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支持倍福ETHERCAT匯流排協議的變頻器廠商都有哪幾個呀目前正在選型想了解一下
博能傳動A1系列驅動器,CM25支持EtherCAT通信,一體式設計,無需擴展卡。
⑵ 請問工業乙太網EtherCAT在國內節點數是多少
問的是Node Address嗎?理論值是256個節點,但實際可支持的Master設備中,最大可支持的有128的。(我見過的設備中,沒見過比128再高的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ethercat匯流排與普通網線的區別
實時性不同,EtherCAT為系統的實時性能和拓撲的靈活性樹立了新的標准,同時,它還符合甚至降低了現場匯流排的使用成本,EtherCat不使用標準的晶元,一般不使用交換機。
⑷ 常見的現場匯流排有哪幾種各有什麼主要的優缺點。
常見的現場匯流排有:PROFIBUS、EtherCAT、Lightbus、Interbus、CANopen、ControlNet、SERCOS interface、Ethernet、PROFINET、USB、Modbus、RS232/RS485、CC-Link、AS-Interface、LON、EIB、SNMP、QOS、CAN、MECHATROLINK。
匯流排優點:現場匯流排使自控設備與系統步入了信息網路的行列,為其應用開拓了更為廣闊的領域;一對雙絞線上可掛接多個控制設備, 便於節省安裝費用;節省維護開銷;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為用戶提供了更為靈活的系統集成主動權。
匯流排缺點:網路通信中數據包的傳輸延遲,通信系統的瞬時錯誤和數據包丟失,發送與到達次序的不一致等都會破壞傳統控制系統原本具有的確定性,使得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綜合變得更復雜,使控制系統的性能受到負面影響。
匯流排本質
不同的機構和不同的人可能對現場匯流排有著不同的定義,不過通常情況下,大家公認在以下六個方面:
1、通信網路
用於過程自動化和製造自動化的現場設備或現場儀表互連的現場通信網路。
2、設備互聯
依據實際需要使用不同的傳輸介質把不同的現場設備或者現場儀表相互關聯。
3、互操作性
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不同廠家或不同型號的產品構成所需的控制迴路,從而可以自由地集成FCS。
4、分散功能塊
FCS廢棄了DCS的輸入/輸出單元和控制站,把DCS控制站的功能塊分散地分配給現場儀表,從而構成虛擬控制站,徹底地實現了分散控制。
5、通信線供電
通信線供電方式允許現場儀表直接從通信線上攝取能量,這種方式提供用於本質安全環境的低功耗現場儀表,與其配套的還有安全柵。
6、開放式互聯網
現場匯流排為開放式互聯網路,既可以與同層網路互聯,也可與不同層網路互聯,還可以實現網路資料庫的共享。
⑸ ethercat與canopen哪個更好
CANopen更好。
CANopen是一種架構在控制區域網絡(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上的高層通信協議,包括通信子協議及設備子協議,常在嵌入式系統中使用,也是工業控制常用到的一種現場匯流排。
總述:
CANopen是一種架構在控制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上的高層通訊協定,包括通訊子協定及設備子協定常在嵌入式系統中使用,也是工業控制常用到的一種現場匯流排。
CANopen 實現了OSI模型中的網路層以上(包括網路層)的協定。CANopen 標准包括定址方案、數個小的通訊子協定及由設備子協定所定義的應用層。 CANopen 支持網路管理、設備監控及節點間的通訊,其中包括一個簡易的傳輸層,可處理資料的分段傳送及其組合。
一般而言數據鏈結層及物理層會用CAN來實作。除了 CANopen 外,也有其他的通訊協定(如EtherCAT)實作 CANopen 的設備子協定。
⑹ ethercat匯流排是什麼標准
