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哪些產業和世界製造強國
對於我國進口金額最高的13類工業品上下游進行了大致的梳理,從宏觀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啥政府花這么力氣推動集成電路、半導體、面板等產業的發展,從行業中觀角度可以理解我們在這幾大行業的競爭態勢和供需格局,從企業微觀角度可以看到我們國內相關企業與世界同行業公司對比的優勢和不足,找到進步的方向和著手點,對於我們做投資算是一次不錯的梳理,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歡迎交流探討
然而亨通集團相當大一部分是做光纖光纜的。
我們不看亨通這種做光纖光纜為主的企業,中國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歌爾股份,2016年營收為193.5億人民幣,和京瓷有大約5倍的差距。同樣的還有瑞聲科技,2016年營收為155億人民幣,和京瓷的差距為6倍。但是歌爾聲學和瑞聲科技都是做聲學器件的。
如果純看做電容,電阻之類電子元件的中國企業,例如法拉電子,順絡電子,艾華集團,都只有十幾億人民幣的規模,風華高新,三環集團規模大點,風華高新2016年營收也就是27.7億,三環集團2016年營收28.9億人民幣。
我們對比下日本六大電子零部件企業之一的村田製作所,2017年預計營收為12250億日元,大約752億人民幣,差距在26倍。
中國進口的第十一大工業品是醫療器械,2016年進口184.05億美元。
中國進口的第十二大工業品是鋼材,沒錯作為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依然有部分鋼材需要進口,2016年進口131.5億美元,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汽車用的鋼板進口的比較多,主要是有些在華外資車企也有固定的國外供應商。
另外還有農業機械,2016年我們進口了進口了120.78億美元.
基本上,中國進口比較多的工業品,主要就是這13類,其他還有天然和合成橡膠87.1億美元,其中合成橡膠有部分是高端產品。
另外新聞上比較關注的機床,進口的金額並不高,2016年我們總共進口才75. 1億美元,因為我國一年整個市場機床消費金額為275億美元,對外依賴度還是比較大的,進口依賴度27.3%。
另外網路上經常提到的工程機械,我國進口很少,2016年進口33.2億美元,反而出口高達169.6億美元,順差136.4億美元。
還有一個國民非常關注的工業機器人,這個市場其實很小,2016年預計全中國市場容量大約285億人民幣左右,就算100%進口,也就是40多億美元,更何況去年國產機器人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態勢。
通過對進口工業品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們進口的工業品,有技術含量而且金額比較高的,集成電路2271億美元,液晶顯示面板318.5億美元,航空器203億美元,汽車整車和零部件746.1億美元,儀器儀表449.6億美元,電子零部件200.1億美元,醫葯品220.9億美元,自動數據處理設備278.3億美元。
集成電路,汽車,儀器儀表,液晶面板四大類的進口金額遙遙領先,金額全部在300億美元以上,分別占我國工業製品進口金額的11773.3億美元的19.3%,6.3%,3.8%,3.5%和2.7%,合計高達32.1%
其他的200億美元級別的有醫葯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航空器,電子零部件,分別佔比例為1.9%,2.4%,1.7%,1.7%,合計為7.7%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九類產品,集成電路的進口金額就相當於其他八類之和。
另外還有鋼材進口了131.5億美元,農業機械進口了120億美元。
這些產業目前升級情況如何呢?
