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我國近年來在工業上的突破有哪些

我國近年來在工業上的突破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04 19:42:31

❶ 我國在工業化應用上率先獲得哪些突破

目前,全球微生物酶制劑市場主要由幾家跨國企業壟斷。與之相比,國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仍然處於不利的位置,以大宗普通微生物催化劑(如澱粉酶、糖化酶)為主,行業呈現出競爭白熱化的態勢。但我國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並著力改善。2017年5月,《「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在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層面,提出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支持人工智慧技術等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發展要求。

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江會鋒團隊,通過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關鍵合成酶的發掘,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重要中葯活性成分燈盞花素的人工生物合成,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引起強烈反響。來源:光明日報

❷ 現代以來,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進步啊

1.5G領跑世界

從4G快人一步,到5G領跑世界。當流量社會到來,網速就是效率。數秒鍾完成一部高清大片的下載,直播更是「分分秒秒無卡頓」。預測是到2020年中國5G將實現商業化推廣,到2025年中國5G用戶數量有望達到億級規模。

❸ 舉出我國近年來取得重大科技成就。

1、嫦娥三號登陸月球、神舟十號飛船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兔」月球車在月球開始工作,標志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成功。這也是人類時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開探測工作。

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探月任務成為中國科技工業綜合實力的一次完美展現。准時發射,精確入軌,穩定落月,創新探索,嫦娥三號的每一步都代表著中國航天新的進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許達哲說:「美國和前蘇聯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都經過了20次以上的任務,我們是用三次就實現這樣一個目標。」

2013年夏天,執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任務的「神舟十號」飛船實現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實施了我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這標志著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技術已經成熟,我國將就此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2、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2013年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稱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既是理論物理領域的突破,又具有極高的商用價值。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這是因為常態下晶元中的電子運動沒有特定的軌道、相互碰撞從而發生能量損耗。而量子霍爾效應則可以對電子的運動制定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無前

3、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誘導多能幹細胞,逆轉生命時鍾

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領導的團隊2013年成功使用4種小分子化學物質,將小鼠的皮膚細胞誘導成全能幹細胞並克隆出後代。與克隆羊「多莉」的技術相比,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是更簡便和徹底的克隆方式。

傳統觀點認為,哺乳動物細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發育階段具有分化為各種類型組織和器官的「多潛能性」,而隨著生長發育分化成為成體細胞之後會逐漸喪失這一特性。人類一直在尋找方法讓已分化的成體細胞逆轉(脫分化),使之重新獲得類似胚胎發育早期的「多潛能性」,並將其重新定向分化成為有功能的細胞或器官,應用於治療多種重大疾病。通過藉助卵母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傳統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質誘導(iPS)的方法,體細胞被證明可以被進行「重編程」獲得「多潛能性」。日本人山中伸彌曾以病毒誘導法獲得iPS細胞,獲得2012年諾獎。而鄧宏魁團隊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術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義。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張林琦、香港大學陳志偉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陳凌的研究團隊三方合作,於201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恆河猴體內的臨床前試驗研究,看清了預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該團隊發現這種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針對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細胞的免疫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體內的復制與傳播。

艾滋病被發現的30多年以來,已導致2500萬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萬感染者人體內的各類粘膜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該疫苗如能最終進入臨床試驗並證實有效,將對阻斷和減緩艾滋病毒通過

粘膜途徑感染(性接觸)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5、中科大測出量子糾纏速度下限(光速的10000倍)

相距遙遠的兩個量子會呈現關聯性,影響其中一個粒子時,另一個也會發生反應,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糾纏。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光速是物質傳播的最大速度,而中科大70後青年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的團隊測出,量子糾纏的速度下限比光速高四個數量級(可理解為30億公里每秒)。

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自由空間量子物理實驗領域繼續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為未來基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進行大尺度量子理論基礎檢驗、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論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是國際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他12年前回國組建實驗室,為中國在該領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貢獻,並培養了一批科技英才。潘建偉院士與他所在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導專項協同創新團隊,2013年還實現了單個量子高維度存儲、星地量子通信地面驗證等,繼續向著建立實用的全球性量子通信網路穩步邁進,幫助中國在「絕對保密」的量子通信這個未來戰略性領域繼續領跑全球。

量子糾纏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超距作用」,是量子通信的理論基礎。

6、成功研發世界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張衛教授團隊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這是我國微電子器件領域首次領跑世界。半浮柵晶體管(SFGT)作為一種新型的微電子基礎器件,它的成功研製將有助於我國掌握集成電路的核心技術,從而在晶元設計與製造上逐漸獲得更多話語權。2013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Science)刊發了張衛團隊關於半浮柵晶體管(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的科研論文。

新型晶體管可在三大領域應用 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作為一種新型的基礎器件半浮柵晶體管(SFGT)可應用於不同的集成電路、還可以應用於DRAM領域以及主動式圖像感測器芯(APS)。

7、世界首個存儲單光子量子存儲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前進了一大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的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沖在冷原子系綜中的存儲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一步。

這是量子計算機的基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8、天河2號世界超級計算機頭名

2013年6月,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中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並且比第二名快了近一倍。繼2010年「天河一號」首次奪冠之後,我國「天河」系列計算機再次登上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首。在11月份的排名中,天河2號再次蟬聯冠軍!