EtherCAT匯流排技術是基於Ethernet協議進行通信的,符合Ethernet國際標准。有空可以網路搜索一下「ETG」,ETG的發展史會幫助你理解EtherCAT匯流排的內容。(至於標准,建議你搜索ET系列標准以及ETG1000等)
另外,EtherCAT匯流排技術的優勢在於其高速性,以及兼容性。所以EtherCAT標準的制定是各廠家硬體設備的約定。如果沒有這些約定的規則,硬體廠商又層出不窮,市場便會很亂套,開發成本也會非常高昂。
目前,ETG以及整合了大部分硬體廠商,還有不少之前未加入ETG的廠商為了「兼容性」,也不得不紛紛開發符合ETG標準的硬體。大勢所趨。
⑺ sercos匯流排和ethercat匯流排的區別
前者是米國的後者是德國的
⑻ EtherCAT做為工業乙太網現場匯流排有什麼優勢特點
EtherCAT EtherCAT技術突破了其他乙太網解決方案的系統限制:通過該項技術,無需接收乙太網數據包,將其解碼,之後再將過程數據復制到各個設備。EtherCAT從站設備在報文經過其節點時處理乙太網幀:嵌入在每個從站中的FMMU(現場匯流排存儲管理單元)在幀經過該節點時讀取相應的編址數據,並同時將報文傳輸到下一個設備。同樣,輸入數據也是在報文經過時插入至報文中。整個過程中,報文只有幾納秒的時間延遲。 主站方面也非常經濟,商用的標准網卡(NIC)或任何主板集成的乙太網控制器可以用作硬體介面。這些介面的共性就是數據通過DMA(直接內存讀取)傳輸至PC,即網路讀取時無需佔用CPU資源。 協議 EtherCAT協議在乙太網幀內採用官方指定的以太類型。採用這種以太類型即可允許在乙太網幀內直接傳輸控制數據,而無需重新定義標准乙太網幀。該乙太網幀可由多種子報文組成,每個子報文服務於邏輯過程映像區的特定內存區,該區域最大可達4GB。數據序列是獨立於物理順序的,所以乙太網端子模塊的編址可以隨意排序。從站之間的廣播,多播和通訊也可得以實現。 當EtherCAT組件與主站控制器運行在同一個子網,或者在控制軟體直接讀取乙太網控制器時,可以使用乙太網幀直接傳輸數據。 然而,EtherCAT不僅限於單個子網的應用。EtherCAT UDP將EtherCAT協議封裝為UDP/IP數據報文,這就意味著,任何乙太網協議堆棧的控制均可編址到EtherCAT系統之中,甚至通訊還可以通過路由器跨接到其它子網中。在這種情況下,系統性能顯然取決於控制器及其乙太網協議的實時性能。EtherCAT網路本身的響應時間幾乎不受影響:UDP數據幀只需要在第一個站點解包。 性能 EtherCAT使網路性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藉助於從站節點中的FMMU和網路控制器主站的直接內存存取,協議的處理過程完全在硬體中完成。整個協議的處理過程都在硬體中得以實現,因此,完全獨立於協議堆棧的實時運行系統、CPU 性能或軟體實現方式。1000個I/O的更新時間只需30 s。單個乙太網幀最多可進行1486位元組的過程數據交換,幾乎相當於12000個數字輸入和輸出,而傳送這些數據耗時僅為 300 s. 100個伺服軸的通訊也僅為100s。在此期間,系統更新帶有命令值和控制數據的所有軸的實際位置及狀態,分布時鍾技術使軸的同步偏差小於1微秒。而即使是在保證這種性能的情況下,帶寬仍足以實現非同步通訊,如TCP/IP、下載參數或上載診斷數據。 超高性能的EtherCAT技術可以實現傳統的現場匯流排系統無法迄及的控制理念。例如,乙太網系統現在不僅可以處理速度控制,也可用於分布式驅動的電流控制。巨大的帶寬可以實現每個數據信息與其狀態信息同時傳輸。EtherCAT使通訊技術和現代工業PC所具有的超強計算能力相適應,匯流排系統不再是控制理念的瓶頸,分布式I/O可能比大多數本地I/O介面運行速度更快。 EtherCAT取代PCI 由於主板集成了乙太網卡,用於介面卡的插槽不再是必要條件。隨著PC組件急劇向小型化經濟化方向發展,工業PC的體積日趨取決於插槽的數目。而快速乙太網的帶寬和EtherCAT通訊硬體的過程數據長度則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IPC 中的傳統介面現在可以轉變為集成的EtherCAT介面端子。