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民族工業包括哪些企業

民族工業包括哪些企業

發布時間:2022-02-08 10:41:22

㈠ 山東近代民族工業有哪些

張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號嗇庵,出生於當時江蘇省海門直隸廳常樂鎮,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張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故海門民間稱他為「四先生」。張家世代務農,到張謇父親時,已置田二十餘畝,並兼營糖坊。清咸豐六年(1856年)張謇4歲時,由父開始教識《千字文》。5歲時因背誦《千字文》無訛,父令隨伯、仲、叔三兄入鄰塾,從海門邱大璋先生讀書。12歲時,謇父自辟家塾,延請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讀其三子。14歲時,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負笈往西亭,從效祁先生的從子宋琳先生讀書,膳宿其家。15歲起,間亦從效祁子、江南鄉試舉人宋琛先生問業。同治七年(1868年)16歲時,由於祖上是三代沒有功名的冷籍,為了走上科舉正道,經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縣人張銓兒子張育才的名義報名注籍,經縣、州、院三試勝出,得隸名如皋縣學為生員。同治八年(1869年)張謇考中秀才。其後如皋張氏貪得無厭、索酬無已,後竟控訴於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於是「冒籍案」發。自此連年纏訟,使張謇吃足了苦頭,家道也轉入困頓。幸賴通州知州孫雲錦、江蘇學政彭久余憐士惜才、曲為援護,屢費周折,才得以銷如皋控案。
同治十三年(1874),張謇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知州孫雲錦。光緒二年(1876年)夏,應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邀請,前往浦口入其慶軍幕任文書,後袁世凱也投奔而來,兩人構成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參與了慶軍機要、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光緒六年(1880)春,吳長慶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見,張謇隨同前往。同年冬,吳長慶奉命幫辦山東防務,張謇隨慶軍移駐登州黃縣。
光緒八年(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吳長慶奉命督師支援朝鮮平定叛亂,以阻止日本借機發動侵略戰爭。張謇隨慶軍從海上奔赴漢城,為吳長慶起草《條陳朝鮮事宜疏》,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文章,主張反抗侵略,對外持強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首領潘祖蔭、翁同龢等的賞識。光緒十年(1884年)吳長慶奉調回國,駐防金州,袁世凱則留朝鮮接統「慶字營」。不久吳長慶病故,張謇離開慶軍回歸故里,繼續攻讀應試。
張謇從16歲錄取生員起,中經18歲、21歲、23歲、24歲、27歲前後5次赴江寧府應江南鄉試(俗稱南闈)均未中試。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33歲,因孫雲錦官江寧府尹,子弟依例迴避,轉赴順天府鄉試(俗稱北闈),才取中第二名舉人,俗稱「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聲名漸著,成為「清流」著重延攬的對象,但此後張謇四次參加會試均遭失敗。
從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蔭等對張謇就有了提攜之意,特別是「期許甚至」、「薦而不中」,幾次誤把他人卷子認作張謇而取中會元,更說明了提攜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試時翁同龢的志在必得。(張謇34歲應禮部會試不中;37歲赴會試,試卷為無錫孫叔和所冒,孫中而張落;38歲應會試,場中誤以陶世鳳卷為張謇卷,陶中「會元」而張落第;40歲赴會試,試卷又被武進劉可毅所冒,劉中會元而張又落第。)
光緒十三年(1887年)張謇隨孫雲錦赴開封府任,協助治河救災,並擬訂《疏塞大綱》。光緒十四年(1888年)以後,又應聘主持贛榆選青書院、崇明瀛州書院、江寧文正書院、安慶經古書院等。
