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見機械加工工藝有哪些
機械加工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其中冷加工就是日常所見的車銑刨磨鏜鑽拉等,熱加工常見的有熱處理、鍛造、鑄造和焊接等。
② 零件加工工藝都有哪些內容
一般不用,加工工藝,反正我這邊的,一般都是分析熱處理啊,或者切削還是銑削啊,這類的,不過,如果需要好幾種刀具,並且刀具的選擇也比較關鍵或者特殊的話,還是寫上。
或者你都寫上也行!
③ 機加工都有哪些工藝流程
機加工工藝規程是規定零件機加工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藝文件之一,它是在具體的生產條件下,把較為合理的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規定的形式書寫成工藝文件,經審批後用來指導生產。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一般包括以下內容:工件加工的工藝路線、各工序的具體內容及所用的設備和工藝裝備、工件的檢驗項目及檢驗方法、切削用量、時間定額等。
制訂工藝規程的步驟:
1、計算年生產綱領,確定生產類型。
2、分析零件圖及產品裝配圖,對零件進行工藝分析。
3、選擇毛坯。
4、擬訂工藝路線。
5、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確定各工序所用的設備及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7、確定切削用量及工時定額。
8、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9、填寫工藝文件。
在制訂工藝規程的過程中,往往要對前面已初步確定的內容進行調整,以提高經濟效益。在執行工藝規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前所未料的情況,如生產條件的變化,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新材料、先進設備的應用等,都要求及時對工藝規程進行修訂和完善。
④ 機械加工工藝有哪些優化方法
一、外在環境的優化
對於外在環境的優化,即加工布局的優化。機械加工的工藝布置也稱為產品功能布置,是指專業技術人員運用同類設備,將所有參與設計的工作人員統一引領到一個地方組織布置的形式。生產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按車床小組、電焊組等分區,將各類機床之間的安置都設置好一定的順序,最後按照加工的產品中具備的大多數零件的加工流程來排列。統一規劃各項工藝的順序和所佔比例,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整體運作成本,促使各部門間按部就班工作,爭取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產品布置的優化
產品布置是為一些特殊工藝量身打造的,其加工基礎是標准化的產業分工。在產品加工過程中,對每一項產品所運用的工藝應達到一個基本的熟知程度。在基本掌握各項加工工藝和加工工匠的特點後,實現因地制宜。這里所說的機械加工工藝都是通過對零件的精加工來使各零件符合裝配到產品上的規格。由於整個流程結束後,會由專門的質檢機構對其進行檢驗。只有能夠通過所有檢驗環節的產品,才能收入車間庫存中等待下一環節的包裝和出庫。所以對每樣產品的布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在該環節的完成程度是否利於其進入下個環節的安裝。
三、對各種零件表面的光整技術的應用
作為重要的加工技術,很多零件在加工過程中都會採用光整技術這道工序。使用這項工藝做大的好處,不是讓手中的零件更好地符合標准大小,而是通過精良的加工技巧增強零件表面的光整度。在光整技術中,通過磨具改變其內部層面的紋路結構,這樣作出的紋路不僅美觀大方,還能增強零件的抗壓性、耐磨性,使之不易在其他加工環節中被其他堅硬的物質損壞。這樣做的另一種好處是使零件表層的毛邊都能自然平整,可以說這相當於對加工部件在表皮上的一次徹底改造。
四、新型工藝的優化
在機械加工工藝中,還能通過新型工藝對零件進行深層打磨、製造。這些新型的應用對象和上述三項不同,是專門面向硬度較高或抗壓性極小的產品的。當然,也包括一些外形復雜不易改造的產品。特種機械加工工藝通過特殊手法對其統一打磨,應用光能和機械能改變材料的深層構造,降級零件間的接觸減少磨損,從而使零件加工的精良程度更上一層樓。
五、新型刀具材料的應用
機械設備的類型各異,配備的加工刀具與潤滑系統也各不相同。隨著機械設備的自主化加工的不斷進步,加工刀具也會趨於標准化。機械設備現階段只需要根據自身需求更換符合標準的刀具便可完成工藝流程,與之配套的潤滑系統會自動的切削不同工藝下所使用的金屬加工油以滿足工藝需求。目前切削刀具正在向超硬度復合材料方向發展,而以硫化添加劑為主要成分的金屬加工油也得到了關鍵技術的突破。
⑤ 機械的加工工序都有什麼
機械加工工序是指利用傳統機械加工的方法,按照圖紙的圖樣和尺寸,使毛坯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成為合格零件的全過程,加工工藝是工人進行加工前所需要做的工作,避免在加工過程中發生加工失誤,造成經濟損失。