1、毫無疑問國家最重視的是金額最高,佔了工業品進口五分之一的集成電路,
這個產業伴隨著中國下游電子品牌的崛起,已經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當然由於基數太低,落後會是長期現象,我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准備,我會寫專文介紹。
2、汽車和零部件產業我不太擔心,未來十年是中國自主品牌大逆襲的十年,國產零部件產業也必然隨著自主品牌崛起,今年一季度國產汽車零部件公司業績全部在猛漲。
3、同樣受到國產電子品牌的帶動,國產面板份額在飆升,而液晶面板的進口正在迅速下降,2012年頂峰的超過500億美元,2016年已經下降到318億美元,京東方凈利潤在連創新高
4、航空器大家也知道,ARJ21已經商用,C919也在試飛了,未來五年可以商用。未來是可以預期的,但是這個產業和集成電路一樣,要做好10年,20年長期競爭的准備。
5、電子零部件產業,我國由於下游品牌的崛起,帶動國產電子元器件在以20%的速度增長,平均四年翻一倍,但是這個產業同樣基數低,還需要時間,這個我也會花時間寫。
6、儀器儀表,大家都知道,我國科研儀器高度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儀器儀表公司的總收入才9355.4億,而進口高達450億美元,超過3000億人民幣,2016年我國儀器儀表公司收入增長為9.1%,利潤增長8.2%,而進口下降了1.13%,形勢是在向好的一面發展,但是差距還非常大,進口替代的空間廣闊。
7、醫葯品工業,我國2016年國產醫葯製造業的企業收入為2.806萬億人民幣,增長為9.7%,利潤增幅更高達13.9%,而進口醫葯品+原料為超過290億美元,增長為1.92%,國產的增長快於進口,也處於進口替代提升的趨勢。
8、醫療器械2016年我國市場規模為3700億人民幣,增長20.1%,而2016年進口為184億美元,增長為6.28%,進口的增長慢於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說明進口替代也在進行中。
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及其零部件),2016年我國出口高達1374億美元,下降9.8%,進口為273.8億美元,下降1%左右。巨額順差。
10;、還有鋼材,我國2016年鋼材產量超過11億噸,而進口只有1300多萬噸,主要來自日本,韓國等,進口依賴度只有1%,而日韓的進口,很多也是用於在華車企用鋼。
11:、國產農機
2016年中國農機工業增加值增速7.7%,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451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8%。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24億元,比上年增加了3.51億元,增幅僅為1.39%
農機在去年是屬於不景氣的,表現為利潤增長慢,但是收入增長仍然有5.8%,相比下農機進口金額去年下滑了7.6%,仍然在不斷進行進口替代。
當然還是那句話,差距還是很大,體現高端產品需要進口。
從上面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國進口金額最高的13類工業品(不考慮初級形狀塑料和銅材這兩個技術含量較低的),全部在快速的進行國產化替代,由於有的工業品進口比例高,有的進口比例低,因此國產化替代的速度各有不同。
有的工業品,國產化程度很低,例如儀器儀表,醫療器械,進口依賴度都在30%以上,航空器裡面的大型民用航空目前甚至國產幾乎為0,
而集成電路則是重中之重,不僅金額最大,而且進口比例高達90%以上。
另外我們一直關注的機床工業,2016年我國機床消費金額為275億美元,國產機床產業收入總體增長3.6%,達到229億美元,進口為75億美元,下降12.8%,進口比例為27%,
機床工業作為國民眼中慘兮兮的產業,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逐步進行國產化替代,雖然這個有條不紊,在我看來還是太慢了。
http://news.momo35.com/2017/02/23093669032.html
除了這些進口工業品大類外,
我國還進口了很多初級工業品,例如2016年進口紙漿122.4億美元,紡織紗線和織物167.4億美元,礦物肥料和化肥24.1億美元等等,這些初級工業製品,很多是來自資源國家的初級工業工廠的產出,我國進口是合理的,中國的發展還是要讓世界雨露均沾比較好,這也是中華文明實現和諧世界人類大同應該有的理念。
B. 現在還有哪些頂級工業產品,是中國造不出來的
很多啊,只要不是能夠馬上變成錢的,中國基本都造不出。 不是沒那個能力,而是不願投資去研究
C. 能夠代表中國工業最新創新的產品有哪些
代表著當今中國工業創新的產品主要有:大型計算機集成系統、大型油輪和干散貨船設計製造、完整的太空發射運載工具系統、物聯網系統的創新應用、北斗導航系統應用、高速鐵路系統建設與應用等。
D. 中國的產品有哪些
食品行業 雙鴨山,
白酒行業茅台、五糧液,
啤酒行業麥城黑啤、青島啤酒,
飲料行業娃哈哈,
空調行業的格力,
IT行業的聯想,
電器行業的海爾,
乳製品行業的蒙牛、伊利,
服裝行業的波司登、以純、單身派,
花草茶行業的,保健茶行業的東方神啟,
飾品行業的摩登女孩,
汽車行業的奇瑞、長城、比亞迪,
網路行業的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網、世紀佳緣都是中國品牌。
E. 中國的三大產業是什麼
1、分別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
2、第一產業指農業。一般來說,第一產業指以利用自然力為主,生產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部門。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3、第二產業指工業。第二產業以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產業部門。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4、第三產業指服務業。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
(1)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2)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3)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4)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
(5)中國有哪些工業產品擴展閱讀
自建國以來,我國GDP生產結構中的三次產業結構變化,反映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我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從增加值的比重變化上看,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第一、二產業帶動轉為主要由第二、三產業帶動。
第二,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增長成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按可比價計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長的9.6%中,有5.3個百分點來自第二產業的貢獻,3.1個百分點來自第三產業,1.2個百分點來自第一產業。