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後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張謇奉父命再次進京參加禮部恩科會試。二月,禮部會試,取中第六十名貢士;三月,禮部復試時中一等第十名,「初定十一,常熟師改第十」;四月二十四日殿試時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張謇交卷,然後直接送到自己手裡,匆匆評閱後,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不但做了其他閱卷大臣的工作,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還在光緒帝引見時,特地介紹說: 「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張謇得中一甲一名狀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民族危機促使帝後兩黨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擁戴光緒帝,好發主戰議論,其主要抨擊目標為畏日如虎的李鴻章,實際上都是藉以沖擊主和的後黨,企圖為虛有「親政」其名的皇帝爭取若干實權。名噪一時的新科狀元張謇,由於歷史淵源和政見相近,很快就成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戰、主和兩派斗爭激烈之際,張謇因父喪循例回籍守制。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奏派張謇舉辦通海團練,以防禦日本海軍隨時可能對長江下游的侵犯,由於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落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通海團練半途而廢。同年底,加入康有為組織的上海強學會。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初,張之洞奏派張謇、陸潤庠、丁立瀛分別在通州、蘇州、鎮江設立商務局,張謇與陸潤庠分別在南通和蘇州創辦了大生紗廠與蘇綸紗廠。
大生紗廠最初確定是商辦,張謇試圖通過官招商辦、官商合辦來集股籌款,但收效甚微,籌集資金十分有限。張謇無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尋求援助,1896年11月,張謇通過曾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商務大臣的劉坤一,將光緒十九年(1893)張之洞搞「洋務」時用官款向美國買來辦湖北織造局擱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經銹蝕的官機40800錠,作價50萬兩入股,作為官股,恰在此時,以官督商辦及官商合辦形式壟斷洋務企業的盛宣懷也正要買機器,便把這批機器與張謇對分,各得20400錠,作價25萬兩官股,另集25萬兩商股。官股不計盈虧,只按年取官利,因而變成「紳領商辦」性質。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紗廠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閘陶朱壩破土動工,次年大生紗廠建成投產。經過數年的慘淡經營,大生紗廠逐漸壯大,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該廠增加資本63萬兩,紗錠2萬余枚。光緒三十三年(1907)又在崇明久隆鎮(今屬啟東縣)創辦大生二廠,資本100萬兩,紗錠2.6萬枚。到宣統三年(1911年)為止,大生一、二兩廠已經共獲凈利約370餘萬兩。1901年起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下,在呂泗、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擁有10 多萬畝耕地的通海墾牧公司。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張謇又在唐閘創辦了廣生油廠,復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同時,為了便於器材,機器和貨物的運輸,在唐閘西面沿江興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後,天生港又興建了發電廠,在城鎮之間,鎮鎮之間開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19世紀末近代經紡工業的出現,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換為主轉為生產為主,南通成為我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
