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工業有哪些
手工業(handicraft instry )是指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手工工具從事小規模生產勞動的工業。最初與農業密切聯系,屬於農民副業性質的家庭手工業。經過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脫離農業,形成獨立的個體手工業。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為單位,用私有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主要類型有:自產自銷的手工業,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流通手工業和為買主或工廠進行加工的手工業。以後發展為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手工業作坊和工場手工業。
中國手工業歷史久、行業多、分布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後,手工業者走上了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並逐步納入了現代化的軌道,手工業得到了振興,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民族優良傳統得到發揚,並有所創新。發展手工業對生產日用消費品,創作藝術珍品,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手工業有很大發展,手工業品不僅能在國內市場上暢銷,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歡迎,為國家創造外匯,增加積累發揮一定的作用。
2. 手工業者 是哪些人
就是用手工製作的廠家 象紡織廠你
3. 手工業者的介紹
手工業者,是指佔有少量手工工具、作坊、原料等生產資料,自己從事獨立的手工業生產,以其成品出賣,作為全部或主要生活來源的人,稱為小手工業者,或獨立生產者。
4. 手工工匠是手工業者嗎
木匠呢,只不過是手工業者的一個尊稱,對他們精湛藝術的一個。
5.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類型
1、刺綉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2、紡織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3、制鹽
制鹽工業歷史悠久,其發展經歷了由原始手工生產、手工機械生產到機械化、現代化生產的過程(見制鹽技術史)。
4、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5、陶瓷
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古人稱陶瓷為甌。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6. 中國現代手工業主要在哪些方面
專題2 中國古代手工業、近代工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工業
●復習建議
1.本專題內容在高中歷史課程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古代手工業是中國古代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古代手工業技術有許多領先世界的成就。近代工業結構有其獨特的內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雖幾經挫折,但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2.本專題知識在近年的高考中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屢有大題出現。2001年全國文綜卷在此出過一道大題。同年,廣東、河南卷在此出一材料解析題。2003年上海卷又在此出一材料解析題。
3.本專題的主要考點包括: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明清時期的手工業發展成就;近代洋務@派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官僚資本企業、外來企業、解@放區新民主主義工業等發展狀況;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時期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成就等。
4.本專題打破了原來的按歷史階段劃經濟史專題的模式,延長了知識線索,加強了對縱向知識的聯系。復習時注意如下幾點:
(1)本專題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和新中國的工業現代化等三條主要線索。重點掌握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
(2)關於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可按照不同的歷史時期手工業的發展狀況掌握,也可按照各門類手工業的發展線索來掌握。
(3)關於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狀況,與專題三中的「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和專題七中的「中國近代化」在內容上有所交叉,既要避免簡單重復又要注意其聯系與區別。
(4)在復習中國近代工業和現代工業時,要注意聯繫世界史三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把中國的工業發展狀況放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去認識。
(5)中國正逐步地成為世界製造業的大國,中國製造業的國際地位在逐步提高。這一問題開始成為熱點問題被高考命題者所關注。
(6)要注意與政@治學科的聯系,運用經濟常識中有關三大產業的理論,加深對工業問題的理解。
(7)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問題,有可能成為高考命題的著眼點。要給予足夠的關注。
7. 小手工業者相當於什麼成份
我家的出身是小手工業者。無房無地,靠雙手。租別人的店面,從事銅和錫的澆鑄。
8. 無產者和手工業者有什麼區別
1、手工產品,指的是手制的物品,純手工製作,用到簡單的工具,通常跟藝術有關,其創作需要技巧、熟練度,以及一定程度的美感。
媒體材質大概包括編織、陶藝、紙藝、綉縫、木作等等。
手工產品通常通過一定的藝術構思,以手工作坊的方式加工製作。
手工產品製作工藝在國民間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她以其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藝、豐富的門類、傳世佳作蜚聲海內外。
