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制氧有哪些方法
還有一種工業制氧的方法,就是電解水主要產物為氫氣和氧氣。此方法的氧氣純度較高,一般為990%,通過凈化處理即可達到99.99%.但這種方法的規模一般都不大,適用於較為特殊的行業。
『貳』 工業制氧的工業制氧
實驗室中常用過氧化氫或高錳酸鉀分解製取氧氣的方法,具有反應快、操作簡便、便於收集等特點,但成本高,無法大量生產,只能用於實驗室中。工業生產則需考慮原料是否易得、價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產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
空氣中約含21%的氧氣,這是製取氧氣的廉價、易得的原料。
因為任何液態物質都有一定的沸點,人們正是利用了物質的這一性質,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氧了。為了便於貯存、運輸和使用,通常把氧氣加壓到15000kPa,並貯存在漆成藍色的鋼瓶中。
近年來,膜分離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利用這種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利用這種膜進行多級分離,可以得到含90%以上氧氣的富氧空氣。
富氧膜的研究在醫療、發酵工業、化學工業、富氧燃燒等方面得到重要應用。
『叄』 工業制氧的方法 還有原理
工業用分離空氣法制氧,是個物理變化,利用氮氣沸點低於氧氣。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氧了。
『肆』 工業制氧
工業制氧應該是壓縮冷空氣法,屬於物理變化,因為工業制氧屬於大量,不可用化學做,浪費原料。
『伍』 工業制氧機的工藝流程
空氣經空壓機壓縮後,經過除塵、除油、乾燥後,進入空氣儲罐,經過空氣進氣閥、左進氣閥進入左吸附塔,塔壓力升高,壓縮空氣中的氮分子被沸石分子篩吸附,未吸附的氧氣穿過吸附床,經過左產氣閥、氧氣產氣閥進入氧氣儲罐,這個過程稱之為左吸,持續時間為幾十秒。左吸過程結束後,左吸附塔與右吸附塔通過均壓閥連通,使兩塔壓力達到均衡,這個過程稱之為均壓,持續時間為3~5秒。均壓結束後,壓縮空氣經過空氣進氣閥、右進氣閥進入右吸附塔,壓縮空氣中的氮分子被沸石分子篩吸附,富集的氧氣經過右產氣閥、氧氣產氣閥進入氧氣儲罐,這個過程稱之為右吸,持續時間為幾十秒。同時左吸附塔中沸石分子篩吸附的氧氣通過左排氣閥降壓釋放回大氣當中,此過程稱之為解吸。反之左塔吸附時右塔同時也在解吸。為使分子篩中降壓釋放出的氮氣完全排放到大氣中,氧氣通過一個常開的反吹閥吹掃正在解吸的吸附塔,把塔內的氮氣吹出吸附塔。這個過程稱之為反吹,它與解吸是同時進行的。右吸結束後,進入均壓過程,再切換到左吸過程,一直循進行下去,從而連續產出高純度的產品氧氣。
制氧機的工作流程是由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控制五個二位五通先導電磁閥,再由電磁閥分別控制十個氣動管道閥的開、閉來完成的。五個二位五通先導電磁閥分別控制左吸、均壓、右吸狀態。左吸、均壓、右吸的時間流程已經存儲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中,在斷電狀態下,五個二位五通先導電磁閥的先導氣都接通氣動管道閥的關閉口。當流程處於左吸狀態時,控制左吸的電磁閥通電,先導氣接通左吸進氣閥、左吸產氣閥、右排氣閥開啟口,使得這三個閥門打開,完成左吸過程,同時右吸附塔解吸。當流程處於均壓狀態時,控制均壓的電磁閥通電,其它閥關閉;先導氣接通均壓閥開啟口,使得這閥門打開,完成均壓過程。當流程處於右吸狀態時,控制右吸的電磁閥通電,先導氣接通右吸進氣閥、右吸產氣閥、左排氣閥開啟口,使得這三個閥門打開,完成右吸過程,同時左吸附塔解吸。每段流程中,除應該打開的閥門外,其它閥門都應處於關閉狀態。
『陸』 求工業制氧的過程
壓縮空氣使空氣液化,然後升溫,液態氮的沸點低首先蒸發,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氣了。因為用於工業,所以純度不要求太高,直接蒸發液態空氣分離出N2就可以了。
『柒』 工業制氧原理及流程
制氧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空氣中最主要的成分氮氧氬的沸點不同,用多級精餾的方法分離出來的。具體可以參看北京科技大學李化治老師編寫的《制氧技術》。你有具體一些的問題,可以繼續問。本人現在正從事這行。
『捌』 制氧工藝、流程以及設備
新建一座壓縮機間,布置空壓、氧壓、氮壓三大機組,並相應配備其供配電、儀控及給排水設施等,主體空分設備現在主要採用國產外壓縮流程的第六代分餾塔設備,主要包括空氣預冷系統、分子篩純化系統、增壓膨脹機系統、分餾塔系統、液化系統以及與之配套的儀電控系統等設施。