發展民族工業需要科學技術,這又促使張謇去努力興辦學堂,並首先致力於師范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張謇應兩江總督劉坤一電邀赴江寧討論興學之事,劉坤一贊成,而藩司吳、巡道徐、鹽道胡阻撓。張謇嘆息不已,乃與羅叔韞、湯壽潛等同人籌劃在通州自立師范,計以張謇從任辦通州紗廠五年以來應得未支的公費連本帶息2萬元,另加勸集資助可成。同年7月9日通州師范擇定南通城東南千佛寺為校址開工建設,翌年正式開學,這是我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它的建設標志著中國師范教育專設機關的開端。
1905年,張謇與馬相伯在吳淞創辦了復旦公學,這就是復旦大學的前身。1907年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范學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屬公立中學(即今南通中學)。1912年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河海大學前身),並陸續興辦一批小學和中學。1909年,張謇創辦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因地處吳淞,曾一度稱「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解放後,學校改組為上海航務學院。1953年,上海航務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並成立大連海運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大連海事大學。 1912年,張謇在老西門創辦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13年全校遷往吳淞,故稱』 吳淞水產專科學校」, 今天上海海洋大學的前身。 1917年,張謇支持下,同濟醫工學堂(同濟大學的前身)在吳淞復校。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學在上海成立。上海商科大學前身是南京師范高等學校,後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擴展為國立東南大學,張謇是國立東南大學主要創建人之一。為了給各項企業提供技術力量,張謇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師范學校的測繪、蠶桑等科發展成為十幾所職業學校,其中以紡織、農業、醫學三校成績顯著,以後各自擴充為專科學校,1924年合並為南通大學。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國內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軍山氣象台。此外還陸續創辦了圖書館、盲啞學校等。
1911年任中央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全力投入實業教育救國之路。
1918年10月23日與熊希齡、蔡元培等人發起組織了「和平期成會」。
張謇乃科甲出身,狀元及第,書法自有根底,楷、隸、行、草兼擅,沉穩深秀,傳世以行楷為多,隸書絕少見,然此副一則為隸,另則長言龍門,筆法瘦硬,縱橫飛動,妙得《禮器碑》,《石門頌》精髓,偶參篆書體勢,古雅清新,更是絕品中之精品。
和張謇先生對聯-南通任苯生.
1922年夏,我從騎岸鎮高等小學考入南通師范,學校不收學、雜費,並免費供給食宿,吸引了八方貧寒學子.求學期間,常聆聽張謇先生演講, 先生諄諄教誨,終身受益.
在一個星期六的午後,我們幾個同學,正在朝東風琴室後壁外的一棵樹上裝礦石收音機天線, 一個同學忽然看到張四先生正緩步跨上木橋,朝學校方向走來,立刻興奮地告訴我們.四先生住在濠南別業,與博物苑有邊門相通,與學校隔河相望;兩岸壩肚子上架有木橋,橋欄上有「路不拾遺」四個大字;河裡插有蟹籪; 閑暇時,先生常獨自從河西頭踱過橋來.
我們顧不得裝天線,立即跑回學,一路奔走相告,歡騰雀躍;師范主持於敬之急忙領著大家,打開常年落鎖的學校後門,出來恭請四先生進校,迎至壽松堂.
先生結合自身坎坷歷程,鼓勵在場同學勤學苦讀,爭當棟梁之材,將來為國效力,為民服務,造福一方.
接著,我們隨先生出壽松堂,來到校園,在一棵古銀杏樹旁,有一株靈霄,附樹而上,直攀樹稍;先生心情甚佳,駐足觀之.隨後,大家跟著賞景,邊走邊聊,信步來到荷花池旁,大家興致盎然;先生一時興起,收住腳步,要與我們對聯,大家熱情高漲,圍攏過來;先生說出上聯:「黃花菜,菜花黃,一花一酌」;( 「菜花黃」-酒名).只有不多幾位同學應了下聯;還記得我應的下聯是:」「雞冠花,花冠雞,邊啄邊嘩」.先生笑著又出一上聯:「梅蘭芳演木蘭從軍,戲是女扮男,實是男扮女」. 大家搜腸刮肚,無人能對.先生勉勵我們:博學精思,互相探討,自會開竅.
先生教導,銘記心中.後來讀了蔡東藩明史演義,有所感悟,試作下聯,以對四先生上聯:
「梅蘭芳演木蘭從軍,戲是女扮男,實是男扮女」.
「朱元璋滅大元建明,祖從僧為帝,孫從帝為僧」.
謹以此聯,紀念恩師!
作者:江蘇南通任苯生.
謄稿:通州余西鎮古梅山莊任俠家.

