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可以替代工業硝酸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0-12-29
② 一般工業品硝酸濃度是多少
硝酸的品種、生產和用途
工業硝酸濃度在50%-70%之間的為稀硝酸,在96%-98%之間的為濃硝酸。稀硝酸的生產是以氨為原料,分兩步完成。首先對氨進行接觸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進一步氧化成二氧化氮,最後被氧吸收生成稀硝酸。硝酸與水混合,在濃度為68.4%時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酸),故濃硝酸不能用簡單蒸餾製得。生產濃硝酸的方法有:
1、利用脫水劑萃取蒸餾稀硝酸。
2、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先將二氧化氮製成液態四氧化二氮,再和氧、水直接反應。
3、蒸餾超共沸酸。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產量僅次於硫酸。稀硝酸大部份用於制備硝酸銨、硝酸磷肥,濃硝酸主要用於製造火葯和硝化纖維。
③ 江蘇有哪些化工廠
江蘇的化工廠太多了。
江蘇索普,江蘇雙良(苯乙烯),澄星股份、金陵石化、揚子石化、揚農化工、淮河化工、奇美化學、國亨化學、優利得化工、拜耳(無錫)化工有限公司、無錫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太白、南京化學工業(集團)公司,等等。
④ 工業硝酸都有什麼用途一般多用的濃度是多少
硝酸的品種、生產和用途
工業硝酸濃度在50%-70%之間的為稀硝酸,在96%-98%之間的為濃硝酸。稀硝酸的生產是以氨為原料,分兩步完成。首先對氨進行接觸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進一步氧化成二氧化氮,最後被氧吸收生成稀硝酸。硝酸與水混合,在濃度為68.4%時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酸),故濃硝酸不能用簡單蒸餾製得。生產濃硝酸的方法有:鈍化能使金屬變得穩定。從本質上講,這是由於金屬表面上覆蓋了一層氧化膜,因而提高了金屬的抗蝕性能。
為了提高金屬的防護性能,可採用化學方法或電化學方法,使金屬表面覆蓋一層人工氧化膜。這種方法就是通常說的氧化處理或發藍。它在機械製造、儀器製造、武器、飛機及各種金屬日用品中,作為一種防護裝飾性覆蓋層而廣泛地被採用。
⑤ 工業上的硝酸。
①4NH3+5O2=4NO+6H2O 氧化劑O2 還原劑NH3
②2NO+O2=2NO2 氧化劑O2 還原劑NO
③3NO2+H2O=2HNO3+NO 氧化劑NO2 還原劑NO2
2)N2,4NH3+6NO=催=5N2+6H2O
⑥ 需要個工業硝酸的濃度和密度對照表
硝酸溶液的濃度和密度的對照表標准介紹
不同硝酸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和密度的關系
密度(20℃)g/cm3 HNO3的質量分數g/100g溶液 物質的量濃度mol/L
1.000 0.3333 0.05231
1.005 1.255 0.2001
1.010 2.164 0.3468
1.015 3.073 0.4950
1.020 3.982 0.6445
1.025 4.833 0.7943
1.030 5.784 0.9454
1.035 6.661 1.094
1.040 7.530 1.243
1.045 8.398 1.393
1.050 9.259 1.543
1.055 10.12 1.694
1.060 10.97 1.845
1.065 11.81 1.997
1.070 12.65 2.148
1.075 13.48 1.080
1.080 14.30 2.453
1.085 15.13 206.5
1.090 15.95 2.759
1.095 16.76 2.913
1.100 17.68 3.068
1.105 18.39 3.224
1.110 19.19 3.381
1.115 20.00 3.529
1.120 20.79 3.696
1.125 21.59 3.854
1.130 22.38 4.012
1.135 23.16 4.171
1.140 23.94 4.330
1.145 24.71 4.489
1.150 25.48 4.649
1.160 27.00 4.970
1.170 28.54 5.293
1.175 29.25 5.455
1.180 30.00 5.618
1.190 31.47 5.943
1.195 32.21 6.107
1.200 32.99 6.273
1.205 33.68 6.440
1.210 34.4 6.607
1.215 35.16 6.778
1.220 35.93 6.956
1.225 36.70 7.135
1.230 37.48 7.315
1.235 38.25 7.497
1.240 39.02 7.679
1.245 39.80 7.863
1.250 40.58 8.040
1.255 41.36 8.237
1.260 42.14 8.480
1.265 42.92 8.616
1.270 43.70 8.806
1.273 44.48 9.001
