶。
金融業: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1537.7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9520.7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1048.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5466.1億元。
證券業: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有證券公司2家、期貨公司1家、證券分公司11家、證券營業部239家、期貨營業部30家。全省境內證券市場共有A股上市公司32家,全年證券經營機構累計成交2.9萬億元,期貨經營機構共代理成交5.2萬億元 。
④ 江西省的經濟在全中國排名第幾位
今年以來,江西省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經濟運行位於合理區間,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仍處於全國「第一方陣」,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江西省生產總值1012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增速與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9.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958.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4616.5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6.2:51.5:42.3調整為5.4:49.0:45.6。
數據來源:江西統計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農業生產穩定
上半年,江西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8%,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3個百分點。春收糧食作物產量26.6萬噸,增長6.1%;春播面積2988.7萬畝,下降1.3%;早稻種植面積1811.4萬畝,下降5.6%。上半年,生豬出欄1573.8萬頭,增長3.9%;生豬存欄1470.9萬頭,下降2.3%,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38.7萬頭,下降3.0%。家禽出籠2.16億羽,增長3.8%;禽蛋產量23.1萬噸,增長3.6%。
二、工業經濟向好
上半年,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3.6%,集體企業下降1.6%,股份制企業增長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7.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8%,輕工業增長7.9%。分行業看,38個行業大類中有32個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84.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5.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8%。
1-5月,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76.1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3.0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96.9億元,增長34.9%,同比加快14.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1222戶,同比減少145戶;虧損額45.0億元,下降41.4%,降幅同比擴大30.3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較快增長
1-5月,江西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8.9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64.5億元,增長27.6%。主導行業平穩增長。道路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311.1億元,增長11.3%;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150.1億元,增長10.1%;商務服務業65.8億元,增長19.3%。新興領域活力增強。研究和試驗發展營業收入增長1.8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增長98.8%,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50.6%。
上半年,江西省規上服務業企業對下季度的經營狀況預期指數為63.4%,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服務業各行業預期指數均高於50%的臨界點,其中,航空運輸業預期指數最高,達到90.0%;鐵路運輸業、房地產租賃經營預期指數超過80%。
四、投資增速平穩
上半年,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0個百分點。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8.5%,佔全部投資的2.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1%,佔5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8%,佔45.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增長16.7%,佔全部投資的24.9%;非國有投資增長10.2%,佔75.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9.9%,佔67.2%。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工業投資增長9.9%,佔全部投資的51.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3.5%,佔21.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4%,佔17.8%。
上半年,江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973.0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0.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2721.8萬平方米,增長2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76.4萬平方米,增長22.6%。商品房銷售額1817.9億元,增長35.3%,其中,住宅銷售額1496.2億元,增長38.1%。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01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8%,比上月末減少7.6萬平方米。
五、消費穩中趨升
上半年,江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4.0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14.7億元,增長11.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63.0億元,增長11.0%;鄉村641.0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89.5億元,增長16.5%;商品零售2914.5億元,增長10.3%。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化妝品類增長21.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8.3%,傢具類增長13.4%,中西葯品類增長13.4%,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7%。服務消費持續活躍。接待旅遊總人數3.3億人次,增長19.4%;旅遊總收入3420.5億元,增長26.6%。
⑤ 江西省在中國經濟排名多少
中下游水平。去年GDP為14339億人民幣。在全國省份排在第19名。
⑥ 什麼是江西六大支柱產業
分別是: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
江西六大支柱產業這份概念是在2003年初,為了突出支柱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在對江西經濟發展階段、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點培育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的重大決策。
(6)江西省的工業產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選擇六大支柱產業的主要依據是:
一是現有基礎較雄厚,在全國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是具有知名度高、市場前景好、後續爆發力強的核心企業和主導產品;
三是核心企業和主導產品的產業關聯度較大,產業成長性好,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
四是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有助於城鄉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和安置;
五是有一批敢有作為、善有作為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六是利稅高,能較大地增加財政收入,有利於擴大出口,能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⑦ 江西省共有多少個市
江西省轄11個地級市、11個縣級市。
11個地級市: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余市、鷹潭市。
11個縣級市:瑞昌市、共青城市、廬山市、德興市、樂平市、貴溪市、瑞金市、井岡山市、高安市、豐城市、樟樹市。
(7)江西省的工業產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江西,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又稱江右、別稱贛鄱大地,省會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為干越之地和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轄境面積共16.69萬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622.1萬人,轄11個設區的市、100個縣級行政區(縣、不設區的市(縣級)、市轄區)、1個國家級新區,省會為南昌市。
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瑞金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
⑧ 江西省2014年工業總產值是多少
你好2014年,江西省工業園區8966戶投產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2465.37億元,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⑨ 江西省南昌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和汽車、生物醫葯、航空裝備。
人口不到江西全省的13%,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分別佔全省的24%、23%;GDP、規上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等主要運行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GDP增速連續18個月領跑中部省會城市——南昌有理由自豪!