㈡ 中國民族工業

特點:

(1)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近代中國缺乏資本的原始積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資方式,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民族工業只能從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輕工業開始。因此早期中國民族工業基本上是輕工業。

(2)地區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是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較早的地區,封建自然經濟最早解體;再者通商口岸便於出口和運輸,易於取得外國原料和技術設備。

(3)民族工業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賴性。由於民族工業誕生之日便受到雙重壓迫,發展艱難,矛盾是必然的。但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業對它們產生依賴性。

主要企業:上海的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㈢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企業有哪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洋務派的民用企業: 三局: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局。 一廠: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礦。 比較出名的:上海的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 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廣生油廠,復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 周學熙辦的天津紗廠,普育機器製造公司﹑耀華玻璃公司等 榮氏兄弟的茂新麵粉公司、福新麵粉公司和申新紡織公司

㈣ 什麼是近代民族工業

民族工業是在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

近代民族工業從洋務運動開始,包括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和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企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

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4)民族工業包括哪些企業擴展閱讀:

近代以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緩慢,帝國主義列強依仗在中國攫取的特權和利用他們的雄厚強大的資金、技術優勢,壓制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但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國民族工業仍然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力量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社會基礎。

同時,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和資產階級領導的社會變革的挫折,表明只有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民族工業才能真正獲得獨立發展。

㈤ 什麼是民族工業

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於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具體請參考網路:http://ke..com/link?url=ccxydQM1TzMKsqRCg6Z-_a-gg0c-XfUYV_

㈥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著名品牌有哪些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著名品牌有很多,如:同仁堂、全聚德、茂新麵粉、福新麵粉、青島啤酒,范旭東的大九精鹽公司和永利鹼業公司等等。

北京同仁堂, 是全國中葯行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葯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全聚德,中華著名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歷經幾代的創業拼搏獲得了長足發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是我國第一例服務類中國馳名商標。全聚德烤鴨肉質鮮美,適合許多人吃。

全聚德菜品經過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以獨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鴨為龍頭,集「全鴨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於一體的全聚德菜系,備受各國元首、政府官員、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內外遊客喜愛,被譽為「中華第一吃」。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鴨席」選為國宴。

福新麵粉公司成立於1912年12月19日,由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立於上海,它與茂新麵粉公司共同構成當時中國晉中之窗最大的私營麵粉企業集團。榮宗敬、榮德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民族企業家。他們主要經營麵粉廠、紡織廠,被人稱為「麵粉大王」和「紡織巨子」。榮宗敬(1873—1938年)、榮德生(1875—1952年)榮宗敬原名榮宗錦,晚號錦園。榮德生原名榮宗銓,後取號樂農。他們是江蘇無錫西鄉榮巷人。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

茂新麵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於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麵粉廠,後改稱茂新麵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麵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麵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1945年重建,並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 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麵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
麵粉廠里的機器運轉一直很正常,直到幾年前才停止了下來,1948年建成的麥倉、制粉車間、辦公樓等,都還存在,榮德生先生使用過的的辦公桌、沙發等物還基本完好。國家文物專家考察評估後認為,茂新麵粉廠是中國晉中之窗民族工商業發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博物館。

青島啤酒產自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1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開辦。青島啤酒選用優質大麥、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軟硬適度、潔凈甘美的嶗山礦泉水為原料釀制而成。原麥汁濃度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黃色,泡沫清白、細膩而持久。

㈦ 什麼是民族工業

我認為現代民族工業應該是:和民族有緊密相關的各種產業,它的資本都是國有和者私營的.

㈧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包括洋務企業嗎

不包括的。洋務集團主要還是官督民辦的,其間為了實現求富的口號也發展了一些民用工業,膽不是民族工業

㈨ 什麼是民族工業

由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管理層由中國人組成,目的是為了不讓外國資本主義侵佔中國市場,主要對象是中國大眾的,總公司在中國的輕工業企業就是民族工業.

㈩ 民族工業的介紹

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於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民族工業包括哪些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奧迪rs7需要月入多少 瀏覽:934
江淮汽車2017款iev6e現在多少錢 瀏覽:662
奧迪精品車型有哪些 瀏覽:103
汽車如何安全停在坡上 瀏覽:118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瀏覽:17
農村有哪些工業原材料 瀏覽:622
城固為什麼沒有大型工業區 瀏覽:100
寶馬的轉向機在車的哪個地方 瀏覽:132
嘉興工業地板膠多少錢 瀏覽:90
紅旗國人和寶馬哪個好 瀏覽:711
寶馬3和奧迪4哪個值得買 瀏覽:614
怎麼開好小汽車 瀏覽:870
8萬平方工業園區需要投資多少 瀏覽:955
奧迪a4l怎麼設置單開一個門 瀏覽:196
長城汽車多久做一次保養 瀏覽:831
汽車打蠟不幹有什麼壞處 瀏覽:709
如何申請做觀致汽車調度員 瀏覽:182
混動汽車換擋條件有哪些 瀏覽:331
吉首到無錫汽車多少錢 瀏覽:911
賓士sl能跑多少公里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