幾千年來,傳統手工藝產品始終是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產業。
傳統的工藝產品既是文化藝術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時尚手工在現代都市如此紅火並流行,確實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有人說這是因為懷舊,是一種對往昔手工歲月的追憶;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手工製作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和實用的性能、手工產品隨心所欲的樂趣,已經不可抗拒的在身邊流行起來,她像風一樣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9. 元朝官營手工業生產者包括什麼人
蒙元時期官營手工業的發展,首先與蒙古對外擴張後的民族遷徙、虜掠工匠直接有關。蒙古貴族在立國之初就很重視發展手工業特別是武器製作業。由於本身經濟技術水平較低,在對外戰爭中就特別注意掠占外族工匠。蒙古三次西征中,歐亞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遷徙,這些移民或戰俘中很多是技藝精湛的各地工匠、技師。蒙古軍隊洗劫中亞名城撒馬爾罕時殺掠甚酷,但卻留下該城三萬余名工匠分賜蒙古王公貴族,謫為工奴⑧。這些西域工匠後來很多流散到中原內地。征服中原期間,蒙古統治者也十分注意保留工匠。窩闊台滅金後,通過檢括得民匠七十二萬戶;忽必烈滅南宋後,經三次檢括民匠,亦得四十二萬戶⑨。這些匠戶為國家諸色戶計中之一種,世代相承。非經放免,子孫不得脫籍。蒙古軍隊征服歐亞所向無敵,軍匠所製作精良武器的威力是重要因素之一。金哀宗曾說,蒙古之勝,乃「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巧耳」⑩。
元帝國建立後,仍沿襲了這一傳統,只是官營手工業大部分轉為日用消費品、工藝品的生產。元政府在全國建立了大批官營手工局院進行集中生產。元大都及其附近地區設立了專為宮廷織造緞匹織染雜造人匠都總管府,下設綾錦局、紋錦局、弘州「納失失」(一種高級金錦)局、蕁麻林納失失局等,還有專為諸王百官織造緞匹的大都人匠總管府。甘州與寧夏路一帶,盛產白駱駝,以白駝絨與羊絨合紡之絨布,頗受國內外商人青睞。一二八一年,元政府即在河西設「織毛段匹提舉司」(11),組織工匠生產這類產品。在南方,元政府還徵集各地制瓷名匠,集中於景德鎮的「浮梁瓷局」三百餘座瓷窯進行徭役勞動(12)。這些官營手工局院均有相當規模,少則幾百戶、多則上千戶乃至幾千戶。還在成吉思汗時代,邱處機赴漠北,就在那裡曾看到「漢匠千百人居之,織綾羅錦綺」(13)。元代的發展,則更有甚之。
官營手工業生產概況 元代中央和地方手工業局院分布的密度和廣度是前所未有的。 《經世大典》列官營手工 業共二十二個門類,實際不外土木工程、兵器、金工、玉工、絲枲、皮毛等幾個大類,內容 涉及軍器和統治集團消費的一切領域,種類繁多,機構龐大,其名稱一般稱局、 院、提舉司、 所等,設院長、正副大使、提舉、同提舉、副提舉、提點、提領等官員,其下有管勾、作頭、 頭目、照磨案牘、攢司、典史司吏、堂長和提控(後幾類一般於匠戶內差充①) 。工匠在五 百名以上者設提舉、副提舉、同提舉,三百至五百稱院長、提領、提點,一至三百戶設大使、 副使②。 官營手工業擁有充沛的物資原料和西域、中原各地的能工巧匠,並通過集中生產、分類 置局、技能培訓和「給之食、復其戶」等措施,基本保證工匠「專於其藝」③,因而不僅為 手工業增添了一些新的品種,而且生產出許多精美的產品。但封建時代官辦事業的通病,元 代亦在所難免,其中較突出的有三點: (1)各級官吏剋扣原料、冒支工糧、夾帶私造的情況 十分普遍④, (2)擁有人力物力絕對優勢的官辦手工業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所以,生產不 計成本, 經濟效益低下。 如杭州砂糖局原料來自處州, 質優價廉, 但糖價卻高出民間數十倍, 無法生存,只好停辦①。 ③ 《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 ① 《彬江志·織染局》《延平府志·織染局》 、 ,見《永樂大典》卷一九七八一。② 《元典章》卷八《吏 部》卷二《循行選法體則》 。 ③ 《經世大典·工典·諸匠》《元文類》卷四二。 , ④ 如至元八年中都甲局官玉魯等用劣質皮貨造衣甲,從中貪污(王惲: 《彈甲局官玉魯等抵搪造甲皮 貨》《秋澗集》卷九○) , ;大德四年和買絲貨時各處官府與上下權豪之家「私下賤買不堪絲料,逼勒交收, 高抬時估,取要厚利」《元典章》卷五《工部》卷一《選買細絲事理》;延佑元年前興和路二十六個局 ( ) 河北綦陽一處官辦鐵冶「得鐵甚鮮」 ,如將冶戶放還,政府另以「和市」等名目所得購 鐵, 「可增官煽數倍之上」②,此類事例,不勝枚舉,因而一些官僚認為官營局院為「蠹財 之尤者」 ,力主「百工諸府可罷」③。 (3)工匠遭受的壓迫和剝削相當沉重:官辦局院的工 匠受到「日驗月考」的嚴厲管制;官府往往依期強令地方造作,騷擾民間④;奸吏乘勢「因 緣害眾」「合著夫匠十名,乃科百名,以至數多則遍科」⑤;大多數工匠的勞動、生活條件 , 相當惡劣,匠役成為一項沉重的負擔,如時人曾描述織工的處境: 「江南絲盡入機房,欲此 虛空彼富強。鞭撻別工皆學織,程量計日完成章。驚心蟠龍愁應死,淚手攀花痛不香。貧者 只宜岩谷隱,草紉槲葉當衣裳。 ⑥工匠之苦莫過於鹽丁、 」 灶戶: 「課額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為公所干,惟務私所欲。田園供給盡,鹺數屢不足。前夜總催罵,昨日場胥督。今朝分運 來,鞭笞更殘毒。灶下無尺草,瓮中無粒粟! 」⑦民間手工業貴族權豪①、官僚地主、民間 作坊主與一般百姓也經營自己的手工業。 諸王、公主、駙馬位下有一批「不納系官差發」的「匠人、打捕戶、鷹房子、金銀鐵冶 戶」 ,即可供貴族自行「拘收起移」的人匠民戶②,他們被收編在位下的「諸色民匠總管府」 之類的組織管轄之下,在位下的作坊內從的官員每年支取的工糧超出應支數的六倍( 《通制 條格》卷十三《工糧》。 ) ① 楊瑀: 《山居新話》 。 ② 王惲: 《秋澗集》卷八一《中堂記事》中。 ③ 許有壬: 《正始十事》《至正集》卷七七。胡祗遹: , 《政事》《紫山大全集》卷二一。④ 虞集: , 《通 議大夫簽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事贈正議大夫吏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潁川郡侯謚文肅陳公神道碑》《道 , 6 園學古錄》卷四二;程鉅夫: 《民間利害》《雪樓集》卷十。⑤ 胡祗遹: , 《民間疾苦》《紫山大全集》卷二 , 三。 ⑥ 鄭思肖: 《心史》上卷《江南絲》 。 ① 諸王、 公主、 駙馬和少數勛臣屬下的手工業往往被認定為官辦性質, 或則是官營手工業的一種補充。
10. 小手工業者的介紹
佔有少量手工工具、作坊、原料等生產資料,自己從事獨立的手工業生產,以其成品出賣,作為全部或主要生活來源的人,稱為小手工業者,或獨立生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