天河二號服務陣列採用了國產的新一代「飛騰-1500」CPU,這是當前國內主頻最高的自主高性能通用CPU

9、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能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脈沖星到達時間測量精度由120納秒提高至30納秒,成為國際上最精確的脈沖星計時陣,為自主導航這一前瞻性研究製作脈沖星鍾。

進行高解析度微波巡視,以1HZ的分辯率診斷識別微弱的空間訊號,作為被動戰略雷達為國家安全服務。

基於FAST的強大功能,如果銀河系(直徑約為15萬光年)內存在外星人,他們的信息就很可能被發現。國際科研項目「搜尋外星人計劃」(SETI)的首席科學家丹·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裝設備,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號。

❹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在工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工業化階段的飛躍,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世界工業大國,當代人見證了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性工業大國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這個時期工業化戰略的特徵是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國家指令性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封閉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

2、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我國近年來在工業上的突破有哪些擴展閱讀: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70年工業化進程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70年的工業化進程,集曲折的過程和輝煌的成就於一身,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從哲學層面看,新中國成功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基本經驗在於遵循了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基本原理,具體來講,就是遵循了一個大國工業化進程的基本共性規律,同時又尊重了自己的獨特國情,找到了適合自身的工業化道路,最終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❺ 目前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1、新增就業機會減少

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導致新一輪世界產業轉移,區域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致使國際投資轉向。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徵之一就是生產產品的個性化與生產過程的本土化,原有的規模化、大批量生產模式被顛覆,新的產業中心轉移將伴隨新的就業崗位的轉移,這意味著部分新增就業崗位將被固化並分散在具有消費市場與數字化製造能力的地區,原有的以大規模現代化工廠吸納就業人員的方式將被打破,我國通過產業聚集與規模經濟創造就業崗位的模式將隨之發生轉變。

2、生產要素優勢消失

我國近年來工業化得以長足發展的要素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口紅利優勢,即勞動力成本低廉優勢。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力資源豐富,並且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為工業化提供了充裕的勞動要素。二是經過經濟高速增長期,中國積累了巨額財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GDP名義值較1978年增長了140多倍,產業發展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演化,資本要素當前正逐步取代勞動力要素成為支持產業的核心要素。三是中國從農業大國發展為工業化國家,資源環境要素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但是由於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資源與環境沒有得到良好的保護,目前這一要素逐漸由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要素轉化為制約要素。我國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的要素投入主要沿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的規律。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要素不是傳統西方經濟學歸納的勞動力、資本與土地,而是知識與技術要素。我國當前具有優勢的要素市場,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將變得黯然失色,而知識與技術要素體系在我國遠未成熟。反觀西方國家,歐洲與日本等發達國家正處於人口老齡化階段,勞動力要素優勢減弱,資本要素市場也受到來自新型工業化國家的挑戰,大部分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進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但是,如果第三次工業革命爆發,傳統生產要素優勢作用減弱,這些國家將憑借其多年積累的教育基礎與知識技術優勢,在較短時間完成以數字化製造產業為支撐的「再工業化」過程,從而重拾製造業強國地位。

3、大范圍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我國當前工業化發展主要沿襲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路徑,產業體系以重化工業為主,鋼鐵、水泥、有色、船舶製造、機械製造等產業在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擴張期積累了龐大的產能。經濟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進入收縮期,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我國部分行業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如果第三次產業革命興起並在全球范圍內擴展,歐、美憑借其科技優勢以及高端製造優勢實現「再工業化戰略」,製造業中心將不可避免地重新轉移到發達國家。而我國經過前期在旺盛的國際與國內需求支撐下,形成的巨大工業生產能力將逐漸顯得落後並被國際市場淘汰,屆時大范圍產能過剩的局面難以避免,如果我國不能及時轉變發展方式、完成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工業化進程受到明顯制約。

閱讀全文

與我國近年來在工業上的突破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看汽車的變速箱好壞 瀏覽:297
賓士s430網關裝在哪裡 瀏覽:59
奧迪a4青島哪裡買 瀏覽:313
賓士glb200動感版加裝哪些 瀏覽:577
天津工業大學一本二本如何區分 瀏覽:348
工業用地嚴重不足怎麼寫問題 瀏覽:91
投資寶馬要多少錢 瀏覽:874
寶馬a320發動機在哪裡 瀏覽:332
青島哪個工業區房子便宜 瀏覽:775
奧迪a4l和a4l哪個保養貴 瀏覽:920
汽車鎖車後需要多久 瀏覽:164
寶馬哪個濾芯可以自己換 瀏覽:488
汽車歐3標志是什麼 瀏覽:687
工業會計學做賬哪個培訓好 瀏覽:820
換汽車膜後多久能用 瀏覽:402
汽車c30轉向機多少錢 瀏覽:760
賓士新能源汽車哪裡生產 瀏覽:375
賓士a160怎麼更換輪胎軸承 瀏覽:588
賓士c級表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479
汽車選車的原則有哪些 瀏覽:229