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設備的規格、性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設備。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機械零件是由若干個表面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對關系,必須確定一個基準,基準是零件上用來確定其它點、線、面的位置所依據的點、線、面。根據基準的不同功能,基準可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兩類。
設計基準:在零件圖上用以確定其它點、線、面位置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
工藝基準:零件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測量基準及定位基準。
(1)裝配基準: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品中的位置的基準,稱為裝配基準。
(2)測量基準: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準,稱為測量基準。
(3)定位基準:加工時工件定位所用的基準,稱為定位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或線、點),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這種定位表面稱粗基準.在以後的各個工序中就可採用已加工表面作為定位基準,這種定位表面稱精基準。
⑥ 布料加工工藝有哪些
布料的加工工藝詳細步驟分為:
1. 抽紗:由化學纖維通過工序抽出紗,並決定例紗的粗細度,工廠一般直接買來紗餅(這道工序不在工廠完成);
2. 整經:把分散的紗餅集中到盤頭上,盤頭數關繫到紗的紋路;
3. 並紗: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盤頭的紗合並到一個盤頭上,例如600D紗可由兩條300D紗合並而成;
4. 漿紗:並紗後上漿水,使紗更堅固;
5. 分經:通過機器使經紗呈上下距離錯開,以便緯紗穿過;
6. 織布:有針織物和梭織物兩種;
7. 定型:通過織造之後製成胚布,然後通過高溫定型,將布料烘乾定型;
8. 漂染:對布料進行染色,染色時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染色,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海內的漂染技術,在每一缸漂染的布料會存在色差的現象,業內成為缸差,這是因為在漂染時的染色料的調配,溫度控制,染色時間等差異造成的;
9. 後收拾整頓:對染色後的布料進行後加工,已知足布料的特殊需求;
梭織物是指以紗線做經緯,按各種織物組織結構相交織造的織物。最早的電動織機是有木梭帶動緯紗與經紗交織。
梭織物中經緯紗浮沉交織的規律變成為織物組織。織物組織不同,織物的外觀和機能也有差別,主要分為3種:平紋變化組織,斜紋變化組織,緞紋變化組織。三種組織因為結構不同,織物外觀風格和機能也有所不同的。
⑦ 金屬材料常用的加工工藝方法有哪些
金屬材料主要有冷加工和熱加工兩種加工方式。
冷加工:
1.在金屬工藝學中,冷加工是指金屬在低於再結晶溫度進行塑性變形的加工工藝,如冷軋、冷拔、冷鍛、沖壓、冷擠壓等。冷加工變形抗力大,在使金屬成形的同時,可以利用加工硬化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強度。
2.在機械製造工藝學中,冷加工通常指金屬的切加工。
熱加工:
熱加工是在高於再結晶溫度的條件下,使金屬材料同時產生塑性變形和再結晶的加工方法。熱加工通常括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等工藝。熱加工能使金屬零件在成形的同時改它的組織或者使已成形的零件改變既定狀態以改善零件的機械性能。
拓展資料:
冷加工方式的優點:
在強化金屬的同時可以獲得所需的形狀;
可以獲得很好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便宜;
有些金屬只能進行有限程度的冷加工,因為它們在室溫下表現為脆性;
冷加工削弱了延展性、導電性和耐腐蝕性。但因冷加工而導致的導電性減小的程度小於其他強化加工的影響,所以冷加工也被用來強化導電材料,如銅絲;
如果各向異性的特性和殘余應力控製得當的話,它們也會帶來好處。如果控制不當,就會大大削弱材料性能;
由於冷加工的效果會在高溫下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對於那些工作在高溫環境下的部件來說,不適用冷加工強化;
⑧ 機械加工工藝的分類有哪些
機械加工工藝的分類有六類,它們分別:鑄造、壓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特種加工、覆蓋層等六類。相應的機械行業標準是《JB/T 5992.(1~7)-1992 機械製造工藝方法分類與代碼》, 包括總則在內共七冊。
⑨ 機械加工工藝有哪些東西
你問的是機械加工工藝文件材料有哪些吧???
如果是的話.那麼機械加工工藝材料包括
零件成品圖
零件毛坯圖
零件半成品圖
零件加工工藝流程圖
零件加工工序卡片
零件檢測專用檢具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