1.280 45.27 9.105
1.285 46.06 9.394
1.290 46.85 9.590
1.295 47.63 9.789
1.300 48.42 9.990
1.305 49.21 10.19
1.310 50.00 10.39
1.315 50.85 10.61
1.320 51.71 10.83
1.325 52.56 11.05
1.330 53.41 11.27
1.335 54.27 11049
1.340 55.13 11.27
1.345 56.04 11.96
1.350 56.95 12.20
1.355 57.87 12.41
1.360 58.78 12.68
1.370 60.67 13.19
1.375 61.60 13.46
1.380 62.70 13.73
1.385 63.72 14.01
1.390 64.74 14.29
1.395 65.84 14.57
1.400 66.97 14.88
1.405 68.10 15.18
1.410 69.23 15.49
1.415 70.39 15.81
1.420 71.63 16.14
1.425 72.86 16.47
1.430 74.09 16.81
1.435 75.35 17.16
1.440 76.71 17.53
1.445 78.07 17.90
1.450 79.43 18.23
1.455 80.88 18.68
1.460 82.39 19.09
1.465 83.19 19.51
1.470 85.50 19.95
1.475 87.29 20.43
1.480 89.07 20.92
1.485 91.13 21.48
1.490 93.49 22.11
1.495 95.46 22.65
1.500 96.73 23.02
1.501 96.98 23.10
1.502 97.23 23.18
1.503 97.49 23.25
1.504 97.74 23.33
1.505 97.99 23.40
1.506 98.25 23.48
1.507 98.50 23.56
1.508 98.76 23.68
1.509 99.01 23.71
1.510 99.26 23.79
1.511 99.52 23.86
1.512 99.77 23.94
1.513 100.00 24.01
⑦ 液鹼,硝酸,硫酸有江蘇地區的 生產廠家嗎
硝酸、硫酸、液鹼屬於第八類腐蝕品,純苯屬於第三、第六類危險品
⑧ 江蘇都有哪些工業城市
你好。江蘇省的13個地級市,基本上都不算工業城市的。因為,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工業不是最好的,而是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最好的。江蘇工業比較發達的有蘇州,常州,無錫,南京,徐州。
⑨ 工業級硝酸標准
氨氧化法是工業生產中製取硝酸的主要途徑,其主要流程是將氨和空氣的混合氣(氧:氮≈2:1)通入灼熱(760~840℃)的鉑銠合金網,在合金網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應後殘余的氧氣繼續氧化為二氧化氮,隨後將二氧化氮通入水中製取硝酸。
中文名
工業制硝酸
主要途徑
氨氧化法
鉑銠合金網
760~840℃
氧:氮
≈2:1
快速
導航
硝石-硫酸法
氨氧化法
硝酸工業與合成氨工業密接相關,氨氧化法是工業生產中製取硝酸的主要途徑,氨氧化法是工業生產中製取硝酸的主要途徑,其主要流程是將氨和空氣的混合氣(氧:氨≈2:1)通入灼熱(760~840℃)的鉑銠合金網,在合金網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應後殘余的氧氣繼續氧化為二氧化氮,隨後將二氧化氮通入水中製取硝酸。稀硝酸、濃硝酸、發煙硝酸的製取在工藝上各不相同。反應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進行。
各步反應的方程式如下:
4NH3(g)+ 5O2(g)—Cr2O3加熱→ 4NO(g)+ 6H2O(g)
2NO(g)+ O2(g)——→ 2NO2 (g)
3NO2(g)+ H2O(l)——→ 2HNO3(aq)+ NO(g)
NH3氧化制HNO3過程中,NH3被氧化成NO僅需要0.002s,但NO轉化為NO2是一個"慢"反應.
⑩ 硝酸在工業上有哪些應用
工業合成硝酸
1、氨氧化法
硝酸工業與合成氨工業密接相關,氨氧化法是工業生產中製取硝
濃硝酸
酸的主要途徑,其主要流程是將氨和空氣的混合氣(氧:氮≈2:1)通入灼熱(760~840℃)的鉑銠合金網,在合金網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應後殘余的氧氣繼續氧化為二氧化氮,隨後將二氧化氮通入水中製取硝酸。稀硝酸、濃硝酸、發煙硝酸的製取在工藝上各不相同。
4nh₃(g)+
5o₂(g)—pt-rh→
4no(g)+
6h2o(g)
2no(g)+
o₂(g)——→
2no₂
(g)
3no₂(g)+
h2o(l)——→
2hno₃(aq)+
no(g)
2、其它
工業上也曾使用濃硫酸和硝石制硝酸,但該法耗酸量大,設備腐蝕嚴重,現基本停止使用
nano₃(s)+
h2so₄(l)
——→
nahso₄(s)+
hno₃(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