空分設備的主要特點是:制氧機採用常溫分子篩凈化空氣,增壓透平膨脹機製冷;採用規整填料技術及全精餾制氬的外壓縮流程。
工藝流程及特點
1 工藝流程
本裝置採用常溫分子凈化空氣,增壓透平膨脹機製冷;採用規整填料技術及全精餾制氬的外壓縮流程。
原料空氣在過濾器中除去了灰塵和機械雜質後,進入空氣壓縮機壓縮至0.62MPa,然後進入空氣冷卻塔進行預冷。空氣冷卻塔的給水分為兩段,冷卻塔的下段使用經水處理冷卻過的循環水,而冷卻塔的上段則使用經水冷卻塔冷卻後的低溫水。空氣冷卻塔頂部設置旋風分離器及絲網除霧器,防止水分帶出並除去空氣中的機械水滴。
出空氣冷卻塔的空氣進入交替使用的分子篩吸附器。在那裡原料空氣中的水分、CO2、C2H2 等被分子篩吸附。凈化後的空氣分三股:一小部分被抽出作為儀表空氣;一股空氣進入主換熱器,被返流氣體冷卻至飽和溫度進入下塔。相當於膨脹量的一股空氣進入增壓機增壓,冷卻後進入主交換器,從中部抽出進入膨脹機,膨脹後的大部分空氣進入上塔;空氣經下塔初步精餾後,在下塔底部獲得液空,在下塔頂部獲得純液氮。下塔抽取的液空和液氮進入液空液氮過冷器過冷後送入上塔相應部位。經上塔進一步精餾後,在上塔底部獲得純度為99.6%的氧氣,1%的液氧從冷凝蒸發器底部抽出貯存系統,或與經液氧噴射器後與出冷箱的氧氣匯合,並經氧氣透平壓縮機壓縮至3.0MPa 進入氧氣管網。
從下塔頂部抽出900Nm3/h 的壓力氮氣經主換熱器復熱後作為氧透的密封氣及其它用途。
從輔塔頂部引出純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進入氮氣管網。
從上塔頂部引出污氮氣,經過冷器,主換熱器復熱後出冷箱,然後進入加熱器作為分子篩再生氣體,多餘氣體送水冷塔。
從上塔中部抽取一定量的氬餾分送入粗氬塔,粗氬塔在結構上分為兩段,第二段氬塔底部的迴流液體經液體泵送入第一段頂部作為迴流液;氬餾分經粗氬塔精餾得到粗氬液,並送入精氬塔中部,經精氬塔精餾後在塔底部得到99.999%Ar 的精液氬。
空分裝置在變工情況下可以提取一部分的液氧及液氮,以液體儲存系統作備用供氣。液氧、液氮後備系統可以根據用戶實際使用情況,配置大型貯槽,緊急情況下可以啟動該後備系統維持一定的供氣時間。供氣採用液體泵增壓,水浴式汽化器汽化的方式,汽化後帶壓氧氣或氮氣直接供用戶管網。
『玖』 工業制氧的原理及方法
氧氣的工業製法是利用液氮的沸點比液態氧氣的沸點低,從而製得工業氧氣。採用的方法為物理方法。
工業氧氣的製法
首先採用低溫加壓的方式,將空氣液化。然後調節溫度,利用液態氮的沸點低於液態氧,將液態氮蒸騰出去,剩下的即主要為液態氧。
液氧危害因素
火災危險性
液氧是不可燃的,但它能強烈地助燃,火災危險性為乙類。它和燃料接觸通常也不能自燃,如果兩種液體碰在一起,液氧將引起液體燃料的冷卻並凝固。凝固的燃料和液氧的混合物對撞擊是敏感的,在加壓情況下常常轉為爆炸。有兩種類型的燃燒反應,這取決於氧和燃料的混合比和點火情況:一種是燃料和液氧在混合時沒有發生著火,但是這種混合物當點火或受到機械撞擊時能發生爆轟;另一種液氧與燃料互相接觸之前或接觸時燃燒已經開始,著火或燃燒並伴隨有反復的爆炸。燃燒反應的強度取決於燃料的性能。
爆炸危險性
所有可燃物質(包括氣、液、固)和液氧混合時就呈現爆炸危險性,這種混合物常常由於靜電、機械撞擊、電火花和其它類似的作用,特別是當混合物被凝固時經常能發生爆炸。
當液氧積存在封閉系統中,而又不能保溫,則可能發生壓力破壞,當溫度升高到-118.4℃而又不增加壓力,則液氧不能維持液體狀態,若泄壓不及時,也會導致物理爆炸。液氧積存在兩個閥門之間,可導致管路的猛烈破壞。如果氧氣不泄出或壓力不適當排除,當冷凍失效時,將導致貯箱的破壞,真空夾套貯箱中的真空失效。如果系統不能受額外負載,則會引起蒸發加速和排空系統破壞。
人員凍傷
由於液氧的沸點極低,為-183℃,當液氧發生「跑、冒、滴、漏」事故時,一旦液氧噴濺到的人的皮膚上將引起嚴重的凍傷事故。
氧中毒
空氣中氧氣約佔21%。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引發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濃度的混合氣體時,會出現胸骨後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後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發生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吸入氧濃度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於氧分壓60kpa~100kpa(相當於氧濃度40%)的環境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