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危險化學品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1)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化學因素(工業毒物、粉塵等)
②物理因素(高溫、低溫、雜訊、振動、輻射等)
③生物因素(炭疽桿菌、黴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和真菌等)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的不合理
②勞動中緊張度過高
③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
④不良工作體位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生產場所設計或安裝不符合衛生要求或衛生標准
②車間布局不合理
③通風條件不符合衛生要求,或缺乏必要的通風換氣設備
④車間照明、採光不符合衛生要求
⑤車間內缺乏必要的防塵、防毒、防暑降溫措施、設備,或已經安裝但不能正常 使用等
⑥安全防護措施或個人防護用品有缺陷或配備不足,造成操作者長期處於有毒有 害環境中
『貳』 什麼是工業毒物
工業毒物系指工業生產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廣義上,除對機體的毒害作用,還應考慮其他有害作用。以氣體、蒸汽、霧、煙塵、粉塵狀態存在。工業毒物對人體的作用可分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當皮膚受污染時,首先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或過敏反應。如有經皮膚吸收或吸入毒物時便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可損害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等器官。某些毒物對人體產生遠期影響,具有致突變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當婦女在孕期接觸某些化學毒物時,毒物可以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發育,引起胎兒畸形、智力發育不良、流產或死胎等。現已證實導致人體致畸物有十多種,如二硫化碳、乙醇、汞和多溴聯苯等。現在已報道的對動物致畸的500多種化學毒物,對女工也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工人在接觸某些化學毒物時,可使人群中癌瘤的發病率增高,這種化學物質被稱為化學致癌物。國際上現已查明的化學致癌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人體致癌物,有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和可靠的動物實驗資料,如砷、苯、氯乙烯、聯苯胺、鉻酸鹽和重鉻酸鹽等三十餘種;第二類是可疑人體致癌物,有個別人體致癌的病例而未經流行病學肯定,但動物資料證實致癌,如環磷酸胺、丙烯脂等;第三類是動物致癌物,僅在實驗動物中獲得陽性而缺乏人群致癌資料。某些化學物質還具有促進腫瘤生長的能力,稱為促癌物。
根據工業毒物的作用特點,可分為神經毒物、肝臟毒物。遺傳毒物、刺激毒物及窒息毒物等。這些毒物可選擇性地損害某個器官或引起某一毒性反應。例如,神經毒物中毒時,首先引起神經系統的中毒症狀。由於毒物作用的方式不同,對人體所致損害也有所不同。例如,過量接觸苯蒸氣,急性中毒時可引起中樞神經損害,出現麻醉、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慢性中毒時主要損害血液系統,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貧血,嚴重時發現再生障礙性貧血;鉛可以引起多個系統和器官的損害,首先影響造血系統,然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損害,嚴重時出現中毒性腦病;汞、錳可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損害;氯乙烯可使肝脾腫大出現肝血管瘤;二硫化碳會損害生殖系統等。
當缺乏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工業毒物可以引起各種各樣的損害,不僅損害工人自己,還可影響下一代,輕者引起功能性障礙,重者可造成病殘,甚至影響壽命,導致死亡。毒物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關鍵在於必須認識其危害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減少或消除這些危害。
『叄』 危險化學品作業現場職業危害因素有哪些
工作場所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
(1.)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生產性毒物,如鉛、苯系物、氯、汞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主要為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射頻輻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其他如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不能合理地安排與勞動者身體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處於不良體位或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度因窗門緊閉而帶通風不良等;
(2)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3)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肆』 工業毒物分為哪幾類
工業毒物可按多種方法予以分類:
1、按化學結構分類,如金屬、醇、酮等;
2、按用途分類,如農葯、有機溶劑等;
3、按毒害作用分類。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質和損害的器官或系統加以區分。作用的性質可分為:①刺激性,②窒息性,③麻醉性,④溶血性,⑤腐蝕性,⑥致敏性,⑦致癌性,⑧致畸胎性等。按損害的器官或系統則可分為:①神經毒性,②肝臟毒性,③血液毒性,④腎臟毒性,⑤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工業毒物主要有一種作用;有的具有多種作用。
採用常用的毒物分類方法,即主要按毒害作用的性質和化學結構的方法分為:
1、刺激性氣體;
2、窒息性氣體;
3、金屬、類金屬及其化合物
4、有機化合物,
5、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的毒物。
『伍』 職業危害因素有哪些
1、生產過程有關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不良的氣象條件(高溫、高濕、低溫等)、異常的氣壓(高氣壓、低氣壓)、輻射(高頻電磁場、微波、紫外線、紅外線、放射線)、雜訊、振動等;化學因素,如工業毒物、粉塵等;生物因素,如某些寄生蟲、微生物等。
2、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因素。如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精神緊張,勞動強度過大、頻度過密等。
3、生產環境中固有的因素。如自然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廠房建築不合理等。
相關規定
根據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內容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或強度,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職業危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職業危害因素
『陸』 化學毒物有哪些
1. 金屬為類金屬 常見的金屬和類金屬毒物有鉛、汞、錳、鎳、鈹、砷、磷及其 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氣體——是指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 它是化學工業常遇 到的有毒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氣體——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 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 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
4. 農葯——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蟎劑、除草劑等 農葯的使用對保證農作物 的增產起著重要作用,但如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過程中未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機化合物——大多數屬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應用廣泛的有機 薌簾健⒓妝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無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 可釋放出遊離單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如酚醛樹脂遇熱釋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受熱、氧化而產生毒性更為強烈的物質,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 高熱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異丁烯,吸入後引起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高 分子化合物生產中常用的單體多數對人體有危害。
『柒』 化學性危害因素有哪些
家庭裝修,服裝印染中甲醛、苯、甲苯等有毒有機物的污染;
汞、鉛等重金屬離子對水體的污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對大氣的污染。
化學因素是引起職業病的最常見的職業性有害因素
它主要包括生產性毒物和生產性粉塵.生產性毒物是指生產過程中形成或應用的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生產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等;
刺激性毒物,如氯氣、氨氣、二氧化硫、光氣、氯化氫、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氣、硝酸蒸氣、高分子化合物等;
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亞硝磷鹽、砷化氫等;
神經性毒物,如鉛、汞、錳、四乙基鉛、二硫化碳、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產性粉塵是指能夠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捌』 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定義:
工作場所中存在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等對人體產生健康損害的因素稱之為職業危害因素。
職業危害因素主要分類:
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生產性毒物。如鉛、苯、汞、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雜訊、振動。
(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α、β、γ、X射線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勞動休息制度不合理。
2.勞動過度精神(心理)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勞動安排不當,不能合理安排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用不良體位和姿勢勞動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2.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與無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車間。
3.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的生產環境污染。
『玖』 什麼是工業毒物
工業性毒物 指在工業生產中所使用或產生的有毒化學物。有的是原料或輔助材料,有的是中間體或單體,有的是成品,有的是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