除了食品、紡織服裝、材料製造等特色優勢傳統產業外,電子信息和汽車、生物醫葯、航空裝備一道,已列入南昌四大戰略性新型支柱產業。
2018年三季度,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優化為3∶52∶45,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夯實,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2%;自去年6月以來,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和增幅連續17個月保持全省第一。
(9)江西省的工業產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江西省南昌市的支柱產業的調整發展:
1、南昌把轉型升級作為工作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南昌的產業結構正在從「二三一」開始向著「三二一」的方向調整。
南昌第三產業已經進入對經濟發展的高貢獻時期,現代服務業比重也在快速上升,紅谷灘金融商務區匯集了一百家以上的金融機構,南昌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會展、文化產業項目也越來越多,即便是傳統的商貿旅遊也越來越多地體現了現代的元素。
2、南昌還立足轉型,實施科技創新戰略。
「為適應經濟新常態,南昌發展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將工業發展變要素驅動為創新驅動,這樣才更有競爭力和生命力。」南昌市工信委總經濟師何琦說。
3、根據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順應現代產業的發展趨勢,南昌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南昌電子信息產業已形成兩個省級產業集群,分別是高新區光電及通訊產業集群和經開區光電產業集群。
⑩ 請問:誰知道江西省每年財政收入大約值具體是多少
記者近日從江西省財政廳獲悉,2007年江西省財政收入「兩個比重」創下近年來最好水平: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達12.2%,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83.8%,比上年分別提高了1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省政府年初提出的目標。這表明江西省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升,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重大項目推升「兩個比重」
專家分析,雖然「兩個比重」的提高受眾多因素影響,但由於三次產業的稅率不同,產業結構在其中起著直接的決定作用。產業結構向高層次、高質化、高新化升級,經濟發展更添活力、更增效益,財稅收入質量也隨之穩步提高。
近年來,江西省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重點園區等的重大項目建設成績喜人,推動了產業結構轉型。據預計,2007年,全省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為16.5∶51.7∶31.8,二產比重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創歷史新高,達202.97%,工業進一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數據顯示,在稅負不變的情況下,去年全省工業稅收預計294億元,同比增長32.7%。其中反映經濟效益的企業所得稅增幅達52.4%,工業園區上繳稅金超過198億元,一批重點工業企業成為推動財稅增長的巨大引擎。
「兩個比重」關乎民生
財政收入一般包括稅收收入和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等非稅收入。與非稅收入不同的是,稅收收入快速增長可以有效地增加政府可用財力,由此,實施改善民生的公共財政政策就更有保障了。
去年,江西省稅收收入增幅達32%,而非稅收收入同比僅增11.5%,增幅較上年回落6.3個百分點。升降之間,「兩個比重」創下近年來新高。
隨著政府可用財力穩步增加,今年江西省將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用於新的民生保障工程,在2007年安排民生工程財力的基礎上,擬新增50億元,總計達到100億元,實施60項公共財政政策,進一步推進全省民生工程。
新聞鏈接:2012年「兩個比重」目標確定: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力爭達15%,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