第三,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中第一、第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低,而且內部結構不合理、效益偏低。與世界大部分國家相比,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佔比重偏低,我國2005年這一比重僅為39.9%。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產業結構
F. 工業產品有哪些
中國古代工業主要是以下6個方面
(1)麻紡織業例如兩漢,能織出錦、綉、羅、紗等許多品種;西漢的長安、臨淄等擁有全國最重要的官營手工業;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單衣以及絲綢之路大量絲綢遺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說明漢代絲織業的成就。絲織業的發展,為著名的絲綢之路的開辟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明清時期絲織業空前發展,並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2)棉織業:漢代時棉織業產生,如新疆地區種植棉花;會嵇地區出產的葛,是當地著名的越布漢光武帝將它列為貢品;南宋時,棉織業擴展到江南地區,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的衣料;元朝時,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鎮也因棉紡織業而興盛起來。
認識: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封建國家,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發展特點大體是:北宋以前,中國紡織業以絲麻織業為主,南宋以後,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
(3)陶瓷業:
原始社會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商周時期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創制出白瓷,為我國制瓷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隋唐時,瓷窯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現;北宋的制瓷業水平大大超過前代水平,出現定窯、汝窯等五大名窯,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行銷海內外,南宋元朝時它成為全國著名的瓷都。
(4)造紙業
發明:西漢發明了造紙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紙;
改進: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發展:魏晉南北朝時,紙張白度增加質地細薄,產量大增,逐漸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傳播:幾個世紀後,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唐朝時向西傳到大食(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北非。
(5)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6)造船業
秦漢時期,造船業發展迅速,漢代時發明了擼、舵和布帆,還使用錨,表面造船航海技術已經成熟;
隋唐時期: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兩宋: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長江航船最大的可載萬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廣州是造船中心,造的遠洋海船,可載糧食幾萬石;
明朝:鄭和的船隊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術
G. 列舉幾樣中國製造的工業產品
中國製造的工業產品如下:
1、手機系統(安卓、iOS)
安卓系統是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成立的OpenHandset Alliance(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持續領導與開發,而iOS系統則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專用於系列的蘋果品牌的數碼產品,尤其是iPhone手機。
國內也有阿里巴巴雲OS系統,但是和安卓實際上還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暫時不表,更關鍵的是商業化競爭比較緩慢。實際上不僅僅中國,就連韓國,三星手機自己打造的手機系統商業化也舉步維艱。
4、汽車(發動機、電噴系統)
核心技術的缺失在汽車行業尤為明顯。雖然近年來自主品牌在技術方面一直很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比起日本、歐美等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別是在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以日本三菱為例,這家公司生產的汽車發動機幾乎供應了所有不能自產發動機的中國自主品牌。
另外,在變速箱以及電噴系統等方面,國外技術也處於領先地位。據了解,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豐田旗下的日本電裝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市場份額,其中,德國博世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60%。中國汽車人的遺憾之一就是遲遲無法摘掉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
5、單反相機
電子感光元件的生產技術幾乎都被日本廠家把持,其他國家都不行。雖然鏡頭的加工技術德國最牛,但是日本人的工業化做的最好,也就是和最好的比它很便宜,和最便宜的比它很好。以及新興產業面臨很大壓力。
資金壓力,人才壓力,最主要的是消費者對新品牌的不認可(我們一般買東西都是挑專業的公司的產品,尤其是知名品牌)不是不生產,而是沒有能力生產,數碼單反相機用的CCD和CMOS中國還生產不了。
H. 中國有哪些工業產品靠國外進口
例如那些高精度的機床,醫療設備等都是要國外進口
I. 中國對世界出口有哪些重工業產品
中國出口世界的重工業產品很多,例如輪船、機床、汽車、挖掘機、起重機、飛機、高鐵、地鐵、鍛壓流水線、混凝土泵車、坦克、導彈、核電機組、火電機組、水輪機、大型化工設備、港口起吊設備等。都是重工業產品。
J. 歷史:中國傳統工業產品有哪些
《天工開物》里記載了很多:紡織、染色、制鹽、食糖、風車、風箏、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