除了可以對分布式I/O進行編址,還可以對驅動和控制單元以及現場匯流排主站、快速串列介面、網關和其它通訊介面等復合系統進行編址。即使是其他無協議限制的乙太網設備變體,也可以通過分布式交換機埠設備進行連接。由於一個乙太網介面足以滿足整個外圍設備的通訊要求,因此,這不僅極大地精簡了IPC主機的體積,而且也降低了IPC主機的成本。 拓撲結構 EtherCAT幾乎支持任何拓撲類型,包括線型、樹型、星型等。通過現場匯流排而得名的匯流排結構或線型結構也可用於乙太網,並且不受限於級聯交換機或集線器的數量。最有效的系統連線方法是線型、分支或樹叉結構的組合拓撲。因為所需介面在I/O 模塊等很多設備中都已存在,所以無需附加交換機。當然,仍然可以使用傳統的、基於乙太網的星型拓撲結構。 還可以選擇不同的電纜以提升連線的靈活性:靈活、經濟的標准超五類乙太網電纜可採用100BASE-TX模式或E-Bus(LVDS)傳送信號。塑封光纖(PFO)則可用於特殊應用場合。還可通過交換機或介質轉換器實現不同乙太網連線(如:不同的光纖和銅電纜)的完整組合。 根據對距離的要求,可選擇快速乙太網的物理層或E-bus作為物理介質。快速乙太網物理層允許兩個設備之間的最大電纜長度為100米,而E-Bus可連接最大距離為10米。由於連接的設備數量可高達65535,因此,網路的容量幾乎沒有限制。 分布時鍾 精確同步對於同時動作的分布式過程而言尤為重要。例如,幾個伺服軸同時執行協調運動時,便是如此。 最有效的同步方法是精確排列分布時鍾(請參閱IEEE 1588標准[6])。與完全同步通訊中通訊出現故障會立刻影響同步品質的情況相比,分布排列的時鍾對於通訊系統中可能存在的相關故障延遲具有極好的容錯性。 採用EtherCAT,數據交換就完全基於「父」「子」時鍾的純硬體機制。由於通訊採用了邏輯環結構 (藉助於全雙工快速乙太網的物理層),主站時鍾可以簡單、精確地確定各個從站時鍾傳播的延遲偏移。分布時鍾均基於該值進行調整,這意味著可以在網路范圍內使用非常精確的、小於1 微秒的、確定性的同步誤差時間基。 此外,高解析度的分布時鍾不僅可以用於同步,還可以提供數據採集的本地時間精確信息。當采樣時間非常短暫時,即使是出現一個很小的位置測量瞬時同步偏差,也會導致速度計算出現較大的階躍變化,例如,運動控制器通過順序檢測的位置計算速度便是如此。而在EtherCAT中,引入時間戳數據類型作為一個邏輯擴展,乙太網所提供的巨大帶寬使得高解析度的系統時間得以與測量值進行鏈接。這樣,速度的精確計算就不再受到通訊系統的同步誤差值影響,其精度要高於基於自由同步誤差的通訊測量技術。 熱連接 熱連接功能能夠使網路的各部分相連,並且解耦或重新自由配置;所提供的靈活響應特性,改變了很多應用需要在運行時變更I/O配置的需求。 例如,具備變更特性的處理中心,裝備感測器的工具系統,或者智能化的傳輸設備,靈活的工件執行器等。EtherCAT系統考慮到了這些需求:任意配置。 EtherCAT功能安全 傳統上,安全功能是獨立於自動化網路實現的,使用專用硬體或專門的安全匯流排系統。EtherCAT安全功能使安全相關通信和控制通信可以在同一網路上實現。安全協議基於EtherCAT應用層,而不會影響底層運行。它由IEC61508標准認證,並滿足整體安全等級(SIL)3。數據長度是可變的,所以可以用於安全I/O和安全伺服驅動技術。和其它EtherCAT數據相同,安全數據可以不使用安全路由器或網關傳輸。完全符合EtherCAT功能安全認證的產品已經上市。Safety over EtherCAT協議符合IEC 61748-3標准中的FSCP 12(功能安全通訊設備行規)。 開放性 EtherCAT技術是完全兼容乙太網並真正開放的。該協議可與其他提供各種服務的乙太網協議並存,並且所有的協議都並存於同一物理介質中——通常只會對整個網路性能有很小程度的影響。標準的乙太網設備可通過集線器端子連接至一個EtherCAT系統,該端子並不會影響循環時間。配備傳統現場匯流排介面的設備可通過EtherCAT現場匯流排主站端子的連接集成到網路中。UDP協議變體允許設備整合於任何插槽介面中。EtherCAT技術組確保每個感興趣的組織可以實施並使用該項網路。EtherCAT協議將在作出最後的技術規范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